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尊重“复杂理论”与“不确定原则”
自从17世纪牛顿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后,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一直就奉直线型的因果关系为圭臬。人是因为得了“疾病”而生病(请见第六章),这个观念长久以来已成为主流医学的中心思维,一般民众亦以此为当然现象。不过,如果读者是从头开始看本书的话,到这里相信已有不同体会了。
事实上,虽然医学采取了许多科学的工具及法则,但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全属科学领域,也不是每个医学行为都能够以纯科学方法去印证。科学讲究的是可测量、可预测、可复制,但是谈到所谓的关怀、感受、同理心、心灵、社会文化等方面时,便无法完全科学化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体是如此复杂,又岂能只以一堆数字或一些测量,就当作机器般看待修理?因此,除非能有一个很好的道德架构,否则纯以科学应用到医学便是一场灾难!为什么?因为医学所面对的“人”,除了无法具备精准“预测性”外,还有许多 “不确定性”的存在,绝不只是一堆统计数字!
但现行模式却常常依赖统计去做决定,手术的成功率、治疗的愈后、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等,无一不是在“压宝”,但医生在行医时所面对的每一个病患,却都是充满血肉的生命,而不是所谓的“平均个人”,更不是冰冷的一堆数字。因此,应用医学上的统计绝对是因人而异,必须加上社会层面、文化背景作考量,亦即要有“艺术”的内涵,包括了个人承诺、有效沟通、怜悯之心和莫大勇气,而不应只以数字高低作为所有医疗准则,毕竟,谁是“平均个人”?谁又愿意是“平均个人”?马克?吐温曾说:“世界上只有三种谎言:谎言、天大的谎言和统计。”真是令人玩味!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从体质到环境,从饮食到生活方式,没有完全一样的。遇上健康的问题,往往可能是不同表现的某类疾病,而不是不同表现的各种疾病,例如您得了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症,不见得是表现不同的四种病,而是所谓的“代谢综合征”的四种不同表现,背后更是隐藏着饮食不当、营养失衡、慢性发炎、氧化伤害、环境毒素与个人压力等因素(请见第八章),这就是为什么了解致病的原因,比知道疾病的名字重要。现行医学不是以“人”而是以“病”为中心,忽视了“复杂理论”,亦无法面对“不确定原则”,作为一般民众,实在要有主动因应健康的态度,才不至于生病时事事陷入被动反应,甚至病急乱投医。能积极面对健康,而非消极等待疾病,就是一种尊重“复杂理论”与“不确定原则”的表现!
本节与前面两节所提到的思维与建议,都属于观念性的策略,本书不厌其烦地强调“观念”,是由于观念往往演变成信念,主导了个人或社会的方向。作者不希望本书只不过又是一本“速食式”的书籍,提供一些快速生效的片面短暂方法,因为健康的建立绝非朝夕可成,缺乏正确观念,很容易就人云亦云。况且一般民众的医学知识很多时候是从广告媒体而来,一窝蜂的羊群心理也就随处可见,希望有心的读者能多花些时间参透了解。唯有愿意付出,才能迈向“健康人生”的旅途,一个不设定终点的快乐旅程。
以下的讨论是配合观念落实后的策略。, 百拇医药
事实上,虽然医学采取了许多科学的工具及法则,但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全属科学领域,也不是每个医学行为都能够以纯科学方法去印证。科学讲究的是可测量、可预测、可复制,但是谈到所谓的关怀、感受、同理心、心灵、社会文化等方面时,便无法完全科学化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体是如此复杂,又岂能只以一堆数字或一些测量,就当作机器般看待修理?因此,除非能有一个很好的道德架构,否则纯以科学应用到医学便是一场灾难!为什么?因为医学所面对的“人”,除了无法具备精准“预测性”外,还有许多 “不确定性”的存在,绝不只是一堆统计数字!
但现行模式却常常依赖统计去做决定,手术的成功率、治疗的愈后、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等,无一不是在“压宝”,但医生在行医时所面对的每一个病患,却都是充满血肉的生命,而不是所谓的“平均个人”,更不是冰冷的一堆数字。因此,应用医学上的统计绝对是因人而异,必须加上社会层面、文化背景作考量,亦即要有“艺术”的内涵,包括了个人承诺、有效沟通、怜悯之心和莫大勇气,而不应只以数字高低作为所有医疗准则,毕竟,谁是“平均个人”?谁又愿意是“平均个人”?马克?吐温曾说:“世界上只有三种谎言:谎言、天大的谎言和统计。”真是令人玩味!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从体质到环境,从饮食到生活方式,没有完全一样的。遇上健康的问题,往往可能是不同表现的某类疾病,而不是不同表现的各种疾病,例如您得了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症,不见得是表现不同的四种病,而是所谓的“代谢综合征”的四种不同表现,背后更是隐藏着饮食不当、营养失衡、慢性发炎、氧化伤害、环境毒素与个人压力等因素(请见第八章),这就是为什么了解致病的原因,比知道疾病的名字重要。现行医学不是以“人”而是以“病”为中心,忽视了“复杂理论”,亦无法面对“不确定原则”,作为一般民众,实在要有主动因应健康的态度,才不至于生病时事事陷入被动反应,甚至病急乱投医。能积极面对健康,而非消极等待疾病,就是一种尊重“复杂理论”与“不确定原则”的表现!
本节与前面两节所提到的思维与建议,都属于观念性的策略,本书不厌其烦地强调“观念”,是由于观念往往演变成信念,主导了个人或社会的方向。作者不希望本书只不过又是一本“速食式”的书籍,提供一些快速生效的片面短暂方法,因为健康的建立绝非朝夕可成,缺乏正确观念,很容易就人云亦云。况且一般民众的医学知识很多时候是从广告媒体而来,一窝蜂的羊群心理也就随处可见,希望有心的读者能多花些时间参透了解。唯有愿意付出,才能迈向“健康人生”的旅途,一个不设定终点的快乐旅程。
以下的讨论是配合观念落实后的策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