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李卡凡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528000
关键词:上颌窦;恶性肿瘤;CT;诊断
广州医学院学报990222 中图分类号 R739.62
鉴于在上颌窦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常规X线检查尚不能精确地观察其毗邻软组织侵犯情况,而CT扫描具有对比分辨率高的特点,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和判定其侵犯范围。本文收集我院1994~1997年的22例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共做过24次CT扫描,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6~62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活检证实,其中鳞癌16例,恶性淋巴瘤2例,腺样囊性癌3例,纤维肉瘤1例。22例中有16例是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6例是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有较完整的临床症状记录18例,肿瘤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可出现不同的症状。按部位分为:①口咽部:有5例表现为牙齿松动,脱落,软腭肿胀,咀嚼困难,张口受限,牙神经痛等;②鼻部:有11例表现为单侧鼻塞,脓血涕;③眼部表现:有6例见眼球突出,复视等;④其他:有3例表现为耳聋,头痛等;有10例表现为单侧面部肿胀,鼻唇沟消失等。
, http://www.100md.com
2 检查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机,参数为120KV,150mA,4.5s,扫描野直径24cm±24cm,扫描层厚5mm,间隙5mm,患者取听眦线,扫描范围自咽部到上颌窦。疑有颅内转移时加做头颅扫描,本组2例做过增强法检查。
3 结果分析
本组22例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值在30~50Hu之间,软组织肿块大多边缘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有明显骨质破坏,鼻窦壁以外的筋膜断裂,邻近鼻咽、眼眶、颅内侵犯。现将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依据其主要侵犯的解剖部位,分述如下。
3.1 前内壁和底部 如肿瘤侵犯上颌窦前内壁和底部时,在CT片上可看到上颌窦腔及鼻腔内有软组织肿块,呈不规则软组织密度,上颌窦前内壁及硬腭、牙槽骨有骨质破坏。本组有4例病损累及上颌窦前内壁和底部。
, http://www.100md.com
3.2 后内壁 后内壁的肿块可从上颌窦的膜样部经中鼻甲向后延及鼻咽部。由于鼻咽部翼内板处的咽基底膜较为坚实,延及鼻咽部的转移灶常仅局限于咽鼓管开口处,不向鼻咽旁间隙蔓延。当肿块侵犯后内壁时,在CT片上可看到上颌窦腔及鼻咽部软组织肿块,以及上颌窦后内壁骨质破坏。本组有7例累及鼻咽部。
3.3 前壁 上颌窦前壁被肿块侵犯时,在CT片上可看到窦腔内软组织肿块及前壁骨质破坏,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影,颊唇肌与窦壁间脂肪层消失。本组有10例广泛侵犯病例均延及面颊部软组织。
3.4 后壁 源于上颌窦后壁的肿瘤常侵及颞下窝及翼腭窝,在CT片上可看到颞下窝和上颌窦后壁间脂肪层消失,颞下窝内的正常肌性界面消失和肿块形成,后壁、翼腭窝及翼板均有骨质破坏。本组共见7例,翼腭窝破坏有5例,翼板破坏有4例。上述征象都说明病变已属晚期。
3.5 顶部 由于上颌窦顶部的骨壁很薄,如病变累及上颌窦顶部时,可直接侵犯眼眶。在CT片上可看到眶下缘、眶底骨质破坏,眶下孔消失。本组有6例。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4.1 上颌窦恶性肿瘤中以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亦可见淋巴上皮瘤、恶性淋巴瘤等,肉瘤少见,而肉瘤中主要是淋巴肉瘤、纤维肉瘤。本文所见4种恶性肿瘤在CT片上均表现为:a、窦腔内组织肿块及不同窦壁的骨质破坏;b、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粘膜肥厚及不同程度的增强;c、鼻窦壁以外的筋膜断裂;d、邻近鼻咽、眼眶、颅内侵犯。至于肿瘤的性质种类仍需组织病理切片确诊。
4.2 上颌窦呈不规则的三角锥体形,分为:a、前壁,骨壁甚薄,与面颊部相邻;b、后外壁,此壁较厚,与翼腭窝及颞下窝毗邻;c、内壁,即中鼻道和下鼻道外侧壁的大部分;d、顶壁,为眼眶的底壁;e、底壁,即为上颌牙槽突,为上颌窦各壁之最厚者,从上颌窦的解剖特点可以看出,原发于上颌窦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所处的解剖特点,肿瘤在蔓延及侵犯邻近部位时,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CT特点。从本文病例分析中可得知,上颌窦瘤长大破坏骨壁时,其向周围扩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与原发部位有关,在CT片上除可见窦腔内不规则组织肿块外,还可见受侵犯的各骨壁的骨质破坏,毗邻组织的肿胀影或骨质破坏。并可从中确定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
