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华夏医学
编号:10292015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岑霞

    单位:合浦县人民医院儿科 广西合浦县 536100

    关键词:婴儿;维生素K;颅内出血▲

    华夏医学000159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多发生在生后1~3个月婴儿,出血是本症特征。其中颅内出血患儿病情重,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有后遗症,故如何提高对该症的认识与及早防治,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我科自1994年5月至1999年9月共收治3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4例,女8例。生后1~2个月31例,3个月1例。伴有先天性肝、胆疾病者2例,长期腹泻者5例。无外伤史,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在发病前均未预防应用过维生素K,均为纯母乳喂养。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发热22例;呕吐24例;抽搐20例;前囟饱满18例;双眼凝视17例;瞳孔不等大11例;意识障碍11例;穿刺注射部位出血不止15例;脐部反复少量渗血4例;皮下出血、瘀斑5例;鼻衄2例;呕血、便血6例。18例发病前曾应用过抗生素。

    1.3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40~60g/L21例,61~90g/L11例。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均正常,凝血时间延长10例,全部患儿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头颅CT检查:颅内出血2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硬脑膜下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合并脑室出血2例。

    1.4 治疗及转归 入院后即予维生素K15~10mg静脉注射3~5d,输新鲜同型血或血浆,每次10~15ml/kg,8h内停止出血23例。对烦躁不安、抽搐患儿用鲁米那、安定或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颅内压增高者静脉注射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尽量避免肌注和股静脉穿刺。结果:治愈26例,死亡1例,恶化放弃治疗5例。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维生素K缺乏导致出血,是由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凝血活性直接依赖于维生素K存在。在胎儿期,孕妇的维生素K不易进入胎儿体内,故新生儿出生时维生素K贮存量仅为成人的25%~70%,加之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量少,肠道菌群少,在未及时补充维生素K的情况下,生后3~5d即可出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因此新生儿出生后都有发生出血的倾向。幼婴主要从乳类中摄入维生素K,但其含量在人乳中仅15μg/L,牛乳中含量60μg/L[1],所以纯母乳喂养儿更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在腹泻、应用抗生素、肝胆疾病等情况下,因消化功能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受抑,肝胆功能异常均影响维生素K的摄入、吸收与合成,导致体内维生素K不足而发病。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情况。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因本症大多数患儿都有突发性高颅压征象等神经系统症状,同时伴有急速进展的贫血和全身出血倾向。对可疑病例应用维生素K1作诊断性治疗。本症的首发症状为颅内出血者占62%(20/32),故能否早期诊治,将严重影响其预后。本组死亡1例,恶化放弃治疗5例,均因颅内出血量大,范围广,出血速度快,就诊较晚,导致脑疝形成,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20例颅内出血者随访10例,5例有严重后遗症。
, http://www.100md.com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近年来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预防本症的发生关键是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建立预防用药制度:①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11mg[2],早产儿每天0.5~1mg,连续肌注3d;②生后1~2周及满月时重复注射维生素K11次,可有效地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③孕妇产前两周常规口服维生素K,在新生儿后期适量进食绿叶蔬菜、水果,可有效预防低凝血酶原血症及提高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3];④有肝胆疾病、长期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每月肌注维生素K1 1mg。

    参考文献:

    [1]周丛乐,李齐岳.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4):199~201

    [2]朱爱华,罗敏洁,张伟利.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其预防.临床儿科杂志,1998,6(6):399

    [3]贾汝贤.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4):201~203

    收稿日期:1999-11-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