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脑动脉硬化症30例
作者:黄美珍
单位: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百色 533000)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治疗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2139 摘要 对3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脾两虚、痰湿中阻;气血亏虚;气虚血瘀;肾精不足5种类型,运用滋补肝肾,平肝潜阳,补益心脾,燥湿化痰,益气养血,益气活血化瘀,补益肾精,充养脑髓的中药汤剂分别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为53%,总有效率93%,证明中药治疗脑动脉硬化有较好疗效。
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硬化)属老年人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饮食结构的改变,从事体力活动的减少及紧张的脑力活动的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该病以头痛、眩晕、失眠、视物模糊为主要特点,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虚劳、不寐等范畴。笔者多年来对本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为主,辅以适量西药治疗3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5岁。
1.2 诊断标准 年龄在43岁以上,有初发性高级神经活动不稳定症状或有弥漫性脑损害症状,有全身其他动脉硬化体征及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脑电图有异常,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偏高,排除其他脑部疾病,具备上述两条诊断为本病。
2 治疗方法
把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按中医理论辨证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脾两虚、痰湿中阻;气血亏虚;气虚血瘀;肾精不足5种类型。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6例),素体肝肾亏虚、阴精不足或长期忧郁恼怒。本证以肝阳上亢、上扰头目为基本病机。症见:眩晕、头胀痛、劳累或恼怒时头痛加剧,面红目赤、急躁烦闷、失眠多梦、口干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拟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方选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
, http://www.100md.com
心脾两虚:痰湿中阻型(5例),因劳倦或思虑过度,伤于心脾,或恣食肥甘或素体肥胖痰湿偏盛。本证以痰湿中阻、清阳被蒙为基本病机。症见: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泛恶、心悸健忘、痰多色白、嗜睡倦怠、饮食无味、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或滑细。治拟补益心脾,燥湿化痰,方选归脾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亏虚型(4例):病因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体虚或伤及气血。本证以气血亏虚,脑府失养为基本病机。症见:眩晕、遇劳或活动则加剧,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失眠、纳呆、头痛绵绵,经久不愈,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拟益气养血,方选八珍汤加味。
气虚血瘀型(2例):病因久病入络,气虚生瘀。本证以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为基本病机。证见:眩晕轻、头痛甚,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失眠、舌有瘀斑,脉细涩。治拟益气活血化瘀,方选通窍活血汤。
肾精不足型(3例):病因房劳伤肾、暗耗阴精、或久病体虚、真阳亏损。本证以肾亏精伤,阴阳两虚为基本病机。症见:眩晕日久,精神萎糜、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发落齿摇或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或形寒肢冷,阳萎早泄、舌质淡、脉沉细、治拟补益肾精、充养脑髓,方选河车大造丸加减[1]。
, http://www.100md.com
用法:上述各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判定疗效。
根据病情,可酌情加用适量血药(西比灵、谷维素、尼莫地平、维生素B族等)辅助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正常,眼底改变恢复,脑电图正常,随访2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脑电图正常,2年无复发。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组30例临床治愈16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3%,治愈率53%。
4 讨论
脑动脉硬化为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脑血管腔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变小,脑供血不足所致,但发作、加重与外感、情绪、饮食、外界环境改变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过食肥甘、滋生痰湿、痰湿瘀阻;肝气抑郁、郁久化火、阴精耗损;思虑过度或劳倦伤心脾;禀赋不足,元气素虚,后天失养加之进入老年后正气渐衰,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弱、血管退化,血流缓慢,脑失所养而发生本病。笔者认为老年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丈夫五八精气衰,发坠,齿槁”。说明40岁以后五脏逐渐虚损,特别肾虚更为明显,而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而至经络血脉气虚,血瘀、痰阻而成本病,本病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离不开虚(元气、精髓、阴精的不足)、瘀(瘀血、痰浊在脑窍)二字,有效的治疗,非补气补血、即活血、化痰,熄风通络,而活、化、通皆有消散之意,故虚、瘀为脑动脉硬化成因之根本,消补是治疗的根本大法[2],然而,消即是祛邪,补即是扶正,在中医辨证施治中,单用扶正则有留邪之弊,单用祛邪则内伤元气,治疗本病的关键必须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可取效。
参考文献
[1] 张发荣,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68
[2] 姚丽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硬化及发病机理的探讨.中国实用中西医研究,1996:231
