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6791
风雅宋:宋朝生活图志全文在线高清插图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4日
第1页
第7页
第18页
第22页
第37页
第399页

    参见附件(38073KB,422页)。

     打开它,你会领略到一片意想不到的风景。

    内容介绍

    《风雅宋——宋朝生活图志》是一本优美的散文体历史读物,从大量的优美诗词中挖掘出从高堂之上至江湖之远的、形形色色的历史记忆,可谓“话中有词,词中有话”。本书分梦华、百事、闲乐、红颜、婚育五大主题,向读者娓娓道去宋人衣、食、住、行的生活细节。它是一本有内涵接地气的枕边书,也是一段有料有趣的历史记录,打开它,你会领略到一片意想不到的风景。

    作者简介

    梁志宾:广东深圳人,85后文史作家。自幼熟读唐宋史书,已出版《汴梁如梦正繁华》 《大宋幽影录》等书,并发表《王衍——清谈误国的背后》 《诗语驿路话韩愈》等若干文化散文。

    风雅宋:宋朝生活图志预览

    作品目录

    第一章 【梦华】

    老饕行踪 —— 孟元老和他的开封城

    武林旧游 —— 周公谨和他的杭州城

    樊楼灯火 —— 两宋酒楼文化漫谈

    一瓯风月 —— 江湖茶坊

    第二章 【百事】

    满城风雨 —— 宋代房租知多少

    吟叫百端 —— 宋朝的叫卖声

    声闻天阙 —— 击鼓鸣冤

    祝融之战 —— 火政

    暮鼓晨钟 —— 报时

    夏虫言冰 —— 消暑

    第三章 【红颜】

    三寸金莲 —— 缠足

    巾帼庖厨 —— 厨娘

    玉燕钗头 —— 头饰

    胜日寻芳 —— 女性出游

    第四章 【闲乐】

    花样年华 —— 从宋代男子簪花说开去

    狸奴往事 —— 宋代养猫风气

    冲向云霄 —— 宋代的蹴鞠运动

    瓦舍勾栏 —— 都市游艺场

    第五章 【婚育】

    罗带同心 —— 宋代婚礼

    婚前婚后 —— 宋代婚恋面面观

    暖泉初清 —— 洗儿趣谈

    雏凤新声 —— 人生的春天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原文

    彩胜宫花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杭州细如轻愁的雨巷那 头,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报知卧睡小楼上的诗人陆游,春已 深浓。宋人为何要买杏花呢?他们可能是买来做头饰。他们? 怎么不是她们?清人赵翼在《陔馀丛考·簪花》中说:“今俗唯 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男子簪花,古已有之,在两 宋尤盛。在宋时,既给自己买花、也给妻子送花的男士们准定 是宋代花市的大买手。 宋代民俗多肇兴于唐朝,“簪花”亦不自外。王维名诗《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人。”宋人史铸《白菊集谱》引载《仙书》说:“茱萸为辟邪 翁,菊花为延寿客。”因此,唐人在重阳当天也会鬓插菊花。如 杜牧诗《九日齐山登高》所言:“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 头归。”除在节日里,平日唐朝男子偶尔也会簪花。唐玄宗时, 小名“花奴”的倾世美男汝阳王李琎,通晓音律,他曾在君前敲 击羯鼓。皇帝满生欢意,躬自摘下一朵红槿花戴在花奴帽上。 花奴戴着花,奏了一曲《舞山香》,曲终却花不落,玄宗喜 称:“花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 个案不能代表主流,簪花要到宋时才成士庶的普遍俗习。每 逢国家大典、佳节良辰、岁时祭祀等喜庆时分,赵宋君臣都会将花儿簪在头上。按惯例,皇帝要在琼林苑主持“闻喜宴”款宴 新科进士,赐戴名花。“闻喜宴”亦名“琼林宴”,能够与宴是士 子的无上荣耀,但宴上总有感到不自如的人。宋仁宗宝元元年 (1038年),在那些春风得意的簪花郎环伺中,司马光显得格 格不入。他性尚简朴,不肯戴花。同伴劝谕他:“这是君上御赐 的花,不可不戴。”司马光不得不勉强戴上一朵小花。根据宋初 诗人王禹偁追忆登榜后景况所作的《杏花》诗:“登龙曾入少年 场,锡宴琼林醉御觞。争戴满头红烂漫,至今犹杂桂枝香。”可 猜想,司马光戴的这朵花很有可能也是杏花。 司马光不想戴的花,却是京城的抢手货。宴后,进士们在归 途中,他们鬓边的“今上赐花”总被乞丐和娼妓抢走。那些位居 社会底层的人,无非是想沾点喜气罢了!

    风雅宋:宋朝生活图志全文在线截图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序 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

    中,勤劳、智慧的中华各族人民,曾经创造出举世闻名的政

    治、经济、文化、科技文明成果。这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

    优秀成果,是中国古代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中,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同时,这些成果的推广与普及,又作

    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科技、文化、艺术的魅力。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不仅内容宏富,绚丽多姿,而且源远

    流长,传承有序。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社会生活史,以历史中

    带有宽泛内约意义的社会生活运作事象作为研究对象,它是历

    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更形象地了解历史

    原貌。关于生活史在历史学中的地位,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罗

    德·铂金曾这样说道:“灰姑娘变成了一位公主,即使政治史和

    经济史不允许她取得独立地位,那么她也算得上是历史研究中

    的皇后。”

    [ 1 ]

    然而这位“皇后”在中国却历尽坎坷,步履维艰,她或为其他

    学科的绿荫所遮盖,或为时代风暴扬起的尘沙所掩蔽,在很长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生活史没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没有

    清理出必要的历史资料,整体性的研究尤其薄弱,甚至于今日

    提到“生活史”这个词,许多人仍不乏茫然之感。

    社会生活史在中国的萌芽可追溯至古代。中国古代史学家治

    史,都十分注意搜集、整理有关社会生活方面的史料。如孔子

    辑集的《诗经》,采诗以观民风,凡邑聚分布迁移、氏族家族

    组织、衣食住行、劳动场景、男女恋情婚媾、风尚礼俗等等,均有披露。《十三经》中的《礼记》《仪礼》,对古代社会的

    宗法制、庙制、丧葬制、婚媾、人际交往、穿着时尚、生儿育

    女、敬老养老、起居仪节等社会生活资料,作了繁缛纳范,可

    谓是一本贵族立身处世的生活手册。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

    传》中描述了全国20多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临淄地区,“其俗宽

    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

    刺,故多劫人者”。长安地区,“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

    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他并非仅仅罗列现象,还力图作

    出自认为言之成理的说明。如他在解释代北

    [ 2 ]

    民情为何“慓

    悍”时说,这里“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其

    民羯以不均”。而齐地人民“地重,难动摇”的原因在于这里的自

    然环境和生产状况是“宜桑麻”耕种。这些出自古人有意无意拾

    掇下的社会生活史素材,对于揭示丰富多彩的历史演进中外在

    表象和内在规律之间的联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将其视作有

    关社会生活研究的有机部分,似也未尝不可。

    在西方,社会生活史作为一个学科是伴随着20世纪初社会

    学的兴起而出现的。开风气之先的是法国的“年鉴学派”。他们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主张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追踪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过

    程,并进而分析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结构以及全部社会的精神状

    态。“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克·勒维尔(J a cque s Reve l,1942-)在《法国史》一书中指出:重要的社会制度的演变、革

    命以及改革等等历史内容虽然重要,但是,“法国历史从此以后

    也是耕地形式和家庭结构的历史,食品的历史,梦想和爱情方

    式的历史”。史学家布罗代尔(Fe rnand Br aude l,1902-1985

    年)在其《15至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将首卷即题为《日常生活的结构》,叙述了15-18世纪世界人口

    的分布和生长规律,各地居民的日常起居、食品结构以及服

    饰、技术的发展和货币状况,表明他对于社会生活是高度关注

    的。而历史学家米什列(Mi che l e t,1798-1874年)在《法兰西

    史》一书的序言中则直接对以往历史学的缺陷进行了抨击:第

    一,在物质方面,它只看到人的出身和地位,看不到地理、气

    候、食物等因素对人的影响;第二,在精神方面,它只谈君主

    和政治行为,而忽视了观念、习俗以及民族灵魂的内在作用。

    年鉴学派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领域,其理

    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

    学的发展。

    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大潮中,社会生活史研究与方法

    也被介绍到中国,并迅速蔚成风气。揭橥大旗的是梁启超。他

    在《中国史叙论》中激烈地抨击旧史“不过记述一二有权力者兴

    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是帝王家谱”,指出:“匹夫匹

    妇”的“日用饮食之活动”,对于“一社会、一时代之共同心理、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共同习惯”的形成,极具重要意义。为此,他在拟定中国史提纲

