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694
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4日
第1页
第6页
第13页
第30页
第38页
第61页

    参见附件(11841KB,185页)。

     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进行高效学习的籍,在职场上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提升个人能力才能当领导,做主管,所以这本书强烈推荐看看。

    学习力内容提要

    有很多要学的内容,但工作忙得没时间学,怎么办?

    工作了很多年,但知识支离破碎不成体系,怎么办?

    想转行,但又缺少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怎么办?

    《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给你一套适合你的职场学习方法,帮你搭建系统的个人知识体系,让你轻松学会各种技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岗位能力提升,快速适应一份新工作,或者转入一个新行业。

    学习力作者简介

    王世民:

    深圳尔雅CEO,YouCore创始人,知乎专栏“框架的力量”作者。著有《学习力》《思维力》《个体赋能》等书。

    人生迄今没有什么 “壮举”,但还算会学习,因此得以团队zui小的年龄,分别领导过IBM成长型企业管理咨询团队、HP华南区管理咨询团队。

    缪志聪:

    YouCore产品总监,Linkedin专栏作家。《学习力》《个体赋能》合著者。

    不仅擅长学——高二即被保送南京大学的学霸;而且擅长教——帮你将复杂学习内容拆解得条理清晰,易于上手。

    学习力目录信息

    第1部分 职场学习的三大策略

    第1章、三大学习策略之一:功利性学习,让学习不再难以坚持

    第2章、三大学习策略之二:搭好框架,两年抵上十年

    第3章、三大学习策略之三:做到可迁移,任何工作都轻松上手

    第2部分 上手即用的五类学习技巧

    第4章、五类学习技巧之一:搜索技巧,任何资料一搜就有

    第5章、五类学习技巧之二:阅读技巧,彻底提高阅读水平

    第6章、五类学习技巧之三:理解技巧,让知识掌握得更好

    第7章、五类学习技巧之四:积累技巧,让每一次学习都充分沉淀

    第8章、五类学习技巧之五:应用技巧,一学就会,越用越好

    第3部分 各类技能学习的应用演示

    第9章、程序性认知技能的学习方法

    第10章、程序性认知技能学习示例:一天上手商务PPT制作第11章、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方法

    第12章、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示例:快速掌握商业模式设计第13章、行为技能的学习方法

    第14章、综合运用:如何快速切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

    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版截图

    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

    王世民 缪志聪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其他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王世民,缪志聪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10

    ISBN 978-7-121-35186-0

    Ⅰ.①学… Ⅱ.①王…②缪… Ⅲ.①学习方法 Ⅳ.①G79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31126号

    策划编辑:晋晶

    责任编辑:杨洪军

    印刷:三河市华成印务有限公司

    装订:三河市华成印务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

    邮编 100036

    开本:720×1000 116

    印张:18

    字数:346千字

    版次:2018年10月第1版

    印次:2018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价:68.00元

    凡所购买电子工业出版社图书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联系及邮购电话:(010)88254888,88258888。

    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zlts@phei.com.cn,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dbqq@phei.com.cn。

    本书咨询联系方式:(010)88254199,sjb@phei.com.cn。赞誉[1]

    陈果 IBM咨询事业部零售行业董事总经理

    中国人的职业素质最需要“西化”的三点:同理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其中,修炼批判性思维,我

    推荐阅读这本书,以及作者的另一本书《思维力》。

    陈辉远 IBM咨询事业部制造业副总经理

    学习力是职场致胜的关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的内容太多。但是,如何吸收并内化?利用书中

    的拆解技巧,你的内力可迅速提升,强化职场竞争力。

    华明胜 埃森哲数字服务董事总经理

    顾问三大能力:理解深,学习快,总结准。前一本书《思维力》说明了高效思维的方法,这本《学习

    力》说明了如何高效学习的方法,我推荐。

    吉永 歌尔集团副总裁

    学习是一种态度,有了方法,态度会越来越好。

    李传玉 嘉年资本董事长

    与世民总相识于多年前,缘于公司的一个咨询项目推进受阻,更换几任项目经理都未达成目标。年轻

    且无行业经验的世民总作为外聘顾问加入后,快速找到了问题根源并制订了解决方案,几近搁浅的项目终

    于顺利完成。对此,除了钦佩有加、印象深刻,我也一直希望探寻让一个人拥有如此惊人的学习及解决问

    题能力的秘诀。现在,《学习力》这本书以职场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扎实的理论推演、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及详尽的实施路径与方法给出了全部答案。

    林博文 台湾大学管理教授、台湾大学国际产学中心主任

    现代大学科系领域过于细分,造成在校学习优异的学生,进入职场却不能快速即战。本书有效衔接大

    学没教的职场跨领域学习能力,让所有科系的毕业生都能自信面对职场挑战。

    陶淑贞 盟亚企业管理公司CEO

    从“知道”到“做到”,有方法、有路径,少点摸索,典范学习!

    杨连瑛 埃森哲互联网高科技行业董事总经理

    做顾问许多年了,我觉得这行业最强的就是借由多年行业经验提供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

    力》这本书提供了快速系统化学习的秘籍。

    张德琪 顺丰集团副总裁

    这本书是我见过阐述“学习能力”提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不仅讲述了知识定位,还清晰地描述智慧的

    过程:觉知+觉悟!相信本书能给你带来大的补益!

    周小波 华润集团五丰农产品(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认识世民先生已有数年。世民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的管理者,他总是能抓住

    事物的本质,切中关键点并寻求到最佳解决方案。感谢世民先生将在“学习力”方面多年的实战经验分享给

    大众,推动个体与社会的进步,让更多人能够更清晰地完善学习能力的建设!

    [1]按赞誉者姓名的拼音顺序排列。前言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学习类图书,一类是大学生写的,如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或者大学教

    授写的,如芭芭拉·奥克利的《学习之道》。这类图书更多是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的总结,而不是职场人士

    需要的职业技能学习方法的介绍。

    另一类学习类图书,是“知识网红”(以知识变现为目的,有一定网络知名度的个人)写的。这类书更

    多讲的是学习理念,缺少系统的、实操性强的学习工具和技巧,因此可能看起来很愉悦,但一旦应用就会

    发现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有限。

    与上面两类图书不同,本书是聚焦职场学习的。本书针对职场人士总结了一套完整、高效、实用的学

    习方法。它有三个特点:

    理论深厚,从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以及各种主流学习理论出发提炼了职场学习的三

    大策略。

    体系完整,全面覆盖了搜索、阅读、积累、理解、应用五类学习技巧,并且从快速上手新技能的职场

    刚需出发,给出了综合运用方法。

    实战导向,以大量真实的职场学习场景为例,给出了各种学习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技巧,并且详细演示

    了各种实用职场技能的学习步骤。

    注:《学习力》这本书采用的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等学习理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虽然都有严谨

    的理论模型和科学研究做支撑,也都经过了我们自己这些年实践应用的验证,但受限于人类认知的局限,依然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争议和特例。为了避免过于学术化,而且限于篇幅关系,我们只会抽取其中的关

    键观点,而不会过多地展开学术研讨的细节,自始至终我们都会将引用的重心更多地放在实践应用上。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编排思路如下。

    第1部分 职场学习的三大策略

    这个部分总结了职场学习的三大策略:功利性、框架、可迁移。从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

    义等理论出发,既做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又举了通俗易懂的应用案例。

    如果你对书中引用的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等学习理论的观点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可以阅读书后

    的参考文献。

    第2部分 上手即用的五类学习技巧

    这个部分都是一些上手即用的学习技巧和工具,并且按照搜索、阅读、积累、理解、应用的顺序做了

    系统化的组织。你既可以速成地应用这个部分中的单个技巧,又能体系化地学习整个内容。

    第3部分 各类技能学习的应用演示

    这个部分运用前两个部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分别演示如何快速学习程序性认知技能(如PPT制

    作)、理解性认知技能(如消费动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行为技能(如打羽毛球),最后以一个综合

    应用结尾——如何快速进入一个新行业(如三个月成为运营总监)。

    你既可以快速地掌握常用职场技能的学习步骤,迅速满足工作需要;又能融会贯通学习策略、学习技

    巧,为长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这套职场学习方法,是我们历经三年的线上和线下的教育实践,培训了超过1万人次后提炼出的经验总

    结。现在无论是尔雅的线下教育,还是 YouCore 的线上培训,都已应用了这套成熟的学习方法,也都取得

    了很不错的口碑。但在三年前,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受过不少挫折。

    还记得2014年年底,在各种“新教育”浪潮的影响下,我辞去了外企咨询总监的职务,开始创业,怀着

    一腔教书育人的情怀投身于培养年轻顾问的事业中。

    开始的时候,对教书育人这件事,我的确信心满满。因为自己无论是在求学阶段还是进入职场后,一

    个最引以为傲的优点就是学习能力强。

    刚上学的时候,我成绩很差,属于典型的“后进生”。但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我仿佛突然“开窍”了,学

    习成绩从排名班级末尾一跃成为第一名,并且从此一直保持到毕业。上了重点高中后,我的成绩也一直稳

    定在年级前五名,而且我从不熬夜,晚上10:30前准时睡觉,即使高三也是如此。高考前填报志愿时,虽然

    平时模拟考试分数都能超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分数线,但为保险起见(主要是不喜欢熬夜刷题,答题

    速度不快,担心万一发挥不好),我还是填报了当年高校排名第三的南京大学,最后以超过录取线40分的

    成绩被录取,还因此获得了学校给高分考生颁发的“新生奖学金”。

    进入职场后,我的这种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学习任何技能都很快。刚工作三个月的时候,公司要推出手机游戏,我利用国庆假期,零基础自学了J2ME(Java语言平台,类似于Android、iOS)。假期结束

    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在诺基亚手机上给技术部经理演示了我新开发的“羊吃草”游戏,到现在他还逢人便

    说我是他见过的学习速度最快的人。

    我后来转行做ERP实施顾问和企业咨询顾问后,这种快速学习能力更是帮了大忙。顾问要在短时间内

    (有时不到一天),突击学习很多的行业知识(如零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采矿业、汽车业等)和专

    业知识(如财务、销售、供应链、生产等),我因为学习速度快,在这个行业也算如鱼得水。在两家顶级

    的外企咨询公司,我都是以差不多团队中最年轻者的身份带着一帮比我工作经验更丰富的顾问们做事。

    正因为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经历,当我在2015年4月,开发完内部第一版的“知识的快速获取与整合”课

    程后,真的是信心满满。

    但是,现实很残酷。第一批顾问接受一个月的封闭培训后,要么是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老师的方

    法这么好,我怎么就学不会呢),要么就是学了后生搬硬套效果有限(对你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别人并不

    一定有效)。

    痛定思痛之后,我开始正视“如何才能真正教会人”这个问题。

    为了开发出一套能真正提高学习能力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研发团队广泛阅读了各种学习理论,包

    括建构学习主义、人本学习主义、认知学习主义和认知心理学、行为学习主义和行为心理学、自然学习设

    计、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行动学习等,并拿我们自己年轻的企业咨询顾问反复做验证和迭代。

    最终,以建构学习主义、认知心理学、行为学习主义和自然学习设计为核心,我和缪志聪老师

    (YouCore产品总监,《学习力》第4、12、13章的主笔)花了四个多月,开发了第二版的“知识的快速获取

    与整合”,总结出了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三大学习策略、五类学习技巧,以及理解性认知技能、程序性认知

    技能和行为技能的完整学习方法。

    这套新的学习方法一经推出后,就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从2015年8月起,经我们培养的企业咨询顾问

    都掌握了很不错的自我学习能力,74%的人在半年到一年内,成长为所在公司的项目经理或核心顾问,这

    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自己的顾问就更不用说了,个个都是以一当十,他们每个人几乎每周都会接到“挖角”的电话。

    经过2016、2017年两年时间,29个顾问班的迭代,以及YouCore线上教育开展后近1万人的培养经验,这套学习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于是我们才想到将此书出版,与你分享这套体系化的职场学习方法。

    以上,即本书写作的缘起。目录

    封面

    扉页

    其他

    赞誉

    前言

    第1部分 职场学习的三大策略

    第1章 三大学习策略之一:功利性学习,让学习不再难以坚持

    第1节 大脑是一个有缺陷的学习器

    第2节 用功利性学习弥补大脑学习的缺陷

    第3节 简单三步做到功利性学习

    总结

    第2章 三大学习策略之二:搭好框架,两年抵上十年

    第1节 经验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并影响大脑的

    第2节 知识体系建构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你的认知水平

    第3节 构建高质量的三层次个人知识体系框架

    总结

    第3章 三大学习策略之三:做到可迁移,任何工作都轻松上手

    第1节 做不到知识和技能迁移的人,很大概率会被社会淘

    汰

    第2节 怎样才算具备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

    第3节 三大方法大大提升知识和技能的可迁移性

    总结

    第2部分 上手即用的五类学习技巧

    第4章 五类学习技巧之一:搜索技巧,任何资料一搜就有

    第1节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让搜索更高效

    第2节 常用网站资源介绍,搜索引擎外的宝藏

    第3节 确定精准的关键词,让搜索结果又全又准

    总结

    第5章 五类学习技巧之二:阅读技巧,彻底提高阅读水平

    第1节 四大阅读理念,不只读得快,更能记得深、用得好

    第2节 阅读目的不同,最佳的阅读方式就不同

    第3节 整体阅读,30分钟读完一本书

    第4节 多重阅读,用更少的时间彻底吸收一本书的精华

    第5节 主题阅读,一天读完上百份资料

    总结

    第6章 五类学习技巧之三:理解技巧,让知识掌握得更好

    第1节 四类不同的知识

    第2节 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技巧,助你过目不忘

    第3节 概念性知识的三个自问,帮你彻底理解

    第4节 程序性知识的三个步骤,上手又快又好

    总结

    第7章 五类学习技巧之四:积累技巧,让每一次学习都充分沉淀

    第1节 收藏技巧,打造个人知识仓库

    第2节 笔记技巧,记录属于自己的内容

    第3节 组织技巧,打造个人知识体系

    总结

    第8章 五类学习技巧之五:应用技巧,一学就会,越用越好

    第1节 最简应用

    第2节 自然重复

    总结第3部分 各类技能学习的应用演示

    第9章 程序性认知技能的学习方法

    第1节 程序性认知技能的特点和误区

    第2节 程序性认知技能的四个学习步骤

    总结

    第10章 程序性认知技能学习示例:一天上手商务PPT制作

    第1节 步骤1 基本了解

    第2节 步骤2 简单入门

    总结

    第11章 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方法

    第1节 理解性认知技能的特点和误区

    第2节 理解性认知技能的学习步骤

    总结

    第12章 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示例:快速掌握商业模式设计

    第1节 步骤1 挑选框架

    第2节 步骤2 生搬硬套

    第3节 步骤3 质疑改进

    总结

    第13章 行为技能的学习方法

    第1节 行为技能的学习要点

    第2节 行为技能的学习步骤及举例

    总结

    第14章 综合运用:如何快速切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

    第1节 需要避开的三大陷阱

    第2节 进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的五大学习步骤

    第3节 应用示例:三个月如何从运营小白成长为互联网运

    营总监

    总结

    参考文献第1部分 职场学习的三大策略

    第1章 三大学习策略之一:功利性学习,让学习不再难以坚持

    例如,你进入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助理,其中一个重要工作是将散落在多个 Excel表中的客户信息和客户

    交易金额,合并统计到一张表中,要求一个客户对应一条记录。

    假如这段时间,你在学习Excel公式的同时,也在背诵英语单词。你觉得你是更容易将Excel公式弄熟,还是更容易记住英语单词呢?

    显然,你会将Excel公式掌握得很熟练,包括vlookup这种之前一看就头疼的复杂函数,因为你必须用它

    来匹配和筛选记录。

    然而,背诵英语单词就不同了。我相信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你将单词背了又忘、忘了又背,最后实

    在不想坚持了,告诉自己这轮英语学习到此为止,下次再来吧。

    让我们换个场景。

    这次你是入职一家外贸公司做跟单员,主要工作是跟进公司的欧美客户,用邮件或电话跟他们反馈和

    解释订单的进展。

    这时,如果你同时学习Excel公式与背诵英语单词,你是更容易将Excel公式弄熟,还是更容易记住英语

    单词呢?

