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药学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编号:10290319
药物性皮炎157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陈金荣 吴润达 黄仲义

    单位:黄仲义(静安区中心医院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科,上海 200040);陈金荣 吴润达(静安区中心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药疹;剥脱性皮炎;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000538 [摘要] 目的:分析药物性皮炎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皮肤科1989年1月~1996年12月8 a间850例住院病例中诊断为药物性皮炎157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71例,女性86例,年龄38 a± s 14 a(8~80 a)。结果:药物性皮炎占同期住院病例的18.5 %,重症药物性皮炎9例,占5.7%(9/157),其中死亡2例,死亡率1.3 %(2/ 157),60 a以上老年病人22例,占14.0 %(22/ 157)。致敏药物主要是合成的抗菌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及抗痛风药3类,皮疹类型主要是荨麻疹型、固定性红斑、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3种。结论:药物性皮炎是危害健康的皮肤病,目前,老年人患药物性皮炎增多;新药的广泛使用,出现了头孢菌素、林可霉素所致的药物性皮炎;对重症药物性皮炎应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978.1; R978.2; R971.1; R758.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669(2000)05-0429-02

    药物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我们对157例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表现、预后、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自皮肤科1989年1月~1996年12月间住院病例850例中诊断为药物性皮炎157例进行分析,占同期住院病例的18.5 %,其中男性71例,女性86例,年龄38 a± s 14 a(8~80 a)。20 a以下8例,占5.1 %;21~30 a 25例,占15.9 %;31~40 a 50例,占31.8 %;41~50 a 39例,占24.8 %;51~60 a 13例,占8.3 %;61~70 a 12例,占7.6 %;71~80 a 10例,占6.4 %。皮疹类型按《皮肤病学》[1]分型,致敏药物按《新编药物学》[2]分类。
, 百拇医药
    1 致敏药物 合成的抗菌药物致敏45例,占28.7 %,主要有复方磺胺甲基异NFDA9唑(SMZ Co)、呋喃唑酮(furazolidone)。抗生素类致敏42例,占26.8%,主要有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氨苄西林(ampicillim)、头孢氨苄(cefalexin)、林可霉素(lincomycin)。解热镇痛抗炎及抗痛风药致敏35例,占22.3%,主要有安乃近(metamizole sodium)、氨非咖片(PPC片)、别嘌醇(allopurinol)。生物制品致敏16例,占10.2%,主要有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抗甲状腺药致敏8例,占5.1%,主要有甲巯咪唑(thiamazole)。抗癫痫药致敏5例,占3.2%,主要有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中成药致敏3例,占1.9%,有小金丹、丹参。其他药致敏3例,占1.9%,有酚酞(phenolphthalein)等。

    2 皮疹类型 157例药物性皮炎中荨麻疹型88例,占56.0%,主要致敏药物为呋喃唑酮、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固定性红斑30例,占19.1%,主要致敏药物为磺胺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类。麻疹样型或猩红热样型20例,占12.7%,主要致敏药物为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癫痫药。多形红斑型10例,占6.4%,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甲状腺药、青霉素类。重症多形红斑型5例,占3.2%,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类。剥脱性皮炎4例,占2.5%,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痛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类。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方法及转归 本组157例病人中46例采取非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选用1~2种抗组胺药,维生素C(vitamin C)5~6 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0% calcium gluconate)10 mL加2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注。111例均使用糖皮质激素,用量一般是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5 mg.d-1或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100~200 mg.d-1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重症药物性皮炎都使用糖皮质激素,用量为地塞米松10 mg.d-1或氢化可的松200~300 mg.d-1,同时加强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控制感染,必要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本组157例中155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2例分别因安乃近、别嘌醇引起剥脱性皮炎,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死亡,死亡率1.3%。
, 百拇医药
    死亡病例 例1 女性,74 a,因发热自服安乃近1片,2 h后逐渐发疹,引起剥脱性皮炎,病人以往有安乃近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使用地塞米松10 mg.d-1,辅以支持疗法,皮疹逐渐消退,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但住院28 d并发脑血管意外、上消化道出血,经抢救无效,住院37 d死亡。

    例2 男性,75 a,因痛风首次服别嘌醇片,连续用药14 d后陆续出现皮疹,引起剥脱性皮炎,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为112 U.L-1,肾功能异常,尿素氮(BUN)为21 mmol.L-1,肌酐(Cr)258 μmol.L-1,入院后使用氢化可的松300 mg.d-1,同时给予护肝治疗,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经治疗皮疹逐渐消退,肝功能指标正常,但肾功能指标无改变,在治疗到55 d后突然发生尿少、尿闭,经抢救无效,住院57 d因急性肾功衰竭死亡。
, 百拇医药
    讨论 本组资料数据显示,药物性皮炎在皮肤科住院病人中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文献[3]报道,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常见皮肤病。致敏药物占前3位的分别是合成的抗菌药物、抗生素类、解热镇痛抗炎及抗痛风药,这与文献[3]报道大致相同。但随着近几年新药的广泛应用,出现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药物性皮炎的病例,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发病年龄21~60 a居多,占80.9%,但60 a以上病例22例,占14.0%,高于文献[3]报道。本组报道的重症药物性皮炎9例,占5.7%,低于文献[4,5]报道,常见致敏药物有卡马西平、安乃近、别嘌醇。本组资料有1例因用别嘌醇致剥脱性皮炎,同时伴肝、肾功能损害,这与文献[6]报道相似。对重症药物性皮炎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时和足量的应用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抢救成功率。这与文献[6]报道基本一致。对老年肝、肾功能差,重症药物性皮炎病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注意病情变化。为了减少药物性皮炎发生,病人应牢记药物过敏史,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忌滥用药物。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尽可能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药物反应[A].见: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383-398.

    [2] 金有豫.引论[A].见:陈新谦,金有豫,编.新编药物学.第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9.

    [3] 陈红清,陈志强,岳晓玉,等.202例药疹住院病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130.

    [4] 王侠生,孙清娟,谷沆珉.重症药疹104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3,22:187-189.

    [5] 曹 萍.89例药疹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165-166.

    [6] 谈善庆.药物性皮炎368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26:372-373.

    [收稿日期] 1999-08-18 [接受日期] 2000-01-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