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二例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张月华 苏浓树 吴希如
单位:张月华(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00034);吴希如(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00034);苏浓树(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000122 例1 女,11岁。因发作性嗜睡、贪吃、行为异常1年入院。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在当地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热退后出现嗜睡,不思饮食,叫醒后出现无意识行走,啼哭、睡眠时间长达每日20~22 h。发病17 d后睡眠时间逐渐恢复正常,但出现贪吃,食欲明显增加,进食后无饱感,并伴行为异常(如咬人、胡言乱语、夜间不能入睡、无目的行走)。当地医院按精神分裂症给予口服氯氮平、脑复新治疗,发病20 d后食欲、行为逐渐恢复正常。入院前2个月及20 d前又因发热而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每次发作持续约10~20 d,在当地仍按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不佳。体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差,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正常,尿氨基酸及粘多糖过筛试验阴性。录像脑电图、头颅MRI均正常。入院1周后未经特殊治疗,食欲、行为逐渐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例2 男,13岁。因发作性嗜睡伴行为异常26 d入院。26 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头痛、头晕伴发热,体温37.5℃,随后出现困倦、嗜睡,每天睡眠长达20 h,醒时无意识行走、发呆、反应迟钝、骂人、打人、唱歌,伴非喷射性呕吐,每日2~3次,食欲正常。在当地行头颅CT检查正常,诊断为癔病,发病第5天转入我院。体检:嗜睡状态,反应迟钝。神经系统检查:右侧巴氏征(±),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生化、常规均正常,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无环鸟苷、丙种球蛋白治疗,3 d后嗜睡、行为异常症状消失出院。3 d前出现咽痛伴轻咳,再次出现嗜睡,每日睡眠长达16~17 h,意识不清,醒时无贪吃及行为异常。智力、运动发育与同龄儿相仿。家族史无异常。体检:嗜睡状态,叫醒后反应迟钝,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智力测验(韦氏法)正常。入院后未给予特殊治疗,第3天嗜睡症状消失,意识恢复正常。
讨论: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又称Kleine-Levin综合征,1925年由Kleine首先描述,1936年Levin作了相似的报道,国内外均少见。国外报道23例,平均发病年龄(21.6±10.9)岁,女性占83%,病程(15.8±11.2)年[1]。临床上主要分3种类型:(1)以嗜睡为主;(2)嗜睡伴食欲异常亢进;(3)嗜睡伴异常言行。周期性嗜睡发作每次持续数天至数周,发作间隔长短不一,醒后贪吃,无饱感,可伴有行为异常。国外报道常可出现多种精神行为异常:轻度的意识不清,定向力障碍,情绪紊乱(如烦躁不安、易怒、冲动、抑郁),性格孤独,幻觉。90%以上的患儿对整个发病过程不能回忆,接近50%的患儿出现梦游症[1]。本组2例表现有典型的发作性嗜睡伴行为异常,其中1例尚伴醒后贪吃,符合该病的临床特点。
, 百拇医药
该病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头颅MRI、CT无异常。该病除脑电图可出现类似癫痫峰波外,无其他异常。有报道多导睡眠脑电图显示总睡眠期延长, REM期不伴猝倒和睡眠瘫痪,脑电图可显示复杂高信号,也可显示典型的癫痫 病人发作时的过度慢波背景[2]。
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应与精神分裂症和发作性睡病进行鉴别。发作性睡病以难以控制的嗜睡发作为特点,除睡眠增多外、常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四联症)。脑电图表现为睡眠开始后首先进入REM期,与正常睡眠周期不同,且睡眠增多无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病因未明,急性感染、过度劳累、饮酒、月经期等均可为本病的诱因。有人认为本病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紊乱有关[3]。本病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确诊后可用利他林或苯异丙胺治疗,国外报道用锂剂(如碳酸锂)治疗有效[2、4],其机制尚不清楚。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Winkelman JW. Clinical and polysomnographic features of sleep-related eating disorder. J Clin Psychiatry, 1998, 59:9-14.
[2]Pike M, Stores G. Kleine-Levin syndrome: a cause of diagnostic confusion. Arch Dis Child, 1994, 71: 355-357.
[3]Malhotra S, Das MK, Gupta N, et al. A clinical study of Kleine-Levin syndrome with evidence for hypothalamic-pituitary axis dysfunction. Bio Psychiatry, 1997, 42:299-301.
[4]Suzuki H. Recurrent hypersomnia. Nippon Rinsho, 1998, 56:365-370.