, 百拇医药
4.3 鉴别诊断
如上颌窦恶性肿瘤局限于窦腔内尚无骨质破坏时,CT难以作出恶性肿瘤,炎性病变和息肉的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CT表现:a、限局性软组织或骨性肿块影,骨瘤80%属额窦部位。其他如囊肿,血管瘤,乳头状瘤等;b、弥漫性致密阴影伴骨膨胀,如骨化纤维瘤,骨性狮面,脑膜瘤等;c、肿瘤边界清楚,光滑;d、一般不需要做增强检查[2]。
4.4 上颌窦CT扫描注意点
上颌窦恶性肿瘤易向毗邻组织蔓延,扫描应包括硬腭至额窦,使全部鼻窦、眼眶、鼻咽部、鞍区和前、中后颅凹都包括在扫描范围内,扫描厚度5mm为宜,据“切线定律”如X射线和窦壁呈平行时,骨质破坏在CT图上易被部分容积效应掩盖,必要时应作1.5~2.0mm薄层多层面连续观察或行冠状位扫描[1],疑有颈淋巴结转移时应扩大扫描范围到上颈部。冠状位扫描对观察上颌窦顶和底部病变有重要价值。如疑有颅内转移均应作头颅增强法扫描。
, http://www.100md.com
4.5 CT诊断上颌窦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CT扫描可以精确地提供肿瘤侵犯范围,这是因为CT检查可以详细观察到:a、颞下窝有无受累;b、翼板和翼腭窝有无骨质破坏;c、是否累及鼻咽;d、眼眶和眶圆锥内肌群有无转移;e、筛窦有无骨质破坏。CT检查可确定肿瘤TNM分期,而且对软组织、肌肉、神经的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作出诊断,这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后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上颌窦的淋巴引流止于咽后、颌下和颈淋巴群,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0%~18%,远低于口腔癌或鼻咽癌。本组1例可见颈部转移淋巴结。
参考文献
1 丹庆曹,高育主编.实用CT诊断学.北京:计量出版社,1985:191
2 高鹤舫著.耳鼻咽喉放射诊断学.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3
(收稿:1998-12-17),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528000
关键词:上颌窦;恶性肿瘤;CT;诊断
广州医学院学报990222 中图分类号 R739.62
鉴于在上颌窦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常规X线检查尚不能精确地观察其毗邻软组织侵犯情况,而CT扫描具有对比分辨率高的特点,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和判定其侵犯范围。本文收集我院1994~1997年的22例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共做过24次CT扫描,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6~62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活检证实,其中鳞癌16例,恶性淋巴瘤2例,腺样囊性癌3例,纤维肉瘤1例。22例中有16例是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6例是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有较完整的临床症状记录18例,肿瘤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可出现不同的症状。按部位分为:①口咽部:有5例表现为牙齿松动,脱落,软腭肿胀,咀嚼困难,张口受限,牙神经痛等;②鼻部:有11例表现为单侧鼻塞,脓血涕;③眼部表现:有6例见眼球突出,复视等;④其他:有3例表现为耳聋,头痛等;有10例表现为单侧面部肿胀,鼻唇沟消失等。
, http://www.100md.com
2 检查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机,参数为120KV,150mA,4.5s,扫描野直径24cm±24cm,扫描层厚5mm,间隙5mm,患者取听眦线,扫描范围自咽部到上颌窦。疑有颅内转移时加做头颅扫描,本组2例做过增强法检查。
3 结果分析
本组22例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值在30~50Hu之间,软组织肿块大多边缘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有明显骨质破坏,鼻窦壁以外的筋膜断裂,邻近鼻咽、眼眶、颅内侵犯。现将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依据其主要侵犯的解剖部位,分述如下。
