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826
商务思维工具箱系列套装共3册.pdf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30日
第1页
第6页
第13页
第24页
第33页
第475页

    参见附件(23603KB,505页)。

     商务思维工具箱系列是由3本商务工具书合集,包含《逻辑思维的30个技巧》《商业模式思维的30个技巧》《市场营销思维的30个技巧》3本,内容丰富,干货多多,实用性高。

    商务思维工具箱系列预览图

    《商务思维工具箱系列》内容介绍

    本系列为商务工具箱系列图书,包含《逻辑思维的30个技巧》《商业模式思维的30个技巧》《市场营销思维的30个技巧》,内容丰富,可读性强。HRInstitute是一家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的企业咨询与培训公司。在日本境内,从事相关的商业类培训与咨询,从1993年开始,已经持续为众多企业展开至今,是日本最为畅销的培训与咨询服务之一。该套装书可以帮助您建立商业逻辑思维,修正商业模式模式,开拓市场营销思维,在职场和企业发展中助您一臂之力。

    《商务思维工具箱系列》主编简介

    野口吉昭

    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院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硕士。现为日本株式会社HRInstitute的法人代表,中京大学经济学院综合政策学院讲师。NPO法人企业“师范塾”副理事长。还在FM横滨中担任“Yokohama Social Cafe”的DJ。主要著作有:《经营的遗传基因》(日本经济新闻社)、《战略脚本的Knowhow·Dohow》、《咨询顾问的〈质问力)》、《咨询顾问的《结语力)》、《团队领导须且仅须的一个能力》等。

    《商务思维工具箱系列》原文节选

    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应该表述什么样的内容”、“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或者被人批评道“说话颠三倒四的,不知你要说什么!”

    要使对方和自己都容易理解,关键的第一步是一-对对象进行“分解”。再复杂的事,一旦分解开来就会变得浅显易懂。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对讲述的对象进行分解后再进行介绍说明。例如,自我介绍时,我们往往会按公务和私事来分别介绍;介绍商品时,我们往往会按硬件和软件来分别说明。

    商务思维工具箱系列截图

    总目录

    逻辑思维的30个技巧

    商业模式思维的30个技巧

    市场营销思维的30个技巧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逻辑思维的30个技巧HRInstitute著;谭冰译.—上海: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ISBN 978-7-313-14034-0

    Ⅰ.①逻… Ⅱ.①H…②谭… Ⅲ.①逻辑思维 Ⅳ.

    ①B80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61395号

    逻辑思维的30个技巧

    著 者:HRInstitute

    译 者:谭 冰

    出版发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地 址:上海市番禺路951号

    邮政编码:200030

    电 话:021-64071208

    出 版 人:韩建民

    印 刷:上海景条印刷有限公司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开 本:880mm×1230mm 132

    印 张:5.125

    字 数:148千字

    版 次:2015年12月第1版

    印 次:2015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313-14034-0B

    定 价:29.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告 读 者:如发现本书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质量科联系

    联系电话:021-59815625转8028

    著者介绍

    HRInstitute

    辉泉(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不偏重理论、以“可以运用于实践的流程咨询”、“具有实

    效性的培训”为支柱的跨国咨询集团。

    总部位于东京,成立于1993年,已为将近一千家的企业提

    供过战略咨询、测评、培训等服务。

    主页:www.hri-china.cn

    电话:021-51628526

    (以本书为教材的培训正在实施中,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

    主编介绍

    野口吉昭

    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院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硕士。现为日本株

    式会社HRInstitute的法人代表,中京大学经济学院综合政策学

    院讲师。NPO法人企业“师范塾”副理事长。还在FM横滨中担

    任“Yokohama Social Cafe”的DJ。主要著作有:《经营的遗

    传基因》(日本经济新闻社)、《战略脚本的

    Knowhow·Dohow》、《咨询顾问的〈质问力〉》、《咨询顾

    问的〈结语力〉》、《团队领导须且仅须的一个能力》等。

    译者介绍

    谭冰

    女,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现为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

    院日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语言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逻辑思维”的概念,构建了逻辑的金字塔方

    式,介绍了“逻辑思维”的关键方法,框架性思考、清零思考的

    技巧,以及“逻辑思维”的基本工具——逻辑树、矩阵、价值

    链。全书总结了30条关键实用经验,分享给初入职场的新人,以

    期有效提升其商务基础能力。

    本书读者对象为大学生、职场白领。

    前言

    亲爱的中国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HRInstitute是一家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的企业咨询与

    培训公司。仅在日本境内,从1993年开始,以《逻辑思维的技

    巧》为题的培训活动,我们每年都会受邀为企业开展200场以上

    培训,是日本最为畅销的企业培训课程之一。

    逻辑思维,是一门在商业领域超越国界的世界共通语言。

    如果没有掌握这门“语言”,那么您在商务场合很可能会遭

    受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您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这门“语

    言”,本书也可以帮您迅速地拓展逻辑思维的使用范围。

    (1)高效地收集信息,并整理、分析;

    (2)建立假说,新事业提案企划;

    (3)简单明了地说明,让听众容易理解您的演讲;

    (4)创造能够让对方易于接受的有魅力的沟通氛围;

    (5)目标、愿景的共享,履行能够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

    这里列举了5条“成功商务人士”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并

    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对这些技能的实现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做同样的工作,从花

    费时间与成果数量来看,其结果可谓有着天壤之别。为了能够更

    高效地工作,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所需要的正是逻辑思维

    的能力。逻辑思维是商务活动中的基础,也是核心。

    记得年轻时在美国商学院留学的时候,有很多全班讨论的时

    间,供我们交流各种商务话题并进行头脑风暴,这是非常有趣的

    经历。那时曾讨论过的一个话题是:“能够活跃于国际场合的商

    物,而是一系列人们在学习和运用逻辑思维的时候,总结出的、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并不是无意识自然形成,或天生的产

    用方面思考,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有这样的疑问是比较自然的,但如果我们只从逻辑思维的效

    有用吗?”有如此疑问的读者可能不在少数。

    方说了半天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日本人写的逻辑思维,真的

    “日本人是有逻辑的吗?”“和日本商务人士打过交道,对

    我们之前所提到的“世界共通的语言”也就是这个意思。

    是比英语更加重要?

    否先能用母语有逻辑地进行思考!从这个角度,“逻辑语”是不

    个优秀的当地翻译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

    而另一方面,只要能够掌握“逻辑语”,即使不会外语,找

    大大增加。

    练,如果无法建立有逻辑的思维结构,那沟通失败的可能性就会

    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外语使用得再熟

    ‘逻辑语’!”大家的意见基本取得了一致。

    最终,讨论的结果是,“对于国际商务人而言,最重要的是

    条件吧!”话音刚落,班内又沸腾了起来。

    “那我们就把外语能力作为国际商务场合所需要的第一必要

    表示了片刻赞同。

    务场合能够与对方进行交流是前提,所以大家对语言能力的提出

    听到了这样的意见,大家低下头陷入了片刻沉默。确实,商

    与对方进行交流吗?”

    讨论了一会后,“难道不应该是能够用本地语言(或英语)

    心?”“自信?”

    “人脉?”“财力?”“体力?”“意志力?”“好奇

    “是不是信息量及掌握知识的丰富性?”

    务人士,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成效的技巧。没有学习过的人,自然无法很好

    地运用。

    而当您努力学习之后,你就能掌握那些在实践中可以运用的

    诀窍。

    所以,逻辑思维一定能在实践中对您有所帮助!

    现在手里捧着这本书的您,对于未来是否有着美好的梦想和

    志向?是否有着获得成功,使自己进一步成长的强烈意愿?

    我在美国读商学院时有很多的中国人同学,过去的他们可能

    就像现在的您一样,非常优秀、意志力极强。并且英语也非常

    棒。可是当时的他们遇到一个普遍的问题,他们充满活力的思绪

    总是在体内空转,极力阐述个人观点,却很难让身边的同学所接

    受,且时常会造成小组讨论顺利向前推进。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情。

    用大嗓门可能可以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但这不是真正

    的“胜利”。

    如果无法让对方彻底理解自己的意图,就会增加后期返工

    的可能性。

    即使用同一门语言,如果谈话内容语无伦次,就不会被对

    方所接受。

    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周边同伴的理解,并让他们和自己共同努

    力,无论何时,运用逻辑思维,使用最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是基

    础。我们期望您通过学习逻辑思维,能够将自己还未成型的思绪

    或创意,有逻辑地向对方“可视化”表述,进而带动身边的同伴

    推进工作,并形成您个人的强项。

    因此,我们特地为您将逻辑思维的核心技巧,整理成了30个

    要点。

    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们马上开始学习吧!

    稻增 美佳子

    辉泉(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目 录

    要点1 所谓“合乎逻辑”,就是“对周围的人来

    说‘浅显易懂’的思维方法”!

    要点3 随时用逻辑思维来培养我们思维的易懂性、敏

    锐性和快捷化!

    要点6 “对于自己不言而喻的事,对于他人未必如

    此”——让我们从这个意识出发去思考!

    要点7 “关于什么?”“怎么回事?”“为什

    么?”“其他呢?”“真的吗?”……像这样,一步步

    地追问自己吧!

    2 结论(最想说的话)要明确

    用金字塔结构来使逻辑变得清晰

    搭建对方容易想象的逻辑

    1 何谓“浅显易懂”?

    第二章 如何实现“浅显易懂” ——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

    要点5 首先,通过改变“行动”来改变“思维”!

    改变行动就能改变思维方式

    要点4 彻底地模仿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的行动!

    观察“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

    2 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易懂!敏锐!快捷!

    要点2 逻辑思维始于没有困扰的思考!

    如果“合乎逻辑”,人就不会困扰

    “老鼠比大象重?!”——合乎逻辑吗?

    1 逻辑思维是“终极随身法宝”

    第一章 所谓“逻辑思维”

    前言

    要点9 结论(假设)会因收集的信息的不同而不同

    ——验证前请务必明确此前提!

    要点11 不是只有自己能懂,而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听

    懂!

    要点12 采用逻辑树状图、矩阵图和流程图来“划

    分”、“分解”,使问题变得浅显易懂!

    要点13 不能只看到表现出来的或自己已经把握的问题

    点,要从多个角度去把握事物!

    要点14 使用“框架思考”没有遗漏、没有重复地把握

    事物的整体吧!

    要点15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多个“轴”(标

    准)进行分析的话,可以立体多面地把握事物!

    要点16 框架首先要用“成对”的概念来搭建。然后再

    用“加法型”、“乘法型”、“排列型”没有遗漏、没

    有重复地进行考察!

    简单成对的概念更有效

    轴(切入点)改变的话观点也会改变

    基本要领是“没有遗漏、没有重复”

    为什么会失败?理由是?

    1 用“框架思考”来把握整体情况

    第三章 如何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合乎逻辑地解决问题

    想想是否可以通过图表来说明

    千万不能放弃“浅显易懂”的说法!

    要点10 世间的事物,细细“分解”就能“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分解”

    3 浅显易懂地进行讲述

    检验假设的自上而下的方法

    要点8 锻炼自己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把结论作为假设来推导

    要点17 通过“什么?(哪里?)WHAT?”“为什

    么?WHY?”“怎么办?HOW?”这样的流程来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吧!

    不断追问“为什么?”“除此之外呢?”来寻找原

    要点18 让我们采用“WHY逻辑树”,反复追问“为

    什么?”,彻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吧!

    要点19 精心制作“HOW逻辑树”,调动员工的工作

    要点20 所谓“清零思考”,就是把之前的做法或成功

    的体验全部归零来思考!

    要点22 对一般常识、既成概念、固有观念进行质疑!

    谦逊地面对事实并进行变化!

    要点23 确认“目的”和“事实”之后,通过发散思维

    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点24 “懂了”、“知道了”是非常危险的状态。让

    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不懂”、“不知道”的事

    物上!

    要点25 养成用具体的词汇来思考、理解的习惯!

    掌握清零思考思维的具体办法

    “不知道”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清零思考的着眼点

    超越既成概念和固有观念!

    要点21 避免拘泥于固有观念或习惯的“自动思考”!

    首先是要试着“批判”

    迄今为止的做法行不通

    3 同时兼具“清零思考”的视角

    积极性!

    集中精力寻找真因的同时,分析、确定解决方案

    因!

    找到问题在哪儿(寻找感度好的轴!)

    2 充分运用逻辑树和矩阵结构第四章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效率?

    1 专注最初的启动时刻,磨练逻辑思维的效率

    用最初的五分钟来概述与假设

    先分成三个方面试试

    要点26 专注于开始的五分钟,采用三分法来思考、说

    话、写文章!

    2 通过验证假设,磨练逻辑思维的效率

    根据事实反复验证假设

    收集用于验证假设的必要信息

    要点27 根据框架思考整理的事实反复验证假设!

    3 通过让对方理解,磨练逻辑思维的效率

    “说给对方听”和“让对方接受”是完全两码事

    要点28 不要强行游说,要把时间花在如何让对方接受

    上!

    首先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点29 让我们用“总之”、“也就是说”、“一言以

    蔽之”直接表述吧!

    把思考的主体改成“我”(学会自省)!

    要点30 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要以“我”为主体来进行

    思考!

    执笔者简介

    第一章

    所谓“逻辑思维”

    的关系性”的话,“最重的是老鼠”这一异想天开的回答也是有

    数,其次是狗,然后才是大象。如果是这样来想象“结论和根据

    总量来比较得出的结论吧。事实上,老鼠的数量最多,数不胜

    单一的个体来比较,而是从在地球上生存的老鼠、狗以及大象的

    可是,回答“最重的是老鼠”的人,可能并不是把它们作为

    来比较得出的结论吧。

    这大概是把老鼠、狗和大象,从动物而且是单个个体的角度

    那么,为什么大象比老鼠重呢?

    重啊!”

    鼠”。你肯定会想——“为什么?”“无论如何,大象都比老鼠

    那么,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回答说“最重的是老

    太简单啦!肯定大多数的人都会回答说“大象”。

    “老鼠、狗、大象,哪个最重?”

    例如,请试着回答一下下列问题:

    说无论对象是谁,其见解都是易于理解的。

    对周围的人来说浅显易懂的思维方式。所谓“合乎逻辑”,就是

    是“合乎逻辑的思考”。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可以表述为——

    关系性,所以,“厘清结论和根据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思考”就

    考”的意思。因为“逻辑”表示的是“结论”和“根据”之间的

    所谓“Logical thinking”,直译过来就是“合乎逻辑的思

    ◢所谓“逻辑思维”

    “老鼠比大象重?!”——合乎逻辑吗?

    1 逻辑思维是“终极随身法宝”据可循的,并且也是“易于接受”的吧?

    ◢是否“合乎逻辑”取决于对方的接受程度

    除此之外,也有人不是把它们作为动物,而是联想到青铜像

    或是迪士尼,从价值而不是从重量的角度来进行比较——“老鼠

    就是米奇,所以,‘价值’最重!”。就这样,各式各样的答案

    会不断冒出来。这些答案都有足以说服周围听众的依据,都是得

    到认可的事实,非常“易于接受”。

    像这样的逻辑思维,其过程不是追求正确答案,而是为自

    己给出的“结论”准备合理的“根据”或“事实”,向对方或

    周围的人提供易于接受的“台本”的过程。

    要点1 所谓“合乎逻辑”,就是“对周围的人来

    说‘浅显易懂’的思维方法”!

    何谓合乎逻辑?

