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王富
单位: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南通226001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
南通医学院学院000456 [摘 要] 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进行了分析,纯母乳喂养24例(92.3%),足月儿26例(100%),发病年龄1~2个月25例(96.2%),生后均未予维生素K预防。认为需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所有新生儿生后肌注1mg维生素K1预防本病是安全、有效的。
[中图分类号] R7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2057(2000)04-0402-01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2周~6个月(2周~2个月居多)的婴儿因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该病以高颅内出血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引起儿科重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量做到早诊早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预防本病。本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2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19例,女7例;足月儿26例(100%);起病年龄:1~2个月25例,>于2个月1例;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24例(92.3%),混合喂养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4h 6例,24~48h 12例,>48h 8例,最长为7天。全部病例生后均未予维生素K预防。出血方式:颅内出血23例,其中颅内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2例,合并皮肤出血2例,合并鼻衄1例,其余3例单一部位出血:消化道出血1例,臀肌出血2例。
1.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血红蛋白全部降低:<60g/L 8例,60~80g/L 14例,>90g/L 4例。血小板计数全部正常,PT、KPTT延长12例。头颅CT检查24例,颅内出血23例,其中脑实质出血并脑室出血6例,脑实质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脑膜下血肿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硬脑膜下腔血肿3例,单一部位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硬脑膜下腔血肿2例。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及转归 全部患儿入院以后立即静脉使用维生素K1及输新鲜血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及纠正贫血,颅内压增高使用20%甘露醇。存活20例,另6例广泛严重的颅内出血,脑疝形成、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
2 讨 论
临床上根据有无导致维生素K代谢异常的原发病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本组资料已除外了继发性的因素如先天性胆道畸形,胆汁郁积,婴儿肝炎,长期腹泻及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本组资料26例中纯母乳喂养24例(92.3%),发病年龄集中在1~2个月,是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少以及母乳喂养儿肠道中主要是乳酸杆菌,该菌不能合成维生素K,因此造成内源性的维生素K不足,而这些患儿生后均未接受过维生素K的预防剂量。
本病以自发性的颅内出血为主要特征,本组颅内出血率82.7%。发生颅内出血的患儿预后严重,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是致死的重要因素,存活患儿多遗有不同程度的体残、智残。因此早期诊治是决定预后的关键。临床实践中要做到早期诊治,首先要认识到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的颅内出血是小婴儿颅内出血的首位原因,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纯母乳喂养,生后未接受维生素K预防,无感染中毒症状。(2)贫血进展迅速,可有皮肤出血、呕血、便血、鼻衄。(3)出现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如烦躁、哭吵、阵发性发绀及肢屈紧张。(4)阵发性惊厥,脑性尖叫,前囟门饱满紧张[1]。
, http://www.100md.com
及时静脉补充维生素K1,输新鲜血以及对症处理是常规治疗,国内蒋瑞图报道CT定位导向锥颅治疗本病并发颅内出血21例[2]。即对硬脑膜外、硬脑膜下及半球表浅脑内血肿,在CT定位导向下,用骨穿针锥颅排除血肿,对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反复进行侧脑室及腰椎穿刺放液,以迅速降低颅压,减轻脑损害,预防脑脊液通路的粘连及阻塞。穿刺前须补充维生素K1及输新鲜血,待出血部位停止出血,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后进行。这种方法是可取的,损伤小,操作简单而且又可避免小婴儿麻醉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文献及本组资料发现本病多见于纯母乳喂养、生后未予维生素K预防的健康的足月新生儿,是由于有些产科维生素K预防仅限于早产儿、手术产儿及有出血倾向的新生儿。对每个新生儿肌注1mg维生素K1预防本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许多欧美国家已达成共识[3]。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创建爱婴医院的今日,预防本病显得更为重要。对所有新生儿生后常规肌注1mg维生素K1,就可基本上达到预防目的。从而做到真正意义的优生优育。有人提出对1~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儿,尤其是发热、腹泻3天者追加一剂维生素K1,亦属必要[4]。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贾如贤.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4)∶201.
[2] 蒋瑞图.CT定位导向锥颅穿剌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21例报告[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29(3)∶171.
[3] 朱爱华,罗敏洁,张伟利.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预防[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6)∶420.
[4] 孙天国,刁锡东,邵恩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病因探讨及预防[J].临床儿科杂志,1994,12(4)∶245.
