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发扬回族医学的优秀传统(1)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回族是由境外的阿拉伯、波斯、古代突厥等穆斯林移民群体与中国境内的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回回民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把阿拉伯医学输入到中国。
从唐代起,阿拉伯国家的药物乃至医术已经传入,段成式(803-863)撰写的《酉阳杂俎》记载了数十种阿拉伯国家的动物、植物名称,对其性状有具体的描述,成为唐代及以后中国人认识阿拉伯药物的重要参考书。
晚唐,五代时土生波斯人李珣撰写了《海药本草》,它是一部纯粹的本草书,而作者是波斯人的后裔,其家以经营香药为业,故对多种胡药的性状、炮制及功能主治具有深厚的知识,是一位本草学家。因此,其记述的上百种药物中以阿拉伯药物居多,《海药本草》在扩大中国人的本草知识,丰富中医的内容有重要作用,是阿拉伯医药于唐五代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明。
宋代,阿拉伯与中国的海上贸易更加繁盛,中国于11世纪陆续设置了市舶司,加强了海上贸易的管理。海上贸易的主项仍然是药材、香料生意。当时输入的药物很多,《宋史》记有白龙脑、白砂糖、乳香、腽肭脐(海狗肾)、龙盐、银药、五味子、扁桃、琥珀、无名异、木香、血竭、没药、硼砂、阿魏、熏香、白龙黑龙涎香、苏合香。
, 百拇医药
《岭外代答》又记有没食子、珊瑚、摩挲石、栀子花、蔷薇水、甘露。
《诸蕃志》介绍的阿拉伯医药有丁香、肉豆蔻、安息香、芦荟、血竭、黄蜡、水银、白铜、生银、朱砂、紫草。阿拉伯药材的大量输入是行医配药所必需的。它不仅为传统中医服务,也为中国境内的阿拉伯医服务。传统中药是以汤药为主要剂型,阿拉伯医学多用树脂类药,有挥发性,如果仍然熬制,势必失去其有效成分。因此,必须根据医治目的、药物性状之不同,做成丸、散、膏、丹、酊等。这些阿拉伯药制成丸、散者,十分普遍。
还有《圣济总录》卷四十七载有治胃虚冷的《荜拨丸方》,其成分为:荜拨、高良姜、白豆蔻、肉桂、缩砂、附子、白术、胡椒、诃黎勒。其中多为阿拉伯药,为阿拉伯医方的常用药,可见,阿拉伯药已大举进入中国草药市场,并得到医家的广泛运用。
阿拉伯人的药用蒸馏器是北宋年间输入中国的。北宋年间,中医也和西医一样分了科,北宋太医局为培养医学生,将中医分为九科,这与阿拉伯医学在宋代对中医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关。无论是拉齐(865-925)的《医学集成》,还是伊本·西那的《医典》,其内容都是按科别称述。
, 百拇医药
公元13世纪,蒙古军西征南下,建立了元朝。蒙古西征攻破了西域各伊斯兰国家,1258年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西域各国人民迁徙东来,进入中国,被称为回回人。东来的回回人中有不少的阿拉伯穆斯林医生,他们把阿拉伯医学介绍到中国,服务于当时的战争和社会生活。元代朝廷有西域侍卫亲军,这是一支主要由回回人组成的侍卫部队,还有一批回回官员,中都(北京)有回回2293户。因此,朝廷增设了为回回人和孤寒者服务的医疗机构,先后有西域医药司、广惠司、京师医药院、上都与大都回回药物院、回回药物院局。《元史·百官志》中记载:
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卫士及在京孤寒者。至元七年(1270)始置提举二员。十七年(1280)增置提举一员。延祐六年(1319)升正三品,置卿四员,少卿、丞各二员,后定制司卿四员,少卿二员,司丞二员,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 百拇医药
从唐代起,阿拉伯国家的药物乃至医术已经传入,段成式(803-863)撰写的《酉阳杂俎》记载了数十种阿拉伯国家的动物、植物名称,对其性状有具体的描述,成为唐代及以后中国人认识阿拉伯药物的重要参考书。
晚唐,五代时土生波斯人李珣撰写了《海药本草》,它是一部纯粹的本草书,而作者是波斯人的后裔,其家以经营香药为业,故对多种胡药的性状、炮制及功能主治具有深厚的知识,是一位本草学家。因此,其记述的上百种药物中以阿拉伯药物居多,《海药本草》在扩大中国人的本草知识,丰富中医的内容有重要作用,是阿拉伯医药于唐五代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明。
宋代,阿拉伯与中国的海上贸易更加繁盛,中国于11世纪陆续设置了市舶司,加强了海上贸易的管理。海上贸易的主项仍然是药材、香料生意。当时输入的药物很多,《宋史》记有白龙脑、白砂糖、乳香、腽肭脐(海狗肾)、龙盐、银药、五味子、扁桃、琥珀、无名异、木香、血竭、没药、硼砂、阿魏、熏香、白龙黑龙涎香、苏合香。
, 百拇医药
《岭外代答》又记有没食子、珊瑚、摩挲石、栀子花、蔷薇水、甘露。
《诸蕃志》介绍的阿拉伯医药有丁香、肉豆蔻、安息香、芦荟、血竭、黄蜡、水银、白铜、生银、朱砂、紫草。阿拉伯药材的大量输入是行医配药所必需的。它不仅为传统中医服务,也为中国境内的阿拉伯医服务。传统中药是以汤药为主要剂型,阿拉伯医学多用树脂类药,有挥发性,如果仍然熬制,势必失去其有效成分。因此,必须根据医治目的、药物性状之不同,做成丸、散、膏、丹、酊等。这些阿拉伯药制成丸、散者,十分普遍。
还有《圣济总录》卷四十七载有治胃虚冷的《荜拨丸方》,其成分为:荜拨、高良姜、白豆蔻、肉桂、缩砂、附子、白术、胡椒、诃黎勒。其中多为阿拉伯药,为阿拉伯医方的常用药,可见,阿拉伯药已大举进入中国草药市场,并得到医家的广泛运用。
阿拉伯人的药用蒸馏器是北宋年间输入中国的。北宋年间,中医也和西医一样分了科,北宋太医局为培养医学生,将中医分为九科,这与阿拉伯医学在宋代对中医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关。无论是拉齐(865-925)的《医学集成》,还是伊本·西那的《医典》,其内容都是按科别称述。
, 百拇医药
公元13世纪,蒙古军西征南下,建立了元朝。蒙古西征攻破了西域各伊斯兰国家,1258年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西域各国人民迁徙东来,进入中国,被称为回回人。东来的回回人中有不少的阿拉伯穆斯林医生,他们把阿拉伯医学介绍到中国,服务于当时的战争和社会生活。元代朝廷有西域侍卫亲军,这是一支主要由回回人组成的侍卫部队,还有一批回回官员,中都(北京)有回回2293户。因此,朝廷增设了为回回人和孤寒者服务的医疗机构,先后有西域医药司、广惠司、京师医药院、上都与大都回回药物院、回回药物院局。《元史·百官志》中记载:
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卫士及在京孤寒者。至元七年(1270)始置提举二员。十七年(1280)增置提举一员。延祐六年(1319)升正三品,置卿四员,少卿、丞各二员,后定制司卿四员,少卿二员,司丞二员,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