    产生遗漏或重复,给人乱七八糟、不清晰的印象。关于这一点,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果不遵守成对的规则,就会使说明对象

    右……”,接着第二件事不说“左”而说“上”那样,会让对方

    这就像有人说“今天我有两件事要告诉大家。一是

    对方陷入混乱状态。

    论’,困扰——‘停滞不前’”这样的形式来表达的话,就会让

    反之,如果采用不成对的概念,如“思考——‘易于得出结

    于理解。

    物的时候都有一个基本的形式,如果有相对的事物做参考将更便

    通过比较来定义也是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人在理解事

    困扰:得不出结论

    思考:得出结论

    困扰:停滞不前

    思考:朝着前方

    例如,可以作如下定义:

    一下吧。

    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把“困扰”一词作为比较对象来试着定义

    那么,咱们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地使用的“思考”一词究竟

    是“思维”。

    是,正如其字面所表示的那样,“逻辑思维”的根本前提还

    虽然前面把“逻辑思维”的定义解释为“浅显易懂”。可

    ◢“右”的后面应该接“左”才“易于理解”

    如果“合乎逻辑”,人就不会困扰我在后面将进行详细的解释。

    让我们充分运用成对的概念吧!

    但是,并不是说“困扰”不好。“困扰”有时也是必要的。

    对“思考”的追求程度关系到合乎逻辑的程度。

    调了这一点。

    结论是很重要的。软银的孙正义先生在接受某杂志的采访时也强

    设),并最终实现它。”——坚持自己的假设,坚持自己认定的

    “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如何迅速地描绘出成功的图画(假

    了某个目标后,通过弄清这一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来规划路线的。

    而不存在“合乎逻辑地困扰”的说法,也说明了逻辑是明确

    所以,关键是要“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

    自拔。

    这样的话,就会和理性状态渐行渐远,陷入“困扰”的状况不能

    冷;或是停滞不前,从而导致我们极易情绪化,感情用事。一旦

    这时,我们或是只能看到别人而看不到自己;或是心灰意

    觉,就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状态。

    如果不能客观地弄清自己所处的状态,处于困扰而浑然不

    自己“是在思考呢?还是在困扰?”——这一点非常重要。

    态”严格区分。我们在思考某个问题时,要客观清醒地弄清楚

    所以,要合乎逻辑,就必须把“思考状态”和“困扰状

    考”。

    论,思维处于停止的状态的话,就“很难合乎逻辑地进行思

    如果自己不给结论,只是茫然地等待别人来给自己一个结

    论准备合理的根据或事实,使别人易于理解的过程”。

    先前解释说:所谓合乎逻辑的思考,就是“为自己给出的结

    “思考和困扰”所示。

    你还能想到什么别的解释吗?其他容易想到的解释如上页的图表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关于“思考”和“困扰”的差异,◢“建设性”地切换频道吧!只是,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是否处于“困扰”状态,并有意识地

    切换到“思考”的状态。

    因为逻辑思维的大前提是“思考状态”,所以,请务必弄

    清“困扰”和“思考”这两种状态的差异。

    “思考”和“困扰”

    要点2 逻辑思维始于没有困扰的思考!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易懂!敏锐!快捷!

    ◢“逻辑思维”是比英语更国际化的共同语言

    下面我说明一下为什么要讲究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一词首次

    在日本被使用是1995年左右的事,同年,芭芭·拉明顿所著的

    《思考的技巧 写作的技巧》(钻石出版社)也在日本发行出

    版。之后,金字塔结构和逻辑树之类的概念也开始流行起来。

    如今,已经有高中把逻辑思维纳入教学内容中,逻辑思维这

    一概念已经理所当然地为人接受。也就是说,逻辑思维已经成为

    一种“共同的语言”。

    逻辑思维变得如此必不可少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因为和以前相比,信息量大增,对信息整理分类要求更

    高。

    因为掌握的信息越多,说清事情来龙去脉的难度也就越大。

    所以,我们对信息的整理思考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这就要求

    我们具备从大量信息中敏锐地找到切入的视角、得出最终结论的

    能力。

    二是因为企业和各种组织的多样化与全球化。

    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工作或从事涉外活动时,接触的对象中外

    国人也并不少见。与外国人沟通时重要的可不仅仅是语言,还有

    逻辑思维。只有两者兼具,才能使我们保持与共事对象意见一

    致,沟通顺畅。

    为什么要讲究逻辑思维?(讲究逻辑思维的背

    景)

    同语言的逻辑的结构,理解的人越多,希望合乎逻辑地进行交流

    下,逻辑思维便成了不可或缺的思考技能。而且,对于作为共

    在这种信息复杂化、相关人员多样化、决策快捷化的前提

    “快捷”地推进工作。

    不过,单是“敏锐”、“易懂”还不够,还要有速度——要

    之间合乎逻辑地进行交流的需要变得越来越强烈。

    越来越希望能尽快沟通以获得相关人员的认同。其结果是:相互

    随着企业内部希望尽快拿出解决办法的要求在增加,人们也

    三是因为速度化要求。的人也随之增多。

    ◢制订企划·解决问题·向上司汇报……所有的一

    切,逻辑思维都能解决

    而且,日常事务中,如果具备逻辑思维的技能,就能在下面

    的这些场合发挥自己的能力。

    【如何做到简明扼要?】

    必须简明扼要地向百忙中的上司汇报工作。如何才能重点突

    出、论据充分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

    呢?

    必须向公司的海外事务所的同事传达重要事务。可是,这时

    不仅有语言的差异,还有生活习惯的差异,如何才能表达清

    楚呢?

    如果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就能充分意识到对方的立场,有效地组织简明扼要的表达。

    【如何才能敏锐地认识问题?】

    为客户提供企划的场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提出超出

    客户预期的方案。可是具体策划时,尽管手里收集了很多的

    情报,脑子里却只能浮现出理所当然、平淡无奇的方案,不

    能给客户一个意外的惊喜。如何才能拥有更敏锐的视角呢?

    公司内部会议的场合。讨论的议题是加班的问题。不能降低

    销售目标,要在保证销售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减少员

    工的工作时间。必须权衡好两者,才能提出有实质意义的方

    案。如何才能提出这样两全其美的建议呢?

    如果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就有可能采用非同一般的视角

    来处理众多的信息,提出迄今为止没有的大胆的假设。

    【如何才能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必须在时间有限的会议上作出决定。虽然收集了很多情报,可是如何才能让与会者的意见迅速地达成一致呢?

    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企划书,向客户进行说明的时候。

    如何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有效地收集情报,向客户提交超

    出其期待值的企划书呢?

    如果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的话,就能少走弯路,提高工作

    的效率。采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有助于我们

    弄清计划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明确应该采取的行动。

    在不断向复杂化、多样化、快捷化发展的商务活动中,逻辑

    思维是不可或缺的技能。而且,逻辑思维能力是今后无论在什么

    行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有用的随身法宝。绝不仅限于我们目前

    所处的职场,无论今后我们身处什么样的工作环境,逻辑思维都

    能立竿见影,迅速发挥作用。

    要增强逻辑思维的能力,首先必须了解其方法论或思考方式

    的原理或原则。其次是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追求合乎逻辑

    的交流方式,在日常事务中反复练习。

    要点3 随时用逻辑思维来培养我们思维的易懂

    性、敏锐性和快捷化!

    2 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

    观察“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

    ◢“模仿”一郎前辈的川崎宗则

    下面我们来谈谈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秘诀。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逻辑思维能力是先天持有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当然,答案是后者。可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当我们见到

    一个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因为这人与

    众不同……”。

    其实,“逻辑思维”只是一种“技能”。所以,它是可以

    靠后天的学习来掌握的。如此一来,要掌握起来就很简单了。

    请想象一下被大家唤作“技能”的东西。例如高尔夫的挥杆

    动作。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如何才能做好呢?只

    能“学习”。向做得好的人学习的话,就会越打越好。努力跟别

    人做得一模一样,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进行修正。“技

    能”就是这样在不断地重复中掌握的。

    关键是“模仿”!

    我们在“模仿”这一行为后面再加上“学习”一词,把它叫

    作“模仿学习”。逻辑思维也和其他的技能一样,是通过“模仿

    学习”掌握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模仿学习”呢?当然,这和遇到逻辑

    思维能力强的人只是感叹“好厉害啊!”是不一样的。

    原日本软银棒球队的川崎宗则选手憧憬着成为铃木一郎

    (注:活跃在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东区洋基队的日本棒球手,2013年8月22日上午在与多伦多蓝松鸦的比赛中完成了他棒球选

    手生涯中的第4 000次安打。在美国棒球百年历史中,只有两人

    曾经达到里程碑似的4 000次安打。铃木一郎的这一壮举为日本

    棒球选手成为世界最高水准选手增添了更多的信心)。那样的选

    手,于是他仔细观察铃木一郎挥棒击球时的动作以至场外的练习

    方法,并不厌其烦地反复模仿。同样地,当我们遇到逻辑思维能

    力强的人时,也要反复琢磨“为什么这人的说话方式这么容易

    懂?”“为什么这人能拥有这样的视角?”不断问自己“为什

    么?”“为什么?”……直到自己有所领悟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

    中。

    只是在心中感慨一下“好厉害”就完事的人,和在心里仔细

    琢磨“为什么?”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会产生很大的差

    异。请记住:技能是完全可以通过“模仿学习”来掌握的。

    提高技能的秘诀是模仿!

    “你到底想说什么?”——有被人这样说过吗?

    那么,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身边的人、名人……把你能想到的都在脑子里过一遍吧。这时,就像刚才谈到的那样,请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可能应用于自身的

    言行上,描绘一下其特点。这些特点被称为“胜任特征(能

    力)”。

    怎么样?列举出来了吗?我认为从思考?精神和行动?技能这

    两个方面来思考会容易得多。根据培训时受训者经常提出的问

    题,我们把它整理成了下面这样的图表。请与自己列举的进行比

    较。

    逻辑性强的人的共同点

    乱。

    往会迷茫不知所措。再加上其目标又不明确,所以临场会一片混

    目标不明确,所以,往往会判断失误。在选择前进的道路时,往

    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人”,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方向性,以,这样的人都很积极向上。

    习惯——直奔主题。因为不会在途中左顾右盼,反复纠结,所

    计划。方针性强或对要表达的内容很明确的人,都会有一个思维

    说多是政策方针性强的人。对于要做的事往往会有明确的目标和

    首先,从思考·精神层面来说,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可以

    情况了解清楚后再详细回复。

    因为不能马上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先给个大致的意见,待

    自己解决不了转发他人(和他人商量后)再做答复;

    马上给予肯定的答复;

    在收到某人邮件的瞬间就会马上做出判断:

    强弱。逻辑性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果断性”。例如,从邮件的内容和处理方式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这人的逻辑性

    ◢逻辑性强的人的邮件和逻辑性差的人的邮件

    改变行动就能改变思维方式

    要点4 彻底地模仿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的行动!

    用一句话简单明了地概括就行了。

    其实,只要把事实说清楚,对方就能理解。所以,抓住事实

    事情说清楚,所以,往往会把精力都放在对情况的说明上。

    清。”这样的人认为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做个交代就没法把

    了。”“因为看问题很感性,所以语气犹豫,表达暧昧不

    有力的数据来说服对方,所以,谈话往往会变得没完没

    行说明,不知其究竟要想表达什么。”“因为缺乏经验,不能用

    而逻辑性不强的人,往往有以下特点——“始终在对情况进

    数据性强”;“经验丰富,自信而肯定”。

    欢从结论开始,喜欢用短句”;“擅长对事物进行归纳整理,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往往会有这样一些特点——“谈话喜

    方面更为重要。

    以感性、模糊一点也没关系。比起思考?精神方面来,行动?技能

    刚才是从思考?精神的层面来谈的。因为本身就很抽象,所绝不会做这样的事:看了邮件后说“以后再处理”就扔一

    边,然后过些日子又翻出来重新阅读。瞬间的判断是一种思维的

    锻炼。一旦想着以后再说,日后就得花费时间再次阅读,造成浪

    费。

    而且,仔细观察逻辑性强的人,可以发现以下特点——“论

    点明确”、“结构清晰”、“句子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基

    于事实进行陈述”、“以PS等形式补充遗漏、以适当断句来凸显

    内容”,等等。仔细观察还会列举出很多。

    再来观察一下逻辑性差的人,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这样一些

    特点——“迟迟不回”、“不能准确把握时机”、“邮件内容含

    糊其辞、不知所云(论点不明确)”、“主观感情先于客观事

    实,容易情绪化”、“叙述缺乏条理”、“句子冗长”,等等。

    既然是一种技能,要掌握逻辑思维的能力,关键的是要注意

    观察逻辑性强的人的言行,并注意和自己的言行加以对照。通过

    半强制性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思维,这是掌握某种技能的

    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逻辑性强的人的邮件和逻辑性差的人的邮件

    ◢在全国范围内检验是否“浅显易懂”!

    试着在日常生活中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回答问题时试着从结论切入;

    及时回复邮件,内容言简意赅;

    对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如以“有以下三点”来明确表示;

    尽可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阐述;

    语气要自信肯定、语句要短小精悍;等等。

    因为咨询公司是以逻辑为卖点的企业,所以,公司内部对逻

    辑性的要求非常严格,工作环境可谓严酷。会议发言时如果拉拉

    杂杂半天说不完,就会马上被周围的人不客气地要求“简单直接

    一点”。事实证据不充分时,就会被一阵劈头盖脸地质问道“为

    什么?”、“真的?”也就是说,掌握逻辑思维技巧所必需的环

    境要靠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来营造。

    这种习惯的养成或环境的营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思维能力

    和沟通交流能力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培养起来的。

    在对逻辑性没有要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因为已经习以

    为常,所以就不可能具备逻辑思维的习惯。这里所说的“环

    境”,当然包括职场,可是,家庭和学校也在其列。

    经常有人说日本人“逻辑思维能力差”。我想这也是受环境

    影响的缘故。岛国、同一民族、同一宗教,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

    都是很罕见。生活在这样的国家的人所遭遇的是同样的事实,拥

    有的是同样的背景,所以,很少像生活在多民族、多文化交织在

    一起的国家的人那样,意见容易产生分歧。于是,人们之间的交

    流往往是依赖背景或上下文等“语境”,而不是文章的“内

    容”。因为很少需要进行说明来让对方明白。其结果就是养成了

    不必逻辑性地交流的习惯。

    营造逻辑思维的环境

    不过,总是被在同一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同事或家人赞扬是

    里,都被人赞为“你的话真是好懂!”的人吧!

    的“浅显易懂”的能力,让我们成为无论在哪儿,在任何环境

    的。不过,让我们首先拥有能让自己的主张被所有人接受

    那就是“浅显易懂”。当然啦,“敏锐”、“快捷”也是很重要

    对刚才谈到的逻辑性强的人的特点,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通。想要让别人理解的话,就必须合乎逻辑地进行说明。

    然地,单靠语言是不够的,还需要“逻辑”才能很好地相互沟

    另一方面,在诸如美国那样的由移民构成的国家里,理所当不够的。因为处于同样环境中的人,大家具有相同的背景或语

    境,对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不高。

    关键是要让和自己完全不同领域的人,如不同行业的人士、商人乃至家庭主妇或学生等等感到我们的话浅显易懂才行。

    或者进一步说,当你去异国他乡进行设计说明的时候,是否

    能让对方觉得“浅显易懂”才是关键。这样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

    力,今后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要有意识地接近这样的状态。

    让我们从下一章开始,在加深理解具体要点的同时推进行动的改

    变。

    要点5 首先,通过改变“行动”来改变“思

    维”!

    第二章

    如何实现“浅显易懂”

    ——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

    1 何谓“浅显易懂”?

    搭建对方容易想象的逻辑

    ◢为什么一下雨出租车司机就有钱赚?

    那么,让我们通过具体的练习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那些易于理解的文章的特点。我们先来填一下下面

    的空。

    如果下雨的话(① )就会赚钱。

    为什么呢?是因为(② )。

    “因为(大家)不想被雨淋湿,所以出租车就会赚钱。”

    交换一下的话倒是容易理解多了。

    赚”和“因为不想被雨淋湿”在意义上是没有对应的。这两句话

    非你非要钻牛角尖(想当然),这句话中的“出租车有钱

    首先,第一个问题在于:结论和论据的表达没有对应。除

    话,问题不少。我想指出其中的三个问题。

    这段话,乍一看似乎没问题,可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的

    为什么呢?是因为(大家都不想被雨淋湿)。”

    “如果下雨的话(出租车)就会赚钱。

    (例)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作为例子给出的答案:

    是什么呢?

