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50年来昌平县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工作进展
作者:徐志鑫 王秀林
单位:北京市昌平县卫生防疫站,北京 昌平 102200
关键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000536 [中图分类号] R599.9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1000-4955(2000)05-399-01
1960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民卫生工作队在昌平县进行疾病普查,并对水质氟含量进行测定,其中小汤山村水氟含量达8.0 mg/L。1970年,县政府正式将改水降氟纳入昌平县规划。于1971年成立“昌平县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地方病防治和农村改水工作,同时,广泛开展了地下水含氟量调查。1978年,昌平县卫生防疫站、昌平县水利局成立了改水办公室,负责改水降氟工作。因此,昌平县“改水降氟,送瘟神”的防治工作正式开始。
1 改水情况
, 百拇医药
我县改水最早在1952年,小汤山疗养院从秦城引山泉水,解决了全部职工和疗养院人员的饮水问题。1954年,小汤山村将小汤山疗养院水引入村中,解决了小汤山村饮用高氟水的问题。1977—1981年,在全县各个自然村采水样513份,根据测定结果,确定高氟村31个,涉及11个乡镇。截止1987年,完成了对31个高氟村的改水工程,共投资132.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8.6万元;集体投资57万;个人投资26.8万元;受益3 810户,26 199人。
2 水氟情况
根据历史资料,我县31个高氟村饮水井水氟含量为1.0~9.0mg/L,1985年,根据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地方病科要求,每年枯、丰水期对昌平县高氟村的全部改水井进行水氟含量监测,以便随时发现地下水氟含量变化。从历年的水氟监测结果看,多数饮水井水氟含量较稳定。但是,小汤山镇马坊、官牛坊、讲礼3个村均于改水2年后水氟含量开始回升,水氟含量持续在1.12~4.70 mg/L。经县政府投资,已进行第2次改水,但是,马坊、官牛坊两村饮水中的水氟含量仍然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0 mg/L)。我县改水降氟的方法主要是打深井和引低氟水2种方法,见表1。引低氟水源的方法应为首选[2]。
, 百拇医药
表1 2种改水降氟方法比较 改水方法
采样份数
超标份数
范围(mg/L)
均数
(mg/L)
标准差
(mg/L)
P值
引低氟水
打深井
90
475
, 百拇医药
0
67
0.10~0.60
0.07~4.50
0.40
0.78
0.11
0.80
<0.01
3 病情
3.1 氟骨症 1982年,对高氟村11 802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氟骨症患者268人,患病率2.27%。同年,用中药苁蓉丸和骨仙片对103例氟骨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因原有氟骨症病人未做追踪调查,故现存氟骨症患者人数不清。截止到1999年,我县高氟地区无新发病例发生。
, 百拇医药
3.2 氟斑牙 我县对高氟区当地出生的居民进行2次氟斑牙普查。1982年第1次普查,氟斑牙患病率为58.23%;1990年第2次,对高氟地区24所小学3 185名当地出生的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患病率29.67%。1991年,我们按5年水氟监测结果,以饮水氟含量<0.5、0.5~1.0、>1.0 mg/L的小汤山、酸枣岭、马坊三所小学作为观察点,对当地出生的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调查,此项工作已连续8年,1998年,氟斑牙患病率由1991年的47.89%降至36.00%。
4 其他指标
我县于1989年进行了地氟病流行区与非流行区土壤、蔬菜、粮食中氟含量及两地区人群血氟、尿氟的测定,结果表明,流行区的蔬菜、粮食中氟含量及人群的血氟、尿氟均高于非流行区,而两地区土壤氟含量无差异。
5 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
, 百拇医药 建国以来,我县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完成全部高氟区的改水工程,使氟中毒病情稳中有降。但是,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我县仍属于地方性氟中毒轻病区,故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县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工作是:与有关部门合作,完成小汤山地区讲礼、官牛坊两村的彻底改水工程。以保证氟病区居民吃上合格饮用水,减少氟对居民身体健康的损害。
[作者简介]徐志鑫(1968-),女,医师。
[参考文献]
[1] 戴国钧,翟 城,高洪信,等.中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效果观察[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7,16(4):234-235.
[2] 徐志鑫,王秀林.昌平县改水降氟十年水氟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1997,12(4—A):45-46.
