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瘤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冯久六
单位:冯久六(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国湖南 长沙 410002)
关键词:血管瘤/药物疗法;博莱霉素类/治疗应用;口腔肿瘤/药物疗法;注射,病灶内; 面部肿瘤/药物疗法
湖南医学000343 [中图分类号] R732.2,R979.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3-0224-01
脉管瘤系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冷冻、激光等,疗效均不太满意。本院1996~1999年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男女各4例,年龄11个月至52岁;其中海绵状及混合型血管瘤各2例,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1例,淋巴血管瘤2例,淋巴管瘤1例;多发性4例,单发4例;发生于口腔颌面颈部2例,腮腺嚼肌区2例,下颌骨1例,口底颌下1例,舌体2例;瘤体最大的5.5 cm×4 cm,其中1例曾行手术切除,2例分别多次激光及鱼肝油酸钠注射均未痊愈。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经检查血常规及胸片无异常。治疗前30 min注射非那根25 mg,儿童减量。平阳霉素5~8 mg(首次2 mg)+生理盐水3 ml+2%利多卡因1 ml或加强的松龙125 mg,穿刺肿瘤抽出血液、血水样液、囊液或回抽见血后再注入。
用药量视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而定,成人每次注射不超过8 mg,儿童酌情减量,一疗程总量40 mg;瘤体范围大可分点注射,注射一次未完全消退者,1周后再次注射直至瘤体完全消退为止;一般4周为一疗程;多部位的3个月后再继续一疗程;于皮肤粘膜下浅表的瘤体注射至表面轻微苍白肿胀即可。
1.3 疗效标准 治愈:肿瘤消失,穿刺无液,局部皮肤粘膜色泽正常。颌骨X线:瘤腔影消失,呈纤维化改变,随访无复发。好转:瘤体大部分消退,无继续增大。无效:治疗后瘤体无明显缩小或无改变。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本组8例,其中1例经2次注射,4例经1个疗程,2例经2个疗程而治愈;1例多发性血管瘤经2个疗程治疗绝大部分瘤体消退。治愈7例(87.5%),好转1例(12.5%),总有效率为100%,经半年至4年随访无复发。8例中有3例出现发热,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2例出现食欲下降,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均经对症治疗及停药后很快恢复;无1例出现局部组织溃烂、肺炎样症状及肺纤维化现象。
3 讨论
平阳霉素由平阳链霉菌产生,主要成份是博莱霉素A5,经过抑制DNA合成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不良反应少,副作用主要为发热、肺炎样症状及肺纤维化改变[1]。因此,临床上利用这一副作用原理治疗血管瘤。平阳霉素注入瘤体后,在局部积聚,高浓度药物迅速破坏血窦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使其变性、萎缩、退化形成纤维化,从而使瘤体消退治愈。
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宋宇峰等[2]报道其有效率为97.5%,刘明之等[3]报道为100%,李军等[4]治疗淋巴管瘤亦取得良好效果。本组除1例多发性血管瘤需多个疗程治疗外,余均已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亦为100%。特别是对于腮腺区及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由于这些部位解剖的特殊,传统的方法多以手术治疗并有可能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切除病变之颌骨造成面部畸形、功能障碍。本组经1~3年的随访,未出现面瘫,颌骨及面容未受影响,颌骨每3个月X线复查显示,瘤腔逐渐缩小,结构逐渐模糊紊乱呈纤维化改变(见封四图),疗效满意。另外,本组1例曾手术,2例曾多次激光和鱼肝油酸钠注射等治疗后复发和未愈的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经过1~2次或1~2个疗程治疗后,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说明本疗法对于其它方法治疗后的脉管瘤同样适用,且疗效显著。本组虽例数不多,但疗效确切;本疗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为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http://www.100md.com
附图 颌段部脉管瘤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前(A)后(B)X线片
[作者简介] 冯久六(1959-),女,湖南祁阳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专业临床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贾暮云,金志勤,唐友盛.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4例临床报告[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5):294.
[2] 宋宇峰,温玉明.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对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7,14(2):106.
[3] 刘明之,吴森斌.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52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1999,19(1):48-49.
[4] 李 军,沈 宁,徐孔社.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7,7(2):131.