    这段话①相当于结论,②相当于是论据。那么,括号处填的

    才能称得上是“有逻辑”。这句话进一步完善就变成了这样:

    是谁看到这句话都能做出同样的解释。只有这样,我们的表达

    不能依靠读者或说话对象自己去想象、推测。我们要做到无论

    你可能会觉得“有必要考虑得这么仔细吗”?可是,我们

    司机”。

    是。赚钱的不是“出租车”,而是“出租车公司”或是“出租车

    说“出租车会赚钱”,可是,赚钱的是“出租车”吗?不,不

    可是,仍然不够完美。还有第三个要指出的问题。虽然

    现逻辑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记住:像这样通过特定的主语来明确所指范围的方法,在表

    来,出租车就会赚钱了。”

    的人中,不想被雨淋湿的人增多,这些人都去坐出租车,这样一

    “一旦下雨,平时不坐出租车、公交车,不开车上班或上学

    是“谁”坐出租车?我们试着做一下如下改动:

    也就是说,必须明确所指的范围,是“谁”不想被雨淋?又

    吧。

    那么,不管下雨还是不下雨,出租车的营业额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定能赚到钱。而且,如果主语是平时就经常坐出租车的人的话,也不会出门,都待在家里。那么打出租车的人并不会增多,不一

    大增,就能说出租车真的能赚吗?如果那天碰巧是过年的话,谁

    那就是“所指范围不明确”的问题。即便不想被雨淋湿的人

    的第二个问题。

    可是,尽管如此,其逻辑性都还是不够强。这就是我要指出

    据的关系性,即逻辑的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像这样有意识地使用动词的对应表达,是清楚表现结论和论

    因为不想被雨淋的人大增,所以,出租车就会大赚。

    的表达,这句话就更易于理解了。所以,上面那句话可以改成:

    动词,与其对应的也应该是“增加”这样的动词。如果采用对应

    这样改变一下顺序就自然多了,对吧?可是,“赚钱”是个“如果下雨的话,(出租车司机)就有钱赚。”

    因为(不坐出租车、公交车,不自己开车上班或上学的人

    中,不想被雨淋湿的人增多,这些人都会去坐出租车)。

    当然,在我们平时的会话中,很少考虑得如此周密。因此,我们也知道了这样的事实:无论在任何场合,传达内容时,结论

    和根据之间的关系性大部分是“依赖接受一方的推测成立的”。

    让我们对照下面图表中归纳的三个要点,从日常生活做起,检查我们的文章是否难于理解。

    明确结论和根据之间的关系性的要点

    和接受信息的一方之间要“前提”一致。

    在提高易懂性方面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发送信息的一方

    ◢聪明的人≠逻辑性强的人说到“前提”可能有人会莫名其妙。那么,让我们用本书的

    开头提到的“老鼠、狗、大象”的重量的问题来考虑一下吧。

    前面说到,当问到“哪个最重?”时,大多数的人会毫不迟

    疑地回答说“大象”。这样回答的前提在于“把这些‘动物’当

    作‘个体’来比较”。如果前提是“把这些‘动物’按在地球上

    生生息息的‘总量’来比较”的话,得出的答案就是“老鼠”。

    当前提是“不是作为‘动物’,而是把它们看作是碰巧放在一起

    的‘玩具’来比较”的话,答案又不一样了。

    如此这般,我们的解释或理解会因设置的前提的不同而不

    同。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自以为自己的解释逻辑清晰,可是,对

    方依然一脸茫然、不知所云的样子。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相互之

    间的前提不一致的缘故。

    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年轻的顾问就“如何从亏本生意上撤

    出”的问题为某客户公司总经理进行咨询服务。虽然这个年轻人

    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逻辑清晰地进行了分析说明,可是对方依

    然没有理解。

    在这位年轻顾问看来,自己的分析很到位,合情合理。可

    是,问题是其分析的前提和对方想的完全不一致。关键就在这

    儿。具体来说,有可能客户公司总经理和年轻顾问两人对“成长

    速度”的概念不一致;也有可能是比起销售来,社长更重视品牌

    之类的定性形象;还有可能是年轻顾问没有被告知某个重要事

    实……

    正如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的一样——我们准备的逻辑未必被

    对方所接受。了解这一点很重要。

    从这个意义来说,再次证明——所谓“合乎逻辑的事物”就

    是处于“自己和对方都能接受的状态的事物”。

    下面我会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所谓“浅显易懂”的状

    态,是在了解了对方所处的状况或对方所认识的前提的基础

    上,通过准备与之相适应的逻辑而形成的。

    ③对于结论要提供多个根据(得出结论的理由);

    ②结论(最想说的话)要对应于议题进行叙述;

    ①论点(话题的中心)要明确;

    件:

    的流程图。在金字塔结构中,具备逻辑性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

    据)”的顺序来表现逻辑的整体情况,是进行逻辑思维不可缺少

    从上往下以“论点”、“结论”、“根据”、“事实(证

    或缺的手段是“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是采取树的形状

    要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简单易懂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可

    ◢所谓金字塔结构

    用金字塔结构来使逻辑变得清晰

    考!

    如此”——让我们从这个意识出发去思

    要点6 “对于自己不言而喻的事,对于他人未必

    诸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们往往会懈于进行“逻辑思维”。所以,意识到这一点并坚持付

    而且,即便是心里明白,在急于判断或沟通交流的职场,人

    善于考虑对方的立场,习惯想当然地进行艰涩难懂的说明。

    明的人,未必就一定是逻辑性强的人。因为头脑聪明的人往往不

    ——“逻辑性强的人=头脑聪明的人”。可是,学历高、头脑聪

    说到“逻辑思维”,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这样的印象

    维”的作用。这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在商务活动中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发挥“逻辑思

    “对于自己是不言而喻的事物,对于他人未必就如此”——④根据是由具有客观性的事实(证据)来支撑的;

    ⑤整体的关联对于对方来说是易于理解的。

    如果能搭建满足这五个条件的结构,就掌握了进行逻辑思维

    的技巧。

    金字塔结构

    整体的关联对于对方来说是易于理解的。

    根据是由具有客观性的事实(证据)来支撑的⑤

    对于结论要提供多个根据(得出结论的理由)④

    ②结论(最想说的话)要对应于论点进行叙述③

    ①论点(话题的中心)要明确

    一方没有给出与论点相应的信息。论点是“是否应该收购”,那

    这样的谈话很难落到实处,迟迟得不出结论。原因是回答的

    上司:也是。这么说来,你的意见是?

    题。

    部下:可是,另一方面它又会让人担心其成长性钝化的问

    上司:你的意思是说应该收购?

    部下:这个公司拥有许多充满诱惑力的资产。

    上司:你觉得应该收购这个公司吗?

    可是,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对话,情况会怎么样呢?

    点。虽然这在日常交流中完全没有影响。

    B:没有回答A的提问。谁都看得出回答偏离了设定的论

    B:嗯——,最近肠胃不太好……

    A:今天吃什么?

    离论点。例如,我们看看下面的对话。

    这么认为。可是,实际上,在我们平时的交流中,结论往往会偏

    结。“与论点保持一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嘛?!”或许大家会

    应(也就是不能偏离了论点),而且要尽量简单地归纳总

    论”,就是最想说的话。也是主要的信息。关键在于要与论点呼

    而且,对应于这个“论点”还要给出“结论”。所谓“结

    逻辑思维始于‘论点’”这一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下面的分析是否合乎逻辑,因为论点其本身就不成立。“所有的

    是“论点”。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如果论点不明确,就不能判断

    点”。“是否应该收购这个公司?”这样征求大家意见的话题也

    例如,“今天吃什么?”这样提起对话的话头也是一种“论

    首先,什么是“论点”呢?简单地说,就是谈话的主题。

    自己之前,先这样自己审视一遍吧。

    么?”“其他呢?”“真的?”——像这样,在别人一步步逼问

    的“逗哏”一样,——“要说什么?”“怎么回事?”“为什

    这么想的话,要检查是否合乎逻辑就很简单了。和相声演员

    “真的?”

    “其他呢?”

    “为什么?”

    “怎么回事?”

    “关于什么的话题?”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可归纳为对以下五个问题的简单回答。 对方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和根据终归是主观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客观事实才能向

    而且,作为关键信息的根据必须通过客观事实来印证。结论

    乏可信度的印象。

    述。因为,如果只围绕一个根据来论述,就会陷入片面,给人缺

    在提出什么观点时,至少要从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来展开论

    可能的话,最好从三个左右的视角来论述,以增加其说服力。

    绍。这里,随便提一下:根据只有一个是不够的,至少得两个,根据。根据有时也表示为“关键信息”。后面我们会详细进行介

    论点明确,给出相应的结论之后,还需要提供证明其正确的

    ◢不断追问自己

    如“虽然还不能得出结论,不过……”

    断。如果是这样,就应该针对论点回答之后再对情况进行说明。

    的条件句来回答。当然,这种场合,部下有可能很难马上做出判

    段很难说”。当然,也可以用“如果是……的话应该……”这样

    么,相应的回答应该是“应该收购”或“不应该”,抑或“现阶强化逻辑性的刨根问底

    ①关于什么的话题?谈话的主题(论点)

    ②怎么回事?结论(假设)

    ③为什么?

    ④其他呢?

    根据 根据 根据

    ⑤真的?证据呢?

    事实事实事实 事实事实事实 事实事实事实

    要点7 “关于什么?”“怎么回事?”“为什

    么?”“其他呢?”“真的吗?”……像

    这样,一步步地追问自己吧!

    2 结论(最想说的话)要明确

    把结论作为假设来推导

    ◢搭建逻辑的两个方法

    下面,我们谈谈用金字塔结构搭建逻辑的方法。搭建逻辑的

    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的

    方法。

    所谓“自下而上的方法”,就是在论点明确以后收集事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地追问“也就是说?”来推导出结论的方

    法。

    与此相对,所谓“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依靠一般而言的

    事情或现象以及理论,先叙述拟定的结论,然后通过和事实的一

    一对应来进行检验,强化其逻辑性的一种方法。

    对于很难直接描述的论点,往往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从事

    实得出结论。反之,对于适用于一般论的论点,往往先拟定结

    论,从上往下来论述。总之,要根据论点的具体情况来区别使

    用。

    自下而上的方法

    ①首先要明确论点;

    ②收集作为事实的情报,进行分组;

    ③从分组的事实中筛选出关键信息;

    ④从筛选出的关键信息中推导出要点(结论);

    ⑤一边确认(推导出的)结论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性,一边通

    过追问“为什么?”“真的?”来进一步验证。

    自上而下的方法

    ①首先要明确论点;

    ②从一般论和之前的经验推导出假设;

    ③为验证假设准备必要的框架;

    ④每个框架应该验证什么?提出反证的情况是什么情况?在

    明确了这两点之后再收集情报;

    ⑤用收集的情报进行验证,根据需要修正假设。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具体分为以

    下五个步骤:

    【自下而上的方法】

    ①首先要明确论点;

    ②收集作为事实的情报,进行分组;

    ③从分组的事实中筛选出关键信息;

    ④从筛选出的关键信息中推导出要点(结论);

    ⑤一边确认推导出的结论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性,一边通过追

    问“为什么?”“真的?”来进一步验证。

    按这五个步骤来做出的文章逻辑清晰。

    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事例吧。

    请参看图“金字塔结构的搭建1”。论点是什么?是“我们

    公司是否应该加入这个事业”?对吧?

    论点明确之后接着要做的就是收集情报。这里所说的情报是

    作为证明结论的客观材料的必要事实。这时要注意的是:不可能

    收集到所有的情报。要在清楚意识到这一点的前提下去收集。

    不要为收集而收集。与其无止境地收集众多的情报,不如在掌握

    总的情况后再有意识地收集有用的情报,这样做更有效。

    假设已收集到七条情报。把它们分类整理成三组。第1组是

    关于市场(Customer)的情报,第2组是关于竞争

    (Competitor)的情报,第3组是关于自己公司(Company)

    的情报。因为这三组情报用英文来表示的话,开头字母都是C,所以冠之以“3C分析”的称谓。

    然后,基于论点从分组的情报中发现各自的意义。这是自下

    而上方法的第一个高峰。情报仅仅作为情报是没有意义的,只有

    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分析,找出论点或假设之后,情报方才开始

    具有意义。

    例如,只有“竞争对手A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是5%,B公司的

    市场占有率是4%”这样的情报是没有意义的。可是,一旦参

    照“我公司是否应该加入这个事业?”的论点,从5%和4%的占

    有率,我们或许就能发现“占有率低,还有加入的空间”这样的

    意义。

    像这样,如图“金字塔结构的搭建2”所示,根据论点从情

    报中发现其特殊的意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逻辑就搭建起来

    了。

    从分组的情报中发现其意义之后,接着我们要做的是反问自

    己“真的能说明这一点吗?”让事实来印证。具体如图“金字塔

    结构的搭建3”所示。这时的关键不是让整个文章和事实进行对

    照,而是把文章按意义分成几个部分仔细地一一进行验证。

    例如,“市场很有吸引力而且即便后发(起步晚)仍然具有

    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市场有吸引

    力”,二是“即便后发仍然具有竞争力”。把这两层意思分开通

    过与事实的对照来检验是否合乎逻辑。

    通过分组找出关键信息(根据)之后,根据论点,从这些根

    据中得出(要点)结论(如图“金字塔结构的搭建4”所示)。

    结论要尽量言简意赅。作为最后一步,要把得出的结论和根据或

    事实进行对照,确认是否合乎逻辑。这就是利用金字塔结构自下

    而上地进行分析的流程(如图“金字塔结构的搭建5”所示)。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自下而上得出结论时,要尽可能多给

    出几个结论。

    例如在购买昂贵的物品时,可以说,毫无疑问地,我们会多

    方选择后再决定买哪个。如果涉及隐私,那我们一定会更加慎重

    吧。

    可是,在实际的商务活动中,我们很难做到“准备多个选项

    进行选择”。自下而上推导出的结论也未必就只有一个。从事实

    可以得出多个结论。不能因为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止步了,要

    督促自己进一步思考“难道就没有其他的结论了吗?”这样一步

    一步缜密地思考才能搭建更加牢固的逻辑性。

    要点8 锻炼自己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金字塔结构的搭建1

    金字塔结构的搭建2

    金字塔结构的搭建3

    金字塔结构的搭建4

    金字塔结构的搭建5

    完成的金字塔机构

    那样的’之类的结论”。有人认为可打70分,也有人认为可打

    那么,究竟什么是“假设”呢?简单地说,就是“‘或许是

    学习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是用来检验“假设”的。

    如果对自下而上的方法已经掌握了的话,那么,下面我们来

    白的吗?

    ◢“白鸟白鸟”(注:日语,天鹅的意思)真的是

    检验假设的自上而下的方法

    认。“看似很有道理,可是,事实的确如此吗?”世上很多事都

    最后是“真的吗?”就是对事实或证据进行进一步确

    框架。

    关键是要考虑验证假设必需什么样的证据,并给出大致的

    须追问“其他还有吗?”来扩大验证的范围。

    于结论,也要求提供理由。而且,因为理由未必只有一个,还必

    弄清自己造成事故的原因。就像针对结果深刻分析原因一样,对

    错?那是因为……那么,为什么会那样呢?”通过这样的反思来

    当事人填写专用事故表来做深刻反省:“为什么我会犯这样的

    时,老员工或周围的人就会严厉地说“想想为什么!”这是要求

    或原因。在丰田或本田那样的制造工厂,当现场发生什么事故

    接着追问“为什么?”这是询问该结论或结果所对应的理由

    么?”来推导出作为结论的假设。

    么的话题?”入手抓住论点,然后,通过追问“那,究竟是什

    面讲到的“逗哏”的方式来思考就好理解了。首先,从“关于什

    那么检验假设的自上而下的方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用前

    ◢想说什么呢?那是为什么呢?真的是这样吗?