[收稿日期]2000-02-28, 百拇医药
单位:北京市昌平县卫生防疫站,北京 昌平 102200
关键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000536 [中图分类号] R599.9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1000-4955(2000)05-399-01
1960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民卫生工作队在昌平县进行疾病普查,并对水质氟含量进行测定,其中小汤山村水氟含量达8.0 mg/L。1970年,县政府正式将改水降氟纳入昌平县规划。于1971年成立“昌平县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地方病防治和农村改水工作,同时,广泛开展了地下水含氟量调查。1978年,昌平县卫生防疫站、昌平县水利局成立了改水办公室,负责改水降氟工作。因此,昌平县“改水降氟,送瘟神”的防治工作正式开始。
1 改水情况
, 百拇医药
我县改水最早在1952年,小汤山疗养院从秦城引山泉水,解决了全部职工和疗养院人员的饮水问题。1954年,小汤山村将小汤山疗养院水引入村中,解决了小汤山村饮用高氟水的问题。1977—1981年,在全县各个自然村采水样513份,根据测定结果,确定高氟村31个,涉及11个乡镇。截止1987年,完成了对31个高氟村的改水工程,共投资132.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8.6万元;集体投资57万;个人投资26.8万元;受益3 810户,26 199人。
2 水氟情况
根据历史资料,我县31个高氟村饮水井水氟含量为1.0~9.0mg/L,1985年,根据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地方病科要求,每年枯、丰水期对昌平县高氟村的全部改水井进行水氟含量监测,以便随时发现地下水氟含量变化。从历年的水氟监测结果看,多数饮水井水氟含量较稳定。但是,小汤山镇马坊、官牛坊、讲礼3个村均于改水2年后水氟含量开始回升,水氟含量持续在1.12~4.70 mg/L。经县政府投资,已进行第2次改水,但是,马坊、官牛坊两村饮水中的水氟含量仍然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0 mg/L)。我县改水降氟的方法主要是打深井和引低氟水2种方法,见表1。引低氟水源的方法应为首选[2]。
, 百拇医药
表1 2种改水降氟方法比较 改水方法
采样份数
超标份数
范围(mg/L)
均数
(mg/L)
标准差
(mg/L)
P值
引低氟水
打深井
90
475
, 百拇医药
0
67
0.10~0.60
0.07~4.50
0.40
0.78
0.11
0.80
<0.01
3 病情
3.1 氟骨症 1982年,对高氟村11 802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氟骨症患者268人,患病率2.27%。同年,用中药苁蓉丸和骨仙片对103例氟骨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因原有氟骨症病人未做追踪调查,故现存氟骨症患者人数不清。截止到1999年,我县高氟地区无新发病例发生。
, 百拇医药
3.2 氟斑牙 我县对高氟区当地出生的居民进行2次氟斑牙普查。1982年第1次普查,氟斑牙患病率为58.23%;1990年第2次,对高氟地区24所小学3 185名当地出生的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患病率29.67%。1991年,我们按5年水氟监测结果,以饮水氟含量<0.5、0.5~1.0、>1.0 mg/L的小汤山、酸枣岭、马坊三所小学作为观察点,对当地出生的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调查,此项工作已连续8年,1998年,氟斑牙患病率由1991年的47.89%降至36.00%。
4 其他指标
我县于1989年进行了地氟病流行区与非流行区土壤、蔬菜、粮食中氟含量及两地区人群血氟、尿氟的测定,结果表明,流行区的蔬菜、粮食中氟含量及人群的血氟、尿氟均高于非流行区,而两地区土壤氟含量无差异。
5 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
, 百拇医药 建国以来,我县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完成全部高氟区的改水工程,使氟中毒病情稳中有降。但是,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我县仍属于地方性氟中毒轻病区,故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县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工作是:与有关部门合作,完成小汤山地区讲礼、官牛坊两村的彻底改水工程。以保证氟病区居民吃上合格饮用水,减少氟对居民身体健康的损害。
[作者简介]徐志鑫(1968-),女,医师。
[参考文献]
[1] 戴国钧,翟 城,高洪信,等.中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效果观察[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7,16(4):234-235.
[2] 徐志鑫,王秀林.昌平县改水降氟十年水氟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1997,12(4—A):45-46.
[收稿日期]2000-02-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