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风俗百图.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第1页 |
第4页 |
第15页 |
第24页 |
第40页 |
第51页 |
参见附件(6657KB,50页)。
古代风俗百图是作者王弘力绘制的古代风俗连环画,包含了一百幅彩色插图,每一帧都描绘了古代人们的风速,包括生活起居,节日习俗,婚嫁育儿等等内容。
内容简介
1992年,连环画大师王弘力先生为《古代风俗诗画》一书绘成插图一百幅,十年后,以旧画为基础,遴选增删重绘成一百幅彩色插图,各配以风俗竹枝词一首、风俗源流考述一段,并于2006年初结集出版,名为《古代风俗百图》。读库此次校正文字、旧书新做,以小册子的形式将其呈现给读者。
插图所绘节庆活动上溯先秦两汉,近至明清时期,生动古朴、细节丰富;考述文字则从诸如《荆楚岁时记》《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典籍中辑录简明记载,时或引用历代文人墨客的相关诗作,以说明某一习俗之源流与变迁。
内容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我国古代逢岁时节令则庆贺祈愿的具体习俗,从正月初一至除夕之夜,涉及节令风俗六十多项,有的至今仍有传承,有的则已散佚在典籍史料之中。二是三十多项具有时代特色的日常生活场面,包含衣食住行、婚嫁育儿、祭祀祖先、娱乐游戏等多个方面,共同讲述古人生活的生动细节。
对于拥有传统节日乡土记忆的读者而言,本书可能勾起一重怀念与珍视;对于好奇岁时节令典籍记载的读者,本书也提供了较为丰富系统的线索。
古代风俗百图作者信息
王弘力,祖籍山东蓬莱一九二七年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辽宁美术出板社编审、沈阳市文史馆馆员。自一九五。年历任《辽西画报》、《辽西文艺》编辑,《辽宁画报》社编辑、编审。建国十年大庆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其创作之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王者》等曾荣获全国及省一等奖。国画作品《十六大阿罗汉》、《饮中八仙歌》等已波新加坡、日、美等国友人收藏。自一九人一年,先后编著有《黑白画理》、《模特儿史话》、《艺用服饰资料》,编泽有《人体速写技巧》、《从自然到艺术》、《包装外文美术字》以及近年创作的《聊斋短篇六十则》和《百馗图集》等作。即在古代文字研究方面,曾发表有《契丹小字墓志研究》、《契丹小字宫殿解》等多篇沦文于《民族语文》及《内蒙古大学学报》。一九九七年编注之《古篆释源》为理顺汉字字源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读者评价
1、《古代风俗百图》引述清代顾禄的相关记载:
《清嘉录》载:“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征。”一说压岁钱本为“压祟钱”,贻小儿免受祟之害也。
从这段引文看,除夕的晚上,长辈除了要给小孩压岁钱以防鬼怪的伤害之外,还要在小孩的枕头边放置橘子和荔枝,橘荔读音接近吉利,初一将其吃掉,寓意获得一整年的平安吉祥。
清代除夕儿童拜年得压岁钱场景。
至于为什么除夕有荔枝吃,可以简单推测一下。相传顾禄也是苏州吴县人,《清嘉录》记载的主要是江南的习俗,在压岁果子条目下,他又引用了清代诗人吴存楷的《咏吉利》一诗:
闽荔干红邓橘黄,深宵酒醒试偷尝。
听郎枕畔朦胧语,新岁还君大吉祥。
由“闽荔”可知,清代福建地区冬季也有荔枝,但应该不是新鲜的荔枝,而是晒制加工过的荔枝干。成书于明代、专门记载福建荔枝的《闽中荔支通谱》有“荔支成实在六七月间,虽干而致之”等句,可见当时为了能更长久的食用荔枝,确实将其晒干储存了。
总之,无论苏州还是福建,将橘、荔二物放在小孩枕边待食用,取的都是吉祥之意,都饱含对小孩子的美好祝福。
2、读这本书是因为一个研究工作,买来了解古代的生活方式是如何的,基于了解的要求,这是一本轻松愉悦美丽的读物。
它以竹枝词配以插图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形色生活,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的阐述。竹枝词本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而来,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可以作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的资料来源。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不同时节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人们喜欢做什么,用到什么器物,有什么样的行为,也可以看到古代人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感受到古代的一种诗意美和自然美,或者一种仪式之美。
其实蛮期待自己也能在现代的生活中亦能诗意的栖居的!
古代风俗百图截图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6657KB,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