    时,专门列入了“衣食住等状况”、“货币使用、所有权之保护、救济政策之实施”以及“人口增殖迁转之状况”

    [ 3 ]

    等等社会生活

    内容,从而开启了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新局面。

    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史学界的诸多研究者都涉足

    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领域,分别从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对古代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物质、精

    神、民俗、生产、科技、风尚生活的状况,进行探究,并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一研究的真正全面展开,却是20世纪80年

    代以来的事情。在这个时期里,社会生活史研究这位“皇后”在

    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走出“冷宫”重见天日,成为

    史苑里的一株奇葩,成为近年来中国史学繁荣的显著标志。社

    会生活史研究的复兴,反映了史学思想的巨大变革。一方面它

    体现了人的价值日益受到了重视,把“自上而下”看历史变为“自

    下而上”看历史,这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另一方面,它表明人

    类文化,不仅是思想的精彩绝伦和文物制度的美轮美奂,而且

    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如果没有社会生活这片“沃土”的

    浸润,人类文化将失去生命力。

    这一时期的生活史研究,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这些

    年先后在天津、南京、成都、沈阳、西安、上海召开了数届全

    国性学术研讨会。其中1986年10月,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

    研究》杂志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联合发起在天津召开的中国首

    届“中国社会史学术研究会”,是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新起

    点、新开端,是社会生活史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步。从此,社会生活史研究成为历史研究中颇为绚丽的篇章,至今方兴未艾,其成果如雨后春笋,不胜枚举。社会生活史的

    大型丛书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诸多资深专家学者撰著

    的从夏朝至清朝的社会生活史丛书,另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

    2001年推出的多卷本《中国风俗通史》等。此外较为重要的单

    册图书有林永匡、王熹的《食道·官道·医道》(1989),汪福

    宝、庄华峰主编的《中国饮食文化辞典》(1994),林永匡、王熹的《中国节令史》(1995),龚书铎主编的《中国社会通

    史》(共8卷,1996),庄华峰的《中国婚姻史》(1996),徐吉军的《中国丧葬史》(1998),彭卫的《汉代社会风尚研

    究》(1998),郝春文的《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

    活》(1998),郭振华的《中国古代人生礼俗文化》

    (1998),孙立群的《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2003),常建

    华的《婚姻内外的古代女性》(2006),包铭新的《西域异

    服:丝绸之路出土古代服饰复原研究》(2007),萧默的《古

    代建筑营造之道》(2008),王景琳的《中国古代寺院生活》

    (2009),庄华峰的《魏晋南北朝社会》(2009),张伯山、张维夏的《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古民俗》(2012),郭东

    旭等的《宋代民间法律生活研究》(2012),陈瑛的《中国古

    代道德生活史》(2012),沈泓的《古代生活:民间年画中的

    脉脉温情》(2013),阎爱民的《中国古代的家教》

    (2013),庄华峰的《中国社会生活史》(2版,2014)等著

    作,这些作品对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

    作用。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然而我们注意到,尽管近年来中国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但与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等研究领域相比,其成果还是相对单薄的。个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与人们

    的治史理念当不无关系。

    我们觉得,史学研究应当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大众、面

    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就是“眼睛向下看”,去关注社

    会下层的人与事;“面向生活”就是走近社会大众的生活状态,包括生活习惯、社会心理、风俗民情、经济生活,等等;“面向

    社会”则是强调治史者要有现实关怀,史学研究要为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智力支持。而近年来我总感到,当下的史学研究有时有

    点像得了“自闭症”,常常孤芳自赏地将自己封闭在学术的象牙

    塔里,抱着“精英阶层”的傲慢,进行着所谓“纯学理性”探究,责难非专业人士对知识的缺失。在这里,我并非否定进行学术

    性探究的必要性,毕竟探求历史的本真,是史学研究的第一要

    务,而且探求历史的真相,就如同于计算圆周率,永无穷期。

    但是,如果我们的史学研究不能够启迪当世、昭示未来,不能

    够通过历史的讲述去构建一个国家的认同,史学作品不能够成

    为读者启迪人生的向导,相反却自顾自地远离公众领域,远离

    社会大众,使历史成为纯粹精英的历史,成为干瘪的没血没肉

    的历史,成为冷冰冰的没有温情的历史,自然也就成了人们不

    愿接近的历史,这样的学术研究还会有生机吗?因此,我觉得

    我们的史学研究要转向(当然这方面已有许多学者做得很好

    了),治史者要有人文情怀,要着力打捞下层的历史,多写一

    些雅俗共享、有亲和力的著作,总之一句话,我们的史学研究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要“接地气”,这样,我们的研究工作才有意义。

    上海沐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了一套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

    面的丛书,以此来重拾远逝的文化记忆,走进古人的生活。丛

    书内容涵盖古代衣、食、住、行诸方面,这是一套雅俗共享的

    读物。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彰显古代社会生活的活力和特色。编辑出

    版这套丛书,是一件“接地气”的好事,它对于社会生活史研究

    园地而言,既是锦上添花,又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它一定会获

    得广大读者的青睐。故乐而为之序。

    庄华峰

    [ 4 ]

    2014年2月18日于安徽师范大学惜墨斋

    [ 1 ]

    参见蔡少卿主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浙江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页。

    [ 2 ]

    代北:古地区名。泛指汉、晋时期的代郡和唐以后的代州北

    部及以北地区。地理范围在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

    [ 3 ]

    以上参见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

    1994年版。

    [ 4 ]

    庄华峰:男,安徽歙县人。武汉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研究

    方向为魏晋隋唐史、中国社会史、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民俗

    研究、中国经济史,著有《中国婚姻史》《中国社会生活史》

    等多部著作。曾任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安徽师范大

    学图书馆馆长。此外,对大学书法亦有深入研究,是中国当代

    青年书法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看尽纷华成往事 图文一卷有余情

    ——《风雅颂·宋朝生活图志》序

    余惯写小诗短章,绝少为文。日前蒙梁君志宾不弃,颁此大

    作相示,嘱为作序,余诚惶诚恐,怕难负所托,又俗务缠身,难以静心,故拖延有时,下笔踌躇。近日略闲,细读全文,顿

    觉书香扑鼻,两宋天光云影、风花雪月、人情物事、市井百

    态、世相纷华,跃然纸上,读之如梦回宋代,景化情生,有感

    于心,因试笔妄言一二,聊报梁君厚爱之谊。

    以史为鉴,思接千载,而知兴替。纵观中国封建王朝历史,有宋一代,无论经济、文化、科技等,皆足以令人注目、心生

    向往。其辉煌成就,前所未有,极尽一时繁华。陈寅恪先生

    云:“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此言

    诚然也。北宋时,幅员辽阔,统治者意在守势,富国而不强

    兵。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语大臣云:“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

    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又立誓碑定制“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

    言事人”,故宋代历来以富国重文而治,士人得到厚视倚重。其

    时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开采业诸类经济发展兴盛勃

    发。诗词、歌赋、杂技、戏曲、民乐、小说、绘画、书法、建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筑等艺术发展高度繁荣,文人墨客,名士风流,风骚冠于宋代

    者众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三端便

    诞于宋代,彪炳史册,可知宋代科技之发达也。当斯时,宋室

    既无秦之霸气,又乏隋唐之豪气,是以臣民优养日久,积弱弊

    生,在相对宽松之生活环境中,上至王公贵胄、士大夫,下至

    市井小民,都安于闲逸散漫,寻求红尘乐趣,过惯潇洒自在,而无忧患之想的生活。岂料繁华梦醒,北宋终在一派仓皇的景

    象和唏嘘声中落幕。两宋之交,战祸绵延,君臣南渡,江山飘

    摇。南宋小朝廷奔逃江南,偏安一隅,勉延宋祚,百五年间,时势多幻,繁华虽不及汴梁,但江南鱼米富庶之地,仍称得上

    小康升平,难怪乎林升要大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之慨!

