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分割的身体(2)
曾经治疗过一个女病人。27岁,三年前患失眠证,整个晚上都没有办法入睡,痛苦异常。刚开始,看中医吃了很多养心安神、交通心肾的中药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还日渐加重,再过几个月竟然烦躁不思饮食,昼夜辗转。一开始吃点安眠镇静的西药还可勉强入睡,后来这三年百药无效。来看病的时候症状是心烦,口干苦,总觉得胃很难受,有东西堵在胃脘部。吃点东西还容易呕吐,大便干结,常几天不解,舌红苔黄,脉弦。仔细分析,虽然这个病人主诉是失眠,但其“胃脘之痞”,就是病人自己说的胃很难受总觉得有东西堵在胃脘部的这种症状,也不可不重视。中医认为,脾胃相当于中国版图中的中原,起着“居中央,控四方”的枢纽作用,斡旋脏腑阴阳气机,若脾胃不和则升降失司,枢纽废弛,则百病自生。胃在中医里面认为正常的生理反应应该是“降”,如果胃腑不降,浊气上泛就要上扰位于头面“首脑”部位的“清窍”了。“总司令”被骚扰,当然会失眠而烦,所以《素问·逆调论》说:
“胃不和则卧不安。”
方用:法半夏12克,党参、炙甘草、黄芩各10克,大黄5克(后下),炒枳壳15克,干姜、黄连各6克,大枣5枚(擘)。3剂,每天一剂,水煎服。
, http://www.100md.com
三天后病人复诊说吃药两天后,痞满烦躁、便秘等症状大减,觉得通体舒泰,好好地睡了一觉。效不更方,再上方5剂,药尽证除,不寐告愈。此医案是灵活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相反相成理论来治疗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处方中的半夏泻心汤是医圣张仲景为治疗脾虚挟痰之“痰气痞”而拟定的,故《伤寒论》第149条有言: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
这首本不是治疗失眠的方剂,通过对“胃不和卧不安”的理解还有脾胃功能升降的相反相成,记得当时,一副药价格是5元2角,7副药就把中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病”完全治愈。
总之,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一般来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由于脏腑、组织和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影响,决定了在诊治疾病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其内在的病变,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
, 百拇医药
局部与整体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言: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灵枢·终始》中说: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中医针灸里面有四句口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正是“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整体观念的体现。比如“面口合谷收”,“合谷”就是指合谷穴,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故名合谷或虎口。中医认为此穴主治高血压、哮喘、头痛、扁桃体炎等。对于属于面口的疾病,就要用“合谷收”。
按压此穴,对牙疼、三叉神经痛、耳鸣、耳聋、鼻炎、耳鼻蓄脓症、扁桃腺炎、视力模糊、肩背神经痛、窒息、虚脱(此穴位刺激性强,所以有时用于急救)、神经衰弱等症都有一定的调理保健效能。近年发现本穴针灸、按压等还能治疗一些妇科的如痛经、闭经等症。, http://www.100md.com
“胃不和则卧不安。”
方用:法半夏12克,党参、炙甘草、黄芩各10克,大黄5克(后下),炒枳壳15克,干姜、黄连各6克,大枣5枚(擘)。3剂,每天一剂,水煎服。
, http://www.100md.com
三天后病人复诊说吃药两天后,痞满烦躁、便秘等症状大减,觉得通体舒泰,好好地睡了一觉。效不更方,再上方5剂,药尽证除,不寐告愈。此医案是灵活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相反相成理论来治疗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处方中的半夏泻心汤是医圣张仲景为治疗脾虚挟痰之“痰气痞”而拟定的,故《伤寒论》第149条有言: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
这首本不是治疗失眠的方剂,通过对“胃不和卧不安”的理解还有脾胃功能升降的相反相成,记得当时,一副药价格是5元2角,7副药就把中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病”完全治愈。
总之,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一般来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由于脏腑、组织和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影响,决定了在诊治疾病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其内在的病变,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
, 百拇医药
局部与整体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言: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灵枢·终始》中说: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中医针灸里面有四句口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正是“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整体观念的体现。比如“面口合谷收”,“合谷”就是指合谷穴,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故名合谷或虎口。中医认为此穴主治高血压、哮喘、头痛、扁桃体炎等。对于属于面口的疾病,就要用“合谷收”。
按压此穴,对牙疼、三叉神经痛、耳鸣、耳聋、鼻炎、耳鼻蓄脓症、扁桃腺炎、视力模糊、肩背神经痛、窒息、虚脱(此穴位刺激性强,所以有时用于急救)、神经衰弱等症都有一定的调理保健效能。近年发现本穴针灸、按压等还能治疗一些妇科的如痛经、闭经等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