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6 > 游历身体的江湖
编号:12070812
现代社会的现代病(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1日 游历身体的江湖
     中医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强调研究医学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治病宜不失人情,所以《医学源流论》说:

    “不知天地人者,不可以为医。”

    的确,一个中医要“了解天”(四时阴阳),“明白地”(地理人文),还要“通晓人”(身心并调)。所以在整体观念的总指导下,也不能不注意“细节”,整体和局部在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过程中,都几乎是完美艺术的表现。

    前几年看过一个得急性白血病的小孩,当时请我们去为退其高热。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无论是感染和“肿瘤热”引起的发热都是很棘手的问题,特别是这个孩子,化疗和免疫治疗全部用过了,体质已经虚弱到极限,下了无数次病危,孩子生生死死若干回,唯一不放弃的是孩子的母亲。请我们来只为了退热,让孩子舒服一点。

    孩子高热已12天,经常到39度以上,用够了所有物理和化学方法。虽然物理降温还有点效,但是孩子不舒服,用酒精和凉水刺激他瘦弱不堪的身体,孩子打着寒战,也可以说是激灵。面部红得像化妆一样的轻浮,两朵胭脂漂在孩子的两颧上,就凭这个,我断定预后非常不好。高热,出汗很厉害,情绪狂躁而气短,口渴,不停的要求脱衣服,被子早被蹬开了,舌红苔少,脉浮而无根。这一切仿佛是一派热像,要吃清热解毒凉血的药?但是突然孩子要喝水,我不小心摸了下杯子,很烫,就是滚烫的开水。
, http://www.100md.com
    怎么一派的热像,却偏偏喜欢着滚烫的开水呢?妈妈回答,从今天早上起不喝冷水,昨天还是喜欢冷水特别是冰水的。

    我渐渐的有点明白,中医认为,当人体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相互格拒、排斥的时候,其疾病的本质虽是阴寒内盛,但由于其格阳于外,故反见面红烦热、欲去衣被、口渴、狂躁不安等热象。因其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故为真寒假热。此外,阴盛于下,虚阳浮越,亦可见面红如火,称为戴阳,亦是阳虚阴盛,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的一种表现。

    简单点说就是人体体内极其阴寒的时候,阳气会被赶到外部游离,浮在外面的阳气,给我们的都是假象!所以孩子喝热水,还只是打湿下喉咙而已,并没有全吞下去。加上脉的浮大中空,重按欲绝!实际上孩子的阳气快要虚脱了,阳气虚脱了,生命也就完结,孩子生命不会长久。

    我长出了一口气,说退热问题不大,但是只是暂时的安逸。妈妈答应了。处方:红参15克,附子30克,生姜10片,大枣5枚,龙骨30克,牡蛎30克。先煎附子、龙骨、牡蛎2小时,加点蜂蜜,然后加入其他的药物,一起煎煮2次,取汁200毫升,当水喝,每5分钟喂一口。

    这剂方药里的附子我用了30克,比书中规定的用量3~15克多了几倍,有人问我出了问题谁负责,我说我签字就是我负责。在危险的时候西医有病危通知来保护自己,中医有什么东西来保护自己呢?但为了小孩生命的尊严——让他得到片刻的舒适,也应该尽一个大夫的义务,这一点无论中西医都是一样。学问理论有区别,对待孩子的“父母心”不可少。

    200毫升药液缓缓喂进去,热退身凉。妈妈电话来,孩子得到了片刻的舒适,安然入梦。但是三天后,高热又起时,中药西药都无能为力了。孩子去到了天国,从此没有忧愁烦恼,没有病痛的折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