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5943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25日
第1页
第10页
第20页
第29页
第45页
第86页

    参见附件(17989KB,666页)。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与视知觉》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不多见了,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都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喜欢的可以阅读哦

    内容简介

    《艺术与视知觉》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不多见了。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文章、学术演讲、报告会、发言和指导等——

    这一切都是想要帮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为了谁才创造了这些作品等等——组成的洪流中淹没了。

    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具被大批急于求成的外科医生和外行的化验员们合力解剖开的小小的尸体。由于这批人总是喜欢用思考和推理的方式去谈论艺术,就不可避免地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艺术是一种使人无法捉摸的东西。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作者简介

    鲁道夫·阿思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97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电影作为艺术》、《艺术心理学新论》、《熵与艺术》等。

    滕守尧,1945年生,山东人,曾先后就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美学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审美心理描述》、《艺术社会学描述》、《中国怀疑论传统》、《文化的边缘》、《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道与中国文化》等14部,美学译著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7部,文学译著8部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1章 平衡

    1 在一个正方形中隐藏的结构

    2 知觉力剖析

    3 当同一个正文形中有两个圆面出现的时候

    4 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

    5 为什么需要平衡

    6 重力

    7 方向

    8 各种类型的平衡图式

    9 顶与底

    10 左与右

    11 平衡与人类心理

    12 平衡必须传达意义

    13 坐在椅子上的塞尚夫人

    第2章 形状

    1 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的视觉

    2 捕捉事物的本质

    3 知觉概念

    4 什么是形状

    5 以往经验的作用

    6 对形状的观看

    7 简化

    8 造成简化的条件

    9 物理简化

    10 有关简化的试验

    11 整平与尖锐

    12 一种生理学理论

    13 为什么眼睛能看清真相?

    14 艺术中的分离

    15 什么是部分

    16 组合原则

    17 艺术中的实例

    18 结构骨架

    第3章 形式

    1 定向的改变

    2 倒立的物体

    3 投影

    4 立休的视觉概念

    5 如何选取最佳方面

    6 埃及人采用的方法

    7 透视缩短

    8 重叠

    9 重叠法的好处何在

    10 平面与深度的相互作用

    第4章 发展

    第5章 空间

    第6章 光线

    第7章 色彩

    第8章 运动

    第9章 张力

    第10章 表现

    原文精彩摘录

    情感只能是“观看”或“发现”的结果,而不是“看”或“发现”赖以进行的工具(或能力)。 没有一件事物是独立存在或单独存在的。看到一件物,就意味着给这件事物在整体中分配一个位置,它在空间的位置,它在那些用来度量大小、亮度、距离的仪器的刻度盘上的位置等等。 换句话说,每一次观看活动就是一次“视觉判断”。“判断有时候被人们误以为是只有理智才有的活动,然而”视觉判断“却完全不是如此,这种判断并不是在眼睛观看完毕之后由理智力做出来的,它是与”观看“同时发生的,而且是观看活动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截图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7989KB,6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