    答案是不是变成了后者。

    为什么学习同样的东西,因为工作场景不同,效果就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这就需要从了解你的大脑在学习中的三个缺陷开始。

    第1节 大脑是一个有缺陷的学习器

    它是一个懒惰重复者和勤劳管理者的结合体

    还记得我们初中就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吗?该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是指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人的大脑也如此。它最喜欢的就是重复不变,并且会长期维持这种状态,抗拒任何大幅度的变化。这

    种保持不变的重复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掌管这些习惯的就是大脑中的基底神经节。

    但是学习需要打破原来的习惯,形成大幅度的改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依赖大脑中的另一个区域:

    前额皮层。

    基底神经节与前额皮层的关系,就像“大象”与“骑象人”的关系。

    基底神经节是“大象”,只管按照习惯重复前行。前额皮层是“骑象人”,可以对重复行为进行监控,并且

    控制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是前额皮层在决定我们想学英语、希望写一本书、每天锻炼身体等。

    要想让任何学习技能形成习惯并运用自如,就要靠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让基底神经节这头“大象”接受

    新的变化,形成新的重复。

    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的管理功能强大,但有个致命的缺点:对意志力的消耗很大。一旦意志力消耗

    完毕,却还没有让基底神经节这头“大象”彻底接受新变化的时候,“大象”就会恢复旧有的习惯,走回老路,于是学习产生的新变化就消失了。

    因此,要想更轻松地学会一个新的技能,就一定要巧用方法,让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消耗更少的意

    志力,而不是发挥莽撞的武力——刻苦、坚持。

    它是一个很容易就被满足感欺骗的小孩

    大脑的奖励机制分不清现实的成果和未来承诺的成果。

    例如,你参加了一个时间管理的互助小组,当终于列出了周计划时,是不是一想到下周能做完这么多

    工作,就已经觉得自己很棒了?虽然你什么都还没做,但大脑已经获得满足感了。因此,最可能的结果

    是,你放纵了一个周末“奖励”自己,然后周计划里的工作基本都没按时完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错把可能性当作真正完成了目标。

    结果就是:自己以为会了,所以学习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下去。

    例如,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将经典书籍买回来或将干货文章收藏后,看了几页、熟悉了几个流行的专

    业名词后就很兴奋,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但其实,一到要用的时候,基本什么都不会。它是一个忘性超大的不靠谱存储体

    你可能用过很多存储卡,如U盘、手机Micro SD卡、数码相机的TF卡等,这些存储卡都有一个共同特

    点,就是除非你复制后主动删除,否则内容肯定不会消失。

    但大脑的记忆方式与存储卡大不相同,它就像用水在纸上写字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迹很快就干

    了、没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在《追寻记忆的痕迹》一书中,已经通过非常可靠的脑神经

    研究实验表明,在学习完成后的1小时内,记忆量就会极速下降。要形成长时记忆,就必须让神经元长出新

    的突触,并且使突触强度得到长时强化。

    这就意味着,必须重复足够多次,才能让突触强度发生持久的改变,从而形成长时记忆。

    于是,问题就来了:有多少人有毅力坚持重复足够多次呢?不就是因为坚持不下来,所以英语才学了

    一轮又一轮后还是原地踏步吗!

    正是因为大脑在学习上的这三个缺陷,你才会出现难以坚持、眼高手低、学了又忘的情况。

    可是大脑再有缺陷,我们也抛弃不了它,毕竟没了头还能活着的人,谁也没见过。再说,它还有很多

    其他有用的功能。

    那么,大脑要怎样用才能取长补短呢?

    这时,功利性学习的价值就来了。

    第2节 用功利性学习弥补大脑学习的缺陷

    所谓的功利性学习,就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后立马应用。采用功利性学习的做法,就可以

    很好地克服大脑在学习中的三个缺陷。

    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

    因为功利性学习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所以无论你想不想学,都必须启动。这种被动式的启

    动,与主动逼迫自己学习相比,消耗的意志力要少很多。

    就好比早上起床,如果公司规定9:00上班,迟到要罚款,那么你按时起床所需的意志力其实是很少的,因为这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但如果今天是周末,又没啥必须早起处理的事情,这时你按时起床所需的意

    志力就远远大于平时上班的情况。

    功利性学习不仅解决了启动学习的意志力消耗问题,在坚持学习方面也解决了同样的问题。因为要在

    工作中使用,所以随着工作需要的变化,你自然会不断地学习新的内容,而无须消耗过多的意志力去逼着

    自己坚持学习。

    就好比学习安卓编程,如果你本身的工作就是开发手机App,那么你很自然地就会不断地学习安卓开发

    平台的新功能;如果你现在是一名美工,想转型做安卓开发,那么对你而言,坚持学习安卓开发平台的新

    功能所消耗的意志力,就会远远大于前者。

    而且,因为是工作所需,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立即就能见效,就更会激发你的兴趣让你去学习、重复更

    多的内容。但如果你学习的内容不是工作急需的,就会存在看不到即时效果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学

    习,前额皮层所消耗的意志力就会大很多。

    因此,如果能多多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就可以用更少的意志力,学会更多的技能和方法。

    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

    因为大脑很容易被满足感欺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其实都停留在表层,看着都会,但一动手

    就都不行。

    采用功利性学习,因为要在工作中应用,所以就无法只停留在表层,而必须往深层钻研,直至解决问

    题为止。

    就好比你要学习拟文章标题,看了别人一篇特别棒的干货文章,说标题做到“这最好(How)玩

    (Why)”,就更容易吸引人。你看完后很激动,赶紧收藏了,大脑也很满足,感觉一下子就已经是拟标题

    的高手了。

    但如果真到了要拟标题的时候,有的人可能连“这最好玩”是啥都有点记不清了;有的人好一点,知

    道“这最好玩”是啥,但就是拟不出符合这个条件的标题。

    这时,如果没有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收藏文章的时候,就不会知道其实你根本没有掌握这个策

    略,更谈不上去学习更深入的内容了。

    如果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就不会只是将文章收藏起来,而是会拟一个符合“这最好玩”标准的标

    题出来。

    当拟出这个标题后,你就会发现新问题了:怎么依然没什么人看呢?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新的问题,你就会去学习更多的方法和技巧。你会发现除了标题格式要符合“这最

    好玩”,标题内容也要能满足读者的某个需求,如体现身份的需求、偷窥他人隐私的需求、实用的需求等。因此,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就能避免学习停留在表层,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技能和方法。

    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

    现在你已经知道,大脑是一个特别会忘事的存储体。你也已经知道,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多多地间隔

    重复。

    可是,这很难做到!

    就拿背英语单词来说,人人都知道每天背诵30个新单词,再将前一天背的单词重复记忆一遍,3天后再

    重复一遍,7天后再重复一遍,14天后再重复一遍,21天的时候再重复一遍,这样就能记得比较牢了。

    但是,到了第3天的时候,估计还愿意重复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太枯燥、太麻烦,不如只背新单词。结

    果就是背了后面,忘了前面。

    但是,如果你是前面案例中的外贸跟单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你今天背的单词,可能今天下午在跟

    客户见面交流的时候就用到了,明天在邮件里可能又用了一遍,一个星期后在跟客户电话交流的时候又用

    了一遍。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还是只背新单词,但最常用的单词是不是在工作中已经重复了很多次,自然就

    记牢了呢?

    不只是背单词,学习其他知识也是一样。例如,学习Excel公式,当时记住是没有用的。根据埃里克·坎

    德尔的研究,这些知识过上一天你就忘掉七八成。但如果你是前面案例中的会计助理,你就会在工作中不

    断地重复使用这些公式,很自然地就记住了。

    因此,如果能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就不用担心大脑这个存储体会忘事,因为最常用的内容,它一

    定会帮你记得牢牢的。

    虽然你的大脑有着三大学习缺陷,但只要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是不是问题就完美解决了?

    第3节 简单三步做到功利性学习

    功利性学习的策略有这么多优点,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掌握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你只需按下面的三个步骤做就可以了。

    步骤1 选问题:选择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的功利性学习,就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完后立马应用。因此,你选择的这个问题,一定

    是你正在着手解决的,或者即将要解决的。

    例如,我马上要录制一段音频课程,但是我对如何让声音更好听不是很清楚,这时我就可以确定要解

    决的问题为“如何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学习,就再也不会出现工作时担心没时间学习、学习时担心工作做不完的情况

    了,因为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了。

    步骤2 定范围: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确定好要解决的问题后,就要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和进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首先,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如果解决问题的时间比较充裕,就可以学习得

    全面一点;如果解决问题的时间很紧张,就要学习立马就能起作用的具体方法或技巧。

    还以录制音频课程为例。如果这个音频课程的录制有一个月时间,而且一个星期之后才开始,这时我

    就可以买几本书或一门课,系统地学习下发音、音调、气息、共鸣控制等内容。

    但如果下午就要开始录制,而且当天就要录完,只有一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这时,我就只能买电子

    书,直接在书中翻查与“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有关的方法或技巧,或者直接在网上搜索“如何让声音听起来

    更舒服的技巧”,选用其中可以直接上手就用的方法。

    例如,我选择的方法就是:坐直、放慢语速、想象你对面有个人。

    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后,还要根据问题解决的进度,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如果问题的解决周期比较

    长,而且可以分几个阶段来处理,就可以优先学习第一阶段立马就要用的内容。

    例如,做企业管理咨询项目,一般大约要三个月,通常会分为现状调研、方案设计、实施路线规划三

    个阶段。

    假设,你现在被派遣去做一个二手车的业务模式咨询项目,但你之前做的都是房地产项目,对二手车

    几乎没有了解。可是明天就要进项目,在短短一天内要学完与二手车相关的知识根本就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先确定调研中要用到的二手车知识,如二手车的产业链条、二手车的行业环

    境、二手车当前的竞争格局,以及二手车的发展趋势等,优先学习这些内容以确保调研的顺利开展。

    在调研期间,再抓紧时间学习方案设计阶段要用到的二手车知识,如二手车的定价策略、二手车的竞

    拍策略、二手车的线下门店布点策略等。

    定范围这个步骤的关键,就是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想学更多东西的冲动,紧紧围绕解决问题的需要来确

    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否则就会造成以下这些问题:(1)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因为你能投入学习的资源有限,将宝贵的资源浪费在非急用的内容上,自然就会导致急用的内容没能及时学会。

    (2)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的内容只要没被应用,绝大部分很快就会被忘记,将来要用的时

    候又要浪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学习。

    这里你可能有个小疑问:如果只学要用的内容,那么,如何拓宽知识面呢?

    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在第2章中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让你做到既能聚焦解决问题所需的内容,又能

    拓展知识面。

    步骤3 实际用: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不仅要学,更要知道如何在解决问题的实践当中用。

    一旦采用了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肯定会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来找解决办法,因此我不担心你用不

    用的问题,而是要提醒你怎么用。

    在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第一遍一定要严格遵循所学方法的

    指引,一丝不苟地套用。

    为什么呢?因为在你还没有经验的时候:

    (1)只有严格地套用后,你才能根据反馈效果证明这个方法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否则你会永远纠结在

    是方法没用、还是你没用好这个问题上。

    (2)只有严格地套用,你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方法,才能知道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这个方法。

    以“这最好玩”拟文章标题为例。如果一开始就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没有严格地遵循这个方法,也就是

    拟出的标题不完全符合它的标准,那么一旦文章阅读量未达预期,你是认为自己没有用好这个方法,还是

    认为这个方法本身不行呢?你根本就给不出结论。

    反之,如果你拟的标题完全符合它的标准,而文章的最终阅读量效果不佳,这时你就可以下结论说:

    只符合这个标准还不够,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因此,在“实际用”这个步骤中,一定要切记,如果你没有经验,第一遍一定要严格遵循方法或技巧的

    指引。

    总结

    人的大脑其实是一个有缺陷的学习器,它有三个学习缺陷:

    它是一个懒惰重复者和勤劳管理者的结合体。

    它是一个很容易就被满足感欺骗的小孩。

    它是一个忘性超大的不靠谱存储体。

    因此,你会因为缺乏意志力而坚持不下来,学习的内容会停留在表层,而且学的大部分内容很快就被

    忘记[此书分享V信wsyy 5437]。

    但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克服这三个缺陷: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

    题;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

    这个策略用起来也挺容易,分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1 选问题:选择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2 定范围: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步骤3 实际用: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学员感言

    我学习本章后深有感触,之前杂七杂八学了很多东西,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其中很多东西自己压

    根儿都用不到,导致自己坚持不下来,或者学了也忘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把自己弄得很焦虑。知道

    了功利性学习,学以致用,自己就不会焦虑了。

    ——学员1

    我学的东西和做的工作关联性比较强,但是在范围和顺序上有问题。我本来只是想学一个点,结果越

    学越深,越学越发散,这可能和自己是完美主义者有关系,最后直到工作都要来不及做了才收手。以后要

    提前确定范围和顺序,这样可以游刃有余。

    ——学员2

    书外求助

    遇到问题,除了看书,还可以问人。如果看了这本书,有不清楚的地方怎么办呢?

    例如,这一章的功利性学习,就有人问:现在的工作我知道怎么功利性学习,但是如果我要转行,该

    如何功利性学习呢?

    为了解决看书中的疑惑,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在这里你只要抛出问题,就会得到解答和帮助。当

    然,你还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疑问与解答,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扫码入群,即可获得书外求助的机会。记得备注“学习力”!第2章 三大学习策略之二:搭好框架,两年抵上十年

    我模仿过美国实验心理学家罗迪格(Roediger)的一个实验。

    请20个人同时看下面这串没有规律的词语(你也可以尝试记忆下):

    蛋糕—奶油—酥—奶糖—好—蜂蜜—巧克力—德芙—味道—香—口香糖—木糖醇。

    看完后,我请他们回答某个词是否在上面出现过。测试结果,有85%的人肯定地说,“甜”在上面的词语

    中出现过。也就是说,他们会“回忆”出没有出现的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回忆呢?因为蛋糕、奶糖、巧克力、木糖醇这些在味道、香气的暗示下,会诱导

    大脑编码出“甜”的味道。

    这就证明,大脑不仅是事件的被动记录仪,而且会主动对信息进行编码与加工。例如,当一系列事件

    以随机顺序呈现时,人们会设法按有意义的顺序重新调整,再进行回忆。

    但同样是加工,为什么有些人的信息就能加工得比较好,工作两年就能积累出十年的经验;而有些人

    的信息加工能力就很一般,工作十年最多相当于别人一年的经验呢?

    这就需要探讨一下,经验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的,又是如何影响大脑的。

    第1节 经验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并影响大脑的

    我们大脑中有大量的细胞,叫神经元,如图2-1所示。

    图2-1 神经元示意图

    它们彼此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我们每个人因为大脑中突触数量和连接方式的不同,加工处理信息

    的方法和效率其实都不一样。

    打个比方,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座“城市”,神经元像一个个学校、商场、医院这些“建筑”,突触就像“建

    筑”之间连接的“道路”,道路越四通八达,大脑这座城市的效率也越高。

    打比方毕竟是打比方,对于大脑这座“城市”,我们是不是真的还有机会修路,改变突触的数量和连接

    方式呢?还是说一切木已成舟,只能听天由命?

    好消息是,我们还有机会修路。

    人在胎儿阶段,大脑仅拥有万亿个突触中的很少一部分,出生以后才逐渐形成更多的突触,大脑“道路

    建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突触产出过剩和选择

    六个月大的婴儿会产生比成年人更多的突触(过剩),然后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再选择性地消失一部分(选择),神经学家将这种突触形成方式,比喻为将石头创作为雕塑的过程。这个部分因为已经发

    生,所以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小孩,就可以关注下面这个部分)。

    2.突触的增添和修正

    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在脑神经系统中,每当有新的经历,不管是新的感觉、新的想法还是新的行

    动,都会给大脑带来改变,神经元会创造出新的突触与其他神经元产生连接,就如同原来两个建筑之间没

    有路,现在有探险者摸索出了一条路。但这时的突触还是暂时的,还会消失,就如同这条路还不清晰。那

    么,怎么样才能让突触连接更加稳定?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

    样,要想让突触连接得更加稳定,不消失,就要不断地走这条路。重复相关的经历,当同样的突触连接方

    式重复很多次之后,就会形成相对固定的突触连线。

    例如,你第一次鹦鹉学舌叫“妈妈”的时候,神经元间产生新的突触连接。如果换作其他不常用的词,可能没多久,这个突触就消失了。但“妈妈”这个词不同,你与母亲朝夕相伴,经常叫“妈妈”,相关的突触连

    接会不断加固。

    因此本质上,你接触信息的质量和习得信息的数量都会不断地影响你大脑的结构。不管是优秀的经

    验,还是糟糕的做法,重复多了,都会被大脑固化为一定的突触连线,从而影响你后续学习新内容,以及

    输出信息的效率和质量。

    专家之所以比普通人学得多、学得快、学得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采取了更为出色的方式,来

    组织、利用信息和知识,从而在大脑中产生了更高效的突触“连线图”。

    例如,同样欣赏画作。如果让普通人对看到的画进行归类,一般的归类方法也就是这几幅画都有山,那几幅画都有鸟。再好一点的可能就是按照风景、静物、肖像进行归类。普通人之所以这样归类,是因为

    他们最习惯的就是按照事物的表面特征组织和利用信息,时间长了他们大脑中的突触连线也就这样固定

    了,所以一看到画直觉上就是按表面特征归类。

    而专家的归类方法则大大不同,他们一般会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组织和利用信息,久而久之,他们大

    脑中的突触连线就跟普通人不同,所以他们直觉上就不会将画按照表面特征归类,而是会按照艺术风格、派系传承等隐藏的深层特征进行归类。

    再如,同样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普通人在学习时会对各种思维工具和方法更感兴趣,并且会按一个

    个的思维工具和方法来组织知识,如思维导图、5why、黄金三点(what-why-how)等。在这种组织方法

    下,大脑的突触连线图就显得很分散,而且断头路会很多。在碰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很难有效地采用合适

    的工具或方法加以解决,这主要是因为:① 不知道哪个工具或方法更合适;② 绝大多数现实问题都难以靠

    一个工具或方法就能解决。

    而解决问题的高手,虽然同样会对思维工具和方法感兴趣,但在组织知识的时候,他们更喜欢先将问

    题分为不同的类型,再按不同问题类型归纳出一般的解决步骤,最后将各种思维工具和方法填充在各个解

    决问题的步骤中,如图2-2所示。

    图2-2 高效解决问题的步骤

    用这种层次分明、顺序清晰的多层框架来组织知识,他们大脑的突触连线图中相互联系的线条就很

    多,而且很少会有断头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就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提取出相应的解决问题

    的框架。

    就像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1:“我收到了两个职位一样的 Offer,一个是国企,另一个是民企,我应该怎么选呢?”

