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连续注射中过敏性休克致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1例
作者:刘桂娟
单位:刘桂娟(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桂林 541001)
关键词:青霉素;超敏反应;心脏骤停;休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000398 中图分类号:R59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5817(2000)03-0451-02
在青霉素连续注射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并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比较罕见但非常危重的病症,病死率极高,现将我科于1999年3月成功抢救1例报告如下:
1 病情简介
患者女,17岁。平日身体状况欠佳,1999年2月27日因上呼吸道感染来我科治疗,经做青霉素皮试呈阴性反应,遵医嘱予以青霉素钠盐48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滴注,连续3日,前2日注射完毕无任何不适,第3日下午空腹注射约20min后,患者自觉胸闷心慌,冒冷汗,并伴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立即予停止输液,平卧给氧,静脉推0.1%的盐酸肾上腺素1mg,5min后患者症状无缓解,呼吸渐急促,心率加快,随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予徒手心肺复苏,同时行气管插管和心电监护,开通四条静脉通路,分别输入升压药,抗过敏药,呼吸兴奋剂和平衡液。此时心电示波呈水平线,血压为零,瞳孔已开始散大,经过35min的复苏后患者心跳呼吸相继恢复,但仍伴有阵发性室速,予利多卡因静滴后心律稳定,扩大的瞳孔回缩,继而反射恢复,呼之能应答,观察10h后病情稳定,送入病房。
, 百拇医药
2 讨论
青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它系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对过敏体质患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在数分钟内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心输出量锐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故每次注射青霉素前均需做皮试,阴性方可注射。因为过敏反应常发生在皮试时或注射药物后数分钟内,呈闪电式出现,极少会出现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本例患者为空腹注射,而空腹注射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当休克发生后,体内无氧代谢增强,产生的能量急剧减少而酸性产物增多,加强了对心肌的抑制,直至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3 成功体会
3.1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与抗休克处理 本例患者在心跳呼吸停止后数秒内即采取了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并及时予气管插管,保证了机体一定范围内仍能满足代谢需要。复苏同时开通了四条静脉,迅速补足有效循环血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这是抗休克的首要措施。
, http://www.100md.com
3.2 监护仪的使用和正常值监测。
3.2.1 本例患者最初使用呼吸机采用正压模式,这样能使肺泡扩张,吸氧充分,解除缺氧,但同时也会给血液动力学带来不良影响,胸内压力过高,可使回心血量减少,所以,当患者呼吸恢复后,及时调为同步辅助呼吸。并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分泌物堵塞而引起窒息,并于恢复自主呼吸后6h拔管,改用鼻导管给氧。
3.2.2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值,根据血氧饱和度决定辅助呼吸的方式及供氧浓度,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拔出气管导管后给予3~5L/min中流量持续给氧。心电监护能随时观察到患者的心率及心律,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以指导用药并维持心率在80~100/min。在充分扩容后,患者血压由零上升并稳定在12/8kPa,血压过低要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的滴速。
3.3 病情观察及血液动力学监测 监测的目的是评估各器官的功能状况,指导用药,以取得更佳疗效。主要监护项目包括意识、肢体温度、瞳孔、出入量、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等。①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肺功能状况的最基本指标,需反复取血以监测通气和酸碱平衡情况,动脉血气属有创监测手段,故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该患者4次进行股动脉穿刺查血气分析,穿刺部位均未有出血及血肿。②休克时ATP产生减少,蛋白质合成减少,Na、Ca内流,K外漏等,使亚细胞受损,通过血液生化学检查,发现各离子平衡状况,及时改善细胞内环境,对纠正休克有较好疗效,故血液生化学检查是组织灌注和代谢的重要指标而检查血小板定量常可发现有无DIC发生。该患者复苏后每2h查血液生化学一次,很好的指导了治疗。
3.4 其他护理措施 ①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②防止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这与抢救及病情所致长时间卧床及循环灌注不良致皮肤缺血,缺氧有关,在病情允许下按时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建立翻身登记记录。③防止肺部感染,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口腔护理。
不同类型的青霉素过敏抢救措施大致是相同的,这一严重病例能抢救成功是与多环节紧密联系的抢救措施分不开的,即使复苏时间超过30min也不应轻易放弃抢救。通过这一病例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做皮试时还是注射中都不应放松对病情的观察。
