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李玉华 徐潇莹 黄丽波
单位:李玉华(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徐潇莹 黄丽波(望奎县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644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发生在青春期前的精神病中较多见的一类。本文对我院1985~1996年住院病人经CCMD-Ⅱ-R再诊断,符合儿童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31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性别与年龄,31例中男性19例,占61.3%,女性12例,占38.7%。平均年龄10±4岁。性格特点:胆小、孤僻29例,占93.5%;多动2例,占6.5%。遗传因素,31例患儿中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17例,占54.8%。发病因素,精神刺激1例3.2%,与同学发生冲突5例16.1%,惊吓20例64.5%,余5例原因不详。病程,6个月以内7例22.6%,6个月~1年9例,占29%,1~2年10例,占32.3%,2~3年3例,占9.7%,3年以上2例,占6.4%。
2 临床症状
31例患儿中知觉障碍4例,占12.9%,其中幻听2例,幻视2例。思维障碍18例,占58%,其中思维贫乏5例,缄默2例,思维破碎2例,思维散漫5例,关系妄想3例,被害妄想1例。患儿都有情感淡漠,表情呆滞或紧张恐惧,均无内省力,行为退缩,孤僻29例占93.5%,刻板、违拗7例占23.2%。
3 治疗与结果
30例应用氯丙嗪治疗,1例用氯氮平治疗,其中2例合并电休克治疗,1例合用氯丙咪嗪治疗。疗程与疗效:住院最长148d,最少3d,平均住院日78.5d,痊愈7例,占22.6%,显进9例,占29%,进步11例,占35.5%,未愈4例,占12.9%。
4 讨论
本文都是6~14岁患儿,符合儿童精神分裂诊断标准,通过本院31例患儿起病诱因归纳如下:①遗传:患儿中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的占54.8%,发病率高,说明基因遗传有缺陷。②存在整合功能障碍,表现为对刺激反应的过度、减弱或不可预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诱因是否致病,还要取决于患儿的个性倾向和当时对刺激的态度,这些均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学校家长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从预防和治疗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重视优生优良,对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的不应再生育。②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按照儿童的发育及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训练,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性格,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才能逐渐减少发病。③提高对儿童精神疾病的认识,特别是精神病阳性家庭,要细心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早期治疗。④不能因家长的溺爱或贫困致使患儿不能住院治疗,而延长病程,影响疗效,预后不佳。
(收稿日期:1999-02-06), http://www.100md.com
单位:李玉华(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徐潇莹 黄丽波(望奎县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644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发生在青春期前的精神病中较多见的一类。本文对我院1985~1996年住院病人经CCMD-Ⅱ-R再诊断,符合儿童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31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性别与年龄,31例中男性19例,占61.3%,女性12例,占38.7%。平均年龄10±4岁。性格特点:胆小、孤僻29例,占93.5%;多动2例,占6.5%。遗传因素,31例患儿中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17例,占54.8%。发病因素,精神刺激1例3.2%,与同学发生冲突5例16.1%,惊吓20例64.5%,余5例原因不详。病程,6个月以内7例22.6%,6个月~1年9例,占29%,1~2年10例,占32.3%,2~3年3例,占9.7%,3年以上2例,占6.4%。
2 临床症状
31例患儿中知觉障碍4例,占12.9%,其中幻听2例,幻视2例。思维障碍18例,占58%,其中思维贫乏5例,缄默2例,思维破碎2例,思维散漫5例,关系妄想3例,被害妄想1例。患儿都有情感淡漠,表情呆滞或紧张恐惧,均无内省力,行为退缩,孤僻29例占93.5%,刻板、违拗7例占23.2%。
3 治疗与结果
30例应用氯丙嗪治疗,1例用氯氮平治疗,其中2例合并电休克治疗,1例合用氯丙咪嗪治疗。疗程与疗效:住院最长148d,最少3d,平均住院日78.5d,痊愈7例,占22.6%,显进9例,占29%,进步11例,占35.5%,未愈4例,占12.9%。
4 讨论
本文都是6~14岁患儿,符合儿童精神分裂诊断标准,通过本院31例患儿起病诱因归纳如下:①遗传:患儿中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的占54.8%,发病率高,说明基因遗传有缺陷。②存在整合功能障碍,表现为对刺激反应的过度、减弱或不可预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诱因是否致病,还要取决于患儿的个性倾向和当时对刺激的态度,这些均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学校家长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从预防和治疗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重视优生优良,对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的不应再生育。②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按照儿童的发育及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训练,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性格,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才能逐渐减少发病。③提高对儿童精神疾病的认识,特别是精神病阳性家庭,要细心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早期治疗。④不能因家长的溺爱或贫困致使患儿不能住院治疗,而延长病程,影响疗效,预后不佳。
(收稿日期:1999-02-0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