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中国医学 > 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资本阴谋
编号:11846082
中药产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6日 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资本阴谋
     三、中成药情况

    在1998年成立药品监督局时,原国家医药局统计全国中成药厂是1,200余家,通过GMP改造,据国家发改委去年公布的是1,328家(见去年医药报和中药药报)。据有关部门和人员测算,全国GMP改造至少花去约3,000亿元人民币(有的讲是5,000多亿元),其生产能力增加5倍左右,其中中成药比医药生产企业要简单一些,因此,其资金可能占整个的1/4或1/5,即600~800亿元人民币,生产能力也可能增加五倍以上,我看过几个厂,其中一个厂原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投资亿元搞GMP以后,生产能力是4~5个亿;其中另一个厂GMP改造前就是一个膏药生产车间,而膏药还是按民族药批准的,但在GMP改造中,花了3,000~4,000万元,一下子建了6个车间(膏药、片剂、颗粒、水剂、丸剂、中间体)。其中很多厂是应当在GMP改造中予以淘汰的,但国家药监局出台了准许易地改造的政策。所谓易地改造就是新建,而且是按GMP要求新建。不少企业选择在开发区,,因为开发区土地便宜或不要钱,并能在税收上免三减二,对新投资者吸引力很大,而搞易地改造的投资者大多数人是拥有资金而又无法进入医药行业的,在一些人和新闻媒体鼓吹:“医药是一个兴旺发展的行业,是一个永不衰败的产业”的影响下,于是他们便想办法打通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手段,要乘机挤进来办厂,但由于他们从来就没办过药厂,不懂医药生产经营,一下子又找不到合适的管理人员和熟练的技术工人,自己又没有好的产品,因此,不少厂认证后一天也没有生产。我到某地州去看一个厂,陪同我的副专员就讲:“我们搞GMP改造成了一个摆设,我是负责工业的,搞GMP改造我花了不少精力,和银行沟通搞贷款,现在认证通过了,工厂不能运转,地区领导开会我成了攻击对象,真是费力不讨好”!还有个厂领导对我讲:“我的厂建在半山上,职工给编了个顺口溜说什么:工厂像个庙堂,里面没有神像,和尚尼姑下岗,急死主持方丈”。由于新厂运转成本高,因此,也有些厂生产还是在以前的老厂房,而给人参观检查的是新厂房“。我说你们这是在作假!该企业领导讲:“现在下面的领导都搞这一套,只要上面看了满意就行了,哪管什么实际效果”!

    由于在GMP改造中花了大量资金,有的厂10年也还不清债务,于是领导就辞职干别的去了。将新厂房抵押给银行,工厂就空在那里。因此,企业根本无资金去开发新产品,而是千方百计地走仿制和剂型改革的路子,低水平重复已是当今中成药开发的主流,而且公开化、合法化。比如霍香正气水、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清开灵等有的有10多种剂型,上百家厂生产,而原创厂不能控制全国市场,更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大家降价竞争,出现一些企业利润猛降甚至亏损,于是就想歪主意,即一不按原批准处方的等级规格药材投料,二不按批准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而国家药监局成立以来,只在审批上下功夫(比如开展地方标准升国标;保健药升全国准字号;开展标准整顿;进行中药饮片注册等。这些都是坐在办公室里等企业上门的好活)。而对源头上不管,从来就没有组织人员去检查工厂的投料和工艺,当然,他们也没有具有这种知识的专业人员,领导上可能至今也未想到过,他们只重视产品上市后的检查(孩子都生出来了,你还如何能控制“人口”增长?)。由于产品缺少创新,低水平仿制过多,出现中成药产品老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而2004年产值至今也未公开公布。而2003年以前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2003年产值近900亿元。中成药生产和销售很可能从此步入低谷。

    四、中药材市场

    中药材市场是改革的产物,1982年中央1号文件把中药材纳入农副产品内予以放开,除麝香、甘草、杜仲、厚朴四种外,其余产品全部放开,国有药材公司再不包揽中药材收购、经营,打破了计划经济中药材生产、收购、调拨、储备、销售、出口六位一体的局面,于是便出现了农民卖药难和价格暴涨暴跌的问题,在“要发财,倒药材”的口号下,一些政府部门乱办中药材市场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假药劣药到处都有,于是国务院在1994年发了国发第53号文件,开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医药市场整顿,经过近3年的努力,将全国137个中药材市场缩减为17个,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成立了由公安、工商、医药、卫生等部门的管委会,并且分工明确,使混乱的中药材市场开始走向规范管理在国家药监局推行GSP管理中,有关领导独出心裁,把专业市场改为公司化管理,把市场几个大户成立公司,公司把牌子挂在市场内,大多数没有仓库,而是在市场周围租用民房存放药材,主要是给一些药厂配送原料或代一些药厂销售成药,采取商品抵扣,两不付款,逃避税收的方式进行经营。交易基本上全在市场外,根本无法进行监管。而一些小的经营户便退出市场,在市场周围或走乡串村的经营,基本上回复到1994年以前状况。一年多来,我明查暗访了多数市场,安国是最早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之一,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半来自中药市场,因此市领导很重视,讲“当好市长,管好市场”。原来有4,000多个经营户,而今才有2,000多户,市场经营冷冷清清,今年五一节期间,市场内有人给我打电话,讲市场经营大厅里正在跳*舞,要求我去看一下,开开眼界,以了解实际情况。由于交易量下滑,每年一次的交易会今年也没有开。*同志题写:“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安徽亳州市场,原有摊位6,000多个,现在也只有3,000多个,市场经营品种减少,也是很冷清,不少摊位空着,堆满闲置货架。江西樟树市场被出售给福建个体户易地新建,个体户把店铺出售完后就跑了,有关部门通缉一年多也未抓住。昆明*园市场也是出售给福建个体户,易地新建后以每个店铺约2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经营者,谁给钱就出售给谁,一些过去从来没有搞过中药的人也进入了市场。国家药监局把2005年市场会安排在昆明召开,局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同时到会,这哪里是监管市场,而是支持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从*利。西安、兰州、岳阳、蕲春、禹州等已不像市场,有的没有多少经营户,有的市场内经营香料和其它农副产品。重庆市场原有经营户400多,而今绝大部分纳入重庆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还剩下100来户冷清经营。成都荷花池、广西玉林、广州清平、湖南邵东还在苦苦支撑,但已远不如以前。只有广东普宁还好一点,中草药经营户还增加了一些。有的地方领导和我讲:中药材市场怎么管反正我们说话不算数,反映的意见也不顶用,就是他们药监局一句话,他们说怎么管就怎么管,反正出了问题我们不负责,全部由药监局负责,现在上面有时来人检查也不找我们,而是直接去找公司化的个体户。我们政府接待只是安排一下吃住,而个体户接待规格比政府高,还可以上歌舞厅、洗桑那、搞按摩等活动,当然比我们政府接待要好多了,能得到这么好的享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