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肇 事 商 家 邀 我 北 上 协 商 赔 偿(1)
9月上旬, 按照蜀国演义方面的要求,我们把两个月来的开销单据尽可能地找了出来,因为很多费用不属于医疗保险范围之内,也没有地方报销,我们只是保留了和医疗直接有关的部分单据。宴请台湾友人是私人用餐,和国内大多数餐厅一样,蜀国演义没有主动给我们发票,我们也没有要求拿发票。但我们提供了多张在蜀国演义用餐时的照片以及当时用餐时的情形和大致的菜式供餐厅方面内部核对。
2006年6月23日,我们全家老小六口和台湾的朋友苏爱玲、陈仪蓉一起在蜀国演义就餐后留影纪念。如果不是和远道而来的朋友聚餐,或许我们连这样的照片证据都不会拥有。
幸好当时二锅头还是“无齿之儿”,我们只是做做样子给他“夹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张照片左上方有当时蜀国演义餐厅庆祝店庆的海报,海报上“店庆”两字非常清晰。
几天后,太太和蜀国演义的陈幼玲女士再次取得了联系。陈女士表示已经收到了所有的资料,并且已经核对完毕,公司也已经寄出了给我们的道歉函以及赔付答复。
, 百拇医药
在福寿螺事件中临危受命为蜀国演义处理善后事宜的陈女士让我们觉得蜀国演义有着相当的诚意要解决问题,她没有辜负蜀国演义老板的托付,至少她对病人家属表现出来的态度让我们都觉得非常放心。
陈幼玲女士表示欢迎我们到北京与其磋商赔偿事宜,并表示会到机场接机。陈幼玲并一再在电话里安慰我的太太,并告诉我太太:“你是让我觉得最舒服的家属。”
太太性格温和,即便是我们全家经历了这样的痛苦,她和陈幼玲女士的沟通可以说始终相当融洽。不独如此,我想太太满口柔软的台湾国语也的确让听惯了略显刚烈铿锵北京话的大陆人觉得耳根子发软。我想陈女士要面对一百多个受害者和家属,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
或许是天意使然,北京的一百多例患者中就我一个人回到了不是此次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疫区的广州,而以发现地广州命名的广州管圆线虫病,让广州的媒体对于广州“出现”我这个唯一的病例非常关切。
, 百拇医药
一百多例病人当中,反而是我这个离开了“疫区”的患者最受媒体注意,我是在媒体上因这个病曝光率最高的,广州的每一家报纸和多家电视台电台都大幅连续报导过我这个“广州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故事。
在《南方都市报》当记者的好朋友贺信从我回广州入院起,一有空就会到医院看望陪伴我,他几乎目睹了我发病的整个过程,感慨我得病的戏剧性,写了一篇万余字的报导“搜虫记”。这篇文章于9月19日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这篇深度报导占用了《南方都市报》三个版面,文章中并刊登了我半身出汗的一张照片,“辗转京穗6家医院,耗费5万余元,神经受损体型变胖”,“广州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人与虫共存的68天非典型经历”等等显眼的标题以及细腻深刻的笔触把我一家人的痛苦经历清楚地记录了下来。他说那篇文章是给我们全家人留著作纪念的。
贺信撰写的这篇稿子在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到处被转载后,有一位年轻的医学生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写下了如下感想:
回想起广州管圆线虫病人杨彷彷治疗过程,不禁心里发寒,额头冒汗!
辗转京穗6家医院,耗费5万。
神经受损,体形肥胖。,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3日,我们全家老小六口和台湾的朋友苏爱玲、陈仪蓉一起在蜀国演义就餐后留影纪念。如果不是和远道而来的朋友聚餐,或许我们连这样的照片证据都不会拥有。
幸好当时二锅头还是“无齿之儿”,我们只是做做样子给他“夹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张照片左上方有当时蜀国演义餐厅庆祝店庆的海报,海报上“店庆”两字非常清晰。
几天后,太太和蜀国演义的陈幼玲女士再次取得了联系。陈女士表示已经收到了所有的资料,并且已经核对完毕,公司也已经寄出了给我们的道歉函以及赔付答复。
, 百拇医药
在福寿螺事件中临危受命为蜀国演义处理善后事宜的陈女士让我们觉得蜀国演义有着相当的诚意要解决问题,她没有辜负蜀国演义老板的托付,至少她对病人家属表现出来的态度让我们都觉得非常放心。
陈幼玲女士表示欢迎我们到北京与其磋商赔偿事宜,并表示会到机场接机。陈幼玲并一再在电话里安慰我的太太,并告诉我太太:“你是让我觉得最舒服的家属。”
太太性格温和,即便是我们全家经历了这样的痛苦,她和陈幼玲女士的沟通可以说始终相当融洽。不独如此,我想太太满口柔软的台湾国语也的确让听惯了略显刚烈铿锵北京话的大陆人觉得耳根子发软。我想陈女士要面对一百多个受害者和家属,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
或许是天意使然,北京的一百多例患者中就我一个人回到了不是此次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疫区的广州,而以发现地广州命名的广州管圆线虫病,让广州的媒体对于广州“出现”我这个唯一的病例非常关切。
, 百拇医药
一百多例病人当中,反而是我这个离开了“疫区”的患者最受媒体注意,我是在媒体上因这个病曝光率最高的,广州的每一家报纸和多家电视台电台都大幅连续报导过我这个“广州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故事。
在《南方都市报》当记者的好朋友贺信从我回广州入院起,一有空就会到医院看望陪伴我,他几乎目睹了我发病的整个过程,感慨我得病的戏剧性,写了一篇万余字的报导“搜虫记”。这篇文章于9月19日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这篇深度报导占用了《南方都市报》三个版面,文章中并刊登了我半身出汗的一张照片,“辗转京穗6家医院,耗费5万余元,神经受损体型变胖”,“广州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人与虫共存的68天非典型经历”等等显眼的标题以及细腻深刻的笔触把我一家人的痛苦经历清楚地记录了下来。他说那篇文章是给我们全家人留著作纪念的。
贺信撰写的这篇稿子在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到处被转载后,有一位年轻的医学生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写下了如下感想:
回想起广州管圆线虫病人杨彷彷治疗过程,不禁心里发寒,额头冒汗!
辗转京穗6家医院,耗费5万。
神经受损,体形肥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