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pdf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5日
第1页 |
第9页 |
第11页 |
第23页 |
第36页 |
第114页 |
参见附件(1500KB,484页)。
国富论是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撰写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生活中包含了对分工,商品以及商品价格的形成原因,资本的累积和性质,各种开支的观点。
国富论文章目录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自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们的顺序
第一章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论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论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作用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论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所产生的工资与利润的差别
第十一章论地租
第二篇论财富的性质、蓄积和用途
第一章论财富的分类
第二章论货币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章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论借贷资本
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论财富发展的自然顺序
第二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古代欧洲农业受到的抑制
第三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与进步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第一章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之原理
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进口原本能在本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论对我国贸易差额构成不利影响的国家的货物施加特别限制
第四章论出口退税
第五章论奖励金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论殖民地
第八章关于对重商主义学说的结论
第九章论重农主义学说
第五篇论君主或联邦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论君主或联邦国家的开支
第二章论社会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三章论公债
论分工的原由
由于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取得的,所以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例如,在狩猎或游牧民族中,有个善于制造弓矢的人,他往往以自己制成的弓矢,与他人交换家畜或兽肉,结果他发觉,与其亲自到野外捕猎,倒不如与猎人交换,因为交换所得却比较多。为他自身的利盎打算,他只好以制造弓矢为主要业务,于是他便成为一种武器制造者。
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在资本累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例如,一般地说,狩猎民族捕杀海狸一头所需要的劳动,若二倍于捕杀鹿一头所需要的劳动,那末,海狸一头当然换鹿二头。所以,一般地说,二日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日劳动的生产物,两点钟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点钟劳动的生产物,这是很自然的。
国富论截图
国富论
[ 英] 亚当·斯密 ieshy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自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们的
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 论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作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所产生的工资与利润的差别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财富的性质、蓄积和用途
第一章 论财富的分类
第二章 论货币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借贷资本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发展的自然顺序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古代欧洲农业受到的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与进步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第一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之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进口原本能在本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我国贸易差额构成不利影响的国家的货物施加特别限制
第四章 论出口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对重商主义学说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联邦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联邦国家的开支
第二章 论社会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三章 论公债
斯密:国富论序论及全书设计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
便利品的源泉。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
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
这类产物或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对消费者人数,或是有着
大的比例,或是有着小的比例,所以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
供给情况的好坏,视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但无论就哪一国国民说,这一比例都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说,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
第二,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成什么比例。不论
一国土壤、气候和面积是怎样,它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
种情况。
此外,上述供给的好坏,取决于前一情况的,似乎较多。在未开化的渔
猎民族间,一切能够劳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事有用劳动,尽可能以各种生
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他自己和家内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渔猎的人。不
过,他们是那么贫乏,以致往往仅因为贫乏的缘故,迫不得已,或至少觉得
迫不得已,要杀害老幼以及长期患病的亲人;或遗弃这些人,听其饿死或被
野兽吞食。反之,在文明繁荣的民族间,虽有许多人全然不从事劳动,而且
他们所消费的劳动生产物,往往比大多数劳动者所消费的要多过十倍乃至百
倍。但由于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物非常之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给,就
连最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勤勉节俭,也比野蛮人享受更多的生活必需
品和便利品。
劳动生产力的这种改良的原因,究竟在那里,劳动的生产物,按照什么
顺序自然而然地分配给社会上各阶级?这就是本书第一篇的主题。
不论一国国民在运用劳动时,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熟练,怎样有技巧,怎
样有判断力,在运用情况继续不变的期间,一国国民每年供给状况的好坏,总必取决于其国民每年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
竟成什么比例。我以后要说明,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人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和推动劳动的资本量的大小及资本用途成比例。所以本书第二篇,讨论资
本的性质,逐渐累积资本的方法,只及因为资本用途不同,所推动的劳动量
亦不相同这几点。 在劳动运用上已有相当程度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不同国民,对于劳
动的一般管理或指导,曾采取极不相同的计划。这些计划,并不同等地有利
于一国生产物的增加。有些国家的政策,特别鼓励农村的产业;另一些国家
的政策,却特别鼓励城市的产业。对于各种产业,不偏不倚地使其平均发展
的国家,怕还没有。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不利于
农村的产业,即农业,而比较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即工艺、制造业和商业。
本书第三篇将说明,什么情况使人们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
这些计划的实行,最初也许是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对于这些
计划将如何影响社会全体的福利,他们不曾具有远见,亦不曾加以考虑。可
是,这些计划却引起了极不相同的经济学说。有的人认为城市产业重要;有
的人又力说农村产业重要。这些不相同的学说,不仅对学者们的意见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君王和国家的政策亦为它们所左右。我将尽我所能,在
本书第四篇详细明确地解释这些不同学说,并说明它们在各时代和各国中所
产生的重要影响。
要之,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
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
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里,我要努力说明以下各点:
第一,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其中,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由全社会负
担的赋税,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社会某特殊阶级或成员负担的特殊赋税。第二,来自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而各种募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
弊。第三,什么使几乎所有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
债,而这种债务,对于真实财富,换言之,对于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有什么影响。
第一章 论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
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
制造业分工状况。一般人认为,分工最完全的制造业,乃是一些极不重要的
制造业。不重要制造业的分工,实际上并不比重要制造业的分工更为周密。
但是,目的在于供给少数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制造业,所雇用的劳动者人数,必然不多,而从事各部门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厂内,使观察者
能一览无遗。反之,那些大制造业,要供给大多数人的大量需要,所以,各
工作部门都雇有许许多多劳动者,要把这许许多多劳动者集合在一个厂内,势不可能。我们要同时看见一个部门以上的工人,也不可能。象这种大制造
业的工作,尽管实际上比小制造业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为这种划分不能
象小制造业的划分那么明显,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来作为例子。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
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
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
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
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
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
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
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
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
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
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
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
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
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
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
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就其他各种工艺及制造业说,虽有许多不能作这样细密的分工,共操作
也不能变得这样简单,但分工的效果总是一样的。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各种行业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如
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未开化社会中
一人独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一般都成为几个人分任的工作。在进步
的社会中,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者只是制造者。而且,生产一种完全制
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试以麻织业和毛织业为例,从亚麻及羊毛的生产到麻布的漂白和烫平或呢绒的染色和最后一道加工,各
部门所使用的不同技艺是那么多啊!农业由于它的性质,不能有象制造业那
样细密的分工,各种工作,不能象制造业那样判然分立。木匠的职业与铁匠
的职业,通常是截然分开的,但畜牧者的业务与种稻者的业务,不能象前者
那样完全分开。纺工和织工,几乎都是各别的两个人,但锄耕、耙掘、播种
和收割,却常由一人兼任。农业上种种劳动,随季节推移而巡回,要指定一
个人只从事一种劳动,事实上绝不可能。所以,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
全的分工制度。现在最富裕的国家,固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邻国,但
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必定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富国的土地,一般
都耕耘得较好,投在土地上的劳动与费用也比较多,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土
地面积与肥沃的比例来说也较多;但是,这样较大的生产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过所花的较大劳动量和费用。在农业方面,富国劳动生产力未必都比
贫国劳动生产力大得多,至少不象制造业方面一般情况那样大得多。所以,如果品质同样优良,富国小麦在市场上的售价,未必都比贫国低廉。就富裕
和进步的程度说,法国远胜于波兰,但波兰小麦的价格,与品质同样优良的
法国小麦同样低廉。与英格兰比较,论富裕,论进步,法国可能要逊一筹,但法国产麦省出产的小麦,其品质之忧良完全和英格兰小麦相同,而且在大
多数年头,两者的价格也大致相同。可是,英格兰的麦田耕种得比法国好,而法国的麦田,据说耕种得比波兰好得多。贫国的耕作,尽管不及富国,但
贫国生产的小麦,在品质优良及售价低廉方面,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
争。但是,贫国在制造业上不能和富国竞争;至少在富国土壤气候位置适宜
于这类制造业的场合,贫国不能和富国竞争。法国绸所以比英国绸又好又便
宜,就是因为织绸业,至少在今日原丝进口税很高的条件下,更适合于法国
气候,而不十分适合于英国气候。但英国的铁器和粗毛织物,却远胜于法国,而且品质同样优良的英国货品,在价格上比法国低廉得多。据说,波兰除了
少数立国所需的粗糙家庭制造业外,几乎没有什么制造业。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
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
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
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进,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实
施的结果,各劳动者的业务,既然终生局限于一种单纯操作,当然能够大大
增进自己的熟练程度。惯于使用铁锤而不曾练习制铁钉的普通铁匠,一旦因
特殊事故,必须制钉时,我敢说,他一天至多只能做出二三百枚针来,而且
质量还拙劣不堪。即使惯于制钉,但若不以制钉为主业或专业,就是竭力工
作,也不会一天制造出八百枚或一千枚以上。我看见过几个专以制钉为业的
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在尽力工作时,每人每日能制造二千三百多枚。可是,制钉决不是最简单的操作。同一劳动者,要鼓炉、调整火力,要烧铁挥锤打
制,在打制钉头时还得调换工具。比较起来,制扣针和制金属纽扣所需的各
项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以此为终生业务的人,其熟练程度通常也高得多。所
以,在此等制造业中,有几种操作的迅速程度简直使人难于想象,如果你不
曾亲眼见过,你决不会相信人的手能有这样大的本领。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因节省这种时
间而得到的利益,比我们骤看到时所想象的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从一种工
作转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进行的另一种工作。耕作小农地
的乡村织工,由织机转到耕地,又由耕地转到织机,一定要虚费许多时间。
诚然,这两种技艺,如果能在同一厂坊内进行,那末时间上的损失,无疑要
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损失还是很大。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时,通
常要闲逛一会儿。在开始新工作之初,势难立即精神贯注地积极工作,总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当时间内,与其说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说他是在开玩
笑。闲荡、偷懒、随便这种种习惯,对于每半小时要换一次工作和工具,而
且一生中几乎每天必须从事二十项不同工作的农村劳动者,可说是自然会养
成的,甚而可说必然会养成的。这种种习惯,使农村劳动者常流于迟缓懒惰,即在非常吃紧的时候,也不会精神勃勃地干。所以,纵使没有技巧方面的缺
陷,仅仅这些习惯也一定会大大减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利用适当的机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这必定是
大家都知道的,无须举例。我在这里所要说的只是: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的
那些机械的发明,看来也是起因于分工。人类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许多种事物上,更能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更便利的方法。
分工的结果,各个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会倾注在一种简单事物上。所以只要
工作性质上还有改良的余地,各个劳动部门所雇的劳动者中,不久自会有人
发现一些比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来完成他们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
今日分工最细密的各种制造业上的机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发明。
他们从事于最单纯的操作,当然会发明比较便易的操作方法。不论是谁,只
要他常去观察制造厂,他一定会看到极象样的机械,这些机械是普通工人为
了要使他们担当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发明出来的。最初的蒸汽机,原需雇用一个儿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断开闭汽锅与汽筒间的通路。有一次
担任这工作的某儿童,因为爱和朋友游玩,他用一条绳把开闭通路的舌门的
把手,系在机械的另一部分,舌门就可不需人力自行开闭。原为贪玩想出来
的方法,就这样成为蒸汽机大改良之一。
可是,一切机械的改良,决不是至由机械使用者发明。有许多改良,是
出自专门机械制造师的智巧;还有一些改良,是出自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智能。
哲学家或思想家的任务,不在于制造任何实物,而在于观察一切事物,所只
他们常常能够结合利用各种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极不类似的物力。随着社会的
进步,哲学或推想也象其他各种职业那样,成为某一特定阶级人民的主要业
务和专门工作。一此外,这种业务或工作,也象其他职业那样,分成了许多
部门,每个部门,又各成为一种哲学家的行业。哲学上这种分工,象产业上
的分工那样,增进了技巧,并节省了时间。各人擅长各人的特殊工们不但增
加全体的成就,而且大大增进科学的内容。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
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所需数的以外,还有大量产物可以出卖;同时,因为一切其他劳动者的处境相同,各个人都
能以自身生产的大量产物,换得其他劳动着生产的大量产物,换言之,都能
换得其他劳动者大量产物的价格。别人所需的物品,他能与以充分供给;他
自身所需的,别人亦能与以充分供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
考察一下文明而繁荣的国家的最普通技工或日工的日用物品罢;你就会
看到,用他的劳动的一部分(虽然只是一小部分)来生产这种日用品的人的数目,是难以数计的。例如,日工所穿的粗劣呢级上衣,就是许多劳动者联
合劳动的产物。为完成这种朴素的产物,势须有牧羊者、拣羊毛者、梳羊毛
者、染工、粗梳工、纺工、织工、漂白工、裁缝工,以及其他许多人,联合
起来工作。加之,这些劳动者居住的地方,往往相隔很远,把材料由甲地运
至乙地,该需要多少商人和运输者啊!染工所用药料,常须购自世界上各个
遥远的地方,要把各种药料由各个不同地方收集起来,该需要多少商业和航
运业,该需要雇用多少船工、水手、帆布制造者和绳索制造者啊!为生产这
些最普通劳动者所使用的工具,又需要多少种类的劳动啊!复杂机械如水手
工作的船、漂白工用的水车或织工用的织机,姑置不论,单就简单器械如牧
羊者剪毛时所用的剪刀来说,其制造就须经过许多种类的劳动。为了生产这
极简单的剪刀,矿工、熔铁炉建造者、木材采伐者、熔铁厂烧炭工人、制砖
者、泥水匠、在熔铁炉旁服务的工人、机械安装工人、铁匠等等,必须把他
们各种各样的技艺联结起来。同样,要是我们考察一个劳动者的服装和家庭
用具,如贴身穿的粗麻衬衣,脚上穿的鞋子,就寝用的床铺和床铺上各种装
置,调制食物的炉子,由地下采掘出来而且也许需要经过水陆运输才能送到
他手边供他烧饭的煤炭,厨房中一切其他用具,食桌上一切用具,刀子和叉
子,盛放食物和分取食物的陶制和锡蜡制器皿,制造面包和麦酒供他食喝的
各种工人,那种透得热气和光线并能遮蔽风雨的玻璃窗,和使世界北部成为
极舒适的居住地的大发明所必须借助的一切知识和技术,只及工人制造这些
便利品所用的各种器具等等。总之,我们如果考察这一切东西,并考虑到投
在这每样东西上的各种劳动,我们就会觉得,没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帮助和合
作,一个文明国家里的卑不足道的人,即便按照(这是我们很错误地想象的)
他一般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也不能够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给的。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
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
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
物交换,互相交易。
述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
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结果,这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范围。这种倾
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其他
各种动物,似乎都不知道这种或其他任何一种协约。两只猎犬同逐一兔,有
时也象是一种协同动作。它们把兔逐向对手的方向,或在对手把兔逐到它那
边时,加以拦截。不过。这种协同动作,只是在某一特定时刻,它们的欲望
对于同一对象的偶然的一致,而并不是契约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
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也从未见过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其他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你有,我愿意以此易彼。一个动物,如果想由一
个人或其他动物取得某物,除博得授与者的欢心外,不能有别种说服手段。
小犬要得食,就向母犬百般献媚;家狗要得食,就作出种种娇态,来唤起食
桌上主人的注意。我们人类,对于同胞,有时也采取这种手段。如果他没有
别的适当方法,叫同胞满足他的意愿,他会以种种卑劣阿谀的行为,博取对
方的厚意。不过这种办法,只能偶一为之,想应用到一切场合,却为时间所
不许。一个人尽毕生之力,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会中,随
时有取得多数人的协作和援助的必要。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期,几乎全都
能够独立,自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但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
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
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作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
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作买卖,他首
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
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
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
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
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社会上,除乞丐
外,没有一个人愿意全然靠别人的恩惠过活。而且,就连乞丐,也不能一味
依赖别人。诚然,乞丐生活资料的供给,至部出自善人的慈悲。虽然这种道
义归根到底给乞丐提供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但没有,也不可能,随时随
刻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他的大部分临时需要和其他人一样,也是通过
契约、交换和买卖而得到供给的。他把一个人给他的金钱,拿去购买食物,把另一个人给他的旧衣,拿去交换更合身的旧衣,或交换一些食料和寄宿的
地方;或者,先把旧衣换成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食品、衣服和住
所。
由于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取得的,所以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例如,在狩猎或游
牧民族中,有个善于制造弓矢的人,他往往以自己制成的弓矢,与他人交换
家畜或兽肉,结果他发觉,与其亲自到野外捕猎,倒不如与猎人交换,因为
交换所得却比较多。为他自身的利盎打算,他只好以制造弓矢为主要业务,于是他便成为一种武器制造者。另有一个人,因长于建造小茅房或移动房屋
的框架和屋顶,往往被人请去造屋,得家畜兽肉为酬,于是他终于发觉,完
全献身于这一工作对自己有利,因而就成为一个房屋建筑者。同样,第三个
人成为铁匠或铜匠,第四个人成为硝皮者或制革者,皮革是未开他人类的主
要衣料。这样一来,人人都一定能够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
余部分,换得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这就鼓励大家各自
委身于一种特定业务,使他们在谷自的业务上,磨炼和发挥各自的天赋资质
或才能。 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成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
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
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例如,两个性格极不相同的人,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街上的挑夫。他们间的差异,看来是起因于习惯、风俗与教育,而不
是起因于天性。他们生下来,在七八岁以前,彼此的天性极相类似,他们的
双亲和朋友,恐怕也不能在他们两者间看出任何显著的差别。大约在这个年
龄,或者此后不久,他们就从事于极不相同的职业,于是他们才能的差异,渐渐可以看得出来,往后逐渐增大,结果,哲学家为虚荣心所驱使,简直不
肯承认他们之间有一点类似的地方。然而,人类如果没有互通有无、物物交
换和互相交易的倾向,各个人都须亲自生产自己生活上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而一切人的任务和工作全无分别,那末工作差异所产生的才能的巨大差异,就不可能存在了。
使各种职业家的才能形成极显著的差异的,是交换的倾向;使这种差异
成为有用的也是这个倾向。许多同种但不同属的动物,得自天性的天资上的
差异,比人类在未受教育和未受习俗熏陶以前得自自然的资质上的差别大得
多。就天赋资质说,哲学家与街上挑夫的差异,此猛犬与猎狗的差异,比猎
狗与长耳狗的差异,比长耳狗与牧畜家犬的差异,少得多。但是,这些同种
但不同属的动物,并没有相互利用的机会。猛犬的强力,决不能辅以猎狗的
敏速,辅以长耳狗的智巧,或辅以牧畜家犬的柔顺。它们因为没有交换交易
的能力和倾向,所以,不能把这种种不同的资质才能,结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因而,对于同种的幸福和便利,不能有所增进。各动物现在和从前都须各自
分立,各自保卫。自然给了它们各种各样的才能,而它们却不能以此得到何
种利益。人类的情况,就完全两样了。他们彼此间,那怕是极不类似的才能
也能交相为用。他们依着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互相交易的一般倾向,好象
把各种才能所生产的各种不同产物,结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各个人都可以这
个资源随意购取自己需要的别人生产的物品。
[sjtxt 小说网 Www.sjtxt.Com]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
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
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有些业务,那怕是最普通的业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例如搬运工人,就只能在大都市生活。小村落固不待言;即普通墟市,亦嫌过小,不能给他
以不断的工作。散布在荒凉的苏格兰高地一带的人迹稀少的小乡村的农夫,不论是谁,也不能不为自己的家属兼充屠户、烙面师乃至酿酒人。在那种地方,要在二十哩内找到二个铁匠、木匠或泥水匠,也不容易。离这班工匠至
少有八九哩之遙的零星散居人家,只好亲自动手作许多小事情;在人口众多
的地方,那些小事情一定会雇请专业工人帮忙。农村工人几乎到处都是一个
人兼营几种性质很类似因而使用同一材料的行业。农村木匠要制造一切木制
的物品;农村铁匠要制作一切铁制的物品。农村木匠不仅是木匠,同时又是
细工木匠,家具师、雕刻师、车轮制造者、耕犁制造者,乃至二轮四轮运货
车制造者。木匠的工作如此繁杂,铁匠的工作还更繁杂。在苏格兰高地那样
僻远内地,无论如何,总维持不了一个专门造铁钉的工人。因为他即使一日
只能制钉一千枚,一年只劳动三百日,也每年能制钉三十万枚。但在那里,一年也销不了他一日的制造额,就是说销不了一千枚。
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从来各种产业的分工
改良,自然而然地都开始于沿海沿河一带。这种改良往往经过许久以后才慢
慢普及到内地。现在,以御者二人马八匹,驾广辐四轮运货车一辆,载重约
四吨货物,往返伦敦和爱丁堡间,计需六星期日程。然而,由六人或八人驾
驶船一艘,载重二百吨货物,往返伦敦和利斯间,也只需同样日程。所以需
一百人,四百匹马和五十辆四轮运货车搬运的货物,可借水运之便,由六人
或八人搬运。而且,把二百吨货物由伦敦运往爱丁堡,依最低陆运费计算,亦需负担一百人三个星期的生活费和四百匹马五十辆四轮运货车的维持费,以及和维持费几乎相等的消耗。若由水运,所应负担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六
人至八人的生活费,载重二百吨货船的消耗费,和较大的保险费,即水运保
险费与陆运保险费之间的差额。所以,假若在这两都市间,除陆运外,没有
其他交通方法,那末除了那些重量不大而价格很高的货物而外,便没有什么
商品能由一地运至另一地了。这样,两地间的商业,就只有现今的一小部分,而这两地相互间对产业发展提供的刺激,也只有现今的一小部分。假使世界
上只有陆运,则各僻远地区间的商业,一定会无法进行。有什么货物,负担
得起由伦敦至加尔各答的陆上运费呢,即使有这种货物,又有什么输送方法
能使货物安然通过介在两地间的许多野蛮民族的领土呢,然而,现今这两个
都市,相互进行大规模的贸易,相互提供市场,并对彼此的产业发展,相互
给与很大的鼓励。
由于水运有这么大的便利,所以工艺和产业的改良,都自然发初在水运
便利的地方。这种改良总要隔许久以后才能普及到内地。由于与河海隔离,内地在长期间内,只能在邻近地方,而不能在其他地方,销售其大部分生产
物。所只,它的货品销量,在长时间内,必定和邻近地方的财富与人口成比
例。结果,它的改良进步总落在邻近地方的后面。我国殖民北美所开发的大
种植园,都沿着海岸和河岸,很少扩展到离此很远的地区。
根据最可靠的历史记载,开化最早的乃是地中海沿岸各国。地中海是今
日世界上最大的内海,没有潮汐,因而除风起浪涌外,也没有可怕的波涛。
地中海,由于海面平滑,岛屿棋布,离岸很近,在罗盘针向未发明,造船术尚不完全,人都不愿远离海岸,而视狂澜怒涛为畏途的时候,对于初期航海
最为适宜。在古代,驶过世界的尽头,换言之,驶过直布罗陀海峡西航,在
航海上久被视为最危险最可惊的企图。就连当时以造船航海事业著名的腓尼
基人和迦太基人,也是过了许久才敢于尝试。而且,在他们尝试过了很久以
后,别国人民才敢问津。
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中,农业或制造业发达最早改良最大的,要首推埃及。
上埃及的繁盛地域,都在尼罗河两岸数哩内。在下埃及,尼罗河分成无数支
流,大大小小,分布全境;这些支流,只要略施人工,就不但可在境内各大
都市间,而且在各重要村落间,甚至在村野各农家间,提供水上交通的便利。
这种便利,与今日荷兰境内的莱茵河和麦斯河,几乎全然一样。内陆航行,如此广泛,如此便易,无怪埃及进步得那么早。
东印度孟加拉各省,以及中国东部的几个省,似乎也在极早的时候期已
有农业和制造业上的改良,虽然关于这种往古事迹的真相,我欧洲有权威的
历史家尚未能予以确证。印度的恒河及其他大河,都分出许多可通航的支流,与埃及的尼罗河无异。中国东部各省也有若干大江大河,分成许许多多支流
和水道,相互交通着,扩大了内地航行的范围。这种航行范围的广阔,不但
非尼罗河或恒河所可比拟,即此二大河合在一起也望尘莫及。但令人奇怪的
是,古代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国人,都不奖励外国贸易。他们的财富似乎全
然得自内陆的航行。
非洲内地,黑海和里海以北极远的亚洲地方,古代的塞西亚,即今日的
鞑靼和西伯利亚,似乎一向都处于野蛮未开化状态。鞑靼海是不能通航的冰
洋,虽有若干世界著名大河流过鞑靼,但因彼此距离太远,大部分地区不利
于商业和交通。在欧洲,有波罗的海与亚得里亚海;在欧亚两大陆间,有地
中海与黑海;在亚洲,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孟加拉瓜及退罗诸海湾。但
在非洲,却是一个大内海也没有,境内诸大河又相隔太远,因此不能有较大
规模的内地航行。此外,一国境内,纵有大河流贯其间,但若毫无支流,其
下游又须流经他国国境始注于海,这国也就仍然不能有大规模的商业,因为
上游国能否与海洋交通,随时都要受下游国的支配,就巴伐利亚、奥地利和
匈牙利各国说,多瑙河的效用极为有限,但若此河到黑海的全部航权,竟为
三国中任何一国所独有,效用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
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
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
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
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但在刚开始分工的时候,这种交换力的作用,往往极不灵敏。假设甲持
有某种商品,自己消费不了,而乙所持有的这种物品,却不够自己消费。这
时,甲当然乐于出卖,乙当然乐于购买甲手中剩余物品的一部分,但若乙手
中,并未持有甲目下希求的物品,他们两者间的交易,仍然不能实现。比如,屠户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肉,放在店内,酿酒家和烙面师,固然都愿意购买自
己所需要的一份,但这时,假设他们除了各自的制造品外,没有别种可供交
易的物品,而屠户现时需要的麦酒和面包,已经得到了供给,那末,他们彼
此之间,没有进行交易的可能。屠户不能作酿酒家和烙面师的商人,而酿酒
家和烙面师也不能作屠户的顾客。这样,他们就不能互相帮助。然而,自分
工确立以来,各时代各社会中,有思虑的人,为了避免这种不便,除自己劳
动生产物外,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他想来,拿
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都不会见拒绝。
为这目的而被人们先后想到并用过的物品可有种种。未开化社会,据说
曾以牲畜作为商业上的通用媒介。牲畜无疑是极不便的媒介,但我们却发现
了,古代往往以牲畜头数作为交换的评价标准,亦即用牲畜交换各种物品。
荷马曾说:迪奥米德的铠甲,仅值牛九头,而格罗卡斯的铠甲,却值牛一百
头。据说,阿比西尼亚以盐为商业变换的媒介;印度沿海某些地方,以某种
贝壳为媒介;弗吉尼亚用烟草;纽芬兰用干鱼丁;我国西印度殖民地用砂糖;
其他若干国家则用兽皮或鞣皮。据我所闻,直到今日,苏格兰还有个乡村,用铁钉作媒介,购买麦酒和面包。
然而,不论在任何国家,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理由,人们似乎都终于决
定使用金属而不使用其他货物作为媒介。金属不易磨损。那与任何其他货物
比较,都无愧色。而且,它不仅具有很大的耐久性,它还能任意分割,而全
无损失,分割了也可再熔成原形。这性质却为一切其他有耐久性商品所没有。
金属的这一特性,使金属成为商业流通上适宜的媒介。例如,假设除了牲畜,就没有别种物品可以换盐,想购买食盐的人,一次所购价值,势必相当于整
头牛或整头羊,他所购买的价值,不能低于这个限度,因为他用以购买食盐
的物品,不能分割,分割了,就不能复原。如果他想购买更多的食盐,亦只
有依同一理由,以牛或羊二三头,购入两倍或三倍多的分量。反之,假如他
用以交易的物品,不是牲畜,而是金属,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他可只按
照他目前的需要,分割相当分量的金属,来购买价值相当的物品。
各国为此目的而使用的金属,并不相同。古斯巴达人用铁,古罗马人用
铜,而一切富裕商业国的国民却使用金银。最初用作交换媒介的金属,似乎
都是粗条,未加何种印记或铸造。普林尼引古代历史家蒂米阿斯的话说:直
到瑟维阿斯? 图利阿斯时代为止,罗马人还没有铸造的货币,他们购买需要的
物品都使用没有刻印的铜条、换言之,这些粗条,就是当时当作货币使用的
东西。
在这样粗陋状况下,金属的使用,有两种极大的不便。第一是称量的麻烦;第二是化验的麻烦。贵金属在分量上有少许差异,在价值上便会有很大
差别。但要正确称量这类金属,至少需备有极精密的法码和天平。金的称量,尤其是一种精细的操作。诚然,贱金属称量稍差,在价值上不会发生大的影
响,因此,没有仔细称量的必要。但若一个穷人,买卖值一个铜板的货物,也需每次称量这一个铜板的重量,就不免令人觉得麻烦极了。化验金属的工
作,却更为困难,更为烦琐。要不是把金属的一部分放在坩埚里,用适当的
熔解药熔解,检验的结果就很不可靠。在铸币制度尚未实施以前,除非通过
这种又困难又烦琐的检验,否则就很容易受到极大的欺骗。他们售卖货物的
所得,可能是表面上很象一磅纯银或纯铜,而其中却混有许多最粗劣最低贱
的金属。所以,进步国家,为避免此种弊害、便利交易、促进各种工商业发
达起见,都认为有必要,在通常用以购买货物的一定分量的特定金属上,加
盖公印。于是就有了铸币制度和称为造币厂的官衙。这种制度的性质,类似
麻布呢绒检查官制度。这些检查官的任务是,通过加盖公印,确定这市上各
种商品的分量,划一它们的品质。
最初盖在货币金属上的公印,其目的似乎都在于确定,那必须确定而又
最难确定的金属的品质或纯度。当时的刻印,与现今银器皿和银条上所刻的
纯度标记很相似。在金块上刻印,但只附在金属一面而不盖住金属全面的西
班牙式标记,亦与此相似。它所确定的,只是金属的纯度,不是金属的重量。
传载,亚伯拉罕秤银四百舍克尔给伊弗伦,作为马克派拉田地的代价。据说,舍克尔是当时商人流通的货币。可是,那时金属货币的流通,和今日金块银
条的授受一样,都不论个数,只论重量。在古代,撒克逊人入主英格兰,其
岁人据说不是征取货币,而是征取实物,即各种食粮。以货币缴纳的习惯,是征服王威廉第一创始的。不过,当时纳入国库的货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
里,是按重量而不按个数计收的。
要称量金属而毫无差误,是很麻烦和很困难的。这便引出了铸币制度。
铸币的刻印,不仅盖住金属块的两面,有时还盖住它的边缘。这种刻印,不
但要确定金属的纯度,还要确定它的重量。自是以后,铸币就象现在那样,全以个数授受,没有称重量的麻烦了。
那些铸币的名称,看来原要表明内含的重量或数量。罗马铸造货币,始
于瑟维阿斯? 图利阿斯时代,当时罗马币阿斯(AS )或庞多(Pondo )含有纯
铜一罗马磅。阿斯或庞多,象我们的特鲁瓦磅那样,分为十二盎斯,每盎斯
含有纯铜一盎斯。在爱德华一世时代,一英磅含有纯银一陶尔磅。一隅尔磅
似比一罗马磅多些,而比一特鲁瓦磅少些。特鲁瓦磅,到亨利八做第十八年,才由英国造币厂采用。特鲁瓦是法国东北部香槟省的一个城市,在那时候,欧洲各国人民时常出入它的市场,大家因此都熟悉并尊重这个有名市场所用
的权衡。在查理曼大帝时代,法币利佛(Livre )含纯银一特鲁瓦磅。苏格兰
币一磅,自亚力山大一世至布鲁斯时代止,都含有与英币一镑同重量同纯度
的银一磅。英格兰、法兰西和苏格兰的货币一便土,最初都含有重一便士的银,即一盎斯的二十分之一的银,或一磅的二百四十分之一的银。先令最初
似亦系重量名称。亨利三世当时的法律规定:小麦一夸特值二十先令时,值
一个铜板的上等小麦面包,须重十二先令四便士。不过,先令对便士或先令
对磅的比例,似乎不象便士对磅的比例那么稳定。法国古时的苏(Sou )或先
令,有时含五便土,有时含十二便土,有时含二十乃至四十便士。在古代撒
克逊人间,一先令在某一个时期似只含五便土,其含量的变动,与其邻国人
即法兰克人的先令大抵很类似。法国自查理曼大帝时代以来,英格兰自征服
王威廉第一时代以来,镑、先令或便士的价值,虽有很大变动,但彼此间的
比例,似和现今一样,没有多大变动。我相信,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
不公的。他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在罗
马共和国后期,罗马的阿斯,减到原价的二十四分之一,含量名为一磅,实
只半盎斯。英格兰的镑和使士,现今价值大约相当于当初的三分之一;苏格
兰的镑和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三十六分之一;法国的镑和便士,大约相
当于当初的五十六分之一。通过采用这些办法,君王和国家就能以较小量的
银,表面上偿还债务,并履行各种契约。实际上,政府的债权人因此被剥夺
了一部分应得的权利。政府允许国内一切其他债务人,都有和君王相等的特
权,他们同样能以新的贬值币,偿还货币改铸前借来的金额。所以,这种措
施,常有利于债务人,而有损于债权人;有的时候,这种措施产生了比公共
大灾祸所能产生的大得多、普遍得多的个人财产上的革命。
但货币却就在这情况下,成为一切文明国商业上的通用媒介。通过这媒
介,一切货物都能进行买卖,都能相互交换。
我现在要讨论人们在以货币交换货物或只货物交换货物时所遵循的法则。
这些法则决定所谓商品相对价值戌交换价值。
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
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
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
品与水交换。反之,金钢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
能与之交换。
为要探讨支配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则,我将努力阐明以下三点:
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
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换言之,使商品市场价格或
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共自然价格恰相一致的原因何在?