    读梁君大作,梦回宋朝,悠游其中,景象在眼,能不快哉。

    是书熔史识、诗笔、文心于一炉,经作者轻松、戏谑、考辨、妙解之语,别出心裁,娓娓道来,直欲再现历史壮阔图景,引

    人入胜。又以不同角度,立体思维,将两宋历史片段有机组

    织,深入剖析,以小见大,图文并茂,使读者诸君能更清晰简

    扼地了解历史、重温历史,感受宋人之真实生活。如老饕行踪

    一节,开封城繁华景象涌现笔端,叫人在琳琅满目之美食街前

    垂涎欲滴,流连忘返。又夏虫言冰、花样年华诸节,古人制冰

    之智,男子簪花之俗,也叫人啧啧称奇矣。

    梁君此作,虽分五章,实包罗万象,宋人之生活、习俗、景

    象、风气皆有可观,宋代之经济、文化、科技已可窥全貌。法

    国学者谢和耐云: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在中国历史长河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中,宋代既显特别又至为重要,虽表象繁华,生活优游,然又

    予人以积弱多弊、外侮频仍之感。尽管如此,生于宋代之臣

    民,想必应感骄傲和自豪。或问,中华上下数千年,若让余穿

    越历史,重温古人生活,将选何朝何代,余必答曰“宋代”。盛

    世重文,文人之幸,余虽不才,差可算半个文人,故于宋代久

    生向往也。读此宋人生活图志,两宋纷华种种,如梦如痴,都

    来眼下,权以小文作引,愿与读者诸君,品读斯文,重温历

    史,晤对古人,回味宋朝。

    是为序。

    癸巳冬至陈文雄识于敦斋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目 录

    封面页

    序 言

    看尽纷华成往事 图文一卷有余情——《风雅颂·宋朝生活图

    志》序

    梦华

    老饕行踪——孟元老和他的开封城

    武林旧游——周公瑾和他的杭州城

    樊楼灯火——两宋酒楼文化漫谈

    一瓯风月——江湖茶坊

    百事

    满城风雨——宋代房租知多少

    吟叫百端——宋朝的叫卖声

    声闻天阙——击鼓鸣冤

    祝融之战——火政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暮鼓晨钟——报时

    夏虫言冰——消暑

    红颜

    三寸金莲——缠足

    巾帼庖厨——厨娘

    玉燕钗头——头饰

    胜日寻芳——女性出游

    闲乐

    花样年华——从宋代男子簪花说开去

    狸奴往事——宋代养猫风气

    冲向云霄——宋代的蹴鞠运动

    瓦舍勾栏——都市游艺场

    婚育

    罗带同心——宋代婚礼

    婚前婚后——宋代婚恋面面观

    暖泉初清——洗儿趣谈

    雏凤新声——人生的春天

    参考文献

    后 记

    版权页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梦华

    只有似曾相识的气味,才能完全唤醒过去的记忆。

    ——弗拉基米尔·纳巴科夫

    [ 1 ]

    [ 1 ]

    弗拉基米尔·纳巴科夫(Vl adimi r Nabokov,1899-1977

    年):俄裔美籍小说家、20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

    家。代表作有《洛丽塔》《普宁》《微暗的火》《说吧,记

    忆》《阿达》《劳拉的原型》等。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老饕行踪——孟元老和他的开封城

    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

    舞; 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

    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

    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

    南宋·马远《倚松图册》 《倚松图册》画笔精妙,为马远的杰作之一。

    南宋绘画多用绢本,而《倚松图册》以纸本着色,较为少见。马远把一老

    一少两人置于山色若隐若现、松枝横斜临水的环境中,表现了宋代文人士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大夫恬淡安适的居常闲态。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汴水流年

    《东京梦华录》作者幽兰居士,自称孟元老。宋徽宗崇宁二

    年(1103年),孟元老随父迁居东京开封府,寓居城西。他在

    开封一住就是20余年。金灭北宋后,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

    繁华,遂著《东京梦华录》。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是个包容度甚高的城市,各行

    各业的人都极度敬业,亦很注意自己的仪表。卖药卖卦的人“皆

    具冠带”,“至于乞丐,亦有规格”。做这三种营生的人都是自由

    职业者,但他们做起事来毫不马虎。其余各行都有款式各异

    的“职业装”,“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比如,香料铺里的裹香人,标准的行头是“顶帽批背”;当铺里的伙计

    们,着一身“皂衫角带”,而他们是不戴帽子的。开封车马盈

    市,士庶杂行,但凭观察每个人的着装,就可知晓他们以何为

    业。

    偌大个开封城不是没有地痞流氓,但他们要是欺凌那些初来

    此境、不懂规矩的外乡人,市民定然会挺身而出,帮理不帮

    亲。市民遇见有人在分管片区治安的“军铺”里争执时,也会上

    前排难解纷。邻里之间,不论有事无事,每日都互相串门喝

    茶。去大酒楼买过三两次酒的小饭店,就可从大酒楼借走值抵

    三五百两的银器。庶黎之家、秦楼楚馆的人来店打酒,店主均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以银器供送,亦不收他们押金。有的人连夜饮酒,店家次日才

    去取回银器,酒器如期而归不是新闻,逾期不还才少见。孟元

    老从父宦游南北,唯开封有这般阔略大量的好店主、这般向善

    热心的好芳邻!

    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开封外城图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据《清明上河图》题跋,张择端“擅长

    界画,精舟车房屋、城郭、桥梁”。“界画”是作画时以界尺为引线的一种

    画法。本画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长卷形式展现北宋京城开封的繁闹景象

    和自然风光;二是以“散点透视法”的画法,呈现富于变化的城市生活场

    景。

    东京府界人烟浩穰,物事繁复,却可保持忙中有序。南熏门

    的猪须从本门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数十人驱逐,无

    有乱行者”。连猪群都懂守秩序,更别说人了。京城路况也极

    佳,风土堪乐,孟元老闲来辄思:“今游何处”?京城幽坊小

    巷,燕管歌舞,其数量“举之万数”,孟元老“不欲繁碎”。他颇

    爱在《梦华录》中谈论饮食,多亏了孟元老秉承“民以食为

    天”的信条,宋时的山珍海味、御膳名肴才得以转存为纸上褪色

    的印痕。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凡孟元老去过或听过的酒馆食坊,多化为游走于他笔尖下的

    文字。20多年后,孟元老在杭州回顾故都风物时,还能工整地

    剪下开封的街角旧景,不遗漏细节,不记错方位,仿佛他不曾

    离开过东京开封府:

    《清明上河图》局部 最右边是一座搭着棚子的小店,天色尚早,客人还

    未到来,店家正在屋后准备开店。

    州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金粱 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奶酪张家、州北八仙楼、戴楼门

    张八家园宅正店、郑门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长庆

    楼。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以上只是孟元老美食地图边角上的酒楼一隅。这些酒楼各具

    千秋,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通宵营业。开封的酒楼瓦肆,不管风雨横作、寒暑酷烈,皆不歇业。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中描绘的是汴河边上的小码头,旁边是一间小食

    肆,店旁坐着一个商人,苦力们正忙着卸货。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开封城是一座食市,一旦你踏进开封府的地界,不管黑夜还

    是白天,少不得耳闻堂倌的唱喏、食客的喧杂。你可以从城东

    逛到城西,细味山海奇珍;也可以从城北走到城南,品尽新丰

    美酒。倘若你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最右端起步,行过小

    桥,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间专为远道而来的客商而设的小食店。

    再往左走,行至小码头时,又见一间小餐馆,它的主要客源

    是那些本钱不多的外地游商和在码头上讨生活的苦力。

    小店对街是一家馒头店。小店门前的蒸笼里摆满了馒头,店

    主正向过路的挑夫兜售新鲜出笼的馒头。这馒头和今天的馒头

    稍有差别,宋人王栐《燕翼贻谋录》说:“今俗,屑面发酵,或

    有馅,或无馅,都谓之馒头。”大凡是面粉发酵而成的面饼,宋

    人皆称“馒头”。黄庭坚的《涪翁杂说》称:“起胶饼,今之炊

    饼。”所以,这店家和武大郎一样都是卖馒头的。馒头店的右邻

    是一家小酒店,它门外搭起了竹楼,挂出招幌“小酒”。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中的店主正在兜揽生意,门前笼屉里摆着一笼馒

    头。

    《清明上河图》局部 馒头店右邻为“小酒”店。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清明上河图》局部 王家纸马铺。

    《清明上河图》局部 汴河上的客船。

    往左边走,那家门口竖着“王家纸马”的店铺专营纸人、纸

    马、纸扎楼阁和冥钱等祭拜用物,在本店找到孟元老绝对是超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小概率事件。