    是要不断验证假设的真实性。

    弱性。颠覆这种假设的具有冲击力的事实就是“黑天鹅”。关键

    鹅)是白色的”的假设就崩溃不成立了。逻辑往往兼具这样的脆

    论。假如我们发现了一只黑色的天鹅,那么,瞬间,“白鸟(天

    个我们仅知的事实就得出了“白鸟(天鹅)都是白的”这样的结

    解的有限范围内,定义为“白鸟”的鸟都是白的。于是,基于这

    也没有对世界上所有的“白鸟”(天鹅)进行过调查。在我们了

    啊!”大家准这么想吧。可是,这也只不过是一个假设。因为谁

    例如:“白鸟”(天鹅)是什么颜色呢?“肯定是白色

    的,那就是:所有世人认为的“结论”几乎都是“假设”。

    90分。各人对结论的认可度各不一样。不过,有一点是确定需要这样来进一步认证。切忌没有实地考察、没有认真调查就摆

    出结论或依据。要紧紧依靠事实来进行说明。为了让对方接受自

    己的说明,必须不断追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在用事实验证之

    后再告诉对方。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步骤,自上而下的验证才成立。如果后来

    又补充了信息,就要根据这个追加的信息来修正假设。有“君子

    一日三省其身”这样的说法,就是说,要根据新的信息不断修正

    假设。因此,假设是根据收集的信息的内容而不断变化的。这是

    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验证的首要前提。

    要点9 结论(假设)会因收集的信息的不同而不

    同——验证前请务必明确此前提!

    可以说“分解”就是“理解”。

    从“理解”这一由“理”和“解”两个汉字构成的角度来看,也

    为“理解”一词使用时,也可以表示“分解”的意思。所以,意思,“解”也表示“把牛按牛角和身体分开来”的话,作

    以作为“理解”的意思使用,可是,如果“理”表示“分解”的

    以,“理”在日语里还有“分解事物”的意思。虽然“理”还可

    (日语读作:わり,表示‘分解’的意思)”构成的,所

    是由“言(日语读作:こと,表示‘事物’的意思)”和“割

    示“理当如此”这样的意思。有人说,“理(ことわり)”一词

    日语中的“理”一词,表示“事物的条理、道理”,或是表

    关于这种情况,我们来追溯一下相关的表述就会很清楚了。

    说明。

    私事来分别介绍;介绍商品时,我们往往会按硬件和软件来分别

    解后再进行介绍说明。例如,自我介绍时,我们往往会按公务和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对讲述的对象进行分

    进行“分解”。再复杂的事,一旦分解开来就会变得浅显易懂。

    要使对方和自己都容易理解,关键的第一步是——对对象

    的,不知你要说什么!”

    容”、“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或者被人批评道“说话颠三倒四

    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应该表述什么样的内

    解。

    至于如何才能更加浅显易懂,下面我就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讲

    ◢再复杂的事物,一“分解”就变得容易“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分解”

    3 浅显易懂地进行讲述◢觉得好吃的理由是“理解”

    那么,让我们再来看看身边的事例吧。

    例如,当小孩子看到路边盛开的野花时,会惊

    呼“花!”吧?可是,当他们了解了花的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

    轴(标准)来分解的话,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花”。例如:是

    一年生草本植物还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呢?是在春夏秋冬的哪个季

    节开放的呢?其地下部分是种子还是球状块根呢?等等,诸如此

    类。

    我们再假如自己是在吃特美味的意大利面条。“为什么那么

    好吃呢?”——即便我们把眼前的美食——意大利面条想个遍,还是不明白好吃的理由吧。

    要弄清这一点,就得搞清楚制作意大利面条不可或缺的三要

    素:面条、沙司和烹饪方法,并分别进行研究。首先是面条。什

    么形状呢?原材料采用的是什么呢?产地在哪儿呢?等等。其次

    是沙司。采用的是什么材料呢?基础汤汁是什么呢?为突出主菜

    的味道,佐料怎么放才好呢?具体放多少呢?最后是烹饪方法。

    需要煮多长时间?制作沙司时按什么顺序放材料?沙司和面条搅

    和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如此这般细细琢磨才能明白意大

    利面条为什么这么好吃。

    按照这种“分解”和“理解”的原理原则对公司职员进行培

    训的是丰田公司。在丰田公司内部,新社员一旦入职,就要对整

    个一辆车从头到尾进行分解。这样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车的

    每个零部件的分解,让新社员了解每个零部件承担的角色、所起

    的作用。当问题发生时,就能马上知道故障和哪个零部件相关。

    丰田公司就是这样,通过分解让新社员了解车的构造。

    遇到难以理解的事件或复杂的问题时,首先要有“分解”的

    意识,通过“分解”就能“理解”。

    要点10 世间的事物,细细“分解”就能“理

    解”!

    “分解”和“理解”!!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

    千万不能放弃“浅显易懂”的说法!

    时,他把新闻稿交给孩子,让他们把不懂的地方用红色标记出

    演父亲一角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儿童新闻周刊》刚开播

    池上的话并非一开始就简单易懂。在《儿童新闻周刊》上出

    出现在媒体上的池上彰以其谁都能明白的解说而著称。

    至于如何选择语言,我们结合实例来具体思考一下吧。经常

    ◢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

    在对方的立场上选择简单直接的语言。这一点很重要。

    己解释的前提。由此可见:要使自己的表达浅显易懂,就要站

    人们经常有这样的错觉:对方和自己站在同一立场,知道自

    述,也必须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来做适当的调整。

    通过这一事例,我们知道了:即便是像这种生活中的简单表

    像这么一改,语言顿时变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

    和了。所以,特别想吃火锅)。”

    了多少时间,大家一边呼—呼—地吹着热气一边吃、一会儿就暖

    冒的。所以,大家都想吃马上就能做好的东西对吧?做火锅花不

    就想吃热的,对吧?而且,身体长时间处于寒冷的状态的话会感

    “寒冷的日子想吃(①火锅),为什么呢?因为(②天一冷

    的表述。

    友,那么,这句话该怎么说呢?让我们试着改变一下( )内

    呢?因为(可以轻易地暖和身体)。”如果对象是幼儿园的小朋

    例如有这么一句话:“寒冷的日子就想吃(火锅)。为什么

    关联性。

    活动中,重要的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描述结论和根据之间的

    于对方来说生涩难懂,那么,对方依然难以接受。所以,在商务

    地,无论你的表述逻辑如何清晰,如果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对

    无论他如何想解释清楚,对方依然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同样

    聪明的专家学者,如果他满嘴专业术语而且语言生涩难懂的话,有时,对于自己来说理所当然的事,对方却未必能理解。再

    特别发挥威力的是销售人员画的“漫画”。这里所说的“漫

    能力。

    论多难说明的产品,他们都掌握了让客户理解的亲切自然的表达

    高。其秘诀在哪里呢?据说,他们胜在“简单明了的说明”。无

    些客户中奔波,忙着销售。即便如此,客户对他们的信赖度都很

    上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客户,他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在这

    据说,在某公司,许多销售人员手上都有多达100个公司以

    的内容。

    务活动中,如果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对方就不能理解你要表达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对象的不同来改变讲述的内容。在商

    定会希望你先告诉他如何才能到达第八合吧。

    之,如果对才爬到第五合的人描述从第八合开始的情况,对方一

    话,对方会对你的话感兴趣吗?对方肯定想说“不要”吧。反

    如果你对已经爬到第八合的朋友从第五合的情况开始介绍的

    样,对吧?

    吧?对于才爬到第五合的朋友,你也要告诉他们剩下的路怎么

    对于已经爬到第八合的朋友,你要给他们说明到山顶怎么走,对

    你打电话向他们描述登山路径时,你会给谁打?怎么描述?

    110),有些爬到第五合。

    假设你的朋友有些爬到第八合(注:1合等于登山全程的

    还要爬什么样的路。

    例如,假如你已攀上山顶,你想告诉还没登上来的朋友他们

    而且,用图来形象描述更加清晰易懂。

    解的语言。

    么。于是,池上以此为鉴,总是提醒自己要注意使用对方易于理

    是,一旦对象变成孩子,就懵了: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

    以,即便使用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抽象或专业也没问题。可

    之前写的稿,因为对象是商务人士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所

    来,结果,据说返回的稿子几乎都是红色。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漫画”,是为说明产品内容画的“漫

    画”。

    例如,在销售检验食品中是否添加了不该添加的添加剂时,销售人员往往会带上纸和笔,一边画图一边对顾客进行讲解。

    先画几个四角用线连接起来表示生产线。然后画出产品的生

    产流程,仔细演示在那里怎么进行检测。

    而顾客会仔细看销售人员画的图,有人甚至会提出自己的意

    见,一起来完成这个“漫画”的制作。“漫画”完成,销售任务

    也完成了。当销售人员说“那么,明天我把产品带给您”时,顾

    客会很自然地接受,丝毫没有被强迫的感觉。甚至会因一起解决

    问题的成就感而得意扬扬。

    这种易于为对方接受的说明,是通过站在对方的立场搭建

    逻辑而实现的。想想自己有没有把自己才懂的道理硬塞给对方?

    试着采用对方和自己都能接受的图表之类来进行解说吧。

    要点11 不是只有自己能懂,而是要让所有人都能

    听懂!

    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

    间的关系却想不起来了,这些文字就变得费解起来。

    容。分项一条一条进行记录,关键词倒是有了,可是这些文字之

    人是一个健忘的动物。据说人只能记住书的5%左右的内

    分项记录的问题在于很难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是一项一项地记下了听到的关键词或词组。

    关系啊?”……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做笔记的方法不对,或者是只

    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之间是什么

    当我们重新翻阅自己在洽谈会或说明会上所做的笔记时,往

    ◢人,95%都会忘记

    想想是否可以通过图表来说明◢用方块和箭头来使“信息明晰化”

    有效的记忆工具和传达工具是图解或图表。对于自己来说,图解可以帮助自己整理思绪,便于自己理解;对于他人来说,图

    解是比单纯的文字罗列更易于理解的信息。

    对于复杂的信息,在文字说明的基础上再加上图解来实

    施“信息明晰化”的话,信息就会变得简单易懂,一目了然。

    图解一般用方块或箭头来表示。

    使用□和→来图解

    ◢逻辑思维中能用到的三种图解工具

    下面我介绍一下逻辑思维中能用到的三种图解工具。商务活

    动中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也经常用到这三个图解工具:①逻辑树

    状图;②矩阵图;③流程图。

    ①逻辑树状图

    ②矩阵图

    ③流程图

    题或发展趋势的场合;

    ②矩阵图:用于通过比较来抓住问题的实质、把握今后的课

    ①逻辑树状图:用于使整体结构变得清晰的场合;

    这三种工具的使用场合具体如下:

    的问题在哪儿?”等等。

    B、C三个方案,分析各自的优越性在哪儿?”、“分析供应链

    例如“把今天讨论的问题用工具整理一下”、“比较A、具的运用。

    的运用。咨询公司要求新来的每个咨询人员都要彻底掌握这些工

    作为商务人士的基本工具,商务人士要牢牢掌握这三个工具

    与政治相关的活动,对是否从国内走出去开展海外扩张,处于

    而我们公司,因总公司(银行)考虑到其他出资方从事了

    以MA海外租赁公司等形式积极推行着拓展市场的战略。

    日渐萎缩,很难期待今后有大幅度的增长。可是,其他公司却

    需求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租赁产品并进行销售。可是,国内市场

    “作为一个专业的租赁公司,迄今为止,我们根据客户的

    提起了这样的话题:

    备,意气风发地登门拜访。若无其事地交谈了几句后,社长突然

    那儿接手的老主顾,为了赢得社长的信任,高桥做好了充分的准

    就在这时,高桥获得了和社长见面的机会。因为是刚从前辈

    额呈年年下降的趋势。

    是,随着会计制度的变更和国内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稳定,销售

    三,作为各大型银行的租赁公司,经营着各种各样的产品。可

    国内租赁公司的业务。该租赁公司的市场占有份额在国内名列第

    年轻的咨询顾问高桥从前辈那儿接手了公司的老顾客——某

    进一步进行讲解。

    为了让大家深入理解前面提到的内容,让我们通过案例分析

    【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

    分”、“分解”,使问题变得浅显易懂! 要点12 采用逻辑树状图、矩阵图和流程图来“划

    客户的问题,使问题一目了然。

    在会议中独占白板,掌控会场;和客户交谈时,当场就能整理出

    首先,要养成使用工具的习惯。如果能运用自如的话,可以

    合。

    ③流程图:用于在不同的时间段毫无遗漏地把握视角的场踯躅不前的状态。

    可是,如果照此下去,随着市场规模的缩小,销售额减

    少,公司的正常经营都很难维持,令人担忧。而且,员工的危

    机意识也薄弱,擅长英语的员工屈指可数。你认为如何是

    好?”

    资历尚浅的高桥突然被社长抛来这么棘手的问题。如果你是

    高桥,要赢得社长的信赖,你会如何作答呢?

    A解说

    首先要做的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在脑海里勾勒出金字塔结构

    图。具体步骤如下:

    (1)确认论点(议题?)。

    社长想要讨论的问题(即论点)是什么?当“你认为如何是

    好?”这类抽象的提问抛来时,有可能因抓不住问题的要害(即

    论点)而使回答偏离提问者的本意,答非所问。因此,首要的是

    要通过提问确认对方的“论点”是什么。

    实际案例

    “谢谢您的信任。社长的意思是不知道贵公司是否该进入

    海外市场?并且,如果要进入海外市场,具体该怎么办吗?”

    (2)用框架整理思路。

    其次应该做的是“用框架整理社长讲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顺着这个框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增加信息

    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当然,如果能添加上自己拥有的

    信息就更好了。

    实际案例

    余地,在和对方的一次次沟通中慢慢达成一致,逐渐得到认可。

    然直接给出自己的结论,而是给出多个选项,为社长提供选择的

    推导出结论(要点)。这时,不是把自己的逻辑强加给对方,骤

    终于进入佳境了。即从整理好的、抽取出意义的关键信息中

    (4)通过选项推导出结论。

    责划分在国内大展宏图。是这样的吧?”

    寻求新的成长机会和定位。而贵公司追求的是通过集团内的职

    入,把腾出的资源投入到具有更大增长空间的海外市场,以此

    关于竞争对手的动向,我认为他们是想通过减少国内市场的投

    当饱和的状态,如果不创造新的需求就无法继续成长。其次,步整理的话,首先,关于市场的动向,我认为国内已经处于相

    “谢谢您对我的问题给予的回答。根据您所说的内容进一

    实际案例

    长的想法保持一致。

    社长的见解不吻合,就要反复交换意见,不断推敲打磨直至与社

    这是让对方接受认可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抽取的意义与

    做的事是:从这些信息中抽取出意义,与社长的见解相吻合。

    把社长的话分类整理,并追加上相关信息的高桥,接着应该

    别找出来。

    (3)用框架把对方讲的内容整理好之后,把各自的意义分

    上,我还想就第一点市场的动向提几个问题……”

    向;第二,竞争对手的动向;第三、贵公司的情况。在此基础

    讲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市场的动

    “刚才听了您的一席话,我在脑海里整理了一下,觉得您

    实际案例

    如上所述,高桥根据社长的意见搭建了自己的逻辑。关键在

    请待我收集到相关情报以后。您觉得怎样?”