关于这三个问题,我将在以下三章内尽力作出详细明了的说明。不过,有些地方象似冗赘,要请读者忍耐;有些地方虽经我竭力作详尽的说明,恐
仍难免说得不够清楚,要请读者细心体会。我因要求十分明了,往往不惮烦
琐。但对一个极其抽象的问题,即使殚精竭虑,期其明了,恐仍难免有些不
明白的地方。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
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
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
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
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
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
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于已得此物但愿用只交换他物的人来说,它的真正
价值,等于因占有它而能自己省免并转加到别人身上去的辛苦和麻烦。以货
币或货物购买物品,就是用劳动购买,正如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取得一样。此
等货币或货物,使我们能够免除相当的劳动。它们含有一定劳动量的价值,我们用以交换其他当时被认为有同量劳动价值的物品。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物的代价。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
是用金银购买的。所以,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一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霍布斯说:财富就是权力。但获得或承继大宗财产的人,未必就获得或
承继了民政上或军政上的政治权力。他的财产,也许可以提供他一种获得政
权的手段,但单有财产未必就能给他政权。财产对他直接提供的权力,是购
买力,是对于当时市场上各种劳动或各种劳动生产物的支配权。他的财产的
大小与这种支配权的大小恰成比例,换言之,财产的大小,与他所能购买或
所能支配的他人劳动量或他人劳动生产物数量的大小恰成比例。一种物品的
交换价值,必然恰等于这物品对其所有者所提供的劳动支配权。
劳动虽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一切商品的价值,通常不是
按劳动估定的。要确定两个不同的劳动量的比例,往往很困难。两种不同工
作所费去的时间,往往不是决定这比例的唯一因素,它们的不同困难程度和
精巧程度,也须加以考虑。一个钟头的困难工作,比一个钟头的容易工作,也许包含有更多劳动量;需要十年学习的工作做一小时,比普通业务做一月
所含劳动量也可能较多。但是,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的准确尺度不容易找到。
诚然,在交换不同劳动的不同生产物时,通常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上述
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但在进行这种交换时,不是按任何准确尺度来作调整,而是通过市场上议价来作大体上两不相亏的调整。这虽不很准确,但对日常
买卖也就够了。
加之,商品多与商品交换,因而多与商品比较,商品少与劳动交换,因
而少与劳动比较。所以,以一种商品所能购得的另一种商品量来估定其交换
价值,比以这商品所能购得的劳动量来估定其交换价值,较为自然。而且,我们说一定分量的特定商品,比说一定分量的劳动,也更容易使人理解。因
为,前者是一个可以看得到和接触得到的物体,后者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抽象概念,纵能使人充分理解,也不象具体物那样明显、那样自然。
但是,在物物交换已经停止,货币已成为商业上一般媒介的时候,商品
就多与货币交换,少与别种商品交换。屠户需要面包或麦酒,不是把牛肉或
羊肉直接拿到面包店或酒店去交换,却是先把牛肉或羊肉拿到市场去换取货
币,然后再用货币交换面包或麦酒。他售卖牛羊肉所得的货币量,决定他后
来所能购买的面包量和麦酒量。因此,屠户估计牛羊肉价值,自然多用牛羊
肉直接换来的物品量即货币量,少用牛羊肉间接换来的物品量即面包和麦酒
量。说家畜肉一磅值三便土或四便土,比说肉一磅值面包三斤或四斤,或值
麦酒三夸脱或四夸脱,也更合宜。所以,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多按货币量
计算,少按这商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或其他商品量计算。
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样,金银的价值时有变动,时有高低,其购买也时有
难易。一定金银量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量或他种商品量,往往取决于
当时已发现的著名金银矿山出产量的大小。十六世纪美洲金银旷山的发现,使欧洲金银的价值几乎减低为原价的三分之一。此等金属由矿山上市所需劳
动既较少,故上市后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也按同一程度减少。而且,在金银价值上,这虽是最大的一次变革,但不能说是历史上唯一无二的变革。
我们知道,本身数量会不断变动的尺度,如人足一步、人手一握或两臂合抱,决不是测定他物数量的正确尺度;同样,自身价值会不断变动的商品,也决
不是计量他种商品价值的准确尺度。但是,劳动却当别论。等量劳动,无论
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对于劳动者都可以说有同等的价值。如果劳动者都
具有一般的精力和熟练与技巧程度,那末在劳动时,就必然牺牲等量的安乐、自由与幸福。他所购得的货物不论多少,总是等于他所付出的代价。诚然,他的劳动,虽有时能购得多量货物,有时只能购得少量货物,但这是货物价
值变动,不是购买货物的劳动价值变动。不论何时何地,凡是难于购得或在
取得时需花多量劳动的货物,价必昂贵;凡是易于购得或在取得时只需少量
劳动的货物,价必低廉。所以,只有本身价值绝不变动的劳动,才是随时随
地可用以估量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最后和真实标准。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
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可是,等量劳动,对于劳动者,虽常有等量价值,但在雇用劳动者的人
看来,它的价值却时高时低。雇主购买劳动,有时需用多量货物,有时只需
用少量货物;因而,在他看来,劳动价格与其他一切物品一样常在变动。在他看来,以多量货物购得的劳动价昂,以少量货物购得的劳动价廉。共实,在前一场合,是货物价廉;在后一场合,是货物价昂。
所以,按照通俗的说法,劳动也象商品一样可以说有真实价格与名义价
格。所谓真实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所谓
名义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劳动者是贫是富,其劳动报酬
是坏是好,不与其劳动的名义价格成比例,而与其劳动的真实价格成比例。
就商品与劳动说,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别,不仅仅是纯理论问题,在实用上,也非常重要。同一真实价格的价值,往往相等;但同一名义价格
的价值,却往往因金银价值变动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所以,假设一个人,要
以永久租佃为条件而售卖地产,如果他真要使地租的价值永久不变,那就不
可把地租定为一定数额的货币。一定数额的货币的价值难免有两种变动:第
一,由于同一名称铸币各时代所含不同金银分量而产生的变动;第二,由于
同一分量金银价值各时代各不相同而产生的变动。
君王和国家往往认为,减少铸币内所含的纯金属的量对他们眼前有利。
但他们很少认为,增加铸币内所含纯金属量于己有利。我相信,各国铸币内
所含的纯金属量都在不断减少,从来没有增加,所只,这种变动常使货币地
租的价值降低。
美洲矿山的发现,降低了欧洲金银的价值。据一般人推测,金银价值还
会逐渐下降,而且在长时期内大概会继续下降(但我认为这没有确实论据)。
所以,在这种推测下,即使地租不规定为铸币若干镑,而规定为纯银或某种
成色的白银若干盎斯,这种变动多半会降低而不是增加货币地租的价值。
谷物地租却不如此。谷物地租,即使在铸币名实一致的时候,也比货币
地租更能保持原有价值。伊丽莎白第十八年规定,国内各学院地租,三分之
二纳货币,其余三分之一要纳谷物,或按照当时最近市场上的谷价折合货币。
由谷物折合货币的部分,原不过占全部地租的三分之一,但现在据布勒克斯
顿博士说,却已二倍于其他三分之二了。依此算来,各学院的货币地租,一
定几乎已经减到原值的四分之一或其原值谷物的四分之一了。但是,自腓力
普和玛利朝代迄今,英国铸币单位几乎无变化;同一数量的磅、先令或便士,几乎含有同一分量纯银。由此可见,各学院货币地租价值的跌落完全是由于
银价的下降。
设若银价下落,而铸币内所含的纯银量又同时减少,货币地租的损失就
会更大。苏格兰铸币含银量的变动比英格兰大得多,而法兰西又比苏格兰大
得更多。所以,这两国昔日报有价值的地租,现在几乎全无价值可言。
在两个相隔很远的时期里,等量谷物(即劳动者的生活资料),比等量金
银或其他货物,似更可能购买等量劳动。所以,等量谷物在两个相隔很远的
时期里更可能保持几乎相同的真实价格,换言之,使有谷物者,更可能以等
量谷物购买或支配他人的等量劳动。我只说,等量谷物比等量其他商品更可
能购买或支配等量劳动,因为等量谷物不可能丝毫不差地购买或支配等量劳动。劳动者的生活资料,换言之,劳动的真实价格,如后章所要说明的,在
不同时期是大不相同的。劳动者所享有的生活资料,在进步社会,多于静止
社会,在静止社会,又多于退步社会。在一定时间内,谷物以外其他任何商
品所能购得的劳动量,必定相当于这商品当时所能购得的生活资料量。所以,谷物地租,只受一定分量谷物所能购买的劳动量上的变动的影响。但以其他
任何物品计算的地租,不但要受一定分量谷物所能购买的劳动量上的变动的
影响,同时还要受一定分量这物品所能购换的谷物量上的变动的影响。
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谷物地租真实价值的变动,就一世纪一世纪来
说,虽比货币地租真实价值的变动少得多,但就一年一年来说,却比货币地
租真实价值的变动多得多。如后章所要说明的,劳动的货币价格,并不逐年
随谷物的货币价格涨落而变动。它似乎不和谷物的暂时或偶然价格相适应,而和谷物的平均或普通价格相适应,而且,我们以后会知道,谷物的平均或
普通价格,受银价的支配,受银矿山出产额大小的支配,爱运银到市场所必
须使用的劳动量的支配,因而也受所必须消费的谷物量的支配。银价就一世
纪一世纪来说,有时虽有很大变动,但就一年一年来说,却很少有很大变动,往往在五十年或一百年内,具有相同或大约相同的价值。因此,也在这么长
久的一个时期内,具有相同或几乎相同的平均或普通货币价格。而劳动也保
持有同样的货币价格,至少在社会其他情况全无变动或几乎无变动的场合是
这样。不过,谷物的暂时或偶然价格,今年比去年高一倍是常会发生的事,例如,今年每夸特二十五先令,明年涨至五十先令。可是,当谷物涨至每夸
特五十先令时,谷物地租的名义价值和真实价值就比以前高一倍,或者说所
支配的劳动量或其他货物量比以前大一倍,但在这些变动中,劳动和大多数
其他商品的货币价格却仍旧不变。
由此可见,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换言之,只有用
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就一世纪一
世纪来说,我们不能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银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实价值;
就一年一年来说,我们不能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谷物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
实价值。但无论就一世纪一世纪来说,或就一年一年来说,我们都可极其准
确地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实价值。就一世纪一
世纪来说,谷物比银更适合于作为尺度,因为在这场合,等量谷物比等量白
银更有支配等量劳动的可能。反之,就一年一年来说,以银为尺度又胜于谷
物,因为在这场合,等量的银比等量谷物更有支配等量劳动的可能。
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分,对订定永久地租或缔结长期租地契约,可
能还有用处,但对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通的买卖,却没有用处。
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方,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都成正比例。
例如,在伦敦市场上售卖一种商品,所得货币愈多,那末在那个时间,它所
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量亦愈多;所得货币愈少,它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
动量亦愈少。所以,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方,货币乃是一切商品的真实交换价值的正确尺度。但只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方才是这样。
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地方,商品的真实价格与货币价格不成正比例,而往
来贩运货物的商人只考虑商品的货币价格,换言之,他所考虑的,只是购买
商品所用的银数和出卖商品可换得的银数之间的差额。在中国广州地方,半
盎斯白银所可支配的劳动量或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量,比伦敦一盎斯白银所
可支配的也许还要大。所以,对于各该地的某一商品的所有者来说,在广州
以半盎斯白银出售,比在伦敦只一盎斯白银出售,实际上也许更有价值,更
为重要。不过,如果伦敦商人能在广州以半盎斯白银购买的某一商品,后来
能在伦敦以一盎斯白银的价格出卖,他这趟买卖,就获得了百分之百的利益,好象伦敦和广州的银价完全相同一样。至于广州半盎斯白银,比伦敦一盎斯
白银,能够支配更多劳动或更多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对这个商人来说,是
不重要的。在伦敦,一盎斯白银使他能够支配的劳动量和生活必需品与便利
品量,总是两倍于半盎斯白银,而这正是他所希求的。
由于一切买卖行为的适当与否,最终都取决干商品的名义价格或货币价
格,而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交易也受其支配,所以,人们大都注意名义价格
而不注意真实价格,是毫不足怪的。
但是,就本书说,有时也必须比较特定商品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方的不
同真实价值,换言之,有时也必须比较特定商品在不同时期对其所有者所提
供的不同的支配他人劳动的能力。这样,我们所要比较的,与其说是出售特
定商品通常可得的不同银量,勿宁说是不同银量所能买得的不同劳动量。但
是,时间隔远了,地方隔远了,劳动的时价如何,往往无从正确知道。正式
记录谷物时价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对于谷物时价,人们一般知道得比较清楚,而历史家和著述家也更常注意谷物时价。所以,一般地说,我们得心满意足
地用谷物时价来作比较,这并不是因为它和劳动时价总是恰恰以同一比例涨
落,而是因为二者一般总是以最近似的比例涨落。我在下面要作几个这种比
较。
随着产业进步,商业国发现了同时使用数种金属铸币的便利;大的付款
用金币;价值不大不小的买卖用银币;数额更小的买卖用铜币或比铜币更贱
的金属铸币。在这三种金属中,他们往往特别选定一种作为主要的价值尺度。
而他们所选择的,似乎都是最先用作商业媒介的金属。他们在没有其他货币
可用时,就已把它用作本位,所以后来即使需要改变,也往往仍旧使用。
据说,罗马在第一次普尼克战争之前五年内开始铸造银币;在这之前,罗马只有铜币。所以,罗马共和国似乎继续以铜币为价值尺度。罗马一切簿
账,一切财产价值,都以若干阿斯或若干塞斯特斯(Sesterce )计算。阿斯
一直是铜币名称。而塞斯特斯一词其意即为两个半阿斯,故塞斯特斯虽原为
银币,但其价值常以铜币计算。所以,在罗马,对于负债很多的人,人们都
说,他借有许多别人的铜。
至于那些在罗马帝国废墟上立国的北方民族,在定居之初,似乎只有银币,即在后此若干年代,也没有金币和铜币。撒克逊人入主英格兰时,英格
兰也只有银币。直到爱德华三世时代,只有少许金币。在詹姆士一世以后,才有铜币。所只,在英格兰,而且依据同一理由,我相信,在近代欧洲的其
他各国,一切簿账以及一切货物与一切财产的价值都用银计算。要表述一个
人的财产额时,我们不说它值多少金几尼,而说它值多少磅纯银。
我相信,各国法定的支付手段,最初都只是被特认为价值标准的那种金
属铸币。在英格兰,黄金在铸币后很久还不曾取得法币资格。金币和银币价
值的比例,不由法律或公告规定,而纯然取决于市场。所以,债务人如果以
金偿债,债权人可以拒绝,不然,就须按照双方同意的金价计算。铜在今日,只用以兑换小银币,已经不是法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本位金属与非
本位金属的区别,已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区别了。
往后,人们逐渐习惯于同时使用数种铸币,而且熟悉各种铸币价值的比
例;我相信,在那时候,大多数国家,才感到了确定这比例的便利,才用法
律规定,有怎样纯度和重量的几尼,应该兑换二十一先令,并规定对于有那
么大数额的债款,可用它作为法币偿付。在这种状态下,在法定比例继续有
效期间内,本位金属与非本位金属的区别,只是名义上的区别了。
不过,在法定比例发生变动时,本位金属与非本位金属的区别又成为我
至少似乎成为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区别。例如,在一切账目都以银币记明,而
一切债务都以银币表明的场合,如果金币一几尼的法定价值,由二十一先令
落至二十先令,或升至二十二先令,以银币偿还旧欠,虽和以前相同,然只
金币偿还,就有很大的差异。在一几尼低于二十一先令场合,所需金币数额
必较大;在高于二十一先令的场合,所需金币数额必较小。在这情况下,与
金价比较,银价似乎不易于变动。这时,好象是以银衡量金的价值,而不以
金衡量银的价值。金的价值,似取决于金所能交换的银量;银的价值,似不
取决于银所能交换的金量。但这种差异,全然起因于账目款额多用银币表明
的习惯。例如,德拉蒙期票一张,若注明金币二十五几尼或五十几尼,则在
法定比例发生变动以后,仍旧可只象只前那样用同额金币付还。这时,若不
以金币而以银币兑付,则所需银数必随法定比例的变动而有很大的不同。就
这张期票的支付说,与银价比较,金价又似乎不易于变动。这时,又好象是
以金衡量银的价值,而不是以银衡量金的价值了。所以,如果账簿、契约、债券上的款额全都以金币来表示,则被特认为价值标准或价值尺度的金属,就应当是金而不是银了。
在不同金属铸币的不同价值中,要是有个法定比例持续不变,那末最昂
贵的金属的价值,事实上便支配一切铸币的价值。例如,英铜币十二便士,以常衡(十六盎斯为一磅)计,重铜半磅,而由于铜质不良,未铸成铜币前
很少能值银币七便士。可是,由于法律规定,铜币十二便土换一先令,于是
在市场上被认为值一先令,并可随时换成一先令。即在最近金币改革以前,英国金币,一般地说,不曾象大部分银币那样,低劣到标准重量以下,至少在伦敦及其附近流通的金币是如此。可是,磨损的银币二十一先令的被视为
无大损耗的金币一几尼的等值物。最近,由于法律规定,英政府已采取措施
使金币也象别的国家的通用铸币那样尽量接近于标准重量。而官署非依重量
计算不得收受金币的命令,在这命令继续有效的期间内,当可保持金币的重
量,使常与标准接近。银币仍如金币改革以前那样处于磨损剥蚀状态。可是
在市场上,磨损了的银币二十一先令,仍被认为值优良的金币一几尼。
这样,金币的改革显然抬高了能和金币兑换的银币的价值。
英国造币厂以金一磅铸成四十四个半几尼,按一几尼为二十一先令计算,就等于四十六镑十四先令六便上。所只,重一盎斯的金币,等于银币三镑十
七先令十便士半。英格兰向来不征收铸币税,以重一磅或一盎斯标准金块持
往造币厂,可不折不扣换回重一磅或一盎斯的铸币。所以,每盎斯三磅十七
先令十便士半,就成为英格兰所谓金的造币厂价格,也就是造币厂交换标准
金块所付给的金币量。
在金币改革前,市场上标准金块的价格,好多年都在每盎斯三镑十八先
令以上,常是三镑十九先令,更常是四镑。但在当时磨损的四镑的金币里,很少含有一盎斯以上的标准金。金币改革以后,每盎斯标准金块的市价很少
超过三镑十七先令七便士。改革前,其市场价格总是或多或少地超过造币厂
价格;改革后,市场价格一直低于造币厂价格。但不论以金币或以银币支付,市价都相同。所以,最近金币的改革,不仅提高了金币的价值,而且也提高
了和金块乃至和一切其他货物对比的银的价值。不过,因为大部分其他货物
的价格,还受许多其他原因的影响,所以和这些货物相比,金币或银币的价
值增长得不象它们那么显著。
英格兰造币厂以标准银块一磅铸成含有重标准银一磅的六十二先令银币。
所只,一盎斯合五先令二便士就是英格兰所谓银的造币厂价格,也就是造币
厂交换标准银块所给付的银币量。在金币改革以前,一盎斯标准银块的市场
价格有时是五先令四便士,有时是五先令五便士,有时是五先令六便士,有
时是五先令七便士,有时是五先令八便士。不过,就中似乎以五先令七便士
为最普通。金币改革以后,一盎斯标准银块的市场价格降到五先令三便士、五先令四便士或五先令五便士,很少超过五先令五便士。可是,银块的市场
价格,虽因金币改革而减低了许多,但始终没有降到象造币厂那么低的价格。
就英格兰铸币所合不同金属的比价说,铜的评价远远超过它的真实价值,因而银的评价略低于它的真实价值。在欧洲市场,就法国、荷兰的铸币说,纯金一盎斯大约摸纯银十四盎斯;就英格兰的铸币说,纯金一盎斯却能换得
纯银约十五盎斯。就是说,银在英格兰的评价低于欧洲一般的评价。然而,即使在英格兰,铜块的价格也不因铸币铜的评价过高而增高;同样,银块价
格,也不因铸币银的评价过低而下落。银块仍保持着它对金子的适当比例;
由于同一理由,铜块也保持着它对银子的适当比例。
在威廉第三改革银币以后,银块价格仍然略高于造币厂价格。洛克认为,这种高价是允许银块输出而禁止银币输出的结果。他说,允许银块输出,国
内对银块的需要必大于对银币的需要。可是,国内为普通买卖而需要银币的
人,必然比为输出或为其他目的而需要银块的人多得多。现在我们也同样允
许金块输出、禁止金币输出,而金块价格却落到造币厂价格之下。那时象现
今一样,铸币的银,和金对比,是评价太低了。那时(那时金币也被认为无
须改革)象现今一样,金币支配一切铸币的真实价值。以前的银币改革,既
不能使银块价格降低到造币厂价格,那末,现今任何类似的改革恐怕也不能
做到这一点。
假若银币能够象金币那样,做到和标准重量大致相同,那末按照今日比
价,金币一几尼所能换入的银币,就要多于它所能购买的银块。银币如含有
十足的标准重量,则先把银币熔成银块,再以银块换成金币,然后以金币换
取银币,就有利可图。要防止此种毛病,似乎只有改变金银比价。
就铸币的金银适当比值说,要是把现今低于这比值的银价评得高于这比
值,同时又象规定铜币除了可以兑换先令外不得充作法币那样,规定银币除
了可以兑换几尼外不得充作法币,那末上述毛病,也许可以减少。银的高的
评价绝不会使任何债权人吃亏,正如现今铜的高的评价,不会使债权人吃亏
一样。在这种规定下,吃亏的只有银行业者。当他们的银行发生挤兑时,他
们往往以最小的六便士银币支付款项,想借此延宕时间。这种规定的实行,却使他们不能再使用这种不名誉的方法来避免立时兑付。结果他们将不得不
经常在金柜中储有更大数量的现金。这对银行业者当然很不利,但对债权人
的利益却是很大的保障。
固然,即使在今日优良金币中,三磅十七先令十便土半(金的造币厂价
格),也未必含有一盎斯以上的标准金;因此,有人认为,这数额不应当购换
更多的标准金块。但是,金铸币在使用上实较金块便利;加之,铸造货币在
英国虽不取费,但金块持往造币厂,往往须在数星期之后才能换回铸币。现
今造币厂工作繁忙,要延到数月以后才能取回铸币。时间这样的拖延,等于
抽收小额的铸币税,并使金币的价值略高于等量金块的价值。所以,英国铸
币银的评价,若能保持对金的适当比例,那末,不实行银币改革,也能使银
块价格落到造币厂价格之下;甚至现今磨损了的银币价值也会受银币所能兑
换的优良金币的价值的支配。
对铸造金银币课以小额铸币税,会使铸币金银的价值更进一步高出同量
条块金银。这时,铸造货币会按税额比例增加铸币金属的价值,正如把金银
制成器皿会按制造费用的大小而增加金银器皿的价值。铸币价值高于金银块,这不仅可阻止铸币的熔解,还可以阻止铸币的输出。万一因当前某种急需而
输出货币,其大部分不久也会流回本国。铸币在外国,只能按照条块的重量
出售,而在国内却具有超过重量的购买力。所以把输出的货币带回国内来是
有利可图的。法兰西对铸币课以百分之八的铸币税。据说,法国输出的货币
都会自动回到本国来。 金银条块市价不时变动的原因,和一切其他商品市价不时变动的原因相
同。此类金属常因海陆运输途中的意外事件而遭受损失;在镀金、包金、镶
边和绣花过程中,都会有不断的消耗;在铸币及器皿上,都会有磨损。所以,自己不占有矿山的国家,为了弥补此等损失和消耗,就需要不断输入金银。
我相信,金银进口商也象其他商人一样会竭力使金银的输入适合于当时的需
要。可是,无论他们对供求的考虑如何周到,也总不免有时输入太多,有时
输入太少。假如金银条块输入多于需要,他们往往不愿冒再输出的危险与困
难,而情愿以略低于一般价格的价格在国内售去若干;反之,如果输入少于
需要,他们可得的市价,就会高于一般价格。但是,在这种偶然变动下,金
银条块的市价,若竟能在好几年内稳定地持续地保持着略高于造币厂价格或
略低于造币厂价格的状态,我们敢说,那一定起因于铸币本身的某种情况,使得一定数量铸币的价值在这几年内高于或低于铸币中应含有的纯金量或纯
银量。结果的稳定和持续,只相应的原因的稳定和持续为前提。
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方,是怎样准确的价值
尺度,那要看通用的铸币是怎样准确地符合于它的标准,换言之,要看铸币
所包合的纯金量或纯银量,是怎样准确地符合于它应当含有的纯金量或纯银
量。例如,在英国,如果四十四个半几尼恰好含有标准金一磅,即纯金十一
盎斯和合金一盎斯,则此种金币,就可作为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方所可能
有的商品实际价值的正确尺度。此四十四个半几尼,若因磨损消耗,其所合
标准金重量不到一磅,而且磨损的程度又参差不一,则这种价值尺度就会象
其他各种度量衡一样,难免有些不正确。恰好适合标准的度量衡既不多见,所以商人们调整自己商品价格时,总是尽量不按照应当有的度量衡标准,而
按照他们凭一般经验觉得实际上是的那种度量衡标准来调整。在铸币紊乱的
场合,商品价格也不是按铸币应当含有的纯金量或纯银量,而是按商人一般
以经验觉察到的铸币实际含量来作调整。
应当指出,我所谓的商品货币价格,总是指这商品出售所得的纯金量或
纯银量,与铸币名称无关。例如,我把爱德华一世时代六先令八便士的货币
价格,和今日一镑的货币价格,看做同一的货币价格,因为根据我们所能判
断的,那时的六先令八便士和今日的一镑几乎含有同一分量的纯银。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在资本累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
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例如,一
般地说,狩猎民族捕杀海狸一头所需要的劳动,若二倍于捕杀鹿一头所需要
的劳动,那末,海狸一头当然换鹿二头。所以,一般地说,二日劳动的生产
物的价值二倍于一日劳动的生产物,两点钟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点
钟劳动的生产物,这是很自然的。 如果一种劳动比另一种劳动更为艰苦,对于这较大的艰苦,自然要加以
考虑。一点钟艰苦程度较高的劳动的生产物,往往可交换两点种艰苦程度较
低的劳动的生产物。
如果某种劳动需要非凡的技巧和智能,那末为尊重具有这种技能的人,对于他的生产物自然要给与较高的价值,即超过他劳动时间所应得的价值。
这种技能的获得,常须经过多年苦练,对有技能的人的生产物给予较高的价
值,只不过是对获得技能所需费去的劳动与时间,给以合理的报酬。进步社
会,对特别艰苦的工作和特别熟练的劳动,一般都在劳动工资上加以考虑。
在初期蒙昧社会,可能也作过这种考虑。
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都属于劳动者自己。一种物品通
常应可购换或支配的劳动量,只由取得或生产这物品一般所需要的劳动量来
决定。
资本一经在个别人手中积聚起来,当然就有一些人,为了以劳动生产物
的售卖或劳动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上得到一种利润,便把资本没在劳动人民
身上,以原材料与生活资料供给他们,叫他们劳作。与货币、劳动或其他货
物交换的完全制造品的价格,除了足够支付原材料代价和劳动工资外,还须
剩有一部分,给予企业家,作为他把资本投在这企业而得的利润。所只,劳
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
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
那全部资本。假若劳动生产物的售卖所得,不能多于他所垫付的资本,他便
不会有雇用工人的兴趣;而且,如果他所得的利润不能和他所垫付的资本额
保持相当的比例,他就不会进行大投资而只进行小投资。
也许有人说,资本的利润只是特种劳动工资的别名,换言之,不外是监
督指挥这种劳动的工资。但利润与工资截然不同,它们受着两个完全不同的
原则的支配,而且资本的利润同所谓监督指挥这种劳动的数量、强度与技巧
不成比例。利润完全受所投资本的价值的支配,利润的多少与资本的大小恰
成比例。假定某处有两种不同的制造业,各雇用劳动者二十人,工资每人每
年十五镑,即每年各需支工资三百镑,而该处制造业资本的普通年利润为百
分之十。又假定一方每年所加工的粗糙原料只值七百镑;另一方所加工的精
细原料值七千镑。合计起来,前者每年投下的资本不过一千镑;而后者却有
七千三百镑。因此,按百分之十年利计,前一企业家每年预期可得一百镑的
利润;后一企业家每年却预期得到七百三十镑的利润。他们的利润额,虽那
么不相同,他们的监督指挥却无甚差别,甚或全然一样。在许多大工厂里,此类工作大抵托由一个重要职员经管。这个职员的工资,正确地表示了监督
指挥那一类劳动的价值。在决定这职员的工资时,通常不仅考虑他的劳动和
技巧,而且考虑他所负的责任;不过,他的工资和他所管理监督的资本并不
保持一定的比例。而这资本所有者,虽几乎没有劳动,却希望其利润与其资
本保持一定的比例。所以,在商品价格中,资本利润成为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劳动工资绝不相同,而且受完全不相同原则的支配。
在这种状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未必都属于劳动者,大都须与雇用
他的资本所有者共分。一般用于取得或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劳动量,也不能
单独决定这种商品一般所应交换、支配或购买的劳动量。很明显,还须在一
定程度上由另一个因素决定,那就是对那劳动垫付工资并提供材料的资本的
利润。
一国土地,一旦完全成为私有财产,有土地的地主,象一切其他人一样,都想不劳而获,甚至对土地的自然生产物,也要求地租。森林地带的树木,田野的草,大地上各种自然果实,在土地共有时代,只须出些力去采集的,现今除出力外,却须付给代价。劳动者要采集这些自然产物,就必须付出代
价,取得准许采集的权利;他必须把他所生产或所采集的产物的一部分交给
地主。这一部分,或者说,这一部分的代价,便构成土地的地租。在大多数
商品价格中,于是有了第三个组成部分。
必须指出,这三个组成部分各自的真实价值,由各自所能购买或所能支
配的劳动量来衡量。劳动不仅衡量价格中分解成为劳动的那一部分的价值,而且衡量价格中分解成为地租和利润的那些部分的价值。
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成为那三个都分或其中之一。
在进步社会,这三者都或多或少地成为绝大部分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以谷物价格为例。其中,一部分付给地主的地租,另一部分付给生产上
所雇用的劳动者的工资及耕畜的维持费,第三部分付给农业家的利润。谷物
的全部价格,或直接由这三部分构成,或最后由这三部分构成。也许有人认
为,农业家资本的补充,即耕畜或他种农具消耗的补充,应作为第四个组成
部分。但农业上一切用具的价格,本身就由上述那三个部分构成。就耕马说,就是饲马土地的地租,牧马劳动的工资,再加上农业家垫付地租和工资的资
本的利润。因此,在谷物价格中,虽必须以一部分支付耕马的代价及其维持
费,但共全部价格的直接或最后由地租、劳动及利润这三部分组成。
就面粉价格说,我们必须在谷物价格上,加上面粉厂主的利润及其雇工
的工资;就面包价格说,我们须加上面包师的利润及其雇工的工资。但由农
家那里运谷物到面粉厂,由面粉厂运面粉到面包师,又需若干劳动;垫付这
种劳动的工资,又需若干资本。这种劳动的工资,和这种资本的利润,亦须
加在这两种物品的价格内。
亚麻价格,与谷物价格同样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麻布的组成,既须理
麻工、纺工、织工、漂白工等的劳动,而分途雇用这些工人的雇主,又须分
接投下资本,所只,这种种劳动的工资,这种种资本的利润,亦须加征麻布
价格内。
物品制造,越接近于完成,其价格中工资利润部分,和地租部分比较,便越大。随着制造的进展,不仅利润的项目增加,而且后一阶段制造者,比
前一阶段制造者得到更多利润。因为,后者比前者需要更多资本。例如,雇用织工的资本,必须大于雇用纺工的资本。因为,雇用织工的资本,除了要
付还雇用纺工的资本及其利润,还要支付织工的工资。利润对资本总保持着
一定的比例。
然而,即在最进步社会,也有少数商品的价格,只能分为劳动工资及资
本利润两个部分,且有更少数商品的价格,单由劳动工资构成。例如,海产
鱼类的价格,通常只有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支付渔夫的劳动,其二支付渔业
资本的利润。有时,在此种价格中也会有地租,但极少见,关于这一点,我
以后要说明。河上渔业却往往与海上渔业不同,至少就欧洲大部分说,它们
的情况是截然两样的。欧洲的鲑鱼业大体上都要支付地租。这种地租,虽严
格地说不能称为土地地租,但无疑和工资与利润一起成为鲑鱼价格的构成部
分。苏格兰某些地方,有少数穷人在海岸拾集通常叫做苏格兰玛瑙的斑色小
