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的意义
宽恕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词汇,每个人对它的含义都有不同的观点。对某些人来说,它是一个宗教训诫,理论上听起来合理,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它所引发的想象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充满悲悯地看着那些*者,祷告说“天父,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自己的罪”。对这一形象,有些人赋予积极的含义,但另一些人则认为更像是推卸责任,成为牺牲品。
对宽恕的另外一种理解,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角度,都是实际可行的。它符合任何一种信仰系统,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宽恕意味着将所有人的本质与你的本质认同为一,并以不妄加评判作为回赠。你能清楚地认识是否能接受某人的行为——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为,不作任何评判。心理学家们告诫父母只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要批评孩子本身。“你真笨”与“你的行为可能伤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一个人知道你尊敬并认可他或她,那么你对其行为的评价将有更好的收效。但是,如果你攻击一个人的人格,无论多么透彻的评价都不会被接受。宽恕源于自身,惠及他人。将自己的本质和他人的本质视作同样珍贵精彩,是你能够给自己的最重要的礼物。
, http://www.100md.com
学着爱自己,从现在开始,而不是以后。即使你没有减掉20磅体重,没有打扫完房间,没有成为部门经理,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你依旧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或许,对于宽恕和自我接受,最为动人的个人描述来自心理学家肯尼思·林博士。他在著作《走向奥秘迦——探索濒死体验的意义》中,阐述了濒死体验对于曾经经历过的人的意义(令人惊讶的是,一项由小乔治·盖洛普所做的调查显示,1/20的美国成年人曾有过濒死体验)。
林发现,大部分的濒死体验(NDE)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有一定的共性。开始会经历一种难以言表的安宁和康乐的状态,一种极度的欢愉和幸福。在濒死体验中,没有痛苦,没有任何身体感觉,体验者们讲述了一种不受身体局限的漂浮状态,他们以一种抽离的状态观察身体和围绕它进行的那些对话。与梦境和幻觉不同,一切显得真实而自然。在某些时刻,体验者们感觉到另一种“真实”的存在,以及“人性之光”的出现,展现了完全的接纳、宽仁和爱。对这束光的描述令人惊叹。有时候,这种“存在”同时激发出一种对人生的回顾和反思。林的书中记录着这样的描述:
, 百拇医药
在我眼前的,并不是我的生活,也不是我生命中发生事件的全方位的夸张展现。我所看见的,是我生命中的每一种情感,都是曾经有过的体验。我的眼睛展示了它们对我的生活的影响,以及从围绕在我四周的纯爱的角度看去,我的生活对他人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我母亲去世时(在此书第一版出版一年之后),我和儿子贾斯汀以及其他家人一起为她守灵。贾斯汀和我都经历了研究濒死体验的学者雷蒙德·穆迪称之为“强烈的死亡体验”的东西。我们并非濒临死亡,但我们和母亲一起进入了那种光,经历了上面刚刚讲到的与“濒死体验”类似的一些体验。
开始时,我们看到了比现实更加真实的现实。在这种视觉体验中,我既是怀孕的母亲,也是初生的婴儿——两个身体,同一意识。在分娩时,意识完整地由母亲流向了婴儿,我经过了一条漆黑的隧道,降生到了一束难以言表的爱的光芒中,其中充满了绝对的爱与宽恕。这种光是一种有感知的生命,看到了我的全部,在它面前,我是透明的——每一种曾有过的思想和感觉,每一处错误,每一次善行,每一个令人羞耻的行为。不管怎样,这束光芒释放着它对我的爱,因为它明白我做这一切的缘由。它唯一关心的,就是我向更大的悲悯和幸福迈进,这种“人性之光”就像至高无上的鼓舞。
, 百拇医药
与母亲之间的那些情感冲突的场景(我们之间的关系曾很紧张)接踵而至。一切展现无遗,我们对彼此的影响,以及我们的行为——其中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消极——如何成为两人的了解和顿悟之源,我对她的宽恕与感恩压倒了一切。当这一切散去,我睁开眼睛,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光线,一切看上去都不再是实体,一切仿佛都由与“人性之光”同质的能量构成。贾斯汀坐在灵床的另一边,流淌着看上去晶莹剔透的眼泪。他看着我,充满敬畏地低声说:“整个房间都是光,你能看见吗,妈妈?”