    “不过,这是从您刚才的谈话中得出的结论,正式的答复

    观点来看……”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有以下三个。首先从市场的

    实际案例

    内容和自己手上掌握的事实,在金字塔结构的基础上展开对话。

    最后是针对准备好的结论给出论据。要结合前面社长所说的

    (6)针对结论清楚地给出论据。

    的空隙。”

    略是:第一项,即全部精力投入国内市场,填补竞争对手留下

    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我的结论是:现阶段最适合贵公司的战

    公司员工是否具有这方面的适应性;③在公司内部能否实现。

    要结合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①否会给贵公司带来发展;②贵

    “那么,究竟该沿着这三个方向的哪个方向发展呢?我想

    实际案例

    考虑。

    为此,首先要明确决定方向的轴,结合事实,沿着这根轴去比较

    如果结论有几个方向,那么就要集中到其中的一个方向上。

    (5)决定主轴,集中结论。

    海外市场发展的大略。”

    责变更,以海外发展为新的开端。三是和其他的集团企业共谋

    贵公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二是向集团的高层申请贵公司的职

    投入到国内市场。利用竞争对手把资源挪到海外的空隙来提高

    “我想由此至少可以推出以下三个结论:一是把精力全部于遵循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以及自己手上掌握的事实来搭建。最后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因为前面的

    结论终究只是假设。

    最终的目的,是要营造出让当事人易于理解的状况。因此,不能光顾着炫耀自以为是的逻辑,还要从对方的角度贴心地搭建

    对方能接受的逻辑。

    第三章

    如何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合乎逻辑地解决问题

    1 用“框架思考”来把握整体情况

    为什么会失败?理由是?

    ◢不要像打地鼠那样解决问题

    有被人这么说过吗?——“再好好考虑一下!”或者“你的

    想法太幼稚啦!”

    假设某个问题发生,或者将要发生时,你提出了一个自以为

    很好的解决方案,可是有人却这么说你的话,说明你的方案在第

    三者看来是不可靠的,他们抱着一种不安或怀疑的态度——这个

    方案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在某企业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经常出现问题。每次解决

    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为此,开发者很伤脑筋——绞尽脑汁想

    出来的解决方案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原因或许在于以下几个方

    面:

    该方案只解决了部分问题;

    该方案只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根据;

    是在没有把握全局,只是抓住局部的状况下提出的方案;

    是一个很难具体实施的方案。

    解决问题时经常犯的错误是:只想解决摆在面前看得到的或

    自己掌握的问题,所以,即便解决多次还是会重复出现同样的问

    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是“打地鼠”之类的方法,只是

    反复拍打从眼前跑过的鼹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们往往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拥有的知识来把握事物,特

    别是在面对新的状况时,更是会依赖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拥有的知

    识来理解。

    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设定假设,迅速做出判断并行动。可

    是,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准确把握事

    物本质,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为什么英语水平老上不去?

    我们来看看身边的例子吧。

    例如,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老上不去吧。一方面,公司内部具有不同国籍背景的员工日益增多;同时,随着海外业

    务的扩大,去海外出差的机会也日益增多,英语成了必需的工

    具。可是,英语水平却老是上不去。许多人都为此感到困扰:

    是上的语言学校不适合自己?

    还是学习方法不对?

    抑或学习时间不够?

    可以想到的原因有很多。我的一个朋友决定换到别的名牌语

    言学校去学习,不再去现在上的学校。朋友想到的解决办法

    是“换学校”。可是,后来听说学校换了,还是没效果……那么

    最初的选择是最佳解决方案吗?

    朋友很关注学习方法、场所、时间等和英语“学习”相关的

    因素。可是却没有关注自己“精神”层面的问题。没有仔细想过

    自己“真的想和外国人交流吗?”“自己是不是不擅长和人交

    流?”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仔细考虑过这些问题,那就应

    该意识到:妨碍自己英语水平进步的原因是自己缺乏与人沟通的

    意愿,或者不擅长与人交流,而不是语法没学好或会话能力不够

    的问题。

    如果解决问题时像这样不“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进行整体把

    握的话,就只能是“无的放矢”地瞎忙活,或是“打地鼠”一样

    地得过且过。

    改变通常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不遗漏不重复”地把握事物

    的整体,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要点13 不能只看到表现出来的或自己已经把握的

    问题点,要从多个角度去把握事物!

    基本要领是“没有遗漏、没有重复”

    ◢最强的武器、就是“框架思考”

    “客观地看待整个事物”——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此,最强的武器就是搭建框架(Framework)。所谓

    的“Framework”,就是搭建用于没有遗漏、没有重复地整理

    信息的框架(“没有遗漏、没有重复的状态”用英文表示

    为“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取

    开头字母略称为“MECE”)。

    下面,我们来看看图“从多方面来看待发生的现象”中的图

    A。图中有各种各样的图形,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多少个。

    接着,我们来看看图B。同样数一下各种图形的数量。

    哪个图数得更快更准确呢?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说是图B

    吧。为什么呢?因为图B中显示的图形是按一定的规则来分组排

    列的。

    从多方面来看待发生的现象

    例如,假设某食品公司销售的产品中有一种被命名为“冷啊

    象一下在解决何种问题时会运用“框架”法。

    框架里有很多种类,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谈到。我们先来想

    地整理信息。

    乱无章的信息或现象的框架。运用“搭建框架”的方法就能客观

    所谓“搭建框架”,就是搭建像这样用于整理和规范那些散

    性别轴:男性、女性;

    事分组框起来。结果会是这样吧:

    例如,大家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试着用不同的轴把科室的同

    前对象的基准,即划分方法。框架是在轴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

    所谓“轴”是区别事物的切入点、规则。也就是如何区分眼

    规则1:搭建稳固的轴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搭建框架时的规则。

    ◢规则仅有三个

    这种常常用于把握事物整体的框架就是“框架思考”。

    止遗漏问题点。

    像这样在○○后面再加上“除此之外”就可以最低限度地防

    因)?

    是“名字没取好”?还是除“名字没取好”之外(别的原

    例如,以这个“盒装方便面”为例,卖不出去的原因:

    是○○吗?还是除○○之外(别的原因)呢?

    架是:

    找出其中隐藏的别的原因,就需要运用“框架”法。最简单的框

    仅仅在于“名字没取好”吗?或许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原因。要

    这种看着名字都冷的产品啊?!……可是,卖不出去的原因真的

    肯定很多人都会说是“名字没取好”。隆冬季节,谁会想买

    原因何在。

    冷啊”的盒装方便面。这款产品在寒冬完全没有销路。想象一下

    先要考虑的是“是否能分成两类?”

    上就会想到按“关东、关西、中部……”这样来划分。其实,首

    假设按商品的产地为轴来划分。容易犯阶层错位错误的人马

    率……

    顾客:按年龄、按家庭成员构成、按购买金额、按购买频

    店铺:按面积、按建筑年代、按层数、按区域……

    商品:按种类、按价格、按产地、按毛利……

    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构成超市销售额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考虑一下“轴”,代

    作为具体实例,让我们来看看超市的销售额吧。

    下子分解成几个因素;二是尽可能按单一的轴来分类。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层面错位呢?方法有两个:一是避免一

    该要素是否总是囊括整体的视角来确认其语言的范畴和抽象度。

    当我们想当然或自以为是时,层面就容易发生错位。必须从

    一致的。如果是韩国,那么这三者的抽象度就一致了。

    和中国是国名,而首尔是城市名,所以,其语言的表现范畴是不

    按国别进行划分时,当“日本、中国、首尔”并列时,因为日本

    就是要注意选择框架要素的语言表现范畴或抽象度。例如,规则2:层面不能错位

    遗漏。

    “主任”这样的职务轴混为一谈,出现了重叠。同时,也发生了

    主任”这样的分类。这是因为把“男性、女性”这样的性别轴和

    另一方面,当轴不稳定、晃动时,就会出现“男性、女性、职务轴:科长、股长、主任、一般人员。

    工种轴:营业员、工程师、事务员以及其他;

    年龄轴: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以上;如果按产地分成两类的话,马上会想到“国内、国外”这两

    个大的框架。如果接着把“国内”又分成两大类的话,可以分

    成“东日本、西日本”。如果把“国外”又分成两大类的话,可

    以分成“亚洲(日本除外)、亚洲以外”。

    像这样,首先分成两大类,然后再分别细分……这样的重复

    就很容易避免阶层错位的发生。

    规则3:明确语言的定义

    人在解释某个事物时,不一定看到同一点,理解也不尽相

    同。譬如,看到杯子里装了一半的水,有人会想“还有这么多水

    啊。”而有人却会认为“已经没剩多少了。”

    为此,要让大家的理解相同,就得客观地定义为“水约剩杯

    子的一半”。在逻辑思维的实践中,“明确语言的定义”这一点

    尤为重要。

    为了避免层面错位要保持二分事物的习惯

    产品开发而大卖的典型。

    万代销售的车模品牌VooV就是基于迄今为止不同的轴进行

    待事物,而不是只从一个侧面。

    轴,所以,他们在用轴来划分对象时,可以从事物的另一面来看

    同一个状况往往具有相反的表象。解决问题的高手拥有多个

    ◢解决问题的达人都持有几个轴

    轴(切入点)改变的话观点也会改变

    把握事物的整体吧!

    要点14 使用“框架思考”没有遗漏、没有重复地

    的能力吧!

    义是否明确?”以此来提高自己没有遗漏、没有重复地搭建框架

    不断地问自己——“轴是否稳定?层面是否错位?语言的定

    角,也是在表达自己想法时需注意的要点。

    这里谈到的三条规则,既是在具体解决问题时非常重要的视

    0%”来划分的话,定义明确,就不会发生歧义。

    平均价的10%、市场平均价的0~10%、低于市场平均价的

    ~100元以下”、“25元以下”这样来划分,或者按“高于市场

    异,解释也会发生分歧。这时,按“100元以上”、“25元以上

    成“贵”“普通”“便宜”的话,那么,对此的理解就会因人而

    完全相同。例如,按商品的价格进行分类时,如果分

    如果对前面谈到的超市的销售额进行分解的话,可以说情况

    加客观明确地进行描述。

    么时候开始下降了?”“下降的具体情况如何?”等等,必须更

    的。“‘人才能力’具体指的是什么?”“其中的哪种能力从什

    例如,“我们公司的人才能力下降”这样的说法是很抽象说到玩具车模,Takara tomy拥有市场约80%的份额。万代

    的车模研发人员日日夜夜都在想“如何才能动摇其据点呢?”按

    通常的做法是做不到的。

    于是,万代的研发人员从对方完全不同的视角(轴)开始琢

    磨起来:“如果Takara tomy的车模特点是‘不变形’的话,那

    么万代的车模的特点定位为‘变形’不就行了吗?”就这样,由

    万代第一次发现了“变形、不变形”这样的轴。

    于是,“警车变成了跑车”“电车变成了新干线”。“变形

    车模VooV”就此诞生了。

    能否把握事物的整体情况,能否建立迄今为止没有的崭新的

    假设,关键在于能否用多个轴来看待事物。量比质更起作用。总

    之,无止境地筛选把握对象的轴就能看得越清。

    那么,让我们通过具体的事例再想想吧。就拿刚才提到的超

    市销售额来说吧。

    假设诸位是某大公司综合超市的经营企划室长。作为业界的

    领头人,该公司在全国都设有店铺,长期以来都得到消费者的大

    力支持。可是,这半年左右,销售额没有达到指标,反而每月在

    递减。

    要发现问题,首先必须确认“销售额下降的是那个环

    节?”为了掌握整体情况,我们用框架来分析一下吧。

    首先,就像刚才提到的那样,要找出对销售进行分类的轴。

    是以商品为轴?还是以店铺为轴?抑或顾客?工作人员?营业时

    间?……然后,再按各个轴进一步细分,找出更具体的轴。

    把商品、店铺、顾客按轴搭建框架,调查是什么没卖出去。

    例如,如果参照图表“轴的决定”,按各种轴进行分类的话,结

    果就会出现图“对销售额进行分类”所示的情况。

    轴的决定

    对销售进行分类

    雷曼事件后丰田的地域销售量的推移(单位:千

    辆)

    时所看到的事物就不一样。这一点在发现问题时是很重要的一

    像这样,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决定轴不同,用框架分类

    化。亚洲甚至还有增长。

    滑的是北美和欧洲,其他区域、国内的销售量并没有太大的变

    是,按区域来划分销售量的话,从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幅下

    例如,雷曼事件之后,丰田汽车公司的销售量大幅下滑。可

    分”这样的问题。

    较,还可以发现诸如“和去年相比销售大幅下降的是哪个部

    而且,通过对这些按不同的轴进行分解的销售情况的经年比

    销售的整个情况。

    如此这般,通过按各种各样的轴进行分解,就能清楚地把握个视角。

    那么,如果决定了轴进行分解后还是不能发现问题的话,该

    怎么办呢?这时,就是用其他的轴来重新把握的机会了。之前按

    不同商品的价格对销售进行了分析,可是,数据显示的都是和整

    体同样的倾向。如果下面的假设很难成立,改变轴,按顾客的年

    龄段或店铺的营业状况来重新分析,或许能清楚把握销售的发展

    趋势。

    像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或建立假设而建立的轴称为“感

    度好的轴”。而不利于发现问题或不利于创建新方案的轴称

    为“感度不好的轴”。如果能尽可能地选择“感度好的轴”来分

    析的话,就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大的7-11便利店,总是追求在其店铺内最大限度地陈

    列“畅销产品”。因为公司认为顾客想要的商品在想要时不能买

    到的话,对于零售业就是一种机会损失,是不允许存在的。

    为此,7-11运用IT技术,把“畅销产品”和“滞销产品”明

    确地区分出来。被认定为“滞销”的产品就让它从陈列架上消

    失。判断的“轴”(标准)是“周转率”。据说箱装的点心是三

    周左右更换一次。

    感度好的轴、感度不好的轴

    一旦自己做了父母,就会理解当时父母所说的话。也就是说,诸

    例如,诸位在孩提时,总会觉得父母的说教很烦人。可是,同,看法也会随之改变。”

    看待事物的不同位置,即变换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立场不

    关键是能否用别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所谓“视角”,就是

    给出多个轴”,到底怎样才能实现呢?

    前面就轴和框架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讲解。可是,说是“要

    ◢通过改变视角来发现新的轴

    简单成对的概念更有效

    体多面地把握事物!

