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编号:10290572
急性脊髓炎的MRI特征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梁宏军

    单位:梁宏军 河南省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MR-CT室 450052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90115 【编者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科分科越来越细,但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却不是人为分科所能隔断的。本刊范围包括和涉及部分神经内科疾患,它们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均与脊柱外科、神经外科等疾患有很大的相关性。多了解交叉学科的知识,对提高各科医师现有诊疗水平不无裨益。本刊采纳了部分读者的建议,从今年第1期开始设立“脊髓疾患”栏目,使杂志内容更臻完善。衷心希望本栏目的开设对读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踊跃赐稿。

    急性脊髓炎是指非特异性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绝大多数在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发病,可能是病毒或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中毒或过敏亦可引起本病。由于MRI对比分辨率高,可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是目前唯一能显示急性脊髓炎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自1993年6月至1997年10月,对在我院接受MR检查的13例急性脊髓炎病例进行分析。男5例,女8例,年龄16~55岁,平均31.2岁。均为急性起病,其中8例病前数天或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余5例病前无明显感染病史。首发症状:13例均有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其中7例起病即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5例先出现一侧下肢麻木、无力,2~4d后对侧下肢出现麻木、无力;2~5d后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另有1例一侧下肢瘫痪,肌力Ⅰ级,对侧较轻,肌力Ⅳ级。13例均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无增高;7例白细胞计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6例正常;蛋白含量10例轻度增高,3例正常;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本组病例经上述检查及随访排除髓内肿瘤及出血、髓外炎性及其它病变,最后临床诊断为急性脊髓炎。

    本组13例均于急性期行MR检查,MR机为Siemens Magnetom 1.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常规行SE序列矢状和横轴面扫描,部分加扫冠状面,层厚3~4mm,均行T1WI(TR450~580ms,TE15ms)、T2WI(1800~2200ms、TE80ms)。成像矩阵256×256、192×256。10例行增强扫描,造影剂为Gd-DTPA。给药后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像扫描。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病变累及脊髓C3~T6段2例,T2~T6 2例,T3~T5 3例,T4~T7 3例例,T7~T9 1例,T8~T11 1例,T11~T12 1例。MR主要表现为:①急性期受累脊髓节段略有增粗;②受累脊髓显示为较均匀或多发的斑片状稍长T1和T2异常信号,在T1WI像上呈不太清晰的稍长T1低信号,在T2WI上呈清晰的长T2高信号(图1),病变往往延续数个节段;③急性期注射Gd-DTPA增强扫描后,6例在T1WI像上呈轻度异常对比增强的斑片状短T1高信号(图2);④其中3例于2~3个月后复查,可见脊髓萎缩2例,1例表现不明显。
, 百拇医药
    图1 T2加权像示脊髓腰膨大部位髓内斑片状不均匀的长T2信号

    图2 T1加权像Gd-DTPA增强后见髓内斑片状异常对比增强灶

    3 讨论

    急性脊髓炎病因未明,是指非特异性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有别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后者是指脑与脊髓弥漫性急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病理特点是发生于血管周围,尤其是静脉周围,白质受累为主,灰质与轴索相对完整,以脱髓鞘与胶质增生为特征。而急性脊髓炎在病理上有的以软脑膜、脊髓周边部白质的炎症与变性为主,有的以中央灰质部受累为主,神经细胞肿胀变性。从轴面损害看有的为横贯性,有的以半侧损害为主〔1〕。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为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膀胱、直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病变迅速上升波及延髓,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 百拇医药
    急性脊髓炎多发生在青壮年,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本组13例中35岁以下10例,占77%。病变主要损害限于上胸段和下颈段,T3~T4受损害为最常见;本组有10例累及T3~T4水平的脊髓。脊髓受累的长度,多为上下延续数个节段,本组病例中,病变长度较长的达10个节段以上。多数病例的病灶呈连续性;少数病例的病损在不同节段,多发散在〔1〕。因此,矢状面和冠状面成像对病变显示较好,是必要的。

    由于受累的脊髓与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灰质中细胞肿胀溶解。白质中髓鞘纤维肿胀变性,甚至坏死脱失。因此水含量明显增加,引起T2弛豫时间延长,T1弛豫时间缩短,而以T2弛豫时间延长为主,表现为受累脊髓段斑片状或较均匀的稍长T1和长T2信号,以T2WI像对病变显示较为清晰;而病损以斑片状信号改变多见,但是缺乏特征性(图1)。因此,急性期行Gd-DTPA增强检查是必要的。注射Gd-DTPA增强后,部分病例在T1WI像上可见斑片状短T1轻度异常对比增强的高信号(图2)。行MR增强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排除小的髓内占位,或者多发性硬化的活动期,以及其它病变。因为较小的髓内占位和多发性硬化的活动期有时也仅仅表现为脊髓轻度增粗,斑片状或较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行Gd-DTPA增强检查,多表现为中度以上的对比增强,且其病变增强后的表现形态不同〔2〕。笔者曾遇到1例平扫时高度怀疑急性脊髓炎,行Gd-DTPA增强后,可见强化的类圆形瘤体。另外,急性脊髓炎的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并关注脑脊液的化验检查。
,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上多发性硬化可主要表现为脊髓症状或者脊髓受累为唯一的症状,行MR检查时,可见纵行的长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行颅脑检查时,可见相应的多发硬化斑,可与急性脊髓炎进行鉴别。另外多发性硬化的病情缓解与复发交替,或呈波浪、阶梯式进展。

    CT难以显示脊髓炎的上述病理改变,脊髓造影仅可显示病变部位的脊髓增粗,但无法显示病变段脊髓的内部病理改变。由于MR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且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可显示病变段脊髓的全貌及病理改变,是目前急性脊髓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4 参考文献

    [1] 隋邦森,吴恩惠,陈雁冰主编.磁共振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20.

    [2] 邹英华,蒋学祥,高玉洁.髓内肿瘤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3,1(1):37.

    收稿日期:1998-10-23 修回日期:1999-01-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