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教授谈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二)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史亚民1 侯树勋1
单位:1 解放军304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100037 北京市阜成路51号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80418 随着人群老龄化腰椎退变性疾病愈来愈多,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其致残率较高,严重者甚至完全丧失正常生活能力。尽管目前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但通过椎管减压、内固定或植骨融合手术等来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 腰椎退变所致的疾病
1.1 椎管狭窄
老年性椎管狭窄是腰椎发生退行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是老年患者行腰椎手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变化包括小关节的关节囊松弛、关节突肥大及半脱位、黄韧带肥厚皱褶或侧隐窝狭窄等,这些变化可发生在脊柱形态正常或不正常者中,对脊柱无畸形且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通过单纯椎管减压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对椎管狭窄同时合并退行性脊椎滑脱、脊椎侧方移位、退行性脊柱侧弯或/和脊柱后凸的病人,保守治疗失败后,可进行椎管减压和脊柱融合术。由于伴随上述病理变化所致的脊柱的内在不稳定,因此,内植物的应用对稳定脊柱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退变性脊柱畸形
多由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失稳所致,表现为脊柱侧凸、后凸、平背畸形或椎体侧方移位,也可表现为多种畸形并存。退行性腰椎侧凸的固定范围一般包括数个运动节段,内固定器械的使用既能矫正畸形,又能降低脊柱融合假关节的发生率。
1.3 腰椎不稳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原因常表现为多源性。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时可发生明显的脊柱不稳定概念清楚,而对腰椎退变行改变所致的脊柱不稳定概念至今仍有争议,其诊断大多是通过测量动态位(前屈、后伸及侧屈)X线片上椎体间的水平位移或角度变化程度确定的。不稳定可存在于手术前,也可因术中切除过多的小关节或椎间盘组织所致,尤其易发生在后路椎管减压术后。在退变性腰椎疾患病人中,如侧凸畸形或椎体侧方倾斜进行性加重,则预示着节段性不稳定的存在,后路椎管减压后可加重不稳。腰椎不稳的常见表现还包括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继发于椎间盘及关节突的退变,常与椎管狭窄同时出现。
, 百拇医药
对单节段腰椎滑脱,可在椎管减压后进行脊柱融合。对有多节段脊椎异常活动、腰椎滑脱或进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脱病人,通过坚强的内固定,可使脊柱获得稳定。
2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断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病理性致病因素。椎管狭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神经根性疼痛主要与畸形所致的神经根受压或牵拉有关。腰椎不稳和进行性脊柱畸形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
通过椎管造影,可显示狭窄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其效果优于CT和MRI。
3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针对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的疾病,治疗应包括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或必要的畸形矫正治疗。
传统的后路撑开器械如Harrington棒等可导致腰椎前凸消失,由于后凸及平背畸形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因此,维持腰椎生理前凸对保持正常的脊柱功能显得至关重要。椎弓根螺钉的固定部位是骨性椎体中最坚强的部位,可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固定,不仅提高了脊柱的抗旋转稳定性,而且有助于维持腰椎前凸。与传统的钩棒系统相比,对腰骶关节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且对脊柱畸形能产生更好的矫正效果。随着椎弓根螺钉器械设计和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首选固定器之一。但过多的节段固定会影响脊柱活动。目前,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高龄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仍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①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可能通过手术治疗;②高龄患者手术危险性大;③手术的治疗价值不大。
, 百拇医药
对上述观点,Dick教授认为:①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使一期完成对脊柱多节段狭窄(中央管及侧隐窝)的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以及矫正脊柱畸形和椎体旋转成为可能。手术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能否同时解决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和畸形。腰椎多节段固定后,尽管会影响一部分脊柱活动,但由于缓解了局部疼痛,因此,腰部活动能通过代偿机制逐渐完成。Dick通过7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行长节段脊柱内固定的随访结果显示,尽管客观查体有腰部活动僵硬,尤其远期随访发现在固定节段以上的相邻椎间隙发生退行性改变,但85%的病人主观感觉良好。②尽管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但随着现代麻醉技术与术中监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已大大降低了高龄患者的手术危险性,手术所致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于青壮年患者。③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随访表明,大于70岁的病人术后生存时间超过10年,独立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此,手术价值不言而喻。