    问题2:“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我应该如何做职业规划呢?”

    普通人会困惑于,是选用5why来解决,还是选用what-why-how来解决?最后不管用哪一个,都无法真

    正解决问题。

    但问题解决高手很容易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他首先会判断问题类型:问题1是选择类问题,问题2

    是差距不明确的行动类问题。确定问题类型后,针对问题1,他就会调出选择类问题的解决步骤:

    (1)界定清楚问题,也就是帮对方从目标出发确定好选择一份工作主要的考量要素。例如,人脉关

    系、工作地点、薪资、晋升空间等。

    (2)选用一个决策模型,如加权打分模型或必要—优先选择模型,填入考量要素,设置权重并打分,最后选择得分高的选项,如表2-1所示。

    表2-1 选择工作的加权打分模型示例

    针对问题2,他就可以调出差距不明确的行动类问题解决步骤,也就是《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1月)中介绍的解决问题五步法,如图2-3所示。

    图2-3 行动类问题解决步骤

    因为普通人和问题解决高手组织和利用知识的方式不同,所以随着解决的问题越多,大脑中的突

    触“连线图”差异就越大,最后积累的经验差异也是天壤之别。

    第2节 知识体系建构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你的认知水平

    前面一节从微观的脑神经层面上,使我们了解到组织和利用知识的方式不同,最后积累的经验就会有

    巨大的不同。

    那么,采用怎样的方式组织和利用知识,才能保证经验的积累更为有效呢?

    在探索这个答案之前,我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知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你可能会说知识是主观的。但其实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客观主义的知识观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

    的。所谓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就是假设认识对象的基本特性是可知的、相对不变的,所以知识是稳定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从这种观点出发,学习的目的就是接受和记住各种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空容

    器,将各种知识往里灌输就行。

    但是,这种客观主义的知识观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忽略了世界的无限复杂性(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

    并未能彻底认识这个世界),以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巨大的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不再将知识看作绝对现实的知识,而认为知识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也就是说,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

    例如,同样看到花凋零了,黄巢看到的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林黛玉看到的却是“花

    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想象外部世界。你对任何新事物的看法和学习,都基于你对这个世界独特的

    经验集合,以及你对这些经验的信念。

    这些经验集合和信念就是先前经验、先前概念、先前知识,而学习就是原有经验的迁移。

    因此,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能清楚地构建出自己原有经验的知识体系框架。在每次学习新知识

    时,再对原有框架加以增补和修正。

    就像装修房子,有的人在装修之前有一张完整的房子装修设计图(个人知识体系),可以清楚地知道

    整个装修的进度,每次有新的装修材料(新知识)时,会检查新的装修材料对应于设计图中的哪个位置。

    如果有对应的位置,就增添到相应位置;如果没有对应的位置,就要对设计图进行调整,对装修材料也进

    行调整,让新旧材料可以更好地融为一体。对他们来说,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修补的过程,时间越长,要学的新知识会越来越少,给人的感觉就是学起来越来越快。

    还有的人,装修之前没有设计图,不知道哪些装修过,哪些没有装修过,装修到哪里是哪里,重复装

    修,或者装修错了再推倒重来。对他们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盲目试错、推倒重建的过程,所以经常从零

    开始,学起来自然就慢。

    因此,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质量的高与低,就直接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水平的高与低,决定

    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那么,怎样的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才算高质量呢?有三个基本的标准。

    1.整体性

    高质量的知识体系框架,一定是以本质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组织为一个整体,并且服务于同一个根本应

    用目标的。例如,某地产公司财务总监的知识体系框架,包含了私募基金产品知识和地产物业运营知识,这两个知识放在一起产生的内在联系,使这位财务总监看到了地产公司往产业金融集团转型的大趋势(会

    发行房地产私募基金),并且抓住了地产公司相较于传统金融集团的优势(懂地产运营)。

    2.调整性

    高质量的知识体系框架的第二个标准是自身具备很好的调整性,也就是说,当这个框架在实现目标的

    过程中,发现有阻碍或遇到干扰时,可以快速修正以确保对目标的支撑。例如,地产公司财务总监发现公

    司募资主要不是通过私募基金产品,而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贷款,那么他搭建的知识体系框架就可以很好地

    调整以适应这个变化。

    3.转换性

    高质量的知识体系框架的最后一个标准是转换性,也就是说,一旦目标发生变化,这个框架能够同步

    转换以支撑新目标的实现。还以地产公司财务总监为例。如果他对房地产、对财务都没兴趣了,想转型做

    互联网公司的 HR,那么他原先搭建的知识体系框架也可以快速转换以促成这个新目标的实现。

    注意,个人知识体系框架与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是不同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中的所有知识一定都指向

    同一个应用目标;而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更多是为了尽可能覆盖这个学科所有的内容,没有一个共同的应用

    目标。例如,同样学了财务知识,有人用于会计工作,有人用于审计工作。因此,如果照搬学科知识体系

    框架的话,是不符合优秀知识体系框架的整体性、调整性和转换性标准的。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出符合整体性、调整性、转换性的高质量知识体系框架?下一节我们就来好好聊

    一聊这个问题。

    第3节 构建高质量的三层次个人知识体系框架

    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如图2-4所示。

    图2-4 个人知识体系框架的三种类型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是最低层次的一种知识体系框架,是另外两种知识体系框架的重要基

    础。

    例如,销售流程、开发项目管理方法论、软件实施项目管理方法论、解决问题五步法等,都属于这个

    层次的知识体系框架。

    假设你是一名电话推销按摩椅的销售员,那么可以按照下面两步构建你的销售流程知识体系框架:

    (1)按你的工作流程构建一个最简单的框架:准备→开场白→探寻需求→提出方案→锁定交易→后续跟进。

    (2)将各种销售模板、销售工具、话术等,填入上面的六个步骤中,如图2-5所示。

    这样,一个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就搭建好了。

    这种方法搭建的框架,已经满足高质量知识体系框架三大标准中的整体性标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围

    绕着如何卖出按摩椅来组织的。

    那么,如何保证这个框架还满足调整性、转换性两个标准呢?需要对各步骤,以及各步骤中的模板做

    更高层次的抽象[此书分享V信wsyy 5437]。

    如果你能将电销话术抽象表征到一般销售的层次:用户是谁?他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如何用一句话打

    动他?

    图2-5 销售流程知识体系框架

    那么,如果公司将你从电话销售岗位调配到网络销售岗位,你的这个知识体系框架就可以很容易调

    整,让你快速适应网络销售,这就是一个电话销售可以成长为金牌销售的秘诀。

    如果进一步,将电销话术抽象表征到一般营销的层次:用户画像是什么?用户需求分析怎么做?打动

    人心的文案结构是什么?

    那么,当你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哪怕转到市场营销岗位,你的这个知识体系框架也很容易转换为市场

    营销经理的知识体系框架,这就是一个电话销售可以成长为市场经理的秘诀。

    如果再进一步,将电销话术抽象表征到一般沟通的层次: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怎么分类?人性的根本

    弱点有哪些?说服他人的认知心理学本质是什么?

    那么,你的这个电销知识体系框架,就能大幅度地转换为任何层面的团队管理知识体系框架,这就是

    一个电话销售可以成长为高阶管理者的秘诀。

    因此,只要按工作流程搭建框架,做更高层次的抽象,你的知识体系框架很容易就是一个符合三大标

    准的高质量知识体系框架,而且只要这样做了,哪怕你今天还是一名基层的小员工,两年后你就能领导一

    些工作年限远高于你的人了。

    基于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框架

    如果能熟练掌握“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的搭建方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基层执行者就是十拿

    九稳的事了。

    但如果你想更进一步,成为你所在业务领域的专家或资深人士,那么仅仅掌握这个层次的知识体系框

    架搭建的方法还不够,你还得掌握如何搭建“基于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框架”。

    这个知识框架的构建,有点类似于我们上学时搭建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按照教科书或专业图书的目录来构建。

    不过,如果真的按这种方式来构建你的专业知识框架,那么你可能一辈子都成不了专家,最多成为一

    名熟手。因为这样的框架不符合高质量知识体系框架的三大标准:整体性、调整性和转换性。

    那么,要怎样才能构建出符合三大标准的高质量的专业知识框架呢?

    首先,要找到专业知识背后相通的本质规律,这些本质规律一般会以公理、原理、定律的形式出现。

    例如,我们念初中的时候,都学过平面几何。当时觉得几何题的题目千变万化,好像有无穷无尽的类

    型。其实,整个几何学只不过是由五个公理推演出来的:

    公理1 任意一点到另外任意一点可以画直线。

    公理2 一条有限线段可以继续延长。

    公理3 以任意点为中心及任意的距离可以画圆。

    公理4 凡直角都彼此相等。

    公理5 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一侧的两个内角的和小于两直角的和,则这两

    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真正的专家会利用这些公理、原理和定律来组织他们的知识,因为这些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再如,同样是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计时,初学者会痴迷于收藏和保存各种工具或零散的小技巧,如

    怎样用Axure工具设计原型等。

    而资深的产品经理会用原理和模型来组织知识,如产品设计的五层框架: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工具和技巧都围绕这个五层框架来填充。

    因此,要想构建出符合三大标准的专业知识框架,就需要按照本专业领域的主要原理和定律来组织知

    识。

    基于职业目标的能力知识体系

    基于职业目标的能力知识体系,是个人层面上最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它不仅包括前两个知识体系框

    架(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基于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框架),而且多了两个要求:

    (1)增加了核心素质(如性格特征、优先习惯)、与专业无关的通用能力(如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

    力)。

    (2)要求将所有的核心素质、通用能力、专业技能、必备知识围绕某个职位目标,整合为一个有机联

    系的整体。

    这种个人能力知识体系的搭建,最关键的是以下两点:

    (1)从实际的职位目标出发,根据职位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2)随着职位目标的改变,以及职位晋升,逐步修正这个能力知识体系,让它变得更完整,更有迁移

    性。

    我的个人能力知识体系的建立,就是严格从职业目标和岗位要求出发构建,再随着职位目标的变化而

    逐步修正出来的:从程序开发,到ERP实施顾问、管理咨询顾问、咨询总监,再到创业。

    刚开始搭建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时,可以参考表2-2中的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它们相对比较完整,而且

    有着很强的调整性和迁移性。

    表2-2 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示例

    续表更具体地,你也可以在 YouCore 公众号回复“1003”,查看“能力树”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个

    体赋能》一书中,请你移步公众号进行阅读)。

    如何借助各种工具(如印象笔记、OneNote)让知识体系框架落地,我们会在第7章中具体介绍。

    总结

    大脑不仅会沉淀学习经验,学习经验反过来也在持续地影响着大脑的结构,高质量的知识组织和利用

    方式,会在大脑里形成更高效的突触“连线图”,从而让我们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低质量的知识

    组织和利用方式,会导致大脑学习效率下降。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组织和利用方式才是高质量的呢?能将你的知识、经验、信念等组织成一个整体

    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而且这个框架符合整体性、调整性、转换性三大标准,那么这种知识组织和利用方

    式就是高质量的。

    学习的本质就是经验的迁移,这种高质量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能帮助你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效果实

    现经验迁移。

    在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

    基于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框架。

    基于职位目标的能力知识体系。

    每个层次的知识体系框架,都需要让其符合整体性、调整性、转换性这三大标准。如果能做到以上三

    点,那么你的学习就会效率倍增,你两年的经验就抵得上别人十年的经验。

    学员感言

    原来一直以为大脑是天生的,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现在看来,还是可以改变的,框架就是改变大脑的

    最好工具。

    ——学员1

    我刚毕业不久,希望自己能尽快在社会上立足,缩小和前辈的差距。有幸知道了构建个人能力知识体

    系框架的方法,两年抵十年,这下子超车有望了!

    ——学员2

    书外求助

    看完了这一章,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想不想知道自己搭建的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怎么样?抛出你的框架,让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吧。或

    者,你也可以看看别人的知识体系框架是怎么构建的。

    扫码入群,即可获得书外求助的机会。记得备注“学习力”!第3章 三大学习策略之三:做到可迁移,任何工作都轻松上手

    我在HP工作期间,恰好赶上IBM、HP、埃森哲这些SAP主要的全球实施伙伴都大规模裁减SAP(SAP

    是目前世界最成熟的企业管理软件之一)顾问团队。

    在这波裁员潮中,这批拿着高薪、顶着光环的顾问们却快速地分化成两个阵营:

    一个是丢掉SAP、快速找到新归宿的阵营,不但没有受到裁员影响,反而拿着裁员补贴、领着更高的

    薪资摇身一变成为某公司的副总、某集团的CIO。

    另一个是死抱 SAP、寻觅不到归宿的阵营,要么是不愿降薪屈就到客户公司做SAP维护,要么是客户

    嫌他们技能单一不愿高薪录用。

    为什么平时薪资、职位相差无几的顾问们,在这次裁员潮中表现迥异?

    关键差别在于:对第一个阵营的顾问而言,SAP软件只是承载他们思维能力、业务水平的一个工具载

    体。对第二个阵营的顾问而言,SAP软件是他们技能的全部。

    换句话说,第一个阵营的 SAP 顾问,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可迁移的,用在 SAP也行,用在其他业务领

    域也行。第二个阵营的SAP顾问,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迁移的,只能依托在 SAP 软件上。但可惜的

    是,靠一个专业技能干一辈子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第1节 做不到知识和技能迁移的人,很大概率会被社会淘汰

    假设时间倒回1980年,你以维修收音机为生,而且是本地水平最高的维修人员。请问在今天,你赖以

    为生的是收音机的维修知识或技能吗?

    时间回到2012年,你是一名会计。识别假发票的专业特长、出具财务报表的娴熟技能让你在老板眼中

    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但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大力推行电子发票、财务软件越来越智能地出具财务报表,在

    不久的将来会计工作全部自动化后,你这六年的会计知识和经验还能作为你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资本吗?

