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2 >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编号:11843443
水喝得越多越好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4日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成为日本人死亡原因第二位的心肌梗塞与第三位的脑梗塞都是血栓症。因此,西洋医学指导大家:“预防血液变稠,每天要多饮水”。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经常能看到拿着饮料瓶走路的人。

    但是,对身体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的水,如果摄入过多而又不能很好地排出,对健康将非常有害。这也被中医称为“水毒” 状态。请看石原先生的“冷”、“水”、“痛”的三角关系图(见22页)。

    被雨(水)淋湿后,身体就变凉(水→冷)。有的人一开空调,就会引起头痛或腰痛(冷→痛)。下雨(水)时,神经痛或风湿病的疼痛会加重(水→痛)。即“冷”、“水”、“痛”有相互关联的现象。“水太多了”,就会招致“冷”或“痛”。这就是所谓的“水毒”。

    众所周知:人类由于有一定的体温,体内才能进行所有的代谢活动,生命之灯才得以燃烧。因此体温下降(受寒),对生命与健康是个非常大的伤害。以后我们将会谈到,低体温是现代人的典型特征。

    由于山里的气温太低,即使没有受伤,人也有可能会被冻死在冬日的深山里。如此看来,如果体温太低,人就会死亡。另外,一天中,凌晨3点至5点是体温和气温最低的时候,这个时间段死亡往往最容易发生。这是由于,人体的冷热和死亡之间本来就存在密切关系!

    人体如果变凉,就会产生自救机制。这种机制,通过把变凉原因之一的过多水分排出体外,而使体温升高。

    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历:“睡觉着凉时就会拉肚子”、“着凉感冒后,就会流鼻涕,流眼泪”、“有偏头痛的人通过呕吐(把胃液中的水分排出)使体温升高,避免疼痛”。“生病后,多睡觉、出汗,排出水分、升高体温,与疾病作斗争”。“本来体温就很低的老人,为了避免夜间死亡或病情恶化,常出现夜间尿频,排出多余水分,升高体温的现象”。这些全部都是排出多余水分、增加身体御寒能力的行为。对生命来说,水分是仅次于空气的重要物质,如果水分太多的话,就可能引起“变寒”或“疼痛”等种种伤害,进而引发这些“水的排泄现象”。对由于体内水分过多引起的“水毒”状态,中医在2000年以前就发出了重要的警告。虽然其中不乏重复之处,让我们再来看看中医有关“水毒”的论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