    往下走,是一处大码头,其街道宽敞平整,上侧的食铺有点

    像今天的大排档,店里已经坐着客人。客人装束朴素,应该是

    邻近的居民或是刚卸完货的劳力。

    下侧有一间酒楼格调较高,它临河而建,左侧门前立有“彩

    门欢楼”。客人坐在面向河面的阁子中,可以一边品酒,一边赏

    景。有四五艘船正在朝它靠近,可见它是一家船主时来欢顾的

    酒楼。待到夜时,你会油然念起唐人杜牧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

    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秦淮河虽换成了汴河,但灯影婆娑中,一样迷离如醉。孟元老并不是走南闯北的游商,他到本店落脚

    的概率是极低的,倒有可能身居不远处的一艘游船中。这艘船

    和“河畔酒楼”之间隔着四五艘船,它的外饰比侧近的船更加精

    美:船身满是镂花窗子,首尾有两座门楼,朝窗格里望去,舱

    内餐桌等家具清晰可见。孟元老可能在舱中卧眠,亦有可能在

    船上进餐。船主未在画中出现,他可能上岸了,只留四个男女

    帮工。客人也同样未现身,他们要么还在舱里睡觉,要么根本

    就没上船。张择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庸人自扰式的问题:如何

    证实孟元老不在船上?这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我们只要在别

    处“揪”出孟元老就行了。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清明上河图》局部 码头上侧的食铺与近水的河畔酒楼。

    不一会儿,你就可以走上汴河上的虹桥,这桥上少说也有百

    余号人。虹桥地跨汴河南北两岸,两头都连着大街,四周房屋

    鳞次栉比,路人纷杂。倘若你是善于发现美的人,当会惊呼“汴

    水晴波”和“隋堤烟柳”的胜景近在眼前!

    汴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运河河段,据《宋史·河渠志》载,汴河自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开通以来,一直承担着重要的

    漕运功能。北宋建都开封后,汴河输送着开封城的内外之

    需,“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

    计”。“故于诸水,莫此为重”。宋太宗淳化六年(990年),开

    封府浚仪县的河堤决口,太宗亲往巡视,乘着步辇行在泥泞

    中。宰相等重臣劝皇帝回驾,太宗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

    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说毕,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调来数千步卒协助抢险。等缺口被堵上,水势趋缓后,他才肯

    回銮。汴河是大宋运输生命线的主动脉,没有它,开封成不了

    煊赫的大宋食都,画中的郊外也将变成单调乏味的野外。

    《清明上河图》虹桥全景图 虹桥又名“飞桥”,是宋代叠梁式木拱名

    桥。桥上的人群给人一种“行人络绎”的动感。图中所画的桥是目前我们唯

    一可见到的宋代木拱无柱虹桥,它像锁牢的关节般横跨两岸。据《渑水燕

    谈录》载,虹桥的发明人是宋仁宗明道年间(1 0 3 2 - 1 0 3 3年)青州城的一

    个无名“废卒”,他“累巨石巩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

    柱”,“至今五十余年,桥不复坏”。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晓色熹微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天还没亮,要参加朝会的官僚们已

    骑着马,赶往皇城禁门外的待漏院集合。执政大臣以下的官员

    均用白纸填上自己的官职,贴在灯罩上。随从们打着长柄灯

    笼,紧随其后,在昏暝中判明自己的序次,这是为了避免招来

    值夜巡卒的盘查。由于有群僚在黑夜中执灯汇集,所以皇城亦

    名“火城”。

    孟元老父子都当过官,上朝前,他们只需整好仪容,不必在

    家中用膳。皇城有公家供享的官酒和果子。据朱彧《萍洲可谈·

    卷一》记载:“火城每位有翰林司官给酒果,以供朝臣。酒绝

    佳,果实皆不可咀嚼,欲其久存。”可见,朝廷大臣在宫廷门口

    不可吃肉。据说这规矩跟一名贪食的士卒有关:寒冬的某日,朱彧父亲和蔡京在门外等候上朝时,一名士卒说今天有羊肉和

    酒可吃,然后从腰间布囊取出纸包着的肉,向蔡京等人说:“我

    怕它无法解冻,因此放在怀里。”有司约略是觉得朝廷命官在宫

    禁门口大块吃肉有碍观瞻,于是停止供送羊肉等肉食,只供给

    干果和清酒。

    不管有肉无肉,身为宋朝命官是不必像先时的命官一样空着

    肚子上朝的。唐朝虽属盛世,但官员上朝时,亦无工作餐可

    吃,不少人还得忍饥面圣,宰相都无例外。刘晏

    [ 1 ]

    官居宰相,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在五更天时冒寒进宫,途中见一蒸饼铺,就叫人给他买饼。到

    了朝堂,刘相公把掖在袍袖里的饼子取出来吃,并赞美它“美不

    可言”。唐朝夜禁甚严,长安的饮食店多于夜禁结束后开店,那

    些离宫城较远的官员必须在三四更天启程上朝,若未在家中用

    餐,出门后,腹肚常会鸣唱“行路难”。而到了宋朝,只有那些

    奉行贪睡主义的朝官,才会在朝殿上忍饿。因为他们急着赶

    路,连吃两粒待漏院果子的时间都没有。

    可是单调的干果和清酒难以让大臣们果腹,好在待漏院前多

    的是卖快餐的摊档。《丁晋公谈录》中说:“(徐铉)

    [ 2 ]

    每睹

    待漏院前灯火、人物、卖肝夹粉粥,来往喧杂,即皱眉恶之,曰‘真同塞下耳’。” 皱眉的徐铉是南唐降臣,即便南唐的玉树

    琼枝已化烟萝,他也不肯屈尊去吃一碗开封城待漏院外的汤粉

    面。不过其所作记录却从侧面证实了待漏院外快餐文化的繁

    荣。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宋·佚名《岁朝图轴》 如其题跋所说,这幅画表现的主题是“良田广宅富

    人居”。画家通过描绘数十名身份、年龄各异的人物及其优良的居住环

    境,烘托出主人的尊贵地位和殷实家境。

    孟元老不像老前辈徐铉这么嘴刁,但也会有吃腻某种餐点的

    时候。好在大内的食肆不只此待漏院一家。凝晖殿“宫禁买卖进

    贡,皆由此入”,故所售都是“市井之间无有也”的好货。最繁闹

    的大内杂市,还数东华门外市井最盛。孟元老细数此地所售之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物时,写道:“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鳌蟹、鹑兔腊脯、金玉

    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

    东华门名点“其品味若数十分”,客人要点二三十味下酒菜,立等可取。但要忠告一句,点菜时可要问清价位。新上市的一

    对茄子,有时能卖到三五万钱。宫中诸阁的贵妃因着虚荣心作

    祟,只买贵的,不买便宜的。商家摸准了他们的心理,才敢如

    此标价,而且也不怕受官吏的滋扰。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商业政

    策,甚少干预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定价权放归市场。史称“京师

    百货所居,市无常价,贵贱相倾,或倍本数”,成因是“商人大

    姓,皆是趁伺缓急,擅开阖敛散之权”。当商旅纷至,货源充足

    时,京城的豪商巨贾便故意压价,贱价购入。水陆交通一受

    阻,“而京师物少,民有所必取”,他们“待其价而后售”,从而

    牟取暴利。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南唐公卿

    的浮华陈迹。图卷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成五个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画

    面,用叙事诗般的手法描绘出南唐重臣韩熙载夜宴的全部场景。

    如果孟元老哪天碰巧胃口好,一顿早餐靡费千金也不出奇。

    京城是首善之区,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唐人白居易在成名前,从江南来到帝京长安,名士顾况对他开玩笑:“长安米价方贵,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居大不易。”孟元老是官宦子弟,他倒不会在乎“开封居大不

    易”。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在小商户的心目中,簪缨满

    路、朱紫盈街的开封城是一个发财致富的好去处。官老爷清早

    时的胃口,可以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市民不知官员起得有多

    早,唯有比贵人起得更早,赶在贵人出门前开市,才能赚到今

    天的第一枚铜板。

    如果店铺开在离待漏院较近的潘楼街,可以晚点再开店,但

    也不能晚过五更。官员在五更时就要从待漏院进入皇城。但有

    些潘楼街的商人却选择在五更之后开张营业,因为他们开的

    是“鬼市”。

    考之宋代史料,“鬼市”之名也许源自中世纪的“西海”海岸

    (今黎巴嫩和叙利亚)。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载:“西海中有

    市,客主同和。我往则彼去,彼来则我归。卖者陈之于前,买

    者酬之于后。皆以其直置诸物旁,待领直,然后收物,名曰鬼

    市。”鬼市始自五更,终于拂晓。这时的坊市雾气蒙蒙,人影浮

    动,确似西海之畔的鬼市。

    鬼市的开业时间为何选在半晦半明的时段呢?因为销售违禁

    品和赃物的黑市窝点混杂在鬼市中。此时京城的大小官员或已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进宫,或尚在梦中,对于“不法分子”而言,这就是他们赚钱的

    最佳时机。

    后世的鬼市渐变为“黑市”的同义词,这绝非北宋开封人的过

    错。我们对古人要怀有一种“了解之同情”。在潘楼街鬼市讨生

    活的人中,不可否认会有贪婪而又懒惰之徒,但必须申明一

    点,潘楼街的茶坊主也是鬼市业者之一,他们出售的鬼市商品

    中,不乏各类日用品。促使后者“黑白通吃”的缘由,也许是因

    潘楼街所属的内城店租太贵了吧?

