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6 > 瑜伽养生大智慧
编号:12071018
跟着节气吃,就能补元气:饭食养元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1日 瑜伽养生大智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的精微能量源于食物,从食物中获取元气,是人体的基本功能。我前面讲过,元气是体内的中正平和之气,缺之则虚,过犹不及,而药物往往是有偏性的,像人参、鹿茸偏热,燕窝偏凉,阿胶偏粘腻……所以,只有当人体出了问题,失去平衡了,才需药补,而健康人要想补元气,一定要吸取性味平和的食物。但有人会问:“我们每天都在吃饭呀,怎么还是元气虚呢?”因为我们虽然每天都在吃饭,但并不代表会吃。很多人吃了一辈子的饭,却并不知道应该按照节气去吃饭。

    如何通过吃饭来补养元气呢?首先要注意什么时间吃什么食物。因为,五谷杂粮、粮蔬果畜生长于天地之间,吸收天地之元气,不同的食物生长的季节不同,性质也是不同的。例如夏季盛产的西瓜,就一定要在夏季最热的时候吃,因为西瓜性质寒凉,而如果放在秋季或者冬季吃就会伤元气。

    人的元气虽然是来自于先天父母之精,但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所以古代名医李东恒说:“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 http://www.100md.com
    随着四季更替,根据寒热温凉不同变化的气候,需要人补充不同的食物。总体来说:春养肝,吃青绿色食物;夏养心,吃红色食物;长夏养脾,吃黄色食物;秋养肺,吃白色食物;冬养肾,吃黑色食物。

    不同颜色的食物代表着不同季节的元气,当然这只是个大的范围,具体落实下来,就要学习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了。因为每一个节气的气候都会不同,人体的气血也会随之变化,只有跟上了节气的脚步,人体才能借助天气养足元气。

    中医讲:“胃以喜为补。”如果你摸清了胃的脾气,搞懂了它的喜恶,只要去吃对应的食物就可以养元了,这样一来,养生在吃喝间就完成了,岂不又方便又享受?我想,这也是很多朋友接受和喜欢中医养生的原因。

    话说回来,未必每个人都真正懂得吃出健康的学问,所以我们下面就要来研究一下,胃到底喜欢吃什么?

    大寒到惊蛰(1 月20 日~ 3 月20 日)气候特点:正是春阳升发的时节。
, 百拇医药
    食物:多吃豆芽、笋、韭菜一类具有升发效果的食物。要多吃点儿甜的,少吃点儿酸的。

    节气养生的特点:帮助人体阳气能量的启动,有助于全年和第二年保持充沛的精力。

    春分到立夏(3 月21 日~ 5 月20 日)气候特点:阳气升发得很旺。

    食物:增加绿色蔬菜的摄入,多吃苦菊、苋菜、生菜这一类“灭火菜”。

    节气养生的特点:这段时间阳气升发的趋势很旺,已经不再需要助升发的食物了,忌吃辛辣食物,少吃鸡肉、羊肉、笋、海鲜等发物。

    小满到小暑(5 月21 日~ 7 月22 日)气候特点:热季。

    食物:多吃番茄、西瓜、草莓一类瓜果食物以及小米、大麦、红豆、玉米和绿叶菜,少吃辛辣、过甜、过咸或者过于油腻的东西。不要以为天热就去多吃各种冷饮,其实,这是胃最怕的。往往在夏天,吃凉食容易导致腹泻、痢疾,所以要特别注意。
, http://www.100md.com
    节气养生的特点:夏季对应心脏,要多吃红色的食物来养心。夏天天气炎热,所以人体的阳气都被调动到体表,是“盛于外而虚于内”的情况。

    大暑到白露(7 月23 日~ 9 月22 日)气候特点:天气闷热潮湿。

    食物:薏米、冬瓜、山药、红薯、小米等健脾、养胃、祛湿的食物最适合在此时食用,你要抓紧用山药冬瓜汤、山药薏米粥或者薏米红豆汤去慰问我们的脾胃。

    节气养生的特点:这是一年中脾胃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所以很多人一到这会儿,就没有胃口,一旦冷饮吃多了就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胃痛、胃胀等情况。其实这就是胃在“抱怨”了,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时段的饮食要多顾及一下它的感受。

    秋分到立冬(9 月23 日~ 11 月21 日)气候特点:天气干燥。

    食物:增加各种汤汤水水来保养身体,例如多喝百合银耳粥、紫菜鸽蛋汤等,把肺润一润,补一补,让它卯足了劲,好准备接下来的冬令进补。

    节气养生的特点:这段时间人体的阳气收敛,干燥的天气不仅会伤肺,也会使我们的胃不舒服,天气燥胃火就重,口气、便秘等都是有胃火的表现。

    小雪到小寒(11 月22 日~ 1 月19 日)气候特点:气温逐渐下降到最低点,天气寒冷。

    食物:多吃些白萝卜,以清理肠胃,平衡内热,欲补先清,这样才能补得更踏实。

    节气养生的特点:寒季开始了,正是“阳气虚于外而盛于内”的时候,胃的阳气很足。尤其冬至前后,可以说正是胃的节日,但是要先做好欲补先清的工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