(收稿日期:1999-08-16), 百拇医药
单位:刘桂娟(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桂林 541001)
关键词:青霉素;超敏反应;心脏骤停;休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000398 中图分类号:R59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5817(2000)03-0451-02
在青霉素连续注射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并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比较罕见但非常危重的病症,病死率极高,现将我科于1999年3月成功抢救1例报告如下:
1 病情简介
患者女,17岁。平日身体状况欠佳,1999年2月27日因上呼吸道感染来我科治疗,经做青霉素皮试呈阴性反应,遵医嘱予以青霉素钠盐48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滴注,连续3日,前2日注射完毕无任何不适,第3日下午空腹注射约20min后,患者自觉胸闷心慌,冒冷汗,并伴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立即予停止输液,平卧给氧,静脉推0.1%的盐酸肾上腺素1mg,5min后患者症状无缓解,呼吸渐急促,心率加快,随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予徒手心肺复苏,同时行气管插管和心电监护,开通四条静脉通路,分别输入升压药,抗过敏药,呼吸兴奋剂和平衡液。此时心电示波呈水平线,血压为零,瞳孔已开始散大,经过35min的复苏后患者心跳呼吸相继恢复,但仍伴有阵发性室速,予利多卡因静滴后心律稳定,扩大的瞳孔回缩,继而反射恢复,呼之能应答,观察10h后病情稳定,送入病房。
, 百拇医药
2 讨论
青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它系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对过敏体质患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在数分钟内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心输出量锐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故每次注射青霉素前均需做皮试,阴性方可注射。因为过敏反应常发生在皮试时或注射药物后数分钟内,呈闪电式出现,极少会出现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本例患者为空腹注射,而空腹注射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当休克发生后,体内无氧代谢增强,产生的能量急剧减少而酸性产物增多,加强了对心肌的抑制,直至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3 成功体会
3.1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与抗休克处理 本例患者在心跳呼吸停止后数秒内即采取了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并及时予气管插管,保证了机体一定范围内仍能满足代谢需要。复苏同时开通了四条静脉,迅速补足有效循环血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这是抗休克的首要措施。
, http://www.100md.com
3.2 监护仪的使用和正常值监测。
3.2.1 本例患者最初使用呼吸机采用正压模式,这样能使肺泡扩张,吸氧充分,解除缺氧,但同时也会给血液动力学带来不良影响,胸内压力过高,可使回心血量减少,所以,当患者呼吸恢复后,及时调为同步辅助呼吸。并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分泌物堵塞而引起窒息,并于恢复自主呼吸后6h拔管,改用鼻导管给氧。
3.2.2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值,根据血氧饱和度决定辅助呼吸的方式及供氧浓度,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拔出气管导管后给予3~5L/min中流量持续给氧。心电监护能随时观察到患者的心率及心律,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以指导用药并维持心率在80~100/min。在充分扩容后,患者血压由零上升并稳定在12/8kPa,血压过低要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的滴速。
3.3 病情观察及血液动力学监测 监测的目的是评估各器官的功能状况,指导用药,以取得更佳疗效。主要监护项目包括意识、肢体温度、瞳孔、出入量、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等。①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肺功能状况的最基本指标,需反复取血以监测通气和酸碱平衡情况,动脉血气属有创监测手段,故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该患者4次进行股动脉穿刺查血气分析,穿刺部位均未有出血及血肿。②休克时ATP产生减少,蛋白质合成减少,Na、Ca内流,K外漏等,使亚细胞受损,通过血液生化学检查,发现各离子平衡状况,及时改善细胞内环境,对纠正休克有较好疗效,故血液生化学检查是组织灌注和代谢的重要指标而检查血小板定量常可发现有无DIC发生。该患者复苏后每2h查血液生化学一次,很好的指导了治疗。
3.4 其他护理措施 ①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②防止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这与抢救及病情所致长时间卧床及循环灌注不良致皮肤缺血,缺氧有关,在病情允许下按时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建立翻身登记记录。③防止肺部感染,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口腔护理。
不同类型的青霉素过敏抢救措施大致是相同的,这一严重病例能抢救成功是与多环节紧密联系的抢救措施分不开的,即使复苏时间超过30min也不应轻易放弃抢救。通过这一病例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做皮试时还是注射中都不应放松对病情的观察。
(收稿日期:1999-08-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