    开封内城寸土寸金,除非是皇亲国戚或者巨富财阀,否则连

    宰相也未必住得起内城的房子。连只手遮天的蔡京,也挤不进

    内城,只能将蔡太师府第设于内城的梁门外,在外城落籍。孟

    元老一家是蔡京的邻居,他们就住在蔡太师后面的金梁桥桥

    西。

    北宋的官员多数居住在开封外城,如李昉、丁谓、苏东坡等

    人均住在外城。外城,尤其是其东部,是开封城人口最多的区

    域。《东京梦华录》所载的平民食档,也多集中于开封外城。

    每日五更之前,整座开封城已渐醒转,人们或上朝或赶集,忙

    碌的一天开始了。

    不太挑食的人,可在附近的食店买到名为灌肺和炒肺的小

    点。灌肺不是动物的肺脏,而是一种用真粉、油饼、芝麻、松

    子、去皮核桃等六种食料,搭上数种配料混制蒸熟的肺状素食

    块子。它既可直接食用,也可蘸上辣汁再吃。炒肺则是真的荤

    食,以“獐肺为上,兔肺次之,如无,山羊肺代之”。炒肺多切

    成丝状,并撒上蒜子。想多点选择的人可去从不打烊的酒楼。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是类酒楼所供的餐食可粗分为粥、饭、点心三大类,每份的要

    价不过20文钱。且酒楼多会出售各类洗面水,忘了洗脸,又怕

    影响市容的人士不必慌张。它们不仅仅是一盆温水,还掺进了

    不同的药料,如“无皂角洗面药” “御前洗面药” “皇后洗面药” “冬

    瓜洗面药”等等。“客官,洗把脸再走?”能说会道的跑堂应常会

    问上这么一句吧?孟元老本可以留在这儿,“一日看尽长安

    花”,但他打住了,因为他只想吃个早点!耽搁太久,可要误了

    早朝!

    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开封宫城图

    过了两三小时,天已大亮,倘无要事,官员们就可退朝了。

    如非有急务待办,孟元老可到潘楼街上的潘楼酒店补吃一顿丰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盛的“晚早餐”。午前的潘楼招牌菜有羊头、肚肺、赤白腰子、肚胘、鹑兔鸩鸽野味、螃蟹、蛤蜊之类。不想破费的话,孟元

    老亦可留在大内享用“廊餐”。后周世宗柴荣下过一道诏书:“文

    武百官,今后凡遇入阁日,宜赐廊餐。”宋承五代旧制,每当朝

    罢,皇上赐食百官,百官进食的地点定在朝殿的廊下,故谓“廊

    餐”。

    但这样的皇室“大锅饭”久吃会腻。相比之下,在竞争中不断

    奋进成长的开封酒楼所供膳食之色香味必不逊于廊餐,所供的

    菜式种类则远远过之!万千美食当前,几两白花银子又算啥

    呢?孟元老亦爱下馆子,他步出酒楼后,发现潘楼街就像一个

    沸腾的水壶,随处都是麇集的人群,他们中间有挑夫脚力、诸

    类工匠、道士僧人、牙侩

    [ 3 ]……孟元老有何求索,尽管开口便

    可。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帝国正午

    一日三餐是中国人的食俗惯制。在宋朝以前,缘于稼穑艰

    难,收成不好,古人每日通常只吃两顿。在宋朝,除却战乱和

    歉收的年份,只有那些乡村贫苦佃户才不能营三餐之饱。所

    以,宋人一般只关注将正餐定在何时,而不是担忧自己能否消

    受得起一日三餐。

    东南的僧道中人每天两粥一饭,这些方外之人的正餐当

    在“一饭”之时。由官方资助的在校学生“多止两餐,日午别有点

    心”,这点心也可算成一顿简便的午餐。太学和国子学相当于宋

    代的清华、北大,这两所学院的食堂在“三八课试日”时,还会

    例行加餐:春秋季加炊饼,夏季冷面,冬季则是“太学馒头”。

    宋神宗先前总是担心太学食堂伙食不佳,有悖于本朝“崇文

    养士”的宗旨。元丰年间,他下令取来一份当日的太学餐点。一

    份太学馒头便被送到御桌前,皇帝尝过后,龙颜大悦:“朕以此

    养士,可无愧矣!”自此,太学馒头蜚声四海,太学生们往往不

    舍得独享,常将它们分给亲友们品尝。李清照初嫁时,夫君赵

    明诚还是一名太学生,不知她尝过这太学馒头没有?至南宋

    时,临安城的市面上已有太学馒头出售,文学家岳珂

    [ 4 ]

    尝过之

    后,味蕾都快开出花来了,他忍不住挥毫赞颂道: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几年太学饱诸儒,薄枝犹传笋蕨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

    铁杖 白莲肤。

    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牙齿辜大嚼,流涎

    才合 慰馋奴。

    孟元老虽要上早朝,但朝廷规定隔五日一常朝,加上大节日

    的礼节性朝集,他每月早起的天数不会超过十天。在暇时,自

    可睡到天明再起。梳洗毕后,可去街上闲逛,这时或还未到午

    饭时间,可进家酒楼享用诸如酥蜜食、枣馉、磴砂团子、香糖

    果子、蜜煎雕花等午前甜点。选临窗的座位坐下,闲看人来人

    往,不知不觉中,日已高悬,风轻云淡。

    中午时分,开封各大酒楼所能提供的诸色菜肴以此时居多。

    各地精英与人才聚集本城,加之人员流动性大,没有一家酒楼

    能一统“众口难调”的开封食林。吃饭还是吃面以及上哪个饭馆

    进膳,成为每一个开封人“舌尖上的烦恼”。

    北人喜面食、南人喜米食的局面不是近代才形成的,它在北

    宋已颇现端兆。汤饼、带馅的包子、馄饨、炊饼、毕罗

    [ 5 ]

    是北

    宋的经典面食,它们都是北人的主食。南方人则“罕作面饵”。

    假设武大郎移居南方,估计守半天也卖不出半个炊饼。

    宋朝南人不吃北食的例子不胜枚举。宋高宗绍兴末年

    (1162年),侵宋金军大败而归,遗下“粟米(粗粮)山积”的

    军粮。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他们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

    者”。饿死的南方士兵不是不吃“抢来之食”,只是他们的肠胃使

    得他们不敢吃北方的粮食作物。宋代南方还有一个土俗:孝顺

    的农村媳妇会给公婆吃米,不孝顺的农村媳妇就给公婆吃面。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北宋的南方人因何对面食如此不待见?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

    方人,南方人很难吃得惯北方的面食,他们也自会认定南方出

    产的稻米要优于北方人用于磨面粉的麦子。苏东坡是四川人,他在黄州城的东坡垦荒时种过大麦,次年,他收获了2000多斤

    的大麦。这大麦也成为了苏东坡一家的主要口粮。但儿子们却

    嫌父亲做的大麦饭难吃,他们抱怨说:“大麦饭吃起来好像是咬

    虱子!”还有一些南方人坚称面食有毒。福建文人庄绰

    [ 6 ]

    坚称

    不唯面食有毒,面汤亦有毒,他在私人笔记《泊宅编》中,还

    曾假借达摩之口,将面食喻为“杀人之物”。有许多南方人以为

    吃过面食再喝面汤,有助于解掉面食之毒。可见,南方人对面

    的“误解”之深。不过,如果认为在南方人人都了解稻米,也不

    全然正确。比如,北宋权相蔡京,他是福建兴化人,其“诸孙生

    长膏粱,不知稼穑”,蔡太师曾问他们:“米从何处来?”一个孙

    子答说:“从舂米的臼子来。”因为宋时用席袋运米,另一个就

    抢着说:“不对!我说是从席子里出来的!”蔡氏一家是只知食

    肉糜的权贵,其无知,可悲可叹!

