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的滋味
说到口中的五味,实际上就是各种口腔异味,中医常通过这些小的身体变化来诊断疾病。比如口甜吧,就是口中自觉有甜味,可见于平时喜欢吃甘肥厚味,爱口渴、容易饿的病人,中医认为这些人属脾胃湿热。《素问·奇病论》说: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渴。”
临床上还有一种脾胃气阴两虚而口甜的,多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患者。
如出现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可选用泻黄散胶囊或清胃散胶囊。如见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应选用养胃舒胶囊和香砂六君丸合用。
当口中常有酸味时,多是因为肝热上犯,或肝热乘脾,宿食停积所致。口酸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 百拇医药
如出现口中发酸、嘈杂吞酸、食少纳呆、嗳气、胁肋胀痛,舌淡苔薄、脉弦。当以疏肝和胃为治,可选用调胃舒肝丸或沉香化气丸。如见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胀满,当选用保和丸与左金丸同用。
出现口咸症状时,中医一般认为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所致。也有肾阳不足之人也容易出现口咸,中医说:咸者肾之味也。就是说口咸多见于肾虚的人。西医临床上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容易出现口咸。
如见口中自觉有咸味,有时伴有咸味痰涎排出、咽干口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寐不安、多梦盗汗、小便短赤,当以养阴益肾的治疗为主,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如口咸者,还有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的话,可以选用金匮肾气丸。
对口淡,中医一般认为是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西医多见于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锌缺乏症。如果发现患者自觉口内淡而无法尝出食物滋味,伴不欲饮食,神形疲惫,短气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会以健脾益气,芳香和胃为治,多选用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丸用藿香煎水送服。如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多宜以芳香辟浊,化湿醒脾,可选用藿朴夏苓丸。
, 百拇医药
出现了口臭,中医一般认为是胃内饮食停滞、浊气上逆所致。西医多见于口腔疾患及消化不良,如口腔炎、咽炎、牙龈炎、口腔溃疡、龋齿、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
对于现代人较常见的“口臭”现象,中医也会根据不同情况来诊治。如口渴饮冷、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的人,当以清胃泄热为治,可选用黄连上清丸。如见口气腥臭,胸痛胸闷、咳嗽痰黄黏稠,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的人,当以清热宣肺为治,可选用复方鱼腥草片。如见口中酸臭,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薄或泻下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苔厚浊腻,脉滑的人,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可选用保和丸或木香槟榔丸,联合服用或二者选一。
除了以上五种味觉外,中医辨证中还有一种味觉叫“口腻”。当你的口舌黏腻,滞涩不爽,甚至食不知味时,中医认为这就是“口腻”。一般与寒湿困脾和湿热中阻有关。西医临床上常见于感冒、支气管扩张过量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过食肥甘厚味也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出现口腻的感觉。
如见口中黏腻、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胃脘满闷、肢困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当以健脾利湿为治,可选用平胃丸。如见口中黏腻滞涩、口气秽浊、食不知味、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胃纳减退,舌红,苔黄腻,脉滑,当以清热利湿为治,可选用甘露消毒丸。, 百拇医药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渴。”
临床上还有一种脾胃气阴两虚而口甜的,多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患者。
如出现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可选用泻黄散胶囊或清胃散胶囊。如见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应选用养胃舒胶囊和香砂六君丸合用。
当口中常有酸味时,多是因为肝热上犯,或肝热乘脾,宿食停积所致。口酸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 百拇医药
如出现口中发酸、嘈杂吞酸、食少纳呆、嗳气、胁肋胀痛,舌淡苔薄、脉弦。当以疏肝和胃为治,可选用调胃舒肝丸或沉香化气丸。如见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胀满,当选用保和丸与左金丸同用。
出现口咸症状时,中医一般认为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所致。也有肾阳不足之人也容易出现口咸,中医说:咸者肾之味也。就是说口咸多见于肾虚的人。西医临床上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容易出现口咸。
如见口中自觉有咸味,有时伴有咸味痰涎排出、咽干口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寐不安、多梦盗汗、小便短赤,当以养阴益肾的治疗为主,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如口咸者,还有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的话,可以选用金匮肾气丸。
对口淡,中医一般认为是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西医多见于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锌缺乏症。如果发现患者自觉口内淡而无法尝出食物滋味,伴不欲饮食,神形疲惫,短气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会以健脾益气,芳香和胃为治,多选用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丸用藿香煎水送服。如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多宜以芳香辟浊,化湿醒脾,可选用藿朴夏苓丸。
, 百拇医药
出现了口臭,中医一般认为是胃内饮食停滞、浊气上逆所致。西医多见于口腔疾患及消化不良,如口腔炎、咽炎、牙龈炎、口腔溃疡、龋齿、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
对于现代人较常见的“口臭”现象,中医也会根据不同情况来诊治。如口渴饮冷、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的人,当以清胃泄热为治,可选用黄连上清丸。如见口气腥臭,胸痛胸闷、咳嗽痰黄黏稠,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的人,当以清热宣肺为治,可选用复方鱼腥草片。如见口中酸臭,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薄或泻下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苔厚浊腻,脉滑的人,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可选用保和丸或木香槟榔丸,联合服用或二者选一。
除了以上五种味觉外,中医辨证中还有一种味觉叫“口腻”。当你的口舌黏腻,滞涩不爽,甚至食不知味时,中医认为这就是“口腻”。一般与寒湿困脾和湿热中阻有关。西医临床上常见于感冒、支气管扩张过量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过食肥甘厚味也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出现口腻的感觉。
如见口中黏腻、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胃脘满闷、肢困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当以健脾利湿为治,可选用平胃丸。如见口中黏腻滞涩、口气秽浊、食不知味、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胃纳减退,舌红,苔黄腻,脉滑,当以清热利湿为治,可选用甘露消毒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