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编号:10290432
小腿前外侧岛状筋膜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丰德宽 谢焕福 陈鹏云 冯殿生 王涛 李储忠

    单位:丰德宽(潍坊市市立医院骨科(山东潍坊,261021);谢焕福(潍坊市西城医院);陈鹏云(潍坊市市立医院骨科(山东潍坊,261021);冯殿生(潍坊市市立医院骨科(山东潍坊,261021);王涛(潍坊市市立医院骨科(山东潍坊,261021);李储忠(潍坊市市立医院骨科(山东潍坊,261021)

    关键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000129 1990年,我们通过14侧成人小腿标本及一条截肢腿的应用解剖学观察,设计了小腿前外侧岛状筋膜瓣,治疗了胫骨慢性骨髓炎5例。术后获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8~45岁。病损部位:胫骨上段1例,胫骨中、下段各2例。病灶清除后骨窗长4~6 cm。应用顺行岛状筋膜瓣2例,逆行岛状筋膜瓣3例。

    1.2 手术方法

    彻底切除瘢痕组织及窦道,胫骨开窗,刮除骨髓腔内炎性肉芽组织及死骨,清洗及浸泡创面。设计以小腿前外侧肌间隔为轴的筋膜瓣,中央留一梭形皮肤,作监测皮瓣用,且可同时修复受区皮肤缺损。在筋膜瓣蒂侧做“S”形切口,解剖出腓浅血管蒂,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在真皮下向两侧潜行分离,至筋膜瓣边缘。然后在筋膜瓣设计线切开皮下组织,在深筋膜下向腓浅血管方向潜行分离,并在筋膜瓣游离侧切断腓浅动、静脉。掀起筋膜瓣向蒂部游离,形成以腓浅血管及部分皮下组织或肌间隔组织为蒂的岛状筋膜瓣。筋膜瓣填充骨窗,修复创面。

    1.3 结果

    本组术后监测皮瓣血运好,创面Ⅰ期愈合4例,Ⅱ期愈合1例。4例随访6个月~5年,慢性骨髓炎未见复发。

    2 讨论

    2.1 应用价值

    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以足背动脉为蒂的伸趾短肌肌皮瓣,一是须牺牲胫前动脉,二是供区游离植皮处易磨损破溃,很难为患者接受。比目鱼肌肌瓣逆行翻转填充死胫,由于局部需游离植皮,手术操作复杂,术后护理也比较困难。而且,肌瓣切取后对患足跖屈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临床应用有一定缺点。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是临床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组织瓣,但仅用于胫骨上段。相比之下,小腿前外侧筋膜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无需切取肌肉,不牺牲主要动脉,对供区功能无影响。由于腓浅血管位置表浅,筋膜瓣切取及血管蒂游离均比较简便,并可以根据创面需要,筋膜瓣上携带适量皮肤,同时修复皮肤缺损,而且转移灵活,可以治疗胫骨任何地方的慢性骨髓炎。

    2.2 手术要点

    腓浅血管较细,筋膜瓣转移时,血管蒂稍微受压、扭曲都可能造成组织瓣血供障碍,影响成活,故游离血管蒂时,尽量多携带一些肌间隔组织或皮下组织。

    与小腿其它组织瓣相比,腓浅血管较细,筋膜瓣血供较差,抗感染能力较弱,故术时应重视引流条的应用,时间应适当延长,直到局部渗出较少时方可拔除,以减少局部感染及筋膜瓣坏死的机会,这一过程一般需3~5天。

    术时可将腓浅神经从血管蒂及筋膜瓣内解剖出来,保留于原位,以免引起足背皮肤感觉障碍。

    收稿日期:1997-05-20

    修稿日期:1997-09-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