[收稿日期] 1999-12-29, 百拇医药
单位:冯久六(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国湖南 长沙 410002)
关键词:血管瘤/药物疗法;博莱霉素类/治疗应用;口腔肿瘤/药物疗法;注射,病灶内; 面部肿瘤/药物疗法
湖南医学000343 [中图分类号] R732.2,R979.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3-0224-01
脉管瘤系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冷冻、激光等,疗效均不太满意。本院1996~1999年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男女各4例,年龄11个月至52岁;其中海绵状及混合型血管瘤各2例,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1例,淋巴血管瘤2例,淋巴管瘤1例;多发性4例,单发4例;发生于口腔颌面颈部2例,腮腺嚼肌区2例,下颌骨1例,口底颌下1例,舌体2例;瘤体最大的5.5 cm×4 cm,其中1例曾行手术切除,2例分别多次激光及鱼肝油酸钠注射均未痊愈。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经检查血常规及胸片无异常。治疗前30 min注射非那根25 mg,儿童减量。平阳霉素5~8 mg(首次2 mg)+生理盐水3 ml+2%利多卡因1 ml或加强的松龙125 mg,穿刺肿瘤抽出血液、血水样液、囊液或回抽见血后再注入。
用药量视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而定,成人每次注射不超过8 mg,儿童酌情减量,一疗程总量40 mg;瘤体范围大可分点注射,注射一次未完全消退者,1周后再次注射直至瘤体完全消退为止;一般4周为一疗程;多部位的3个月后再继续一疗程;于皮肤粘膜下浅表的瘤体注射至表面轻微苍白肿胀即可。
1.3 疗效标准 治愈:肿瘤消失,穿刺无液,局部皮肤粘膜色泽正常。颌骨X线:瘤腔影消失,呈纤维化改变,随访无复发。好转:瘤体大部分消退,无继续增大。无效:治疗后瘤体无明显缩小或无改变。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本组8例,其中1例经2次注射,4例经1个疗程,2例经2个疗程而治愈;1例多发性血管瘤经2个疗程治疗绝大部分瘤体消退。治愈7例(87.5%),好转1例(12.5%),总有效率为100%,经半年至4年随访无复发。8例中有3例出现发热,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2例出现食欲下降,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均经对症治疗及停药后很快恢复;无1例出现局部组织溃烂、肺炎样症状及肺纤维化现象。
3 讨论
平阳霉素由平阳链霉菌产生,主要成份是博莱霉素A5,经过抑制DNA合成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不良反应少,副作用主要为发热、肺炎样症状及肺纤维化改变[1]。因此,临床上利用这一副作用原理治疗血管瘤。平阳霉素注入瘤体后,在局部积聚,高浓度药物迅速破坏血窦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使其变性、萎缩、退化形成纤维化,从而使瘤体消退治愈。
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宋宇峰等[2]报道其有效率为97.5%,刘明之等[3]报道为100%,李军等[4]治疗淋巴管瘤亦取得良好效果。本组除1例多发性血管瘤需多个疗程治疗外,余均已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亦为100%。特别是对于腮腺区及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由于这些部位解剖的特殊,传统的方法多以手术治疗并有可能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切除病变之颌骨造成面部畸形、功能障碍。本组经1~3年的随访,未出现面瘫,颌骨及面容未受影响,颌骨每3个月X线复查显示,瘤腔逐渐缩小,结构逐渐模糊紊乱呈纤维化改变(见封四图),疗效满意。另外,本组1例曾手术,2例曾多次激光和鱼肝油酸钠注射等治疗后复发和未愈的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经过1~2次或1~2个疗程治疗后,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说明本疗法对于其它方法治疗后的脉管瘤同样适用,且疗效显著。本组虽例数不多,但疗效确切;本疗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为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http://www.100md.com
附图 颌段部脉管瘤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前(A)后(B)X线片
[作者简介] 冯久六(1959-),女,湖南祁阳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专业临床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贾暮云,金志勤,唐友盛.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4例临床报告[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5):294.
[2] 宋宇峰,温玉明.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对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7,14(2):106.
[3] 刘明之,吴森斌.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52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1999,19(1):48-49.
[4] 李 军,沈 宁,徐孔社.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7,7(2):131.
[收稿日期] 1999-12-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