石。雕石业者付给他们的价格,只是他们的劳动工资,其中没有地租部分,也没有利润部分。
总之,无论什么商品的全部价格,最后必由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一个部分
构成。在商品价格中,除去土地的地租以及商品生产、制造乃至搬运所需要
的全部劳动的价格外,剩余的部分必然归作利润。
分开来说,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由那三个部分全数或其中
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那
三个部分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
间分配。社会上年年由劳动采集或生产的全部物品,或者说,它的全部价格,本来就是照这样分给社会不同成员中某些人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
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一切其他收入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
三种收入中的一个。
不论是谁,只要自己的收入来自自己的资源,他的收入就一定来自他的
劳动、资本或土地。来自劳动的收入称为工资。来自运用资本的收入称为利
润。有资本不自用,而转借他人,借以取得收入,这种收入,称为货币的利
息或利益。出借人既给借用人以获取利润的机会,借用人就付给利息作为报
酬。由借款获得的利润,一部分当然属于冒除投资的借用人,另一部分,则
当然属于使借用人有获取利润机会的出借人。利息总是一种派生的收入,借
用人只要不是为还债而借债的浪子,那末,他偿还利息所用的款项,如果不
是来自运用借款而得到的利润,一定是来自他种收入源泉。完全来自土地的
收入,称为地租,属于地主。农业家的收入,有一部分得自劳动,另一部分
则得自资本。在他看来,土地不过是使他能够借以获得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
的工具。一切赋税,一切以赋税为来源的收入,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种年
金,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间接以劳动工资、资
本利润或土地地租支出。
这三种不同的收入,当它们属于各别的个人时,容易区别;但在属于同
一个人时,往往互相混淆,至少按通常说法是如此。 耕种自己一部分土地的乡绅,在支付耕作费用以后,当然要以地主资格
获得地租,并以农业家资格获得利润。可是,他往往把这全部收益笼统地叫
做利润,这样就把地租和利润混淆了,至少按通常说法是如此。我国在北美
和西印度的种植园主,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农业,因此,我们常听
他们说到种植园的利润,很少听人们说到种植园的地租。
一般农业家,很少雇用监工来指导农场的一般工作。他们通常也自己劳
作,如犁耕、耙掘等等。所以,在全部收获中,除去地祖,剩余的部分就不
仅包合农业资本及其普通利润,而且含有他们自己作为劳动者和监工所应得
的工资。但是,在收回资本和支付地租以后所剩余的一切,统称为利润。这
所谓利润,明明含有工资在内。所以,在这场合,工资又与利润混为一谈了。
假若一个独立工作的制造业者,拥有足够的资本来购买原材料并维持生
活直到货物上市,那末,他所获得的收益便应有两项:其一,以工人资格领
取的工资;其二,以老板资格以售卖工人出品所获得的利润。但他这两项收
益,普通也统称为利润。在这场合,工资也和利润混淆了。
一个亲自动手栽培植物的种园家,一身兼有地主、农业家和劳动者三种
资格。所以,他的生产物自应对他一个人支给地主的地租、农业家的利润和
劳动者的工资。但通常却把他的全部收入看做他的劳动所得。在这一场合,地租和利润这二者,又和工资混为一谈了。
由于在文明国家内,交换价值单由劳动构成的商品极不常见,大部分商
品的交换价值,都含有大量的利润和地租,所以,社会全部劳动年产物所能
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远远超过这年产物生产制造乃至运输所需要的劳动量。
假若社会每年所能购买的全劳动量,每年都被社会雇用,那末,因为劳动量
将年年大大增加的缘故,后一年度的生产物将比前一年度的生产物具有更大
的价值。可是,无论那一个国家,都不是用全部年产物来维持勤劳阶级。无
论那一个国家,每年都有大部分生产物归游惰阶级消费。一国年产物的普通
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是逐年减少,还是不增不减,要取决于这一国家的
年产物每年是按照什么比例分配给这两个阶级的人民。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在每一个社会及其邻近地区,各种用途的劳动的工资以及各种用途的资
本的利润,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这普通率,象我在后面所说那样,自
然部分受社会的一般情况,即贫富、进步退步或停滞状况的支配,部分受各
种用途的特殊性质的支配。同样,在每一个社会及其邻近地区,地租也有一
个普通率或平均率。这普通率,象我在后面所说那样,也是部分受土地所在
地的社会及其邻近地区的一般情况的支配,部分受土地的天然肥沃与人工改
良的支配。
这些普通率或平均率,可称为那地方那时候通行的工资自然率、利润自然率或地祖自然率。一种商品价格,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产、制造这商
品乃至运送这商品到市场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这商
品就可以说是按它的自然价格的价格出售的。
商品这样出卖的价格,恰恰相当于其价值,或者说,恰恰相当于出售这
商品的人实际上所花的费用。普通所谓商品原始费用,虽没有包含再贩卖这
商品的利润,但若再贩卖者按照不能得到当地一般利润率的价格把这商品卖
掉,那他显然就会遭受损失。因为,他若把资本投在其他方面,就可以得到
那笔利润。况且,他的利润就是他的收入,也就是他生活资料的正当资源。
他在制造商品、把它送往市场去的过程中,要垫付劳动者的工资或生活资料,也要垫付他自身的生活资料。他自身的生活资料,大体上说与他可以出卖商
品指望的利润相当。因此,商品的出卖若不能给他以利润,那就等于说,他
没有从这商品的出卖取回其实际费用。
能提供这种利润的价格,虽然未必是一般商人出卖货物的最低价格,但
却是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肯出卖的最低价格,至少在有绝对自由即各人能随
意变更职业的地方,情形是如此。
商品通常出卖的实际价格,叫做它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
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和它的自然价格完全相同。
每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受支配于它的实际供售量,和愿支付它的自
然价格(或者说愿支付它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
价值)的人的需要量,这二者的比例。愿支付商品的自然价格的人,可称为
有效需求者,而他们的需求,可称为有效需求。因为,这种需求也许使商品
的出售得以实现。此种需求与绝对需求不同。一个贫民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可
以说有一辆六马拉大马车的需求,他这种需求并不是有效需求,因为那马车
绝不是为要满足他的这种需要而送往市场出售的。
市场上任何一个商品的供售量,如果不够满足这商品的有效需求,那些
愿支付这商品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价值的人,就不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数量的供给。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愿得不到这种商
品,宁愿支付较大的价格。于是竞争便在需求者中间发生。而市场价格便或
多或少地上升到自然价格之上。价格上升程度的大小,要看货品的缺乏程度
及竞事者富有程度和浪费程度所引起的竞争热烈程度的大小。但在同样富有
和同样奢侈的竞争者间,缺乏程度所能引起的竞争程度的大小,却要看这商
品对求购者的重要性的大小。所以,在都市被封锁或发生饥馑场合,生活必
需品的价格总是非常昂贵。
反之,如果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供售量超过了它的有效需求,这商品就不
能全部卖给那些愿支付这商品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
全部价值的人,其中一部分必须售给出价较低的人。这一部分价格的低落,必使全体价格随着低落。这样,它的市场价格,便或多或少地降到自然价格
以下。下降程度的大小,要看超过额是怎样加剧卖方的竞争,或者说,要看卖方是怎样急于要把商品卖出。超过程度尽管相同,易腐败的商品输入过多
比耐久性商品输入过多能引起卖方更大的竞争。例如,柑橘输入过多就比旧
式铁器输入过多能引起卖方更大的竞争。
如果市场上这种商品量不多不少,恰够供给它的有效需求,市场价格便
和自然价格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所以,这全部商品量都能以自然价格售
出,而不能以更高价格售出。各商人之间的竞争使他们都得接受这价格,但
不使他们接受更低的价格。
每种商品的上市量自然会使自己适合于有效需求。因为,商品量不超过
有效需求,对所有使用土地、劳动或资本而以商品供应市场者有利;商品量
不少于有效需求对其他一切人有利。
如果市场上商品量一旦超过它的有效需求,那末它的价格的某些组成部
分必定会降到自然率以下。如果下降部分为地租,地主的利害关系立刻会促
使他们撤回一部分土地;如果下降部分为工资或利润,劳动者或雇主的利害
关系也会促使他们把劳动或资本由原用途撤回一部分。于是,市场上商品量
不久就会恰好足够供应它的有效需求,价格中一切组成部分不久就都升到它
们的自然水平,而全部价格又与自然价格一致。
反之,如果市场上商品量不够供应它的有效需求,那末它的价格的某些
组成部分必定会上升到自然率以上。如果上升部分为地租,则一切其他地主
的利害关系自然会促使他们准备更多土地来生产这种商品;如果上升部分是
工资或利润,则一切其他劳动者或商人的利害关系也会马上促使他们使用更
多的劳动或资本,来制造这种商品送往市场。于是,市场上商品量不久就充
分供应它的有效需求,价格中一切组成部分不久都下降到它们的自然水平,而全部价格又与自然价格一致。
这样,自然价格可只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各
种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时会把商品价格抬高到这中心价格之上,有时会把商
品价格强抑到这中心价格以下。可是,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
定在这恒固的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
为使一种商品上市每年所使用的全部劳动量,自然会依着这个方式使自
己适合于有效需求。其目的当然在于始终把适当商品量提供市场,使供给足
够适应需求,而不超过需求。[sjtxt 小说网 Www.sjtxt.Com]
但是,在有些业务上,同量劳动逐年所产出的商品量可大不相同,在有
些业务上,却往往相等,或几乎相等。例如,同数农业劳动者,所产出的谷
物、葡萄酒、油、忽布花等商品量,就一年不同于一年;但同数纺织工所产
出的麻布和呢绒量,却年年相等,或几乎相等。就前一种产业说,适合有效
需求的生产量,只是这产业的平均生产额。由于实际生产量往往比平均生产
额大得多或小得多,所以市场上商品量有时大大超过其有效需求,有时极不
够供应其有效需求。所以纵使有效需求能够始终保持同一程度,商品的市场
价格仍不免时有变动,有时比其自然率高得多,有时又低得多。但就后一种产业说,由于同量劳动的生产量总是相同,或大约相同,所以,生产量能更
正确地适合其有效需求。在有效需求保持同一状态时,商品市场价格也保持
同一状态,和自然价格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大家从经验都知道,麻布和
呢绒的价格,不象谷价那样常常变动,也没有谷价那样大的变动。因为,前
者的价格只随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后者的价格,则不仅随需求的变动而变动,还随着为供应需求而上市的商品量的更巨大和更频繁的变动而变动。
商品市价偶然和一时的变动,主要对价格中工资部分和利润部分发生影
响,而对其中地租部分则影响不大。用货币确定了的地租,无论就比率说或
就价值说,绝不受其影响。以原生产物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计算的地租,无
疑也只能在年租的价值上,不能在年租的比孪上受其影响。在议定租佃条件
时,地主和农业经营者都尽他们所知,竭力使地租率适合于生产物的平均价
格,而不适合于其临时价格。
这些偶然和一时的变动,要看当时市场上积存的商品或劳动是过多还是
不足,换言之,要看当时市场上既成作业或待成作业是过多还是不足,而对
工资或利润的价值和比率发生影响。在国丧的场合,黑布存货往往感到不足,以致市价腾贵,因而持有多量这种商品的商人的利润便增加了。可是,所增
加的仅是商人的利润,而织布工人的工资却毫不受影响。因为这时市上感到
不足的是商品,不是劳动,换言之,是既成作业,不是待成作业。不过,国
丧虽不能影响织工们的工资,却会抬高缝工们的工资。因为,在这场合,感
到不足的是劳动,对于劳动,换言之,对于待成的作业,有效需求便大于现
有供给量。国丧减低了花彩丝绸和棉布的价格,从而减低了持有多量花彩丝
绸和棉布的商人的利润,以及精制这些商品的劳动者的工资。因为这时候,对于这些商品和生产这些商品的劳动者的需要,都不免要停顿半年甚或一年。
于是,这类商品与这类劳动都供过于求。
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虽可说有不断地趋向自然价格的趋势,但有许多
商品,有时由于特殊的意外事故,有时由于天然的原因,有时又由于特殊政
策的规定,其市场价格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大大超过其自然价格。
当某一商品因有效需求增加而市价比自然价格高得多的时候,造商品的
供给者大抵都小心翼翼地隐瞒这种变化情况。要是被人知道,其丰厚的利润
定会诱使许多新竞争者向这方面投资。结果,有效需求完全得到供给,这商
品的市场价格不久就降低到自然价格,甚或降低到自然价格之下。如果供给
者距市场很远,他们有时能保持秘密数年,而在这数年内,他们就可独享非
常的利润。不过,必须承认,这种秘密很少能长久保守,而那非常的利润只
能在这秘密未给人知道以前独享。
制造业方面的秘密,比商业方面的秘密,能保守得长久些。一个染业者,如果发现了一种制造染料的方法,其所费仅及通常方法的一半,而他又能妥
善处理,他就能终生独享这发现的利益,甚至能把它传给子孙。这种额外利
得是来自他个人劳动的高价格,所以可适当地说是他个人劳动的高工资,但因为他资本每一部分一再得到这种利得,而且他的利得总额与其资本总额保
有一定比例,所以,通常都不说它是劳动的高工资,而说它是资本的额外利
润。
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特殊的偶发事件,不过它的作用有时能
够持续好多年。
有些自然产物的产出,需要一种特殊土壤与特殊位置,以致一个大国中
适于生产这些产物的土地即使全被使用,怕仍不够供应有效需求。因此,这
种产物的全部上市量有可能售给那些愿支付特别价格的人,就是说,他们所
支付的价格超过按自然率计算,足够支付生产它们的土地的地租,以及产制
和运销所用的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的价格。这种商品可连续数世纪按这
种高价出售。这样,其价格中,地租部分一般高于按自然率计算的地租。生
产这样珍贵产物的土地的地租,例如有优良土壤和位置的法国珍贵葡萄园的
地租,和其邻近同样肥沃和同样精耕细作的其他土地的地租,不经常保持一
定的比例。反之,其价格中劳动工资及资本利润部分,和邻近其他地方的劳
动工资及资本利润,却往往保有自然的比例。
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天然的原团。这种原因会使有效需求不
能取得充分的供给,而它的作用,因此将永远继续下去。
给个人或商业公司以垄断权,其作用与商业或制造业中保守秘密相同。
垄断者使市场存货经常不足,从而使有效需求永远不能得到充分供给。这样,他们就能以大大超过自然价格的市价出卖他们的商品,而他们的报酬,无论
是工资或是利润,都大大超过其自然率。
垄断价格,在各个时期,都是可能得到的最高价格。反之,自然价格或
自由竞事的价格,虽不是在各个时期,但在长期间内,却是可能有的最低价
格。垄断价格,在各个时期,都是能向买者榨取的最高价格,或者是想象中
买者愿支付的最高价格,而自然价格或自由竞争的价格,却是卖者一般能接
受的最低价格,也就是他能够继续营业的最低价格。
同业组合的排他特权,学徒法规,只及限制特殊职业上竞争人数的各种
法规,虽然在程度上不及垄断,但在趋向上却与垄断相同。它们是一种扩大
的垄断,往往使某些产业所有商品的市价能长久超过自然价格,并使生产这
些商品所使用的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稍稍超过其自然率。
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各种法规的规定。只要这种种法规继续
有效,市价的这种增高就会继续存在。
任何一个商品的市价虽能长期高于其自然价格,但不能长期低于其自然
价格。价格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要是低于自然率,其利益受到影响的人立刻
就会感觉到这种损失,立刻就会从使用中撤回一部分土地或劳动或资本,使
上市的商品量,恰恰只够供应有效需求。因此,市价不久便将升到自然价格
的水平。至少在有完全自由的地方情况是这样。
在制造业繁荣时,学徒法规与其他各种法规,虽能使劳动者的工资抬高到自然率以上,但一旦制造业衰微,却使劳动者的工资降落到自然率以下。
因为,这些法规,在前一场合,妨阻他人进入他们的职业,在后一场合,妨
阻他们改就许多别种职业。不过,这些法规,对抬高劳动者的工资起着相当
长期的作用,但对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却接起着那么长久的作用。就前者说,这些法规的作用可持续好多世纪;就后者说,当那些在产业繁荣时受过职业
训练的劳动者有一些死去的时候,这些法规的作用便不能继续下去。在他们
死去以后,学习这一职业的劳动者人数自会适合于有效需求。至于象即度和
古代埃及那样,各个人依据教规,都有承继父业的义务,变更职业,即科以
最可怕的渎神之罪,那就无论对于什么职业,亦不难使其劳动工资或资本利
润一连几代都落在自然率以下。
关于商品的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一时的差异或永久的差异,我想我所要
说的只此而已。
自然价格本身随其组成部分即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的变动而变动。
但无论在什么社会,这种自然率都随着社会的贫富、 进步退步或停滞而变动。
我在以下四章内,将竭尽所能,详细明了地说明这些变动的原因。
第一,我要努力说明,什么情况自然而然地决定工资率,而这些情况,又怎样受社会的贫富、进步退步或停滞的影响。
第二,我要努力说明,什么情况自然而然地决定利润率,而这些情况,又怎样受上述社会状况的变动的影响。
第三,我要努力说明,什么情况支配下面要说的比例。货币工资与货币
利润虽因劳动及资本的用途不同而大不相同,但各种劳动用途的货币工资和
各种资本用途的货币利润似乎都有一定的比例。如后章所要说明的那样,这
种比例部分取决于各种用途的性质,部分取决于所在社会的不同法律和政策。
不过,这种比例,虽在许多方面受法律和政策的支配,但似乎不受所在社会
贫富、进步退步或停滞等状况的影响,而在所有这些不同状况中保持不变,或几乎不变。
第四,我要努力说明,什么情况支配土地地租,并使一切土地生产物的
真实价格或是上升或是下降。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
在土地尚未私有而资本尚未累积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
属于劳动者,既无地主也无雇主来同他分享。
这种状态如果继续下去,劳动工资将随着分工所引起的劳动生产力的增
大而增加起来。但一切物品却将日渐低廉,因为生产它们所需要的劳动量变
小了。在这种状态下,等量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自然可以互相交换,所以,要购买各种商品,只需较少数量的劳动生产物。 可是一切物品,尽管实际上变得低廉,但表面上却有些物品地比以前昂
贵,换句话说,可交换较多数量的其他货物。假定大多数产业的劳动生产力
增加十倍,即现今一天劳动的生产量十倍于以前一天的劳动,而某一种产业
的劳动生产力却只增加一倍,即造产业现今一天劳动的生产量只二倍于以前
一天的劳动。在这场合,这大多数产业一天劳动生产物,如果与那产业一天
劳动生产物交换,那末前者以原工作量的十倍,不过购入后者原工作量的二
倍。因此,后者的一定分量,例如一磅,就似乎比以前贵了五倍。但其实却
是比以前低廉了二分之一。购买这一磅货物所需的其他货物量虽五倍于以前,但生产或购买这一磅货物所需的劳动量却不过等于以前的二分之一。所以,现今获得此物比以前容易了两倍。
但劳动者独享全部劳动生产物的这种原始状态,一到有了土地私有和资
本累积,就宣告终结了。所以,在劳动生产力尚未有显著改善以前,这种原
始状态早已不复存在了;要就此种状态对劳动报酬或劳动工资所可能有的影
响作进一步的探讨,那是徒劳无功的。
土地一旦成为私有财产,地主就要求劳动者从土地生产出来或采集到的
几乎所有物品中分给他一定份额。因此,地主的地租,便成为要以用在土地
上的劳动的生产物中扣除的第一个项目。
一般耕作者大都没有维持生活到庄稼收割的资料。他们的生活费通常是
由雇用他们的农业家从他的资本项下垫付的。除非他能分享劳动者的生产物,换言之,除非他在收回资本时得到相当的利润,否则他就不愿雇用劳动者。
因此,利润成为要从用在土地上的劳动的生产物中扣除的第二个项目。
其实,利润的扣除,不仅农业生产物为然,一切其他劳动的生产物亦莫
不如是。在一切工艺成制造业中,大部分劳动者在作业完成以前都需要雇主
给他们垫付原材料、工资与生活费。雇主分享他们的劳动生产物,换言之,分享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而这一分享的份额便是他的利润。
一个独立工作的工人,有时也有资力,足以自行购买原材料,并维持自
己生活,一直到作业完成。他兼有劳动者及雇主的身分,享有全部劳动生产
物,即享有劳动所加于原材料的全部价值。因此,他的利得包含通常属于两
个不同身分的人所有的两种不同收入,即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
可是,这种实例不很多。就全欧洲说,其比例是,在老板下面工作的工
人有二十个,自己独立工作的工人只有一个。而且,劳动工资一语,都普遍
理解为,在劳动者为一人而雇用他的资本所有者另为一人的一般情况下,劳
动获得的工资。
劳动者的普通工资,到处都取决于劳资两方所订的契约。这两方的利害
关系绝不一致。劳动者盼望多得,雇主盼望少给。劳动者都想为提高工资而
结合,雇主却想为减低工资而联合。
但在一般的争议情况下,要预知劳资两方谁占有利地位,谁能迫使对方
接受自己提出的条件,决非难事。雇主的人数较少,团结较易。加之,他们的结合为法律所公认,至少不受法律禁止。但劳动者的结合却为法律所禁止。
有许多议会的法会取缔为提高劳动价格而结合的团体,但没有一个法令取缔
为减低劳动价格而结合的组织。况且,在争议当中,雇主总比劳动者较能持
久。地主、农业家、制造者或商人,纵使不雇用一个劳动者,亦往往能靠既
经蓄得的资本维持一两年生活;失业劳动者,能支持一星期生活的已不多见,能支持一月的更少,能支持一年的简直没有。就长时期说,雇主需要劳动者
的程度,也许和劳动者需要雇主的程度相同,但雇主的需要没有劳动者那样
迫切。
据说,工人的结合常常听到,而雇主的结合却很少听到。可是,谁要是
因此认为雇主实际很少结合,那就未免昧于世故,不了解这问题的真相了。
雇主们为使劳动工资不超过其实际工资率,随时随地都有一种秘而不宣的团
结一致的结合。破坏团结,随时随地都是最不名誉的行动,都为近邻和同业
者所耻笑。我们所以不常听到这种结合,正因为那是一种不被人知道的普通
结合,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结合。此外,雇主们为要把劳动工资减低到其
实际工资率以下,有时也组织特殊的结合。此种结合,直到达到目的为止,总是保持极度的沉默与秘密。劳动者这时虽痛切成到资方的这种秘密结合,却往往无抵抗他屈服,其他人因此都不知道。不过,对于雇主的这种结合,工人们往往也组织对抗的防御性结合。而且,即在没有这种雇主结合的时候,工人们为提高劳动价格,有时也自动结合起来。他们所持的理由,有时是食
粮腾贵,有时是雇主从他们的劳动得到过多的利润。他们的结合,无论是防
御性的或是攻击性的,总是声闻遐迩。为求争点迅速解决,他们老是狂呼呐
喊,有时甚至用极可怕的暴力。他们处于绝望的境地,铤而走险,如果不让
自己饿死,就得胁迫雇主立即答应他们的要求。这时,雇主也同样喧呼呐喊,请求官厅援助,要求严厉执行取缔工人结合的严峻法规。因此,工人很少能
从那些愤激的结合的暴动中得到利益。那些结合,部分因为官厅干涉,部分
因为雇主较能持久,部分因为大多数劳动者为了目前生计不得不屈服,往往
以为首者受到惩罚或一败涂地而告终。
不过,在争议中,雇主虽常居于有利地位,但劳动工资有一定的标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即使最低级劳动者的普通工资,似也不能减到这一定标
准之下。
需要靠劳动过活的人,其工资至少须足够维持其生活。在大多数场合,工资还得稍稍超过足够维持生活的程度,否则劳动者就不能赡养家室而传宗
接代了。坎梯隆似乎因此推测,最下级普通劳动者,为供养儿女二人,至少
须取得倍于自身所需的生活费,而其妻子,由于需要照料儿女,其劳动所得,只够维持自己。但据一般计算,常有半数儿童在未成年以前死去。因此,最
贫穷的劳动者按照上述计算,一般都想至少养育四个孩子,以便能有两个孩
子活到成人年龄。但坎梯隆认为,四个孩子的必要扶养费也许和一个成年人
的生活费几乎相等。他还说,一个强壮奴隶劳动的价值,算来倍于其生活费,一个最低级劳动者劳动的价值,不可能低于一个强壮奴隶劳动的价值。因此,至少这一点似乎是肯定的:为赡养家属,即使最低级普通劳动者夫妇二人劳
动所得,也必须能稍稍超过维持他俩自身生活所需要的费用。但是,这种超
过额,是按什么比例,是按上述比例,或是按其他比例,我不想加以确定。
可是,有某些情况,有时也使劳动者立于有利地位,并使他们能够得到
大大超过上述工资的工资。很明显,上述工资是符合一般人道标准的最低工
资。
不论何国,如果对那些靠工资过活的人,即工人、散工、各种佣人等的
需求不断地增加,换言之,如果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都比前一年多,劳动者
就没有为着提高工资而结合的必要。劳动者不够,自会导致雇主间的竞争;
雇主们竞相出高价雇用劳动者,这样他们就自动冲破了防止工资提高的自然
结合。
很明显,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定随着预定用来支付劳动工资的资金
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这种资金有两种:一,超过维持生活需要的收入;
二,超过雇主自己使用需要的资财。
地主、年金领受者、有钱人,如果认为自己的收入除维持身家外还有剩
余,他们一定会把剩余额的全部或一部分,用来雇用若干家仆。这剩余额增
加,他们所雇用的家仆自然也随之而增加。
织工、鞋匠这一类独立工作的劳动者所持的资本,如果除了购买供自己
使用的原材料并维持他在货品出售以前的生活外,还有剩余,他自然也会以
这剩余额雇用一个乃至数个帮工,以便靠他们的劳作获利。这剩余增加,他
所雇帮工的人数自然也随之而增加。
因此,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随一国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收入
和资本没有增加,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决不会增加。而收入和资本的增加,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所以,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自随国民财富的增加而
增加。国民财富不增加,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决不会增加。
然而,使劳动工资增高的,不是庞大的现有国民财富,而是不断增加的
国民财富。因此最高的劳动工资不在最富的国家出现,而却在最繁荣,即最
快变得富裕的国家出现。今日英格兰确比北美各地富,然北美各地的劳动工
资却比英格兰各地高。纽约地方,普通劳动者一日的工资为美币三先令六便
士,合英币二先令;造船木匠为美币十先令六便士,外加值英币六便士的糖
酒一品脱,全部合英币六先令六便土;泥水匠及建筑木匠为美币八先令,合
英币四先令六便士;裁缝帮工为美币五先令,合英币二先令十便士。这些价
格都在伦敦价格之上。据说,其他殖民地的工资也和纽约同样高。食品的价
格,北美各地都比英格兰低得多。北美从来没有饥荒现象。即在歉收的年度,只不过减少输出,没减到自己供给不足。所以,北美劳动的货币价格如果比
母国各地高,那末其真实价格,即其货币价格对劳动者提供的支配生活必需
品和便利品的实际能力,在比例上必定比母国更高。 北美虽没有英格兰那样富裕,但比英格兰更繁荣,并以大得多的速度增
加财富。一国繁荣最明确的标识,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英格兰以及欧洲大
多数其他国家的居民,在大约五百年内,不敢说有一倍的增加,但在北美英
属各殖民地,在二十年或二十五年内,就增加了一倍。就现在说,这种迅速
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新居民的不断移入,而是人口的迅速繁殖。据说,当
地高龄居民往往能亲眼看到五十、一百甚至一百个以上的直系子孙。由于劳
动报酬优厚,多子女不但不成为室家之累,反而成为家庭富盛的源泉。在离
去双亲家庭以前,每个儿女的劳动,推算起来,足有纯收盆一百镑的价值。
一个有四五个孩子的青年寡妇,在欧洲中等及下等人民间,很少能找到第二
丈夫,但在北美地方,那些儿女常是诱使男子向她求婚的财产。儿童的价值
是结婚的最大鼓励。所以,北美人的早婚是毫不足怪的。可是,尽管早婚招
致了人口很大的增加,但北美人民却仍不断发出劳动者不足的诉苦声。对劳
动者需求的增加,和维持劳动者资金的增加,似乎比劳动供给的增加快得多。
一国尽管非常富有,如若长久陷于停滞状态,我们就不能希望在那里找
到极高的工资。指定用来支付工资的资金,换言之,居民的收入和资本,也
许达到极大的数额。但这数额如果数世纪不变,或几乎不变,那末每年所雇
用的劳动者人数就很容易供应下一年所需劳动者人数,甚或还有剩余。这样,劳动者既不缺少,雇主也不会为要获得劳动者而相互竞争。在另一方面,劳
动者的增加却自然会超过需要雇用的人数。就业机会常感不足,于是劳动者
为要获得工作,不得不互相竞事。假如,该国劳动者的工资,本来足够养活
他们各自的身家而且还有剩余,那末劳动者间的竞争和雇主们的利害关系,不久就会使工资减低到合乎一般人道标准的最低工资。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
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孛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
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各旅行家的报告,虽有许多相互矛盾
的地方,但关于中国劳动工资低廉和劳动者难于赡养家属的记述,则众口一
辞。中国耕作者终日劳作,所得报酬若够购买少量稻米,也就觉得满足。技
工的状况就更恶劣。欧洲技工总是漫无所事地在自己工场内等候顾客,中国
技工却是随身携带器具,为搜寻,或者说,为乞求工作,而不断在街市东奔
西走。中国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困程度。据
说,在广州附近,有数千百户人家,陆上没有居处,栖息于河面的小渔船中。
因为食料缺乏,这些人往往争取欧来船舶投弃船外的最污秽废物。腐烂的动
物尸体,例如死猫或死犬,纵使一半烂掉并发臭,他们得到它,正象别国人
得到卫生食品那么高兴。结婚,在中国是受到了奖励的,但这并不是由于生
儿育女有出息,而是由于有杀害儿童的自由。在各大都市,每夜总有若干婴
孩被委弃街头巷尾,或者象小狗一样投在水里。而这种可怕的杀婴工作,据说是一部分人公然自认的谋生手段。
不过,中国虽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但似乎还未曾退步。那里,没有被居
民遗弃的都市,也没有听其荒芜的耕地。每年被雇用的劳动,仍是不变,或
几乎不变;因此,指定用来维持劳动的资金也没显然减少。所以,最下级劳
动者的生活资料虽很缺乏,但还能勉强敷衍下去,使其阶级保持着原有的人
数。
在指定用来维持劳动的资金显著减少的国家里,情形就截然不同了。每
年各等职业所需要的雇工和劳动者,都比前一年少。许多不能在上等职业中
找得工作的上等阶级人民,也想在最下等的职业中找工作。这样,在最下等
职业中,就不但有了超过需要的最下级劳动者,而且还有过多的从其他各阶
级纷纷拥入的人。结果,职业的竞争变得非常剧烈,以致把劳动工资减低到
极悲惨极贫困的生活水准。而且,即使忍受这些苛刻条件,还有许多人找不
到职业。这些人,要么饿死,要么沦为乞丐,不然也许只有搞罪大恶极的勾
当才能取得生活资料。接着,穷乏、饥饿和死亡等灾祸就落到最下级的劳动
者身上,后来波及所有上等阶级,终至国内居民减少到经过苛政或灾祸而硕
果仅存的收入和资本所能容易维持的人数。东印度的孟加拉及其他若干英领
殖民地的现状,也许几乎就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土地肥沃,人口又经大大
减少,因而生活资料并不十分困难,可是年年仍不免有三四十万人因饥饿而
濒于死亡,我们就可以断言,那是因为该国指定用来维持贫困劳动者的资金
正在迅速减少。英国保护和统治北美的政治机构和压迫与压制东印度的商业
公司的不同性质,用这两地的不同情况来说明,也许是再好不过的。
所以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国民财富增
进的自然征候。反之,贫穷劳动者生活维持费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乃是社会急速退步的征候。
看来,不列颠现今的劳动工资,显然超过了维持劳动者一家生活所需的
数额。为证明这一点,我们无须作烦琐或未必有结果的计算,来推定劳动者
至少需多少工资,才能养活一家。有很多明显征象表明,不列颠各地劳动工
资,不是以符合人道标准的最低工资为准则的。
第一,不列颠几乎所有地方,甚至最低级劳动也有夏季工资与冬季工资
