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5452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1日
第1页
第5页
第11页
第25页
第48页
第57页

    参见附件(165513KB,382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

    医学微生物学它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小编今天给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有需要的小伙伴们快来吧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传染致病的机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特异性防治措施等,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和与微生物有关的免疫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

    内容

    (一)细菌:主要叙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变异、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理化、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二)免疫学基础:主要阐明病原微生物和宿主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叙述非传染性免疫的有关理论。

    (三)细菌各论:阐述医学上重要的各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法和特异性防治。

    (四)其他微生物:分别列述与医学有关的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和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的相互关系,掌握传染病及与微生物有关的其他疾病的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以能运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基础。

    发展简史

    ⒈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⒉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列文虎克(1632~1723) 发现微生物的第一人;

    巴 斯 德(1822~1895) 开创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代,发现发酵与腐败均由微生物引起;

    李斯特(1827~1912)创建了外科无菌手术;

    郭 霍(1843~1910)在确认传染病的病原菌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① 发明固体培养基,可做细菌纯培养;② 建立染色方法;③ 动物实验;

    均有利于鉴别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确定新发现病原微生物的标准—郭霍法则:

    ① 从感染部位取材,分离培养出可疑病原微生物;

    ② 将该微生物接种健康动物,可引起相同症状;

    ③ 从感染动物体内分离出同样的病原微生物.

    伊凡诺夫斯基(1864~1920)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

    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学习目的

    ⒈新的病原微生物相继被发现,造成新现传染病;

    ⒉原流行的病原体因变异,耐药等原因重新流行,导致再现传染病;

    ⒊至今还有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仍未发现;

    ⒋某些病原体的致病和免疫机制有待阐明;

    ⒌不少疾病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研究方向

    ⒈加强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为及时诊治疾病提供病原学依据.

    ⒉深入开展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的研究,为开发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⒊研制开发免疫原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疫苗.

    ⒋研制特异,灵敏,简便,快速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及技术.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第一节 细菌的营养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第二节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第三节 细菌的突变

    第四节 基因的转称与重组

    第五节 变异在医学中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

    第二节 链球菌

    第三节 肺炎球菌

    第四节 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

    第七章 肠道杆菌

    第一节 大肠杆菌

    第三节 痢疾杆菌

    第四节 沙门氏杆菌

    第五节 克雷伯氏菌

    第六节 变形杆菌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第一节 霍乱弧菌

    第二节 空肠弯曲菌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第一节 结核杆菌

    第二节 其他引起人类感染的分枝杆菌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第一节 炭疽杆菌

    第二节 布氏杆菌

    第三节 鼠疫杆菌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 百日咳杆菌

    第二节 流感杆菌

    第三节 绿脓杆菌

    第四节 军团病杆

    第十六章 螺旋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第三节 其他螺旋体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第十八章 衣原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沙眼衣原体

    第二节 鹦鹉热衣原体

    第三节 肺炎衣原体

    第十九章 支原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第一节 病原性真菌概述

    第二节 浅部真菌

    第三节 溶部真菌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实验室诊断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正粘病毒

    第二节 副粘病毒

    第三节 腺病毒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第四节 轮状病毒

    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第一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第二节 新疆出血热病毒

    第三节 登革病毒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第二节 森林脑炎病毒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五节 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截图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65513KB,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