    今天,假如你是一名追踪热点新闻资讯的记者,在《福布斯》《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80%的新闻资

    讯都是机器编写的潮流趋势下,仅靠着撰写新闻稿的知识和技能,你觉得离失业还有多远?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一直在加速发展。相较于动辄上百万年才发生的自然演化,社会变化是以

    年为单位的,速度是自然演化的上百万倍。

    想想自互联网诞生至今的3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多少次社会变迁,未来的30~40年,这种变迁只会越

    来越快,如图3-1所示。

    图3-1 人类社会呈现指数式发展

    计算机对世界的了解也在呈指数级提升,在未来5~10年,大多数传统行业重新洗牌是个大概率事

    件。未来一切可被编程化的脑力工作——如会计、人事、初级律师、BI分析师、英语培训老师、围棋教

    练、政府低级职能人员,一定会被机器取代,而且机器肯定会做得比人类更好。在美国,年轻律师已找不到工作(美国 NALP 调查发现,2014届法学院毕业生中,只有24%在2月前找

    到了法律相关领域的工作)。由于有了IBM沃森(“沃森”是能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系统),你几

    秒内就可以得到法律咨询。虽然到目前为止,IBM沃森提供的还只是基本的法律服务,但精确率达90%,相

    较而言,年轻律师人工达到的正确率只有70%。将来90%的人在机器帮助下都会是无师自通的通才律师。

    因此,无论你现在从事的是哪个行业,都无法保证未来5~10年内这个岗位还会存在。每个70后、80

    后、90后的人,都会面临至少3~4次的职业变迁。

    在这个呈指数级变化的时代,不具备知识和技能迁移能力的人,很大概率会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人。

    第2节 怎样才算具备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

    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就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力。

    这种可迁移的能力,可大致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两种。

    近迁移

    近迁移是你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处理与之前情境类似的任务或问题。

    具体到职场上,就是你在一个岗位上,可以把处理任务A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类似的任务B、任务C上。

    例如,你为公司策划了一个空调产品的市场活动,做得还不错,如果再让你策划一个空气净化器的市

    场活动,你就可以将策划前一个市场活动的经验迁移过来,同样可以将这个新产品的市场活动策划好。

    这类迁移需要的是整理出既通用又具体的流程框架和工具方法,这样在处理类似任务的时候,就可以

    快速地套用。

    对近迁移而言,迁移的知识和技能的量越大,就代表着可迁移能力越强。因此,知识和技能的组织越

    体系化、越通用,迁移的效果就越好,因为这样知识和技能可迁移的量就越大。

    远迁移

    远迁移是指你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处理与之前经验发生情境大相径庭的任务或问题。

    具体到职场上,就是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后,已有的知识和

    技能可以快速迁移,让你快速胜任。

    通俗地说,就是:“今天你是一名会计,明天给你换岗做HR,你可以复用在会计工作中萃取的能力完

    成新的工作;六个月后再给你换岗做市场推广,你依然可以复用在会计、HR工作中萃取的能力。”

    远迁移不仅仅是在表征结构类似的任务之间的技能和知识的迁移,更是在各种表征结构大相径庭的任

    务之间的迁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抽象出一般规律上的联系。例如,同样做市场策划活动,积累的经

    验不仅仅是活动的策划步骤和工具,更包括如何挖掘客户需求这个本质。因此,你以后无论是跨行做产品

    经理,还是做互联网运营都可以干得很好。

    与近迁移更注重迁移的量不同,对远迁移而言,迁移的规律越接近本质,就代表可迁移的能力越强。

    因此,你所能抽象出的规律越接近本质就越好,因为这意味着这个规律能解决的问题范围就越广,你所能

    跨越的岗位和行业的幅度就越大。

    第3节 三大方法大大提升知识和技能的可迁移性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近迁移的知识和技能的量,抽象出更本质的规律,扩大远迁移的范围呢?下面给

    出了三个方法。

    方法1 组织好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不再从零开始

    学习的本质是原有经验的迁移。没有人是如同一张白纸般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每个人都是带着已知

    道、已相信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的。

    举个例子。在全球所有的科幻片中,绝大多数外星人都无一例外地长着人的样子,哪怕有的外星人长

    着8只手、4条腿,但都是脑袋、躯干和肢体的组合,无论如何都能看出人的外形。即便偶尔将外星人想象

    成虫子的样子,也一定要寄生在人的外壳中(如《星际之门》《黑衣人》等)。

    这就是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对我们的影响,因为在我们的认识里,人是智慧生物的代表,因此我们想

    象的外星智慧生物也很难超脱出人形。

    就像《鱼就是鱼》这本书里写的,一只青蛙给一条鱼描绘陆地上的人、奶牛、鸟儿,在鱼的想象中,就分别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长着乳房的鱼、用鱼鳍当翅膀的鱼。

    既然人人都是带着先前知识、先前经验在学习,那么知道自己带着哪些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并且能

    组织成结构良好的框架的话,比起不了解自己,懵懵懂懂地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是不是更容易建立知识之

    间的联系,也更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呢?

    例如,你在决定学习互联网写作时,可以先不用急着去报各种写作班,而是将自己的先前知识整理一下。设想一下,如果要写出一篇在微信公众号上被人愿意看的文章,应该怎么写。

    这时,你开始调用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知识: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最好要有跌宕起伏

    的故事情节;议论文要有鲜明的论点、逻辑清晰的论证、有说服力的论据;说明文要有明确的说明对象,采用总分总结构,按空间、时间、递进等说明顺序清楚地讲述。

    将这些蒙尘多年的知识调用出来后,再去学习互联网写作,就会发现哪些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是

    你原来知道但理解有偏差的,哪些是你原来不知道的。这样学习起来就更有重点和针对性了,花的时间更

    少,但理解得更深,而且与之前的知识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以后再迁移到文案写作、工作汇报等方面,也

    就更容易了。

    因此,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组织得越好,在学习新知识时花的时间就越少、理解得就越深刻,知识和

    技能的迁移就越容易发生。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将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组织好呢?

    除了按照第2章介绍的构建三种类型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你还要适当放慢速度,给自己留出整理先前

    知识、先前经验的时间。留出时间做知识整合,短期内看似多花了时间,但从长期来看,对知识和技能的

    迁移效果更好。

    因此,相较于逼着自己不停地学习新东西,停下来,抽出几天时间用OneNote整理出自己的先前知识和

    先前经验,对你价值更大。在第7章中,我们会介绍OneNote的具体用法。

    方法2 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应用,而非单一情境

    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力。

    因此,与在单一情境中学到的知识相比,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利于迁移。因为,在多

    样化的情境中学习:

    (1)你能够知道更多可以使用这个知识的情境;

    (2)你可以体会到在不同情境中知识运用结果的差异,从而条件化知识。

    假如你是做软件开发的,你和公司一名做销售的同事一起参加了一场表达培训,其中传授了一个表达

    技巧:说话要观点先行,然后用1、2、3分条阐述。

    你用了这个方法后,发现跟老板汇报工作时,效果明显好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明做了10分,老板眼里却只能看到6分。在之前的情况下,你几乎看不出那种表达方式到底有何问题。

    但当你因为汇报出色,被提升为开发经理后,老板安排你去辞退某名下属时,你知不知道如何迁移这

    个表达技能,才能让这名同事心服口服地接受辞退呢?

    你很有可能不知道如何迁移,但做销售的那位同事很有可能就知道。

    因为她除了经历过给领导汇报工作这个情境,还经历过跟客户交流的各种情境,以及协调供应商资源

    的情境,因此她很快就能发现,这种表达方式缺少一定的含蓄性。

    例如,在跟客户交流的时候,她总不能一坐下就说:“今天我主要是来谈合同价格的,我希望能不降

    价。我的理由有三点……”

    相较于你应用的单一情境,她的应用情境更多样化,因此她更容易知道在哪些场合下使用这个表达技

    巧,在哪些场合下这个表达技巧更适合做些调整。

    那么,如果受限于工作岗位,如何创造多样化的情境,促进迁移呢?有以下两个途径。

    1.解决多个不同的具体案例

    以做菜为例,要真正做好麻婆豆腐,就要分别做给不同的人吃,最好这几个人口味还不太一样,这样

    你才能真正领悟做好一盘麻婆豆腐的精髓。

    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时候,不要只用一个例子。至少要在三个具体例子中使用,最好这三个例子

    还能有一定的差异性。

    例如,个人情境下怎么用,团队情境下怎么用,协助别人完成的情境下又怎么用,等等。

    2.采用“如果—怎么办”策略

    还是以烧麻婆豆腐为例。之前都用超市里专门的麻婆豆腐调料,但如果没有这个专门的调料,该怎么

    做呢?

    在学习时也如此,尝试改变问题的部分条件后,再给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学习了某个“如何做调研”的方法后,你就可以修改一个条件“如果某个关键客户工作很忙,一

    直约不到时间怎么办”。通过修改条件再应用所学知识,就能更好地建立条件化的应用,也更容易在不同情

    境下做迁移。

    方法3 对知识做更高层次的抽象

    迁移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远迁移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对知识做更高层次的抽象,从而能在更广泛的范

    围内使用。

    我们公司原来有个小姑娘,开始是在公司实习的,但因为表现不错,就转正做顾问招生咨询了。虽然她大专刚毕业,但招生咨询确实做得很棒。在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这一年里,平均月薪能拿到1.5万元,她那些上了重点大学的高中同学都对她羡慕不已。

    但因为公司业务调整,将顾问培养业务挪到了沈阳的基地,而她因为不愿意去东北,所以就转做另一

    个产品的销售了。

    虽然她依然很努力,也很想做好,但表现一落千丈。

    除换了产品这个客观因素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她总是停留在原先的销售话术里,无法将原先招生咨

    询的经验做更高层次的抽象,提炼为如何识别用户、如何挖掘用户需求,以及如何打动用户的一般经验。

    但与她同部门的另一名同事,就能够做到从更高层次抽象出自己的经验,并且运用在了新产品上,现

    在依然是公司的明星职员。

    怎样才能锻炼出更高层次的抽象能力呢?下面是两个行之有效的做法。

    1.将多个具体的案例概括、抽象为问题类型

    例如,烧了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宫保鸡丁之后,是不是能概括出川菜的一个通用烹饪方法?

    就像你在第2章“搭好框架”中学习到的方法,如果能将各种问题概括为不同的问题类型,并且针对每一

    种问题类型抽象出一般的问题解决步骤,是不是就有了更好的、可迁移的解决问题能力?

    2.从更本质的原理、规律出发去思考问题

    将问题概括为不同类型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还有一种自上往下的方法:从更本质的原理出

    发去思考问题,这样就更容易抽象出更本质的规律。

    例如烧菜,讲究色、香、味,如果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待做菜,那么不管是川菜、粤菜、淮扬

    菜,还是鲁菜,做起来都会得心应手。

    在学习财务的时候,如果能更多地从“资金的价值流理论”,以及“资金的权利流理论”出发来思考工作中

    遇到的各种财务问题和方法,就更容易看透财务的本质,从而抽象出企业运营管理的一般规律,也就更容

    易升迁到财务总监,甚至从财务总监升迁到总经理或总裁的位置。

    总结

    从今往后的社会,靠一个技能可以干一辈子的工作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每个人至少都要经历3~4次

    的职位变迁。

    这就意味着,我们光靠重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难以在以后的社会中生存,这就逼着我们不得不具

    备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特别是在职场上,要同时具备近迁移能力(要做到可以把处理任务A所积累的

    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类似的任务B、任务C上)和远迁移能力(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者从一个行

    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快速迁移,让你快速胜任)。

    要具备这个可迁移能力,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组织好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不再从零开始。

    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应用,而非单一情境。

    对知识做更高层次的抽象。

    做到了上面三点,你的学习就会融会贯通,任何工作都能上手自如。

    学员感言

    时代变化太快了,一会儿大数据,一会儿AI(人工智能),谁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眼看着很多工

    作逐渐被机器取代,根本没有什么“铁饭碗”可以指望,还是好好提升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吧。

    ——学员1

    知识的可迁移能力和平时说的举一反三很类似,之前很羡慕别人举一反三的能力,觉得那是因为别人

    更聪明,现在才知道,只要方法对了,大家都可以举一反三,都可以有可迁移能力。

    ——学员2

    书外求助

    看完了这一章,关于可迁移能力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例如,有人问:“我做的都是事务性的工作,如端茶、倒水,这些怎么做到可迁移呢?”

    扫码入群,即可获得书外求助的机会。记得备注“学习力”!第2部分 上手即用的五类学习技巧

    第4章 五类学习技巧之一:搜索技巧,任何资料一搜就有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想找个资料,自己无论如何都搜索不到,但跟别人一说,别人三下五除

    二就找出来并发给了自己。

    例如,你想在Excel中实现某个功能,去问同事,虽然他也不会,但没隔几分钟,他就发来一个网页,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具体的操作步骤。可在问他之前自己明明也查了半天,因此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

    用了假的搜索引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很简单,他掌握了你不知道的搜索技巧。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下面这些搜索技巧:

    如何更高效地使用搜索引擎。

    如何找到搜索引擎找不到的内容。

    如何确定精准的搜索关键词。

    第1节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让搜索更高效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里面有一面魔镜,无所不知。正是因为王后问了魔镜“谁是世界上最

    美丽的女人”,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大多数人在使用搜索引擎时,也将其当作了魔镜,区别只不过是用魔镜的时候是说话,用搜索引擎的

    时候是打字(现在搜索引擎也支持语音检索了)。

    自己想到了什么问题,就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完整的问句,甚至有时候是一段话,将背景描述得明明

    白白,就怕搜索引擎不理解。但结果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根本搜索不出想要的内容,或者可能搜索出来

    了,但因为在50页开外,你压根就看不到。

    这就是在不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的情况下,“小白”最容易犯的错误。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以百度为例)

    当在搜索框里输入内容,点击“百度一下”的时候(见图4-1),搜索引擎没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

    人》中的魔镜那么智能,它真正在做的工作不是回答,而是匹配。

    图4-1 百度搜索框

    那么,是和什么进行匹配呢?是和整个互联网的网页内容进行匹配吗?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和百度

    的索引进行匹配。

    什么是索引?简单来说,就是关键词,它可以方便我们快速定位到所需查找的内容。

    我们平时看的纸质书中也有索引。例如,在《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我想了解什么是“皮格马利翁

    效应”,该怎么办?

    如果从头逐页找起,整本书有600多页,至少得花好几小时。

    目录中也没有提到“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时候就可以翻到书后的索引,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关键词对应的页码。例如,“皮格马利翁效

    应”就对应书中的第492页。这样的信息定位是不是一下子就高效了很多,大部头的书里往往都有对应的索引。

    搜索引擎也是类似的原理。

    例如,还是搜索“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搜索引擎临时到互联网所有的网页中去查找、匹配,那么多

    网页需要搜索,当搜索引擎得到了结果并返回给你时,估计你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所以,搜索引擎在你检索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工作就是预先建立索引。

    搜索引擎会运行一种叫爬虫的程序,到互联网上去采集网页内容,从几个页面开始,这些页面中又有

    其他页面的链接,爬虫沿着这些链接再去采集其他页面的内容,就这样日日夜夜不停息地采集,采集的内

    容会存储到搜索引擎自己的服务器上,并且针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建立相应的索引。

    当在搜索框中输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时候,搜索引擎不是临时到互联网所有的网页中去查找、匹

    配,而是到自己的索引库里去查找、匹配,匹配上了索引,也就找到了对应的网页。

    这样匹配出来的页面可能有很多,又会以怎样的顺序展现到你面前呢?

    搜索引擎会根据很多因素给每个匹配的页面打分,例如:

    网页中出现关键词的次数。

    关键词是不是出现在网页的标题里。

    网页地址中含不含关键词。

    网页中含不含关键词的同义词。

    网站的权威性。

    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这主要是搜索引擎优化(SEO)的工作,此处就不再赘述。

    基于这些因素,搜索引擎会给每个网页的综合排名打分,最后按先后顺序展现在屏幕上。整个过程不

    超过1秒。

    了解了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原理后,你应该已经发现,要想检索到所需的内容,关键不是你输入搜索

    框的内容有多详细,而是能不能找到关键词,匹配到索引。

    就如同《还珠格格》中紫薇对皇上说:“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如果把皇上比作搜索

    引擎,这里的大明湖、夏雨荷就是关键词,只要输入这两个词就可以唤起所有的回忆,其他再多的千言万

    语都黯淡无光。

    那么,如何输入这两个词呢?这就要了解搜索引擎的检索规则。

    各个搜索引擎的检索规则会略有不同。百度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所以还是以百度为例。

    “与”规则

    最基本的规则就是“与”规则。输入多个关键词的时候,只要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百度就会默认检

    索包含所有关键词的网页。关键词之间是逻辑“与”的关系,也就是“并且”的关系。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北京”“冬奥会”,中间用空格隔开,搜索引擎就会检索出所有既含有“北京”又含

    有“冬奥会”的网页,如图4-2所示。

    图4-2 关键词的“与”规则

    排除常用词规则

    在百度的检索规则中,类似于“的”之类的常用词是不作为关键词进行匹配的,会被自动忽略掉。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北京的冬奥会”,“的”就会被自动忽略掉,如图4-3所示。

    排除标点符号规则百度会忽略绝大多数的标点符号,不会将它们作为关键词。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北京,冬奥会!”,逗号和感叹号都被忽略了,如图4-4所示。

    有些符号辅助检索的,不会被忽略,在后续的高级检索中会介绍。

    图4-3 排除常用词规则

    图4-4 排除标点符号规则

    不区分大小写规则

    百度的关键词不区分大小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因为大小写的不规范导致用户搜索不到想要的结

    果。

    例如,分别在搜索框中输入“BEIJING 冬奥会”和“beijing 冬奥会”,搜索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3 470

    000个结果,如图4-5和图4-6所示。图4-5 搜索“BEIJING冬奥会”的结果

    图4-6 搜索“Beijing冬奥会”的结果

    关键词词序规则

    关键词的顺序会对检索结果造成重要影响,百度会首先匹配与关键词顺序一致的网页。

    例如,分别在搜索框中输入“北京 冬奥会”和“冬奥会北京”,查询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北京 冬奥会”查询出3 470 000个结果,“冬奥会 北京”查询出3 440 000个结果,如图4-7和图4-8所示。图4-7 检索“北京冬奥会”的结果

    图4-8 检索“冬奥会北京”的结果

    百度快照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百度中搜索到的网页,点击,却打不开,这时是不是就无计可施,只

    能放弃了呢?

