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 胃 病(4)
其次是脾主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在脉内循行。脾统血的机理,实际上是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就能保证体内气血充足,气能摄血,这样,生成之血就能在脉管内运行。若脾气虚弱,统血功能失职,血液运行将失其常规而逸出脉外,以致出血,如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中医学习惯将这种因脾虚而引起的出血病证称为“脾不统血”。这种出血的特点是:血的颜色浅淡,出血时间较长,出血多在身体下部等。也因为浅淡,往往不会受到重视;在身体下部是指夹杂在大小便中,这也有一定的隐蔽性。对于脾不统血,临床常采用补脾益气、引血归经的方法治疗。
再次是脾气主升
脾气主升,即脾气的功能特点以向上升腾为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脾主升清。我们前面多次提到,人体中的气和液,都有清浊之分。脾的升清功能正常,则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足够的物质营养,功能活动才能强健。若脾的升清作用失职,则会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如果清阳不升,或者清浊不分就会出现遗精,带下,腹胀,腹泻。
, 百拇医药
脾气主升的另外一层含义是维持人体各内脏的正常位置。人体的脏腑,在体内都有固定的位置,如肾位于两侧腰部,胃位于脘部,子宫位于下腹部等。中医学认为,脏腑之所以能固定于一定的部位,全赖脾气主升的生理作用。这是因为,支持和固定这些内脏的肌肉、韧带、筋膜,也要依靠脾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强健有力。假设脾气不升,甚至下陷,就会出现肾、胃、子宫等内脏的位置下移或脱肛等。其病变基础是韧带、肌肉松弛,失去对内脏的牵引作用。实验证明,内脏下垂与脾虚的程度成正比。对此种病变,常采用补中益气、兼以升提的方法治疗,常用补中益气汤。比如临床上面,对于胃下垂等脏器下垂的患者,辨证后给予补中益气法治疗,常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脾的特性有五个 喜燥恶湿列首位
既然脾的地位重要,作用重大,那我们要呵护我们的脾,就应该了解她的特性,只有了解了脾的生理特性,才能真正和脾和谐相处。不然的话,即使你主观上对它再好,也好不到点子上,而且容易“满拧”,这和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是一个道理。
脾的第一个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脾之所以喜燥恶湿,这与其主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脾和胃在五行中都属土,但按阴阳来分类,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脾又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脾阳虚衰,不仅可引起湿浊内困,还易引起外湿侵袭。清代的叶天士是一位临床大家,后人将他的医案搜集整理成了《临证指南医案》,这本医案集已经成为很多中医大夫的案头书,其书中写到:“湿喜归脾者,与其同气相感故也。”也就是说,湿的病些容易被脾所感。脾喜燥恶湿的理论,在临床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即在治疗脾虚湿的病证时,宜用燥湿化湿之品,比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二陈汤、藿香正气散等,用药可以用些半夏、茯苓、陈皮、苍术、生薏苡仁等健脾利湿,治疗的时候要一方面健脾,一方面要行气、利湿等恢复脾胃功能的健运。, http://www.100md.com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在脉内循行。脾统血的机理,实际上是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就能保证体内气血充足,气能摄血,这样,生成之血就能在脉管内运行。若脾气虚弱,统血功能失职,血液运行将失其常规而逸出脉外,以致出血,如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中医学习惯将这种因脾虚而引起的出血病证称为“脾不统血”。这种出血的特点是:血的颜色浅淡,出血时间较长,出血多在身体下部等。也因为浅淡,往往不会受到重视;在身体下部是指夹杂在大小便中,这也有一定的隐蔽性。对于脾不统血,临床常采用补脾益气、引血归经的方法治疗。
再次是脾气主升
脾气主升,即脾气的功能特点以向上升腾为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脾主升清。我们前面多次提到,人体中的气和液,都有清浊之分。脾的升清功能正常,则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足够的物质营养,功能活动才能强健。若脾的升清作用失职,则会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如果清阳不升,或者清浊不分就会出现遗精,带下,腹胀,腹泻。
, 百拇医药
脾气主升的另外一层含义是维持人体各内脏的正常位置。人体的脏腑,在体内都有固定的位置,如肾位于两侧腰部,胃位于脘部,子宫位于下腹部等。中医学认为,脏腑之所以能固定于一定的部位,全赖脾气主升的生理作用。这是因为,支持和固定这些内脏的肌肉、韧带、筋膜,也要依靠脾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强健有力。假设脾气不升,甚至下陷,就会出现肾、胃、子宫等内脏的位置下移或脱肛等。其病变基础是韧带、肌肉松弛,失去对内脏的牵引作用。实验证明,内脏下垂与脾虚的程度成正比。对此种病变,常采用补中益气、兼以升提的方法治疗,常用补中益气汤。比如临床上面,对于胃下垂等脏器下垂的患者,辨证后给予补中益气法治疗,常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脾的特性有五个 喜燥恶湿列首位
既然脾的地位重要,作用重大,那我们要呵护我们的脾,就应该了解她的特性,只有了解了脾的生理特性,才能真正和脾和谐相处。不然的话,即使你主观上对它再好,也好不到点子上,而且容易“满拧”,这和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是一个道理。
脾的第一个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脾之所以喜燥恶湿,这与其主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脾和胃在五行中都属土,但按阴阳来分类,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脾又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脾阳虚衰,不仅可引起湿浊内困,还易引起外湿侵袭。清代的叶天士是一位临床大家,后人将他的医案搜集整理成了《临证指南医案》,这本医案集已经成为很多中医大夫的案头书,其书中写到:“湿喜归脾者,与其同气相感故也。”也就是说,湿的病些容易被脾所感。脾喜燥恶湿的理论,在临床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即在治疗脾虚湿的病证时,宜用燥湿化湿之品,比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二陈汤、藿香正气散等,用药可以用些半夏、茯苓、陈皮、苍术、生薏苡仁等健脾利湿,治疗的时候要一方面健脾,一方面要行气、利湿等恢复脾胃功能的健运。,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