收稿日期:1999-01-13, 百拇医药
单位:张月华(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00034);吴希如(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00034);苏浓树(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000122 例1 女,11岁。因发作性嗜睡、贪吃、行为异常1年入院。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在当地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热退后出现嗜睡,不思饮食,叫醒后出现无意识行走,啼哭、睡眠时间长达每日20~22 h。发病17 d后睡眠时间逐渐恢复正常,但出现贪吃,食欲明显增加,进食后无饱感,并伴行为异常(如咬人、胡言乱语、夜间不能入睡、无目的行走)。当地医院按精神分裂症给予口服氯氮平、脑复新治疗,发病20 d后食欲、行为逐渐恢复正常。入院前2个月及20 d前又因发热而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每次发作持续约10~20 d,在当地仍按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不佳。体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差,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正常,尿氨基酸及粘多糖过筛试验阴性。录像脑电图、头颅MRI均正常。入院1周后未经特殊治疗,食欲、行为逐渐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例2 男,13岁。因发作性嗜睡伴行为异常26 d入院。26 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头痛、头晕伴发热,体温37.5℃,随后出现困倦、嗜睡,每天睡眠长达20 h,醒时无意识行走、发呆、反应迟钝、骂人、打人、唱歌,伴非喷射性呕吐,每日2~3次,食欲正常。在当地行头颅CT检查正常,诊断为癔病,发病第5天转入我院。体检:嗜睡状态,反应迟钝。神经系统检查:右侧巴氏征(±),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生化、常规均正常,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无环鸟苷、丙种球蛋白治疗,3 d后嗜睡、行为异常症状消失出院。3 d前出现咽痛伴轻咳,再次出现嗜睡,每日睡眠长达16~17 h,意识不清,醒时无贪吃及行为异常。智力、运动发育与同龄儿相仿。家族史无异常。体检:嗜睡状态,叫醒后反应迟钝,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智力测验(韦氏法)正常。入院后未给予特殊治疗,第3天嗜睡症状消失,意识恢复正常。
讨论: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又称Kleine-Levin综合征,1925年由Kleine首先描述,1936年Levin作了相似的报道,国内外均少见。国外报道23例,平均发病年龄(21.6±10.9)岁,女性占83%,病程(15.8±11.2)年[1]。临床上主要分3种类型:(1)以嗜睡为主;(2)嗜睡伴食欲异常亢进;(3)嗜睡伴异常言行。周期性嗜睡发作每次持续数天至数周,发作间隔长短不一,醒后贪吃,无饱感,可伴有行为异常。国外报道常可出现多种精神行为异常:轻度的意识不清,定向力障碍,情绪紊乱(如烦躁不安、易怒、冲动、抑郁),性格孤独,幻觉。90%以上的患儿对整个发病过程不能回忆,接近50%的患儿出现梦游症[1]。本组2例表现有典型的发作性嗜睡伴行为异常,其中1例尚伴醒后贪吃,符合该病的临床特点。
, 百拇医药
该病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头颅MRI、CT无异常。该病除脑电图可出现类似癫痫峰波外,无其他异常。有报道多导睡眠脑电图显示总睡眠期延长, REM期不伴猝倒和睡眠瘫痪,脑电图可显示复杂高信号,也可显示典型的癫痫 病人发作时的过度慢波背景[2]。
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应与精神分裂症和发作性睡病进行鉴别。发作性睡病以难以控制的嗜睡发作为特点,除睡眠增多外、常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四联症)。脑电图表现为睡眠开始后首先进入REM期,与正常睡眠周期不同,且睡眠增多无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病因未明,急性感染、过度劳累、饮酒、月经期等均可为本病的诱因。有人认为本病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紊乱有关[3]。本病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确诊后可用利他林或苯异丙胺治疗,国外报道用锂剂(如碳酸锂)治疗有效[2、4],其机制尚不清楚。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Winkelman JW. Clinical and polysomnographic features of sleep-related eating disorder. J Clin Psychiatry, 1998, 59:9-14.
[2]Pike M, Stores G. Kleine-Levin syndrome: a cause of diagnostic confusion. Arch Dis Child, 1994, 71: 355-357.
[3]Malhotra S, Das MK, Gupta N, et al. A clinical study of Kleine-Levin syndrome with evidence for hypothalamic-pituitary axis dysfunction. Bio Psychiatry, 1997, 42:299-301.
[4]Suzuki H. Recurrent hypersomnia. Nippon Rinsho, 1998, 56:365-370.
收稿日期:1999-01-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