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钱乙
钱乙在姑姑一家人的照料下,慢慢地长大。
这应该是个很幸福的解决方案了。
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钱乙得到了父母般的照料,从表面上看,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但是,人们总是觉得这个孩子有点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又说不大清楚。这种不同表现在他跟随姑父出诊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患病的孩子,他看到孩子孤独、痛苦的表情时,他的眼睛里会同样被痛苦灼伤。
大家都觉得奇怪,私下里嘀咕,他难道能从这些患病的小孩子身上看到自己?
他的姑姑一家人也纳闷,三岁时发生的事情,应该没多久就会忘记的,何况现在他已经完全说不出当时发生什么了,难道在记忆里会留下什么痕迹?不应该啊!
再试探性地问问钱乙,他自己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于是大家就觉得,可能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吧。
在这样的日子里,钱乙度过了他独特的童年,变成了一个少年。
姑父安排他去私塾读书,空闲时也会带他出诊。
这位吕医生对钱乙的性格感受最深,钱乙这个少年人有点特殊啊,就是骨子里带着股忧郁劲儿,尤其是碰到患病的儿童时,他比谁都痛苦,仿佛患病的是自己一样。
村子里张铁匠家的孩子病了,才两岁,不知道是什么病,高热,抽搐,吃了药也没有效果,钱乙在旁边,当看到孩子无助的目光时,钱乙感到了一种彻骨的疼痛。
他仿佛看到了这个孩子陷入了黑暗中,被人世间孤单地抛下。
这种感觉钱乙似曾相识,他的心被猛烈地敲击着。
最后孩子还是死去了。
钱乙呆呆地坐在院子的外面很久,望着远方,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是个秋天,旁边枣树的树叶随着风慢慢飘下,更透出一种无法言语的凄凉。
回到家里,吕医生已很疲惫了,但他还是拿出了一本很旧的书给钱乙。
钱乙诧异地望着姑父。
姑父说:“如果你有心于此,就看看这本书吧。”
钱乙接过书,封面上写着“颅囟方”三个字,问道:“这是什么书呢?”
姑父说:“这是专门治疗小孩疾病的医书,是中古巫妨写的,你可以好好看看。”(这本书的原本现在已经遗失了。)
钱乙好奇地翻开了书,又问:“为什么治疗小儿的书这么少呢?”
姑父叹了口气,说:“那是因为小儿的病难以治疗啊。”
钱乙不解地问:“为什么难以治疗?”
姑父摸着钱乙的头,无奈地说:“因为小孩子自己不会说话,没法儿自己说清病情,还不配合诊脉,所以不好诊断啊。还有,他们的脏腑娇嫩,用药稍微错一点就会酿成大祸,所以大家说:宁治十大人,不治一小儿啊。”
钱乙点着头,目光变得坚定了起来,“原来是这样啊,那么,我就好好地学习治疗小儿的病吧!”
从此,钱乙开始在学习《伤寒论》等经典的同时,更加着力在《颅囟方》的学习上,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本《颅囟方》在吕医生的手里没有学出大的名堂,在钱乙那里却创造了一个非凡的成就。
这就是钱乙的少年时代,白天和姑父出去诊病,晚上在家里苦读医书。
在这样的日子里,钱乙一天一天地长大了。
中国农村的医疗条件一直不是很好,宋朝的时候更是好不到哪里去,连草药都很缺少。于是,在出诊之余,钱乙就跟着姑父到山里采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的药物知识也与日俱增。
真是应该感谢钱乙的这位姑父,他教给了钱乙全部的医学知识,将钱乙培养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人才,给了钱乙父亲般的爱护。但是,这个人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我们只知道他姓吕而已。
后来,当人们拿着关于草药的问题来请教钱乙的时候(有时是一些没有见过的草药),钱乙对答如流,对草药的生长环境、形状、习性、药性等讲得那叫一个清楚,就跟自己家后院里的蔬菜似的,大家都听得晕乎乎的。回头按照他说的到书里一查,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这搞得大家无比佩服,觉得钱乙太有才了。实际上,这都是钱乙跟随姑父进山采药时学会的知识,加上他好学,晚上回来再翻翻书,就理解得更深刻了。
现在的中医院校的学生就缺少这一块的知识,大家知道药物的名称,可是具体长什么样子却不大了解,一到药房里全抓瞎了,一般连炮制好的饮片都不认识,就更甭说生长在地里的状态了。
我常说,一个使用草药的医生,一定要做到拿来一把草药,放在手里一捏,用鼻子一闻,就知道是什么药,性味如何,该用多大分量,进入人体后起到什么作用。要达到这样的地步,才能用好草药,如果只是知道草药的名字,会写藿香、佩兰等几个药的名字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向人家钱乙同学好好学习啊!, 百拇医药
这应该是个很幸福的解决方案了。
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钱乙得到了父母般的照料,从表面上看,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但是,人们总是觉得这个孩子有点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又说不大清楚。这种不同表现在他跟随姑父出诊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患病的孩子,他看到孩子孤独、痛苦的表情时,他的眼睛里会同样被痛苦灼伤。
大家都觉得奇怪,私下里嘀咕,他难道能从这些患病的小孩子身上看到自己?
