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要从“病”说起(2)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一位远房长辈,在我打小记事的时候,就知道他得了一种“打嗝”的怪病,一天下来不停的打,影响吃饭、影响睡眠。这一打就是四十几年。要是有个着急上火的事儿,这“隔”也跟着着急。一夜一夜地不得睡觉。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调节神经的药物,症状根本不见好转,最后医生告诉他说是神经官能症,每每谈起这件事情,老人家就无奈之极,咳声叹气,“都四十几年了,那药啊都吃尽了,甭管它了,管它也没有办法呀!”
那一天,长辈打来电话,叙了一会儿家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一定要注意身体呀,可别像大爷似的,落下这个毛病,痛苦一辈子……不知为什么,我的头脑中闪现出一个灵感,我对老人说,您这打嗝的毛病我找到原因了,一定是四十年前您招了一口怨气,堵下了,没有发泄出来,憋在里面了,后来就不停的打嗝了……您想想,得这个病之前有没有这回事儿?大爷想都没想,他说,还真让你说着了。四十年前在部队时,连长和指导员因为一件事情,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我那会是文书,只好把责任扛了下来,但是心里真是憋屈,后来就得了这个病。就是这事儿,大爷憋了四十多年,没跟任何人提起过,连你大娘都不知道。现在,老人家的独子给他生了一个孙子,非常可爱、机灵,老人家在面对孙子时,一高兴,打嗝的症状就轻了许多,如果跟老伴儿闹别扭了,这打嗝的老毛病就又回来了……。
, 百拇医药
这个真实的案例,让我想起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2000多年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可是,“治病”的时候如何兼顾人的多种属性呢?怎样将复杂的心理与生理的病变贯穿起来,再给予贯穿的治疗呢?就这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具体的方案,医生即使有想法也没有办法,没有一个可以托付的管道。
旧的医学模式难以转换。
2.未能完成的人类体质分类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尼采说:世界上本来没有相同的东西。
我们的长辈说:一母生九子,九子有不同。
, 百拇医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忾相求,有缘千里来相会……这些话我们也经常说,意思是说生物之间所具有的趋同性。可是,怎样把这些趋同性,或者“同类人”放在治病、保健的领域里划分?找到他们相同的属性和不同的属性?这也是东西方医学摸索了2000多年,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
我们沿着时间的隧道,看看古人曾经走过的路。
在东方,《黄帝内经》里面曾经提出过阴阳25人,就是划分出来金型人,木型人,水型人,火型人,土型人,找出他们的五种形态,再根据五色的不同区别五种形态……直到找到25人的不同。不说它的变化繁杂,一般人很难辨别,根本上是没办法临床使用。
无法想象,当一个病人对医生说:大夫,我是金型人,您给我治疗吧!医生要从什么样的角度考虑这个金型体质?或者说,他要先思考金型体质具体表现有哪些?他所患疾病的诸多因素,他身边变化的要素,遗传性等等。2000多年来,东方医学还是没办法解决,导致这种方法消失了。
到医圣张仲景时代,1800年前,他将一直注重于气质层面的体质分类,踏实的落到了临床。他开始把握和分类:什么人吃什么药?药量是多少?强壮的人可以吃多少附子?瘦小的人怎么吃?他已经指出来不只吃药,如何吃饭睡觉也是体质的范畴。, 百拇医药
有一位远房长辈,在我打小记事的时候,就知道他得了一种“打嗝”的怪病,一天下来不停的打,影响吃饭、影响睡眠。这一打就是四十几年。要是有个着急上火的事儿,这“隔”也跟着着急。一夜一夜地不得睡觉。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调节神经的药物,症状根本不见好转,最后医生告诉他说是神经官能症,每每谈起这件事情,老人家就无奈之极,咳声叹气,“都四十几年了,那药啊都吃尽了,甭管它了,管它也没有办法呀!”
那一天,长辈打来电话,叙了一会儿家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一定要注意身体呀,可别像大爷似的,落下这个毛病,痛苦一辈子……不知为什么,我的头脑中闪现出一个灵感,我对老人说,您这打嗝的毛病我找到原因了,一定是四十年前您招了一口怨气,堵下了,没有发泄出来,憋在里面了,后来就不停的打嗝了……您想想,得这个病之前有没有这回事儿?大爷想都没想,他说,还真让你说着了。四十年前在部队时,连长和指导员因为一件事情,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我那会是文书,只好把责任扛了下来,但是心里真是憋屈,后来就得了这个病。就是这事儿,大爷憋了四十多年,没跟任何人提起过,连你大娘都不知道。现在,老人家的独子给他生了一个孙子,非常可爱、机灵,老人家在面对孙子时,一高兴,打嗝的症状就轻了许多,如果跟老伴儿闹别扭了,这打嗝的老毛病就又回来了……。
, 百拇医药
这个真实的案例,让我想起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2000多年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可是,“治病”的时候如何兼顾人的多种属性呢?怎样将复杂的心理与生理的病变贯穿起来,再给予贯穿的治疗呢?就这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具体的方案,医生即使有想法也没有办法,没有一个可以托付的管道。
旧的医学模式难以转换。
2.未能完成的人类体质分类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尼采说:世界上本来没有相同的东西。
我们的长辈说:一母生九子,九子有不同。
, 百拇医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忾相求,有缘千里来相会……这些话我们也经常说,意思是说生物之间所具有的趋同性。可是,怎样把这些趋同性,或者“同类人”放在治病、保健的领域里划分?找到他们相同的属性和不同的属性?这也是东西方医学摸索了2000多年,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
我们沿着时间的隧道,看看古人曾经走过的路。
在东方,《黄帝内经》里面曾经提出过阴阳25人,就是划分出来金型人,木型人,水型人,火型人,土型人,找出他们的五种形态,再根据五色的不同区别五种形态……直到找到25人的不同。不说它的变化繁杂,一般人很难辨别,根本上是没办法临床使用。
无法想象,当一个病人对医生说:大夫,我是金型人,您给我治疗吧!医生要从什么样的角度考虑这个金型体质?或者说,他要先思考金型体质具体表现有哪些?他所患疾病的诸多因素,他身边变化的要素,遗传性等等。2000多年来,东方医学还是没办法解决,导致这种方法消失了。
到医圣张仲景时代,1800年前,他将一直注重于气质层面的体质分类,踏实的落到了临床。他开始把握和分类:什么人吃什么药?药量是多少?强壮的人可以吃多少附子?瘦小的人怎么吃?他已经指出来不只吃药,如何吃饭睡觉也是体质的范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