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先灭燥气之火(1)
第三节 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天的三个月,谓之容平。在这个时令里,多天高风急地气肃清,此时人应该像鸡一样夜黑而归,晨曦而起,即要早睡早起;让自己的神志得到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并且收敛神气以使与秋季的容平相适应,故而不可神志张扬,以保持肺气清宁,这就是适应秋季时令特点而在养生上采取收敛人体之气的一种策略。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并且因为提供给冬藏之气不足,故而冬天就容易发生飧泄疾患。
秋天之养收,这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之中也多早有感觉,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大多数人在谈到秋天的时候都会想到同一个词去为这个季节作定性,那就是秋高气爽。这个意思大体人们都能感觉到,但为什么会有秋之高,有气清爽之说呢?从自然现象分析来看,秋高是因为在经过了夏天雨季的洗礼之后,大量的降水清洗了天空,使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微粒大为减少,从而减少了穿过大气时光能的散失,使大气透明度大大提高,故而天空蓝而高远。气爽则是因为我国地面主要受冷高压的控制,下沉气流盛行,驱走了原来的暖湿空气。加之入秋之后气温宜人,人们出汗较少,干而凉的空气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发掉,身上的衣服有凉爽感,因此给人们以“气爽”的感觉。但从《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来看,之所以有秋高气爽之说还在于秋之正气为燥气,而燥气具有收敛之功的原因。
秋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季节,处于一种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且还是多变的季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热、燥、寒。一般来讲,从立秋到处暑可谓是秋阳肆虐的“热期”,此时的秋阳像是在做最后的属于压轴戏一样的表演,故此,不仅温度很高,而且时有阴雨绵长,所以湿气较重,二者双管齐下,人们大多会面对一个“秋老虎”的炙烤。随着季节的更替,到了白露过后,雨水减少又秋风登台,天气干燥且昼热夜凉,有“一早一黑冷嗖嗖”的民间俗语,此属于稍有不慎就可能伤风感冒的“燥期”,旧病复发在此阶段多成为了家常便饭。寒露过后,北方的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寒期”。可见,一秋者至少三变,也难怪很多人多有“悲秋”的情怀。
秋天无论从时令特点还是气候变化所言,燥气都是一个“主旋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的“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从字面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急”形象地说出了燥气的脾性,是一副风风火火不由你辩解的样子。气急而生的燥气,让那些湿润变得燥硬,不知不觉中,衣服、室内的空气都被抽干了水分,地也就跟着变得明亮而透彻。当然,人自然没有被放过,也不可能脱逃和回避。那么,是否就是被动的无奈,任凭秋之燥气肆虐呢?不能改变时令的环境,但至少人们可以降低燥气对人健康的侵袭,尤其是口渴咽干、声哑干咳、皮肤干燥等更是秋燥的主要表现。, http://www.100md.com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天的三个月,谓之容平。在这个时令里,多天高风急地气肃清,此时人应该像鸡一样夜黑而归,晨曦而起,即要早睡早起;让自己的神志得到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并且收敛神气以使与秋季的容平相适应,故而不可神志张扬,以保持肺气清宁,这就是适应秋季时令特点而在养生上采取收敛人体之气的一种策略。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并且因为提供给冬藏之气不足,故而冬天就容易发生飧泄疾患。
秋天之养收,这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之中也多早有感觉,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大多数人在谈到秋天的时候都会想到同一个词去为这个季节作定性,那就是秋高气爽。这个意思大体人们都能感觉到,但为什么会有秋之高,有气清爽之说呢?从自然现象分析来看,秋高是因为在经过了夏天雨季的洗礼之后,大量的降水清洗了天空,使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微粒大为减少,从而减少了穿过大气时光能的散失,使大气透明度大大提高,故而天空蓝而高远。气爽则是因为我国地面主要受冷高压的控制,下沉气流盛行,驱走了原来的暖湿空气。加之入秋之后气温宜人,人们出汗较少,干而凉的空气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发掉,身上的衣服有凉爽感,因此给人们以“气爽”的感觉。但从《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来看,之所以有秋高气爽之说还在于秋之正气为燥气,而燥气具有收敛之功的原因。
秋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季节,处于一种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且还是多变的季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热、燥、寒。一般来讲,从立秋到处暑可谓是秋阳肆虐的“热期”,此时的秋阳像是在做最后的属于压轴戏一样的表演,故此,不仅温度很高,而且时有阴雨绵长,所以湿气较重,二者双管齐下,人们大多会面对一个“秋老虎”的炙烤。随着季节的更替,到了白露过后,雨水减少又秋风登台,天气干燥且昼热夜凉,有“一早一黑冷嗖嗖”的民间俗语,此属于稍有不慎就可能伤风感冒的“燥期”,旧病复发在此阶段多成为了家常便饭。寒露过后,北方的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寒期”。可见,一秋者至少三变,也难怪很多人多有“悲秋”的情怀。
秋天无论从时令特点还是气候变化所言,燥气都是一个“主旋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的“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从字面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急”形象地说出了燥气的脾性,是一副风风火火不由你辩解的样子。气急而生的燥气,让那些湿润变得燥硬,不知不觉中,衣服、室内的空气都被抽干了水分,地也就跟着变得明亮而透彻。当然,人自然没有被放过,也不可能脱逃和回避。那么,是否就是被动的无奈,任凭秋之燥气肆虐呢?不能改变时令的环境,但至少人们可以降低燥气对人健康的侵袭,尤其是口渴咽干、声哑干咳、皮肤干燥等更是秋燥的主要表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