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外科学 > 腹部外科
编号:10290628
慢性原发性结肠假性梗阻四例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蒋鑫彦 张学仪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215500

    关键词:

    腹部外科000225 自1948年Ogilvie首次报道非机械性大肠梗阻以来, 至今已有数百例报道[1]。 其中慢性原发性结肠假性梗阻, 常无明确的致病原因[2], 术前诊断困难。 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4例,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 年龄35~74岁, 平均47岁。 最近一次入院前病程12~45天, 平均23天。 间断发作3年, 住院2~3次2例。 均有便秘史。 有慢性气管炎史1例。 全部病例术后确定诊断。 临床表现为腹胀3例, 腹膨隆1例, 明显腹痛1例, 恶心4例, 呕吐1例。 有时有肠型, 肠鸣音亢进或存在。 均无腹膜炎体征。 辅助检查提示, 4例均有结肠扩张, 或有液平。 所有病例均排除机械性肠梗阻, 以及继发性与家族性病因。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方法和结果: 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而手术治疗。 首次手术所见, 横结肠扩张为主2例, 盲肠、 升结肠及横结肠扩张2例。 扩张直径10~20cm, 平均13cm。 均有大量积粪积气。 降结肠上部粪便嵌塞2例, 腹腔轻度粘连2例。 1例小肠积气积液合并血运障碍。 2例行肠腔减压后暂时性横结肠造口术; 1例行横、 降结肠切除术; 1例首次认为肠腔粪便堵塞行肠腔减压术, 10个月后复发, 伴肠粘连, 行横、 降结肠切除术, 13天后因吻合口裂开而作吻合口外置术, 45天后闭合结肠造口。 术后病理检查2例: 均示结肠平滑肌细胞减少, 肌细胞少量空泡变性, 纤维增多, 肠壁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

    讨 论

    慢性原发性结肠假性梗阻常无明确的致病原因[1]。 本组4例慢性原发性结肠假性梗阻的临床特征: 间断性或持续性腹胀、 腹膨隆突出, 或有腹痛, 明显结肠扩张, 便秘严重, 常有粪便嵌塞, 肠鸣音低下或存在, 无腹膜炎体征, 经保守治疗症状可能缓解。 Hart[1]认为, 盲肠扩张直径程度可作为确诊和选择治疗的依据, 并认为肠腔结肠镜减压仅有50%有效。 我们认为, 本病诊断需符合: ① 以结肠扩张为主的肠梗阻表现; ② 严重的肠动力功能障碍局限在结肠; ③ 无机械性肠梗阻证据; ④ 排除继发性和家族性病因。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肠壁肌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减少和病变有助于确诊。 连续X线腹部平片、 B型超声检查、 X线消化道钡餐、 CT、 内窥镜等检查可发现结肠扩张十分明显, 有积气积粪, 有时有液平, 并能排除机械性肠梗阻。 应用结肠运行时间测定和胃肠道测压检查肠道动力功能, 可发现肠道假性梗阻, 排除巨结肠症[3,4]
, 百拇医药
    本组3例术前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肠腔堵塞、 巨结肠症, 仅1例印象诊断结肠假性梗阻。 所有患者均经胃肠降压、 灌肠、 药物等治疗无效而手术治疗。 1例曾于外院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仅使症状暂时缓解。 我们认为, 作暂时性结肠双腔造口前行肠腔减压术, 并留置粗引流管负压吸引, 3天后开放造瘘口, 可降低肠腔内张力, 促进结肠功能恢复, 使患者早期进食, 改善体质, 减少并发症。 择期闭合造瘘口后, 患者恢复良好, 说明本病征的可逆性。 病变结肠切除要根据患者的年龄、 体重、 营养状态, 在保证吻合口能一期愈合的情况下采用。 本病的治疗应先保守治疗, 再行结肠镜减压。 手术首选结肠造口术。 在未找到病因时, 不宜贸然手术。

    参考文献

    1,林建华,摘译.盲肠假性梗阻.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0,17:378.

    2,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主编.实用外科学(上册).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42.

    3,潘国宗,曹世植,主编.现代胃肠病学(下册).第一版.北京: 科技出版社,1994.1232~1237.

    4,孙谊节,译.严重慢性便秘的检测和外科治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2,19:72.

    (收稿: 1998-09-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