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窥镜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8例
作者:邹恒英
单位:邹恒英(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河源 517000)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鼻内窥镜;咽鼓管吹张
广东医学院学报000139 文章编号:1005-4057(2000)-01-0078-01▲
我科自1995年5月始采用经鼻内窥镜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14~65岁,病程3个月~2a,其中9例曾行鼓膜穿刺术。48例患者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耳内胀闷感或闭塞感,低音调耳鸣或头位改变时听力有变化。临床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混浊或呈慢性充血,有15例可见液平面。鼻内窥镜检查鼻咽部无占位病变。用电测听检查语言频率气导。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鼻腔先用1%地卡因麻醉,1%麻黄素收缩鼻腔粘膜,然后在内窥镜直视下,由患侧总鼻道导入咽鼓管导管,达咽鼓管圆枕后,外旋向咽鼓管咽口,插入有阻力为止,约0.5~1.0 cm 左右,作咽鼓管吹张后,将药液(含康宁克通-A 40 mg,α-糜蛋白酶4万U,以盐水稀释)注入咽鼓管导管,橡皮球加压注入。如鼻咽部有急性炎症宜先行抗感染后作此法治疗。每周2次,直至痊愈。治疗过程中适当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抗渗出药物。
1.3 治愈标准
自觉听力恢复至病前水平,其它症状消失,鼓膜正常或轻度内陷,电测听查气导平均提高10~20dBHL,1a内无复发。
2 结果
48例患者中,1周治愈8例,2周30例,3周6例,4例无效。48例患者语音频率气导均值的比较见表1。随访1a治愈的44例中,未复发35例(79.5%),7例1a内复发1~2次,经同法治愈5例(11.4%),2例失访。
, 百拇医药
表1 48 例语音频率气导均值治疗前后比较(n)
~10
~20
~30
>40
dBHL
治疗前
0
1
15
24
8
治疗后
, http://www.100md.com
25
15
5
3
0
治疗前后比较,Hc=58.824,P<0.001
不良反应:2例注入药液后出现眩晕,数分钟后自行缓解。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咽鼓管机能障碍是其主要发病基础,认为任何原因引起咽鼓管完全或部分阻塞,致使鼓室负压,均可导致本病[1]。同时,中耳积液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如不及时治愈,易转为慢性,且中耳腔内长期积存的液体可刺激中耳腔内粘膜,引起其病理变化而产生许多后遗症,造成治疗困难[2],故对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及时治疗。
, 百拇医药
咽鼓管的位置较隐蔽,要借助特殊的器械才能窥见全貌,而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操作依靠经验和手部感觉,故效果不稳定。本法是在鼻内窥镜下直视操作,咽鼓管导管插入位置准确、适度,能够机械地扩张咽鼓管咽口,消除咽鼓管咽口的阻塞。同时,作咽鼓管吹张和咽鼓室注入药液(含康宁克通-A、α-糜蛋白酶)能解除鼓室负压,消除咽鼓管水肿,减少鼓室渗出,促进积液的分解、排出。本组随访1a 治愈率达79.5%,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本法不失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简介:邹恒英,男,1963年11月出生,学士,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郑中立主编.耳鼻咽喉科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2
[2]李霞,刘志莹,吴玲燕.咽鼓管扩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2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11(3):171
收稿日期:1999-05-07
修稿日期:1999-10-22, 百拇医药
单位:邹恒英(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河源 517000)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鼻内窥镜;咽鼓管吹张
广东医学院学报000139 文章编号:1005-4057(2000)-01-0078-01▲
我科自1995年5月始采用经鼻内窥镜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14~65岁,病程3个月~2a,其中9例曾行鼓膜穿刺术。48例患者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耳内胀闷感或闭塞感,低音调耳鸣或头位改变时听力有变化。临床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混浊或呈慢性充血,有15例可见液平面。鼻内窥镜检查鼻咽部无占位病变。用电测听检查语言频率气导。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鼻腔先用1%地卡因麻醉,1%麻黄素收缩鼻腔粘膜,然后在内窥镜直视下,由患侧总鼻道导入咽鼓管导管,达咽鼓管圆枕后,外旋向咽鼓管咽口,插入有阻力为止,约0.5~1.0 cm 左右,作咽鼓管吹张后,将药液(含康宁克通-A 40 mg,α-糜蛋白酶4万U,以盐水稀释)注入咽鼓管导管,橡皮球加压注入。如鼻咽部有急性炎症宜先行抗感染后作此法治疗。每周2次,直至痊愈。治疗过程中适当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抗渗出药物。
1.3 治愈标准
自觉听力恢复至病前水平,其它症状消失,鼓膜正常或轻度内陷,电测听查气导平均提高10~20dBHL,1a内无复发。
2 结果
48例患者中,1周治愈8例,2周30例,3周6例,4例无效。48例患者语音频率气导均值的比较见表1。随访1a治愈的44例中,未复发35例(79.5%),7例1a内复发1~2次,经同法治愈5例(11.4%),2例失访。
, 百拇医药
表1 48 例语音频率气导均值治疗前后比较(n)
~10
~20
~30
>40
dBHL
治疗前
0
1
15
24
8
治疗后
, http://www.100md.com
25
15
5
3
0
治疗前后比较,Hc=58.824,P<0.001
不良反应:2例注入药液后出现眩晕,数分钟后自行缓解。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咽鼓管机能障碍是其主要发病基础,认为任何原因引起咽鼓管完全或部分阻塞,致使鼓室负压,均可导致本病[1]。同时,中耳积液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如不及时治愈,易转为慢性,且中耳腔内长期积存的液体可刺激中耳腔内粘膜,引起其病理变化而产生许多后遗症,造成治疗困难[2],故对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及时治疗。
, 百拇医药
咽鼓管的位置较隐蔽,要借助特殊的器械才能窥见全貌,而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操作依靠经验和手部感觉,故效果不稳定。本法是在鼻内窥镜下直视操作,咽鼓管导管插入位置准确、适度,能够机械地扩张咽鼓管咽口,消除咽鼓管咽口的阻塞。同时,作咽鼓管吹张和咽鼓室注入药液(含康宁克通-A、α-糜蛋白酶)能解除鼓室负压,消除咽鼓管水肿,减少鼓室渗出,促进积液的分解、排出。本组随访1a 治愈率达79.5%,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本法不失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简介:邹恒英,男,1963年11月出生,学士,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郑中立主编.耳鼻咽喉科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2
[2]李霞,刘志莹,吴玲燕.咽鼓管扩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2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11(3):171
收稿日期:1999-05-07
修稿日期:1999-10-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