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9884
白点状视网膜变性1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曾益群 吴素锋 曾利群

    单位:曾益群 吴素锋: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眼科(江西九江 332000);曾利群:新余市渝水区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990220

    1 病例

    患者,男,30岁,农民。于1996年5月就诊。主诉:双眼夜盲10余年,渐加重,无急性炎症病史。未作特殊检查,家族中无血族联姻史,全身检查除眼部外其它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4.9、左5.0。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压双眼均为2.31kPa。双眼屈光间质清晰。双眼底视神经乳头色泽正常,边界清晰,C/D约0.5,但未见青光眼改变。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无迂曲,动静脉比例2∶3,双眼视网膜广泛弥漫白色点状斑点,周边部及黄斑区均有分布,且后极部密集。白点呈圆形,大小基本均匀,相互无融合,位于视网膜血管下方,与血管无明显关系。双眼黄斑区色素紊乱,双眼视网膜中心凹光反射存在,但弥散。暗适应,采用Goldmann暗适应计检查的方法,患者双眼暗适应值升高。色觉检查:红、绿色弱。视野向心性缩小。眼底萤光造影表明:在脉络膜充盈期,视网膜白点均出现萤光,但动脉相开始后,又于眼底无白点处出现许多不相融合的萤光点,与原有萤光点相混淆。此现象释为色素上皮的广泛脱色素改变,临床诊断: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2 讨论

    本病罕见,为家族遗传性病,且白点波及黄斑与周边视网膜,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有密切关系。首先由Mooren氏于1882年报告,据眼底形态,定名为白点状视网膜炎。

    据Fuchs[1]对本病症状的描述,其特点有:①夜盲;②中心视力差;③视野缩小;④特殊眼底改变;⑤先辈血族联姻史;⑥童年早期发病。Laubey[2]将白点状视网膜变性分为两型:①为表现白点状眼底的静止性先天异常,此型除视网膜白点及主诉夜盲外无其它症状。②为进行型白点状视网膜变性,病情明显发展,可伴血管狭窄,视野缩小及色觉异常等。并认为二者之间有许多移行型。根据白点状视网膜变性的眼底表现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注意观察区别两种不同类型。本例根据以上各项检查系静止性白点状视网膜变性。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等。眼底病。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207

    2 张锡祺。一种遗传性家族性夜盲。东南医刊 1932;3(3):205

    (1998-12-28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