    还记得之前介绍过的搜索引擎原理吗?搜索引擎的爬虫会将爬取到的网页内容存储到自己的服务器,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编制索引,所以搜索引擎的服务器上至少有一份网页的历史存档。

    当搜索到了网页,打不开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查看百度针对这个网页的历史存档,也就是百度快照。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北京 冬奥会”,查询结果中的第一个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

    会网站”,右下角有“百度快照”几个字,如图4-9所示。图4-9 “百度快照”字样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点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打开后地址栏的地址就

    是实际网站的地址,如图4-10所示。

    图4-10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网址

    如果网页打不开,或者想查看百度服务器对这个网页的历史存档,就可以点击“百度快照”,如图4-11所

    示。图4-11 点击“百度快照”查看对应网页的历史存档

    这样做同样会打开一个页面,但这个页面和之前的页面是不一样的。页面的地址

    是“cache.baiducontent.com”,页面上方还有快照的时间。这个页面是存储在百度服务器上的,而不是北京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的实际网站,如图4-12所示。

    图4-12 百度服务器上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页面

    前面介绍了搜索引擎的原理和百度的基本检索规则,其实搜索引擎还有一些高级检索技巧,掌握后对

    提高检索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下面还以百度为例。

    包含任意一个关键词(|)

    要使查询结果同时包含多个关键词,我们知道要利用“与”规则,也就是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如图4-

    13所示。

    图4-13 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如果希望查询结果只要包含任意一个关键词就查询出来,该怎么做?

    例如,之前“与”规则的空格,是把同时包含“北京”和“冬奥会”的网页查询出来,现在只要包含“北

    京”或“冬奥会”中任意一个关键词就要把结果查询出来。

    做法就是在搜索框中输入“北京 | 冬奥会”,中间的竖线就代表“或”,可以看到查询结果中“北京市环保

    局”只含有关键词“北京”,如图4-14所示。图4-14 检索“北京”或“冬奥会”

    不包括某些关键词(-)

    有时我们不希望查询结果出现某些关键词。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冬奥会”,里面包含平昌冬奥会的

    结果,如图4-15所示。

    图4-15 检索“冬奥会”的结果

    如果想把与平昌相关的结果排除掉,就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冬奥会-平昌”,一个减号就把与平昌相关

    的结果剔除了,如图4-16所示。图4-16 排除“平昌”的检索结果

    包含完整的关键词(“”)

    在搜索框中输入的关键词,即使中间没有空格,百度也会自动对其进行拆分,再与索引进行匹配。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冬奥会北京”,查询结果中会将“冬奥会”和“北京”拆开来再匹配,如图4-17所

    示。

    图4-17 关键词拆开匹配示例

    为了与“冬奥会北京”完整匹配,要在关键词上加上双引号(注意,是英文状态下的双引号),这样查

    询出的结果就包含了完整的关键词,如图4-18所示。图4-18 完整匹配检索示例

    关键词是文学影视等作品(《》)

    书名号是百度独有的查询语法,加上书名号,百度结果中会优先显示含有关键词的文学、影视等作

    品。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未来”,查询结果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图4-19所示。

    图4-19 没有添加书名号的检索结果示例

    在关键词上加上书名号,查询结果显示的都是音乐、图书、影视作品等,如图4-20所示。图4-20 添加书名号的检索结果示例

    限定搜索的网站(site)

    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会在互联网的所有网页中去查询匹配结果,而有时我们只想在某些特

    定的网站中搜索。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GDP”,百度返回的结果包含各种网站,如图4-21所示。

    图4-21 百度检索“GDP”的结果

    如果我们只想查询豆瓣这个网站的相关结果,就可以运用site的语法把关键词改为“GDP

    site:www.douban.com”,这样百度查询出来的结果都来自豆瓣网站,如图4-22所示。图4-22 只检索特定网站的示例

    如果不是限定在某一个网站,而是某一类网站,例如,从政府网站查询结果,可以将关键词改为“GDP

    site:gov”,可以看到返回的结果都是政府网站的,如图4-23所示。

    图4-23 只检索政府类网站的示例

    “site:gov”返回的都是英文的政府网站,如果要显示中文的,就要加上“cn”,即把关键词改成“GDP

    site:gov.cn”,返回的结果如图4-24所示。图4-24 只检索中文政府类网站的示例

    查询指定文件类型(filetype)

    工作中经常需要制作PPT、Excel、Word文档,如果能搜索到类似的文档作为参考就会很有帮助。

    我们可以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运用filetype语法。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深圳”,返回结果都是网页,如图4-25所示。

    图4-25 检索指定文件类型的示例

    如果运用filetype语法,把关键词改成“深圳 filetype:ppt”,查询出的结果就全是PPT了,如图4-26所示。图4-26 只检索PPT文件的示例

    除了 PPT,还可以改成其他的文件类型,如 filetype:pdf,查询出的结果就是 pdf文件,如图4-27所示。

    图4-27 只检索pdf文件的示例

    关键词位于网页的地址中(inurl)

    关键词如果位于网页的 url 中,也就是网页的地址中,网页的相关度一般都会很高。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inurl:gdp”,结果如图4-28所示。图4-28 只检索url中包含“gdp”的网页示例

    从结果中任意打开两个网页,网页的地址栏中都含有gdp这个关键词,如图4-29和图4-30所示。

    图4-29 网址栏中包含“gdp”

    图4-30 网址栏中包含“gdp”

    关键词位于网页的标题中(title)

    百度根据关键词查询出来的结果,并不一定在标题中都包含关键词。想让查询结果的标题都含有关键

    词,就要运用title语法。

    例如,在搜索框中输入“gdp”,可以看到返回了30 000 000个结果,如图4-31所示。图4-31 百度检索“gdp”的结果

    如果把关键词改成“title:gdp”,结果数量就变成1 810 000个,如图4-32所示。

    图4-32 只检索标题中包含“gdp”的网页示例

    记住,这些常用的高级搜索技巧,可以让自己的搜索技能如虎添翼。但你可能觉得记这些语法太麻

    烦,有没有不用记语法的方法呢?

    可以在百度的首页,选择“设置”→“高级搜索”,进入高级搜索的界面,如图4-33所示。图4-33 百度高级搜索界面

    如果你不知道界面入口,也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百度高级搜索”,点击第一个查询结果也可以进入,如图4-34所示。

    图4-34 用百度搜索“百度高级搜索”

    百度高级搜索的界面与之前介绍的高级搜索语法有对应关系,如图4-35所示。

    如果你不知道对应功能的语法是什么,可以直接输入标示性的关键词,点击“百度一下”,就可以看到

    对应的语法关系,如图4-36和图4-37所示。图4-35 各高级搜索语法对应关系

    图4-36 输入标示性的关键词

    图4-37 百度搜索框中显示的高级搜索语法

    百度的“搜索工具”

    除了高级搜索界面,搜索工具也是百度搜索一个不错的辅助搜索的功能,如图4-38所示。图4-38 百度“搜索工具”所处位置

    例如,在高级搜索界面中,可以限定搜索的网页的时间,但不能设置具体的日期,如图4-39所示。

    图4-39 在高级搜索界面中无法设置具体的日期

    在搜索工具中可以设置具体日期范围,如图4-40所示。

    图4-40 在“搜索工具”中可设置具体日期范围

    例如,限定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查询结果的网页都在此时间范围内,如图4-41所

    示。图4-41 设置日期范围后的检索结果页面

    其他通用搜索引擎

    我们一直以百度为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通用搜索引擎。

    例如,微软的Bing(https:cn.bing.com),如图4-42所示。

    图4-42 微软的Bing

    搜狗搜索(https:www.sogou.com),如图4-43所示。

    谷歌(https:www.google.com),如图4-44所示。

    图4-43 搜狗搜索图4-44 谷歌

    搜索引擎的专项搜索

    1.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

    百度除了搜索网页,也可以搜索学术文献,但地址不是 www.baidu.com,而是xueshu.baidu.com,如图

    4-45所示。

    如果记不住百度学术的地址也没有关系,在百度的搜索框中输入“百度学术”,第一个查询结果就是对

    应的网址,如图4-46所示。

    例如,在百度学术的搜索框中输入“心理学”,点击“百度一下”,如图4-47所示,就可以查询到与心理学

    这个关键词有关的学术结果,如图4-48所示。

    图4-45 百度学术页面图4-46 百度搜索“百度学术”的查询结果

    图4-47 在百度学术中检索“心理学”

    图4-48 百度学术检索“心理学”的结果示例

    同样,谷歌也有学术搜索(scholar.google.com),如图4-49、图4-50和图4-51所示。

    图4-49 谷歌学术搜索图4-50 在谷歌学术搜索中检索“心理学”

    图4-51 谷歌学术搜索检索“心理学”的结果示例

    2.图片检索

    我们有一张图片,但图片的大小不满意,或者被打上了水印,有没有办法找到质量更高的相似图片

    呢?例如,这张可爱的小狗图片,如图4-52所示。

    图4-52 可爱的小狗图片

    很多人知道百度可以用来搜索问题,却不知道同样可以搜索图片。

    在百度首页,点击搜索框中的照相机,如图4-53所示。图4-53 百度首页中的“照相机”

    将小狗的图片拖拽到图中的指定位置,或者上传本地图片,如图4-54所示。

    图4-54 将原图拖入指定位置或上传

    查询结果显示图片尺寸是441×646,点击“更多尺寸”,如图4-55所示。

    图4-55 检索更多尺寸的图片

    我们可以找到一批类似的图片,但是图片质量不同,如图4-56所示。图4-56 图片检索结果示例

    除了找到相似的图片,图片搜索还有其他妙用。

    例如,朋友拍了一张照片,让我猜猜这是哪里,如图4-57所示。

    图4-57 不知地名的风景图

    即使我孤陋寡闻,但只要运用百度的图片搜索功能,就可以得到比较靠谱的猜测:稻城亚丁,如图4-

    58所示。

    如果朋友给的是这样一张照片,让我猜猜是哪里,如图4-59所示。图4-58 百度图片搜索的查询结果示例

    图4-59 不知地名的场所

    用百度图片一搜索,并没有给出任何猜测,如图4-60所示。

    图4-60 百度图片未查询到相关结果

    那么,是不是只能放弃了呢?

    一张照片,除了我们肉眼能看到的信息,还有很多其他隐含的信息可以挖掘。

    一般照片中都会带有EXIF信息。EXIF信息是可交换图像文件的缩写,是专门为数码相机的照片设定

    的,可以记录数码照片的属性信息和拍摄数据。

    很多看图软件都可以查看 EXIF 信息,也有专门 EXIF信息查看工具,或者直接在Windows 7系统中,右

    击图片文件,在详细信息中查看。例如,针对之前的这张图片,通过查看它的属性,就可以知道它是用 iPhone 5s拍摄的,如图4-61所

    示。

    继续查看它的属性,还可以看到GPS信息,也就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经纬度(见图4-62)。具体如何根据

    经纬度找到拍摄的具体地址,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图4-61 照片属性显示相机型号

    图4-62 照片的GPS信息

    3.视频及其他内容检索

    假设让你做一道菜叫宫保鸡丁,即使你之前没有做过,只要百度一下,也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网页。

    但只有文字和图片看着还不够过瘾,如果能有视频照着一步一步做,就更好了。

    你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宫保鸡丁”,就可以查询到上千万的网页结果。要想具体到特别的内容,只要

    点击搜索框下面的一排按钮即可,如图4-63所示。图4-63 百度搜索框下方的按钮示例

    例如,点击“图片”,就可以显示所有和宫保鸡丁相关的图片,如图4-64所示。

    图4-64 搜索内容为图片的结果示例

    点击“视频”,就可以看到制作宫保鸡丁的视频,如图4-65所示。

    图4-65 搜索内容为视频的结果示例

    百度街景

    相信很多人都用过百度地图,如深圳的世界之窗,只要在百度地图的搜索框中输入“世界之窗”就可以

    找到具体的位置,如图4-66所示。图4-66 “世界之窗”在百度地图上的具体位置信息

    但如果想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什么办法吗?

    只要点击百度地图右下角的“全景”即可看到“世界之窗”的全景界面,如图4-67所示。

    图4-67 百度地图中“世界之窗”的全景界面

    这可不是普通的图片,在图上你还可以拖动鼠标,变换视角,在图上漫步,如图4-68所示。

    图4-68 全景状态下拖动鼠标即可变换视角

    第2节 常用网站资源介绍,搜索引擎外的宝藏通用搜索引擎固然强大,但不是所有信息用搜索引擎都是可以检索到的。

    之前在搜索引擎的原理中提到过,搜索引擎的爬虫需要到互联网上去爬取各个网站的网页内容,存储

    到自己的服务器上之后再建立索引。

    如果一些网站增加新的内容,搜索引擎的爬虫还没来得及去爬取网页,或者一些网站设置了禁止搜索

    引擎爬虫爬取信息,那么搜索引擎的服务器上自然没有这些网站的内容,更不用说建立索引了。这样即便

    我们用百度用得再出神入化,也无法找到这些网站的内容。

    还有一种情况是,搜索引擎虽然已经爬取到了网站的内容,但是由于通用搜索引擎处理的信息比较庞

    杂,在搜索一些专门信息的效率上就会逊色于专门的网站,两者相比,通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可以说是“在

    大海中捞鱼”,专门的网站则是“在池塘中捞鱼”。

    例如,以下这些专门网站。

    网站历史查询

    有时候用搜索引擎检索出结果后,一点击却发现网页已被删除。这时,如果你使用下面两个网站的

    话,神奇的效果可能就出现了:被删除的网页竟然被保存下来了!

    中国Web信息博物馆(http:www.infomall.cn),如图4-69所示。

    图4-69 “中国Web信息博物馆”页面

    网站历史查询(https:web.archive.org),如图4-70所示。

    图4-70 “网站历史查询”页面

    例如,可以查到百度历史上2003年2月5日的页面是什么样的,如图4-71、图4-72和图4-73所示。图4-71 “网站历史查询”检索百度示例

    图4-72 选择想要查看的日期

    图4-73 搜索到的百度历史页面示例

    主题聚合网站

    SlideShare(https:www.slideshare.net),PPT 分享网站,可以在上面检索到很多国外制作优良、内容专

    业的PPT,如图4-74所示。图4-74 PPT分享网站SlideShare

    Pixabay(https:pixabay.com),免费高清图片库,如图4-75所示。

    图4-75 免费高清图片库Pixabay

    Iconfont(http:www.iconfont.cn),国内功能强大且图标内容丰富的矢量图标库,提供矢量图标下

    载、在线存储、格式转换等功能,如图4-76所示。

    新榜(https:www.newrank.cn),在这里可以检索到微信公众号的相关信息,如图4-77所示。

    图4-76 矢量图标库Iconfont图4-77 检索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的“新榜”

    行业网站

    如果想了解一家企业或行业的相关信息,为制作分析报告提供素材,可以访问公司官网、财经证券网

    站或频道、行业协会网站等。

    以华大基因为例,可以从招聘网站或百度中检索到公司官网,如图4-78所示。

    图4-78 通过百度检索公司官网示例

    公司官网(http:www.genomics.cn),如图4-79所示。

    图4-79 公司官网示例

    如果是上市公司,还可以查看其招股说明书,如图4-80所示。图4-80 通过百度检索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示例

    在查询结果中第一个就是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对应的网站,如图4-81所示。

    图4-81 上司公司招股说明书对应的网站

    将招股说明书下载下来,其中有丰富的公司信息,如图4-82所示。

    图4-82 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示例

    除了公司本身披露的信息,还可以查看机构研报。

    例如,用慧博投研资讯(http:www.microbell.com),注册后可机构研报,如图4-83所示。图4-83 慧博投研资讯网站

    在搜索框中输入“华大基因”得到查询结果,如图4-84所示。

    图4-84 在慧博投研资讯网站中检索“华大基因”示例

    在财经证券网站或频道也可以查询到行业研究、相关公司的研究报告等。一般大型的门户网站都有财

    经频道,如图4-85和图4-86所示。

    图4-85 新浪网的财经频道图4-86 “公司资讯”“研究报告”在新浪财经频道的位置

    学术网站

    MBA智库(http:www.mbalib.com),经管领域的资料库,你可以在这里搜到经管领域的各种术语解

    释、文档等,如图4-87所示。

    图4-87 学术网站“MBA智库”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如图4-88所示。

    图4-88 学术网站“百度百科”

    维基百科(https:www.wikipedia.org),如图4-89所示。

    知网(http:www.cnki.net),著名的文献数据库,如图4-90所示。万方数据(http:www.wanfangdata.com.cn),是另一个文献数据库,类似于知网,如图4-91所示。

    图4-89 学术网站“维基百科”

    图4-90 学术网站文献数据库“知网”

    图4-91 学术网站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

    目前,检索文献最主要的来源还是专业数据库,即正规的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献。

    商业数据库

    1.国内商业数据库

    国内商业数据库主要有Wind、恒生聚源、锐思数据库、CSMAR数据库、巨潮数据库等。

    2.国外商业数据库

    国外商业数据库主要有彭博、路透社、CEIC、OECD、Haver、Database、Thomson One Banker等。原则上,搜索资料、收集信息还是以商业数据库为主,以搜索引擎和网上其他的免费资源为补充。

