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89945
伴有情绪障碍住院患儿的个性特征与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林茂英 曹惠琴 林向东 徐静 危玉桃

    单位:350025 福州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福州总医院儿科

    关键词:情绪障碍;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000505

    摘要 目的:为了探讨伴有情绪障碍的住院患儿的个性特征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对61例伴有情绪障碍的住院患儿(观察组)及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了测试。结果:观察组E量表均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量表均分高于对照组,而P、L量表均分两组相差不显著,提示内向个性及不稳定情绪是易产生情绪障碍的两个主要个性心理特征。结论:及早对伴有情绪障碍患儿增加实施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对促进患儿恢复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Individial Personality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 http://www.100md.com
    Lin Mao-ying Cao Hui-qin Lin Xiang-dong

    (Dept.of Pediatrics,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Command,Fuzhou,Fujian Province, 350025)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dividial personality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 and nursing strategy. Mathods:Sixty-one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 and 60 without were tested by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 (Joniar) to explore their individial personality as well as to provide an appropriate nursing management.Results: The scores in emotional disord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cale E level and markedly higher in scale N level than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scale P and L.Present data suggested that both unstabilizing emotion and introversive personality we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which were apt to inducing emotional disorder.It is proposed that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cluding psychiatric steps should be adopted to promote the children recovering from emotional disorders.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Emotional disorder Children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Nursing

    儿童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时期以焦虑、恐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0.3%~17.7%。[1]这不但严重危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阻碍了住院患儿的顺利康复,因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本研究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住院伴有情绪障碍患儿进行了个性测试分析,探讨其与个性特征的关系,并相应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1997年1月至1999年4月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现伴有情绪障碍的61例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34例,年龄7.2~13岁(平均10.9±2.7岁)。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及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及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10及DSM-Ⅲ-R):①焦虑状态:有焦虑、害怕、 哭闹、拒绝与医务人员交流或拒绝治疗;在进行B超、透视等检查时出现头痛、腹痛、恶心或呕吐。②恐怖状态:对陌生的环境和人过分退缩。服药、体检或注射治疗时表现出惊恐不安,表情紧张。③癔病倾向:在接受骨穿、腰穿、注射等检查和治疗时出现过度换气、手脚冰凉、呕吐甚至四肢麻木、抽搐等。
, 百拇医药
    对照组为同时期在我科住院的无情绪障碍患儿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7.3~13岁(平均11.1±2.9岁)。两组患儿均分别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住院治疗。两组受试者住院期间均由其父母陪伴,能通过阅读及旁人讲解理解问卷内容,并排除精神疾病及中枢神经疾病史。

    1.2 方法

    采用龚耀先等修订的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国修订版(JEPQ)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个性测试。[2]受试者均按JEPQ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测试并一次性完成。 检查合格后,将填写结果按规定评分,计算出E、N、P、L四个分量表分。E分反映受试者个性的内倾和外倾程度;N分反映情绪的稳定程度;P分表示精神病质; L分是测定受试者的掩饰虚假程度。将四个分量表分析算出T分后分别与对照值比较,并参照龚氏理论划界分度,E量表总分T正态分布值应在38.5~61.5间,61.5以上为外向,38.5以下为内向,其余量表亦用以上分度。
, 百拇医药
    各组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各量表均值均采用非配对资料的t检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观察组61例中,焦虑状态38例,恐怖状态16例,癔症倾向7例。E量表粗分及T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量表粗分及T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P、L量表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JEPQ各量表粗分、T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粗分