4 手术存在的问题
4.1 关于骶骨的固定
, 百拇医药
腰椎退行性疾病多发生在数个甚至整个腰椎节段,手术时需固定的脊椎节段相对较长,远端一般固定到骶骨。由于大部分应力作用在骶骨上,造成了腰骶关节区的应力集中,常使该节段发生微动,增加了骶骨螺钉发生松动、拔出及断裂的机会。解决的方法是选择有一定弹性的内固定器械,而不是相对坚强的内固定。
4.2 固定节段相邻部位退变
在固定的脊椎节段上端相邻的椎间隙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表现为:①腰背部酸痛,活动时症状加重,休息或局部制动后减轻;②相邻椎间隙的退行性改变表现为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缘骨赘形成、椎体滑脱或侧方移位,动态位X线片显示有异常活动;③椎体的形态变化,即相邻椎体出现自发性压缩骨折。
处理方法可延长脊椎的固定节段。但随着腰椎的活动及负重,在交界区仍可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而引起新的腰椎退变,也可解释为原发腰椎退变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只是长节段固定加速了这一进展过程而已。进展速度因不同病人而异。统计资料显示,术后1年出现相邻节段退变者为20%,2年为40%,术后5年可达50%。另外,固定上端在不同的平面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影响,如上端固定在L1平面的退变率为67%,L3为50%,当固定节段延长到胸椎时可减少到28%。
, 百拇医药
解决相邻节段退变的方法是:①将固定范围继续延长到胸椎,如此处理4~5年后的再手术率为28%;②间断或分节段固定,即不固定腰椎中的正常间隙,但数年后因未固定节段的应力集中仍可发生退变;③相邻节段人工韧带的应用,主要起预防性作用。即在相邻的上一节段椎弓根螺钉与下一节段之间采用人工韧带连接,而不用常规的金属棒固定。该方法只能延长腰椎继续退变的时间,而不能最终解决相邻节段的退变;④采用聚脂材料棒固定,即所谓弹性固定法,因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尚需要进一步随访。
4.3 骨质疏松病人的内固定
腰椎退行性变的病人大部分伴有骨质疏松,是造成内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的潜在原因,但主要的手术禁忌证是那些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人,而一般的骨质疏松仍可考虑手术治疗。
4.4 固定节段的确定
是否每一椎体节段都要进行固定,以达到坚强固定的目的?理想的固定方法是弹性固定,因此,原则上如能达到相对的坚强固定(更接近弹性固定)时,在内固定节段所包含的各椎体中,可选择部分椎体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有些椎体可不固定。
4.5 术后腰椎退变的进展时间
术后出现腰椎进一步退行性改变的时间,X线片显示为3年,而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则更长,但无论时间长短,其退变过程都不可避免,且再手术率很高。
小结:①对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是有价值的,其并发症并不高于青壮年腰椎手术患者,虽然再手术率很高,但可使高龄患者获正常生活数年;②腰椎退行性改变愈重,致残率愈高,手术效果愈好。
(本文根据1998年4月Dick教授在北京“中瑞国际脊柱外科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整理,经本人同意发表) 收稿日期:1998-07-27, 百拇医药(史亚民1 侯树勋1)
单位:1 解放军304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100037 北京市阜成路51号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80418 随着人群老龄化腰椎退变性疾病愈来愈多,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其致残率较高,严重者甚至完全丧失正常生活能力。尽管目前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但通过椎管减压、内固定或植骨融合手术等来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 腰椎退变所致的疾病
1.1 椎管狭窄
老年性椎管狭窄是腰椎发生退行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是老年患者行腰椎手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变化包括小关节的关节囊松弛、关节突肥大及半脱位、黄韧带肥厚皱褶或侧隐窝狭窄等,这些变化可发生在脊柱形态正常或不正常者中,对脊柱无畸形且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通过单纯椎管减压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对椎管狭窄同时合并退行性脊椎滑脱、脊椎侧方移位、退行性脊柱侧弯或/和脊柱后凸的病人,保守治疗失败后,可进行椎管减压和脊柱融合术。由于伴随上述病理变化所致的脊柱的内在不稳定,因此,内植物的应用对稳定脊柱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退变性脊柱畸形
多由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失稳所致,表现为脊柱侧凸、后凸、平背畸形或椎体侧方移位,也可表现为多种畸形并存。退行性腰椎侧凸的固定范围一般包括数个运动节段,内固定器械的使用既能矫正畸形,又能降低脊柱融合假关节的发生率。
1.3 腰椎不稳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原因常表现为多源性。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时可发生明显的脊柱不稳定概念清楚,而对腰椎退变行改变所致的脊柱不稳定概念至今仍有争议,其诊断大多是通过测量动态位(前屈、后伸及侧屈)X线片上椎体间的水平位移或角度变化程度确定的。不稳定可存在于手术前,也可因术中切除过多的小关节或椎间盘组织所致,尤其易发生在后路椎管减压术后。在退变性腰椎疾患病人中,如侧凸畸形或椎体侧方倾斜进行性加重,则预示着节段性不稳定的存在,后路椎管减压后可加重不稳。腰椎不稳的常见表现还包括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继发于椎间盘及关节突的退变,常与椎管狭窄同时出现。
, 百拇医药
对单节段腰椎滑脱,可在椎管减压后进行脊柱融合。对有多节段脊椎异常活动、腰椎滑脱或进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脱病人,通过坚强的内固定,可使脊柱获得稳定。
2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断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病理性致病因素。椎管狭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神经根性疼痛主要与畸形所致的神经根受压或牵拉有关。腰椎不稳和进行性脊柱畸形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