    好的资源库还有很多,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和平时的收集多多积累。

    第3节 确定精准的关键词,让搜索结果又全又准

    无论是用搜索引擎检索,还是在聚合网站中查询,都好比在茫茫人海中找出某个人一样。如果你的寻

    人启事模糊不清,如只有男性、26岁这样的线索,那么你找出这个人的效率就会很低,甚至找不到。但如

    果你的寻人启事很清晰,如身高180cm、蓝色眼睛、左耳戴一蓝色耳钉,那么你找出这个人的效率就高多

    了。

    关键词就如同寻人启事一样,越使用精准的关键词,搜索结果就越快、越准。

    那么,怎样才能更快地找到准确的关键词,搜索到所需的资料呢?你可以综合运用下面的两种方法。

    换位思考

    很多人在搜索时习惯输入句子,这样做没有真正从搜索引擎的角度换位思考。

    之前你已经了解了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搜索是根据关键词匹配索引来返回检索结果的,即使你输入

    句子,搜索引擎也会将句子切分成多个关键词去与索引进行匹配。如果句子中含有很多无效信息,就会影

    响搜索引擎的检索效果。

    因此,与其让搜索引擎去切分检索的关键词,还不如你自己将关键词识别出来后,再去检索。

    例如,使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局限”作为关键词,就比你使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哪些应用局

    限”作为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结果更为全面和准确。

    但光从搜索引擎的角度换位思考,知道用关键词代替句子还不够,你还要从待搜索的内容角度换位思

    考。

    你要想想这些都是什么样的内容,它们会是什么样的用语风格,要基于不同的风格确定不同的检索关

    键词。

    例如,这次你想检索一些关于投资的扫盲学习材料,那么使用内部投资回报率,就比使用诸如IRR这样

    的缩略词,更可能检索到符合你需要的结果。

    反过来,如果你想检索一些其他公司实际在用的投资分析模板,那么使用IRR作为关键词,就比使用内

    部投资回报率作为关键词更准确。

    逐步逼近

    有时候,你对要查找的内容可能只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例如,你想找一个适合你的用户需求分析的方

    法。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很难直接确定出精准的关键词的,这时就需要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

    首先,一开始的关键词应尽量少,先根据你的理解用一个关键词开始搜索,从返回的搜索结果中寻找

    线索,识别出准确性更高的一组或多组关键词。

    其次,分别检索新的关键词,根据返回的搜索结果再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正。

    例如,就以找到适合你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为例。

    你可以先用“用户需求分析方法”作为关键词检索,用百度搜索的结果如图4-92所示。

    图4-92 用百度检索“用户需求分析方法”的结果示例你可以点开部分搜索结果,从字里行间找出几个它们介绍的需求方法的名字。例如,点开“如何做需求

    分析?- 知乎”这篇文章,它里面介绍了用户需求分析要把握人性、挖掘用户动机、筛选用户需求。

    有了这个线索后,你可以再分别检索“把握人性+方法”“用户动机+方法”“用户需求+筛选方法”。

    上面这三组关键词,每一组的搜索结果中都有不少介绍方法,你再从中分别找出适合你的方法。这

    样,一个适合你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矩阵就出来了。

    总结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搜索引擎就相当于我们的外接大脑,为了充分发挥搜索引擎的威力,就

    要提高自己的搜索能力。

    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通用搜索引擎,以百度为例,不仅可以用来搜索文字,还可以进行学术搜

    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地图搜索。

    术业有专攻,除了百度之类的通用搜索引擎,还有其他的专业搜索引擎,如网站历史查询、高清图

    库、学术网站、商业数据库等。

    无论用何种搜索引擎,决定检索结果质量的关键就是关键词,这里有两大原则。

    1.换位思考

    从搜索引擎的角度思考,用关键词检索,不直接用问句检索。

    从目标搜索内容的角度思考,用更贴切目标搜索内容风格的关键词搜索。

    2.逐步逼近一开始的关键词尽量少,从搜索结果中寻找线索,不断调整关键词。整个检索过程就是

    一个迭代的过程:先检索、再调整、再检索。

    学员感言

    以前一遇到问题,我就习惯性去问人,如果别人不会,我基本也就放弃了。见识了搜索的力量以后,下次除了问人,我还是要多问问搜索引擎。

    ——学员1

    我一直在用百度,但和一些搜索高手比起来,差距太大了,感觉别人就没有搜索不到的东西。原来这

    是因为自己连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都不知道。赶紧好好练习,争取早日也能成为搜索高手。

    ——学员2

    书外求助

    看完了这一章,搜索还有什么困难吗?

    当自己搜索不到想要的内容时,想不想听听别人的建议?

    想不想积累更多的搜索技巧,收藏更多的主题聚合网站?

    扫码入群,即可获得书外求助的机会。记得备注“学习力”!第5章 五类学习技巧之二:阅读技巧,彻底提高阅读水平

    朋友向你推荐了一本书。你听完后很动心,赶紧去网上看了该书的简介、书评,心里感叹“相见恨

    晚”。于是你迫不及待地将它加入了购物车,稍带还多买了两本。你付款成功后很兴奋,恨不得快递员下一

    秒就能给你送过来。

    第二天,书终于收到了,但不凑巧,你手头还有很多事没做完,于是就先把书放了起来。心里想着,这么好的书一定要专门抽一天好好读,并做好笔记。

    然后,你一直就没能抽出时间。某天收拾桌子时你才突然发现,原来还有三本书没有看。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因为对一本书很期待,很想花一整段时间好好地读,但因为抽不出大段时间,结果反而几个月都没看。

    或者,比较凑巧,你周末收到了书,正好手头也没事打扰,于是翻开了书,看完的每一页都很有共

    鸣,你忍不住拍手叫好。一口气读完后,你只觉得全身上下都酣畅淋漓,充满了成就感,恨不得立马将这

    本书推荐给所有你认识的人。

    可是,两三天之后,你的感动之情减淡,渐渐地,你忘记了书中的内容,甚至连读过这本书都不记得

    了,直到某天突然又看到这个书名,才想起你也曾经读过。

    好不容易抽出了时间,又难得碰到了一本好书,但除了一时感动,却没能给你带来任何益处。是不是

    很可惜?

    又或者,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明明有很多必须阅读完的书籍和资料,但怎么努力都来不及读

    完”,或者“书虽然看了很多,但能在实践中应用的却寥寥无几”。

    如何才能做到再忙也能及时看完一本想看的书?精彩的内容看完再也不会遗忘?再多的书籍和资料不

    仅能在一天内读完,还能学以致用?

    这就需要你掌握一套高效的阅读方法。

    关于如何高效阅读,虽然讲的人很多,但分享的方法普遍存在两大不足:

    (1)停留在信息化之前的纯纸质阅读时代,未能利用新的技术工具进一步提高阅读效率。典型代表就

    是20世纪40年代出版、70年代再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2)浅阅读分享者居多,分享的读书方法更多只适用于社科类和科普类读物,对深层次阅读,尤其是

    如何“读以致用”很少有能讲清楚的。

    YouCore从自身大量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四大阅读理念、三大阅读方法,就很好地弥补了以上两大不足。

    第1节 四大阅读理念,不只读得快,更能记得深、用得好

    要做到不只读得快,还能将读到的内容记得更深、用得更好,首先得掌握YouCore超速阅读的四个基本

    理念。

    理念1 带着目的阅读才能学以致用

    阅读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娱乐、打发时间的,如阅读网络奇幻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

    等;另一类是学习和应用的,如阅读《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易经》等。

    YouCore超速阅读是适用于以学习和应用为目的的。至于以娱乐为目的的阅读,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既然是娱乐,自己觉得舒适就行,没必要去学习别人,就像你总不会还花时间去学习如何赖床睡懒觉吧

    (如果会的话,请联系我,容我当面对你的严谨表示敬意)。

    既然是抱着学习和应用的目的,那么,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点:① 围绕这个目的选书;② 做阅读前的准

    备;③ 阅读过程中锁定与目的有关的内容,是不是阅读效率会高很多呢?

    带着目的读书,就像抱着查询“淼”字怎么念的目的来查《新华字典》一样,1、2分钟就能得到自己想

    要的答案;不带着目的读书,就像盲目地翻阅《新华字典》一样,多花100倍、200倍时间,最终可能还是

    啥都没记住。

    因此,在开始阅读前,如果先认真想好你的阅读目的(最好能写下来),你的阅读效率立马就能翻

    倍。

    理念2 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的时候一般会觉得路很远,左转右拐的,自己都被转晕

    了。但回来的时候就不同了,路途好像一下变短了很多,路也没那么复杂了,不就是“前面路口左转,走到

    头再右转”嘛。

    读书同样如此。一本书,你读第二遍的时候理解程度会远远高于第一遍。因此,越是你想认真阅读的书,越要快速浏览完第一遍,这样你在第二遍认真阅读的时候,理解的程度才会更深。

    这里要特别提醒你一点,第一遍一定要克服怕看漏了的心理,阅读速度一定要快,大致要达到在书店

    翻看一本书值不值得买的速度的一半,有任何看不懂的地方,或者看了不感兴趣的地方,跳过就行。至于

    为什么,我们在本章第4节“多重阅读,用更少的时间彻底吸收一本书的精华”中会详细解释。

    理念3 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如听视频课的时候,不喜欢停下来做章节自测,而是喜欢一口气都看完。

    看书也是如此,不喜欢停下来做章节的内容提炼,而是一股脑往下看,直到看完或看累了为止。

    这种学习和阅读的方法其实非常低效。

    无论是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现象,还是生物学上的神经元解剖实验都已经充分证明,短时记忆需

    要经过一定的间隔重复才能固化为长时记忆,而短时记忆在发生后的1小时内记忆量会急速下降,也就是

    说,如果在1小时后再重复,大量被忘记的学习内容就需要重新学习了,这就会导致吸收效果和阅读效率的

    大大降低。

    因此,在阅读时,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用自己的语言回忆下刚刚这段时间阅读到的内容,这样

    做一是有助于强化大脑的记忆,二是能发现记忆不牢或理解不清的地方。

    理念4 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阅读内容才能理解得更深

    假设我从菜市场给你买回来四个西红柿、三两肉、两个鸡蛋、两个大土豆,现在要你用这些材料准备

    好两个人的午饭(佐料齐全),你会怎么做?

    我相信有人可能做成西红柿炒蛋、土豆炒肉丝;也有人可能做成酸辣土豆丝、西红柿肉汤、荷包蛋;

    还有人可能做成了土豆泥、西红柿蛋汤、土豆肉丝。

    你在读一本书时,就像上面做饭一样。有的作者可能只提供了食材,你需要根据你的阅读目的搭配成

    不同的菜;有的作者可能是按西红柿炒蛋、土豆肉丝写的,但你要从你的阅读目的出发重新搭配成酸辣土

    豆丝、西红柿肉汤、荷包蛋。

    在第2章“搭好框架”中,你已经知道知识是主观的,你构建的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不同、理解的程度

    不同,你所认知的世界就不同。

    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能从自己的阅读目的出发,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阅读内容,那么你对所

    阅读材料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也更容易学以致用。

    第2节 阅读目的不同,最佳的阅读方式就不同

    掌握上面的四个基本理念后,你就已经具备成为一名阅读高手的基础。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进入具体的阅读实操了。

    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同样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一位MBA教授、一位HR人才发展

    经理、一位刚入职场的大学生,他们的阅读方法应该相同吗?答案: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取决于他

    们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如果他们三位都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基础,想再系统地整理自己的方法,那么阅读方式基本相

    同,按照章节顺序,完整地阅读即可。

    但如果MBA教授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想改进他的授课内容,将思维训练融入战略规划的课程中,那

    么他就无须从头到尾按顺序阅读这本书,而需要采取主题阅读的方法,借鉴案例设计,即这本书是如何运

    用一套完整的思考方法解决一个案例的。

    同理,如果HR人才发展经理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在公司员工的推荐阅读书单中增加一本好书的

    话,那么他宜采用整体阅读的方法,即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提炼出这本书的主要框架和核心精髓,能写出

    阅读推荐语。

    最后,如果刚入职场的这位新人,一直被思考速度慢、思路不清晰所困扰的话,想找一本书作为练习

    教材,那么他就可以采用多重阅读方法,全面、系统地吸收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一旦阅读目的不同,即使读同一本书,每个人的阅读方式也都会不同。其实,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

    时间读同一本书,只要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法都可能不同。

    接下来,我就从不同的阅读目的出发,分别介绍这三种不同的阅读方法——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主

    题阅读,帮你在更短的阅读时间内实现更多的阅读收益。

    第3节 整体阅读,30分钟读完一本书

    整体阅读是YouCore在日本企业咨询顾问高桥政史的整读法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可帮你在

    30分钟内读完一本书,并且从中找出你所需要的信息。

    整体阅读主要适用于下面五种阅读目的:(1)准备做某件事或某个改变,想从书中得到下一步的行动指导。

    (2)碰到了某个具体问题,想从书中找到与该问题有关的解决方案。

    (3)思路受到了阻碍,想通过阅读从书中得到另外视角的启发。

    (4)了解某个人生或职场的基本原理,如8020法则、意志力原理。

    (5)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制作推荐书单。

    不属于上面五种阅读目的的,就要考虑采用多重阅读方法或主题阅读方法(分别在第4节和第5节介

    绍)。

    简单来说,整体阅读就像找人问问题:

    (1)提问之前,要先明确好问题,再根据找到的人的背景情况,采用不同的问法。(2)提问之后,这个人可能比较热心,会长篇大论地回答很多,有的内容和你的问题有关,有的内容和你的问题无关。

    (3)采纳和问题有关的部分,并且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

    整体阅读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步骤1 确定阅读目的

    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如果能先确定阅读目的,那么阅读效率立马就能得到提升。如果能更往前一

    步,做到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图书的话,效果就会更好。

    确定阅读目的,最好从两个维度考虑:第一个维度,想解决什么问题。例如,是有点迷茫不知道干什

    么的问题,还是觉得意志力不够想提升自控力的问题,等等。第二个维度,想解决到什么程度。例如,是

    有大概的框架就行,还是要一个很具体的行动计划,等等。

    明确阅读目的之后,才能知道选择什么类型的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哪些章节应该重点读,哪些章节

    应该略读甚至不读。

    举个例子。如果你总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不清楚是不是自己的意志力有问题,想寻找怎样才算是有

    意志力的答案,那么选择阅读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就比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你更有帮

    助。

    因为《自控力》这本书分析了意志力不足的心理学、经济学、神经学、医学根源,阐述了人为何会屈

    服于诱惑,以及怎样抵抗诱惑;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直接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但是,如果你想找到一个克服意志力薄弱的方法,那么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习惯三 要事

    第一”就比阅读《自控力》这本书更有帮助。因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直接给出了具体操作的步骤和

    工具,你马上就可以用;而《自控力》更多是问题的原因剖析和原理性的解决方向。

    上面是第一个维度“想解决什么问题”,会影响你阅读什么书或阅读书中的什么内容。

    第二个维度“想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决定了你应该阅读到哪个层次。

    例如,你只是想判断自己的意志力是否有问题,那么在阅读《自控力》时,翻阅章节要点,知道这个

    章节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仔细阅读细节内容。但如果你不仅想判断自己的意志力有没有问题,还

    想进一步判断自己抵抗诱惑的程度,就需要仔细阅读段落细节,甚至要按照书中案例的步骤逐步去操作[此

    书分享V信wsyy 5437]。

    因此,阅读的第一步一定要从两个维度出发明确阅读目的,这样才能知道应该读什么内容,以及读到

    什么程度合适。

    步骤2 提出具体问题

    确定阅读目的之后,就知道应该选什么样的书,或者应该阅读一本书中的哪些内容,也就知道阅读到

    哪个层次更合适,即是阅读到章节要点,还是要阅读到段落细节。

    确定阅读目的之后,就可以拿起书了。

    首先,看一看书的封面、腰封(若有的话)、作者简介,并且浏览书的前言和目录。这样做的目的有

    两个:

    (1)确定这本书跟你的阅读目的是不是相符。如果不相符,就没必要花费时间去正式阅读它了,可以

    等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再阅读。

    (2)根据作者的简介,以及你对本书内容的大致了解,将你的阅读目的转化为跟作者提问的具体问

    题。你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作者就站在你的面前,然后向他提出你的具体问题。

    例如,我的阅读目的是想了解影响一个人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因此在看了《自控力》这本书的封

    面、作者简介后,我将这个阅读目的转化为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您(麦格尼格尔)的教学实践,学员反馈

    最多的影响自控力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是这个问题呢?因为浏览了书的封面、作者简介,以及目录和前言后,我发现作者麦格尼格尔

    是讲授“意志力科学”课程的,她这本书就是从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因此与其他作者的书相

    比,她的书可能有更多的学员实践案例反馈。

    这里特别提醒你,跟作者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体,而不能模糊宽泛。例如,“如何变得更富有”这种问

    题就是模糊宽泛的,你很难从书中提炼出清晰的结论,最好换成诸如“我如何在两年内赚到100万元”这种具体的问题。

    步骤3 选出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确定了阅读目的,提出了具体问题之后,就可以进入正式阅读了。