(收稿日期:2000-02-22), http://www.100md.com
单位: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南通226001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
南通医学院学院000456 [摘 要] 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进行了分析,纯母乳喂养24例(92.3%),足月儿26例(100%),发病年龄1~2个月25例(96.2%),生后均未予维生素K预防。认为需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所有新生儿生后肌注1mg维生素K1预防本病是安全、有效的。
[中图分类号] R7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2057(2000)04-0402-01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2周~6个月(2周~2个月居多)的婴儿因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该病以高颅内出血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引起儿科重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量做到早诊早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预防本病。本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2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19例,女7例;足月儿26例(100%);起病年龄:1~2个月25例,>于2个月1例;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24例(92.3%),混合喂养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4h 6例,24~48h 12例,>48h 8例,最长为7天。全部病例生后均未予维生素K预防。出血方式:颅内出血23例,其中颅内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2例,合并皮肤出血2例,合并鼻衄1例,其余3例单一部位出血:消化道出血1例,臀肌出血2例。
1.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血红蛋白全部降低:<60g/L 8例,60~80g/L 14例,>90g/L 4例。血小板计数全部正常,PT、KPTT延长12例。头颅CT检查24例,颅内出血23例,其中脑实质出血并脑室出血6例,脑实质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脑膜下血肿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硬脑膜下腔血肿3例,单一部位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硬脑膜下腔血肿2例。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及转归 全部患儿入院以后立即静脉使用维生素K1及输新鲜血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及纠正贫血,颅内压增高使用20%甘露醇。存活20例,另6例广泛严重的颅内出血,脑疝形成、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
2 讨 论
临床上根据有无导致维生素K代谢异常的原发病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本组资料已除外了继发性的因素如先天性胆道畸形,胆汁郁积,婴儿肝炎,长期腹泻及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本组资料26例中纯母乳喂养24例(92.3%),发病年龄集中在1~2个月,是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少以及母乳喂养儿肠道中主要是乳酸杆菌,该菌不能合成维生素K,因此造成内源性的维生素K不足,而这些患儿生后均未接受过维生素K的预防剂量。
本病以自发性的颅内出血为主要特征,本组颅内出血率82.7%。发生颅内出血的患儿预后严重,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是致死的重要因素,存活患儿多遗有不同程度的体残、智残。因此早期诊治是决定预后的关键。临床实践中要做到早期诊治,首先要认识到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的颅内出血是小婴儿颅内出血的首位原因,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纯母乳喂养,生后未接受维生素K预防,无感染中毒症状。(2)贫血进展迅速,可有皮肤出血、呕血、便血、鼻衄。(3)出现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如烦躁、哭吵、阵发性发绀及肢屈紧张。(4)阵发性惊厥,脑性尖叫,前囟门饱满紧张[1]。
, http://www.100md.com
及时静脉补充维生素K1,输新鲜血以及对症处理是常规治疗,国内蒋瑞图报道CT定位导向锥颅治疗本病并发颅内出血21例[2]。即对硬脑膜外、硬脑膜下及半球表浅脑内血肿,在CT定位导向下,用骨穿针锥颅排除血肿,对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反复进行侧脑室及腰椎穿刺放液,以迅速降低颅压,减轻脑损害,预防脑脊液通路的粘连及阻塞。穿刺前须补充维生素K1及输新鲜血,待出血部位停止出血,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后进行。这种方法是可取的,损伤小,操作简单而且又可避免小婴儿麻醉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文献及本组资料发现本病多见于纯母乳喂养、生后未予维生素K预防的健康的足月新生儿,是由于有些产科维生素K预防仅限于早产儿、手术产儿及有出血倾向的新生儿。对每个新生儿肌注1mg维生素K1预防本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许多欧美国家已达成共识[3]。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创建爱婴医院的今日,预防本病显得更为重要。对所有新生儿生后常规肌注1mg维生素K1,就可基本上达到预防目的。从而做到真正意义的优生优育。有人提出对1~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儿,尤其是发热、腹泻3天者追加一剂维生素K1,亦属必要[4]。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贾如贤.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4)∶201.
[2] 蒋瑞图.CT定位导向锥颅穿剌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21例报告[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29(3)∶171.
[3] 朱爱华,罗敏洁,张伟利.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预防[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6)∶420.
[4] 孙天国,刁锡东,邵恩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病因探讨及预防[J].临床儿科杂志,1994,12(4)∶245.
(收稿日期:2000-02-2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