    当然,“南米北面”的格局只是总体的特征概括,真实的情况

    总不是绝对的。

    北方人也不是完全不吃米饭。开封每年都得输入数百万石的

    东南粮米。仅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由汴河送抵京城粮

    仓的漕粮就有600万石,这个总载量是汴河运力的官定上限。汴

    河常年都处于饱和或超负荷承载的状态,宋真宗天禧三年

    (1019年),汴河创下了高达800万石的漕运新纪录。800万石

    的大米消耗量实不是小数。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汴河船实物模型(图片由网友“慢慢来”提供) 常年在汴河中行驶的运粮

    船有6 0 0 0艘,一年分四批航行,冬季停航。因水运繁忙,各类货船皆由官

    府统一运筹,编成数量不等的船队——纲。一艘纲船的最大载重量曾达到

    1 0万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方人也不是坚决不吃面食。庄绰这种非常注意养生的人,在开封城居住时,从不怕自己会因“中毒”而客死异乡。他在京

    城经营的餐馆除茶店和川菜店外,还有面食店、粉食店、油饼

    店、胡饼店等。南人宰相蔡京带头做起,也吃起了面食。蔡京

    和僚属开会时,命人蒸做蟹黄馒头,其所费竟达1300余缗钱

    [ 7 ]!信仰成王败寇的史学家都是势利的,北宋若未败亡,这些馒

    头便不会被说成是“带血的馒头”。并不是替蔡京翻案,只是比

    起宋真宗的包子,蔡京的蟹黄馒头颇显“小气”。皇子赵祯诞生

    时,中年得子的宋真宗喜不自胜。因包子寓吉祥之意,真宗下

    赐群臣的包子馅中皆藏“金珠”。附带提一句,赵祯如果不能顺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利接班,武大郎就不用卖炊饼了,而是该卖蒸饼。盖

    因“蒸”与“祯”同音,宫人避讳改称“蒸饼”为“炊饼”。这种叫法

    后来就传到了武大郎所在的清河县。

    那孟元老是吃面食还是吃米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

    先要查清孟元老是何方神圣。据伊永文先生的考据,孟元老是

    宋太祖的后裔。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诏定南京应

    天府(今河南商丘)为宋太祖位下子孙的法定居住地。孟元老

    在开封住过20余年,寄住杭州时,他仍以开封旧人自居。所

    以,本籍河北的孟元老不管从何种角度而言,都是不折不扣的

    北方人。孟元老生性随和,且长居饮食文化呈多元化发展的开

    封城,他的舌尖早已融会南北,不会挑三拣四。北人吃南食,南人吃北食,方才符合大宋和谐社会的精神。大气的开封人自

    不会拒吃南食。

    开封城有着庞大的富豪群体。北宋前期,宰相王旦和宋真宗

    商讨京城贵金属价格上涨的问题时,他说:“京城资产,百万者

    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开封餐饮业的从业者由于常与京

    城的豪商贵族打交道,也练就了一双看人下菜碟儿的亮眼。孟

    元老是赵宋贵胄,自然会受到与其地位相符的优质服务,他自

    己曾不无自豪地说:“吾辈入店,则用一等玻璃浅碗,谓之‘碧

    碗’。”

    由于玻璃技术制造工艺的落后,旧中国玻璃制品不仅产量稀

    少,也难和阿拉伯、波斯、东罗马诸国的舶来品相抗衡。宋代

    玻璃可是被时人当作宝贝的!《西湖老人繁胜录》

    [ 8 ]

    所记的杭

    州“七宝社”宝物中便有“玻璃盆”玻璃碗”等玻璃器皿。贵游子弟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光临,他们方敢奉上玻璃碗。赵大官人即便不慎失手打碎了

    它,也还赔得起。孟元老倘非遍身罗绮者,那些精通世故的生

    意人,会给他端上玻璃“碧碗”吗?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局部 据图可知,宋时的文人在聚餐时已实行合食

    制。

    待孟元老一落座,店员就拿着笔纸,凑近相询并抄下孟元老

    要点的菜名。据今人所知,北宋开封互不重名的肴馔已逾500

    种。问题是,孟元老一餐要点多少道菜?店员们要多久才能记

    住本店所有的菜名?一切只有天知地知还有他们自己知。

    在店员到厨房下单的间隙,孟元老的周围旋即形成一个小市

    集。那些过来给孟元老换汤、倒酒的妇人,都是清一色的“腰系

    青花布手巾,绾危髻”。她们实非受雇于本店,只是过来挣点散

    钱的邻近妇女,开封人管她们叫“焌糟”。有些生活没有着落的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闲汉,上来唱喏一声,异常客气地问孟元老是否用得着他们,他们可以替他代购物件,唤来妓女。其实妓女又何必非要闲汉

    点唤呢?她们自会前来,到桌前陪侍。她们来了,孟元老即便

    是柳下惠,也会打赏她们几枚钱,名为“打酒坐”,亦名“礼

    客”。上前给孟元老换汤斟酒、歌唱献果的人,谓之“厮波”。有

    卖食药、香药、果子等物的过路人,他们也不问客人要还是不

    要,一把扔给坐客,谓之“散暂”。先前说的自雇人士无非是过

    来讨钱罢了,孟元老要是不肯给小费,他们“则强颜奉取,必满

    其意而后已”。

    等孟元老用钱打发走他们了,上菜的“行菜者”也到了。他们

    技术娴熟、训练有素,“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驮叠约二十

    碗”,店主要求他们送菜时要又快又准,客官所点饭菜,绝不许

    有差错。

    开芳宴图彩绘雕砖(图片由网友“慢慢来”提供) 开芳宴是兴起于唐朝时

    的夫妻或情侣之间的一种宴会,表夫妻或情侣相爱之意,一度是宋金墓画

    中的流行题材。与开芳宴相对应的是“开华宴”,两者不同处在于:开芳宴

    由男方主办;开华宴由女方主办。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中小贩卖的是西瓜还是大饼是今人仍在争论的话

    题。

    如若觉得不胜其扰,顾客大可移步州桥附近的“炭张

    家”和“奶酪张家”,他们不准一切外间的闲人入店干扰,店内也

    不卖以次充好的劣酒,只卖上等的好酒与自家腌藏的菜蔬。

    若遇恶劣天气,食店客流量骤减是必然的事。不愿湿鞋的有

    钱人会留在家中吃饭,他们家里往往养着一个炊事班。宋人用

    餐已不实行古时的分餐制而兴合食制,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同吃

    一盘菜、共喝一锅汤,已是他们在家吃饭的日常情状,妻子亦

    无须再为丈夫端来用于各自进食的食案了。所以,汉代成语“举

    案齐眉”已不适用于宋代的家宴。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那些自己不下厨、又懒得出门的市民要如何填饱肚子呢?莫

    愁莫愁,开封城有的是推车漫行,或是顶盘担架四处寻求买主

    的食品小贩。市民随便一招手,他们就过来了。他们自不必担

    心销路,因为往昔的开封工商业者多不做饭,“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此外,京城的大型食店既接受外边商家的食品寄卖,还会给

    市民送外卖。最吃香的外卖是“软羊诸色包子、猪羊荷包、烧肉

    干脯、玉板鲊

    [ 9 ]

    、豝鲊

    [ 1 0 ]”等物。连住在宫里的皇帝,时不

    时也会委托臣仆到宫外市肆选购美食。宣和年间,每值腊月,京城晨晖门外“设看位一所,前以荆棘围绕,周回约五七十

    步”,专待“御前索唤”。能不能成为皇宫的供货商,就看商人们

    的本事了。可他们想大摇大摆地进宫去,就难了!