    一般人在阅读的时候,可能第一步就进入正式阅读的阶段了,但采用整体阅读方法,一定要先做完前

    两个步骤再开始正式阅读。

    整体阅读的应用场景是快速归纳出自己问题的答案,因此采用的阅读方式不是逐字逐句地阅读,也不

    是去拆解作者的章节结构,而是从你的具体问题出发,在字里行间找出与你问题相关的内容,并且提炼为

    关键词或关键句。

    在提炼关键词或关键句时,特别提醒你注意下面三点。

    1.翻阅书页的速度以你能看清每页的内容为标准

    因为受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的影响,有人养成了视读的习惯,即一目十行;有人养成了心中默读的习

    惯,即一个词一个词地读。

    无论哪种阅读习惯,都不妨碍你对整体阅读方法的运用,因为影响阅读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是理解和加

    工,而非文字的输入速度。因此你在翻阅书页的时候,以能看清每页的内容为标准,无须盲目地攀比文字

    的输入速度。

    2.提炼出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一定要与你的问题相关

    每本书的信息量都很大,而且每个人的阅读角度,以及想获取的信息都有所不同。因此,如果不是要

    全面学习或全盘接受某本书的内容的话,就没必要完全复制作者的内容。就像我们在超速阅读的四个基本

    理念中介绍的,你是抱着如何做酸辣土豆丝、西红柿肉汤、荷包蛋的目的来的,但作者是按如何做土豆肉

    丝、西红柿蛋汤的框架写的,因此你需要从中汲取如何挑选食材、如何切土豆丝、如何切西红柿的方法,而不是完全复制作者的全部内容。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所以花费时间更少,但获取信息更有针对性的根本原因。

    我在阅读《自控力》这本书时,因为自己的阅读目的是找到影响自控力的核心因素,因此我提炼的关

    键词和关键句是下面这样的:

    “注意力分散会导致人更容易向诱惑低头。”

    “睡眠不足会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导致意志力薄弱。”

    “血糖不足,会降低自控力。”

    “长期的过量糖分吸收,会导致糖分依赖,降低自控力。”

    “意志力是有限资源,会被消耗完。”

    “善行后的补偿行为,会更容易导致人放纵。”

    “外部诱惑(如广告)会刺激多巴胺释放,导致对诱惑的屈服。”……

    而如果我的阅读目的是“找到如何可在室内进行的,不超过20分钟的自控力锻炼方法”的话,那么我提

    炼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可能就变成这样了:

    “冥想会增加大脑灰质,从而提升前额皮质的控制力。”

    “放缓呼吸到每分钟4~6次,能有效提升你的自控力。”

    “困的时候小憩一下,有助于提升自控力。”

    “15分钟的跑步机锻炼就能让人更容易抵抗诱惑。”……

    3.限定自己最多提炼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限定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阅读更聚焦,带着主动思考来读书,而不是原封不动

    地搬运作者的原话或陷入无关紧要的细节中。

    如果你在提炼关键词或关键句的时候,发现书才读了一半,但是关键词已经写了14个。或者,随着越

    往后面阅读,理解得越深,你可能发现之前提炼的某些关键词或关键句没那么关键了,这时,你可以删掉

    它们,或者用新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替换它们。

    列举一个我在实际阅读中替换关键句的例子。

    我在阅读《自控力》第2章“意志力的本能”时,曾提炼了下面这个关键句:

    “压力是意志力的死敌。”

    但当我阅读到第6章“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时,我发现这章对压力与意志力的关系剖析得更

    清楚,因此我就用新的关键句做了替换:

    “压力是意志力的死敌。”→“压力会使大脑进入寻找奖励的状态,从而使人屈从诱惑。”

    还有一种情况,你会发现自己只能从一本书中提炼出12个或14个关键词,这样也是可以的。只要守住

    一个基本原则就行:关键词或关键句最多不超过16个。

    总结一下,在选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时,一定要坚守三点:① 翻阅书页的速度以你能看清每页的内容为标准;② 提炼出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一定要与你的问题相关;③ 限定自己最多提炼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只要做到这三点,你的整体阅读就会又快又好。

    步骤4 挑选三个关键点

    完成对材料的整体阅读后,紧接着你就要花3~5分钟,将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归纳为三个关键点。

    归纳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相对轻松,从关键词或关键句中选出你认为最核心的三个关键点。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寻

    找具体的行动方案,或者寻求其他视角的启发,或者写书单推荐语的阅读目的。

    假设我抱着“寻找自控力锻炼的可行方法”这个阅读目的来阅读《自控力》,我就可以直接从提炼的关

    键词中选择三个,分别是“15分钟冥想”“15分钟跑步机锻炼”“4~6分钟放缓呼吸”。

    第二种方法相对要求高些,要对关键词或关键句做分类和汇总,归纳出三个最终的关键点。这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寻找完整的解决方案,或者了解某个基本原理的阅读目的。

    假设我抱着“寻找影响自控力的关键因素”这个阅读目的来阅读《自控力》,我就需要对提炼出的16个

    关键词分类,重新归纳为“生理机制因素:前额皮质、血糖水平、多巴胺”“自身状态因素:睡眠不足、注意

    力分散、负面情绪、压力以及善行后的补偿心理”“外部环境因素:他人的感染、广告的诱惑”。

    无论是采用第一种直接选取三个关键点的方法,还是第二种归纳提炼出三个关键点的方法,核心都是

    要从你的具体问题出发,挑选最相关的要点。

    步骤5 归纳问题的结论

    三个关键点归纳出来之后,就可以给出你所提问题的答案了。

    还以我阅读《自控力》这本书为例。我提出的具体问题是:“根据您的教学实践,学员反馈最多的影响

    自控力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我最终归纳出的三个关键点分别是:

    (1)前额皮质因素。锻炼不足、注意力分散会降低或绕过前额皮质的监督和控制。

    (2)血糖水平因素。睡眠不足、自控过度会导致血糖水平降低,削减“我要做”的动力和“我不要”的抵

    抗力。

    (3)多巴胺奖励因素。负面的情绪、过大的压力、善行后的补偿心理、外部广告的诱惑会刺激多巴胺

    奖励系统,导致现时放纵行为的发生。

    当然,还有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状态因素,作者未能从生理机制影响上给出解释,只停留在“现象

    →影响”这个粗观察的层面上,因此我未将其归纳为重点。

    因此,经过大约20分钟的阅读、5分钟的最终提炼后,我从《自控力》这本书中得出的一句话结论就

    是:前额皮质、血糖水平、多巴胺是影响自控力的最重要的三个生理因素,锻炼不足、注意力分散、睡眠

    不足、自控过度、负面的情绪、过大的压力、善行后的补偿心理以及广告的诱惑等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因

    素,就是通过改变这三个生理因素,从而影响一个人的自控力表现的。

    采用整体阅读五步法,在短短的25分钟内,就可以读完一本263页的心理类图书,而且能读出自己的理

    解和结论出来,是不是值得尝试?

    不过看到这里,你很可能只记得这个整体阅读方法真的很高效,至于整体阅读的五个步骤是什么,每

    个步骤具体应该做什么,可能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就更谈不上去尝试应用了。

    因此,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我给你分享一个超级棒的上手即用的小技巧,帮你立马就将整体阅

    读方法用起来。

    你可以像我这样,找两张对开的A5活页纸,如图5-1所示。图5-1 两张对开的A5活页纸

    按照整体阅读的五个步骤,按顺序填充内容,这样一学完就立马可以应用了。

    下面,我以阅读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为例,一步一步说明这个模板是怎么应用的。

    步骤1 确定阅读目的。

    确定阅读目的之后,就填写好页面顶端的书名和阅读日期。

    步骤2 提出具体问题。

    将具体问题“学员反馈最多的影响自控力的核心因素有哪些”,填入页面下方的三角框中,如图5-2所

    示。

    图5-2 将具体问题填入三角框中

    步骤3 选出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见图5-3)。图5-3 将16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写在对应框内

    步骤4 挑选三个关键点。

    将前额皮质、血糖水平、多巴胺奖励分别填入页面下方的三个圆圈中,如图5-4所示。

    步骤5 归纳问题的结论。

    将归纳出的结论填写在页面上方的空白画线处,如图5-5所示。

    图5-4 将三个关键点写入圆圈中图5-5 结论写在页面上方空白画线处

    最后呈现出来的完整页面如图5-6所示。

    图5-6 完整的“整体阅读”结果示例

    本节练习

    要运用好整体阅读方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方法上,更需要动手去实践。

    本节留给你两个练习,你可以任选一个完成。如果你有精力将两个练习都完成,效果就会更好。

    练习1 请你运用整体阅读方法,阅读《自控力》。请务必从你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设定你的阅读目的。

    练习2 请你运用整体阅读方法,阅读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请将阅读该书的目的统一设定为“如

    何训练才能让自己的逻辑思维更敏捷”。阅读完后,你可以在YouCore公众号回复2015,参考YouCore晶美同

    学的阅读示例。

    对超速阅读模板页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扫描右侧二维码。第4节 多重阅读,用更少的时间彻底吸收一本书的精华

    整体阅读适用于从阅读材料中寻找1~3个有用信息的情形。

    但如果你的阅读目的不仅是获取几个有用信息,而是想做更系统的吸收,如系统学习物理、系统学习

    财务、系统学习思维方法、系统学习营销理论等,那么就要采用另一种阅读方法:多重阅读。

    多重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要做多遍阅读,但这个多遍阅读不是简单的多读几遍,而是有很多的诀窍

    和技巧在其中,你读两遍,哪怕三遍,花的时间都比你原来读一遍要少,而且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

    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简单来说,多重阅读就如同石油勘探一样。石油勘探人员通常通过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进行地

    质调查。

    (1)普查工作是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多重阅读画出阅读框架的过程,就是在明确阅读范

    围。

    (2)详查主要是勘探人员进一步证实普查有希望的地区,从而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地区。多重阅读

    的第一遍变速阅读,核心目的就是要选出重点精读的内容。

    (3)细测主要是确定含油构造,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钻探。多重阅读的重点精读,就是要将阅读

    内容归到你的个人知识体系中,变成你自己的理解和知识,从而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被顺畅地调用出来。

    下面我以如何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为例,演示这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多重阅读总共四个

    步骤:① 明确目的;② 画出框架;③ 变速阅读;④ 重点精读。

    步骤1 明确目的

    这个步骤跟整体阅读的步骤1完全一样,要求你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始阅读,这样既能选出合适的图书阅

    读,又能保证阅读时的高效性。

    如果你之前对阅读题材有基础的话,还可以在阅读之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写这本书的话,我会怎么

    组织观点呢?

    例如,在开始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之前,你可以先不翻开书,而是设想下,从你的阅读

    目的出发的话,你会怎么编排目录。是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来组织,还是按照一个个思考工具来组

    织,或者按照不同的问题类型来组织?

    经过这一步的思考,你再翻开《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这本书,跟你什么都不想就直接翻开书相

    比,阅读的主动性、理解的程度就会大大增强。

    步骤2 画出框架

    确定好阅读目的,自己做过初步思考后,就可以浏览书的封面、腰封(如果有的话)、作者简介、目

    录、前言等。

    做这一步的目的有两个:① 让大脑对本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这样阅读的效果会更好;② 要利用

    这些信息,从你的阅读目的出发画出一个整体的阅读框架,这样在阅读时就会重点突出,而且不容易陷入

    细枝末节中。

    全面吸收一本书的内容,就好比你要穿过一片森林到对面的马路上一样。如果你啥都不管,一头钻进

    去,那么极有可能就是在这片森林里绕圈子,要么怎么都绕不到对面的马路上去(达不到阅读目的),要

    么就是多花了几倍的时间才能绕出去(阅读效率低)。

    但是,如果你在钻进森林前先在外面整体观察一下(浏览封面、作者简介、前言、目录),就会知道

    马路的大概位置,这时再钻进森林就有了大致的行进方向,不会怎么都绕不出去了(阅读效果有了保

    障)。

    如果你还能从阅读目的出发,在浏览封面、作者简介、前言、目录后,画出一个整体的阅读框架关键

    词,就相当于你画好了地图再钻进森林里去,这样效率就更高了。

    下面以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为例。

    假设你的阅读目的是想掌握一套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浏览了封面、作者简介、前言和目录后,就会发现这本书就是按解决问题的步骤组织的。因此,你完全可以根据目录,画出阅读框架。这个阅读框

    架不是要照抄目录内容,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提炼为关键字或关键词,如图5-7所示。

    这里给你一个小提醒,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建议你在电脑上绘制这个阅读框架。这样做的优点有两

    个:一是制作效率高;二是随着后面的多遍阅读,扩充和修改起来更方便。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在纸上绘制也是可以的,虽然没有电脑上方便,但相较不绘制阅读框架,效果

    还是好很多。

    图5-7 《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阅读框架示例

    步骤3 变速阅读

    完成步骤2,画出整体的阅读框架后,就可以开始第一遍阅读。

    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要采用泛读的方式。阅读速度不要一成不变,要采取变速的阅读方式,针对四类

    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

    1.与阅读目的不相关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阅读时跳过就行。如果你担心以后会用到,又不记得在书中的位置,那么就在步骤2画出

    的阅读框架中做个标识即可。

    例如,你在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的时候,阅读目的是想学习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步骤,那么书中讲表达的内容就可以跳过不看了。但如果你担心以后会用到,那么加一个简单的标识,方便以后

    找到,如图5-8所示。图5-8 阅读框架中的简单标识

    2.与阅读目的相关,但你已经很熟悉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阅读时以你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浏览即可,只需留意其中是否有个别值得借鉴的要点,千

    万不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仔细阅读。

    不少人在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反复阅读自己熟悉的内容,因为在自己阅读的舒适区里,会有一种读

    起来很轻松又有收获感的错觉。一定要克服这个习惯,因为反复阅读已经很熟悉的内容,是一种投入产出

    比很低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时,你对5W2H如何使用已经很清楚,那么第3章第2节的内

    容你只需要快速浏览,留意有没有你不知道的要点,或者举的例子对你是否有新的启发就可以了。

    3.与阅读目的相关,但是你不熟悉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在第一遍阅读时就要回到正常的阅读速度进行阅读。

    而且在每一章或每阅读10分钟之后,必须停下来,离开书本,在脑海里回忆刚刚阅读过的内容,然后

    将你能回忆出来的内容,添加到阅读框架中。

    添加回忆内容时有个小技巧,就是先将所有你能想起来的内容添加进来,能想起多少算多少。然后,再花1~2分钟翻阅刚刚读过的内容,补充上遗忘的。

    这样做的原理,请参考本章第1节“理念3 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例如,你在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第3章“界定问题”的时候,发现这部分是解决问题的第一

    个关键,之前基本没有意识到,而且这部分内容挺容易理解的。因此,你就可以按照你正常的阅读速度仔

    细阅读了。

    阅读完这一章后,一定要停下来,在脑海中回忆刚刚阅读过的内容,再添加到步骤2画出的整体阅读框

    架中,如图5-9所示。

    图5-9 添加了阅读内容的整体阅读框架4.与阅读目的相关,但第一遍理解起来很难的内容

    在阅读不熟悉的内容时,如果碰到理解起来很难的内容,第一遍阅读时标记下来,看一看,在脑海中

    有点印象就行。

    这些不理解的内容,是你第二遍要重点阅读的,因此不用担心会漏掉关键内容。当全书通篇看过之

    后,第二遍再来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怎么一开始觉得那么难的内容,这次

    看起来这么简单呢?