的区别。夏季工资总是最高工资。但冬季有薪炭临时开支,故冬季家庭生活
费在一年中为最大。生活费最低时,工资反而最高,这就表明,劳动工资不
受最低生活所需要的数额的支配,而受工作的数量及其假定价值的支配。也
许有人说,劳动者应贮藏夏季工资的一部分,来支付冬季费用,而他全年的
工资,并不超过他一年中维持身家所需要的数额。可是,奴隶或绝对仰赖他
人为活的人所得到的待遇,却不是这样。他的日常生活资料,都和他的日常
需要相称。
第二,不列颠的劳动工资,不随食品价格变动而变动。食品价格,到处
都年年变动,常常月月变动。但有许多地方的劳动的货币价格,有时经过半世纪,还仍旧不变。因此,假若这些地方的贫穷劳动者,在食品最昂贵的年
岁,能够维持他的身家,那末,在食品价格一般而供给又很充足的年岁,必
能过舒适生活;在食品异常低廉的年岁,就过着优裕生活。在过去十年中,不列颠有许多地方食物昂贵,而劳动的货币价格并不随着显著提高。固然,确有些地方的劳动的货币价格提高了,但那与其说起因于食物的昂贵,倒不
如说起因于劳动需求的增加。
第三,就不同年度说,食品价格的变动,大于劳动工资的变动,而就不
同地方说,劳动工资的变动,却大于食品价格的变动。面包和家畜肉的价格,在不列颠几乎所有地方一般相同,或大约相同。这两种商品以及大多数其他
零售商品(贫穷劳动者零购的一切物品),在大都市和在僻远地方,价格是同
样低廉,或者,大都市方面还比较低廉,其原因我以后说明。但大都市与其
附近地带的劳动工资,往往比数哩以外地方的劳动工资,高五分之一或四分
之一,即高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二十五。伦敦及其附近劳动的普通价格,可
只说是每日十八便土。数哩以外,即减低到十四便土或十五便土。爱丁堡及
其附近劳动的普通价格,可只说是每日十便士,数哩以外,就低落到八便土。
八便士是苏格兰低地一带大部分地方的普通劳动的普通价格,在那里,这价
格的变动比英格兰少得多。劳动价格上的差异,虽未必会驱使一个人由一教
区移到另一教区去,但货物价格这样的差异,却必然使许多容积巨大的货物,从一教区到另一教区,从国内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甚至可只说从世界的
一端到另一端的运输,变得非常频繁,不久就使它们趋于均衡。人性见异思
迁,虽早有定论,但根据我们的经验,人类却显然又是安土重迁,最不爱移
动的。贫苦劳动者,在不列颠劳动价格最低廉的地方,要是能够维持家属,那末在不列颠工资最高的地方,就一定能过优裕的生活。
第四,劳动价格的变动,无论就时间说或就地方说,不但不与食品价格
的变动一致,而且往往正相反。
一般人常食谷物的价格,苏格兰比英格兰高,苏格兰几乎每年都由英格
兰输入大宗谷物。英格兰谷物,在输入谷物的苏格兰售卖的价格,必须高于
在输出谷物的英格兰售卖的价格,但英格兰谷物在苏格兰市场售卖的价格,不能高于和它相竞争的同质量苏格兰本地谷物的价格。谷物品质的良否,主
要要看它可磨得的粉量多寡而定。就这一点说,英格兰谷物,远胜于苏格兰
谷物,所以,从外表说,或从其体积说,英格兰谷物的价格,虽高于苏格兰
谷物的价格,但就其实质即品质或重量说,一般却比苏格兰低廉得多。可是,劳动价格,在苏格兰却比英格兰低。因此,贫苦劳动者,在联合王国的一部
分即苏格兰,如能维持其家属,那末在联合王国的另一部分即英格兰,就必
能过丰裕的生活。现今,苏格兰普通人民,从燕麦片为最常食和最好食物,这和英格兰同阶级人民最常食的食物比较,一般是坏得多。这种生活方式的
差异,不是两地人民工资差异的原园,而是工资差异的结果,可是许多人却
往往不可思议地倒果为因。甲富而乙贫,并不是因为甲有马,乙却步行,而是因为甲富能备有马车,乙贫不能不步行。
各年度计算,前世纪英格兰、苏格兰两地谷物价格,比现世纪高。现在,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如必欲加以可能有的实证,那末苏格兰,比英格兰
更为明确。因为苏格兰每年的公定谷价可作证明,苏格兰每年按市场实际状
况,依宣誓手续,评定所属各地种种谷物的价格。如果这种直接证掘还需要
间接证据作为旁证,那末我说,法国甚或欧洲大多数地方的情况也是这样。
就法国说,我们有了最明确的证明。不过,前世纪英格兰、苏格兰两地谷物
价格,略高于现世纪,虽无可置疑,但前世纪两地劳动价格,比现世纪低得
多,亦同样无可置疑。因此,假如贫穷劳动者,在前世纪能够维持他的家属,那末,他现在必定能过着舒适得多的生活。前世纪,在苏格兰大多数地方,普通劳动的最普通日工资,夏天为六便土,冬天为五便士。在苏格兰高地及
西部各岛若干地方,工资还是一星期三先令或大约三先令。现在,在苏格兰
低地,普通劳动的最普通工资,一天为八便士。在爱丁堡附近,在邻近英格
兰因而可能受英格兰影响的各州,在劳动需求最近已大大增加的格拉斯科、卡朗和爱州等附近,普通劳动的最普通工资一天为十便士,有时或为一先令。
英格兰农工商业的改进,远较苏格兰为早。劳动的需求以及劳动的价格,必
随此等改良而增加。因此,在前世纪和现世纪,英格兰的劳动工资高于苏格
兰。而且从那时以来,英格兰的劳动工资,大大增加,但由于英格兰各地支
付的工资,在种类上比苏格兰多,所以,要确定英格兰工资的增加率,比苏
格兰困难。 1614 年,步兵一名一日的饷银,与现今同为八便土。当初规定这
种饷额时,必然是以普通劳动者普通工资为标准,因为步兵大都征自这个阶
级。查理二世时代,高等法院院长黑尔斯,推算劳动者六口(父亲母亲,略
能工作的子女二人,全不能工作子女二人)之家的用费,一星期为十先令,即一年需二十六镑。他认为,如果他们不能靠劳动来赚得此数,他们就得靠
乞讨或盗窃来凑成此数。黑尔斯对于这问题,似曾下了一番研究。从熟习政
治数学博得德维南博士的格里戈里? 金,也曾于至 6 既年推算一般劳动者及外
佣工的普通收入,以为平均由三个半人合成的家庭,一年需费十五镑。从表
面上看,金的计算,似与黑尔斯的计算有出入,但实则大体一致。他们都认
为,这种家庭一星期的用费,每人约二十便士。从那时以来,王国多数地方,这种家庭的货币收入与货币费用,都有大的增加,不过有的地方增加多些,有的地方增加少些,而且所增加的,没有象最近刊布的关于现今劳动工资增
高那些夸张报告所说的那么多。必须指出,任何地方的劳动价格,都不能极
正确地确定。因为,就是同一地方同一种类的劳动,也往往依照劳动者的巧
拙只及雇主的宽吝,给付不同的价格。在工资波有法律规定的地方,我们想
要确定的,只是最普通的工资。而且,经验似乎告诉我们,法律虽屡次企图
规定工资,但实际上,却从未作出适当的规定。
现世纪,劳动的真实报酬,即劳动使劳动者得到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的真实数量的增加,可能在比例上大于劳动货币价格的增加。不仅谷物的价格,比从前稍稍低廉,而且那些成为贫穷劳动者适意和卫生食料的许多其他
东西的价格,也大大跌落。例如,现今王国大多数地方马铃薯价格,只有三、四十年前的一半。从前用鍬而今日普通用犁种植的芜青、胡萝卜、卷心菜等
的价格,也可以说和马铃薯同样低廉。一切蔬果,也变得低廉。我们知道,前一世纪英国消费的大部分苹果和洋葱,都是由弗兰德输入的。麻布制造和
呢绒制造的大改良,给劳动者提供了质更好价更廉的衣服。贱金属制造的大
改良,不仅给劳动者提供了更精良的职业用具,而且提供了许多快意的和便
利的家具。诚然,肥皂、食盐、蜡烛、皮革及发酵酒,由于课税而抬高了价
格,但其中,为贫穷劳动者所必须消费的分量,却极其有限。这小部分商品
价格的昂贵,并不抵消其他多数物品价格的下落。世人往往说,奢侈之风,波及下等阶级,连贫穷劳动者现在也对以前的衣食住条件感到不满足,他们
这样说,使我们确信,劳动的货币价格与其真实价格增大了。
下层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是对社会有利呢,或是对社会不利呢?一看
就知道,这问题的答案极为明显。各种佣人、劳动者和职工,在任何大政治
社会中,都占最大部分。社会最大部分成员境遇的改善,决不能视为对社会
全体不利。有大部分成员陷于贫困悲惨状态的社会,决不能说是繁荣幸福的
社会。而且,供给社会全体以衣食住的人,在自身劳动生产物中,分享一部
分,使自己得到过得去的衣食住条件,才算是公正。
贫困无疑会使人不想结婚,但未必会使人不结婚。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
育。苏格兰高地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侈的上
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一般只能生两三个。不妊症,虽为上等社会所
常患,但在下等社会,却极少有。女性的奢侈,虽能刺激享乐的欲望,看来
往往会削弱,而且常常会彻底破坏生育能力。
贫困虽不能阻止生育,但极不利于子女的抚养。柔嫩植物长出来了,但
在土地塞冽和气候严酷的环境中,不久就枯死。我常听说,苏格兰高地常有
一母产子二十个而活的只有一个的实例。几个富有经验的军官告诉我说,士
兵在联队内生的全部儿童,漫说后来用以补充联队的缺额,即用以充当联队
的吹鼓手,亦嫌不够。但是,在兵营附近看到的可爱孩子,却比其他地方多。
这些孩子很少长到十三四岁。有些地方生出来的儿童,在四岁前,死去一半;
有许多地方,在七岁前死去一半;在九、十岁前死去一半,几乎是一种普遍
现象。这样大的死亡率,在各地方下等人民间都可看到。他们不能象上等人
民那么注意养育子女。一般地说,他们的结婚,虽比上流社会的人更为多产,但他们的儿童中,达到成年的却比较少。与普通人民的儿童比较,育婴堂及
教区慈善会内收养的儿童,死亡率还要大。
各种动物的增殖,自和其生活资料成比例。没有一种动物的增殖,能超
过这个比例。然而,在文明社会,只有在下等人中间,生活资料不够才能限
制人类进一步繁殖。要限制进一步的增殖,除了杀死他们多子女婚姻所生的
大部分子女外,没有其他方法。 丰厚的劳动报酬,由于它使劳动者能够改善他们儿童的给养,从而使他
们能够养大较多的儿童,势必会放宽和扩大上述限度。应该指出,上述限度
扩大的程度,也必然尽可能和劳动需求所需要的程度相称。如果劳动需求继
续增加,劳动报酬必然鼓励劳动者结婚和增殖,使他们能够不断增加人口,来供给不断增加的劳动需求。什么时候,要是劳动报酬不够鼓励人口增殖,劳动者的缺乏不久就会抬高劳动的报酬。什么时候,要是劳动报酬过分鼓励
人口增殖,劳动者的过多不久就使劳动的报酬减到其应有的程度。在前一场
合,市场上的劳动供给,如此不足,在后一场合,市场上的劳动供给,又如
此过剩,结果都迫使劳动价格,不久又回到社会所需要有的适当程度。因此,象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必然支配其他商品的生产一样,对人口的需求也必然支
配人口的生产。生产过于迟缓,则加以促进;生产过于迅速,则加以抑制。
世界各地,不论在北美,在欧洲,或是在中国,支配和决定人口繁殖程度的
正是这一需求。这需求在北美,成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在欧洲,成为人
口缓慢而逐渐增加的原因,在中国,就成为人口不增不减的原因。
据说,奴隶的损耗,其损失在雇主,自由佣工的损耗,其损失却在他自
身。其实,后者的损耗,与前者的损耗一样都是屋主的损失。各种职工和佣
工,都必须给付这样的工资,使他们能够按照社会对他们的需求的增加、减
少或不增不减等情况,而维持其种类。不过,自由佣工的损耗,虽同是雇主
的损失,但与奴隶的损耗比较,则雇主所受损失又少得多。要是我可这样说,用作补充或修补奴隶损耗的资金,通常都由不留心的雇主或疏忽的监工管理。
但修补自由佣工损耗的资金却由自由佣工自己管理。一由钱财通常管理得漫
无秩序的富人管理,所只管理上自亦漫无秩序;一由处处节省和锱铢必较的
穷人自己管理, 所以管理上亦是处处节省和锱铢必较。在这样不同的管理下,相同的目的,却需要有大不相同的费用。所以,征之一切时代和一切国民的
经验,我相信,由自由人作成的作品,归根到底比由奴隶作成的作品低廉。
即在普通劳动工资很高的波士顿、纽约和费城,也是这样。
所以,充足的劳动报酬,既是财富增加的结果,又是人口增加的原因。
对充足的劳动报酬发出怨言,就是对最大公共繁荣的必然结果与原因发出悲
叹。
也许值得指出,不是在社会达到绝顶富裕的时候,而是在社会处于进步
状态并日益富裕的时候,贫穷劳动者,即大多数人民,似乎最幸福、最安乐。
在社会静止状态下,境遇是艰难的;在退步状态下,是困苦的。进步状态实
是社会各阶级快乐旺盛的状态。静止状态是呆滞的状态,而退步状态则是悲
惨的状态。
充足的劳动报酬,鼓励普通人民增殖,因而鼓励他们勤勉。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勤勉象人类其他品质一样,越受奖励越发勤奋。丰富的生活
资料,使劳动者体力增进,而生活改善和晚景优裕的愉快希望,使他们益加
努力。所只,高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总是比低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活泼、勤勉和敏捷。例如,英格兰劳动者比苏格兰劳动者强;大都会附近的劳动者比僻
远农村的劳动者强。诚然,有些劳动者如能在四天中挣得足以维持一星期生
活的生活资料,将无所事事地虚度过其余三天,但就大多数劳动者说,并不
如此。反之,在工资按件计算时,许多劳动者往往没几年就把身体搞垮了。
据说,伦敦及其他一些地方的木匠,不能保持最精壮气力到八年以上。此种
现象,在工资按件计算的许多其他行业,常有发生。制造业一般是按件计算
工资,连农村劳动在工资较通常为高的地方,也是按件计资。几乎各种技工,在特殊业务上,往往因操劳过度而生特殊疾病。意大利著名医生拉马齐尼,关于这类疾病,曾著有专书。我们不把我们的士兵看做勤劳人民,但在他们
从事某项特殊工程而按件领受工资时,军官常须与领工者约定,他们每日报
酬,按他们的报酬率,不得超过一定数额。在这条件订定之前,士兵常因相
互竞争希望得到较大报酬而操劳过度,损害健康。一星期中四天过度的操劳,乃是共余三天闲散的真正原因,而世人对于这三天的闲散,却大发牢骚并大
声叫嚣。大多数人在连续数天紧张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之后,自然会强烈地想
要休息。这欲望,除非受到暴力或某种强烈需要的抑制,否则是几乎压制不
住的。天性要求,在紧张劳动之后,有一定程度的纵情快乐,有时只是悠闲
自在一会,有时却是闲游浪荡和消遣娱乐。如不依从这要求,其结果常是很
危险的,有时是致命的,不然,迟早亦会产生职业上的阵殊疾病。如果雇主
听从理性及人道主义的主宰,就不应常常鼓励劳动者勤勉,应当要他们适度
地工作。我相信,在各个行业,一个能工作适度的人,能够继续不断工作,不仅长期保持健康,而且在一年中做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
有人说,在物价低廉的年度,劳动者大抵较平常懒惰;在物价高昂的年
度,则较平常勤勉。他们由此得到结论:生活资料丰富,劳动者的工作,就
弛缓起来;生活资料不足,劳动者的工作就紧张起来。说生活资料略较平常
丰富,也许使一部分劳动者偷闲,那是无可置疑的,但若说大多数劳动者,都会因此怠于作业,或者说,一般人在吃得不好时,比吃得好时工作更好,在意志消沉时,比兴致勃勃时工作更好,在疾病时,比健康时工作更好,那
似乎是不大可靠的说法。应该指出,对一般人民说,饥馑的年岁,往往是疾
病死亡的年岁,而疾病和死亡,势必减低他们的劳动产物。
在物资丰厚的年度,佣工往往离开主人,靠自己劳动生活。但食品价格
的低廉,由于增加用来维持佣工的资金,也鼓励雇主,尤其是农业家,雇用
更多的佣工。因为在这时期,农业家与其以低廉市价出卖谷物,倒不如以谷
物维持较多佣工,以期得到较大的利润。对佣工的需求增加,而供应这需求
的人数却减少。所以劳动价格往往在物价低廉时上升。
在物资缺乏的年度,生计的困难与不安定,使这些佣工切望复得旧有的
工作。但食品的高价,由于减少用来维持劳动的资金,使雇主倾向于减少现
有的雇工,而不倾向于增加。况且,在物价高昂的年度,贫穷独立劳动者往往把以前用以购置材料的少额资本全部提出来消费,这样就不得不变为雇工。
求职的人数,既然超过了就职的机会,许多人就只好接受比通常低的条件,来获取职业。所以在物价昂贵的年度,佣工和帮工的工资往往低落。
因此,各种居主,在物价高昂的年度,和劳动者订结契约,比在物价低
廉的年度更为有利,而且觉得,劳动者在前一场合,比在后一场合,更为恭
顺,更愿依靠他们,所以,雇主们认为,物价高昂的年度,对他们的事业更
为有利,那是很自然的。此外,地主和农业家喜欢物价高昂的年度,还有一
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的地租和利润,大部分决定于粮食的价格。不过,若
说一般人在为自己工作时,工作较少,在为他人工作时,工作较多,那是再
荒谬不过的。贫穷的独立劳动者,一般都比按件计资的帮工勤勉,因为前者
享有自身劳动的全部生产物,后者则须与雇主分享。大制造厂中的雇工,容
易受恶友诱惑,往往道德沦丧;独立劳动者却不易受此影响。工资以年或月
计的雇工,不论工作多少,都得到同样的工资和津贴,就这一点说,独立劳
动者的工作效率比这些雇工更大得多。物价高昂的年岁,倾向于增高独立劳
动者对各种帮工和佣工的比例,而物价低廉的年岁,则倾向于减低其比例。
麦桑斯是法国一位博学多能的作家,在圣? 埃蒂安选举时任贡税收税官。
为要说明贫民在物价低廉时所做的工作比物价高昂时多,他曾把三种制造品
——埃尔伯夫的粗毛织品和卢昂遍地皆是的麻织品与丝织品——在物价低时
及物价高时的产量及价值,拿来比较。据他由官署登记簿抄下的报告,这三
种制造品在物价低时的生产量及价值,一般都比物价高时大;物价最低的年
度,生产量与价值,往往最大,而物价最高的年度,往往最小。这三种制造
品似乎都处于生产停滞状态,其生产量,逐年计算,虽略有出入,但总的说
来,却是不增不减。
苏格兰的麻织品,和约克郡西区的粗毛织品,同是正在增加的制造品。
其生产量与价值,虽时有变动,但大体上却在增高。不过,我曾检阅这些制
造品年产额公布的记录,却不能发现年产额的变动与各时期的物价高低有什
么显著关系。诚然,在物资非常不足的 1740 年,这两种制造品产量都有很大
下降,但在物资仍是非常不足的 1756 年,苏格兰制造品产量却比常年多。同
年,约克郡制造品产量却下降,其生产额,直至 1766 年,换言之,直到美洲
印花税法废止以后,才恢复到 1755 年的数额。在 1766 年和 1767 年,约克郡
制造品生产额增加到前此所未有的程度,而且从那时起不断地增加。
以贩销远地为目的的一切大制造业的产品量,与其说必然取块于产地旺
季价格是高或是低,倒不如说必然取决于消费国中影响商品需求的那些情况,取决干和平或战争,取决于其他竞争制造业的盛衰,取决于那些商品的主要
顾客是高兴买还是不高兴买。此外,也许在物价低廉时期制造的额外作品,有大部分,未曾登记在制造业公开记录上。离开雇主的男佣工,成为独立劳
动者。妇女回到父母家中,从事纺织,给自身及家庭制造衣服。连独立劳动
者也未必都制造售给大众的商品,而为邻人雇请,制造家庭用品。所以,他们的劳动产品,常没登记在公开记录上,这些记录,有时是那么夸张,而我
们商人和制造业者,却往往根据这种记录,妄断最大帝国的盛衰。
虽然劳动价格的变动,不一定都与食物价格的变动一致,而且往往完全
相反,但我们不可因此认为,食品价格对于劳动价格没有影响。劳动的货币
价格,必然受两种情况的支配:其一,是对劳动的需求;其二,是生活必需
品和便利品的价格。对劳动的需求,按照它是在增加、减少或不增不减,换
言之,按照它所需要的是增加着的人口、减少着的人口或是不增不减的人口,而决定必须给予劳动者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数量,而劳动的货币价格,取决于购买这数量所需要的金额。所以,在食物低廉的场合,劳动的货币价
格虽有时很高,但在食物昂贵而劳动需求继续不变的场合,劳动的货币价格
却更高。
劳动的货币价格,在突然非常大的丰年,有时上升,而在突然非常大的
荒年,有时下落,这是因为在前一场合,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在后一场合,劳动的需求减少。在突然非常大的丰年,许多雇主手中的资金,足够维持和
雇用比他们前一年所雇用的多的劳动者,而这些超过通常需要的劳动者,未
必都能雇到,于是,要雇用更多劳动者的雇主,便相互竞争,这在有的时候
就使劳动的货币价格及真实价格抬高起来。
在突然发生的非常大荒年,情形正相反。用来雇用劳动者的资金,既较
前年度为少,便有许多人失业,于是他们为获得职业而相互竞争,这在有的
时候就使劳动的真实价格与货币价格都下落。譬如在 1740 年这个非常大的荒
年,有许多人只要有饭吃就愿工作。在后此的几个丰年里,雇用劳动者和雇
工仅比较困难了。
食品涨价,会提高劳动的价格,而物价昂贵年度的荒歉,由于减少了劳
动需求,因而会降低劳动的价格。反之,食品跌价,会减低劳动的价格,而
物价低廉年度的丰饶,由于增加了劳动需求,因而会抬高劳动的价格。在食
品价格只有一般变动的场合,那两种对立原因,似乎会互相抵消。这也许就
是劳动工资所以到处都较食物价格稳定得多、经久得多的一部分原因。
劳动工资的增加,必然按照价格中工资那一部分增高的比例,抬高许多
商品的价格,并按照价格增高的比例,减少国内外这些商品的消费。但是,使劳动工资增加的原因,即资本的增加,却会增加劳动生产力,使较少的劳
动生产较多的产品。雇用很多劳动者的资本家,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势必妥
当分配他们的业务,使他们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由于同一原因,他力图把
他和他的工人所能想到的最好机械供给他们。在某一特殊工厂内劳动者间发
生的事实,由于同一理由,也在大社会的劳动者间发生。劳动者的人数愈多,他们的分工当然就愈精密。更多人从事于发明对各人操作最适用的机械,所
以这种机械就容易发明出来。由于有了这些改良的机械,许多物品能用比以
前少得多的劳动生产出来。这样,劳动量的减少,就不只抵偿劳动价格的增
加。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资本利润的增减,与劳动工资的增减,同样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增减。但
财富状态对两者的影响却大不相同。
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资,因而倾向于减低利润。在同一行业中,如有
许多富商投下了资本,他们的相互竞争,自然倾向于减低这一行业的利润;
同一社会各种行业的资本,如果全都同样增加了,那末同样的竞争必对所有
行业产生同样的结果。
前面已经说过,即使要确定某一特定地方和某一特定时间的劳动的平均
工资,也不容易。而且,所能确定的,只不过是最普通的工资。但就资本利
润说,就连最普通的利润,我们也很少能够确定。利润极易变动,经营某特
定行业的人,未必都能够说出他的每年平均利润是多少。他的利润,不但要
受他所经营的那些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而且要受他的竞争者和顾客运气
的好坏、商品在海陆运输上甚或在堆栈内所可能遭遇的许许多多意外事故的
影响。所以,利润率不仅年年变动,日日变动,甚至时时刻刻都在变动。要
确定一个大国内各行业平均利润,必然更加困难;至于要相当准确地确定以
前或现今的利润,那必定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不过,我们要相当准确地确定往昔或现今的资本平均利润,虽不可能,但我们可以货币的利息上略知其梗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原则:在使用货币
所获较多的地方,对于货币的使用,通常支付较多的报酬;在使用货币所获
较少的地方,对于货币的使用,通常支付较少的报酬。我们由此确信,一国
内资本的一般利润,必定随着其市场的一般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利息率下
落,利润必随着下落;利息率上升,利润必随着上升。所以,利息的变动情
况,可使我们略知利润的变动情况。
亨利八世第三十七年以法令宣布,一切利息不得超过百分之十。可见,以前的利息有的时候是在百分之十以上。其后,热心宗教的爱德华六世,受
宗教的影响,禁止一切利息。但这种禁令,和同性质的其他各种禁令一样,据说没产生效果,而高利贷的弊害,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于是,亨利八
世的法令,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第十三年的法令第八条的规定,又发生效力了。
此后,百分之十常为法定利息率,直到詹姆士一世第二十一年,才把它限定
为百分之八。复辟后不久,利息率减为百分之六。安妮女王第十二年,再减
至百分之五。这一切法律的规定,看来极其适当。它们都是在市场利息率即
有良好信用的人通常借款的利息率变动之后作出的,并不是走在前头。自安
妮女王时代以来,百分之五的利息率,似乎比市场利息率高,而不比它低。
在晚近战争以前,政府曾以百分之三的利息率借款,而王国首都及其他许多
地方,有良好信用的人则以百分之三点五、百分之四、百分之四点五等利息
率借款。 我国自亨利八世以来,财富与收入都在不断增加,而且在进展过程中,其速度似乎是逐渐增加,而不是减少。不仅日在进步,而且进步得越来越快。
这期间的劳动工资不断增加,而大部分工商业的资本利润却在减少。
在大都市经营一种行业,往往比乡村需墓更多的资本。各种行业上所使
用的资本的庞大和富裕的竟争者人数的众多,乃是都市资本利润率一般低于
农村资本利润率的原因。但是,都市的劳动工资,一般都比农村高。在繁荣
的都市,拥有大量生产资本的人,往往不能按他们所需要的人数雇到劳动者,所以他们互相竞争,这样就抬高劳动工资而减低资本利润。在没有充分资本
来雇用全体劳动者的偏僻地方,一般人民为获得职业而相互竞争,于是劳动
工资降落,而资本利润增高。
苏格兰的法定利息率虽与英格兰相同,市场利息率却高些。该地有良好
信用的人,通常不能以少于百分之五的利息率借款。就连爱丁堡的私立银行,对于随时兑现全部或一部分的期票,也给与百分之四的利息。伦敦的私立银
行,对于储入的资金,不给付利息。在苏格兰经营几乎所有行业,所需资本
都比英格兰少。所只苏格兰普通利润率,比英格兰高些。上面已经说过,苏
格兰的劳动工费,比英格兰低。此外,苏格兰不仅比英格兰穷得多,其进展
的速度也慢得多,尽管它明显地是在前进。
法国法定利息率,在本世纪内,不常受市场利息率的支配。在 1720 年,法定利息率,由二十分之一落到五十分之一,即由百分之五落到百分之二。
在 1724 年,提到三十分之一,即提到百分之三点三。在 1725 年,再提到二
十分之一,即提到百分之五。 1766 年,拉弗迪执政,又减到二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四。其后,神父特雷执政,又恢复到原来的百分之五。一般认为,这样强行抑制法定利息率的目的,在于为减低公债利息率做准备;这种目的
有时确曾达到。就现在说,法国也许没有英国那么富裕。法国的法定利息率
一般比英国低,而市场利息率却一般比英国高。这是因为法国,象其他国家
一样,有了很安全和很容易的回避法律的方法。据在英法两国经商的英国商
人说,法国的商业利润比英国高;正由于这个原因,许多英国人不想把资本
投在重商的本国,却愿投在轻商的法国。法国的工资比英国低。你如果由苏
格兰到英格兰去,你所看到的这两地普通人民服装和面色的差异,可充分表
示这两地社会状况的差异。然而,假如你从法国回到英国来,这种对照就更
为鲜明了。法国无疑比苏格兰富裕,但其进步速度似乎不及苏格兰。对于苏
格兰,人们一般甚或普遍认为,它正在退步;此种见解,即使对法国说,也
是没有根据的;一个二三十年前曾到过苏格兰视察而现在又到那边视察的人,绝不会对它抱有此种见解。
反之,就领土面积及人口的比例说,荷兰比英格兰富裕。荷兰政府以百
分之二的利息率借款,而有良好信用的人民以百分之三的利息率借款。据说,荷兰的劳动工资比英格兰高。大家又都知道,荷兰人经营生意所获利润,比
欧洲其他任何国人都低。有些人说,现今荷兰的商业正在衰退。就商业的某些部门说,也许确是如此。但上面所说的征候似可表明,该国商业并未一般
衰退。当利润减少时,商人们往往都埋怨说商业衰退了;可是利润减少,乃
是商业繁盛的自然结果,或是所投资本比以前更多的自然结果。在晚近英法
战争中,荷兰人乘机获得了法国全部运输业务,而且直到现今,还有一部分
操在荷兰人手中。英法的国债,成为荷兰人一宗大财产。据说,单就英国说,就有大约四千万镑(但我以为这说得过大)。此外,荷兰人还把巨额资金贷给
较本国利息率为高的外国的私人。这些事实,无疑表示他们资本的过剩,或
者说,他们的资本已增加到投在本国适当生产上不能得相当利润的程度,但
不表示商业衰退。由经营特定行业而获得的私人责本,虽增加到不能尽行投
在这一行业上的程度,但这一行业仍继续增进;大国的资本也可有这种情况。
在我国北美及西印度的殖民地,劳动工资、货币利息只及资本利润,都
比英格兰高。各殖民地的法定利息率和市场利息率,是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
不过,劳动的高工资和资本的高利润同时存在,是新殖民地特殊情况所特有
的现象,而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在新殖民地中,资本对领土面积的比例
以及人口对资本的比例,在一定期间内必定比大多数国家低。他们所有的土
地,多于他们资本所能耕作的土地,所以,他们只把资本投在土质最肥沃和
位置最适宜的土地上,即投在海滨和可航行河流沿岸各地。此外,购买这等
土地的价格,往往低于其自然生产物的价值。为购买并改良这等土地而投下
的资本,必然产生极大的利润,因而使他们能够支付非常高的利息。投在这
种有利用途上的资本的迅速积累,使种植园所有者能雇用的工人数,很快增
加到新殖民地不能供应的程度。这样,他们能在新殖民地居到的劳动者的报
酬,使极其优裕。但是,随着殖民地的扩展,资本利润就逐渐减少。土质最
肥沃和位置最好的土地既全被占有,耕作土壤和位置较差的土地所能取得的
利润,使减少了,而用在土地上的资本,也只能提供较低的利息。在现世纪
中,我国殖民地大部分法定利息率和市场利息率,都因此大大减低。随着财
富、改良工作及人口的增进,利息低落了。劳动工资却不与资本利润共同跌
落。不论资本利润如何,对劳动的需求,随资本增加而增加。利润尽管减低,资本却不但继续增加,而且比以前增加得更为迅速。就此点说,勤劳的国家
和勤劳的个人都一样。大资本利润虽低,但比高利润的小资本,一般增加得
更为迅速。俗语说,货币产生货币。已经取得了少许,不愁不能取得更多。
最困难的是这少许的取得。在前面,我已就资本的增加和业务的增加,即资
本的增加和对有用劳动的需求的增加这两者的关系,作了部分的说明,以后
在论述资本积累时,当详加说明。
新领土的获得或新行业的开展,即使在财富正在迅速增加的国家,也会
提高资本利润,因而也会增加货币利息。由于这国家的资本,不够应付这种
新获得或新发展所给各个人带来的全部业务,所以只把它投在能提供最大利
润的那些行业上。以前投在其他行业上的资本,必有一部分撤回来,转入更
有利的新行业。所以,在那些旧行业,竞争便没有以前那么剧烈,而市场上各种货物的供给也减少了。货物减少,价格势必或多或少地上升,这就对经
营者提供更大的利润,而他们也能以比从前高的利息率借入资金。在晚近战
争结束以后不久,有良好信用的个人,乃至一些伦敦最大商号,一般以百分
之五的利息率借款。在战前,他们通常没交付过百分之四或百分之四点五以
上的利息。这可由我国占领北美和西印度曾增加我国领土与商业那一事实来
充分说明,用不着设想我国资财已经减少。旧资本所要经营的业务增加得那
么多,那必然会使很多行业的资本量减少,结果,在这些行业,由于竞争已
较和缓,利润必然增加。我相信,晚近战争的巨大费用,并没使不列颠的资
财减少,其原因,我以后将加以说明。
但是,社会资财即维持产业的资金的减少,使劳动工资降低,因而使资
本利润以及货币利息增高。由于劳动工资低落,社会上剩有的资本的所有者,以货品提供市场所需的费用,比以前少;由于他们以货品提供市场所用的资
本比以前少,他们能够且比以前高的价格出售货物。所费较少,所得较多,他们的利润从两方面增加,因此能够出高的利息。在孟加拉及东印度其他英
领殖民地,获得巨大资产是那么快、那么容易这一事实,可以证明这些贫苦
地方的劳动工资非常的低而资本利润非常的大。其货币利息也相应地非常的
高。孟加拉农家往往以百分之四十、五十或六十的利息借入资金,并以次期
的收获物作为抵押。能够担负这种高利息的利润,必然侵占地主的几乎所有
地租,而这样高的利息,也必然侵占利润的大部分。罗马共和国衰亡以前,各地方在总督竭泽而渔的暴政下,似乎都有同样高的利息。从西塞罗的书简,我们知道,有道德的布鲁塔斯也曾在塞浦路斯岛以百分之四十八的利息借款。
一国所获的财富,如已达到它的土壤、气候和相对于他国而言的位置所
允许获得的限度,因而没有再进步的可能,但尚未退步,那末,在这种状态
下,它的劳动工资及资本利润也许都非常的低。一国人口的繁殖,如已完全
达到其领土所可维持或其资本所可雇用的限度,那末,在这种状态下,职业
上的竞争必然非常激烈,使劳动工资低落到仅足维持现有劳动者人数,而且
由于人口已经非常稠密,也不可能再有增加。一国的资本,如与国内各种必
须经营的行业所需要的资本相比,已达到饱和程度,那末各种行业所使用的
资本,就达到各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允许使用的程度。这样,各地方的竞争
就大到无可再大,而普通利润便小到无可再小。
然而,也许没有一个国家的财富曾经达到这种程度。中国似乎长期处于
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末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
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
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
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安全,而且随时都
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上,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
获有极大利润。所以,中国的普通利息率,据说是百分之十二,而资本的普
通利润,必须足够担负这样高的利息。
一国法律上的缺陷,有时会使其利息率增高到大大超过它的贫富状况所
需要的程度。它的法律如果不强制人们履行契约,那就使一切借款人所处的
地位,和法制修明国家中破产者或信用不好者的地位相差不远。出借人收回
借款的不确定性,就使他索取破产者在借款时通常需要出的那么高的利息。
在侵略罗马帝国西部各地的未开化民族中,有许久,契约的履行与否只凭当
事者的信义,他们王朝的裁判所很少过问此事。当时利息率达到那么高,恐
怕这也是一部分原因。
要是法规完全禁止利息,那也不能收到效果。许多人必须借入资金;而
出借人,不仅对于这笔资金的使用,要求相当的报酬,而且对于回避法律的
困难和危险,也要求相当的补偿。孟德斯鸠说,一切回数国利息率之所以高,并不是囵为他们贫穷,而是部分因为法律禁止利息,部分因为贷金难于收回。
最低的普通利润率,除了足够补偿投资容易遇到的意外损失以外,还须
有剩余。只有这一剩余才是纯利润或净利润。普通所谓总利润,除了包含这
种剩余以外,还包含为补偿意外损失而保留的部分。借款人所能支付的利息,只与纯利润成比例。
出借资金,即使相当谨慎,亦有受意外损失的可能。所以,最低的普通
利息率,和最低的普通利润率一样,除了补偿贷借容易遇到的意外损失外,还须有剩余。如果无此剩余,那未出借资金的动机,就只能是慈善心或友情
了。
在财富已达到极度、而且用在各种行业上的资本都已达到最大限度的国
家,普通纯利润率便很低,因而这种利润所能负担的普通市场利息率也很低;
这样,除大富豪外,任何人都不能靠货币利息生活。小有产者和中等有产者,都不得不自己监督自己资本的用途。几乎一切人都得成为实业家,都有从事
某种产业的必要。荷兰的现状,似与此相似。在那里,不是实业家,就不能
算是时髦人物。需要使得几乎每一个人都习以为常地去经营某种行业。习俗
又到处支配时尚。不和别人穿上同样的服装,便成为笑柄;不和别人同样从
事实业,也不免成为笑柄。一个无所事事的游惰者,厕身实业家中间,正如
一个文官厕身军队中间一样,会感到很尴尬,甚至会受到轻视。
最高的普通利润率,也许是这 ......
