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黑龙江医药科学
编号:10291297
耳疖的中药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朱莉葳

    单位:佳木斯市中医院耳鼻喉科

    关键词:外耳道;疖肿;中草药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649 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为临床常见病。我们采用中药治疗病人30例,38只耳,疗效较好。

    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女比例相近,年龄最小2岁,最大70岁,病程短者1d,长者1周。

    2 治疗方法

    2.1 外治

    脓未成者,局部双氧水清洁后,九华膏每日一次涂于患处。疖肿已成脓者,可切开排脓,放出脓血后敷九华膏。九华膏药物:滑石、川贝母、银珠、冰片、硼砂、龙骨、凡士林。

    2.2 内治

    耳疖兼见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者,治宜疏风清热,解热消肿,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五味消毒饮的药物组成为: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耳痛较剧,痛引腮脑,兼见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者,可使用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的药物组成分: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脓已成未破者可加皂角刺、炙穿山甲。

    3 治疗标准

    治愈:红肿,突起消失,恢复正常皮肤组织。治疗时间:短者3d,长者7d,平均5d。治疗效果:治愈38只耳。治愈率:100%。

    4 讨论

    中医认为耳疖多因挖耳恶习,损伤耳道,风热之邪乘机侵袭,或热毒壅盛,兼挟湿邪,引动肝胆火热循经上乘,蒸灼耳道,壅遏经脉,逆于肌肤而致耳道漫肿,赤红。我们取九华膏消肿生肌之功效,内服龙胆泻肝汤或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消肿,临床疗效显著。

    (2000-10-16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