通过椎管造影,可显示狭窄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其效果优于CT和MRI。
3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针对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的疾病,治疗应包括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或必要的畸形矫正治疗。
传统的后路撑开器械如Harrington棒等可导致腰椎前凸消失,由于后凸及平背畸形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因此,维持腰椎生理前凸对保持正常的脊柱功能显得至关重要。椎弓根螺钉的固定部位是骨性椎体中最坚强的部位,可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固定,不仅提高了脊柱的抗旋转稳定性,而且有助于维持腰椎前凸。与传统的钩棒系统相比,对腰骶关节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且对脊柱畸形能产生更好的矫正效果。随着椎弓根螺钉器械设计和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首选固定器之一。但过多的节段固定会影响脊柱活动。目前,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高龄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仍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①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可能通过手术治疗;②高龄患者手术危险性大;③手术的治疗价值不大。
, 百拇医药
对上述观点,Dick教授认为:①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使一期完成对脊柱多节段狭窄(中央管及侧隐窝)的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以及矫正脊柱畸形和椎体旋转成为可能。手术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能否同时解决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和畸形。腰椎多节段固定后,尽管会影响一部分脊柱活动,但由于缓解了局部疼痛,因此,腰部活动能通过代偿机制逐渐完成。Dick通过7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行长节段脊柱内固定的随访结果显示,尽管客观查体有腰部活动僵硬,尤其远期随访发现在固定节段以上的相邻椎间隙发生退行性改变,但85%的病人主观感觉良好。②尽管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但随着现代麻醉技术与术中监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已大大降低了高龄患者的手术危险性,手术所致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于青壮年患者。③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随访表明,大于70岁的病人术后生存时间超过10年,独立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此,手术价值不言而喻。
4 手术存在的问题
4.1 关于骶骨的固定
, 百拇医药
腰椎退行性疾病多发生在数个甚至整个腰椎节段,手术时需固定的脊椎节段相对较长,远端一般固定到骶骨。由于大部分应力作用在骶骨上,造成了腰骶关节区的应力集中,常使该节段发生微动,增加了骶骨螺钉发生松动、拔出及断裂的机会。解决的方法是选择有一定弹性的内固定器械,而不是相对坚强的内固定。
4.2 固定节段相邻部位退变
在固定的脊椎节段上端相邻的椎间隙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表现为:①腰背部酸痛,活动时症状加重,休息或局部制动后减轻;②相邻椎间隙的退行性改变表现为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缘骨赘形成、椎体滑脱或侧方移位,动态位X线片显示有异常活动;③椎体的形态变化,即相邻椎体出现自发性压缩骨折。
处理方法可延长脊椎的固定节段。但随着腰椎的活动及负重,在交界区仍可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而引起新的腰椎退变,也可解释为原发腰椎退变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只是长节段固定加速了这一进展过程而已。进展速度因不同病人而异。统计资料显示,术后1年出现相邻节段退变者为20%,2年为40%,术后5年可达50%。另外,固定上端在不同的平面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影响,如上端固定在L1平面的退变率为67%,L3为50%,当固定节段延长到胸椎时可减少到28%。
, 百拇医药
解决相邻节段退变的方法是:①将固定范围继续延长到胸椎,如此处理4~5年后的再手术率为28%;②间断或分节段固定,即不固定腰椎中的正常间隙,但数年后因未固定节段的应力集中仍可发生退变;③相邻节段人工韧带的应用,主要起预防性作用。即在相邻的上一节段椎弓根螺钉与下一节段之间采用人工韧带连接,而不用常规的金属棒固定。该方法只能延长腰椎继续退变的时间,而不能最终解决相邻节段的退变;④采用聚脂材料棒固定,即所谓弹性固定法,因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尚需要进一步随访。
4.3 骨质疏松病人的内固定
腰椎退行性变的病人大部分伴有骨质疏松,是造成内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的潜在原因,但主要的手术禁忌证是那些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人,而一般的骨质疏松仍可考虑手术治疗。
4.4 固定节段的确定
是否每一椎体节段都要进行固定,以达到坚强固定的目的?理想的固定方法是弹性固定,因此,原则上如能达到相对的坚强固定(更接近弹性固定)时,在内固定节段所包含的各椎体中,可选择部分椎体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有些椎体可不固定。
4.5 术后腰椎退变的进展时间
术后出现腰椎进一步退行性改变的时间,X线片显示为3年,而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则更长,但无论时间长短,其退变过程都不可避免,且再手术率很高。
小结:①对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是有价值的,其并发症并不高于青壮年腰椎手术患者,虽然再手术率很高,但可使高龄患者获正常生活数年;②腰椎退行性改变愈重,致残率愈高,手术效果愈好。
(本文根据1998年4月Dick教授在北京“中瑞国际脊柱外科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整理,经本人同意发表) 收稿日期:1998-07-27, 百拇医药(史亚民1 侯树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