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口腔扁平苔藓恶变临床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徐慧高 王隆香 宋晓陵
单位:徐慧高(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222023); 王隆香(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222023); 宋晓陵(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334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之一,OLP是否癌变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法和患者的预后。自1905年Bettman首次报道OLP癌变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研究。现将我们1977年~1998年收治的4例OLP发生恶变的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例中2例发展为不典型增生,2例恶变为鳞癌,癌变前后均经病理证实。男1例,女3例,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46.0岁。
, http://www.100md.com
例1:女,33岁。右颊部、右下唇糜烂8年,1977年3月就诊。体检:右上第一、二磨牙区颊侧粘膜见1.5cm×1.0cm的糜烂面,口内无修复体。经病理诊断为右颊、右下唇扁平苔藓。给予氯喹、维生素A等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1980年5月右颊部病灶中间出现一直径1.0cm左右的疣状肿物,表面暗红,中央坏死,8月行右颊癌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颊部OLP,局部恶变呈高分化鳞癌改变。术后6个月病灶复发,患者死亡。
例2:男,50岁。患者抽烟20年,每日1.5包~2包,间或饮白酒。右颊部糜烂6年,1994年2月就诊。体检:右颊粘膜区见2.5cm×1.5cm病变区,波及龈颊沟底部,表面糜烂。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右颊部OLP。门诊治疗,3个月复查一次。1996年12月病灶区疼痛不适,表面有绒毛样改变及血性分泌物,经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癌变后行联合根治术。随访两年,无复发及转移。
例3:女,45岁。舌背部烧灼感3年,在外院诊断为OLP,1992年7月就诊。体检:舌背前二分之一区见1.5cm×0.8cm皱纸样病变区,舌乳头消失,复查外院病理切片与临床诊断符合,给予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治疗,1997年6月舌背部病灶粘膜渐变暗红,质地变硬,扩大切除病灶粘膜,术后病理诊断:舌OLP伴上皮不典型增生。
, http://www.100md.com
例4:女,56岁。右颊部糜烂2年,1994年1月就诊。体检:左颊粘膜糜烂,约2.0cm×1.5cm大小,周围有白色纹理样变,边界不清,病理诊断OLP后给予常规治疗。1998年5月病灶区在进食、刷牙时渗血,扩大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左颊部OLP,局部不典型增生。
讨论
有学者认为OLP不会发生恶变,口腔癌是叠加因素的结果或是粘膜病共存的误诊,通过本文4例患者的随访与治疗,我们认为,叠加因素的作用是以病变的OLP粘膜上皮为基础,与OLP恶变有殊途同归的结论;两种病共存的现象是可能的,诊断标准的差异,对OLP恶变的诊断确实有较大差异。文献报道中有的病例口腔癌与OLP发病部位不一致,有的是有扁平苔藓病史后发现口腔癌,OLP治愈与否及发病部位无详细描述,有的OLP癌变前后资料不全或未经病理证实。因此,应对OLP恶变制定合理的诊断标准。刘宏伟等提出的诊断标准较为合理,即(1)原始OLP诊断建立在确切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2)数年后,OLP病损处出现癌瘤并得到病理学证实;(3)同一活检组织内同时出现OLP和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 http://www.100md.com
本文4例患者是在同期177例OLP病例随访中发现的,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为1.2%,不典型增生是病变组织向恶性肿瘤发展的过渡阶段,部分由慢性炎症或其它明确诱因所致,炎症和诱因消除后不典型增生可发生逆转,另一部分则继续发展,转变为癌,由OLP发展而来的不典型增生,因OLP的病因和治疗均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因此说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关于OLP的癌变,国外有报道恶变率为0.2%~1.5%。陈作良报告OLP患者染色体稳定性差,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糜烂型畸变率最高,易发生癌变。OLP病变的基底层和棘层上皮细胞及细胞核的体积、直径和鳞癌的上皮细胞接近,与正常粘膜及炎症细胞有显著性差异。本组资料的癌变率为1.2%,3例为女性,均为糜烂型,口内未发现明显诱因,提示OLP本身有癌变倾向,恶变是OLP自身发展和全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OLP病例特别是糜烂型定期复查、及时治疗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OLP由于长时间炎症刺激,本身可癌变,抑或是病变上皮对致癌剂刺激敏感,而发生癌变。■, 百拇医药
