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6 > 游历身体的江湖
编号:12070810
辨证不是辨症(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1日 游历身体的江湖
     中医坚持“无罪推定”,也就是不受西医诊断的影响,尽量地遵循中医的“灵魂”,而这灵魂是什么呢?一个就是整体观念,而另外一个“灵魂”是辨证论治。

    这里要强调的是“证”的写法。“症”与“证”有很大的区别。症即症状,是病人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观察、了解、听诊获得的异常征象。症是分析与判断病情的原始依据,主要包括症状(如头痛、咳嗽、胸闷)和体征(如面色白、舌质红、脉弦滑)。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

    所谓“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 http://www.100md.com
    简单点说,中医的“证”不是“病症”,我们以病毒性感冒为例说明,感冒是病症。如果属于中医的风热型可以用金银花、连翘来轻热解毒、辛凉解表,也就是用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病毒,老百姓认可,医生也愿意,这就是“非典”的时候“板蓝根冲剂”卖断货的原因。但是刚好遇到恶寒,重发热轻,而且无汗,头痛身疼,舌苔是白的,脉是浮紧的,传统要求用的麻黄汤,只要符合上症,吃了就好,没有一味解毒抗病毒的药,但是治疗好了“感冒”当然也抗了所谓的“病毒”。

    所以在中医看来——无论什么“病”只要有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的症状就可以用麻黄汤,并不管你是否微观检查出来什么细菌或病毒!

    实际上,中医是整体的看问题,认为“有诸于内,必形见于外”:里面的问题,脏腑的失和,外面可以表现出来的。比如上面说的麻黄汤就是治疗外感风寒,肺气失宣的。肺气失宣了,不用“拍片子”和“照X光”,中医就可以通过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就能发现并诊断和治疗。如果患者凭着“拍片子”来找中医看病,肺纹理粗了,诊断是急性支气管炎,这样则很容易影响中医的治疗,因为不用抗生素和所谓清热解毒的药,好像和“片子”不相合,也就对不起病人花的钱。

    中医在找出感冒是风寒还是风热,亦或是暑湿、气虚、阴虚,这个分析查找的过程就是“辨证”。而确定治疗方案和开方子就是“论治”的过程了。

    像同一个感冒,用不同的方子来治疗叫“同病异治”;而相同的方子来治疗不同疾病则叫做“异病同治”。比如脱肛、久泻、子宫下垂、脏器下垂等,本是不同的病,但是其病机都属于“中气下陷”,所以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来治疗。由此可见,中医的辨证论治,着眼于“病机”而并不在于病的异同,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针对不同本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是辨证论治的精髓,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与西医的诊治方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