[ 英] 亚当·斯密 ieshy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自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们的
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 论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作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所产生的工资与利润的差别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财富的性质、蓄积和用途
第一章 论财富的分类
第二章 论货币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借贷资本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发展的自然顺序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古代欧洲农业受到的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与进步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第一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之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进口原本能在本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我国贸易差额构成不利影响的国家的货物施加特别限制
第四章 论出口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对重商主义学说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联邦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联邦国家的开支
第二章 论社会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三章 论公债
斯密:国富论序论及全书设计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
便利品的源泉。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
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
这类产物或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对消费者人数,或是有着
大的比例,或是有着小的比例,所以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
供给情况的好坏,视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但无论就哪一国国民说,这一比例都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说,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
第二,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成什么比例。不论
一国土壤、气候和面积是怎样,它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
种情况。
此外,上述供给的好坏,取决于前一情况的,似乎较多。在未开化的渔
猎民族间,一切能够劳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事有用劳动,尽可能以各种生
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他自己和家内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渔猎的人。不
过,他们是那么贫乏,以致往往仅因为贫乏的缘故,迫不得已,或至少觉得
迫不得已,要杀害老幼以及长期患病的亲人;或遗弃这些人,听其饿死或被
野兽吞食。反之,在文明繁荣的民族间,虽有许多人全然不从事劳动,而且
他们所消费的劳动生产物,往往比大多数劳动者所消费的要多过十倍乃至百
倍。但由于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物非常之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给,就
连最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勤勉节俭,也比野蛮人享受更多的生活必需
品和便利品。
劳动生产力的这种改良的原因,究竟在那里,劳动的生产物,按照什么
顺序自然而然地分配给社会上各阶级?这就是本书第一篇的主题。
不论一国国民在运用劳动时,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熟练,怎样有技巧,怎
样有判断力,在运用情况继续不变的期间,一国国民每年供给状况的好坏,总必取决于其国民每年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
竟成什么比例。我以后要说明,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人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和推动劳动的资本量的大小及资本用途成比例。所以本书第二篇,讨论资
本的性质,逐渐累积资本的方法,只及因为资本用途不同,所推动的劳动量
亦不相同这几点。 在劳动运用上已有相当程度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不同国民,对于劳
动的一般管理或指导,曾采取极不相同的计划。这些计划,并不同等地有利
于一国生产物的增加。有些国家的政策,特别鼓励农村的产业;另一些国家
的政策,却特别鼓励城市的产业。对于各种产业,不偏不倚地使其平均发展
的国家,怕还没有。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不利于
农村的产业,即农业,而比较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即工艺、制造业和商业。
本书第三篇将说明,什么情况使人们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
这些计划的实行,最初也许是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对于这些
计划将如何影响社会全体的福利,他们不曾具有远见,亦不曾加以考虑。可
是,这些计划却引起了极不相同的经济学说。有的人认为城市产业重要;有
的人又力说农村产业重要。这些不相同的学说,不仅对学者们的意见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君王和国家的政策亦为它们所左右。我将尽我所能,在
本书第四篇详细明确地解释这些不同学说,并说明它们在各时代和各国中所
产生的重要影响。
要之,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
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
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里,我要努力说明以下各点:
第一,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其中,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由全社会负
担的赋税,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社会某特殊阶级或成员负担的特殊赋税。第二,来自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而各种募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
弊。第三,什么使几乎所有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
债,而这种债务,对于真实财富,换言之,对于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有什么影响。
第一章 论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
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
制造业分工状况。一般人认为,分工最完全的制造业,乃是一些极不重要的
制造业。不重要制造业的分工,实际上并不比重要制造业的分工更为周密。
但是,目的在于供给少数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制造业,所雇用的劳动者人数,必然不多,而从事各部门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厂内,使观察者
能一览无遗。反之,那些大制造业,要供给大多数人的大量需要,所以,各
工作部门都雇有许许多多劳动者,要把这许许多多劳动者集合在一个厂内,势不可能。我们要同时看见一个部门以上的工人,也不可能。象这种大制造
业的工作,尽管实际上比小制造业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为这种划分不能
象小制造业的划分那么明显,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来作为例子。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
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
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
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
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
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
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
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
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
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
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
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
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
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
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
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就其他各种工艺及制造业说,虽有许多不能作这样细密的分工,共操作
也不能变得这样简单,但分工的效果总是一样的。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各种行业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如
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未开化社会中
一人独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一般都成为几个人分任的工作。在进步
的社会中,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者只是制造者。而且,生产一种完全制
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试以麻织业和毛织业为例,从亚麻及羊毛的生产到麻布的漂白和烫平或呢绒的染色和最后一道加工,各
部门所使用的不同技艺是那么多啊!农业由于它的性质,不能有象制造业那
样细密的分工,各种工作,不能象制造业那样判然分立。木匠的职业与铁匠
的职业,通常是截然分开的,但畜牧者的业务与种稻者的业务,不能象前者
那样完全分开。纺工和织工,几乎都是各别的两个人,但锄耕、耙掘、播种
和收割,却常由一人兼任。农业上种种劳动,随季节推移而巡回,要指定一
个人只从事一种劳动,事实上绝不可能。所以,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
全的分工制度。现在最富裕的国家,固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邻国,但
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必定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富国的土地,一般
都耕耘得较好,投在土地上的劳动与费用也比较多,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土
地面积与肥沃的比例来说也较多;但是,这样较大的生产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过所花的较大劳动量和费用。在农业方面,富国劳动生产力未必都比
贫国劳动生产力大得多,至少不象制造业方面一般情况那样大得多。所以,如果品质同样优良,富国小麦在市场上的售价,未必都比贫国低廉。就富裕
和进步的程度说,法国远胜于波兰,但波兰小麦的价格,与品质同样优良的
法国小麦同样低廉。与英格兰比较,论富裕,论进步,法国可能要逊一筹,但法国产麦省出产的小麦,其品质之忧良完全和英格兰小麦相同,而且在大
多数年头,两者的价格也大致相同。可是,英格兰的麦田耕种得比法国好,而法国的麦田,据说耕种得比波兰好得多。贫国的耕作,尽管不及富国,但
贫国生产的小麦,在品质优良及售价低廉方面,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
争。但是,贫国在制造业上不能和富国竞争;至少在富国土壤气候位置适宜
于这类制造业的场合,贫国不能和富国竞争。法国绸所以比英国绸又好又便
宜,就是因为织绸业,至少在今日原丝进口税很高的条件下,更适合于法国
气候,而不十分适合于英国气候。但英国的铁器和粗毛织物,却远胜于法国,而且品质同样优良的英国货品,在价格上比法国低廉得多。据说,波兰除了
少数立国所需的粗糙家庭制造业外,几乎没有什么制造业。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
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
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
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进,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实
施的结果,各劳动者的业务,既然终生局限于一种单纯操作,当然能够大大
增进自己的熟练程度。惯于使用铁锤而不曾练习制铁钉的普通铁匠,一旦因
特殊事故,必须制钉时,我敢说,他一天至多只能做出二三百枚针来,而且
质量还拙劣不堪。即使惯于制钉,但若不以制钉为主业或专业,就是竭力工
作,也不会一天制造出八百枚或一千枚以上。我看见过几个专以制钉为业的
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在尽力工作时,每人每日能制造二千三百多枚。可是,制钉决不是最简单的操作。同一劳动者,要鼓炉、调整火力,要烧铁挥锤打
制,在打制钉头时还得调换工具。比较起来,制扣针和制金属纽扣所需的各
项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以此为终生业务的人,其熟练程度通常也高得多。所
以,在此等制造业中,有几种操作的迅速程度简直使人难于想象,如果你不
曾亲眼见过,你决不会相信人的手能有这样大的本领。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因节省这种时
间而得到的利益,比我们骤看到时所想象的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从一种工
作转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进行的另一种工作。耕作小农地
的乡村织工,由织机转到耕地,又由耕地转到织机,一定要虚费许多时间。
诚然,这两种技艺,如果能在同一厂坊内进行,那末时间上的损失,无疑要
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损失还是很大。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时,通
常要闲逛一会儿。在开始新工作之初,势难立即精神贯注地积极工作,总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当时间内,与其说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说他是在开玩
笑。闲荡、偷懒、随便这种种习惯,对于每半小时要换一次工作和工具,而
且一生中几乎每天必须从事二十项不同工作的农村劳动者,可说是自然会养
成的,甚而可说必然会养成的。这种种习惯,使农村劳动者常流于迟缓懒惰,即在非常吃紧的时候,也不会精神勃勃地干。所以,纵使没有技巧方面的缺
陷,仅仅这些习惯也一定会大大减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利用适当的机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这必定是
大家都知道的,无须举例。我在这里所要说的只是: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的
那些机械的发明,看来也是起因于分工。人类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许多种事物上,更能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更便利的方法。
分工的结果,各个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会倾注在一种简单事物上。所以只要
工作性质上还有改良的余地,各个劳动部门所雇的劳动者中,不久自会有人
发现一些比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来完成他们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
今日分工最细密的各种制造业上的机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发明。
他们从事于最单纯的操作,当然会发明比较便易的操作方法。不论是谁,只
要他常去观察制造厂,他一定会看到极象样的机械,这些机械是普通工人为
了要使他们担当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发明出来的。最初的蒸汽机,原需雇用一个儿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断开闭汽锅与汽筒间的通路。有一次
担任这工作的某儿童,因为爱和朋友游玩,他用一条绳把开闭通路的舌门的
把手,系在机械的另一部分,舌门就可不需人力自行开闭。原为贪玩想出来
的方法,就这样成为蒸汽机大改良之一。
可是,一切机械的改良,决不是至由机械使用者发明。有许多改良,是
出自专门机械制造师的智巧;还有一些改良,是出自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智能。
哲学家或思想家的任务,不在于制造任何实物,而在于观察一切事物,所只
他们常常能够结合利用各种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极不类似的物力。随着社会的
进步,哲学或推想也象其他各种职业那样,成为某一特定阶级人民的主要业
务和专门工作。一此外,这种业务或工作,也象其他职业那样,分成了许多
部门,每个部门,又各成为一种哲学家的行业。哲学上这种分工,象产业上
的分工那样,增进了技巧,并节省了时间。各人擅长各人的特殊工们不但增
加全体的成就,而且大大增进科学的内容。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
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所需数的以外,还有大量产物可以出卖;同时,因为一切其他劳动者的处境相同,各个人都
能以自身生产的大量产物,换得其他劳动着生产的大量产物,换言之,都能
换得其他劳动者大量产物的价格。别人所需的物品,他能与以充分供给;他
自身所需的,别人亦能与以充分供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
考察一下文明而繁荣的国家的最普通技工或日工的日用物品罢;你就会
看到,用他的劳动的一部分(虽然只是一小部分)来生产这种日用品的人的数目,是难以数计的。例如,日工所穿的粗劣呢级上衣,就是许多劳动者联
合劳动的产物。为完成这种朴素的产物,势须有牧羊者、拣羊毛者、梳羊毛
者、染工、粗梳工、纺工、织工、漂白工、裁缝工,以及其他许多人,联合
起来工作。加之,这些劳动者居住的地方,往往相隔很远,把材料由甲地运
至乙地,该需要多少商人和运输者啊!染工所用药料,常须购自世界上各个
遥远的地方,要把各种药料由各个不同地方收集起来,该需要多少商业和航
运业,该需要雇用多少船工、水手、帆布制造者和绳索制造者啊!为生产这
些最普通劳动者所使用的工具,又需要多少种类的劳动啊!复杂机械如水手
工作的船、漂白工用的水车或织工用的织机,姑置不论,单就简单器械如牧
羊者剪毛时所用的剪刀来说,其制造就须经过许多种类的劳动。为了生产这
极简单的剪刀,矿工、熔铁炉建造者、木材采伐者、熔铁厂烧炭工人、制砖
者、泥水匠、在熔铁炉旁服务的工人、机械安装工人、铁匠等等,必须把他
们各种各样的技艺联结起来。同样,要是我们考察一个劳动者的服装和家庭
用具,如贴身穿的粗麻衬衣,脚上穿的鞋子,就寝用的床铺和床铺上各种装
置,调制食物的炉子,由地下采掘出来而且也许需要经过水陆运输才能送到
他手边供他烧饭的煤炭,厨房中一切其他用具,食桌上一切用具,刀子和叉
子,盛放食物和分取食物的陶制和锡蜡制器皿,制造面包和麦酒供他食喝的
各种工人,那种透得热气和光线并能遮蔽风雨的玻璃窗,和使世界北部成为
极舒适的居住地的大发明所必须借助的一切知识和技术,只及工人制造这些
便利品所用的各种器具等等。总之,我们如果考察这一切东西,并考虑到投
在这每样东西上的各种劳动,我们就会觉得,没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帮助和合
作,一个文明国家里的卑不足道的人,即便按照(这是我们很错误地想象的)
他一般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也不能够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给的。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
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
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
物交换,互相交易。
述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
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结果,这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范围。这种倾
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其他
各种动物,似乎都不知道这种或其他任何一种协约。两只猎犬同逐一兔,有
时也象是一种协同动作。它们把兔逐向对手的方向,或在对手把兔逐到它那
边时,加以拦截。不过。这种协同动作,只是在某一特定时刻,它们的欲望
对于同一对象的偶然的一致,而并不是契约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
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也从未见过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其他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你有,我愿意以此易彼。一个动物,如果想由一
个人或其他动物取得某物,除博得授与者的欢心外,不能有别种说服手段。
小犬要得食,就向母犬百般献媚;家狗要得食,就作出种种娇态,来唤起食
桌上主人的注意。我们人类,对于同胞,有时也采取这种手段。如果他没有
别的适当方法,叫同胞满足他的意愿,他会以种种卑劣阿谀的行为,博取对
方的厚意。不过这种办法,只能偶一为之,想应用到一切场合,却为时间所
不许。一个人尽毕生之力,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会中,随
时有取得多数人的协作和援助的必要。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期,几乎全都
能够独立,自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但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
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
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作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
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作买卖,他首
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
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
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
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
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社会上,除乞丐
外,没有一个人愿意全然靠别人的恩惠过活。而且,就连乞丐,也不能一味
依赖别人。诚然,乞丐生活资料的供给,至部出自善人的慈悲。虽然这种道
义归根到底给乞丐提供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但没有,也不可能,随时随
刻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他的大部分临时需要和其他人一样,也是通过
契约、交换和买卖而得到供给的。他把一个人给他的金钱,拿去购买食物,把另一个人给他的旧衣,拿去交换更合身的旧衣,或交换一些食料和寄宿的
地方;或者,先把旧衣换成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食品、衣服和住
所。
由于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取得的,所以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例如,在狩猎或游
牧民族中,有个善于制造弓矢的人,他往往以自己制成的弓矢,与他人交换
家畜或兽肉,结果他发觉,与其亲自到野外捕猎,倒不如与猎人交换,因为
交换所得却比较多。为他自身的利盎打算,他只好以制造弓矢为主要业务,于是他便成为一种武器制造者。另有一个人,因长于建造小茅房或移动房屋
的框架和屋顶,往往被人请去造屋,得家畜兽肉为酬,于是他终于发觉,完
全献身于这一工作对自己有利,因而就成为一个房屋建筑者。同样,第三个
人成为铁匠或铜匠,第四个人成为硝皮者或制革者,皮革是未开他人类的主
要衣料。这样一来,人人都一定能够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
余部分,换得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这就鼓励大家各自
委身于一种特定业务,使他们在谷自的业务上,磨炼和发挥各自的天赋资质
或才能。 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成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
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
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例如,两个性格极不相同的人,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街上的挑夫。他们间的差异,看来是起因于习惯、风俗与教育,而不
是起因于天性。他们生下来,在七八岁以前,彼此的天性极相类似,他们的
双亲和朋友,恐怕也不能在他们两者间看出任何显著的差别。大约在这个年
龄,或者此后不久,他们就从事于极不相同的职业,于是他们才能的差异,渐渐可以看得出来,往后逐渐增大,结果,哲学家为虚荣心所驱使,简直不
肯承认他们之间有一点类似的地方。然而,人类如果没有互通有无、物物交
换和互相交易的倾向,各个人都须亲自生产自己生活上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而一切人的任务和工作全无分别,那末工作差异所产生的才能的巨大差异,就不可能存在了。
使各种职业家的才能形成极显著的差异的,是交换的倾向;使这种差异
成为有用的也是这个倾向。许多同种但不同属的动物,得自天性的天资上的
差异,比人类在未受教育和未受习俗熏陶以前得自自然的资质上的差别大得
多。就天赋资质说,哲学家与街上挑夫的差异,此猛犬与猎狗的差异,比猎
狗与长耳狗的差异,比长耳狗与牧畜家犬的差异,少得多。但是,这些同种
但不同属的动物,并没有相互利用的机会。猛犬的强力,决不能辅以猎狗的
敏速,辅以长耳狗的智巧,或辅以牧畜家犬的柔顺。它们因为没有交换交易
的能力和倾向,所以,不能把这种种不同的资质才能,结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因而,对于同种的幸福和便利,不能有所增进。各动物现在和从前都须各自
分立,各自保卫。自然给了它们各种各样的才能,而它们却不能以此得到何
种利益。人类的情况,就完全两样了。他们彼此间,那怕是极不类似的才能
也能交相为用。他们依着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互相交易的一般倾向,好象
把各种才能所生产的各种不同产物,结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各个人都可以这
个资源随意购取自己需要的别人生产的物品。
[sjtxt 小说网 Www.sjtxt.Com]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
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
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有些业务,那怕是最普通的业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例如搬运工人,就只能在大都市生活。小村落固不待言;即普通墟市,亦嫌过小,不能给他
以不断的工作。散布在荒凉的苏格兰高地一带的人迹稀少的小乡村的农夫,不论是谁,也不能不为自己的家属兼充屠户、烙面师乃至酿酒人。在那种地方,要在二十哩内找到二个铁匠、木匠或泥水匠,也不容易。离这班工匠至
少有八九哩之遙的零星散居人家,只好亲自动手作许多小事情;在人口众多
的地方,那些小事情一定会雇请专业工人帮忙。农村工人几乎到处都是一个
人兼营几种性质很类似因而使用同一材料的行业。农村木匠要制造一切木制
的物品;农村铁匠要制作一切铁制的物品。农村木匠不仅是木匠,同时又是
细工木匠,家具师、雕刻师、车轮制造者、耕犁制造者,乃至二轮四轮运货
车制造者。木匠的工作如此繁杂,铁匠的工作还更繁杂。在苏格兰高地那样
僻远内地,无论如何,总维持不了一个专门造铁钉的工人。因为他即使一日
只能制钉一千枚,一年只劳动三百日,也每年能制钉三十万枚。但在那里,一年也销不了他一日的制造额,就是说销不了一千枚。
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从来各种产业的分工
改良,自然而然地都开始于沿海沿河一带。这种改良往往经过许久以后才慢
慢普及到内地。现在,以御者二人马八匹,驾广辐四轮运货车一辆,载重约
四吨货物,往返伦敦和爱丁堡间,计需六星期日程。然而,由六人或八人驾
驶船一艘,载重二百吨货物,往返伦敦和利斯间,也只需同样日程。所以需
一百人,四百匹马和五十辆四轮运货车搬运的货物,可借水运之便,由六人
或八人搬运。而且,把二百吨货物由伦敦运往爱丁堡,依最低陆运费计算,亦需负担一百人三个星期的生活费和四百匹马五十辆四轮运货车的维持费,以及和维持费几乎相等的消耗。若由水运,所应负担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六
人至八人的生活费,载重二百吨货船的消耗费,和较大的保险费,即水运保
险费与陆运保险费之间的差额。所以,假若在这两都市间,除陆运外,没有
其他交通方法,那末除了那些重量不大而价格很高的货物而外,便没有什么
商品能由一地运至另一地了。这样,两地间的商业,就只有现今的一小部分,而这两地相互间对产业发展提供的刺激,也只有现今的一小部分。假使世界
上只有陆运,则各僻远地区间的商业,一定会无法进行。有什么货物,负担
得起由伦敦至加尔各答的陆上运费呢,即使有这种货物,又有什么输送方法
能使货物安然通过介在两地间的许多野蛮民族的领土呢,然而,现今这两个
都市,相互进行大规模的贸易,相互提供市场,并对彼此的产业发展,相互
给与很大的鼓励。
由于水运有这么大的便利,所以工艺和产业的改良,都自然发初在水运
便利的地方。这种改良总要隔许久以后才能普及到内地。由于与河海隔离,内地在长期间内,只能在邻近地方,而不能在其他地方,销售其大部分生产
物。所只,它的货品销量,在长时间内,必定和邻近地方的财富与人口成比
例。结果,它的改良进步总落在邻近地方的后面。我国殖民北美所开发的大
种植园,都沿着海岸和河岸,很少扩展到离此很远的地区。
根据最可靠的历史记载,开化最早的乃是地中海沿岸各国。地中海是今
日世界上最大的内海,没有潮汐,因而除风起浪涌外,也没有可怕的波涛。
地中海,由于海面平滑,岛屿棋布,离岸很近,在罗盘针向未发明,造船术尚不完全,人都不愿远离海岸,而视狂澜怒涛为畏途的时候,对于初期航海
最为适宜。在古代,驶过世界的尽头,换言之,驶过直布罗陀海峡西航,在
航海上久被视为最危险最可惊的企图。就连当时以造船航海事业著名的腓尼
基人和迦太基人,也是过了许久才敢于尝试。而且,在他们尝试过了很久以
后,别国人民才敢问津。
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中,农业或制造业发达最早改良最大的,要首推埃及。
上埃及的繁盛地域,都在尼罗河两岸数哩内。在下埃及,尼罗河分成无数支
流,大大小小,分布全境;这些支流,只要略施人工,就不但可在境内各大
都市间,而且在各重要村落间,甚至在村野各农家间,提供水上交通的便利。
这种便利,与今日荷兰境内的莱茵河和麦斯河,几乎全然一样。内陆航行,如此广泛,如此便易,无怪埃及进步得那么早。
东印度孟加拉各省,以及中国东部的几个省,似乎也在极早的时候期已
有农业和制造业上的改良,虽然关于这种往古事迹的真相,我欧洲有权威的
历史家尚未能予以确证。印度的恒河及其他大河,都分出许多可通航的支流,与埃及的尼罗河无异。中国东部各省也有若干大江大河,分成许许多多支流
和水道,相互交通着,扩大了内地航行的范围。这种航行范围的广阔,不但
非尼罗河或恒河所可比拟,即此二大河合在一起也望尘莫及。但令人奇怪的
是,古代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国人,都不奖励外国贸易。他们的财富似乎全
然得自内陆的航行。
非洲内地,黑海和里海以北极远的亚洲地方,古代的塞西亚,即今日的
鞑靼和西伯利亚,似乎一向都处于野蛮未开化状态。鞑靼海是不能通航的冰
洋,虽有若干世界著名大河流过鞑靼,但因彼此距离太远,大部分地区不利
于商业和交通。在欧洲,有波罗的海与亚得里亚海;在欧亚两大陆间,有地
中海与黑海;在亚洲,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孟加拉瓜及退罗诸海湾。但
在非洲,却是一个大内海也没有,境内诸大河又相隔太远,因此不能有较大
规模的内地航行。此外,一国境内,纵有大河流贯其间,但若毫无支流,其
下游又须流经他国国境始注于海,这国也就仍然不能有大规模的商业,因为
上游国能否与海洋交通,随时都要受下游国的支配,就巴伐利亚、奥地利和
匈牙利各国说,多瑙河的效用极为有限,但若此河到黑海的全部航权,竟为
三国中任何一国所独有,效用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
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
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
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
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但在刚开始分工的时候,这种交换力的作用,往往极不灵敏。假设甲持
有某种商品,自己消费不了,而乙所持有的这种物品,却不够自己消费。这
时,甲当然乐于出卖,乙当然乐于购买甲手中剩余物品的一部分,但若乙手
中,并未持有甲目下希求的物品,他们两者间的交易,仍然不能实现。比如,屠户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肉,放在店内,酿酒家和烙面师,固然都愿意购买自
己所需要的一份,但这时,假设他们除了各自的制造品外,没有别种可供交
易的物品,而屠户现时需要的麦酒和面包,已经得到了供给,那末,他们彼
此之间,没有进行交易的可能。屠户不能作酿酒家和烙面师的商人,而酿酒
家和烙面师也不能作屠户的顾客。这样,他们就不能互相帮助。然而,自分
工确立以来,各时代各社会中,有思虑的人,为了避免这种不便,除自己劳
动生产物外,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他想来,拿
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都不会见拒绝。
为这目的而被人们先后想到并用过的物品可有种种。未开化社会,据说
曾以牲畜作为商业上的通用媒介。牲畜无疑是极不便的媒介,但我们却发现
了,古代往往以牲畜头数作为交换的评价标准,亦即用牲畜交换各种物品。
荷马曾说:迪奥米德的铠甲,仅值牛九头,而格罗卡斯的铠甲,却值牛一百
头。据说,阿比西尼亚以盐为商业变换的媒介;印度沿海某些地方,以某种
贝壳为媒介;弗吉尼亚用烟草;纽芬兰用干鱼丁;我国西印度殖民地用砂糖;
其他若干国家则用兽皮或鞣皮。据我所闻,直到今日,苏格兰还有个乡村,用铁钉作媒介,购买麦酒和面包。
然而,不论在任何国家,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理由,人们似乎都终于决
定使用金属而不使用其他货物作为媒介。金属不易磨损。那与任何其他货物
比较,都无愧色。而且,它不仅具有很大的耐久性,它还能任意分割,而全
无损失,分割了也可再熔成原形。这性质却为一切其他有耐久性商品所没有。
金属的这一特性,使金属成为商业流通上适宜的媒介。例如,假设除了牲畜,就没有别种物品可以换盐,想购买食盐的人,一次所购价值,势必相当于整
头牛或整头羊,他所购买的价值,不能低于这个限度,因为他用以购买食盐
的物品,不能分割,分割了,就不能复原。如果他想购买更多的食盐,亦只
有依同一理由,以牛或羊二三头,购入两倍或三倍多的分量。反之,假如他
用以交易的物品,不是牲畜,而是金属,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他可只按
照他目前的需要,分割相当分量的金属,来购买价值相当的物品。
各国为此目的而使用的金属,并不相同。古斯巴达人用铁,古罗马人用
铜,而一切富裕商业国的国民却使用金银。最初用作交换媒介的金属,似乎
都是粗条,未加何种印记或铸造。普林尼引古代历史家蒂米阿斯的话说:直
到瑟维阿斯? 图利阿斯时代为止,罗马人还没有铸造的货币,他们购买需要的
物品都使用没有刻印的铜条、换言之,这些粗条,就是当时当作货币使用的
东西。
在这样粗陋状况下,金属的使用,有两种极大的不便。第一是称量的麻烦;第二是化验的麻烦。贵金属在分量上有少许差异,在价值上便会有很大
差别。但要正确称量这类金属,至少需备有极精密的法码和天平。金的称量,尤其是一种精细的操作。诚然,贱金属称量稍差,在价值上不会发生大的影
响,因此,没有仔细称量的必要。但若一个穷人,买卖值一个铜板的货物,也需每次称量这一个铜板的重量,就不免令人觉得麻烦极了。化验金属的工
作,却更为困难,更为烦琐。要不是把金属的一部分放在坩埚里,用适当的
熔解药熔解,检验的结果就很不可靠。在铸币制度尚未实施以前,除非通过
这种又困难又烦琐的检验,否则就很容易受到极大的欺骗。他们售卖货物的
所得,可能是表面上很象一磅纯银或纯铜,而其中却混有许多最粗劣最低贱
的金属。所以,进步国家,为避免此种弊害、便利交易、促进各种工商业发
达起见,都认为有必要,在通常用以购买货物的一定分量的特定金属上,加
盖公印。于是就有了铸币制度和称为造币厂的官衙。这种制度的性质,类似
麻布呢绒检查官制度。这些检查官的任务是,通过加盖公印,确定这市上各
种商品的分量,划一它们的品质。
最初盖在货币金属上的公印,其目的似乎都在于确定,那必须确定而又
最难确定的金属的品质或纯度。当时的刻印,与现今银器皿和银条上所刻的
纯度标记很相似。在金块上刻印,但只附在金属一面而不盖住金属全面的西
班牙式标记,亦与此相似。它所确定的,只是金属的纯度,不是金属的重量。
传载,亚伯拉罕秤银四百舍克尔给伊弗伦,作为马克派拉田地的代价。据说,舍克尔是当时商人流通的货币。可是,那时金属货币的流通,和今日金块银
条的授受一样,都不论个数,只论重量。在古代,撒克逊人入主英格兰,其
岁人据说不是征取货币,而是征取实物,即各种食粮。以货币缴纳的习惯,是征服王威廉第一创始的。不过,当时纳入国库的货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
里,是按重量而不按个数计收的。
要称量金属而毫无差误,是很麻烦和很困难的。这便引出了铸币制度。
铸币的刻印,不仅盖住金属块的两面,有时还盖住它的边缘。这种刻印,不
但要确定金属的纯度,还要确定它的重量。自是以后,铸币就象现在那样,全以个数授受,没有称重量的麻烦了。
那些铸币的名称,看来原要表明内含的重量或数量。罗马铸造货币,始
于瑟维阿斯? 图利阿斯时代,当时罗马币阿斯(AS )或庞多(Pondo )含有纯
铜一罗马磅。阿斯或庞多,象我们的特鲁瓦磅那样,分为十二盎斯,每盎斯
含有纯铜一盎斯。在爱德华一世时代,一英磅含有纯银一陶尔磅。一隅尔磅
似比一罗马磅多些,而比一特鲁瓦磅少些。特鲁瓦磅,到亨利八做第十八年,才由英国造币厂采用。特鲁瓦是法国东北部香槟省的一个城市,在那时候,欧洲各国人民时常出入它的市场,大家因此都熟悉并尊重这个有名市场所用
的权衡。在查理曼大帝时代,法币利佛(Livre )含纯银一特鲁瓦磅。苏格兰
币一磅,自亚力山大一世至布鲁斯时代止,都含有与英币一镑同重量同纯度
的银一磅。英格兰、法兰西和苏格兰的货币一便土,最初都含有重一便士的银,即一盎斯的二十分之一的银,或一磅的二百四十分之一的银。先令最初
似亦系重量名称。亨利三世当时的法律规定:小麦一夸特值二十先令时,值
一个铜板的上等小麦面包,须重十二先令四便士。不过,先令对便士或先令
对磅的比例,似乎不象便士对磅的比例那么稳定。法国古时的苏(Sou )或先
令,有时含五便土,有时含十二便土,有时含二十乃至四十便士。在古代撒
克逊人间,一先令在某一个时期似只含五便土,其含量的变动,与其邻国人
即法兰克人的先令大抵很类似。法国自查理曼大帝时代以来,英格兰自征服
王威廉第一时代以来,镑、先令或便士的价值,虽有很大变动,但彼此间的
比例,似和现今一样,没有多大变动。我相信,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
不公的。他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在罗
马共和国后期,罗马的阿斯,减到原价的二十四分之一,含量名为一磅,实
只半盎斯。英格兰的镑和使士,现今价值大约相当于当初的三分之一;苏格
兰的镑和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三十六分之一;法国的镑和便士,大约相
当于当初的五十六分之一。通过采用这些办法,君王和国家就能以较小量的
银,表面上偿还债务,并履行各种契约。实际上,政府的债权人因此被剥夺
了一部分应得的权利。政府允许国内一切其他债务人,都有和君王相等的特
权,他们同样能以新的贬值币,偿还货币改铸前借来的金额。所以,这种措
施,常有利于债务人,而有损于债权人;有的时候,这种措施产生了比公共
大灾祸所能产生的大得多、普遍得多的个人财产上的革命。
但货币却就在这情况下,成为一切文明国商业上的通用媒介。通过这媒
介,一切货物都能进行买卖,都能相互交换。
我现在要讨论人们在以货币交换货物或只货物交换货物时所遵循的法则。
这些法则决定所谓商品相对价值戌交换价值。
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
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
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
品与水交换。反之,金钢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
能与之交换。
为要探讨支配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则,我将努力阐明以下三点:
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
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换言之,使商品市场价格或
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共自然价格恰相一致的原因何在?