    孟元老似乎对宫里的内务了如指掌。请看这一段摘录:“省

    门上有一人呼喝,谓之‘拨食家’。次有紫衣、裹脚子向后曲折幞

    头者,谓之‘院子家’。托一合,用黄绣龙合衣笼罩,左手携一红

    罗绣手巾,进入于此,约十余合,继托金瓜合二十余面进入,非时取唤,谓之‘泛索’。”他若不是多次亲眼见过皇宫御膳的全

    过程,何以写出这么繁细的文字?他若不是和宋徽宗有着一层

    血缘关系,众目睽睽之下,何以挨近御膳房?仅“宰执亲王宗室

    百官入内上寿”一节,就占去《东京梦华录》全书将近十分之一

    的篇幅。纪实作家在叙事时,自己越熟悉的地方,叙述就越具

    体。所以孟元老的本尊当是做过皇城执事官的宗室子弟,可能

    也曾是国宴的座上宾,只是处事低调的他不爱吹嘘罢了。

    孟元老的工作应该较清闲,才能乐在“仆数十年烂赏叠游,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莫知厌足”的闲岁中。日落西山,暮鸦盘转,行人拖着疲惫的身

    子,带着憔悴的面容归家时,孟元老今天的好戏才刚刚开场。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夜色温柔

    苏东坡在开封城约略住过十年,元丰六年(1083年)三月

    三日,当他身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仍心系开封城的通衢街

    灯,“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居于开封20余年的

    孟元老更忘不了夜色如昼的开封城,他可是“觅食到天明”的夜

    行老饕!

    开封城的主要大道称为“街”,如潘楼街、御街、牛行街等,以这些大街为原点,向两旁分枝并延伸开去的小街道是

    谓“巷”,如甜水巷、杀猪巷、宜男桥小巷等。州桥夜市以州桥

    为起点,一路沿御街南下,穿过朱雀门后,到龙津桥为止。孟

    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以较大的篇幅向我们介绍过他最常驻

    足的州桥夜市。州桥是开封里城的一座桥梁,处于汴河与御街

    的交会处。从地图上看,州桥大略处于京城的中心。它下临汴

    河,正对天街,不通舟船。桥的两侧皆有雕刻精细的石柱,兼

    作皇帝辇辂通行的路桥。因此,闲常时的州桥也是一派游人接

    踵、行旅辐辏的繁忙景致。不过,州桥的魅力不在白天而在晚

    上。向晚时,州桥邻近的街衢灯红灼烁,暖香袭来,它换上了

    夜的新妆,夜市开始了。

    州桥夜市开在居民区中间,住商混杂是宋代城市的常态。但

    对宋之前的古人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先秦以来,中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国城市都严格施行“市坊制”,商人活动的“市”与城民居住

    的“坊”被人为隔开。以唐都长安为例,整座城市除被城墙封闭

    之外,城内的上百个住宅区“坊”和仅有的三两个商业区“市”之

    间也被高墙锁住。独立的市坊日间开放,夜则闭门。坊市之间

    由若干街道相连,但是,在大街两边不准开店,也不准兴建民

    居。入夜后,坊民允许在坊内通行,在上午坊门打开以前,“禁

    行,明禁出坊外”。只有那些胆大包天的五陵少年才敢犯险去教

    坊听一曲《琵琶行》。只有在静得无声的大唐暗夜中,王维才

    写得出“鸟鸣山更幽”的佳句。天宝三年(744年)十一月,唐玄

    宗下敕:每年正月十四五六日开坊市燃灯。此令永为例程,这

    三夜的长安城方成“不夜城”,管治安的金吾衙司不禁夜。

    宋代不是没有宵禁,但随着坊墙的渐次倒塌和拆除,夜禁就

    变成了一句口号。开封市民只要别把夜晚当成“月黑风高杀人

    夜”,城中的警戍一般会予以放行。也许,大宋宰相王安石想是

    听惯了比百鸟齐聒还要烦人的城市噪音,才要将王维的诗句改

    铸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宋仁宗登基后不久,下令拆除开封城仅余的坊墙。这项举措

    成了醉汉的福音,“醉乡路稳宜频到”,他们不用再害怕会撞上

    坊墙了。“坊墙”终成一个历史名词,“市坊制”也被“厢坊制”取

    而代之。

    “厢”是宋代城市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新行的“厢坊制”奈何

    不了侵街现象。整治侵街乱象就成了京城管理者的一大难题。

    北宋政府为了制止无休止的侵街违建,曾在开封大街与沿街楼

    宇的边界立上表木,表木以内的建筑物将被强拆。官府与民户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因此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最终,官府让步了,不得不对早已有

    之的过界建筑既往不咎。

    宋·佚名《花坞醉归图》 宋代画师眼中的桃花源,展现了桃花满树、酒

    店旗飘的景致。

    官府也曾下令禁止占道经营。仁宗时,朝廷诏禁在京城桥梁

    上搭盖摊铺,以免造成交通堵塞。只须看一眼《清明上河图》

    里的虹桥,即知在孟元老所处的徽宗朝,禁令早成一纸空文。

    后来,只要不妨碍人车通行,无论是在路边盖建七宝楼台还是

    在路边挂羊头卖猪肉,开封府的官吏都不会横加干涉。当然,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侵街也不是百无一是的,因为不许侵街,就不会有临街的商铺

    了。

    御街白天是皇帝的私家路,但暮色渐沉时,就不再

    姓“赵”了。州桥夜市的摊主们多在御街两边的人行道“御廊”做

    买卖。到了政和年间,开封府派人在御廊下安放黑漆杈子,并

    于街心放上两排红漆杈子,不让平民及车马上御街。市人只准

    在廊下杈子外行走,杈子内用砖石砌出两条水渠。宣和年间,官府在水中遍种莲花,在水岸边混栽桃李梨杏,孟元老望而生

    叹:“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

    “御街新政”并未抑制夜市的发展,又因朝廷美化了御街的周

    边景观,反而还促使州桥夜市加速膨胀。州桥夜市的商户们老

    早就想好了应策——向御街两边的小巷要空间!州桥、朱雀

    门、龙津桥是州桥夜市的三大界标。朱雀门前有一条叫“杀猪

    巷”的巷子,它是屠户们的聚居地,也是藏有妓馆的曲巷!你可

    会恍然有悟:杀猪的莽汉和卖身的女子都是做皮肉生意的!

    杀猪巷的对面是“麦稍巷”。巷中有一座“状元楼”,紧挨着它

    的又是妓馆,这真是无限拉近了宋代文人“书中自有颜如玉”的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妓馆的门倌不会直接在门上贴两个大

    字“妓馆”,但为教狎客好寻路,他们会在门外挂两个大红色的

    红灯笼。要探究“红灯区”的源头,就来州桥夜市吧!

    朱雀门南的这两条巷子,其“街心市井,至晚尤盛”,足见它

    们也是州桥夜市的两大旺区。酒楼、食店、茶坊、妓馆、瓦舍

    勾栏是开封城上规模夜市的“标配”,缺一不可。这五大标配

    中,前三者均与“食”有关,我们还是再说说州桥夜市的美食好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了。

    孟元老可于州桥夜市吃到开封城最物美价廉的各色熟食,那

    些肉香已深深存在他的脑海中。在南宋临安的客居暮岁中,老

    了的孟元老还在念叨着它们的名称,而不感烦琐:“王楼前獾

    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

    子、鸡皮、腰肾、鸡碎……” “旋煎羊白肠、鲊脯、饡冻鱼头、姜豉、鲽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这

    些美食价格公道,“每个不过十五文”。

    州桥夜市会在不同的岁序,推出不同的宜口食品。夏时是各

    类凉品和甜品,还有一些易于开胃的麻辣食品,如“麻辣鸡

    皮” “芥末瓜儿”。为使客人更好地抵御寒冷,冬天则卖肉熟

    食,“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猪

    脏……”之类,以让客人暖身。

    孟元老说州桥夜市营业至三更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后来他自己又说“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州桥夜市的排场也

    已够壮观,但还有更甚者!孟元老说:“(马行街夜市)比州桥

    又盛百倍!”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 图下方为两排用于隔街的杈子。

    马行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从皇城的正南门——宣德门

    ——出发,沿潘楼街东行,到了第一个十字路口“土市子”向左

    拐,就到了马行街。马行街也是开封城的豪宅区与酒楼区,京

    城的富商、高官、名医多居此街,开封酒楼的前“三甲”——樊

    楼、庄楼和任店——也在本处。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杂货铺,为应付客官们的不时之需,它们也较晚关门。

    马行街是开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富人之聚居区,本区

    夜市所卖的小吃与点心,比州桥夜市的同类食品都要精

    致。“(马行街)夜市亦有燋酸豏、猪胰胡饼、和菜饼、貛儿野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碟子姜豉、抹脏、红丝水晶脍、煎肝脏、蛤蜊、螃

    蟹、胡桃、泽州饧、奇豆、鹅梨、石榴、査子、榲桲、糍糕、团子、盐豉汤之类。”

    孟元老若来晚了,只恐难觅立足之地。孟元老曾记得“(马

    行街夜市)车马阗拥,不可驻足,都人谓之裹头”。他专辟一节

    讲述州桥夜市的概况,可能是因为他是一个平民化的贵族,更

    喜爱未被罗衣玉裳占满的州桥夜市吧?