    这个原理,你可以参考本章第1节“理念2 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例如,你在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第4章第2节的时候,发现归纳和演绎的逻辑顺序理解起

    来有点难,就大致翻一翻这部分内容,知道共有四种逻辑顺序,在阅读框架中加上关键要点分支就可以

    了,如图5-10所示。

    针对上面四种不同的阅读内容,按照变速阅读的方式完成第一遍泛读之后,你的阅读框架应该变得更

    丰满了,差不多像这个样子,如图5-11所示。

    图5-10 添加了关键要点分支的阅读框架图5-11 完成变速阅读后的整体阅读框架示例

    在开始第二遍阅读之前,你还要做一件事,就是在这个阅读框架中标出哪些是不要读、哪些是以后

    读,以及哪些是要重点读的内容,如图5-12所示。

    图5-12 对阅读内容分类标识

    标识好后的阅读框架,如图5-13所示。图5-13 标识好后的阅读框架示例

    步骤4 重点精读

    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将所有内容都重新阅读一遍,而是重点精读符合阅读目的,又是自己

    不熟悉的部分。

    再次提醒,一定要克制住自己反复阅读已熟悉内容的冲动,否则既浪费了阅读时间,又不会有任何新

    的收益。

    而且,第二遍阅读的输出与第一遍有很大不同。第一遍阅读的输出依然在阅读框架中,目的是厘清主

    要脉络,形成初步理解,抓住重点内容。而第二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要将阅读内容归到你的知识体系中,变成你自己的理解和知识,从而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被顺畅地调用出来。

    因此,在第二遍重点精读的时候,你需要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不将这些详细的内容记录下来,时间一长你就会忘了。只记录在阅读框架中

    也没有用,因为不方便查找,你也不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这些阅读框架拿出来复习一遍。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在第二遍重点精读的时候,将这些内容记到笔记里,而且一定要体系化地组织这

    些内容(推荐使用OneNote,第7章的笔记技巧中会具体介绍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是第一次学习,还没有建立个人知识体系框架,暂时也没有个人的理解,就可以先

    把书的目录作为你初始的知识体系,随着以后阅读更多图书、有了更多实践之后,再做更新。

    如果之前已经建立了个人知识体系框架,或者有自己的理解,就要将书的内容打散,重新按照你的知

    识体系框架填充到对应的位置,这样这本书的内容就转变为你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了。

    例如,假设在第二遍精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时,会重点阅读界定问题和四大逻辑顺序的内

    容,你就不需要再照抄图书的组织顺序,而是可以分别将它们填充到你个人知识体系框架的对应位置中

    (小提醒: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所有内容都是记录在阅读框架中的,没有做笔记)。

    只重点精读自己不熟悉的部分,同时将阅读内容重新组织进个人知识体系框架中,通过这种做法,你

    就能以更少的阅读时间,提炼出更多对你有价值的知识。

    第二遍阅读完成后,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第三遍、第四遍阅读。但要记住:只阅读你未彻底理解

    的,或者在应用上碰到疑问的。千万不要再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如果忍不住这么做了,你就会发现哪怕读

    一万遍,还是只熟悉你熟悉的内容,难点的内容依然是难点。

    到这里你已经完成多重阅读了。

    多重阅读一共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目的和侧重点。

    (1)明确目的。这个步骤是在阅读开始前就要完成的,核心目的是建立主动阅读的意识,因为任何一

    本高质量图书的信息量都是很大的,而且都可以有多个角度的解读。如果不明确阅读方向,就会迷失在森

    林中,缺乏有效的输出。

    (2)画出框架。这个步骤是在浏览完封面、书腰、前言、目录后开始做的,目的是理出阅读的主要脉

    络,这样既能形成整体概念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又不会迷失在段落的细节中。特别是在某些书自身逻辑不

    太清晰的情况下,这一步更有价值。

    (3)变速阅读。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进一步理清脉络,形成初步理解,并抓住重点内容。关键是要针对

    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要跳过;熟悉的内容要快速浏览;难以理解的内容

    要大致看一遍;与目的相关、又不熟悉的内容要仔细阅读。(4)重点精读。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将阅读的内容转为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记住,这

    个步骤只阅读与目的相关并且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而且要按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来记笔记。

    本节练习

    一个好的阅读方法,看上100遍,不如自己动手做上一遍。

    本节留给你的练习是:采用多重阅读方法,自己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千万别忘了在阅

    读前设定好你的阅读目的)。

    扫码入群,跟其他人一起共读,相互检验阅读效果。

    第5节 主题阅读,一天读完上百份资料

    了解完整体阅读和多重阅读后,你还需要掌握一种阅读方法: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针对某个行业(如房地产、零售)、某个专业领域(如资金集中管理、HR 绩效管理、生产

    成本管理),或者某个具体问题(如何提高客户回头率),在一天或几天的时间内集中阅读大量材料,以

    便快速建立全新知识体系或完整解决方案的一种阅读方法。

    主题阅读是以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为基础的,它与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整体阅

    读和多重阅读同一时间都只阅读一份阅读材料,而主题阅读则需要同时阅读几份甚至几百份阅读材料。

    因此,相较于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主题阅读必须在大规模阅读开始之前,就构建好一个整体的主题

    框架,再根据主题框架,按图索骥地收集资料和重点阅读,否则就会陷入资料的汪洋大海中,再怎么努力

    都读不完。

    例如,因为项目需要,你要在三天内给某个客户出具一个关于阿米巴经营模式的解决方案。在你准备

    收集大量资料、投入大量时间阅读之前,最好能先构建一个关于阿米巴经营模式的框架,再根据这个框架

    去搜索阅读材料和开始阅读,如图5-14所示。

    图5-14 阿米巴经营模式的框架示例

    简单来说,主题阅读就如同找一群人开会。在开会之前,你先要明确目的,勾勒出整个会议要讨论的

    内容框架,之后找一群人,围绕框架,各抒己见,填充内容。

    下面,详细介绍主题阅读的两个步骤。

    步骤1 搭建主题框架

    根据对主题掌握程度的不同,搭建主题框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对主题一无所知的情况

    在对主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需要先翻一遍书,构建出基本框架,再开始主题阅读。而且最好选用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但内容相对比较浅显的书。

    例如,当全新了解一个行业时,最好选用行业蓝皮书或行业研究报告作为第一份阅读材料;刚开始学

    习会计知识时,最好选图解会计之类的入门书。因为它们覆盖的内容很完整,框架很清晰,内容很简单。

    利用它们搭建好初始框架后,再阅读更专业的内容。例如,要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阅读那些通

    用的会计教材。

    这里与你分享一个经验:在全新接触一个主题的时候,最好能同时阅读三本以上的书。

    因为每个作者都会受到自身视野和经验的局限,写出来的书与客观实际都是有偏差的,但因为你在这

    个主题上尚无经验,因此也难以做出判断,这时只有同时阅读多个人针对同一主题的书,才能搭建出相对

    全面,也相对客观的主题框架。

    而且,你很容易就能看到不同作者之间“打架”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这个主题的重点或难点。弄

    清楚了这些地方,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也就很深刻了。

    例如,在阅读与记忆相关的主题时,有的书说遗忘是因为记忆不停地消散导致的,因此要不停地重复

    以抵抗记忆消退,这样效果才好;有的书却说不能不停地重复,因为重复强度越大会导致突触连线发生改

    变的门槛越高,因此重复间隔长些的效果会更好,例如背英语单词,隔两个月复习一次的学习效果比两星

    期一次要高50%。

    你看,“打架”的地方就来了。你肯定不能都采纳,这时你自然就会去查找更多的资料做验证,理解就

    会很深刻了 [shu籍 分.享 V信jnztxy]。

    像上面记忆这个主题,最后你能找出来的最权威的解释就是:短时记忆至少要2小时以上,并且经过一

    定的重复才能转为长时记忆,因此重复是必需的。在这一点上两者都对,但是记忆不是消退而是被其他记

    忆覆盖了,特别是记忆发生后的1~2小时。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背完单词的2小时内,不要再去记忆其他内

    容(因此睡前记忆效果最好)。

    这种以第一本书为基础,再翻阅2~3本书做验证和调整的方式,第一本书需要采用多重阅读方法,后面

    2~3本书采用整体阅读方法,将输出结果再更新到第一本书的笔记中。

    2.对主题有一定理解的情况

    如果你对这个主题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就基于你已有的理解,从阅读目的出发,先构建出一个主题框

    架(如某个咨询解决方案的框架),阅读更多资料后,再做修正。

    步骤2 填充主题框架

    主题阅读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且结构化

    地整理出来。

    这就需要你在第一步构建出的主题框架基础上,按图索骥地搜索阅读材料,以及按照主题框架结构化

    保存收集到的材料,否则你会迷失在海量资料中。

    填充主题框架时,主要有两种信息的输入:一种是思路的输入,这种信息被更新到主题框架中,作为

    对思路的完善。另一种是直接应用的材料,片段的内容就直接被复制到文档或OneNote笔记中,完整的内容

    就在文档或OneNote笔记中标明位置,将来能索引到就行。

    这种按图索骥搜索材料和填充内容的方式,首先,不会使你迷失在材料的汪洋大海中;其次,所有内

    容都是按主题框架结构化填充的,省却了后续大量的整理时间。

    总结

    你已经完成对YouCore四大阅读理念、三大阅读方法的学习。

    你一定已经发现,其实三大阅读方法就是四大阅读理念在不同阅读情形下的运用。把握好这四大阅读

    理念,你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阅读方法:

    理念1 带着目的阅读才能学以致用

    理念2 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理念3 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理念4 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阅读内容才能理解得更深

    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主题阅读这三大阅读方法,分别有它们适用的场合,因此在选择一个阅读方法

    之前,需要先明确阅读目的。

    整体阅读就像跟人提问,适用于想从阅读材料中寻找1~3个有用信息的阅读情形。例如,从某本书中找

    出快速提升自家产品销量的三个上手即用的营销技巧。

    多重阅读就像石油勘探,适用于系统地吸收某本书的内容,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阅读情形。例

    如,从某本营销书中提炼出一套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

    主题阅读就像找一群人开会,适用于需要在一天或几天的时间内集中阅读大量材料,以便快速建立一

    个知识体系或完整解决方案的情形。主题阅读是以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为基础的。其实,还有一种阅读方法我没有介绍,就是逐字逐句地阅读。有些经典文献是不适合快速阅读的,相

    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细细地品,如《易经》《金刚经》《论语》等。不过,这个阅读方法我相信即使不介

    绍,你也是掌握的,本质上就相当于朗诵。

    最后再啰唆一句,阅读方法不同于学习策略,光知道原理是没用的,要真正掌握它们,必须找几本书

    读一读才行。

    学员感言

    我以前怕读书,因为实在读得太慢,一个月都读不了一本,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生怕错过了什么金

    句。这下我知道了,根本没有必要这样读书,速度不仅慢,效果还差。用新学的YouCore阅读法,我终于不

    怕读书了。

    ——学员1

    我从小到大读了不少书,但要问方法,基本都是一个,就是从头翻到尾。从来没有想过根据不同的目

    的,读书的方法还各不相同。如果能早一点知道这样的读书方法,收获会更多。

    ——学员2

    书外求助

    看完了这一章,有没有将书中的阅读方法用起来?使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例如,想不想知道自己的阅读笔记怎么样,让大家评一评,看看还有哪些提升的地方。

    或者,想不想看看别人的阅读笔记是什么样的。

    扫码入群,获得书外求助的机会吧。记得备注“学习力”!第6章 五类学习技巧之三:理解技巧,让知识掌握得更好

    第1节 四类不同的知识

    人类自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积累了海量知识,而且知识的种类纷繁复杂,如诗歌、文化知识、历史事

    件、操作指引等。

    对这些知识的分类迄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在激烈的争论中,还是有一些分类得到了广泛认同。例

    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四大知识类别:① 事实性知识;② 概念性知识;③ 程序性知识;④ 元

    认知知识。

    至于什么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图6-1

    所示。

    图6-1 《白毛女》戏剧

    例如,你正在学习《白毛女》这部戏剧,你可以有四种学习方法。

    第1种学习方法

    你认为自己应该知道《白毛女》剧中所有角色的名字,以及角色之间显而易见的关系(例如,黄世仁

    与白毛女是迫害和被迫害的关系),还应该知道剧情的细节,知道哪个角色说了什么话,甚至能够凭借记

    忆背诵剧本中某些重要的段落。

    这种学习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白毛女》的细节和要素上,因此你关注的是事实性知识。

    第2种学习方法

    你认为《白毛女》能够使自己懂得一些重要概念,如压迫、阶级矛盾和社会制度。你还有兴趣理解这

    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社会制度在白毛女的悲惨命运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你觉得关注这些概念及其关系,可以使自己在剧情和用来理解人类现状的那些不同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使自己学习《白毛女》这部戏

    剧的价值更大。在这种学习方法下,你关注的是概念性知识。

    第3种学习方法

    假如你认为,《白毛女》只不过是中国的戏剧之一。你的目的是把《白毛女》作为载体,掌握应该如

    何对剧本进行思考。为了这个目的,你先学习了一套阅读剧本时使用的一般性方法:① 跟朋友或同学讨论

    剧情;② 审视角色之间的关系;③ 理解剧作者传达的信息;④ 考虑剧本的写作方式和它的文化背景。假设

    你学习的这四个一般性步骤构成的学习程序,不仅可以用于《白毛女》,而且可以用于所有剧本的学习,那么你关注的就是程序性知识。

    第4种学习方法

    跟第3种学习方法类似,你把《白毛女》看作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遇到的众多戏剧之一。你也希望自

    己学会一套一般的程序或“工具”,用以学习、理解、分析和欣赏其他剧本。与第3种学习方法不同的是,你

    不想只是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别人的方法和工具,而是希望自己能“边学习,边思考”,对自己使用这些

    工具的方式加以反省和进行元认知活动。例如,你会把使用这些方法阅读剧本时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如角

    色发展混同于剧情),并且从这些问题中学习。最后,你还希望通过对剧本角色的认同,对自己有所了解,如自己的价值观或自己的优缺点。在这种学习方法下,你关注的是元认知知识。

    不过,我们上学时,为了应付考试,对这四类知识的学习,用的是同一个万能大法:背!

    只要能背得下来,考试分数基本就有保障了。虽说上不了清华北大,但考个不错的本科院校还是可以

    的。

    上学时采取这种“背”的万能大法还可以,但进入职场就不行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职场是一个需

    要实践的地方,而不是像上学时那样面对的试卷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例如,公司统一培训了面向客户的沟通技巧,讲了三个原则、四个方法,以及一个完整的演示方案。

    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你将这三个原则、四个方法、一个方案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如果是学校里的考试的

    话,我估计你肯定能得90分以上。但若实际应用于与客户的沟通中,你觉得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有用吗?

    在职场学习中,还能通过“背”字来处理的,就是各种事实性知识了。例如,公司是哪一年成立的,公

    司全年的销售额在行业中排名第几,等等。

    这类知识无须理解,也无须应用,只要记住,在需要的时候能回忆起来即可。

    除了事实性知识,剩下的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就不是“背”能解决的了,它们分别需

    要你能深刻理解、熟练应用,以及举一反三。

    那么,某个知识属于这四类中的哪一类,以及各类知识怎样学习才是效率更高的?下面我详细介绍。

    第2节 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技巧,助你过目不忘

    事实性知识是指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片段”形式的知识。学习事实性知识的关键,就是要背得快、记得牢,也就是记忆术要用得好。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因为难度低、见效快,因此市面上很多讲学习或讲记忆的课程或图书,都侧重于这

    类知识的学习。

    而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因为受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影响,也经常误以为记忆好就是智商高,就是聪

    明,因此很容易盲目地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来练习记忆术。这是学习上一个很大的误区:将宝贵的脑力、精力,浪费在价值很低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上。

    古代因为受存储和查询技术的限制,因此很多知识要记忆在大脑中,否则在使用的时候会因为记不住

    而无法运用。例如,王勃在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如果回忆不起来冯唐和李广的故事,那么他也不可能

    写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样的诗句。因为谁也不可能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在身上还背着成千上万本

    书。

    但在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事实性知识,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记忆了。你记忆水平再

    好,再号称记忆大师,难道还能比谷歌收录的信息多?而且,现在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都能联网,直接在百

    度或谷歌上搜索“冯唐”“李广”就可以了。哪怕你连人名都不记得了,但只要搜索“谁一直没有被封侯”,也很

    容易将李广的故事给搜索出来。

    当然,这么讲并不是让你一点事实性知识都不记忆了,而是让你将宝贵的脑力和精力花在关键信息的

    记忆上。

    那么,怎样记忆效率才最高呢?我推荐两种方法:一种是思维导图;另一种是记忆宫殿。

    思维导图是利用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结构,同时加以线条、图片、颜色的综合,刺激你的形象记忆,从而可以提高你记忆的速度和牢固度。

    记忆宫殿是提前设定好一个你熟悉的环境空间,然后在这个环境空间中布置上各种元素并标上顺序。

    例如,你可以将你的卧室作为记忆宫殿的原型。熟记了这个环境空间后,以后再记忆其他知识时,就可以

    分别映射到这个环境空间的元素上。

    讲述这两种方法的书、文章、课程多如牛毛,而且基本都免费,你可以上网搜索。

    但还是要提醒你,不要在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上花太多时间,要多利用技术手段,能即时查询的就不要

    记忆。只记忆那些关键的、需要熟练记忆的知识即可,如术语符号等。

    第3节 概念性知识的三个自问,帮你彻底理解

    第二类知识是概念性知识,这类知识是更为复杂的、结构化的知识形式。

    概念性知识包括较一般的名词概念(AI、区块链、框架)、模型(4P营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原则(以终为始、以事实为依据)、原理(金字塔)或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

    一般人在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时候,容易将其当成事实性知识来记忆,觉得能将概念、模型、原则、原

    理或理论的内容记下来,就算掌握概念性知识了。这就是不清楚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巨大差别所导

    致的。

    概念性知识包含一些事实性知识,但这些事实性知识必须是相互联系、非任意性的、结构良好地组织起来的。打个比方,概念性知识中包含的事实性知识就像一块块瓷砖,上面有一些简单的纹路,孤立地看

    每一块瓷砖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你把这些瓷砖按照一定的结构拼接起来,呈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幅恢宏

    的图画,这才算掌握了概念性知识。

    假如你能背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你是不是就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其实,从能背出来到真正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之间的距离

    是非常遥远的。

    例如,我问你三个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问题,你看你能否回答出来: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哪一年提出来的?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点提出来?

    (2)你能举出三个与马斯洛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1841KB,1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