关于这三个问题,我将在以下三章内尽力作出详细明了的说明。不过,有些地方象似冗赘,要请读者忍耐;有些地方虽经我竭力作详尽的说明,恐
仍难免说得不够清楚,要请读者细心体会。我因要求十分明了,往往不惮烦
琐。但对一个极其抽象的问题,即使殚精竭虑,期其明了,恐仍难免有些不
明白的地方。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
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
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
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
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
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
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于已得此物但愿用只交换他物的人来说,它的真正
价值,等于因占有它而能自己省免并转加到别人身上去的辛苦和麻烦。以货
币或货物购买物品,就是用劳动购买,正如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取得一样。此
等货币或货物,使我们能够免除相当的劳动。它们含有一定劳动量的价值,我们用以交换其他当时被认为有同量劳动价值的物品。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物的代价。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
是用金银购买的。所以,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一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霍布斯说:财富就是权力。但获得或承继大宗财产的人,未必就获得或
承继了民政上或军政上的政治权力。他的财产,也许可以提供他一种获得政
权的手段,但单有财产未必就能给他政权。财产对他直接提供的权力,是购
买力,是对于当时市场上各种劳动或各种劳动生产物的支配权。他的财产的
大小与这种支配权的大小恰成比例,换言之,财产的大小,与他所能购买或
所能支配的他人劳动量或他人劳动生产物数量的大小恰成比例。一种物品的
交换价值,必然恰等于这物品对其所有者所提供的劳动支配权。
劳动虽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一切商品的价值,通常不是
按劳动估定的。要确定两个不同的劳动量的比例,往往很困难。两种不同工
作所费去的时间,往往不是决定这比例的唯一因素,它们的不同困难程度和
精巧程度,也须加以考虑。一个钟头的困难工作,比一个钟头的容易工作,也许包含有更多劳动量;需要十年学习的工作做一小时,比普通业务做一月
所含劳动量也可能较多。但是,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的准确尺度不容易找到。
诚然,在交换不同劳动的不同生产物时,通常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上述
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但在进行这种交换时,不是按任何准确尺度来作调整,而是通过市场上议价来作大体上两不相亏的调整。这虽不很准确,但对日常
买卖也就够了。
加之,商品多与商品交换,因而多与商品比较,商品少与劳动交换,因
而少与劳动比较。所以,以一种商品所能购得的另一种商品量来估定其交换
价值,比以这商品所能购得的劳动量来估定其交换价值,较为自然。而且,我们说一定分量的特定商品,比说一定分量的劳动,也更容易使人理解。因
为,前者是一个可以看得到和接触得到的物体,后者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抽象概念,纵能使人充分理解,也不象具体物那样明显、那样自然。
但是,在物物交换已经停止,货币已成为商业上一般媒介的时候,商品
就多与货币交换,少与别种商品交换。屠户需要面包或麦酒,不是把牛肉或
羊肉直接拿到面包店或酒店去交换,却是先把牛肉或羊肉拿到市场去换取货
币,然后再用货币交换面包或麦酒。他售卖牛羊肉所得的货币量,决定他后
来所能购买的面包量和麦酒量。因此,屠户估计牛羊肉价值,自然多用牛羊
肉直接换来的物品量即货币量,少用牛羊肉间接换来的物品量即面包和麦酒
量。说家畜肉一磅值三便土或四便土,比说肉一磅值面包三斤或四斤,或值
麦酒三夸脱或四夸脱,也更合宜。所以,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多按货币量
计算,少按这商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或其他商品量计算。
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样,金银的价值时有变动,时有高低,其购买也时有
难易。一定金银量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量或他种商品量,往往取决于
当时已发现的著名金银矿山出产量的大小。十六世纪美洲金银旷山的发现,使欧洲金银的价值几乎减低为原价的三分之一。此等金属由矿山上市所需劳
动既较少,故上市后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也按同一程度减少。而且,在金银价值上,这虽是最大的一次变革,但不能说是历史上唯一无二的变革。
我们知道,本身数量会不断变动的尺度,如人足一步、人手一握或两臂合抱,决不是测定他物数量的正确尺度;同样,自身价值会不断变动的商品,也决
不是计量他种商品价值的准确尺度。但是,劳动却当别论。等量劳动,无论
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对于劳动者都可以说有同等的价值。如果劳动者都
具有一般的精力和熟练与技巧程度,那末在劳动时,就必然牺牲等量的安乐、自由与幸福。他所购得的货物不论多少,总是等于他所付出的代价。诚然,他的劳动,虽有时能购得多量货物,有时只能购得少量货物,但这是货物价
值变动,不是购买货物的劳动价值变动。不论何时何地,凡是难于购得或在
取得时需花多量劳动的货物,价必昂贵;凡是易于购得或在取得时只需少量
劳动的货物,价必低廉。所以,只有本身价值绝不变动的劳动,才是随时随
地可用以估量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最后和真实标准。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
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可是,等量劳动,对于劳动者,虽常有等量价值,但在雇用劳动者的人
看来,它的价值却时高时低。雇主购买劳动,有时需用多量货物,有时只需
用少量货物;因而,在他看来,劳动价格与其他一切物品一样常在变动。在他看来,以多量货物购得的劳动价昂,以少量货物购得的劳动价廉。共实,在前一场合,是货物价廉;在后一场合,是货物价昂。
所以,按照通俗的说法,劳动也象商品一样可以说有真实价格与名义价
格。所谓真实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所谓
名义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劳动者是贫是富,其劳动报酬
是坏是好,不与其劳动的名义价格成比例,而与其劳动的真实价格成比例。
就商品与劳动说,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别,不仅仅是纯理论问题,在实用上,也非常重要。同一真实价格的价值,往往相等;但同一名义价格
的价值,却往往因金银价值变动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所以,假设一个人,要
以永久租佃为条件而售卖地产,如果他真要使地租的价值永久不变,那就不
可把地租定为一定数额的货币。一定数额的货币的价值难免有两种变动:第
一,由于同一名称铸币各时代所含不同金银分量而产生的变动;第二,由于
同一分量金银价值各时代各不相同而产生的变动。
君王和国家往往认为,减少铸币内所含的纯金属的量对他们眼前有利。
但他们很少认为,增加铸币内所含纯金属量于己有利。我相信,各国铸币内
所含的纯金属量都在不断减少,从来没有增加,所只,这种变动常使货币地
租的价值降低。
美洲矿山的发现,降低了欧洲金银的价值。据一般人推测,金银价值还
会逐渐下降,而且在长时期内大概会继续下降(但我认为这没有确实论据)。
所以,在这种推测下,即使地租不规定为铸币若干镑,而规定为纯银或某种
成色的白银若干盎斯,这种变动多半会降低而不是增加货币地租的价值。
谷物地租却不如此。谷物地租,即使在铸币名实一致的时候,也比货币
地租更能保持原有价值。伊丽莎白第十八年规定,国内各学院地租,三分之
二纳货币,其余三分之一要纳谷物,或按照当时最近市场上的谷价折合货币。
由谷物折合货币的部分,原不过占全部地租的三分之一,但现在据布勒克斯
顿博士说,却已二倍于其他三分之二了。依此算来,各学院的货币地租,一
定几乎已经减到原值的四分之一或其原值谷物的四分之一了。但是,自腓力
普和玛利朝代迄今,英国铸币单位几乎无变化;同一数量的磅、先令或便士,几乎含有同一分量纯银。由此可见,各学院货币地租价值的跌落完全是由于
银价的下降。
设若银价下落,而铸币内所含的纯银量又同时减少,货币地租的损失就
会更大。苏格兰铸币含银量的变动比英格兰大得多,而法兰西又比苏格兰大
得更多。所以,这两国昔日报有价值的地租,现在几乎全无价值可言。
在两个相隔很远的时期里,等量谷物(即劳动者的生活资料),比等量金
银或其他货物,似更可能购买等量劳动。所以,等量谷物在两个相隔很远的
时期里更可能保持几乎相同的真实价格,换言之,使有谷物者,更可能以等
量谷物购买或支配他人的等量劳动。我只说,等量谷物比等量其他商品更可
能购买或支配等量劳动,因为等量谷物不可能丝毫不差地购买或支配等量劳动。劳动者的生活资料,换言之,劳动的真实价格,如后章所要说明的,在
不同时期是大不相同的。劳动者所享有的生活资料,在进步社会,多于静止
社会,在静止社会,又多于退步社会。在一定时间内,谷物以外其他任何商
品所能购得的劳动量,必定相当于这商品当时所能购得的生活资料量。所以,谷物地租,只受一定分量谷物所能购买的劳动量上的变动的影响。但以其他
任何物品计算的地租,不但要受一定分量谷物所能购买的劳动量上的变动的
影响,同时还要受一定分量这物品所能购换的谷物量上的变动的影响。
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谷物地租真实价值的变动,就一世纪一世纪来
说,虽比货币地租真实价值的变动少得多,但就一年一年来说,却比货币地
租真实价值的变动多得多。如后章所要说明的,劳动的货币价格,并不逐年
随谷物的货币价格涨落而变动。它似乎不和谷物的暂时或偶然价格相适应,而和谷物的平均或普通价格相适应,而且,我们以后会知道,谷物的平均或
普通价格,受银价的支配,受银矿山出产额大小的支配,爱运银到市场所必
须使用的劳动量的支配,因而也受所必须消费的谷物量的支配。银价就一世
纪一世纪来说,有时虽有很大变动,但就一年一年来说,却很少有很大变动,往往在五十年或一百年内,具有相同或大约相同的价值。因此,也在这么长
久的一个时期内,具有相同或几乎相同的平均或普通货币价格。而劳动也保
持有同样的货币价格,至少在社会其他情况全无变动或几乎无变动的场合是
这样。不过,谷物的暂时或偶然价格,今年比去年高一倍是常会发生的事,例如,今年每夸特二十五先令,明年涨至五十先令。可是,当谷物涨至每夸
特五十先令时,谷物地租的名义价值和真实价值就比以前高一倍,或者说所
支配的劳动量或其他货物量比以前大一倍,但在这些变动中,劳动和大多数
其他商品的货币价格却仍旧不变。
由此可见,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换言之,只有用
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就一世纪一
世纪来说,我们不能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银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实价值;
就一年一年来说,我们不能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谷物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
实价值。但无论就一世纪一世纪来说,或就一年一年来说,我们都可极其准
确地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实价值。就一世纪一
世纪来说,谷物比银更适合于作为尺度,因为在这场合,等量谷物比等量白
银更有支配等量劳动的可能。反之,就一年一年来说,以银为尺度又胜于谷
物,因为在这场合,等量的银比等量谷物更有支配等量劳动的可能。
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分,对订定永久地租或缔结长期租地契约,可
能还有用处,但对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通的买卖,却没有用处。
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方,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都成正比例。
例如,在伦敦市场上售卖一种商品,所得货币愈多,那末在那个时间,它所
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量亦愈多;所得货币愈少,它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
动量亦愈少。所以,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方,货币乃是一切商品的真实交换价值的正确尺度。但只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方才是这样。
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地方,商品的真实价格与货币价格不成正比例,而往
来贩运货物的商人只考虑商品的货币价格,换言之,他所考虑的,只是购买
商品所用的银数和出卖商品可换得的银数之间的差额。在中国广州地方,半
盎斯白银所可支配的劳动量或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量,比伦敦一盎斯白银所
可支配的也许还要大。所以,对于各该地的某一商品的所有者来说,在广州
以半盎斯白银出售,比在伦敦只一盎斯白银出售,实际上也许更有价值,更
为重要。不过,如果伦敦商人能在广州以半盎斯白银购买的某一商品,后来
能在伦敦以一盎斯白银的价格出卖,他这趟买卖,就获得了百分之百的利益,好象伦敦和广州的银价完全相同一样。至于广州半盎斯白银,比伦敦一盎斯
白银,能够支配更多劳动或更多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对这个商人来说,是
不重要的。在伦敦,一盎斯白银使他能够支配的劳动量和生活必需品与便利
品量,总是两倍于半盎斯白银,而这正是他所希求的。
由于一切买卖行为的适当与否,最终都取决干商品的名义价格或货币价
格,而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交易也受其支配,所以,人们大都注意名义价格
而不注意真实价格,是毫不足怪的。
但是,就本书说,有时也必须比较特定商品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方的不
同真实价值,换言之,有时也必须比较特定商品在不同时期对其所有者所提
供的不同的支配他人劳动的能力。这样,我们所要比较的,与其说是出售特
定商品通常可得的不同银量,勿宁说是不同银量所能买得的不同劳动量。但
是,时间隔远了,地方隔远了,劳动的时价如何,往往无从正确知道。正式
记录谷物时价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对于谷物时价,人们一般知道得比较清楚,而历史家和著述家也更常注意谷物时价。所以,一般地说,我们得心满意足
地用谷物时价来作比较,这并不是因为它和劳动时价总是恰恰以同一比例涨
落,而是因为二者一般总是以最近似的比例涨落。我在下面要作几个这种比
较。
随着产业进步,商业国发现了同时使用数种金属铸币的便利;大的付款
用金币;价值不大不小的买卖用银币;数额更小的买卖用铜币或比铜币更贱
的金属铸币。在这三种金属中,他们往往特别选定一种作为主要的价值尺度。
而他们所选择的,似乎都是最先用作商业媒介的金属。他们在没有其他货币
可用时,就已把它用作本位,所以后来即使需要改变,也往往仍旧使用。
据说,罗马在第一次普尼克战争之前五年内开始铸造银币;在这之前,罗马只有铜币。所以,罗马共和国似乎继续以铜币为价值尺度。罗马一切簿
账,一切财产价值,都以若干阿斯或若干塞斯特斯(Sesterce )计算。阿斯
一直是铜币名称。而塞斯特斯一词其意即为两个半阿斯,故塞斯特斯虽原为
银币,但其价值常以铜币计算。所以,在罗马,对于负债很多的人,人们都
说,他借有许多别人的铜。
至于那些在罗马帝国废墟上立国的北方民族,在定居之初,似乎只有银币,即在后此若干年代,也没有金币和铜币。撒克逊人入主英格兰时,英格
兰也只有银币。直到爱德华三世时代,只有少许金币。在詹姆士一世以后,才有铜币。所只,在英格兰,而且依据同一理由,我相信,在近代欧洲的其
他各国,一切簿账以及一切货物与一切财产的价值都用银计算。要表述一个
人的财产额时,我们不说它值多少金几尼,而说它值多少磅纯银。
我相信,各国法定的支付手段,最初都只是被特认为价值标准的那种金
属铸币。在英格兰,黄金在铸币后很久还不曾取得法币资格。金币和银币价
值的比例,不由法律或公告规定,而纯然取决于市场。所以,债务人如果以
金偿债,债权人可以拒绝,不然,就须按照双方同意的金价计算。铜在今日,只用以兑换小银币,已经不是法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本位金属与非
本位金属的区别,已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区别了。
往后,人们逐渐习惯于同时使用数种铸币,而且熟悉各种铸币价值的比
例;我相信,在那时候,大多数国家,才感到了确定这比例的便利,才用法
律规定,有怎样纯度和重量的几尼,应该兑换二十一先令,并规定对于有那
么大数额的债款,可用它作为法币偿付。在这种状态下,在法定比例继续有
效期间内,本位金属与非本位金属的区别,只是名义上的区别了。
不过,在法定比例发生变动时,本位金属与非本位金属的区别又成为我
至少似乎成为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区别。例如,在一切账目都以银币记明,而
一切债务都以银币表明的场合,如果金币一几尼的法定价值,由二十一先令
落至二十先令,或升至二十二先令,以银币偿还旧欠,虽和以前相同,然只
金币偿还,就有很大的差异。在一几尼低于二十一先令场合,所需金币数额
必较大;在高于二十一先令的场合,所需金币数额必较小。在这情况下,与
金价比较,银价似乎不易于变动。这时,好象是以银衡量金的价值,而不以
金衡量银的价值。金的价值,似取决于金所能交换的银量;银的价值,似不
取决于银所能交换的金量。但这种差异,全然起因于账目款额多用银币表明
的习惯。例如,德拉蒙期票一张,若注明金币二十五几尼或五十几尼,则在
法定比例发生变动以后,仍旧可只象只前那样用同额金币付还。这时,若不
以金币而以银币兑付,则所需银数必随法定比例的变动而有很大的不同。就
这张期票的支付说,与银价比较,金价又似乎不易于变动。这时,又好象是
以金衡量银的价值,而不是以银衡量金的价值了。所以,如果账簿、契约、债券上的款额全都以金币来表示,则被特认为价值标准或价值尺度的金属,就应当是金而不是银了。
在不同金属铸币的不同价值中,要是有个法定比例持续不变,那末最昂
贵的金属的价值,事实上便支配一切铸币的价值。例如,英铜币十二便士,以常衡(十六盎斯为一磅)计,重铜半磅,而由于铜质不良,未铸成铜币前
很少能值银币七便士。可是,由于法律规定,铜币十二便土换一先令,于是
在市场上被认为值一先令,并可随时换成一先令。即在最近金币改革以前,英国金币,一般地说,不曾象大部分银币那样,低劣到标准重量以下,至少在伦敦及其附近流通的金币是如此。可是,磨损的银币二十一先令的被视为
无大损耗的金币一几尼的等值物。最近,由于法律规定,英政府已采取措施
使金币也象别的国家的通用铸币那样尽量接近于标准重量。而官署非依重量
计算不得收受金币的命令,在这命令继续有效的期间内,当可保持金币的重
量,使常与标准接近。银币仍如金币改革以前那样处于磨损剥蚀状态。可是
在市场上,磨损了的银币二十一先令,仍被认为值优良的金币一几尼。
这样,金币的改革显然抬高了能和金币兑换的银币的价值。
英国造币厂以金一磅铸成四十四个半几尼,按一几尼为二十一先令计算,就等于四十六镑十四先令六便上。所只,重一盎斯的金币,等于银币三镑十
七先令十便士半。英格兰向来不征收铸币税,以重一磅或一盎斯标准金块持
往造币厂,可不折不扣换回重一磅或一盎斯的铸币。所以,每盎斯三磅十七
先令十便士半,就成为英格兰所谓金的造币厂价格,也就是造币厂交换标准
金块所付给的金币量。
在金币改革前,市场上标准金块的价格,好多年都在每盎斯三镑十八先
令以上,常是三镑十九先令,更常是四镑。但在当时磨损的四镑的金币里,很少含有一盎斯以上的标准金。金币改革以后,每盎斯标准金块的市价很少
超过三镑十七先令七便士。改革前,其市场价格总是或多或少地超过造币厂
价格;改革后,市场价格一直低于造币厂价格。但不论以金币或以银币支付,市价都相同。所以,最近金币的改革,不仅提高了金币的价值,而且也提高
了和金块乃至和一切其他货物对比的银的价值。不过,因为大部分其他货物
的价格,还受许多其他原因的影响,所以和这些货物相比,金币或银币的价
值增长得不象它们那么显著。
英格兰造币厂以标准银块一磅铸成含有重标准银一磅的六十二先令银币。
所只,一盎斯合五先令二便士就是英格兰所谓银的造币厂价格,也就是造币
厂交换标准银块所给付的银币量。在金币改革以前,一盎斯标准银块的市场
价格有时是五先令四便士,有时是五先令五便士,有时是五先令六便士,有
时是五先令七便士,有时是五先令八便士。不过,就中似乎以五先令七便士
为最普通。金币改革以后,一盎斯标准银块的市场价格降到五先令三便士、五先令四便士或五先令五便士,很少超过五先令五便士。可是,银块的市场
价格,虽因金币改革而减低了许多,但始终没有降到象造币厂那么低的价格。
就英格兰铸币所合不同金属的比价说,铜的评价远远超过它的真实价值,因而银的评价略低于它的真实价值。在欧洲市场,就法国、荷兰的铸币说,纯金一盎斯大约摸纯银十四盎斯;就英格兰的铸币说,纯金一盎斯却能换得
纯银约十五盎斯。就是说,银在英格兰的评价低于欧洲一般的评价。然而,即使在英格兰,铜块的价格也不因铸币铜的评价过高而增高;同样,银块价
格,也不因铸币银的评价过低而下落。银块仍保持着它对金子的适当比例;
由于同一理由,铜块也保持着它对银子的适当比例。
在威廉第三改革银币以后,银块价格仍然略高于造币厂价格。洛克认为,这种高价是允许银块输出而禁止银币输出的结果。他说,允许银块输出,国
内对银块的需要必大于对银币的需要。可是,国内为普通买卖而需要银币的
人,必然比为输出或为其他目的而需要银块的人多得多。现在我们也同样允
许金块输出、禁止金币输出,而金块价格却落到造币厂价格之下。那时象现
今一样,铸币的银,和金对比,是评价太低了。那时(那时金币也被认为无
须改革)象现今一样,金币支配一切铸币的真实价值。以前的银币改革,既
不能使银块价格降低到造币厂价格,那末,现今任何类似的改革恐怕也不能
做到这一点。
假若银币能够象金币那样,做到和标准重量大致相同,那末按照今日比
价,金币一几尼所能换入的银币,就要多于它所能购买的银块。银币如含有
十足的标准重量,则先把银币熔成银块,再以银块换成金币,然后以金币换
取银币,就有利可图。要防止此种毛病,似乎只有改变金银比价。
就铸币的金银适当比值说,要是把现今低于这比值的银价评得高于这比
值,同时又象规定铜币除了可以兑换先令外不得充作法币那样,规定银币除
了可以兑换几尼外不得充作法币,那末上述毛病,也许可以减少。银的高的
评价绝不会使任何债权人吃亏,正如现今铜的高的评价,不会使债权人吃亏
一样。在这种规定下,吃亏的只有银行业者。当他们的银行发生挤兑时,他
们往往以最小的六便士银币支付款项,想借此延宕时间。这种规定的实行,却使他们不能再使用这种不名誉的方法来避免立时兑付。结果他们将不得不
经常在金柜中储有更大数量的现金。这对银行业者当然很不利,但对债权人
的利益却是很大的保障。
固然,即使在今日优良金币中,三磅十七先令十便土半(金的造币厂价
格),也未必含有一盎斯以上的标准金;因此,有人认为,这数额不应当购换
更多的标准金块。但是,金铸币在使用上实较金块便利;加之,铸造货币在
英国虽不取费,但金块持往造币厂,往往须在数星期之后才能换回铸币。现
今造币厂工作繁忙,要延到数月以后才能取回铸币。时间这样的拖延,等于
抽收小额的铸币税,并使金币的价值略高于等量金块的价值。所以,英国铸
币银的评价,若能保持对金的适当比例,那末,不实行银币改革,也能使银
块价格落到造币厂价格之下;甚至现今磨损了的银币价值也会受银币所能兑
换的优良金币的价值的支配。
对铸造金银币课以小额铸币税,会使铸币金银的价值更进一步高出同量
条块金银。这时,铸造货币会按税额比例增加铸币金属的价值,正如把金银
制成器皿会按制造费用的大小而增加金银器皿的价值。铸币价值高于金银块,这不仅可阻止铸币的熔解,还可以阻止铸币的输出。万一因当前某种急需而
输出货币,其大部分不久也会流回本国。铸币在外国,只能按照条块的重量
出售,而在国内却具有超过重量的购买力。所以把输出的货币带回国内来是
有利可图的。法兰西对铸币课以百分之八的铸币税。据说,法国输出的货币
都会自动回到本国来。 金银条块市价不时变动的原因,和一切其他商品市价不时变动的原因相
同。此类金属常因海陆运输途中的意外事件而遭受损失;在镀金、包金、镶
边和绣花过程中,都会有不断的消耗;在铸币及器皿上,都会有磨损。所以,自己不占有矿山的国家,为了弥补此等损失和消耗,就需要不断输入金银。
我相信,金银进口商也象其他商人一样会竭力使金银的输入适合于当时的需
要。可是,无论他们对供求的考虑如何周到,也总不免有时输入太多,有时
输入太少。假如金银条块输入多于需要,他们往往不愿冒再输出的危险与困
难,而情愿以略低于一般价格的价格在国内售去若干;反之,如果输入少于
需要,他们可得的市价,就会高于一般价格。但是,在这种偶然变动下,金
银条块的市价,若竟能在好几年内稳定地持续地保持着略高于造币厂价格或
略低于造币厂价格的状态,我们敢说,那一定起因于铸币本身的某种情况,使得一定数量铸币的价值在这几年内高于或低于铸币中应含有的纯金量或纯
银量。结果的稳定和持续,只相应的原因的稳定和持续为前提。
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方,是怎样准确的价值
尺度,那要看通用的铸币是怎样准确地符合于它的标准,换言之,要看铸币
所包合的纯金量或纯银量,是怎样准确地符合于它应当含有的纯金量或纯银
量。例如,在英国,如果四十四个半几尼恰好含有标准金一磅,即纯金十一
盎斯和合金一盎斯,则此种金币,就可作为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方所可能
有的商品实际价值的正确尺度。此四十四个半几尼,若因磨损消耗,其所合
标准金重量不到一磅,而且磨损的程度又参差不一,则这种价值尺度就会象
其他各种度量衡一样,难免有些不正确。恰好适合标准的度量衡既不多见,所以商人们调整自己商品价格时,总是尽量不按照应当有的度量衡标准,而
按照他们凭一般经验觉得实际上是的那种度量衡标准来调整。在铸币紊乱的
场合,商品价格也不是按铸币应当含有的纯金量或纯银量,而是按商人一般
以经验觉察到的铸币实际含量来作调整。
应当指出,我所谓的商品货币价格,总是指这商品出售所得的纯金量或
纯银量,与铸币名称无关。例如,我把爱德华一世时代六先令八便士的货币
价格,和今日一镑的货币价格,看做同一的货币价格,因为根据我们所能判
断的,那时的六先令八便士和今日的一镑几乎含有同一分量的纯银。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在资本累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
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例如,一
般地说,狩猎民族捕杀海狸一头所需要的劳动,若二倍于捕杀鹿一头所需要
的劳动,那末,海狸一头当然换鹿二头。所以,一般地说,二日劳动的生产
物的价值二倍于一日劳动的生产物,两点钟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点
钟劳动的生产物,这是很自然的。 如果一种劳动比另一种劳动更为艰苦,对于这较大的艰苦,自然要加以
考虑。一点钟艰苦程度较高的劳动的生产物,往往可交换两点种艰苦程度较
低的劳动的生产物。
如果某种劳动需要非凡的技巧和智能,那末为尊重具有这种技能的人,对于他的生产物自然要给与较高的价值,即超过他劳动时间所应得的价值。
这种技能的获得,常须经过多年苦练,对有技能的人的生产物给予较高的价
值,只不过是对获得技能所需费去的劳动与时间,给以合理的报酬。进步社
会,对特别艰苦的工作和特别熟练的劳动,一般都在劳动工资上加以考虑。
在初期蒙昧社会,可能也作过这种考虑。
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都属于劳动者自己。一种物品通
常应可购换或支配的劳动量,只由取得或生产这物品一般所需要的劳动量来
决定。
资本一经在个别人手中积聚起来,当然就有一些人,为了以劳动生产物
的售卖或劳动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上得到一种利润,便把资本没在劳动人民
身上,以原材料与生活资料供给他们,叫他们劳作。与货币、劳动或其他货
物交换的完全制造品的价格,除了足够支付原材料代价和劳动工资外,还须
剩有一部分,给予企业家,作为他把资本投在这企业而得的利润。所只,劳
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
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
那全部资本。假若劳动生产物的售卖所得,不能多于他所垫付的资本,他便
不会有雇用工人的兴趣;而且,如果他所得的利润不能和他所垫付的资本额
保持相当的比例,他就不会进行大投资而只进行小投资。
也许有人说,资本的利润只是特种劳动工资的别名,换言之,不外是监
督指挥这种劳动的工资。但利润与工资截然不同,它们受着两个完全不同的
原则的支配,而且资本的利润同所谓监督指挥这种劳动的数量、强度与技巧
不成比例。利润完全受所投资本的价值的支配,利润的多少与资本的大小恰
成比例。假定某处有两种不同的制造业,各雇用劳动者二十人,工资每人每
年十五镑,即每年各需支工资三百镑,而该处制造业资本的普通年利润为百
分之十。又假定一方每年所加工的粗糙原料只值七百镑;另一方所加工的精
细原料值七千镑。合计起来,前者每年投下的资本不过一千镑;而后者却有
七千三百镑。因此,按百分之十年利计,前一企业家每年预期可得一百镑的
利润;后一企业家每年却预期得到七百三十镑的利润。他们的利润额,虽那
么不相同,他们的监督指挥却无甚差别,甚或全然一样。在许多大工厂里,此类工作大抵托由一个重要职员经管。这个职员的工资,正确地表示了监督
指挥那一类劳动的价值。在决定这职员的工资时,通常不仅考虑他的劳动和
技巧,而且考虑他所负的责任;不过,他的工资和他所管理监督的资本并不
保持一定的比例。而这资本所有者,虽几乎没有劳动,却希望其利润与其资
本保持一定的比例。所以,在商品价格中,资本利润成为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劳动工资绝不相同,而且受完全不相同原则的支配。
在这种状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未必都属于劳动者,大都须与雇用
他的资本所有者共分。一般用于取得或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劳动量,也不能
单独决定这种商品一般所应交换、支配或购买的劳动量。很明显,还须在一
定程度上由另一个因素决定,那就是对那劳动垫付工资并提供材料的资本的
利润。
一国土地,一旦完全成为私有财产,有土地的地主,象一切其他人一样,都想不劳而获,甚至对土地的自然生产物,也要求地租。森林地带的树木,田野的草,大地上各种自然果实,在土地共有时代,只须出些力去采集的,现今除出力外,却须付给代价。劳动者要采集这些自然产物,就必须付出代
价,取得准许采集的权利;他必须把他所生产或所采集的产物的一部分交给
地主。这一部分,或者说,这一部分的代价,便构成土地的地租。在大多数
商品价格中,于是有了第三个组成部分。
必须指出,这三个组成部分各自的真实价值,由各自所能购买或所能支
配的劳动量来衡量。劳动不仅衡量价格中分解成为劳动的那一部分的价值,而且衡量价格中分解成为地租和利润的那些部分的价值。
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成为那三个都分或其中之一。
在进步社会,这三者都或多或少地成为绝大部分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以谷物价格为例。其中,一部分付给地主的地租,另一部分付给生产上
所雇用的劳动者的工资及耕畜的维持费,第三部分付给农业家的利润。谷物
的全部价格,或直接由这三部分构成,或最后由这三部分构成。也许有人认
为,农业家资本的补充,即耕畜或他种农具消耗的补充,应作为第四个组成
部分。但农业上一切用具的价格,本身就由上述那三个部分构成。就耕马说,就是饲马土地的地租,牧马劳动的工资,再加上农业家垫付地租和工资的资
本的利润。因此,在谷物价格中,虽必须以一部分支付耕马的代价及其维持
费,但共全部价格的直接或最后由地租、劳动及利润这三部分组成。
就面粉价格说,我们必须在谷物价格上,加上面粉厂主的利润及其雇工
的工资;就面包价格说,我们须加上面包师的利润及其雇工的工资。但由农
家那里运谷物到面粉厂,由面粉厂运面粉到面包师,又需若干劳动;垫付这
种劳动的工资,又需若干资本。这种劳动的工资,和这种资本的利润,亦须
加在这两种物品的价格内。
亚麻价格,与谷物价格同样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麻布的组成,既须理
麻工、纺工、织工、漂白工等的劳动,而分途雇用这些工人的雇主,又须分
接投下资本,所只,这种种劳动的工资,这种种资本的利润,亦须加征麻布
价格内。
物品制造,越接近于完成,其价格中工资利润部分,和地租部分比较,便越大。随着制造的进展,不仅利润的项目增加,而且后一阶段制造者,比
前一阶段制造者得到更多利润。因为,后者比前者需要更多资本。例如,雇用织工的资本,必须大于雇用纺工的资本。因为,雇用织工的资本,除了要
付还雇用纺工的资本及其利润,还要支付织工的工资。利润对资本总保持着
一定的比例。
然而,即在最进步社会,也有少数商品的价格,只能分为劳动工资及资
本利润两个部分,且有更少数商品的价格,单由劳动工资构成。例如,海产
鱼类的价格,通常只有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支付渔夫的劳动,其二支付渔业
资本的利润。有时,在此种价格中也会有地租,但极少见,关于这一点,我
以后要说明。河上渔业却往往与海上渔业不同,至少就欧洲大部分说,它们
的情况是截然两样的。欧洲的鲑鱼业大体上都要支付地租。这种地租,虽严
格地说不能称为土地地租,但无疑和工资与利润一起成为鲑鱼价格的构成部
分。苏格兰某些地方,有少数穷人在海岸拾集通常叫做苏格兰玛瑙的斑色小
石。雕石业者付给他们的价格,只是他们的劳动工资,其中没有地租部分,也没有利润部分。