我使劲点了点头。“这是姥姥最后的礼物,”他继续说,“她打开了永恒之门,让我们能够瞥见其中的美丽。”
有了这次经历,我个人得以见证它的转化本质,更好地理解同情和宽恕。通过阅读来自不同信仰、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叙述,我发现任何事物的底线都与爱、感恩和宽恕有关。这种体验展现了这样的事实——每个人都对他人怀有绝对同情。爱是主要的焦点,在那种状态下,一事一物皆有意义。生活的痛楚与苦难依序出现,判定逐渐消失;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爱,感知到生命是实现意义和成长的机遇。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都不愿意回到我们所了解的生活中来,但他们知道必须回来,因为还有一些事情“必须”完成。但是,这些人对于何为“必须”的理解令人惊讶不已。很多人说,他们曾认为最重要的成就——例如工作中的成绩——变得毫无意义;他们认为一生之中最为重大的成就,就是他们分享的爱——即使表达方式微不足道。
, 百拇医药
有濒死体验的人常说对他人更加宽容了,他们不再评判;相反,他们的主要方向转向了同情,生命的全部意义得以重构。对于没有濒死体验的人来说,95%的人所面临的挑战非常清晰:认识你自己和他人的完美内核(那种“人性之光”,或“真实的自己”),借此培养自己的宽恕之心。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可以这样去思考:基本意识存在于每个个人——无论其本质是什么。是生活的独特性使我们产生隔离感。如果你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顺从于同情的核心教义,而这正是所有宗教的神秘内核。
关于心灵/身体研究的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即是宽恕。研究显示,比起能够顺其自然、放下悔恨的人来说,没有宽恕之心的人更容易感到紧张、压抑、自恋、愤怒、偏执,他们不太乐于帮助他人,并且有更多的身体症状。宽恕是顺服于既在的有力体现,同时出现的可能还有对所得的感恩。其结果是,我们认识到自己并无特殊之处,他人亦然。每个人都有苦难,都会犯错,都想得到幸福,而仁善会不远万里带来幸福。, http://www.100md.com
对宽恕的另外一种理解,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角度,都是实际可行的。它符合任何一种信仰系统,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宽恕意味着将所有人的本质与你的本质认同为一,并以不妄加评判作为回赠。你能清楚地认识是否能接受某人的行为——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为,不作任何评判。心理学家们告诫父母只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要批评孩子本身。“你真笨”与“你的行为可能伤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一个人知道你尊敬并认可他或她,那么你对其行为的评价将有更好的收效。但是,如果你攻击一个人的人格,无论多么透彻的评价都不会被接受。宽恕源于自身,惠及他人。将自己的本质和他人的本质视作同样珍贵精彩,是你能够给自己的最重要的礼物。
, http://www.100md.com
学着爱自己,从现在开始,而不是以后。即使你没有减掉20磅体重,没有打扫完房间,没有成为部门经理,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你依旧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或许,对于宽恕和自我接受,最为动人的个人描述来自心理学家肯尼思·林博士。他在著作《走向奥秘迦——探索濒死体验的意义》中,阐述了濒死体验对于曾经经历过的人的意义(令人惊讶的是,一项由小乔治·盖洛普所做的调查显示,1/20的美国成年人曾有过濒死体验)。
林发现,大部分的濒死体验(NDE)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有一定的共性。开始会经历一种难以言表的安宁和康乐的状态,一种极度的欢愉和幸福。在濒死体验中,没有痛苦,没有任何身体感觉,体验者们讲述了一种不受身体局限的漂浮状态,他们以一种抽离的状态观察身体和围绕它进行的那些对话。与梦境和幻觉不同,一切显得真实而自然。在某些时刻,体验者们感觉到另一种“真实”的存在,以及“人性之光”的出现,展现了完全的接纳、宽仁和爱。对这束光的描述令人惊叹。有时候,这种“存在”同时激发出一种对人生的回顾和反思。林的书中记录着这样的描述:
