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88980
心梗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室重构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刘志跃 王庆书 高金娥 王金锐

    单位:刘志跃 高金娥 王金锐(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王庆书(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 邯郸 056029)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001081

    目的和方法:左心室重构是慢性心肌缺血,特别是心肌梗塞后,心肌发生的进行性病理生理学过程。这一变化不仅导致心室构型、容积及心肌舒缩功能的改变,同时也引起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而血流的严重紊乱又会促进左心室重构而使心功能恶化,既往文献对此涉猎较少,本文通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脉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技术,对2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和20例正常人左心腔内不同部位血流状态及其速度分布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探讨心肌梗塞后左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正常人心室内各部位收缩期血流面向流出道会聚,速度剖面平滑,无紊乱血流,而且心尖部、心室中央部、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和加速度依次递增。表明正常心室室壁收缩无论在时相上,还是力度上均高度协调一致。OMI患者左心室腔收缩期血流会聚分散,速度剖面严重畸变。梗塞区所对心腔向流出道会聚减慢,甚至背离,血流紊乱。前壁心梗患者与正常人心腔内血流速度比较,代表心尖部心腔的3、4、10点峰值流速分别为:-0.29±0.07 vs 0.35±0.04; -0.06±0.09 vs 0.40±0.01; -0.14±0.10 vs 0.39±0.02;代表左心室流出道的12点峰值流速为:1.10±0.07 vs 1.32±0.03。侧壁心梗患者则上述各点血流速度无差异。而代表下后壁所对下后心腔的8、9点流速分别为:0 vs -0.32±0.04; 0.30±0.03 vs 0.17±0.12。说明心梗后室壁收缩不均匀、不协调,心室腔内压力分布不均匀。同时,心室腔内血流紊乱程度(以各点血流速度的矢量和表示)与射血分数下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心梗后心室腔内血流的的严重紊乱反映了心肌收缩的不协调引发了心室腔不同部位压力的不均匀,认为心腔内血流紊乱及压力不协调通过增加心肌应力、能量消耗和血流的脉动冲击等机制可能是左心室晚期重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