总之,无论什么商品的全部价格,最后必由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一个部分
构成。在商品价格中,除去土地的地租以及商品生产、制造乃至搬运所需要
的全部劳动的价格外,剩余的部分必然归作利润。
分开来说,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由那三个部分全数或其中
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那
三个部分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
间分配。社会上年年由劳动采集或生产的全部物品,或者说,它的全部价格,本来就是照这样分给社会不同成员中某些人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
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一切其他收入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
三种收入中的一个。
不论是谁,只要自己的收入来自自己的资源,他的收入就一定来自他的
劳动、资本或土地。来自劳动的收入称为工资。来自运用资本的收入称为利
润。有资本不自用,而转借他人,借以取得收入,这种收入,称为货币的利
息或利益。出借人既给借用人以获取利润的机会,借用人就付给利息作为报
酬。由借款获得的利润,一部分当然属于冒除投资的借用人,另一部分,则
当然属于使借用人有获取利润机会的出借人。利息总是一种派生的收入,借
用人只要不是为还债而借债的浪子,那末,他偿还利息所用的款项,如果不
是来自运用借款而得到的利润,一定是来自他种收入源泉。完全来自土地的
收入,称为地租,属于地主。农业家的收入,有一部分得自劳动,另一部分
则得自资本。在他看来,土地不过是使他能够借以获得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
的工具。一切赋税,一切以赋税为来源的收入,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种年
金,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间接以劳动工资、资
本利润或土地地租支出。
这三种不同的收入,当它们属于各别的个人时,容易区别;但在属于同
一个人时,往往互相混淆,至少按通常说法是如此。 耕种自己一部分土地的乡绅,在支付耕作费用以后,当然要以地主资格
获得地租,并以农业家资格获得利润。可是,他往往把这全部收益笼统地叫
做利润,这样就把地租和利润混淆了,至少按通常说法是如此。我国在北美
和西印度的种植园主,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农业,因此,我们常听
他们说到种植园的利润,很少听人们说到种植园的地租。
一般农业家,很少雇用监工来指导农场的一般工作。他们通常也自己劳
作,如犁耕、耙掘等等。所以,在全部收获中,除去地祖,剩余的部分就不
仅包合农业资本及其普通利润,而且含有他们自己作为劳动者和监工所应得
的工资。但是,在收回资本和支付地租以后所剩余的一切,统称为利润。这
所谓利润,明明含有工资在内。所以,在这场合,工资又与利润混为一谈了。
假若一个独立工作的制造业者,拥有足够的资本来购买原材料并维持生
活直到货物上市,那末,他所获得的收益便应有两项:其一,以工人资格领
取的工资;其二,以老板资格以售卖工人出品所获得的利润。但他这两项收
益,普通也统称为利润。在这场合,工资也和利润混淆了。
一个亲自动手栽培植物的种园家,一身兼有地主、农业家和劳动者三种
资格。所以,他的生产物自应对他一个人支给地主的地租、农业家的利润和
劳动者的工资。但通常却把他的全部收入看做他的劳动所得。在这一场合,地租和利润这二者,又和工资混为一谈了。
由于在文明国家内,交换价值单由劳动构成的商品极不常见,大部分商
品的交换价值,都含有大量的利润和地租,所以,社会全部劳动年产物所能
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远远超过这年产物生产制造乃至运输所需要的劳动量。
假若社会每年所能购买的全劳动量,每年都被社会雇用,那末,因为劳动量
将年年大大增加的缘故,后一年度的生产物将比前一年度的生产物具有更大
的价值。可是,无论那一个国家,都不是用全部年产物来维持勤劳阶级。无
论那一个国家,每年都有大部分生产物归游惰阶级消费。一国年产物的普通
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是逐年减少,还是不增不减,要取决于这一国家的
年产物每年是按照什么比例分配给这两个阶级的人民。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在每一个社会及其邻近地区,各种用途的劳动的工资以及各种用途的资
本的利润,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这普通率,象我在后面所说那样,自
然部分受社会的一般情况,即贫富、进步退步或停滞状况的支配,部分受各
种用途的特殊性质的支配。同样,在每一个社会及其邻近地区,地租也有一
个普通率或平均率。这普通率,象我在后面所说那样,也是部分受土地所在
地的社会及其邻近地区的一般情况的支配,部分受土地的天然肥沃与人工改
良的支配。
这些普通率或平均率,可称为那地方那时候通行的工资自然率、利润自然率或地祖自然率。一种商品价格,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产、制造这商
品乃至运送这商品到市场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这商
品就可以说是按它的自然价格的价格出售的。
商品这样出卖的价格,恰恰相当于其价值,或者说,恰恰相当于出售这
商品的人实际上所花的费用。普通所谓商品原始费用,虽没有包含再贩卖这
商品的利润,但若再贩卖者按照不能得到当地一般利润率的价格把这商品卖
掉,那他显然就会遭受损失。因为,他若把资本投在其他方面,就可以得到
那笔利润。况且,他的利润就是他的收入,也就是他生活资料的正当资源。
他在制造商品、把它送往市场去的过程中,要垫付劳动者的工资或生活资料,也要垫付他自身的生活资料。他自身的生活资料,大体上说与他可以出卖商
品指望的利润相当。因此,商品的出卖若不能给他以利润,那就等于说,他
没有从这商品的出卖取回其实际费用。
能提供这种利润的价格,虽然未必是一般商人出卖货物的最低价格,但
却是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肯出卖的最低价格,至少在有绝对自由即各人能随
意变更职业的地方,情形是如此。
商品通常出卖的实际价格,叫做它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
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和它的自然价格完全相同。
每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受支配于它的实际供售量,和愿支付它的自
然价格(或者说愿支付它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
价值)的人的需要量,这二者的比例。愿支付商品的自然价格的人,可称为
有效需求者,而他们的需求,可称为有效需求。因为,这种需求也许使商品
的出售得以实现。此种需求与绝对需求不同。一个贫民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可
以说有一辆六马拉大马车的需求,他这种需求并不是有效需求,因为那马车
绝不是为要满足他的这种需要而送往市场出售的。
市场上任何一个商品的供售量,如果不够满足这商品的有效需求,那些
愿支付这商品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价值的人,就不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数量的供给。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愿得不到这种商
品,宁愿支付较大的价格。于是竞争便在需求者中间发生。而市场价格便或
多或少地上升到自然价格之上。价格上升程度的大小,要看货品的缺乏程度
及竞事者富有程度和浪费程度所引起的竞争热烈程度的大小。但在同样富有
和同样奢侈的竞争者间,缺乏程度所能引起的竞争程度的大小,却要看这商
品对求购者的重要性的大小。所以,在都市被封锁或发生饥馑场合,生活必
需品的价格总是非常昂贵。
反之,如果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供售量超过了它的有效需求,这商品就不
能全部卖给那些愿支付这商品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
全部价值的人,其中一部分必须售给出价较低的人。这一部分价格的低落,必使全体价格随着低落。这样,它的市场价格,便或多或少地降到自然价格
以下。下降程度的大小,要看超过额是怎样加剧卖方的竞争,或者说,要看卖方是怎样急于要把商品卖出。超过程度尽管相同,易腐败的商品输入过多
比耐久性商品输入过多能引起卖方更大的竞争。例如,柑橘输入过多就比旧
式铁器输入过多能引起卖方更大的竞争。
如果市场上这种商品量不多不少,恰够供给它的有效需求,市场价格便
和自然价格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所以,这全部商品量都能以自然价格售
出,而不能以更高价格售出。各商人之间的竞争使他们都得接受这价格,但
不使他们接受更低的价格。
每种商品的上市量自然会使自己适合于有效需求。因为,商品量不超过
有效需求,对所有使用土地、劳动或资本而以商品供应市场者有利;商品量
不少于有效需求对其他一切人有利。
如果市场上商品量一旦超过它的有效需求,那末它的价格的某些组成部
分必定会降到自然率以下。如果下降部分为地租,地主的利害关系立刻会促
使他们撤回一部分土地;如果下降部分为工资或利润,劳动者或雇主的利害
关系也会促使他们把劳动或资本由原用途撤回一部分。于是,市场上商品量
不久就会恰好足够供应它的有效需求,价格中一切组成部分不久就都升到它
们的自然水平,而全部价格又与自然价格一致。
反之,如果市场上商品量不够供应它的有效需求,那末它的价格的某些
组成部分必定会上升到自然率以上。如果上升部分为地租,则一切其他地主
的利害关系自然会促使他们准备更多土地来生产这种商品;如果上升部分是
工资或利润,则一切其他劳动者或商人的利害关系也会马上促使他们使用更
多的劳动或资本,来制造这种商品送往市场。于是,市场上商品量不久就充
分供应它的有效需求,价格中一切组成部分不久都下降到它们的自然水平,而全部价格又与自然价格一致。
这样,自然价格可只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各
种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时会把商品价格抬高到这中心价格之上,有时会把商
品价格强抑到这中心价格以下。可是,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
定在这恒固的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
为使一种商品上市每年所使用的全部劳动量,自然会依着这个方式使自
己适合于有效需求。其目的当然在于始终把适当商品量提供市场,使供给足
够适应需求,而不超过需求。[sjtxt 小说网 Www.sjtxt.Com]
但是,在有些业务上,同量劳动逐年所产出的商品量可大不相同,在有
些业务上,却往往相等,或几乎相等。例如,同数农业劳动者,所产出的谷
物、葡萄酒、油、忽布花等商品量,就一年不同于一年;但同数纺织工所产
出的麻布和呢绒量,却年年相等,或几乎相等。就前一种产业说,适合有效
需求的生产量,只是这产业的平均生产额。由于实际生产量往往比平均生产
额大得多或小得多,所以市场上商品量有时大大超过其有效需求,有时极不
够供应其有效需求。所以纵使有效需求能够始终保持同一程度,商品的市场
价格仍不免时有变动,有时比其自然率高得多,有时又低得多。但就后一种产业说,由于同量劳动的生产量总是相同,或大约相同,所以,生产量能更
正确地适合其有效需求。在有效需求保持同一状态时,商品市场价格也保持
同一状态,和自然价格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大家从经验都知道,麻布和
呢绒的价格,不象谷价那样常常变动,也没有谷价那样大的变动。因为,前
者的价格只随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后者的价格,则不仅随需求的变动而变动,还随着为供应需求而上市的商品量的更巨大和更频繁的变动而变动。
商品市价偶然和一时的变动,主要对价格中工资部分和利润部分发生影
响,而对其中地租部分则影响不大。用货币确定了的地租,无论就比率说或
就价值说,绝不受其影响。以原生产物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计算的地租,无
疑也只能在年租的价值上,不能在年租的比孪上受其影响。在议定租佃条件
时,地主和农业经营者都尽他们所知,竭力使地租率适合于生产物的平均价
格,而不适合于其临时价格。
这些偶然和一时的变动,要看当时市场上积存的商品或劳动是过多还是
不足,换言之,要看当时市场上既成作业或待成作业是过多还是不足,而对
工资或利润的价值和比率发生影响。在国丧的场合,黑布存货往往感到不足,以致市价腾贵,因而持有多量这种商品的商人的利润便增加了。可是,所增
加的仅是商人的利润,而织布工人的工资却毫不受影响。因为这时市上感到
不足的是商品,不是劳动,换言之,是既成作业,不是待成作业。不过,国
丧虽不能影响织工们的工资,却会抬高缝工们的工资。因为,在这场合,感
到不足的是劳动,对于劳动,换言之,对于待成的作业,有效需求便大于现
有供给量。国丧减低了花彩丝绸和棉布的价格,从而减低了持有多量花彩丝
绸和棉布的商人的利润,以及精制这些商品的劳动者的工资。因为这时候,对于这些商品和生产这些商品的劳动者的需要,都不免要停顿半年甚或一年。
于是,这类商品与这类劳动都供过于求。
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虽可说有不断地趋向自然价格的趋势,但有许多
商品,有时由于特殊的意外事故,有时由于天然的原因,有时又由于特殊政
策的规定,其市场价格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大大超过其自然价格。
当某一商品因有效需求增加而市价比自然价格高得多的时候,造商品的
供给者大抵都小心翼翼地隐瞒这种变化情况。要是被人知道,其丰厚的利润
定会诱使许多新竞争者向这方面投资。结果,有效需求完全得到供给,这商
品的市场价格不久就降低到自然价格,甚或降低到自然价格之下。如果供给
者距市场很远,他们有时能保持秘密数年,而在这数年内,他们就可独享非
常的利润。不过,必须承认,这种秘密很少能长久保守,而那非常的利润只
能在这秘密未给人知道以前独享。
制造业方面的秘密,比商业方面的秘密,能保守得长久些。一个染业者,如果发现了一种制造染料的方法,其所费仅及通常方法的一半,而他又能妥
善处理,他就能终生独享这发现的利益,甚至能把它传给子孙。这种额外利
得是来自他个人劳动的高价格,所以可适当地说是他个人劳动的高工资,但因为他资本每一部分一再得到这种利得,而且他的利得总额与其资本总额保
有一定比例,所以,通常都不说它是劳动的高工资,而说它是资本的额外利
润。
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特殊的偶发事件,不过它的作用有时能
够持续好多年。
有些自然产物的产出,需要一种特殊土壤与特殊位置,以致一个大国中
适于生产这些产物的土地即使全被使用,怕仍不够供应有效需求。因此,这
种产物的全部上市量有可能售给那些愿支付特别价格的人,就是说,他们所
支付的价格超过按自然率计算,足够支付生产它们的土地的地租,以及产制
和运销所用的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的价格。这种商品可连续数世纪按这
种高价出售。这样,其价格中,地租部分一般高于按自然率计算的地租。生
产这样珍贵产物的土地的地租,例如有优良土壤和位置的法国珍贵葡萄园的
地租,和其邻近同样肥沃和同样精耕细作的其他土地的地租,不经常保持一
定的比例。反之,其价格中劳动工资及资本利润部分,和邻近其他地方的劳
动工资及资本利润,却往往保有自然的比例。
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天然的原团。这种原因会使有效需求不
能取得充分的供给,而它的作用,因此将永远继续下去。
给个人或商业公司以垄断权,其作用与商业或制造业中保守秘密相同。
垄断者使市场存货经常不足,从而使有效需求永远不能得到充分供给。这样,他们就能以大大超过自然价格的市价出卖他们的商品,而他们的报酬,无论
是工资或是利润,都大大超过其自然率。
垄断价格,在各个时期,都是可能得到的最高价格。反之,自然价格或
自由竞事的价格,虽不是在各个时期,但在长期间内,却是可能有的最低价
格。垄断价格,在各个时期,都是能向买者榨取的最高价格,或者是想象中
买者愿支付的最高价格,而自然价格或自由竞争的价格,却是卖者一般能接
受的最低价格,也就是他能够继续营业的最低价格。
同业组合的排他特权,学徒法规,只及限制特殊职业上竞争人数的各种
法规,虽然在程度上不及垄断,但在趋向上却与垄断相同。它们是一种扩大
的垄断,往往使某些产业所有商品的市价能长久超过自然价格,并使生产这
些商品所使用的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稍稍超过其自然率。
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各种法规的规定。只要这种种法规继续
有效,市价的这种增高就会继续存在。
任何一个商品的市价虽能长期高于其自然价格,但不能长期低于其自然
价格。价格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要是低于自然率,其利益受到影响的人立刻
就会感觉到这种损失,立刻就会从使用中撤回一部分土地或劳动或资本,使
上市的商品量,恰恰只够供应有效需求。因此,市价不久便将升到自然价格
的水平。至少在有完全自由的地方情况是这样。
在制造业繁荣时,学徒法规与其他各种法规,虽能使劳动者的工资抬高到自然率以上,但一旦制造业衰微,却使劳动者的工资降落到自然率以下。
因为,这些法规,在前一场合,妨阻他人进入他们的职业,在后一场合,妨
阻他们改就许多别种职业。不过,这些法规,对抬高劳动者的工资起着相当
长期的作用,但对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却接起着那么长久的作用。就前者说,这些法规的作用可持续好多世纪;就后者说,当那些在产业繁荣时受过职业
训练的劳动者有一些死去的时候,这些法规的作用便不能继续下去。在他们
死去以后,学习这一职业的劳动者人数自会适合于有效需求。至于象即度和
古代埃及那样,各个人依据教规,都有承继父业的义务,变更职业,即科以
最可怕的渎神之罪,那就无论对于什么职业,亦不难使其劳动工资或资本利
润一连几代都落在自然率以下。
关于商品的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一时的差异或永久的差异,我想我所要
说的只此而已。
自然价格本身随其组成部分即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的变动而变动。
但无论在什么社会,这种自然率都随着社会的贫富、 进步退步或停滞而变动。
我在以下四章内,将竭尽所能,详细明了地说明这些变动的原因。
第一,我要努力说明,什么情况自然而然地决定工资率,而这些情况,又怎样受社会的贫富、进步退步或停滞的影响。
第二,我要努力说明,什么情况自然而然地决定利润率,而这些情况,又怎样受上述社会状况的变动的影响。
第三,我要努力说明,什么情况支配下面要说的比例。货币工资与货币
利润虽因劳动及资本的用途不同而大不相同,但各种劳动用途的货币工资和
各种资本用途的货币利润似乎都有一定的比例。如后章所要说明的那样,这
种比例部分取决于各种用途的性质,部分取决于所在社会的不同法律和政策。
不过,这种比例,虽在许多方面受法律和政策的支配,但似乎不受所在社会
贫富、进步退步或停滞等状况的影响,而在所有这些不同状况中保持不变,或几乎不变。
第四,我要努力说明,什么情况支配土地地租,并使一切土地生产物的
真实价格或是上升或是下降。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
在土地尚未私有而资本尚未累积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
属于劳动者,既无地主也无雇主来同他分享。
这种状态如果继续下去,劳动工资将随着分工所引起的劳动生产力的增
大而增加起来。但一切物品却将日渐低廉,因为生产它们所需要的劳动量变
小了。在这种状态下,等量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自然可以互相交换,所以,要购买各种商品,只需较少数量的劳动生产物。 可是一切物品,尽管实际上变得低廉,但表面上却有些物品地比以前昂
贵,换句话说,可交换较多数量的其他货物。假定大多数产业的劳动生产力
增加十倍,即现今一天劳动的生产量十倍于以前一天的劳动,而某一种产业
的劳动生产力却只增加一倍,即造产业现今一天劳动的生产量只二倍于以前
一天的劳动。在这场合,这大多数产业一天劳动生产物,如果与那产业一天
劳动生产物交换,那末前者以原工作量的十倍,不过购入后者原工作量的二
倍。因此,后者的一定分量,例如一磅,就似乎比以前贵了五倍。但其实却
是比以前低廉了二分之一。购买这一磅货物所需的其他货物量虽五倍于以前,但生产或购买这一磅货物所需的劳动量却不过等于以前的二分之一。所以,现今获得此物比以前容易了两倍。
但劳动者独享全部劳动生产物的这种原始状态,一到有了土地私有和资
本累积,就宣告终结了。所以,在劳动生产力尚未有显著改善以前,这种原
始状态早已不复存在了;要就此种状态对劳动报酬或劳动工资所可能有的影
响作进一步的探讨,那是徒劳无功的。
土地一旦成为私有财产,地主就要求劳动者从土地生产出来或采集到的
几乎所有物品中分给他一定份额。因此,地主的地租,便成为要以用在土地
上的劳动的生产物中扣除的第一个项目。
一般耕作者大都没有维持生活到庄稼收割的资料。他们的生活费通常是
由雇用他们的农业家从他的资本项下垫付的。除非他能分享劳动者的生产物,换言之,除非他在收回资本时得到相当的利润,否则他就不愿雇用劳动者。
因此,利润成为要从用在土地上的劳动的生产物中扣除的第二个项目。
其实,利润的扣除,不仅农业生产物为然,一切其他劳动的生产物亦莫
不如是。在一切工艺成制造业中,大部分劳动者在作业完成以前都需要雇主
给他们垫付原材料、工资与生活费。雇主分享他们的劳动生产物,换言之,分享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而这一分享的份额便是他的利润。
一个独立工作的工人,有时也有资力,足以自行购买原材料,并维持自
己生活,一直到作业完成。他兼有劳动者及雇主的身分,享有全部劳动生产
物,即享有劳动所加于原材料的全部价值。因此,他的利得包含通常属于两
个不同身分的人所有的两种不同收入,即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
可是,这种实例不很多。就全欧洲说,其比例是,在老板下面工作的工
人有二十个,自己独立工作的工人只有一个。而且,劳动工资一语,都普遍
理解为,在劳动者为一人而雇用他的资本所有者另为一人的一般情况下,劳
动获得的工资。
劳动者的普通工资,到处都取决于劳资两方所订的契约。这两方的利害
关系绝不一致。劳动者盼望多得,雇主盼望少给。劳动者都想为提高工资而
结合,雇主却想为减低工资而联合。
但在一般的争议情况下,要预知劳资两方谁占有利地位,谁能迫使对方
接受自己提出的条件,决非难事。雇主的人数较少,团结较易。加之,他们的结合为法律所公认,至少不受法律禁止。但劳动者的结合却为法律所禁止。
有许多议会的法会取缔为提高劳动价格而结合的团体,但没有一个法令取缔
为减低劳动价格而结合的组织。况且,在争议当中,雇主总比劳动者较能持
久。地主、农业家、制造者或商人,纵使不雇用一个劳动者,亦往往能靠既
经蓄得的资本维持一两年生活;失业劳动者,能支持一星期生活的已不多见,能支持一月的更少,能支持一年的简直没有。就长时期说,雇主需要劳动者
的程度,也许和劳动者需要雇主的程度相同,但雇主的需要没有劳动者那样
迫切。
据说,工人的结合常常听到,而雇主的结合却很少听到。可是,谁要是
因此认为雇主实际很少结合,那就未免昧于世故,不了解这问题的真相了。
雇主们为使劳动工资不超过其实际工资率,随时随地都有一种秘而不宣的团
结一致的结合。破坏团结,随时随地都是最不名誉的行动,都为近邻和同业
者所耻笑。我们所以不常听到这种结合,正因为那是一种不被人知道的普通
结合,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结合。此外,雇主们为要把劳动工资减低到其
实际工资率以下,有时也组织特殊的结合。此种结合,直到达到目的为止,总是保持极度的沉默与秘密。劳动者这时虽痛切成到资方的这种秘密结合,却往往无抵抗他屈服,其他人因此都不知道。不过,对于雇主的这种结合,工人们往往也组织对抗的防御性结合。而且,即在没有这种雇主结合的时候,工人们为提高劳动价格,有时也自动结合起来。他们所持的理由,有时是食
粮腾贵,有时是雇主从他们的劳动得到过多的利润。他们的结合,无论是防
御性的或是攻击性的,总是声闻遐迩。为求争点迅速解决,他们老是狂呼呐
喊,有时甚至用极可怕的暴力。他们处于绝望的境地,铤而走险,如果不让
自己饿死,就得胁迫雇主立即答应他们的要求。这时,雇主也同样喧呼呐喊,请求官厅援助,要求严厉执行取缔工人结合的严峻法规。因此,工人很少能
从那些愤激的结合的暴动中得到利益。那些结合,部分因为官厅干涉,部分
因为雇主较能持久,部分因为大多数劳动者为了目前生计不得不屈服,往往
以为首者受到惩罚或一败涂地而告终。
不过,在争议中,雇主虽常居于有利地位,但劳动工资有一定的标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即使最低级劳动者的普通工资,似也不能减到这一定标
准之下。
需要靠劳动过活的人,其工资至少须足够维持其生活。在大多数场合,工资还得稍稍超过足够维持生活的程度,否则劳动者就不能赡养家室而传宗
接代了。坎梯隆似乎因此推测,最下级普通劳动者,为供养儿女二人,至少
须取得倍于自身所需的生活费,而其妻子,由于需要照料儿女,其劳动所得,只够维持自己。但据一般计算,常有半数儿童在未成年以前死去。因此,最
贫穷的劳动者按照上述计算,一般都想至少养育四个孩子,以便能有两个孩
子活到成人年龄。但坎梯隆认为,四个孩子的必要扶养费也许和一个成年人
的生活费几乎相等。他还说,一个强壮奴隶劳动的价值,算来倍于其生活费,一个最低级劳动者劳动的价值,不可能低于一个强壮奴隶劳动的价值。因此,至少这一点似乎是肯定的:为赡养家属,即使最低级普通劳动者夫妇二人劳
动所得,也必须能稍稍超过维持他俩自身生活所需要的费用。但是,这种超
过额,是按什么比例,是按上述比例,或是按其他比例,我不想加以确定。
可是,有某些情况,有时也使劳动者立于有利地位,并使他们能够得到
大大超过上述工资的工资。很明显,上述工资是符合一般人道标准的最低工
资。
不论何国,如果对那些靠工资过活的人,即工人、散工、各种佣人等的
需求不断地增加,换言之,如果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都比前一年多,劳动者
就没有为着提高工资而结合的必要。劳动者不够,自会导致雇主间的竞争;
雇主们竞相出高价雇用劳动者,这样他们就自动冲破了防止工资提高的自然
结合。
很明显,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定随着预定用来支付劳动工资的资金
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这种资金有两种:一,超过维持生活需要的收入;
二,超过雇主自己使用需要的资财。
地主、年金领受者、有钱人,如果认为自己的收入除维持身家外还有剩
余,他们一定会把剩余额的全部或一部分,用来雇用若干家仆。这剩余额增
加,他们所雇用的家仆自然也随之而增加。
织工、鞋匠这一类独立工作的劳动者所持的资本,如果除了购买供自己
使用的原材料并维持他在货品出售以前的生活外,还有剩余,他自然也会以
这剩余额雇用一个乃至数个帮工,以便靠他们的劳作获利。这剩余增加,他
所雇帮工的人数自然也随之而增加。
因此,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随一国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收入
和资本没有增加,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决不会增加。而收入和资本的增加,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所以,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自随国民财富的增加而
增加。国民财富不增加,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决不会增加。
然而,使劳动工资增高的,不是庞大的现有国民财富,而是不断增加的
国民财富。因此最高的劳动工资不在最富的国家出现,而却在最繁荣,即最
快变得富裕的国家出现。今日英格兰确比北美各地富,然北美各地的劳动工
资却比英格兰各地高。纽约地方,普通劳动者一日的工资为美币三先令六便
士,合英币二先令;造船木匠为美币十先令六便士,外加值英币六便士的糖
酒一品脱,全部合英币六先令六便土;泥水匠及建筑木匠为美币八先令,合
英币四先令六便士;裁缝帮工为美币五先令,合英币二先令十便士。这些价
格都在伦敦价格之上。据说,其他殖民地的工资也和纽约同样高。食品的价
格,北美各地都比英格兰低得多。北美从来没有饥荒现象。即在歉收的年度,只不过减少输出,没减到自己供给不足。所以,北美劳动的货币价格如果比
母国各地高,那末其真实价格,即其货币价格对劳动者提供的支配生活必需
品和便利品的实际能力,在比例上必定比母国更高。 北美虽没有英格兰那样富裕,但比英格兰更繁荣,并以大得多的速度增
加财富。一国繁荣最明确的标识,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英格兰以及欧洲大
多数其他国家的居民,在大约五百年内,不敢说有一倍的增加,但在北美英
属各殖民地,在二十年或二十五年内,就增加了一倍。就现在说,这种迅速
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新居民的不断移入,而是人口的迅速繁殖。据说,当
地高龄居民往往能亲眼看到五十、一百甚至一百个以上的直系子孙。由于劳
动报酬优厚,多子女不但不成为室家之累,反而成为家庭富盛的源泉。在离
去双亲家庭以前,每个儿女的劳动,推算起来,足有纯收盆一百镑的价值。
一个有四五个孩子的青年寡妇,在欧洲中等及下等人民间,很少能找到第二
丈夫,但在北美地方,那些儿女常是诱使男子向她求婚的财产。儿童的价值
是结婚的最大鼓励。所以,北美人的早婚是毫不足怪的。可是,尽管早婚招
致了人口很大的增加,但北美人民却仍不断发出劳动者不足的诉苦声。对劳
动者需求的增加,和维持劳动者资金的增加,似乎比劳动供给的增加快得多。
一国尽管非常富有,如若长久陷于停滞状态,我们就不能希望在那里找
到极高的工资。指定用来支付工资的资金,换言之,居民的收入和资本,也
许达到极大的数额。但这数额如果数世纪不变,或几乎不变,那末每年所雇
用的劳动者人数就很容易供应下一年所需劳动者人数,甚或还有剩余。这样,劳动者既不缺少,雇主也不会为要获得劳动者而相互竞争。在另一方面,劳
动者的增加却自然会超过需要雇用的人数。就业机会常感不足,于是劳动者
为要获得工作,不得不互相竞事。假如,该国劳动者的工资,本来足够养活
他们各自的身家而且还有剩余,那末劳动者间的竞争和雇主们的利害关系,不久就会使工资减低到合乎一般人道标准的最低工资。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
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孛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
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各旅行家的报告,虽有许多相互矛盾
的地方,但关于中国劳动工资低廉和劳动者难于赡养家属的记述,则众口一
辞。中国耕作者终日劳作,所得报酬若够购买少量稻米,也就觉得满足。技
工的状况就更恶劣。欧洲技工总是漫无所事地在自己工场内等候顾客,中国
技工却是随身携带器具,为搜寻,或者说,为乞求工作,而不断在街市东奔
西走。中国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困程度。据
说,在广州附近,有数千百户人家,陆上没有居处,栖息于河面的小渔船中。
因为食料缺乏,这些人往往争取欧来船舶投弃船外的最污秽废物。腐烂的动
物尸体,例如死猫或死犬,纵使一半烂掉并发臭,他们得到它,正象别国人
得到卫生食品那么高兴。结婚,在中国是受到了奖励的,但这并不是由于生
儿育女有出息,而是由于有杀害儿童的自由。在各大都市,每夜总有若干婴
孩被委弃街头巷尾,或者象小狗一样投在水里。而这种可怕的杀婴工作,据说是一部分人公然自认的谋生手段。
不过,中国虽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但似乎还未曾退步。那里,没有被居
民遗弃的都市,也没有听其荒芜的耕地。每年被雇用的劳动,仍是不变,或
几乎不变;因此,指定用来维持劳动的资金也没显然减少。所以,最下级劳
动者的生活资料虽很缺乏,但还能勉强敷衍下去,使其阶级保持着原有的人
数。
在指定用来维持劳动的资金显著减少的国家里,情形就截然不同了。每
年各等职业所需要的雇工和劳动者,都比前一年少。许多不能在上等职业中
找得工作的上等阶级人民,也想在最下等的职业中找工作。这样,在最下等
职业中,就不但有了超过需要的最下级劳动者,而且还有过多的从其他各阶
级纷纷拥入的人。结果,职业的竞争变得非常剧烈,以致把劳动工资减低到
极悲惨极贫困的生活水准。而且,即使忍受这些苛刻条件,还有许多人找不
到职业。这些人,要么饿死,要么沦为乞丐,不然也许只有搞罪大恶极的勾
当才能取得生活资料。接着,穷乏、饥饿和死亡等灾祸就落到最下级的劳动
者身上,后来波及所有上等阶级,终至国内居民减少到经过苛政或灾祸而硕
果仅存的收入和资本所能容易维持的人数。东印度的孟加拉及其他若干英领
殖民地的现状,也许几乎就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土地肥沃,人口又经大大
减少,因而生活资料并不十分困难,可是年年仍不免有三四十万人因饥饿而
濒于死亡,我们就可以断言,那是因为该国指定用来维持贫困劳动者的资金
正在迅速减少。英国保护和统治北美的政治机构和压迫与压制东印度的商业
公司的不同性质,用这两地的不同情况来说明,也许是再好不过的。
所以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国民财富增
进的自然征候。反之,贫穷劳动者生活维持费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乃是社会急速退步的征候。
看来,不列颠现今的劳动工资,显然超过了维持劳动者一家生活所需的
数额。为证明这一点,我们无须作烦琐或未必有结果的计算,来推定劳动者
至少需多少工资,才能养活一家。有很多明显征象表明,不列颠各地劳动工
资,不是以符合人道标准的最低工资为准则的。
第一,不列颠几乎所有地方,甚至最低级劳动也有夏季工资与冬季工资
的区别。夏季工资总是最高工资。但冬季有薪炭临时开支,故冬季家庭生活
费在一年中为最大。生活费最低时,工资反而最高,这就表明,劳动工资不