3.1 前内壁和底部 如肿瘤侵犯上颌窦前内壁和底部时,在CT片上可看到上颌窦腔及鼻腔内有软组织肿块,呈不规则软组织密度,上颌窦前内壁及硬腭、牙槽骨有骨质破坏。本组有4例病损累及上颌窦前内壁和底部。
, http://www.100md.com
3.2 后内壁 后内壁的肿块可从上颌窦的膜样部经中鼻甲向后延及鼻咽部。由于鼻咽部翼内板处的咽基底膜较为坚实,延及鼻咽部的转移灶常仅局限于咽鼓管开口处,不向鼻咽旁间隙蔓延。当肿块侵犯后内壁时,在CT片上可看到上颌窦腔及鼻咽部软组织肿块,以及上颌窦后内壁骨质破坏。本组有7例累及鼻咽部。
3.3 前壁 上颌窦前壁被肿块侵犯时,在CT片上可看到窦腔内软组织肿块及前壁骨质破坏,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影,颊唇肌与窦壁间脂肪层消失。本组有10例广泛侵犯病例均延及面颊部软组织。
3.4 后壁 源于上颌窦后壁的肿瘤常侵及颞下窝及翼腭窝,在CT片上可看到颞下窝和上颌窦后壁间脂肪层消失,颞下窝内的正常肌性界面消失和肿块形成,后壁、翼腭窝及翼板均有骨质破坏。本组共见7例,翼腭窝破坏有5例,翼板破坏有4例。上述征象都说明病变已属晚期。
3.5 顶部 由于上颌窦顶部的骨壁很薄,如病变累及上颌窦顶部时,可直接侵犯眼眶。在CT片上可看到眶下缘、眶底骨质破坏,眶下孔消失。本组有6例。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4.1 上颌窦恶性肿瘤中以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亦可见淋巴上皮瘤、恶性淋巴瘤等,肉瘤少见,而肉瘤中主要是淋巴肉瘤、纤维肉瘤。本文所见4种恶性肿瘤在CT片上均表现为:a、窦腔内组织肿块及不同窦壁的骨质破坏;b、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粘膜肥厚及不同程度的增强;c、鼻窦壁以外的筋膜断裂;d、邻近鼻咽、眼眶、颅内侵犯。至于肿瘤的性质种类仍需组织病理切片确诊。
4.2 上颌窦呈不规则的三角锥体形,分为:a、前壁,骨壁甚薄,与面颊部相邻;b、后外壁,此壁较厚,与翼腭窝及颞下窝毗邻;c、内壁,即中鼻道和下鼻道外侧壁的大部分;d、顶壁,为眼眶的底壁;e、底壁,即为上颌牙槽突,为上颌窦各壁之最厚者,从上颌窦的解剖特点可以看出,原发于上颌窦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所处的解剖特点,肿瘤在蔓延及侵犯邻近部位时,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CT特点。从本文病例分析中可得知,上颌窦瘤长大破坏骨壁时,其向周围扩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与原发部位有关,在CT片上除可见窦腔内不规则组织肿块外,还可见受侵犯的各骨壁的骨质破坏,毗邻组织的肿胀影或骨质破坏。并可从中确定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
, 百拇医药
4.3 鉴别诊断
如上颌窦恶性肿瘤局限于窦腔内尚无骨质破坏时,CT难以作出恶性肿瘤,炎性病变和息肉的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CT表现:a、限局性软组织或骨性肿块影,骨瘤80%属额窦部位。其他如囊肿,血管瘤,乳头状瘤等;b、弥漫性致密阴影伴骨膨胀,如骨化纤维瘤,骨性狮面,脑膜瘤等;c、肿瘤边界清楚,光滑;d、一般不需要做增强检查[2]。
4.4 上颌窦CT扫描注意点
上颌窦恶性肿瘤易向毗邻组织蔓延,扫描应包括硬腭至额窦,使全部鼻窦、眼眶、鼻咽部、鞍区和前、中后颅凹都包括在扫描范围内,扫描厚度5mm为宜,据“切线定律”如X射线和窦壁呈平行时,骨质破坏在CT图上易被部分容积效应掩盖,必要时应作1.5~2.0mm薄层多层面连续观察或行冠状位扫描[1],疑有颈淋巴结转移时应扩大扫描范围到上颈部。冠状位扫描对观察上颌窦顶和底部病变有重要价值。如疑有颅内转移均应作头颅增强法扫描。
, http://www.100md.com
4.5 CT诊断上颌窦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CT扫描可以精确地提供肿瘤侵犯范围,这是因为CT检查可以详细观察到:a、颞下窝有无受累;b、翼板和翼腭窝有无骨质破坏;c、是否累及鼻咽;d、眼眶和眶圆锥内肌群有无转移;e、筛窦有无骨质破坏。CT检查可确定肿瘤TNM分期,而且对软组织、肌肉、神经的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作出诊断,这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后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上颌窦的淋巴引流止于咽后、颌下和颈淋巴群,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0%~18%,远低于口腔癌或鼻咽癌。本组1例可见颈部转移淋巴结。
参考文献
1 丹庆曹,高育主编.实用CT诊断学.北京:计量出版社,1985:191
2 高鹤舫著.耳鼻咽喉放射诊断学.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3
(收稿:1998-12-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