    T分

    E
, 百拇医药
    N

    P

    L

    E

    N

    P

    L

    观察组

    61

    8.9 ±4.2

    13.8±4.4

    6.3±3.6

    11.9±5.3
, 百拇医药
    50.8±9.5

    56.1±9.5

    52.3±19.7

    51.8±10.1

    对照组

    60

    13.7±6.1

    11.2±4.8

    6.1±3.0

    13.1±5.5

    60.0±12.6

    47.9±11.2
, http://www.100md.com
    52.0±17.4

    54.4±13.5

    P

    ≤0.01

    ≤0.01

    ≥0.05

    ≥0.05

    ≤0.01

    ≤0.01

    ≥0.05

    ≥0.0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E量表粗分均分及T分均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情绪障碍患儿E维人格趋于内向;而观察组N量表粗分均分及T分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情绪障碍患儿N维人格倾向不稳定。按照艾森克等的观点,[3]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 在人格上具有退缩、冷淡、不爱社交、喜欢有规律的生活等特点;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则可表现出忧虑、喜怒无常和容易激动。本工作结果证实了情绪障碍儿童具有内向和不稳定型的个性特征,住院期间往往表现出临床症状顽固化和扩大化的特点,还表现出对医院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有明显的焦虑、恐怖感、不合群倾向以及容易激惹哭闹,对医务人员的态度和情绪反应也比较强烈。在住院治疗过程中还可因焦虑及恐怖而出现非身体疾病的一些症状,如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所有这些都使身体疾病的病期延长,严重影响了儿童身体疾病的康复。[4]
, http://www.100md.com
    3 护理对策

    对住院患儿中疑有情绪障碍者应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我们针对不同情绪障碍患儿的性格特点、临床表现及发病病因,增加了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治疗,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3.1 加强个别心理疏导

    针对较大儿童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配合能力的特点,采取定期对患儿实施单独谈话和辅导,帮助患儿理解自己问题之所在,逐渐调整情绪,改善行为。谈话中我们充分注意到尊重、理解和接受患儿的感受和想法,让其充分表达出来;同时做到言出必行,言而有信,以取得患儿的充分信任。尽量通过相互接触,使患儿对这种形式产生兴趣,主动参加。对于部分沉默或无反应的患儿,除了谈话、辅导外,还鼓励其用作画、趣味性游戏等方式,进行沟通。每次时间不宜太长,以30~40 min为宜。注意做到“目的明确、建议明晰、形式多样”,并根据实际情形及时调整。在61例情绪障碍患儿中,有48例(主要是焦虑和惊恐状态)分别进行了个别心理护理,到出院时或出院前其临床症状均得到了缓解或完全消除。
, 百拇医药
    3.2 指导群体心理沟通

    当住院患儿中情绪障碍人数较多(一般3人以上)时,我们采取了同时集中护理的方法,在身体疾病互不影响的前提下,把情绪障碍的患儿和一些经过挑选的、无情绪障碍的患儿集中在一起,利用群体的优势,使患儿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和交流,疏解郁结情绪,矫正不良行为,并能通过集体反馈调整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具体实施中,我们让患儿成为大家庭的成员,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场所布置尽量使其活泼、有吸引力。护理人员给予引导,树立个别典型,诱导集体模仿。还注意结合患儿的不同问题分别给予纠正。此种方式虽然应用不多,却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曾同时将住院的5例情绪障碍患儿和8~10例同期住院的无情绪障碍患儿集中起来定期指导心理沟通,结果3例症状完全消除,2例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3.3 矫正患儿异常行为

    对部分情绪障碍患儿,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和家长充分合作,并详细了解病史、主要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患儿的行为调整。对焦虑和恐怖症患儿,在具体了解其恐惧对象及恐惧程度后,给予增加合适的行为矫正。如对3例情绪反应较大的患儿,我们采用了系统脱敏法,当患儿产生焦虑或恐怖时给予自我松弛训练,包括肌肉松弛,反复启发情景想象,逐渐巩固,减轻不良情绪。其中1例症状较为明显的患儿,让其定期处于不良环境中,同时配合正性强化(如表扬、物质奖励等),令其相互拮抗,达到脱敏的目的。对另一些患儿则利用他们善于模仿的特点,采用示范方法予以纠正。如对恐狗的患儿,让其观看其他患儿与玩具狗玩耍,逐渐过度到也能与玩具狗相处,并结合奖赏法强化阳性反应及厌恶法惩罚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 李雪荣主编.现代儿童精神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57.

    2, 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湖南医学院学报,1986,2:12.

    3, 黄津芳,王虹,陈红,等.对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个性形成和发展因素的探讨. 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28.

    4, 任榕娜,陈新民.36例儿童住院患者出现情绪障碍的临床分析.中华儿童保健 杂志,1996,4(增刊):94.

    1999-05-19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