    个“轴”(标准)进行分析的话,可以立

    要点15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多

    总是勇于改变视角来观察分析。

    场、社长的立场,等等。

    事物。例如:顾客的立场、客户的立场、上司或部下、晚辈的立

    善于发现很多“轴”的人,平时就习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特别是竞争激烈的业界来发现“轴”。

    抑或平假名?有没有附带赠品,等等。要经常这样参考其他业界

    产的还是非国产的?瓶盖的颜色是什么?名字是英语还是片假名

    量多少?塑料瓶的形状如何?是否环保?要捐赠给非洲吗?是国

    一瓶矿泉水,稍稍拿在手上观察一下都会发现很多“轴”——容

    场和汽车市场,产品开发时会参考许多“轴”(标准)。即便是

    策略。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上。例如,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

    改变视角的参照物是“其他公司”或“其他业界”的应对

    须从不同的“轴”来看待事物。

    事物必然存在好与坏两个方面。要把握事物的两个方面,必

    却是另一种好的形势,绝不是坏事。

    威胁,形势严峻。可是,对于进口比例高的企业或旅行社来说,除此之外,日元升值对于出口比例高的公司来说,利润受到

    才发现了之前从未发现的问题实例有很多。

    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公司的产品。像这样,通过改变立场来观察,而且,研发人员也是通过自己亲身的销售经验才开始从顾客

    位开始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认识事物了。

    而且,成对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是“能使听者便于接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判断是否有遗漏或重复。

    【费用·效果】:费用和效果的问题。

    【硬件·软件】:硬件方面的问题和软件方面的问题;

    部)发生的问题;

    【内·外】:会议中(内部)发生的问题和会议以外(外

    念来搭建框架:

    来搭建。以刚才的会议为例,就可以像下面这样按“成对”的概

    这时,就要采用刚才谈到的“二分”法,用“成对”的概念

    下子列出三四个框架是有相当难度的。

    当主题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有关主题的信息掌握不够时,一

    即便这样,也很难判断这四个框架是否全面吧。

    “关于时间和次数”。

    “关于场所”;

    “关于参加者”;

    “关于议题”;

    例如:

    假设用框架概括一下造成“会议效率低”这一现象的原因,列举出来的,还是很难判断是否有遗漏或重复。

    漏、没有重复地囊括了所有应该考虑的因素”。即便把关键词都

    搭建框架时经常栽跟头的是“不知搭建的框架是否没有遗

    复地分类整理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搭建框架就是分类”——话虽如此,要没有遗漏、没有重

    表述

    ◢感觉无法搭建框架时试试采用“成对的概念”来受”。与其用没有听说过的框架来整理,毋宁用曾经听说过的框

    架来整理更利于理解。有意识地采用成对的概念来发现问题、解

    释问题吧。

    商务活动中经常运用的“成对”的概念

    如果把销售额作为对象进行分类的话,框架可以这样搭建:

    法。

    “乘法型”是通过把独立的变量相乘来构成整体的一种方

    <乘法型>

    说是架构框架的基本形式。

    用“加法型”可以对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分类。加法型可以

    话,就应该是“面包、肉、蔬菜、调味汁”。

    人是由男人和女人构成的。如果把汉堡包用加法型来分类的

    用杂货及其他”这样的范畴来分类的。这也是加法型。

    刚才介绍的综合超市的例子中,商品是按“食品、衣料、日

    型。把所有的部门的情况加起来就能得出整个企业的总的情况。

    举例说明的话,把企业按每个部门进行分类的方法就是加法

    的要素来搭建框架。

    合体来把握,通过加法把这些要素加起来得出结果。用构成整体

    加法型就是之前介绍的“搭建框架”。把对象作为要素的集

    <加法型>

    点。

    无论哪种型,都必须意识到“没有遗漏、没有重复”这一

    排列型。

    乘法型;

    加法型;

    模式做一介绍。它们是以下三种:

    前面对框架的搭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下面我就框架的三种

    ◢记住框架搭建的模型

    可以用“排列型”来分析产品采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客人人数×客人单价”这个数据来看,当客人人数下降时,就

    受欢迎,宣传活动是否做得不够等等。如果用“乘法型”显示的

    列”→“销售”。从这个流程中可以清楚知道:采购的产品是否

    用排列型来显示超市的情况,即为:“采购”→“陈

    节出现延误,哪个环节出现瓶颈。

    产”→“销售”→“售后服务”。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个环

    制造业的工作流程一般是:“研究开发”→“采购”→“生

    的?用时间来分析就能很快了解情况。

    这是用时间轴来观察事物的一种框架。问题是什么时候发生

    <排列型>

    很容易知道是哪根轴上存在问题(也就是,感度是否好)。

    这样的话,在销售额下降时,和其他店或竞争对手比较,就

    ×m2数

    =销售额面积m2(得出每平方米平均销售额)

    台数

    =销售额收银台(得出收银台平均销售额)×收银

    销售额=销售额店铺(得出店铺平均销售额)×店铺数

    谈到的超市为例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框架:

    额求平均值,再乘以轴的总数,就能搭建起框架。例如,以刚才

    虽然多少得习惯才行。具体到销售额,用几根轴来除以销售

    =营业员人均销售额×营业员人数

    =平均客人单价×客人的数量

    =平均订购单价×订货次数

    =市场的总需求×市场份额

    销售额=单价×数量加法型、乘法型、排列型

    【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

    型”没有遗漏、没有重复地进行考察!

    后再用“加法型”、“乘法型”、“排列

    要点16 框架首先要用“成对”的概念来搭建。然邮购化妆品厂家A公司把某种产品作为新产品开始了邮购业

    务。2010年取得了急速的发展,销售额高达3亿元,可是,2011年销售额下滑,降到2.7亿元。

    于是,公司决定把销售额分成“老顾客”和“新顾客”收集

    情报,分析2010-2011年度的数字,通过搭建框架来分析销售额

    下降的原因。

    请根据“邮购业务的销售数据”图表显示的数字进行分析。

    并且,作为参考,还列举了12个商务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可

    运用于环境分析·课题体系化的框架搭建。

    邮购业务的销售数据

    搭建框架来分析

    把握公司外部的环境因素

    寻找公司内部的经营课题

    寻找市场方面的课题

    根据分析结果思考事业发展的方向

    就是使用像树一样的形状来表现事物整体的一种工具。

    首先要介绍的是“逻辑树”。所谓“逻辑树”,顾名思义,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使问题具体可视的工具。

    ◢使问题“可视化”的“逻辑树”和“矩阵结构”

    事物,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该如何解决。

    因此,采用与目的一致的轴来把握对象,就能宏观地把握

    么,必要的“轴”是“用途”。

    而且,如果设定的目的是“根据用途便于利用”的话,那

    的“轴”既不是用途,也不是厂家,而是“使用频率”。

    整理的目的是“方便拿取经常使用的文具”。为此必须选择

    的“轴”可以举出好多好多。在这里,我们要明确目的。

    样,例如:按厂家、按用途、按材质,等等。用于分类

    那么,首先,为了便于整理要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多种多

    把文具放在柜子的抽屉里。

    首先要确定使用轴的目的,即,用轴来干什么?假设诸位是

    个时,采用哪个轴好呢?”

    (角度、标准)不止一个。那么,我们势必就会想“当轴有好几

    就像前面讲到的那样,通过搭建框架来思考时,参考的轴 ◢使用什么样的轴来发现问题?

    找到问题在哪儿(寻找感度好的轴!)

    2 充分运用逻辑树和矩阵结构一棵树首先要有一根粗壮的树干。然后,从树干再长出大的

    树枝,从大的树枝再进一步长出好几根分枝。也就是说,因为形

    状像树的分枝一样所以称为“树”。它既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整

    体形象,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所以,被称为“逻辑

    树”。创建逻辑树时,上一级的要素必须通过下一级的要素没有

    遗漏、没有重复地来把握。

    那么,这种逻辑树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下面我们

    就来具体介绍一下。逻辑树有三种类型。

    (1)WHAT-tree(WHAT逻辑树)。

    这是用于把握构成要素的树。用于没有遗漏、没有重复地整

    理构成要素的场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WHAT树就能清楚地知道问题出

    在哪里。在刚才的案例分析中制作的树就是WHAT树。例如,索

    尼公司公布2011年度决算有可能赤字高达2000亿元以上。原因

    何在呢?为此制作了WHAT树来分析。具体如图“采用WHAT树

    来分解索尼的决算内容”所示。

    用事业轴来整理索尼公司的业务。观察各业务的利润,发现

    拥有TV业的CPS区段出现大幅度的赤字。由此可知是这里出现的

    赤字给整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索尼公司出现庞大赤字的罪魁祸

    首原来在此。

    所以,像这样采用WHAT树来明确显示整个情况,就能切

    实地抓住问题的要害,采取对策。

    WHAT树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像销售额那样的定量问题,还可

    以用于分析定性问题。假设出现了“营业目标没有实现”这样的

    问题,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构成问题的要素是什么。

    有营业人员提出问题在于:“没有深入挖掘老顾客的购买能

    力。”仅仅是这个原因吗?

    逻辑树的构造

    (2)WHY-tree(WHY逻辑树)。

    取顾客的意见,将有助于对情况的全面了解。

    点。如图表“明确显示事物整体情况的WHAT树”所示那样,听

    采用WHAT树来把握事物的整体情况才是解决问题的出发

    顾客的市场”。

    势必应该把关注的视角投向其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没有开拓新

    如果问题出在“没有深入挖掘老顾客的市场”。那么,我们一旦确定了应该解决的问题,接着就要运用WHY树。这是

    用于分析问题或结果产生的根本原因的。通过一边不断重

    复“为什么?”一边描绘WHY逻辑树,就能整理出其间的因果

    关系。

    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作为现象发生的问题和作为原

    因存在的问题。对于现象问题,如果不深入挖掘的话,就不能从

    根本上铲除其产生的原因,陷入恶性循环的周期。运用WHY树

    来弄清问题发生的原因是非常关键的。后面将详细进行叙述。

    (3)HOW-tree(HOW逻辑树)。

    该结构是在致力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追问“怎么

    办?”来全盘考虑如何具体实施的一种逻辑树。针对课题的解决

    办法不止一个。

    在对几个选项进行讨论时,是否对全盘进行了考虑,将决定

    大家的决策。

    综合运用WHAT和WHY以及HOW逻辑树来解决问题的流

    程,如图“采用逻辑树解决问题的流程”所示。首先,采用

    WHAT逻辑树来进行整体整理;其次,采用WHY逻辑树来把握

    原因;然后,通过HOW逻辑树来推导出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

    具体实施办法。

    像“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怎么办?”这

    样的思考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采用WHAT逻辑树来分解索尼的决算内容

    明确显示事物的整体情况的WHAT树状图

    采用逻辑树解决问题的流程

    矩阵结构是通过竖轴和横轴来整理事物的。目的在于比较或

    构。“Matrix”据说源自拉丁语的“子宫(生产)”一词。

    那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第二个工具——矩阵结

    ◢矩阵结构——比较、判断时的暗号理解位置关系。

    诸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矩阵结构吧。

    例如,以经营富有特色而著名的“QB屋”公司,和其他的

    理发店有什么不同呢?用矩阵图来分析的话,具体情况如图

    表“矩阵图”所示。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就能了解比较的对

    象,明确对象之间的差异。运用矩阵时,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意

    不能遗漏比较的“轴”。

    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问题或课题

    变得清晰。可以说,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通过和其他事物的比

    较,才能发现其差异,才能找到问题的所在。

    例如,某超市的店长为了弄清超市销售低迷的原因,根据数

    据和其他店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单位面积的营业额比其他店

    铺更低。于是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通过提高销售效率,营业额开

    始回升。

    这些问题的发现,都是通过采用矩阵结构来比较才做到的。

    通过决定轴来比较,使问题或课题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一目了

    然。

    矩阵结构(例)

    通过比较来发现问题

    要点17 通过“什么?(哪里?)

    WHAT?”“为什么?WHY?”“怎么

    办?HOW?”这样的流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吧!

    或产品所能提供的价值而引起的。所以,在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

    索赔增加的问题,其实是顾客的期待值超出了本公司的服务

    索赔=顾客的期待值>本公司的服务或产品提供的价值

    程如下所示:

    了。”这是对引起索赔增多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具体过

    为“本公司在服务或产品方面未超过顾客的期待值的情况增多

    还有,像“索赔增加”这样的问题,分析起来也可以理解

    质非常重要。

    念,具体的理解或许会因人而异。“准确性”对于掌握问题的实

    能力?”必须明确进行定义。因为像“营业能力”这样的抽象概

    再则,所谓“营业能力下降”,具体指的是“哪方面的营业

    必须像这样用具体的数值和事件来表述。

    采取过什么样的措施呢?

    呢?

    所谓“好些”?具体是多少?百分之几?又是从何时开始的

    因何索赔?

    例如,所谓的“索赔增加了好些”。

    解问题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问题的根本解决。

    降”,“销售管理费大幅上涨”等等,这样的状况描述无助于了

    其辞。什么“索赔增加了好些”,“最近,营业能力下

    解决问题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对问题的描述模棱两可、含糊

    ◢基于事实彻底分析原因

    找原因!

    不断追问“为什么?”“除此之外呢?”来寻

    那么,如何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呢?只有一种办法,那就

    因。

    点是:找出和所有问题具有因果关系的根本原因,即真正的原

    真正想要的是尽可能高效地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关注的焦

    但事实上,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大家

    止一个,所以,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应对。

    是“能从根本上改变全局的原因”。因为引起问题发生的原因不

    方式来找到真正的原因的呢?这里所说的“真正的原因”指的

    那么,在运用“WHY逻辑树”分析原因时,是通过怎样的

    质进行彻底的思考分析。

    通过深入挖掘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可以从问题的表层到本

    辑树”。这是整理原因和结果的因果关系的工具。

    前面提到,追究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时采用的是“WHY逻

    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可以多视角全方位地把握事件的真相。

    呢?”,对事件的背景按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整理,对事件发生

    新闻时,也是必要的。通过追问自己“真的吗?”“为什么

    这种习惯不仅限于用来解决问题,在通过报纸或电视来报道

    吗?”“为什么呢?”。

    目轻信,而是要掰开来细细消化分析,不停追问自己“真的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眼前的现象,不能囫囵吞枣地盲

    了从根本上去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而不是止步于眼前的事实。

    续问自己五次‘为什么’”来寻找原因。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

    在丰田或本田那样的制造业,当问题出现时,习惯通过“连

    掘其根本的原因

    ◢不要被表面的原因所迷惑,而是要深入思考,挖

    的价值下降了?”这样的假设出发来思考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

    时,从“①顾客的期待值高了?”“②本公司的服务或产品提供是:找出相互的因果关系,通过不断地追问“为什么?”一边假

    设一边分析。要找出真正的原因,首先要做的是,在引证中举出

    同样问题发生在不同场合或场面时,发现其共通的特点。这是最

    方便的捷径。然后要做的是:一边对其进行质疑,一边通过其他

    的事实反复进行验证。由此来缩小包围圈,探讨解决问题的方

    法。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原本以为是“真正原因”的问题,结

    果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跟我们的预测南辕北辙。所以,我们要

    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客观地观察问题。

    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的WHY逻辑树

    ◢给出团队可接受的结论

    案

    集中精力寻找真因的同时,分析、确定解决方

    吧!

    问“为什么?”,彻底找出真正的原因

    要点18 让我们采用“WHY逻辑树”,反复追

    呢?

    那么,在这样的追求下,重建的逻辑关系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着追求。

    到大家的认同,没法执行。在逻辑树中一定要表现出对目的的执

    维,忽视人的感情,采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的话,方案很难得

    施时,必须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同和协作。如果单是重视逻辑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在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并具体实

    样做,员工的工作热情真的能提升吗?我认为很难。

    “问卷调查”、“分析”、“决定方案并具体实施”。你认为这

    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一课题,而且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一下吧。假设某人事部的员工提

    述。关键是主语和谓语要明确。而且,要求表述具有实效性。

    通过制作“HOW逻辑树”来推敲解决方案时要注意文字表

    ◢注意解决方案的表述

    逻辑树”法。

    复地展开分析,及至从课题推导出解决方案的方法就是“HOW

    通过搭建框架,以“怎么样?”为口号,没有遗漏、没有重

    (3)要征得相关人士的认同,制订具体可行的内容。

    (2)要针对目的提出有效的方案;

    (1)解决方案要扩大范围,不能只盯住一点;

    推导出解决方案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决方案的整体情况。

    法有很多,不止一个。而且,还要适应现场。所以,必须显示解

    对解决方案进行总体整理的是HOW逻辑树。解决问题的办

    解决方案了。

    掌握了问题的整体情况,找出了真正的原因之后,就要研究首先,必须从课题的表述上重新着手。例如,把“提升员工

    的工作热情”这一表述,更加具体地表述为“如何激发以年轻员

    工为主的‘为公司和顾客奉献的热情’?”

    其次,是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改为“了解现在处于瓶颈状

    态的问题是什么”、“明确激发员工热情的关键”、“切实地执

    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此这般,就能使方案变得更加具体

    可行。只有逻辑思维,人是不会主动行动起来的。必须使解决方

    案能唤起大家的共鸣,浅显易懂,具体可行才行。

    要点19 精心制作“HOW逻辑树”,调动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

    【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

    网购化妆品厂家A公司认为最新上线的膳食补充剂的销量不

    好的原因是:新的顾客群还没有建立起来,重复购买力低。于

    是,提出了这么一个课题:

    “如何才能让新顾客重复购买?”

    如果根据这个课题制作HOW逻辑树图的话,应该如何制作

    呢?请站在课题负责人的角度来描述制作。

    推导解决方案的HOW逻辑树图

    试着描述一下HOW逻辑树图!