受最低生活所需要的数额的支配,而受工作的数量及其假定价值的支配。也
许有人说,劳动者应贮藏夏季工资的一部分,来支付冬季费用,而他全年的
工资,并不超过他一年中维持身家所需要的数额。可是,奴隶或绝对仰赖他
人为活的人所得到的待遇,却不是这样。他的日常生活资料,都和他的日常
需要相称。
第二,不列颠的劳动工资,不随食品价格变动而变动。食品价格,到处
都年年变动,常常月月变动。但有许多地方的劳动的货币价格,有时经过半世纪,还仍旧不变。因此,假若这些地方的贫穷劳动者,在食品最昂贵的年
岁,能够维持他的身家,那末,在食品价格一般而供给又很充足的年岁,必
能过舒适生活;在食品异常低廉的年岁,就过着优裕生活。在过去十年中,不列颠有许多地方食物昂贵,而劳动的货币价格并不随着显著提高。固然,确有些地方的劳动的货币价格提高了,但那与其说起因于食物的昂贵,倒不
如说起因于劳动需求的增加。
第三,就不同年度说,食品价格的变动,大于劳动工资的变动,而就不
同地方说,劳动工资的变动,却大于食品价格的变动。面包和家畜肉的价格,在不列颠几乎所有地方一般相同,或大约相同。这两种商品以及大多数其他
零售商品(贫穷劳动者零购的一切物品),在大都市和在僻远地方,价格是同
样低廉,或者,大都市方面还比较低廉,其原因我以后说明。但大都市与其
附近地带的劳动工资,往往比数哩以外地方的劳动工资,高五分之一或四分
之一,即高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二十五。伦敦及其附近劳动的普通价格,可
只说是每日十八便土。数哩以外,即减低到十四便土或十五便土。爱丁堡及
其附近劳动的普通价格,可只说是每日十便士,数哩以外,就低落到八便土。
八便士是苏格兰低地一带大部分地方的普通劳动的普通价格,在那里,这价
格的变动比英格兰少得多。劳动价格上的差异,虽未必会驱使一个人由一教
区移到另一教区去,但货物价格这样的差异,却必然使许多容积巨大的货物,从一教区到另一教区,从国内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甚至可只说从世界的
一端到另一端的运输,变得非常频繁,不久就使它们趋于均衡。人性见异思
迁,虽早有定论,但根据我们的经验,人类却显然又是安土重迁,最不爱移
动的。贫苦劳动者,在不列颠劳动价格最低廉的地方,要是能够维持家属,那末在不列颠工资最高的地方,就一定能过优裕的生活。
第四,劳动价格的变动,无论就时间说或就地方说,不但不与食品价格
的变动一致,而且往往正相反。
一般人常食谷物的价格,苏格兰比英格兰高,苏格兰几乎每年都由英格
兰输入大宗谷物。英格兰谷物,在输入谷物的苏格兰售卖的价格,必须高于
在输出谷物的英格兰售卖的价格,但英格兰谷物在苏格兰市场售卖的价格,不能高于和它相竞争的同质量苏格兰本地谷物的价格。谷物品质的良否,主
要要看它可磨得的粉量多寡而定。就这一点说,英格兰谷物,远胜于苏格兰
谷物,所以,从外表说,或从其体积说,英格兰谷物的价格,虽高于苏格兰
谷物的价格,但就其实质即品质或重量说,一般却比苏格兰低廉得多。可是,劳动价格,在苏格兰却比英格兰低。因此,贫苦劳动者,在联合王国的一部
分即苏格兰,如能维持其家属,那末在联合王国的另一部分即英格兰,就必
能过丰裕的生活。现今,苏格兰普通人民,从燕麦片为最常食和最好食物,这和英格兰同阶级人民最常食的食物比较,一般是坏得多。这种生活方式的
差异,不是两地人民工资差异的原园,而是工资差异的结果,可是许多人却
往往不可思议地倒果为因。甲富而乙贫,并不是因为甲有马,乙却步行,而是因为甲富能备有马车,乙贫不能不步行。
各年度计算,前世纪英格兰、苏格兰两地谷物价格,比现世纪高。现在,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如必欲加以可能有的实证,那末苏格兰,比英格兰
更为明确。因为苏格兰每年的公定谷价可作证明,苏格兰每年按市场实际状
况,依宣誓手续,评定所属各地种种谷物的价格。如果这种直接证掘还需要
间接证据作为旁证,那末我说,法国甚或欧洲大多数地方的情况也是这样。
就法国说,我们有了最明确的证明。不过,前世纪英格兰、苏格兰两地谷物
价格,略高于现世纪,虽无可置疑,但前世纪两地劳动价格,比现世纪低得
多,亦同样无可置疑。因此,假如贫穷劳动者,在前世纪能够维持他的家属,那末,他现在必定能过着舒适得多的生活。前世纪,在苏格兰大多数地方,普通劳动的最普通日工资,夏天为六便土,冬天为五便士。在苏格兰高地及
西部各岛若干地方,工资还是一星期三先令或大约三先令。现在,在苏格兰
低地,普通劳动的最普通工资,一天为八便士。在爱丁堡附近,在邻近英格
兰因而可能受英格兰影响的各州,在劳动需求最近已大大增加的格拉斯科、卡朗和爱州等附近,普通劳动的最普通工资一天为十便士,有时或为一先令。
英格兰农工商业的改进,远较苏格兰为早。劳动的需求以及劳动的价格,必
随此等改良而增加。因此,在前世纪和现世纪,英格兰的劳动工资高于苏格
兰。而且从那时以来,英格兰的劳动工资,大大增加,但由于英格兰各地支
付的工资,在种类上比苏格兰多,所以,要确定英格兰工资的增加率,比苏
格兰困难。 1614 年,步兵一名一日的饷银,与现今同为八便土。当初规定这
种饷额时,必然是以普通劳动者普通工资为标准,因为步兵大都征自这个阶
级。查理二世时代,高等法院院长黑尔斯,推算劳动者六口(父亲母亲,略
能工作的子女二人,全不能工作子女二人)之家的用费,一星期为十先令,即一年需二十六镑。他认为,如果他们不能靠劳动来赚得此数,他们就得靠
乞讨或盗窃来凑成此数。黑尔斯对于这问题,似曾下了一番研究。从熟习政
治数学博得德维南博士的格里戈里? 金,也曾于至 6 既年推算一般劳动者及外
佣工的普通收入,以为平均由三个半人合成的家庭,一年需费十五镑。从表
面上看,金的计算,似与黑尔斯的计算有出入,但实则大体一致。他们都认
为,这种家庭一星期的用费,每人约二十便士。从那时以来,王国多数地方,这种家庭的货币收入与货币费用,都有大的增加,不过有的地方增加多些,有的地方增加少些,而且所增加的,没有象最近刊布的关于现今劳动工资增
高那些夸张报告所说的那么多。必须指出,任何地方的劳动价格,都不能极
正确地确定。因为,就是同一地方同一种类的劳动,也往往依照劳动者的巧
拙只及雇主的宽吝,给付不同的价格。在工资波有法律规定的地方,我们想
要确定的,只是最普通的工资。而且,经验似乎告诉我们,法律虽屡次企图
规定工资,但实际上,却从未作出适当的规定。
现世纪,劳动的真实报酬,即劳动使劳动者得到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的真实数量的增加,可能在比例上大于劳动货币价格的增加。不仅谷物的价格,比从前稍稍低廉,而且那些成为贫穷劳动者适意和卫生食料的许多其他
东西的价格,也大大跌落。例如,现今王国大多数地方马铃薯价格,只有三、四十年前的一半。从前用鍬而今日普通用犁种植的芜青、胡萝卜、卷心菜等
的价格,也可以说和马铃薯同样低廉。一切蔬果,也变得低廉。我们知道,前一世纪英国消费的大部分苹果和洋葱,都是由弗兰德输入的。麻布制造和
呢绒制造的大改良,给劳动者提供了质更好价更廉的衣服。贱金属制造的大
改良,不仅给劳动者提供了更精良的职业用具,而且提供了许多快意的和便
利的家具。诚然,肥皂、食盐、蜡烛、皮革及发酵酒,由于课税而抬高了价
格,但其中,为贫穷劳动者所必须消费的分量,却极其有限。这小部分商品
价格的昂贵,并不抵消其他多数物品价格的下落。世人往往说,奢侈之风,波及下等阶级,连贫穷劳动者现在也对以前的衣食住条件感到不满足,他们
这样说,使我们确信,劳动的货币价格与其真实价格增大了。
下层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是对社会有利呢,或是对社会不利呢?一看
就知道,这问题的答案极为明显。各种佣人、劳动者和职工,在任何大政治
社会中,都占最大部分。社会最大部分成员境遇的改善,决不能视为对社会
全体不利。有大部分成员陷于贫困悲惨状态的社会,决不能说是繁荣幸福的
社会。而且,供给社会全体以衣食住的人,在自身劳动生产物中,分享一部
分,使自己得到过得去的衣食住条件,才算是公正。
贫困无疑会使人不想结婚,但未必会使人不结婚。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
育。苏格兰高地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侈的上
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一般只能生两三个。不妊症,虽为上等社会所
常患,但在下等社会,却极少有。女性的奢侈,虽能刺激享乐的欲望,看来
往往会削弱,而且常常会彻底破坏生育能力。
贫困虽不能阻止生育,但极不利于子女的抚养。柔嫩植物长出来了,但
在土地塞冽和气候严酷的环境中,不久就枯死。我常听说,苏格兰高地常有
一母产子二十个而活的只有一个的实例。几个富有经验的军官告诉我说,士
兵在联队内生的全部儿童,漫说后来用以补充联队的缺额,即用以充当联队
的吹鼓手,亦嫌不够。但是,在兵营附近看到的可爱孩子,却比其他地方多。
这些孩子很少长到十三四岁。有些地方生出来的儿童,在四岁前,死去一半;
有许多地方,在七岁前死去一半;在九、十岁前死去一半,几乎是一种普遍
现象。这样大的死亡率,在各地方下等人民间都可看到。他们不能象上等人
民那么注意养育子女。一般地说,他们的结婚,虽比上流社会的人更为多产,但他们的儿童中,达到成年的却比较少。与普通人民的儿童比较,育婴堂及
教区慈善会内收养的儿童,死亡率还要大。
各种动物的增殖,自和其生活资料成比例。没有一种动物的增殖,能超
过这个比例。然而,在文明社会,只有在下等人中间,生活资料不够才能限
制人类进一步繁殖。要限制进一步的增殖,除了杀死他们多子女婚姻所生的
大部分子女外,没有其他方法。 丰厚的劳动报酬,由于它使劳动者能够改善他们儿童的给养,从而使他
们能够养大较多的儿童,势必会放宽和扩大上述限度。应该指出,上述限度
扩大的程度,也必然尽可能和劳动需求所需要的程度相称。如果劳动需求继
续增加,劳动报酬必然鼓励劳动者结婚和增殖,使他们能够不断增加人口,来供给不断增加的劳动需求。什么时候,要是劳动报酬不够鼓励人口增殖,劳动者的缺乏不久就会抬高劳动的报酬。什么时候,要是劳动报酬过分鼓励
人口增殖,劳动者的过多不久就使劳动的报酬减到其应有的程度。在前一场
合,市场上的劳动供给,如此不足,在后一场合,市场上的劳动供给,又如
此过剩,结果都迫使劳动价格,不久又回到社会所需要有的适当程度。因此,象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必然支配其他商品的生产一样,对人口的需求也必然支
配人口的生产。生产过于迟缓,则加以促进;生产过于迅速,则加以抑制。
世界各地,不论在北美,在欧洲,或是在中国,支配和决定人口繁殖程度的
正是这一需求。这需求在北美,成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在欧洲,成为人
口缓慢而逐渐增加的原因,在中国,就成为人口不增不减的原因。
据说,奴隶的损耗,其损失在雇主,自由佣工的损耗,其损失却在他自
身。其实,后者的损耗,与前者的损耗一样都是屋主的损失。各种职工和佣
工,都必须给付这样的工资,使他们能够按照社会对他们的需求的增加、减
少或不增不减等情况,而维持其种类。不过,自由佣工的损耗,虽同是雇主
的损失,但与奴隶的损耗比较,则雇主所受损失又少得多。要是我可这样说,用作补充或修补奴隶损耗的资金,通常都由不留心的雇主或疏忽的监工管理。
但修补自由佣工损耗的资金却由自由佣工自己管理。一由钱财通常管理得漫
无秩序的富人管理,所只管理上自亦漫无秩序;一由处处节省和锱铢必较的
穷人自己管理, 所以管理上亦是处处节省和锱铢必较。在这样不同的管理下,相同的目的,却需要有大不相同的费用。所以,征之一切时代和一切国民的
经验,我相信,由自由人作成的作品,归根到底比由奴隶作成的作品低廉。
即在普通劳动工资很高的波士顿、纽约和费城,也是这样。
所以,充足的劳动报酬,既是财富增加的结果,又是人口增加的原因。
对充足的劳动报酬发出怨言,就是对最大公共繁荣的必然结果与原因发出悲
叹。
也许值得指出,不是在社会达到绝顶富裕的时候,而是在社会处于进步
状态并日益富裕的时候,贫穷劳动者,即大多数人民,似乎最幸福、最安乐。
在社会静止状态下,境遇是艰难的;在退步状态下,是困苦的。进步状态实
是社会各阶级快乐旺盛的状态。静止状态是呆滞的状态,而退步状态则是悲
惨的状态。
充足的劳动报酬,鼓励普通人民增殖,因而鼓励他们勤勉。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勤勉象人类其他品质一样,越受奖励越发勤奋。丰富的生活
资料,使劳动者体力增进,而生活改善和晚景优裕的愉快希望,使他们益加
努力。所只,高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总是比低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活泼、勤勉和敏捷。例如,英格兰劳动者比苏格兰劳动者强;大都会附近的劳动者比僻
远农村的劳动者强。诚然,有些劳动者如能在四天中挣得足以维持一星期生
活的生活资料,将无所事事地虚度过其余三天,但就大多数劳动者说,并不
如此。反之,在工资按件计算时,许多劳动者往往没几年就把身体搞垮了。
据说,伦敦及其他一些地方的木匠,不能保持最精壮气力到八年以上。此种
现象,在工资按件计算的许多其他行业,常有发生。制造业一般是按件计算
工资,连农村劳动在工资较通常为高的地方,也是按件计资。几乎各种技工,在特殊业务上,往往因操劳过度而生特殊疾病。意大利著名医生拉马齐尼,关于这类疾病,曾著有专书。我们不把我们的士兵看做勤劳人民,但在他们
从事某项特殊工程而按件领受工资时,军官常须与领工者约定,他们每日报
酬,按他们的报酬率,不得超过一定数额。在这条件订定之前,士兵常因相
互竞争希望得到较大报酬而操劳过度,损害健康。一星期中四天过度的操劳,乃是共余三天闲散的真正原因,而世人对于这三天的闲散,却大发牢骚并大
声叫嚣。大多数人在连续数天紧张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之后,自然会强烈地想
要休息。这欲望,除非受到暴力或某种强烈需要的抑制,否则是几乎压制不
住的。天性要求,在紧张劳动之后,有一定程度的纵情快乐,有时只是悠闲
自在一会,有时却是闲游浪荡和消遣娱乐。如不依从这要求,其结果常是很
危险的,有时是致命的,不然,迟早亦会产生职业上的阵殊疾病。如果雇主
听从理性及人道主义的主宰,就不应常常鼓励劳动者勤勉,应当要他们适度
地工作。我相信,在各个行业,一个能工作适度的人,能够继续不断工作,不仅长期保持健康,而且在一年中做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
有人说,在物价低廉的年度,劳动者大抵较平常懒惰;在物价高昂的年
度,则较平常勤勉。他们由此得到结论:生活资料丰富,劳动者的工作,就
弛缓起来;生活资料不足,劳动者的工作就紧张起来。说生活资料略较平常
丰富,也许使一部分劳动者偷闲,那是无可置疑的,但若说大多数劳动者,都会因此怠于作业,或者说,一般人在吃得不好时,比吃得好时工作更好,在意志消沉时,比兴致勃勃时工作更好,在疾病时,比健康时工作更好,那
似乎是不大可靠的说法。应该指出,对一般人民说,饥馑的年岁,往往是疾
病死亡的年岁,而疾病和死亡,势必减低他们的劳动产物。
在物资丰厚的年度,佣工往往离开主人,靠自己劳动生活。但食品价格
的低廉,由于增加用来维持佣工的资金,也鼓励雇主,尤其是农业家,雇用
更多的佣工。因为在这时期,农业家与其以低廉市价出卖谷物,倒不如以谷
物维持较多佣工,以期得到较大的利润。对佣工的需求增加,而供应这需求
的人数却减少。所以劳动价格往往在物价低廉时上升。
在物资缺乏的年度,生计的困难与不安定,使这些佣工切望复得旧有的
工作。但食品的高价,由于减少用来维持劳动的资金,使雇主倾向于减少现
有的雇工,而不倾向于增加。况且,在物价高昂的年度,贫穷独立劳动者往往把以前用以购置材料的少额资本全部提出来消费,这样就不得不变为雇工。
求职的人数,既然超过了就职的机会,许多人就只好接受比通常低的条件,来获取职业。所以在物价昂贵的年度,佣工和帮工的工资往往低落。
因此,各种居主,在物价高昂的年度,和劳动者订结契约,比在物价低
廉的年度更为有利,而且觉得,劳动者在前一场合,比在后一场合,更为恭
顺,更愿依靠他们,所以,雇主们认为,物价高昂的年度,对他们的事业更
为有利,那是很自然的。此外,地主和农业家喜欢物价高昂的年度,还有一
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的地租和利润,大部分决定于粮食的价格。不过,若
说一般人在为自己工作时,工作较少,在为他人工作时,工作较多,那是再
荒谬不过的。贫穷的独立劳动者,一般都比按件计资的帮工勤勉,因为前者
享有自身劳动的全部生产物,后者则须与雇主分享。大制造厂中的雇工,容
易受恶友诱惑,往往道德沦丧;独立劳动者却不易受此影响。工资以年或月
计的雇工,不论工作多少,都得到同样的工资和津贴,就这一点说,独立劳
动者的工作效率比这些雇工更大得多。物价高昂的年岁,倾向于增高独立劳
动者对各种帮工和佣工的比例,而物价低廉的年岁,则倾向于减低其比例。
麦桑斯是法国一位博学多能的作家,在圣? 埃蒂安选举时任贡税收税官。
为要说明贫民在物价低廉时所做的工作比物价高昂时多,他曾把三种制造品
——埃尔伯夫的粗毛织品和卢昂遍地皆是的麻织品与丝织品——在物价低时
及物价高时的产量及价值,拿来比较。据他由官署登记簿抄下的报告,这三
种制造品在物价低时的生产量及价值,一般都比物价高时大;物价最低的年
度,生产量与价值,往往最大,而物价最高的年度,往往最小。这三种制造
品似乎都处于生产停滞状态,其生产量,逐年计算,虽略有出入,但总的说
来,却是不增不减。
苏格兰的麻织品,和约克郡西区的粗毛织品,同是正在增加的制造品。
其生产量与价值,虽时有变动,但大体上却在增高。不过,我曾检阅这些制
造品年产额公布的记录,却不能发现年产额的变动与各时期的物价高低有什
么显著关系。诚然,在物资非常不足的 1740 年,这两种制造品产量都有很大
下降,但在物资仍是非常不足的 1756 年,苏格兰制造品产量却比常年多。同
年,约克郡制造品产量却下降,其生产额,直至 1766 年,换言之,直到美洲
印花税法废止以后,才恢复到 1755 年的数额。在 1766 年和 1767 年,约克郡
制造品生产额增加到前此所未有的程度,而且从那时起不断地增加。
以贩销远地为目的的一切大制造业的产品量,与其说必然取块于产地旺
季价格是高或是低,倒不如说必然取决于消费国中影响商品需求的那些情况,取决干和平或战争,取决于其他竞争制造业的盛衰,取决于那些商品的主要
顾客是高兴买还是不高兴买。此外,也许在物价低廉时期制造的额外作品,有大部分,未曾登记在制造业公开记录上。离开雇主的男佣工,成为独立劳
动者。妇女回到父母家中,从事纺织,给自身及家庭制造衣服。连独立劳动
者也未必都制造售给大众的商品,而为邻人雇请,制造家庭用品。所以,他们的劳动产品,常没登记在公开记录上,这些记录,有时是那么夸张,而我
们商人和制造业者,却往往根据这种记录,妄断最大帝国的盛衰。
虽然劳动价格的变动,不一定都与食物价格的变动一致,而且往往完全
相反,但我们不可因此认为,食品价格对于劳动价格没有影响。劳动的货币
价格,必然受两种情况的支配:其一,是对劳动的需求;其二,是生活必需
品和便利品的价格。对劳动的需求,按照它是在增加、减少或不增不减,换
言之,按照它所需要的是增加着的人口、减少着的人口或是不增不减的人口,而决定必须给予劳动者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数量,而劳动的货币价格,取决于购买这数量所需要的金额。所以,在食物低廉的场合,劳动的货币价
格虽有时很高,但在食物昂贵而劳动需求继续不变的场合,劳动的货币价格
却更高。
劳动的货币价格,在突然非常大的丰年,有时上升,而在突然非常大的
荒年,有时下落,这是因为在前一场合,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在后一场合,劳动的需求减少。在突然非常大的丰年,许多雇主手中的资金,足够维持和
雇用比他们前一年所雇用的多的劳动者,而这些超过通常需要的劳动者,未
必都能雇到,于是,要雇用更多劳动者的雇主,便相互竞争,这在有的时候
就使劳动的货币价格及真实价格抬高起来。
在突然发生的非常大荒年,情形正相反。用来雇用劳动者的资金,既较
前年度为少,便有许多人失业,于是他们为获得职业而相互竞争,这在有的
时候就使劳动的真实价格与货币价格都下落。譬如在 1740 年这个非常大的荒
年,有许多人只要有饭吃就愿工作。在后此的几个丰年里,雇用劳动者和雇
工仅比较困难了。
食品涨价,会提高劳动的价格,而物价昂贵年度的荒歉,由于减少了劳
动需求,因而会降低劳动的价格。反之,食品跌价,会减低劳动的价格,而
物价低廉年度的丰饶,由于增加了劳动需求,因而会抬高劳动的价格。在食
品价格只有一般变动的场合,那两种对立原因,似乎会互相抵消。这也许就
是劳动工资所以到处都较食物价格稳定得多、经久得多的一部分原因。
劳动工资的增加,必然按照价格中工资那一部分增高的比例,抬高许多
商品的价格,并按照价格增高的比例,减少国内外这些商品的消费。但是,使劳动工资增加的原因,即资本的增加,却会增加劳动生产力,使较少的劳
动生产较多的产品。雇用很多劳动者的资本家,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势必妥
当分配他们的业务,使他们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由于同一原因,他力图把
他和他的工人所能想到的最好机械供给他们。在某一特殊工厂内劳动者间发
生的事实,由于同一理由,也在大社会的劳动者间发生。劳动者的人数愈多,他们的分工当然就愈精密。更多人从事于发明对各人操作最适用的机械,所
以这种机械就容易发明出来。由于有了这些改良的机械,许多物品能用比以
前少得多的劳动生产出来。这样,劳动量的减少,就不只抵偿劳动价格的增
加。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资本利润的增减,与劳动工资的增减,同样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增减。但
财富状态对两者的影响却大不相同。
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资,因而倾向于减低利润。在同一行业中,如有
许多富商投下了资本,他们的相互竞争,自然倾向于减低这一行业的利润;
同一社会各种行业的资本,如果全都同样增加了,那末同样的竞争必对所有
行业产生同样的结果。
前面已经说过,即使要确定某一特定地方和某一特定时间的劳动的平均
工资,也不容易。而且,所能确定的,只不过是最普通的工资。但就资本利
润说,就连最普通的利润,我们也很少能够确定。利润极易变动,经营某特
定行业的人,未必都能够说出他的每年平均利润是多少。他的利润,不但要
受他所经营的那些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而且要受他的竞争者和顾客运气
的好坏、商品在海陆运输上甚或在堆栈内所可能遭遇的许许多多意外事故的
影响。所以,利润率不仅年年变动,日日变动,甚至时时刻刻都在变动。要
确定一个大国内各行业平均利润,必然更加困难;至于要相当准确地确定以
前或现今的利润,那必定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不过,我们要相当准确地确定往昔或现今的资本平均利润,虽不可能,但我们可以货币的利息上略知其梗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原则:在使用货币
所获较多的地方,对于货币的使用,通常支付较多的报酬;在使用货币所获
较少的地方,对于货币的使用,通常支付较少的报酬。我们由此确信,一国
内资本的一般利润,必定随着其市场的一般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利息率下
落,利润必随着下落;利息率上升,利润必随着上升。所以,利息的变动情
况,可使我们略知利润的变动情况。
亨利八世第三十七年以法令宣布,一切利息不得超过百分之十。可见,以前的利息有的时候是在百分之十以上。其后,热心宗教的爱德华六世,受
宗教的影响,禁止一切利息。但这种禁令,和同性质的其他各种禁令一样,据说没产生效果,而高利贷的弊害,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于是,亨利八
世的法令,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第十三年的法令第八条的规定,又发生效力了。
此后,百分之十常为法定利息率,直到詹姆士一世第二十一年,才把它限定
为百分之八。复辟后不久,利息率减为百分之六。安妮女王第十二年,再减
至百分之五。这一切法律的规定,看来极其适当。它们都是在市场利息率即
有良好信用的人通常借款的利息率变动之后作出的,并不是走在前头。自安
妮女王时代以来,百分之五的利息率,似乎比市场利息率高,而不比它低。
在晚近战争以前,政府曾以百分之三的利息率借款,而王国首都及其他许多
地方,有良好信用的人则以百分之三点五、百分之四、百分之四点五等利息
率借款。 我国自亨利八世以来,财富与收入都在不断增加,而且在进展过程中,其速度似乎是逐渐增加,而不是减少。不仅日在进步,而且进步得越来越快。
这期间的劳动工资不断增加,而大部分工商业的资本利润却在减少。
在大都市经营一种行业,往往比乡村需墓更多的资本。各种行业上所使
用的资本的庞大和富裕的竟争者人数的众多,乃是都市资本利润率一般低于
农村资本利润率的原因。但是,都市的劳动工资,一般都比农村高。在繁荣
的都市,拥有大量生产资本的人,往往不能按他们所需要的人数雇到劳动者,所以他们互相竞争,这样就抬高劳动工资而减低资本利润。在没有充分资本
来雇用全体劳动者的偏僻地方,一般人民为获得职业而相互竞争,于是劳动
工资降落,而资本利润增高。
苏格兰的法定利息率虽与英格兰相同,市场利息率却高些。该地有良好
信用的人,通常不能以少于百分之五的利息率借款。就连爱丁堡的私立银行,对于随时兑现全部或一部分的期票,也给与百分之四的利息。伦敦的私立银
行,对于储入的资金,不给付利息。在苏格兰经营几乎所有行业,所需资本
都比英格兰少。所只苏格兰普通利润率,比英格兰高些。上面已经说过,苏
格兰的劳动工费,比英格兰低。此外,苏格兰不仅比英格兰穷得多,其进展
的速度也慢得多,尽管它明显地是在前进。
法国法定利息率,在本世纪内,不常受市场利息率的支配。在 1720 年,法定利息率,由二十分之一落到五十分之一,即由百分之五落到百分之二。
在 1724 年,提到三十分之一,即提到百分之三点三。在 1725 年,再提到二
十分之一,即提到百分之五。 1766 年,拉弗迪执政,又减到二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四。其后,神父特雷执政,又恢复到原来的百分之五。一般认为,这样强行抑制法定利息率的目的,在于为减低公债利息率做准备;这种目的
有时确曾达到。就现在说,法国也许没有英国那么富裕。法国的法定利息率
一般比英国低,而市场利息率却一般比英国高。这是因为法国,象其他国家
一样,有了很安全和很容易的回避法律的方法。据在英法两国经商的英国商
人说,法国的商业利润比英国高;正由于这个原因,许多英国人不想把资本
投在重商的本国,却愿投在轻商的法国。法国的工资比英国低。你如果由苏
格兰到英格兰去,你所看到的这两地普通人民服装和面色的差异,可充分表
示这两地社会状况的差异。然而,假如你从法国回到英国来,这种对照就更
为鲜明了。法国无疑比苏格兰富裕,但其进步速度似乎不及苏格兰。对于苏
格兰,人们一般甚或普遍认为,它正在退步;此种见解,即使对法国说,也
是没有根据的;一个二三十年前曾到过苏格兰视察而现在又到那边视察的人,绝不会对它抱有此种见解。
反之,就领土面积及人口的比例说,荷兰比英格兰富裕。荷兰政府以百
分之二的利息率借款,而有良好信用的人民以百分之三的利息率借款。据说,荷兰的劳动工资比英格兰高。大家又都知道,荷兰人经营生意所获利润,比
欧洲其他任何国人都低。有些人说,现今荷兰的商业正在衰退。就商业的某些部门说,也许确是如此。但上面所说的征候似可表明,该国商业并未一般
衰退。当利润减少时,商人们往往都埋怨说商业衰退了;可是利润减少,乃
是商业繁盛的自然结果,或是所投资本比以前更多的自然结果。在晚近英法
战争中,荷兰人乘机获得了法国全部运输业务,而且直到现今,还有一部分
操在荷兰人手中。英法的国债,成为荷兰人一宗大财产。据说,单就英国说,就有大约四千万镑(但我以为这说得过大)。此外,荷兰人还把巨额资金贷给
较本国利息率为高的外国的私人。这些事实,无疑表示他们资本的过剩,或
者说,他们的资本已增加到投在本国适当生产上不能得相当利润的程度,但
不表示商业衰退。由经营特定行业而获得的私人责本,虽增加到不能尽行投
在这一行业上的程度,但这一行业仍继续增进;大国的资本也可有这种情况。
在我国北美及西印度的殖民地,劳动工资、货币利息只及资本利润,都
比英格兰高。各殖民地的法定利息率和市场利息率,是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
不过,劳动的高工资和资本的高利润同时存在,是新殖民地特殊情况所特有
的现象,而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在新殖民地中,资本对领土面积的比例
以及人口对资本的比例,在一定期间内必定比大多数国家低。他们所有的土
地,多于他们资本所能耕作的土地,所以,他们只把资本投在土质最肥沃和
位置最适宜的土地上,即投在海滨和可航行河流沿岸各地。此外,购买这等
土地的价格,往往低于其自然生产物的价值。为购买并改良这等土地而投下
的资本,必然产生极大的利润,因而使他们能够支付非常高的利息。投在这
种有利用途上的资本的迅速积累,使种植园所有者能雇用的工人数,很快增
加到新殖民地不能供应的程度。这样,他们能在新殖民地居到的劳动者的报
酬,使极其优裕。但是,随着殖民地的扩展,资本利润就逐渐减少。土质最
肥沃和位置最好的土地既全被占有,耕作土壤和位置较差的土地所能取得的
利润,使减少了,而用在土地上的资本,也只能提供较低的利息。在现世纪
中,我国殖民地大部分法定利息率和市场利息率,都因此大大减低。随着财
富、改良工作及人口的增进,利息低落了。劳动工资却不与资本利润共同跌
落。不论资本利润如何,对劳动的需求,随资本增加而增加。利润尽管减低,资本却不但继续增加,而且比以前增加得更为迅速。就此点说,勤劳的国家
和勤劳的个人都一样。大资本利润虽低,但比高利润的小资本,一般增加得
更为迅速。俗语说,货币产生货币。已经取得了少许,不愁不能取得更多。
最困难的是这少许的取得。在前面,我已就资本的增加和业务的增加,即资
本的增加和对有用劳动的需求的增加这两者的关系,作了部分的说明,以后
在论述资本积累时,当详加说明。
新领土的获得或新行业的开展,即使在财富正在迅速增加的国家,也会
提高资本利润,因而也会增加货币利息。由于这国家的资本,不够应付这种
新获得或新发展所给各个人带来的全部业务,所以只把它投在能提供最大利
润的那些行业上。以前投在其他行业上的资本,必有一部分撤回来,转入更
有利的新行业。所以,在那些旧行业,竞争便没有以前那么剧烈,而市场上各种货物的供给也减少了。货物减少,价格势必或多或少地上升,这就对经
营者提供更大的利润,而他们也能以比从前高的利息率借入资金。在晚近战
争结束以后不久,有良好信用的个人,乃至一些伦敦最大商号,一般以百分
之五的利息率借款。在战前,他们通常没交付过百分之四或百分之四点五以
上的利息。这可由我国占领北美和西印度曾增加我国领土与商业那一事实来
充分说明,用不着设想我国资财已经减少。旧资本所要经营的业务增加得那
么多,那必然会使很多行业的资本量减少,结果,在这些行业,由于竞争已
较和缓,利润必然增加。我相信,晚近战争的巨大费用,并没使不列颠的资
财减少,其原因,我以后将加以说明。
但是,社会资财即维持产业的资金的减少,使劳动工资降低,因而使资
本利润以及货币利息增高。由于劳动工资低落,社会上剩有的资本的所有者,以货品提供市场所需的费用,比以前少;由于他们以货品提供市场所用的资
本比以前少,他们能够且比以前高的价格出售货物。所费较少,所得较多,他们的利润从两方面增加,因此能够出高的利息。在孟加拉及东印度其他英
领殖民地,获得巨大资产是那么快、那么容易这一事实,可以证明这些贫苦
地方的劳动工资非常的低而资本利润非常的大。其货币利息也相应地非常的
高。孟加拉农家往往以百分之四十、五十或六十的利息借入资金,并以次期
的收获物作为抵押。能够担负这种高利息的利润,必然侵占地主的几乎所有
地租,而这样高的利息,也必然侵占利润的大部分。罗马共和国衰亡以前,各地方在总督竭泽而渔的暴政下,似乎都有同样高的利息。从西塞罗的书简,我们知道,有道德的布鲁塔斯也曾在塞浦路斯岛以百分之四十八的利息借款。
一国所获的财富,如已达到它的土壤、气候和相对于他国而言的位置所
允许获得的限度,因而没有再进步的可能,但尚未退步,那末,在这种状态
下,它的劳动工资及资本利润也许都非常的低。一国人口的繁殖,如已完全
达到其领土所可维持或其资本所可雇用的限度,那末,在这种状态下,职业
上的竞争必然非常激烈,使劳动工资低落到仅足维持现有劳动者人数,而且
由于人口已经非常稠密,也不可能再有增加。一国的资本,如与国内各种必
须经营的行业所需要的资本相比,已达到饱和程度,那末各种行业所使用的
资本,就达到各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允许使用的程度。这样,各地方的竞争
就大到无可再大,而普通利润便小到无可再小。
然而,也许没有一个国家的财富曾经达到这种程度。中国似乎长期处于
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末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
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
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
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安全,而且随时都
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上,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
获有极大利润。所以,中国的普通利息率,据说是百分之十二,而资本的普
通利润,必须足够担负这样高的利息。
一国法律上的缺陷,有时会使其利息率增高到大大超过它的贫富状况所
需要的程度。它的法律如果不强制人们履行契约,那就使一切借款人所处的
地位,和法制修明国家中破产者或信用不好者的地位相差不远。出借人收回
借款的不确定性,就使他索取破产者在借款时通常需要出的那么高的利息。
在侵略罗马帝国西部各地的未开化民族中,有许久,契约的履行与否只凭当
事者的信义,他们王朝的裁判所很少过问此事。当时利息率达到那么高,恐
怕这也是一部分原因。
要是法规完全禁止利息,那也不能收到效果。许多人必须借入资金;而
出借人,不仅对于这笔资金的使用,要求相当的报酬,而且对于回避法律的
困难和危险,也要求相当的补偿。孟德斯鸠说,一切回数国利息率之所以高,并不是囵为他们贫穷,而是部分因为法律禁止利息,部分因为贷金难于收回。
最低的普通利润率,除了足够补偿投资容易遇到的意外损失以外,还须
有剩余。只有这一剩余才是纯利润或净利润。普通所谓总利润,除了包含这
种剩余以外,还包含为补偿意外损失而保留的部分。借款人所能支付的利息,只与纯利润成比例。
出借资金,即使相当谨慎,亦有受意外损失的可能。所以,最低的普通
利息率,和最低的普通利润率一样,除了补偿贷借容易遇到的意外损失外,还须有剩余。如果无此剩余,那未出借资金的动机,就只能是慈善心或友情
了。
在财富已达到极度、而且用在各种行业上的资本都已达到最大限度的国
家,普通纯利润率便很低,因而这种利润所能负担的普通市场利息率也很低;
这样,除大富豪外,任何人都不能靠货币利息生活。小有产者和中等有产者,都不得不自己监督自己资本的用途。几乎一切人都得成为实业家,都有从事
某种产业的必要。荷兰的现状,似与此相似。在那里,不是实业家,就不能
算是时髦人物。需要使得几乎每一个人都习以为常地去经营某种行业。习俗
又到处支配时尚。不和别人穿上同样的服装,便成为笑柄;不和别人同样从
事实业,也不免成为笑柄。一个无所事事的游惰者,厕身实业家中间,正如
一个文官厕身军队中间一样,会感到很尴尬,甚至会受到轻视。
最高的普通利润率,也许是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500KB,4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