(1998-11-20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百色 533000)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治疗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2139 摘要 对3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脾两虚、痰湿中阻;气血亏虚;气虚血瘀;肾精不足5种类型,运用滋补肝肾,平肝潜阳,补益心脾,燥湿化痰,益气养血,益气活血化瘀,补益肾精,充养脑髓的中药汤剂分别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为53%,总有效率93%,证明中药治疗脑动脉硬化有较好疗效。
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硬化)属老年人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饮食结构的改变,从事体力活动的减少及紧张的脑力活动的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该病以头痛、眩晕、失眠、视物模糊为主要特点,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虚劳、不寐等范畴。笔者多年来对本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为主,辅以适量西药治疗3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5岁。
1.2 诊断标准 年龄在43岁以上,有初发性高级神经活动不稳定症状或有弥漫性脑损害症状,有全身其他动脉硬化体征及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脑电图有异常,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偏高,排除其他脑部疾病,具备上述两条诊断为本病。
2 治疗方法
把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按中医理论辨证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脾两虚、痰湿中阻;气血亏虚;气虚血瘀;肾精不足5种类型。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6例),素体肝肾亏虚、阴精不足或长期忧郁恼怒。本证以肝阳上亢、上扰头目为基本病机。症见:眩晕、头胀痛、劳累或恼怒时头痛加剧,面红目赤、急躁烦闷、失眠多梦、口干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拟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方选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
, http://www.100md.com
心脾两虚:痰湿中阻型(5例),因劳倦或思虑过度,伤于心脾,或恣食肥甘或素体肥胖痰湿偏盛。本证以痰湿中阻、清阳被蒙为基本病机。症见: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泛恶、心悸健忘、痰多色白、嗜睡倦怠、饮食无味、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或滑细。治拟补益心脾,燥湿化痰,方选归脾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亏虚型(4例):病因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体虚或伤及气血。本证以气血亏虚,脑府失养为基本病机。症见:眩晕、遇劳或活动则加剧,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失眠、纳呆、头痛绵绵,经久不愈,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拟益气养血,方选八珍汤加味。
气虚血瘀型(2例):病因久病入络,气虚生瘀。本证以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为基本病机。证见:眩晕轻、头痛甚,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失眠、舌有瘀斑,脉细涩。治拟益气活血化瘀,方选通窍活血汤。
肾精不足型(3例):病因房劳伤肾、暗耗阴精、或久病体虚、真阳亏损。本证以肾亏精伤,阴阳两虚为基本病机。症见:眩晕日久,精神萎糜、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发落齿摇或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或形寒肢冷,阳萎早泄、舌质淡、脉沉细、治拟补益肾精、充养脑髓,方选河车大造丸加减[1]。
, http://www.100md.com
用法:上述各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判定疗效。
根据病情,可酌情加用适量血药(西比灵、谷维素、尼莫地平、维生素B族等)辅助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正常,眼底改变恢复,脑电图正常,随访2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脑电图正常,2年无复发。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组30例临床治愈16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3%,治愈率53%。
4 讨论
脑动脉硬化为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脑血管腔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变小,脑供血不足所致,但发作、加重与外感、情绪、饮食、外界环境改变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过食肥甘、滋生痰湿、痰湿瘀阻;肝气抑郁、郁久化火、阴精耗损;思虑过度或劳倦伤心脾;禀赋不足,元气素虚,后天失养加之进入老年后正气渐衰,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弱、血管退化,血流缓慢,脑失所养而发生本病。笔者认为老年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丈夫五八精气衰,发坠,齿槁”。说明40岁以后五脏逐渐虚损,特别肾虚更为明显,而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而至经络血脉气虚,血瘀、痰阻而成本病,本病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离不开虚(元气、精髓、阴精的不足)、瘀(瘀血、痰浊在脑窍)二字,有效的治疗,非补气补血、即活血、化痰,熄风通络,而活、化、通皆有消散之意,故虚、瘀为脑动脉硬化成因之根本,消补是治疗的根本大法[2],然而,消即是祛邪,补即是扶正,在中医辨证施治中,单用扶正则有留邪之弊,单用祛邪则内伤元气,治疗本病的关键必须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可取效。
参考文献
[1] 张发荣,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68
[2] 姚丽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硬化及发病机理的探讨.中国实用中西医研究,1996:231
(1998-11-20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