他的姑姑一家人也纳闷,三岁时发生的事情,应该没多久就会忘记的,何况现在他已经完全说不出当时发生什么了,难道在记忆里会留下什么痕迹?不应该啊!
再试探性地问问钱乙,他自己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于是大家就觉得,可能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吧。
在这样的日子里,钱乙度过了他独特的童年,变成了一个少年。
姑父安排他去私塾读书,空闲时也会带他出诊。
这位吕医生对钱乙的性格感受最深,钱乙这个少年人有点特殊啊,就是骨子里带着股忧郁劲儿,尤其是碰到患病的儿童时,他比谁都痛苦,仿佛患病的是自己一样。
村子里张铁匠家的孩子病了,才两岁,不知道是什么病,高热,抽搐,吃了药也没有效果,钱乙在旁边,当看到孩子无助的目光时,钱乙感到了一种彻骨的疼痛。
他仿佛看到了这个孩子陷入了黑暗中,被人世间孤单地抛下。
这种感觉钱乙似曾相识,他的心被猛烈地敲击着。
最后孩子还是死去了。
钱乙呆呆地坐在院子的外面很久,望着远方,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是个秋天,旁边枣树的树叶随着风慢慢飘下,更透出一种无法言语的凄凉。
回到家里,吕医生已很疲惫了,但他还是拿出了一本很旧的书给钱乙。
钱乙诧异地望着姑父。
姑父说:“如果你有心于此,就看看这本书吧。”
钱乙接过书,封面上写着“颅囟方”三个字,问道:“这是什么书呢?”
姑父说:“这是专门治疗小孩疾病的医书,是中古巫妨写的,你可以好好看看。”(这本书的原本现在已经遗失了。)
钱乙好奇地翻开了书,又问:“为什么治疗小儿的书这么少呢?”
姑父叹了口气,说:“那是因为小儿的病难以治疗啊。”
钱乙不解地问:“为什么难以治疗?”
姑父摸着钱乙的头,无奈地说:“因为小孩子自己不会说话,没法儿自己说清病情,还不配合诊脉,所以不好诊断啊。还有,他们的脏腑娇嫩,用药稍微错一点就会酿成大祸,所以大家说:宁治十大人,不治一小儿啊。”
钱乙点着头,目光变得坚定了起来,“原来是这样啊,那么,我就好好地学习治疗小儿的病吧!”
从此,钱乙开始在学习《伤寒论》等经典的同时,更加着力在《颅囟方》的学习上,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本《颅囟方》在吕医生的手里没有学出大的名堂,在钱乙那里却创造了一个非凡的成就。
这就是钱乙的少年时代,白天和姑父出去诊病,晚上在家里苦读医书。
在这样的日子里,钱乙一天一天地长大了。
中国农村的医疗条件一直不是很好,宋朝的时候更是好不到哪里去,连草药都很缺少。于是,在出诊之余,钱乙就跟着姑父到山里采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的药物知识也与日俱增。
真是应该感谢钱乙的这位姑父,他教给了钱乙全部的医学知识,将钱乙培养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人才,给了钱乙父亲般的爱护。但是,这个人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我们只知道他姓吕而已。
后来,当人们拿着关于草药的问题来请教钱乙的时候(有时是一些没有见过的草药),钱乙对答如流,对草药的生长环境、形状、习性、药性等讲得那叫一个清楚,就跟自己家后院里的蔬菜似的,大家都听得晕乎乎的。回头按照他说的到书里一查,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这搞得大家无比佩服,觉得钱乙太有才了。实际上,这都是钱乙跟随姑父进山采药时学会的知识,加上他好学,晚上回来再翻翻书,就理解得更深刻了。
现在的中医院校的学生就缺少这一块的知识,大家知道药物的名称,可是具体长什么样子却不大了解,一到药房里全抓瞎了,一般连炮制好的饮片都不认识,就更甭说生长在地里的状态了。
我常说,一个使用草药的医生,一定要做到拿来一把草药,放在手里一捏,用鼻子一闻,就知道是什么药,性味如何,该用多大分量,进入人体后起到什么作用。要达到这样的地步,才能用好草药,如果只是知道草药的名字,会写藿香、佩兰等几个药的名字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向人家钱乙同学好好学习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