    完成的HOW逻辑树图

    力,从而陷入应对变化迟缓的恶性循环中。

    而且,沉醉在之前的成功中会让公司或个人失去前进的动

    通了。

    能行得通。可是,在当今这个变化大的时代,那样的做法就行不

    在变化小的时代,即便套用之前的做法或成功的体验或许也

    化”、“决策速度化”的时代,与之前相比,变化更大更快。

    今社会的商务活动,已经进入“信息复杂化”、“相关人员多样

    体验全部归零来重新思考的意思。就像在Ⅰ章里谈到的那样,当

    也就是说,所谓的“清零思考”,就是把之前的做法或成功

    ◢现在要求的就是“清零思考”

    部放一边,以目的为轴重新考虑的意思。

    所谓“清零思考”,就是把所有的固有观念或既成概念全

    呢?肯定上司会这样对你说——“清零思考重新考虑考虑”。

    目“重新改写”了一遍的话,那么,试想一下对方会有什么反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诸位交出的企划就像只是把过去的项

    目,所以,公司和上司对此应该都有想法。

    司让自己制订新项目的企划案的情形。因为是打算启动的新项

    考考虑好吗?”——诸位有没有这样被批评的经历?想象一下上

    “和之前的企划没有什么不同啊!不好意思,请重新清零思

    ◢为什么没有新鲜感?

    迄今为止的做法行不通

    3 同时兼具“清零思考”的视角

    可,太狡猾啦!”那就在此先道个歉(对不起)。

    孔”,而是“某件事”。或许你会说“故意把问题搞得模棱两

    问“可以不开孔吗?”仔细看看问题吧。目的是什么?不是“开

    是“不开孔、通过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的视角。或许你会

    可是,最“清零思考”的视角不是上面所说的视角,而

    借工具。是跳出了条条框框、不受约束的一种思维。

    以说是源于“清零思考”的视角,因为并没有限制说不能叫人或

    专业人士来帮忙”呀,“借工具”呀,等等。这些解决办法都可

    怎么办?也许你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各种各种的办法——“叫

    身上只有日用品和文具。那么,你将如何达到你的目的?”

    孔。可是,你没带开孔的工具,也没有可以搬动铁板的工具。你

    “你为了某件事,想在厚10厘米,重1吨的钢铁板上开一个

    下面我们试着灵活地思考一下下面的回答吧。

    的概念或观念。

    这一点,已经多次反复提到,那就是——忠实于目的,抛开固有

    那么,在变成“清零思考”时,到底应该注意什么呢?关于

    ◢养成怀疑常识的习惯

    首先是要试着“批判”

    成功的体验全部归零来思考!

    要点20 所谓“清零思考”,就是把之前的做法或

    前形势下,必须具备“清零思考”的意识。

    考虑。这样的状态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合乎逻辑的思考”。当

    要重新审视之前的成功经验或从前的常识,从目的出发重新

    当然啦,根据经验所做的判断往往是合乎逻辑的。可是,就

    酒!”

    酒馆,就像暗号一样,大家不假思索地说的都是“先来杯啤

    是“咖啡奶酒”。大叔级的男人们对此很是诧异。因为,一进小

    再比如去小酒馆喝酒,最近的年轻人,一进小酒馆首先要的

    的方式去做。

    思考今天要做什么吧。他们应该会不加思索地,按自认为最合理

    的状态”。例如,每天上班的商人,早晨到办公室时,很少仔细

    什么叫“自动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指“自动地进行思考

    ◢真的只能说“先来瓶啤酒”吗?

    陷入“自动思考”的泥坑。

    清目的和手段,重新进行思考。这时,要求大家要注意的是不要

    要实现“清零思考”,就要跨越或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弄

    了,就是“社会上的一般想法”。

    所谓“既成概念”,就是被社会广泛认同的通用概念。说白

    而且,一旦思维凝固,其行为也往往凝固而一成不变。

    是确凿无疑的”,从而摒弃探讨其他想法或选项的可能性。

    的想法。固有观念顽固的人总是以为“只有这个才行”或是“这

    所谓“固有观念”,就是总是占据这个人的大脑的深信不疑

    的概念就会影响限制我们。

    像这样,在思考某个问题时,我们脑子里固有的观念或既存

    的视角。

    过仔细推敲手段、对象、时间、空间的情况,也能找出各种各样

    问题的范围。请看图表“目的究竟是什么?”除了确认目的,通

    有发现这一点,那么,很可惜,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缩小解决

    时候。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把“手段”当成“目的”。如果没

    但是,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像这样看不清目标的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在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太依赖于自

    动思考,不去考虑目的的话,很有可能判断错误。

    原本目的是什么?

    只有摆脱自动思考,给出多个选项,才可能合乎逻辑地思考

    问题。

    要点21 避免拘泥于固有观念或习惯的“自动思

    考”!

    考虑其他的选项

    化其事物本身都需要勇气。因为改变现在也就是意味着破坏从前

    注意的另一点是“要有改变的勇气”。无论是改变,还是对于变

    除了怀疑的习惯以外,要合乎逻辑地思维,需要提醒大家

    ◢丰田的对手是丰田自己

    超越既成概念和固有观念!

    的习惯:对于别人所说的话,我们要一边和自己的看法或了解的

    然动辄就怀疑人有些不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得养成这样

    己认为很了不起的人所说的话,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深信不疑。虽

    人们往往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事物。而且,对于自

    为了合乎逻辑地思考,这里有一个提示:

    行批评。试想,对一位身经百战的顾问的找茬儿,谈何容易?!

    了锻炼某部下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定期地对上司所有的发言进

    经营顾问大前研一在担任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首席长官时,为

    ◢别人的话只能听70%

    验,拥有变革的勇气,才可能出现大的革新。

    得更好吗?”只有像这样怀疑过去或现在,抛弃过去的成果经

    如果这样满足于现状的话,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变

    依赖曾经的成功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轻松。不过,变化。

    被称作“改革的灵魂”。要成长就必须经常质疑现状,不断改革

    都“不能满足现状!要怀疑现状!破坏现状!”这样的思维方式

    对于前人倾注心血开发的技术、生产线以及所有的组织结构

    在丰田公司内部,所有事物都要求“破坏”。公司常常教育员工

    丰田公司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丰田的对手是昨天的丰田”。

    所以,必须付之行动。

    改革的话,逻辑思维最终就像画饼充饥一样,丝毫不解决问题。

    气。对于从逻辑上来说不合理的事物,如果听之任之,不去进行

    多大的胆识,可是我知道要进行这样一系列改革需要多大的勇

    疑,并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进行了改革。我并不清楚桥下市长有

    立了“大阪维新会”。他大胆地对大家习以为常的问题提出了质

    始,就把“大阪城市构想”作为美好的愿景提了出来,并为此成

    在大阪市市长大选中胜出的桥下徹,从做大阪府知事时代开

    的一切。

    般常识,所以,对方公司接到这个报价后大吃一惊。

    台数越多,批量效益高,成本更低,单价也应该更便宜。这是一

    万台每台的报价提高到5 000台和1万台的几倍。按理,订购的

    那么,盛田昭夫是怎么回复这家公司的呢?他把5万台和10

    工厂当时的生产能力有限,顶多也就5万台左右。

    台、10万台的订单分别进行报价。可是,那时索尼刚进入美国,接到一个公司的报价请求。对方要求索尼就500台、1万台、5万

    索尼的共同创业者盛田昭夫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美国时,位置定为“零”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所谓“清零思考”,就是以零为起点的意思。因此,把什么

    ◢让美国震惊的索尼

    清零思考的着眼点

    疑!谦逊地面对事实并进行变化!

    要点22 对一般常识、既成概念、固有观念进行质

    响。

    不加辨析地囫囵吞下,才能排除即成概念或固有观念对自己的影

    来听取别人的话,才能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才不会对别人的话

    呢?要考虑是否有相反的意见,或能否从别的视角来考虑。这样

    记住这句话——“听别人所说的70%正好”。那剩下的30%

    疑,这个班的学员对培训内容理解透彻,视野得到拓宽。

    就讲课内容中完全没有涉及的视角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质

    的内容会进一步提出疑问,甚至提出相反的意见进行反驳,或者

    而另一个班却几乎没什么问题。爱提问的那个班,针对讲师所讲

    培训时,两个班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一个班总是喜欢提问,事实进行对比验证,一边听取。

    是,在中期汇报进度时就会产生分歧,出现这样的争执——“这

    的陷阱,那就是在“目的”或“目标”不清楚时就开始行动。于

    举个例吧。在改善业务或现场改革等项目中有一个容易陷入

    维”中思考的起点之一就在于思考的“目的”。

    不过,人在思考时,应该是有某种目的的。在“清零思考思

    需要时间发发呆,不能总是匆匆忙忙的。

    便想想。”或许也有这样把思考本身作为目的的人。的确,我们

    大家觉得我们思考是为什么呢?“没别的,就是发发呆,随

    ◢①用“清零思考”来重新认识“目的”

    ③用“清零思考”来重新认识“方法”。

    ②用“清零思考”来重新认识“事实”;

    ①用“清零思考”来重新认识“目的”;

    么呢?大致有三点。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看看吧。

    那么,我们在实践清零思考思维时,应该意识到的要点是什

    沿,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吧。

    手段想方设法来实现自己目标的精神,才使索尼站在世界的前

    国企业家大吃一惊。正是这种立足于自己的“目的”,通过各种

    不用说,这个战败没多久就来到美国的日本企业家着实让美

    品。”

    果贵公司答应的话,我们就能接受公司的订单,按时提交产

    所以,除了产品,能否请贵公司支付我们扩建工厂的费用呢?如

    能力,也有可能造成浪费。可是,我们又想满足贵公司的要求,并不能保证今后也不断找我们订货。如果是这样,即便增强生产

    的订单,我们公司就成了专为贵公司生产产品的了。但是贵公司

    接到贵公司的报价请求,我们感激不尽。可是,如果接了贵公司

    一问理由,盛田说:“我们是为了长期扎根美国才来的。能个项目的目的或目标究竟是什么来着?”

    目标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谁、什么、目前情况如何、多少、何时等等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应该明确。这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就会陷入前面提到的因迷失目的或目标而迷惑不解、茫然

    失措的状态。而且,如果项目迷失了方向,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就会把下面的目的和手段混为一谈。

    为什么?(WHY?)

    什么?(WHAT?)

    怎么办?(HOW?)

    我听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本来“项目开始的‘目的’是

    ——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减少加班。可是,随着项目的推进,由

    于成员工作状态参差不齐,结果目标偏移到改善这种‘状况’的

    业务规范化上了。也就是说,改善员工工作状态的规范化这一提

    高工作效率的‘手段’变成了目的。结果情况变得更复杂,加班

    的情况反而更多了”。

    总之,半途中,业务规范化自身变成了目的。也就是说,当

    初的目标——“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减少加班”,在不知不觉中

    被偷换掉了。

    把“目的”作为清零思考来重新考虑。为了避免丢失作为思

    考的起点的目的,试试把“原本”作为口头禅来提醒自己。

    用“原本”来作为发言的开头,就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们

    拉回到清零思考的“目的”所在。“原本”在“清零思考思

    维”中是非常有效的一个词。

    返回目的地

    谓重视“现场·现货·现实”的“三现主义者”。不重视这三

    视“现场”,而且直接接触“现场”,并且直视“现场”。是所

    而具有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思考这种好习惯的人,则非常重

    是地进行推测想象。

    也就是说,改不了这个坏习惯:不是基于事实,而是自以为

    泥于固有观念的人,其嘴里经常蹦出这些个字眼。

    好”或“行不通”的意思)的代表性关键词。自以为是的人或拘

    NG(注:英文“N0 GOOD”或“NO GO”的缩写,“不

    逻辑思维中,“肯定”、“或许”、“大概”等是

    ◢②用“清零思考”来重新认识“事实”点,就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由于网络环境的急速发展,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接触到各种

    各样的信息。在当今这个时代,“知”被体系化,只要有这个意

    愿,谁都能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去吸收过去的知识财富。在《因特

    网进化论》(筑摩新书)一书中,其中记载了著者梅田望夫和棋

    手羽生善治的一段对话。

    借用其中的说法来说,就是铺设了知识的“高速公路”。大

    家都上了高速公路。而且,前进的速度惊人。于是,前面就会发

    生“塞车”。也就是说,虽然大家能到达一定的地方,可是一旦

    卷入塞车的行列就不可能再前去新的地方。

    大家都在检索,大家都挤到一个网站上,大家都看同样的信

    息。如果都在这儿止步不前的话,就会陷入停止思维的泥潭。

    认为网络上写的就是一切;

    而且,所有这一切都是对的;

    检索不到的地方就是自己知识的极限。

    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一旦变成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据说,在高中或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学生:他们把检

    索结果原封不动地粘贴在一起,就作为报告交给老师。这样的学

    生被称为“复制粘贴君”。简直就是不动脑筋啊!这些个“复制

    粘贴君”可以说是受固有观念束缚,怠于清零思考思考的典型。

    “了解”和“思考”原本就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行为。

    基于某种意图收集到的“事实”,通过“事实”→“信

    息”→“知识”→“认识”→“见识”这样的过程才能变成自己

    身上的血和肉,即自己的看法。

    高度发达的高速公路的存在,其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事物。可

    是,要小心的是——不能错误利用。

    返回到事实

    法。

    样基于目的和事实来灵活考虑,就能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

    家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可谓好处多多。像这

    桌子共事。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很快地同享信息,而且还便于大

    放“五角”形的办公桌。同一团队的成员肩并肩地围着五角形的

    优衣库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重新调整办公室的布局,摆

    考”来考虑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采取的方法未必就正确。

    如果明确了目的,掌握了事实,那么,最后要从“清零思

    最后,我们来考虑一下第三个清零思考的视角。

    ◢③用“清零思考”来重新认识“方法”

    上,成天手忙脚乱的。很多读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员工们工作效率是那么高,行动是那么敏捷,而自己怎么也跟不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自己刚进公司的时候的情形——身边的老

    怕的时候?

    大家有没有因自己对某个领域的无知、不了解而感到恐慌害

    ◢“清零思考”强化我们的思考能力

    “不知道”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思维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点23 确认“目的”和“事实”之后,通过发散

    才能迅速找到清零思考的方法。

    法。即,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加批判地兼收并蓄,广泛接纳,动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采用的是“集思广益”的方

    也就是说,要像这样通过重新认识方法来综合权衡,灵活机

    时,就需要把工作的对象转移到批发商身上。

    就是重新考虑工作的对象。例如,当针对零售商的营销效果不好

    会议集中到一个小时来进行。最后是“对象”。所谓“对象”,此同时,也有公司把会议分成6次,每次召开十分钟,而不是把

    间”,就是指对时间的运用情况。越来越多的公司举行早会。与

    境、营销风格、会议室的布置等和空间有关的因素。所谓“时

    意思。)以及其他的工具等等。所谓“空间”,就是指办公环

    (注:OA是“Office Automation”的缩写,“办公自动化”的

    所谓“手段”,就是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桌子、OA机器

    间”、“时间”、“对象”。

    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个组成部分——即“手段”、“空

    那么,所谓方法的清零思考视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关于

    己“知道”,就会满足于这样的状态,而不再想进一步深入了

    其实,“知道了”的状态非常危险。为什么呢?因为认为自

    OJT负责人:“是,这样吧……下次我跟课长商量一下。”

    新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不是就没有必要了吗?”

    了事……”

    OJT负责人:“据我所知,就是把现状填上、订在文件里就

    进行确认,或是把由此了解的情况运用于今后的业务上吗?”

    新人:“可是,这个填好后就只是订在文件里吧?之后有人

    咯。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有什么好问的。”

    OJT负责人:“用来干什么?……确认书就是用来确认的

    新人:“那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来的时候就有了。”

    OJT负责人:“啊?这、这个啊——。一直都在用,在我进

    新人:“这个‘确认书’是用来干嘛的?”

    OJT负责人:“什么?”