单位:徐慧高(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222023); 王隆香(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222023); 宋晓陵(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334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之一,OLP是否癌变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法和患者的预后。自1905年Bettman首次报道OLP癌变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研究。现将我们1977年~1998年收治的4例OLP发生恶变的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例中2例发展为不典型增生,2例恶变为鳞癌,癌变前后均经病理证实。男1例,女3例,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46.0岁。
, http://www.100md.com
例1:女,33岁。右颊部、右下唇糜烂8年,1977年3月就诊。体检:右上第一、二磨牙区颊侧粘膜见1.5cm×1.0cm的糜烂面,口内无修复体。经病理诊断为右颊、右下唇扁平苔藓。给予氯喹、维生素A等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1980年5月右颊部病灶中间出现一直径1.0cm左右的疣状肿物,表面暗红,中央坏死,8月行右颊癌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颊部OLP,局部恶变呈高分化鳞癌改变。术后6个月病灶复发,患者死亡。
例2:男,50岁。患者抽烟20年,每日1.5包~2包,间或饮白酒。右颊部糜烂6年,1994年2月就诊。体检:右颊粘膜区见2.5cm×1.5cm病变区,波及龈颊沟底部,表面糜烂。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右颊部OLP。门诊治疗,3个月复查一次。1996年12月病灶区疼痛不适,表面有绒毛样改变及血性分泌物,经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癌变后行联合根治术。随访两年,无复发及转移。
例3:女,45岁。舌背部烧灼感3年,在外院诊断为OLP,1992年7月就诊。体检:舌背前二分之一区见1.5cm×0.8cm皱纸样病变区,舌乳头消失,复查外院病理切片与临床诊断符合,给予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治疗,1997年6月舌背部病灶粘膜渐变暗红,质地变硬,扩大切除病灶粘膜,术后病理诊断:舌OLP伴上皮不典型增生。
, http://www.100md.com
例4:女,56岁。右颊部糜烂2年,1994年1月就诊。体检:左颊粘膜糜烂,约2.0cm×1.5cm大小,周围有白色纹理样变,边界不清,病理诊断OLP后给予常规治疗。1998年5月病灶区在进食、刷牙时渗血,扩大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左颊部OLP,局部不典型增生。
讨论
有学者认为OLP不会发生恶变,口腔癌是叠加因素的结果或是粘膜病共存的误诊,通过本文4例患者的随访与治疗,我们认为,叠加因素的作用是以病变的OLP粘膜上皮为基础,与OLP恶变有殊途同归的结论;两种病共存的现象是可能的,诊断标准的差异,对OLP恶变的诊断确实有较大差异。文献报道中有的病例口腔癌与OLP发病部位不一致,有的是有扁平苔藓病史后发现口腔癌,OLP治愈与否及发病部位无详细描述,有的OLP癌变前后资料不全或未经病理证实。因此,应对OLP恶变制定合理的诊断标准。刘宏伟等提出的诊断标准较为合理,即(1)原始OLP诊断建立在确切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2)数年后,OLP病损处出现癌瘤并得到病理学证实;(3)同一活检组织内同时出现OLP和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 http://www.100md.com
本文4例患者是在同期177例OLP病例随访中发现的,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为1.2%,不典型增生是病变组织向恶性肿瘤发展的过渡阶段,部分由慢性炎症或其它明确诱因所致,炎症和诱因消除后不典型增生可发生逆转,另一部分则继续发展,转变为癌,由OLP发展而来的不典型增生,因OLP的病因和治疗均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因此说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关于OLP的癌变,国外有报道恶变率为0.2%~1.5%。陈作良报告OLP患者染色体稳定性差,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糜烂型畸变率最高,易发生癌变。OLP病变的基底层和棘层上皮细胞及细胞核的体积、直径和鳞癌的上皮细胞接近,与正常粘膜及炎症细胞有显著性差异。本组资料的癌变率为1.2%,3例为女性,均为糜烂型,口内未发现明显诱因,提示OLP本身有癌变倾向,恶变是OLP自身发展和全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OLP病例特别是糜烂型定期复查、及时治疗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OLP由于长时间炎症刺激,本身可癌变,抑或是病变上皮对致癌剂刺激敏感,而发生癌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