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89415
癌症患者心理障碍分析与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曾莹 胡超英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病房, 武汉 430030

    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障碍;护理干预

    护理学杂志001030

    摘要 目的:对癌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定,以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方法:对46例癌症患者(观察组)采用回忆追溯式和住院期间心理会谈,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采用SCL-90、SDS、SAS症状自评量表对38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比较,找出患者负性心理差异。针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分别进行心理干预前后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障碍因素较多,3个量表总因子、单因子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心理干预后,单因子评分结果,观察组在躯体强迫、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是临床基础护理的必需内容之一,特别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ks cancer patients mental disorder nursing intervention

    Greer[1]通过对大量癌症病例的观察,证实压抑、绝望等心理与癌症的发生有关。通过动态观察和分析46例接受介入治疗的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因素,制定合理护理干预计划,以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1998年9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癌症患者46例(为观察组),男38例,女8例,年龄22~55岁,平均45.5岁。原发性肝癌39例,乳腺癌1例,肺癌4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24例患者伴有癌细胞转移。38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男29例,女9例,年龄24~55岁,平均46.2岁。无明显影响情绪的疾病。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
, 百拇医药
    1.2 评分方法

    采取回忆追溯式和住院期间心理会谈、行为观察,动态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两组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别进行1~5级评分。1分:无症状;2分:症状很轻;3分:症状中等;4分:症状偏重;5分:症状极严重,得分越高,心理状况越差。

    1.3 护理干预

    1.3.1 信息交流:医院对于患者是一个陌生环境,入院后患者最关心、最想知道的是与疾病相关的问题,根据患者的需要,首先护理人员主动向其介绍病房环境,生活制度及作息时间,再详细讲解有关病情信息如诊断、治疗方案、日程安排、如何配合等;宣传该病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避免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以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 百拇医药
    1.3.2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每天与患者交谈,让他们能充分提出疑问,耐心给予解答,然后根据心理评定结果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治疗。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注意防止出现自杀倾向,耐心听取患者诉说躯体及心理的不适,多关心、安慰他们,及早告知其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反应。有焦虑症状的患者情绪不稳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尽快作出解释和处理,并告之恶劣的情绪可加重病情,干扰自身的抗病能力;当患者症状有缓解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恐惧、烦躁心理,对治疗不合作的患者予以谅解。这类患者敏感多疑,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意外,我们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让治疗好转的患者现身说法;向其介绍主治医生治疗上的优势、手术的可靠性及先进的治疗设备,同时通过言语或药物进行暗示,使患者消除恐惧,以良好的心理状况配合手术。观察组46例中有11例负性心理症状较重,经心理干预后仍不能很快缓解,给予口服奋乃静4 mg,2次/d或氟哌啶醇1 mg,2次/d。

    2 结果

    2.1 评分结果
, http://www.100md.com
    观察组通过会谈和行为观察,动态了解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结果发现19例患者(41.3%)确诊为癌症后表现为震惊;7例(15.2%)否定自己有病;17例(37.0%)出现抑郁;3例(6.5%)出现对抗独立。随着病情的变化及治疗的深入,41例(89.1%)患者表现对患癌症事实的认可和安心治疗。SCL-90、SDS和SAS评分,观察组46例中43例均5分,3例4分;对照组38例中32例<3分,4例4分,2例3分。两组3个量表总因子分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3个量表总因子分评分比较 (±s) 组别

    SCL-90

    SDS

    SAS

    观察组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t

    P

    124.2±35.8

    101.3±10.2

    4.78

    <0.01

    108.8±33.4

    90.6±21.3

    4.53

    <0.01

    99.8±11.3

, 百拇医药     82.4±10.5

    3.63

    <0.01

    表1结果提示:观察组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选择量表中与患者心理情绪有高度相关的单因子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存在着躯体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惧心理特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表2 两组单因子评分结果比较 (±s) 组别

    躯体强迫

    抑郁

    焦虑

    恐惧
, http://www.100md.com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6.27±0.14

    1.09±0.19

    2.72

    <0.01

    0.90±0.54

    0.47±0.57

    2.24

    <0.01

    0.10±0.08
, http://www.100md.com
    0.03±0.03

    2.77

    <0.05

    0.91±0.61

    0.57±0.59

    2.39

    <0.01

    2.2 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2周后再进行单因子评分,结果44例(95.6%)患者躯体强迫、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明显好转,能主动积极配合手术和其他治疗。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表3 干预前后观察组单因子评分结果 (±s) 时间
, 百拇医药
    躯体强迫

    抑郁

    焦虑

    恐惧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6.27±0.14

    4.92±0.14

    2.78

    <0.05

    0.90±0.54
, http://www.100md.com
    0.88±0.14

    2.31

    <0.05

    0.10±0.08

    0.07±0.06

    2.47

    <0.05

    0.91±0.61

    0.83±0.49

    2.01

    <0.05

    3 讨论
, 百拇医药
    癌症是当前人类三大死因之一,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1],而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影响极大。实验证明恶劣的情绪和负性心理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可以调整和平衡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利于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使已有的恶性肿瘤处于自限状态或最终被机体的免疫作用所消灭[1]。因此心理治疗是癌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综合分析本组患者的心理过程历经几个阶段,第一震惊:患者表现为惊呆、沉默、感情麻木和无反应;第二否定:不承认自己患有癌症,迫切希望,医生能排除此诊断;第三忧郁:表现压抑心情,无助感,悲观失望,有自杀念头,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第四对抗独立:对医院形成依赖,对治疗不积极,不愿意面对社会,缺乏独立的心理和行为;第五适应:通过针对性护理,患者逐渐接受现实,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开始适应,情绪好转,积极配合治疗。表3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强迫、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这与刘振华、许又新、邱卓英等研究结果一致[1,3,4]
, 百拇医药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疾病的恢复存在重要影响,观察组有24例患者得知身患癌症后极度恐惧,烦躁不安,饮食和体重明显下降,接受治疗不积极,其中3例有自杀倾向。经过心理干预后,情绪逐渐稳定,主动向医务人员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并积极配合治疗,获得了参与治疗的最佳状态。

    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它们对病情进展及预后起着重要影响。本组将心理干预作为与临床基础护理同等重要的必需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在认真执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分析每个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逐渐的解除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各项治疗能得以顺利进行,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振华主编.肿瘤预后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45,143

    [2]徐俊冕,严和骏,苏 复等主编.医学心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72~186

    [3]许又新,吕秋云主编.现代心理治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40~76

    [4]邱卓英,刘松怀,张 达.意外伤害致残造成心理与社会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康复,1999,14(2):114

    (2000-07-04收稿 2000-07-28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