    新人:“嗯,前辈,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负责人一个问题。

    有一天,作为新人的她诚惶诚恐地问了这位作为前辈的OJT

    的赞誉,可谓领域的专家。

    骨干的、非常优秀的职员。其作为OJT负责人的才能也得到大家

    的OJT(岗位培训)负责人是一名在进公司的第五年就成为公司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某职场分配来一名新的女职员,她

    因知道得太多而忽视,或自以为了解而遗漏的事时有发生。

    可是,“不知道”和“不懂”,真有那么糟糕吗?事实上,楚任务是什么,该怎么做,整个抓瞎,心里那个不安啊!”

    “还是前辈们厉害啊!我们这些新人成天糊里糊涂地,不清解。也就是说,从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瞬间开始,自己就逐

    步开始停止思维。

    认为“懂了”的状态很危险

    向,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就会滞后,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不能

    物。对事物的分析判断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偏离客观的事实或方

    都对。人越是自以为是,就会越发固执己见,不愿接受新的事

    人的知识储存到一定时候,就会自满起来,认为自己的想法

    告诉了我们清零思考思维实践的关键在哪儿。

    穗的样子,于是领悟到“人越有成越应该谦逊”的道理。这句话

    古代的人看到随着丰收的来临,谷粒越饱满的越是低垂的稻

    ◢稻穗越是成熟垂得越低

    掌握清零思考思维的具体办法

    懂”、“不知道”的事物上!

    态。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不

    要点24 “懂了”、“知道了”是非常危险的状

    缚,从清零思考开始思考。这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心。正因为“不懂”或“未知”,我们才能不受现状或过去束

    最好的型。”我们要对自己一片空白的纯粹状态保持充分的信

    器。棋士羽生善治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固定的)型才是

    对事物完全未知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武

    重要的是要养成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习惯。

    爱。要保持逻辑思维,不仅要不断吸收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更

    一成不变的东西,总是会让人有新的发现。据说,很受学生的喜

    行的都想亲自试一试。和这位先生聊天,话题总是很新鲜,没有

    的人了,可是,去女仆咖啡厅这样的地方比谁都跑得勤,凡是流

    我认识的一位大学教授就是这样的人。尽管已经是六十多岁

    积极地接受新事物,挑战新事物。

    持有“还有好多未知的事物!”的想法,所以,年纪再大,也能

    有意识地“谦逊”,才能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许多人都因为

    一言以蔽之:“谦逊”是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必须

    “所以,自己得出的结论或做出的判断有可能是错的。”

    是全部。”

    “而自己看到的,知道的不过只是事物的其中一部分,并不

    “自己是根据经验在判断。”

    行。

    所以,要做到清零思考思维,必须基于下面所述的意识来进

    满足时代的需求。

    我们试着搜索一下吧。

    等]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让我们的思维停止的词有很多,让

    ecology或ecological的缩写,意思是“生态(的)”。如此等

    例如:①汽车方面:ECO是一个节能模式;②生态方面:eco是

    是,“eko”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注:这个读音有多种意思。

    达”。例如,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听到“eko”一词。可

    类似的让人产生理解歧义的抽象的表达被称为“思维停止表

    内”。一定要避免这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模棱两可的说法。

    或许上司脑子里想的是“今天之内”。又或许是“这周之

    个“尽快”到底是多快呢?

    如果上司对你说“希望尽快完成这项工作”,那么,这

    己的表达清楚明确。

    可能因人而异。要尽量避免使用类似的模棱两可的表达。要使自

    就像上面的例子所示的那样,抽象度高的表达,具体理解有

    →D“TOEIC850分左右吧……”

    →C“英语水平考试准一级吧……”

    你说“我的英语很好。”

    →B“不会低于1 000亿元吧……”

    →A“是100亿元左右的规模吧……”

    你说“大的市场正在逐渐形成”

    表达。下面就是一个表达暧昧的例子。

    使自己的想法变得暧昧抽象难懂的表达转换成对方能理解接受的

    是“明确词汇的定义”。换句话说,就是要养成习惯:把有可能

    不自以为是地想当然,而是从清零思考进行思考的方法之一

    ◢明确词汇的定义“顾客满意”中的“顾客”指的是谁?满意度又是多少?

    “国际化人才”中的“国际化”作何解释?

    “新一代人才”中“新一代”是什么意思?指谁?

    要做到清零思考思维,就要注意避免使用这些“思维停止表

    达”。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思维停止表达”吧!

    下意识使用的“思维停止表达”

    ◢检查自己的思维习惯

    大家有没有像这样想当然过?

    发,用于开发的时间要求缩短。可是,又不能增加员工的工作时

    法产生。而且,市场的变化很快,客户也期待着新产品的不断开

    源,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相互协作。结果一直没有具有创意的想

    作方式。目前的状态是侧重员工的个体业务,不能很好地共享资

    地工作,提高公司的业绩,打算营造新的职场环境,创建新的工

    在某文具厂家的新产品企划部门,为了让员工更加充满活力

    题的假设。

    有意识地进行清零思考思考,试着描绘一下自己对于下列问

    【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

    要点25 养成用具体的词汇来思考、理解的习惯! 的思维习惯或偏差会妨碍清零思考思维。

    就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思维是否已经存在这样的习惯性问题。这样

    性”、“条理不清晰”、“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你

    陷阱在哪儿。如果经常有人指责说“你的话太跳跃啦,缺乏逻辑

    所以,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思维习惯容易陷入的

    能进行“清零思考思维”。

    如果像这样过度地一般化,或让思维过度地跳跃的话,就不

    →结果”之间过度跳跃思考吗?

    像“如果这样的话就会那样”一样,在“措施→结果”、“原因

    大家会根据某一事例就断定“这个就是这样的”吗?或者

    更加严厉地打击飞车族→飞车行为减小(真的吗?)

    爱吃糖果→蛀牙(真的吗?)

    B型血的人就是○○○○的人。(真的吗?)

    因为是东北人,所以很能喝酒(真的吗?)

    因为身上都是文身所以是黑社会(真的吗?)间和强度。于是,决定灵活运用下面的表,在清零思考的基础上

    集思广益。让我们在明确了目的的基础上出谋划策吧。

    这里,首先①让我们从清零思考来思考“目的”吧。目的可

    以说是:富有创意且高速有效地开发新产品。

    接着②是考虑“限制条件”。限制条件是“员工更加充满活

    力地工作”和“不能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以此为前提

    来出谋划策。这时,要从“手段”、“空间”、“时间”、“对

    象”等视角来思考。

    从“手段”的视角来考虑的话,就要重新审视目前运用于工

    作中的手段是否得当。诸如会议室的使用方法、和客户的沟通方

    式、各种各样机械设备的使用方式以及公司内部会议的举行方式

    等等。

    其次,所谓“空间”就是职场的环境。不论公司内外,都要

    从是否更加有利于工作的视角来考虑。

    接着是“时间”。要重新审视现在的时间利用情况,考虑是

    否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然后是“对象”。思考除了一直以来

    大家熟知的“人”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对象”。

    综上所述,清零思考的视角其实有很多,关键是要养成改变

    平时习以为常的视角来重新认识理解、并找出解决办法的习惯。

    清零思考思维(空白表)

    (例)清零思考思维的实践

    第四章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效率?

    得到的是什么,做不到的又是什么。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就要交

    (2)弄清工作内容。其次是要搞清楚自己在这个工作中做

    向。首先,让我们来描述一下目标吧。

    么时候截止?”“做什么?”没有目标概念的工作就会迷失方

    (1)持有目标概念。明确工作的截止时间及内容。即“什

    进行描述。

    关键是要有目标概念,弄清工作的内容,对工作的整个情况

    ◢用五分钟对整体情况进行综述

    然后再进行讨论。

    相关的信息掌握得不够。他的主张是:首先收集情报进行汇总,么呢?因为他认为如果思考五分钟还没有一个想法的话,就说明

    果在会议开始的五分钟之内不能拿出方案就不再进行讨论。为什

    事、开发i-Mode(information-mode)的夏野刚先生规定:如

    地利用最初的五分钟进行假设。据说原NTTDoCoMo公司的董

    工作效率高的人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他们会有效

    展。

    缓。即便马上行动,也会因为没有假设、没有目标而迟迟没有进

    钟的使用方法上。工作效率低的人,对于新接手的工作应对迟

    工作效率高和工作效率低的人的最大区别,体现在最初五分

    ◢最初的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最终的成败

    用最初的五分钟来概述与假设

    1 专注最初的启动时刻,磨练逻辑思维的效率给做得到的人来做。这样的话,之后的工作的效率将发生很大的

    变化。

    (3)对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综述。通过对工作整个过程的

    描述,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工作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会花费多

    少时间。并且,通过对工作整体情况的描述,可以避免“遗

    忘”之类的情况发生。

    能否在最初的五分钟清楚地描述这三点决定了最后的胜负。

    所以,如何利用这五分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记住: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即便杂务缠身、动弹不得,也要

    抽出时间来对工作进行描述。通过对工作的描述,往往会发现工

    作竟意想不到地进展顺利。

    用于描述工作假设的三个要点

    现在·将来”,等等。

    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比如“心技体”、“天地人”、“过去·

    法。其中,三分法最易于记忆,更利于对方接受,因而也被广泛

    在商务活动中,把事物三分、五分、七分被视作基本的分类

    遗漏、没有重复,可是,总觉得有些不足。

    针对结论说明依据时,如果只从两个方面,也可以做到没有

    ◢使用“三分”法进行说明与描述

    先分成三个方面试试已故的史蒂夫·乔布斯在介绍iPhone的功能时,也是采

    用“iPod”、“Phone”、“Internet”这样的三分法而使听众

    热血沸腾。像这样养成用三分法来思考的习惯的话,你将逐渐成

    为一名善于思考表达的人。

    ◢一旦拥有“三分”的视角,工作的质量就会提高

    前面谈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三分法来思考问题。通

    过有意识地使用三分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商业模式中,有3C的模式。所

    谓“3C”,就是取“Customer(顾客·市

    场)”、“Competitor(竞争对手)”、“Company(本公

    司)”三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得来的。

    在召开产品企划会议时,需要收集各种各样的情报,例如:

    各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各区域的男女比例、平均年收入、三口之

    家的比例等等。通过整理这些数据来构思新产品的企划概要。可

    是,单是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通过建立

    3C这样的框架才能清晰地描绘出“如何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的

    企划蓝图。

    而且,汇报时,采用三分法,也能使企划报告变得简单明

    了。

    要点26 专注于开始的五分钟,采用三分法来思

    考、说话、写文章!

    采用三分法书写的报告

    2 通过验证假设,磨练逻辑思维的效率

    根据事实反复验证假设

    ◢反复验证假设

    前面谈到在最初的五分钟描述工作假设(假设)的重要性。

    可是,最初描述的假设(假设)有可能是错的。

    如果因最初的假设错误而懊恼不已、不知所措的话,工作就

    会止步不前,无法推进。假设是基于最初的有限信息而建立起来

    的一种推想,终究只是一种假设。之后,还要通过不断收集信息

    来反复验证其正确性、真实性,从而推动工作的完成。

    这里的关键在于:在检验假设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错误就

    要马上对假设进行修正。

    人们往往经验越多越容易陷入“模式化”的思维判断。也就

    是说,一旦太相信最初的假设,即便错了,也会想方设法为自己

    辩解。

    验证假设时,要基于事实进行对照,如果错了,就要修正。

    反复验证假设

    等;“外部情报”指在政府出版的刊物、定期出版的刊物、报

    算书、原有的调查报告、销售金额或销售指标的实绩数据

    报”。“内部情报”指在公司内部获得的、诸如营业报告书、决

    (1)“二手情报”又分为“内部情报”和“外部情

    成。

    实)”和“一手情报(现场亲自收集到的事实)”两个部分构

    这里,必备的信息由“二手情报(办公桌上搜集的事

    谈兵”那样的一纸空文。

    知。如果不这样进行综合权衡,最初的假设就有可能成为“纸上

    出现失误。获取信息不能仅仅停留在桌面上,还要去现场实际感

    断地收集事实。要把握总体情况,不能让工作因不全面的假设而

    如果要加快检验假设的周期,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就要不

    ◢多多益善地收集事实

    的情报。根据这个情报得出的结论(假设)是“应该把A产品投

    品?”这一论点,已经掌握了图表“验证假设的事例之1”所示

    例如,假设对于“日本的厂家是否应该向越南市场投放A产

    ◢反复问自己“真的只能这么说吗?”

    实。

    可以明确用于检验的事实是否不足,以便有目的地收集相关事

    字塔结构进行整体描述,确定检验的具体步骤。通过搭建框架,要切实地对假设进行检验,就要采用我们在第二章介绍的金

    时间。

    检验的情报时,如果漫无目的地盲目收集的话,只会白白地浪费

    进行检验时,重要的是有目的地收集必要的情报。收集用于

    ◢用框架思考整理“验证假设所必要的信息”

    收集用于验证假设的必要信息

    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多多益善地收集各种情报。

    手情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去现场获取原汁原味的一手情报。

    要全面、准确地检验假设是否正确,单从办公桌上获取的二

    报”用于检验假设是否正确。

    情报,指各种实验或消费者测试等方式获取的情报。“一手情

    在街角自然观察或店铺调查等方式获取的情报。“实验”获得的

    的情报指问卷调查、采访等获取的情报。“观察”获得的情报指

    察”获得的情报和“实验”获得的情报三个部分。“调查”获得

    (2)“一手情报”又分为“调查”获得的情报、“观

    而上地创建构想。

    纸、书、杂志、互联网上获取的情报。“二手情报”有利于自下向越南市场。”可是,当进一步追问“真的吗?”时,从前面介

    绍的3C框架思考我们发现有关“竞争对手”的情报掌握得不够。

    也就是说,针对“应该向越南市场投放A产品”的结论,通过进

    一步追问“真的吗?”发现还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的动向。

    关于竞争对手的动向,假设我们了解到“B公司在越南所占

    的市场份额是8%”,“C公司在越南所占的市场份额是5%”,而且,“无论是B公司还是C公司,都没有稳固的特色产品”,那么,就能得出“不存在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事实,从而进一步

    验证论点的正确度和可行性。

    像这样不断补充事实、反复论证的话,就能不断提高论点的

    准确度。

    要点27 根据框架思考整理的事实反复验证假设!

    验证假设的事例之1

    验证假设的事例之2

    【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

    要求根据有限的信息建立假设,明确检验的要点。那么,让

    我们在下面的案例中具体实践一下吧。

    A公司作为一家老牌的服装制作公司,虽然在品牌上具有相

    当的竞争力,可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需要不断改革更新。

    如果你是社长,你认为公司该向什么方向发展?为此,已经收集

    到12个情报(事实)。请根据这些事实假设公司经营的方向性。

    收集到的12个情报(事实)

    根据事实来判断公司的经营方向

    3 通过让对方理解,磨练逻辑思维的效率

    “说给对方听”和“让对方接受”是完全两码

    事

    实或分析数据。

    ——与其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不如给对方出示具有说服力的事

    的《“不说话”的推销艺术》(PHP研究所)一书中这样写道

    在各种竞聘中多次获得“顶级推销员”殊荣的渡濑谦,在他

    ◢要想办法让对方接受,而不是想怎么说

    奏。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想要说的话成功地传递给对方呢?

    到对方的肯定答复的一种思维模式。生意场上要求有这样的快节

    高层下降到一楼的短短几分钟内,向事务繁忙的人做介绍,并得

    有一种称为“电梯游说”的思维模式。即在电梯从大楼的最

    力。

    慢道来。这时,要求你具备的是从结论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的能

    们停下来听自己说几句,十有八九都会失败。没人会愿意听你慢

    商务活动也往往如此。如果你想抓住忙得团团转的人,让他

    是一说,居然乖乖地按我说的做得有模有样的。”

    没听(自顾自玩他们的)。反之,以为孩子们不会那么听话,可

    “以为孩子们会乖乖地听话,可是,你说什么孩子们根本就

    师说过这么一段话:

    曾经和某幼儿园的老师们进行过一次座谈。座谈会上有位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3603KB,5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