, 百拇医药
在我眼前的,并不是我的生活,也不是我生命中发生事件的全方位的夸张展现。我所看见的,是我生命中的每一种情感,都是曾经有过的体验。我的眼睛展示了它们对我的生活的影响,以及从围绕在我四周的纯爱的角度看去,我的生活对他人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我母亲去世时(在此书第一版出版一年之后),我和儿子贾斯汀以及其他家人一起为她守灵。贾斯汀和我都经历了研究濒死体验的学者雷蒙德·穆迪称之为“强烈的死亡体验”的东西。我们并非濒临死亡,但我们和母亲一起进入了那种光,经历了上面刚刚讲到的与“濒死体验”类似的一些体验。
开始时,我们看到了比现实更加真实的现实。在这种视觉体验中,我既是怀孕的母亲,也是初生的婴儿——两个身体,同一意识。在分娩时,意识完整地由母亲流向了婴儿,我经过了一条漆黑的隧道,降生到了一束难以言表的爱的光芒中,其中充满了绝对的爱与宽恕。这种光是一种有感知的生命,看到了我的全部,在它面前,我是透明的——每一种曾有过的思想和感觉,每一处错误,每一次善行,每一个令人羞耻的行为。不管怎样,这束光芒释放着它对我的爱,因为它明白我做这一切的缘由。它唯一关心的,就是我向更大的悲悯和幸福迈进,这种“人性之光”就像至高无上的鼓舞。
, 百拇医药
与母亲之间的那些情感冲突的场景(我们之间的关系曾很紧张)接踵而至。一切展现无遗,我们对彼此的影响,以及我们的行为——其中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消极——如何成为两人的了解和顿悟之源,我对她的宽恕与感恩压倒了一切。当这一切散去,我睁开眼睛,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光线,一切看上去都不再是实体,一切仿佛都由与“人性之光”同质的能量构成。贾斯汀坐在灵床的另一边,流淌着看上去晶莹剔透的眼泪。他看着我,充满敬畏地低声说:“整个房间都是光,你能看见吗,妈妈?”
我使劲点了点头。“这是姥姥最后的礼物,”他继续说,“她打开了永恒之门,让我们能够瞥见其中的美丽。”
有了这次经历,我个人得以见证它的转化本质,更好地理解同情和宽恕。通过阅读来自不同信仰、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叙述,我发现任何事物的底线都与爱、感恩和宽恕有关。这种体验展现了这样的事实——每个人都对他人怀有绝对同情。爱是主要的焦点,在那种状态下,一事一物皆有意义。生活的痛楚与苦难依序出现,判定逐渐消失;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爱,感知到生命是实现意义和成长的机遇。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都不愿意回到我们所了解的生活中来,但他们知道必须回来,因为还有一些事情“必须”完成。但是,这些人对于何为“必须”的理解令人惊讶不已。很多人说,他们曾认为最重要的成就——例如工作中的成绩——变得毫无意义;他们认为一生之中最为重大的成就,就是他们分享的爱——即使表达方式微不足道。
, 百拇医药
有濒死体验的人常说对他人更加宽容了,他们不再评判;相反,他们的主要方向转向了同情,生命的全部意义得以重构。对于没有濒死体验的人来说,95%的人所面临的挑战非常清晰:认识你自己和他人的完美内核(那种“人性之光”,或“真实的自己”),借此培养自己的宽恕之心。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可以这样去思考:基本意识存在于每个个人——无论其本质是什么。是生活的独特性使我们产生隔离感。如果你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顺从于同情的核心教义,而这正是所有宗教的神秘内核。
关于心灵/身体研究的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即是宽恕。研究显示,比起能够顺其自然、放下悔恨的人来说,没有宽恕之心的人更容易感到紧张、压抑、自恋、愤怒、偏执,他们不太乐于帮助他人,并且有更多的身体症状。宽恕是顺服于既在的有力体现,同时出现的可能还有对所得的感恩。其结果是,我们认识到自己并无特殊之处,他人亦然。每个人都有苦难,都会犯错,都想得到幸福,而仁善会不远万里带来幸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