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门诊话题和运动处方(4)
胰岛细胞功能彻底丧失,就要终身使用胰岛素,而胰岛细胞功能还“幸存”的人,用了外来的胰岛素,可让自身胰岛细胞暂时得到休息,以便于减少血糖对于胰岛细胞的损伤,待血糖稳定后也可以停用胰岛素,改口服药,重新依靠自身的胰岛素。
这就需要指出,胰岛素促进脂肪合成、促进蛋白合成,使用胰岛素的人,首先早晨水钠潴留,也就是水分增多。胰岛素的作用是把多余的血糖都变成脂肪,不控制饮食,人体的脂肪比例增高,也就是肥肉比例增高。血糖降低了,但是库存的肥肉增多了,能够运动的肌肉并没有增多,那么动脉硬化、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率并没有减少。一些打胰岛素的人很瘦,并不肥胖,这是由于过度节食、年龄大的原因,下丘脑结缔、垂体和肾上腺组织增加,纤维化而导致代谢能力低下。也就是全身激素的骤减,胰岛素的使用只能满足日常生理需要的糖的使用,已经没有了多余库存了。
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和基础治疗还是坚持平衡饮食和坚持运动,单纯依赖胰岛素属于快餐文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措施,不能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病。
, http://www.100md.com
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餐后血糖研究改变了糖尿病的治疗思路,通过延缓餐后糖吸收来达到治疗目的。下面罗列几个这些研究的结论:冠心病死亡率和餐后2小时血糖关系比空腹血糖更为密切,空腹血糖不能独立预示冠心病风险(DE CODE研究1999—2001年);餐后1小时血糖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HONOLULU心脏研究1987年);餐后血糖而不是空腹血糖和冠心病的发生相关(糖尿病干预研究1998年);餐后2小时血糖比糖化血红蛋白更能预示死亡率(HOOM研究1999年);亚洲人群中餐后2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更能预示死亡(DE CODE研究2004年)。这里专门说血糖之目的,就是要大家重视餐后血糖,说到运动与降低血糖,要唤醒大家对于餐后血糖的认知,对它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最近关于餐后血糖过高的危害已经见诸报端,餐后血糖异常已得到科学家的重视。最新的研究发现,餐后血糖过高也容易引起中风、心脑血管以及微小血管病变。我们强烈主张:血糖不正常的人,要动态观察餐后血糖值。即使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个小时血糖正常,但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太高也不是好事。
, 百拇医药
体检如果发现空腹血糖异常的人,在临界值或过了界限值的人,一定要关注一下自己的餐后血糖。最简单的是从一些不起眼的日常症状和感受中了解血糖变化,比如是否口渴?多少尿量?是否乏力?是否有饥饿感?是否虚汗?是否皮肤瘙痒?是否餐后犯困等等一系列相关高血糖症状。
对于“三高”的人,需要监测体重、腰围和血压,糖尿病还要监测尿酮体。对于血糖异常的人,建议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更需要了解自己的餐后2个小时内的血糖变化。很多使用胰岛素的人都知道监测血糖,而一些不打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并没有认真监测血糖,更不要说测定餐后血糖了。
监测血糖要了解自己的血糖规律,但是并不是说血糖要降得越低越好。降低血糖到什么程度?对于已经得了糖尿病的人来说,强化降糖已经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出现微血管的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减少。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糖的严格控制,并未使得大血管并发症减少,心脑血管危险事件也没有减少,也就是死亡率并未减少。, 百拇医药
这就需要指出,胰岛素促进脂肪合成、促进蛋白合成,使用胰岛素的人,首先早晨水钠潴留,也就是水分增多。胰岛素的作用是把多余的血糖都变成脂肪,不控制饮食,人体的脂肪比例增高,也就是肥肉比例增高。血糖降低了,但是库存的肥肉增多了,能够运动的肌肉并没有增多,那么动脉硬化、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率并没有减少。一些打胰岛素的人很瘦,并不肥胖,这是由于过度节食、年龄大的原因,下丘脑结缔、垂体和肾上腺组织增加,纤维化而导致代谢能力低下。也就是全身激素的骤减,胰岛素的使用只能满足日常生理需要的糖的使用,已经没有了多余库存了。
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和基础治疗还是坚持平衡饮食和坚持运动,单纯依赖胰岛素属于快餐文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措施,不能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病。
, http://www.100md.com
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餐后血糖研究改变了糖尿病的治疗思路,通过延缓餐后糖吸收来达到治疗目的。下面罗列几个这些研究的结论:冠心病死亡率和餐后2小时血糖关系比空腹血糖更为密切,空腹血糖不能独立预示冠心病风险(DE CODE研究1999—2001年);餐后1小时血糖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HONOLULU心脏研究1987年);餐后血糖而不是空腹血糖和冠心病的发生相关(糖尿病干预研究1998年);餐后2小时血糖比糖化血红蛋白更能预示死亡率(HOOM研究1999年);亚洲人群中餐后2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更能预示死亡(DE CODE研究2004年)。这里专门说血糖之目的,就是要大家重视餐后血糖,说到运动与降低血糖,要唤醒大家对于餐后血糖的认知,对它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最近关于餐后血糖过高的危害已经见诸报端,餐后血糖异常已得到科学家的重视。最新的研究发现,餐后血糖过高也容易引起中风、心脑血管以及微小血管病变。我们强烈主张:血糖不正常的人,要动态观察餐后血糖值。即使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个小时血糖正常,但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太高也不是好事。
, 百拇医药
体检如果发现空腹血糖异常的人,在临界值或过了界限值的人,一定要关注一下自己的餐后血糖。最简单的是从一些不起眼的日常症状和感受中了解血糖变化,比如是否口渴?多少尿量?是否乏力?是否有饥饿感?是否虚汗?是否皮肤瘙痒?是否餐后犯困等等一系列相关高血糖症状。
对于“三高”的人,需要监测体重、腰围和血压,糖尿病还要监测尿酮体。对于血糖异常的人,建议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更需要了解自己的餐后2个小时内的血糖变化。很多使用胰岛素的人都知道监测血糖,而一些不打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并没有认真监测血糖,更不要说测定餐后血糖了。
监测血糖要了解自己的血糖规律,但是并不是说血糖要降得越低越好。降低血糖到什么程度?对于已经得了糖尿病的人来说,强化降糖已经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出现微血管的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减少。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糖的严格控制,并未使得大血管并发症减少,心脑血管危险事件也没有减少,也就是死亡率并未减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