    州桥夜市,没有非去不可的理由。但对四类人来言,马行街

    不能不去。一是不懂节制的酒鬼们。京城的国医多住在马行

    街,街北的药房相当多,当他们酒后感到肠胃不适或头晕脑胀

    时,走不多远就能找到有卖专治消化类疾病的“肠胃丸”,还有

    解酒的“集香丸”。二是想和时政动态同步的人。朝廷的诏书除

    了公布在尚书省衙署前,另一处就是马行街,他们可去马行街

    读榜。三是怕蚊子的人。古人虽赋予蚊蚋一个诗意的名字“白

    鸟”,但夏天时,谁不厌恶那些在耳边嗡嗡乱叫的蚊子?开封城

    多蚊,唯独马行街无蚊。因那蚊子性畏油火,据蔡京的儿子蔡

    絛说,马行街“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四是想

    观赏元宵灯景的人。每到元宵节,开封连办五夜的灯会,十几

    里长的马行街上满是火树银花,笙歌声沸。

    不知无数次踉踉跄跄地寻路回家时,孟元老可曾留意过一个

    不起眼的卖薄荷小贩?如果没印象,也不能怪罪于他。北宋末

    年的开封人任谁也想不到那个小贩竟是女真人派来的间谍。小

    贩本是女真国的军校,奉命潜入开封城打探敌情,十几年间,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无人识破他的假面。

    《清明上河图》局部 供售肠胃药的赵太丞药铺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北宋清雅的文化犹如一杯口感清冽的佳酿,杯中倒映着钗横

    鬓乱、征歌逐舞、宝檠银釭的景象,沉浸在琥珀浓酒中的大宋

    君民醉而复醒,醒而复醉,他们何暇顾及那些远在白山黑水之

    间的女真人。

    [ 1 ]

    刘晏(715-780年):字士安,唐朝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

    财专家。

    [ 2 ]

    徐铉(916-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灭亡后,归顺宋朝。曾参与校订

    《说文解字》。

    [ 3 ]

    牙侩:牙齿咬合的意思,意指为买卖双方说合的经纪人。

    《水浒传》中为西门庆说合潘金莲的王婆即为一员“牙婆”。

    [ 4 ]

    岳珂(1183-1243年):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字肃之,号

    亦斋,晚号倦翁。

    [ 5 ]

    毕罗:唐朝时盛行的一种面食,内有馅,可蒸可烤。有樱桃

    毕罗、蟹黄毕罗、猪肝毕罗等种类。

    [ 6 ]

    庄绰:生卒年不详。喜游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见闻广

    博。著有《鸡肋篇》,在该书中记载了大量全国各地民俗、物

    产、饮食和医药知识。此外,因患疟疾,久病成医,著有《膏

    肓腧穴灸法》二卷。

    [ 7 ]

    缗钱:用绳子串成铜钱。从汉代时成为计税单位。

    [ 8 ]

    南宋佚名著,题名西湖老人。作者大抵为宋宁宗临安(今浙

    江杭州)人。所记和《梦粱录》《武林旧事》相同。主要记录

    临安市民游艺活动及各类艺人姓名和事迹。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 9 ]

    玉板鲊:一种用鲟鱼制成的鱼干。

    [ 1 0 ]

    豝鲊:“豝”指猪肉干,“鲊”指鱼干。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武林旧游——周公瑾和他的杭州城

    予曩于故家遗老得其梗概,及客修门闲,闻退珰老监谈先

    朝旧事,辄耳谛听,如小儿观优,终日夕不少倦。既而曳裾贵

    邸,耳目益广,朝歌暮嬉,酣玩岁月,意谓人生正复若此,初

    不省承平乐事为难遇也。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

    ——周密

    [ 1 ]

    《武林旧事》

    南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清同治刊本中的西湖图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西湖掠影

    休怪南宋君民“直把杭州作汴州”,南渡岁月是如此的冗长,亦使偏安成旧习,随着第一代中原移民存者日减,南宋新生代

    对开封的情感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了先辈们那种浓稠的旧

    情。

    南宋的过亿人口中,除了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者和那些已被

    牢牢钉上历史耻辱柱的投降派,剩下的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他

    们只有一个愿望:无论是王师北定中原,还是胡骑投鞭渡江,他们都只想好好生活。祖国的半壁河山就是宋人赖以栖身的最

    后家园。自宋高宗驻跸杭州之始,南宋小朝廷便有将杭州建设

    成新汴京的设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2 ]

    是北宋杭州城的

    总括,赵构将杭州定为南宋的“行在”(临时行宫),并非只看

    重杭州民物阜盛的旧基,西湖的湖山佳景也是南宋定都杭州的

    一大理由。周密《癸辛杂识·西湖好处》说:“青山周围,中涵

    绿水,金碧楼台相间,全似着色山水。独东偏无山,乃有鳞鳞

    万瓦,屋宇充满,此天生地设好处也。”

    别问西湖美在哪里,因为西湖处处都是美,只说一处,恐会

    挂一漏万。周密也说:“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

    宜。”西湖的美不止一处,杭州的善亦不止西湖这泓青碧。南宋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国力虽较弱,除却兵荒马乱、全国歉收的那些年景,南宋能称

    得上是小康盛世,杭州城更是迈进“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时

    代。

    官府时常免租或减租,有的都民甚至一整年都未交过房租,税务部门还常常减免诸项税息。逢节庆或灾荒,皇帝会向市民

    分发“黄榜钱”;降雪时,市民还会分到“雪寒钱”。杭州的大户

    富室也经常向市民派钱。此外,杭州还有多间福利机构:生病

    的市民可去政府设立的“施药局”免费问诊;“慈幼局”专收孤苦

    儿童;“养济院”是孤寡贫民的收容所;“漏泽园”则是非营利性

    的殡仪馆,那些无钱入殓的贫民在死后能在这里得到安身之

    处。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 水上木舟来往,湖畔酒家隐翳柳林中。

    《笼袖骄民图》局部 本图传为南唐董源所绘。图卷展现了南方“骄民”的

    生活场景。画家着意于江南的郊野风光,并在画中穿插了时人的风俗。学

    者启功据《武林旧事》和元杂剧中的“笼袖骄民”等语,将“骄民”解释为天

    子脚下幸福驯养之民,此说甚凿。

    周密感喟:“民生何其幸欤!”南宋杭州城不仅载育了150万

    市民,还使市民皆能安居乐业,周密能不骄傲吗?周密将杭州

    人称为“骄民”,但骄民绝不含贬义,他也因为自己是杭州的“天

    之骄民”而自傲。

    周密是世家子弟,原籍山东济南,自北宋末年起,周氏族人

    就再也没回过济南,而以毗邻杭州的湖州为世居地。当周密还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在牙牙学语时,他便追随父亲踏上转蓬离乡的游宦路。26岁

    时,他在杭州住下,一直住到45岁,亦即南宋宗国倾覆的那一

    年。宋亡前的20年,周密过着“朝歌暮嬉,酣玩岁月”的优游乐

    日。宋亡之后,周密仍未离杭,成为一名抗节不仕的前朝遗

    老。到了鬓已斑白的晚年,他凄然顿觉:孟元老这位慵懒的前

    贤因病而未能写完《东京梦华录》,如今世故纷来,自己若不

    惜重自己的有限光阴有限身,杭州城的琐忆终会湮灭。

    周密是40年的老杭州,又是博雅君子与才子词人,比他老

    资格的杭州人没有他的文笔,纵有胜过他的文学家也未必有他

    那么熟悉杭州的一草一木。所以,他在南宋文明落花委尘之

    际,蘸着烛泪与老泪为杭州写了一部新的《梦华录》。因为杭

    州城有武林山,杭州故亦名武林,是书遂名《武林旧事》。此

    书叙事贯穿南宋150余年,既有纵向的记录,如从元宵写到除

    夕,使后人能还原南宋老百姓一年间的生活状貌;还有横向的

    采风,尤以第六卷最出彩。周密满纸挥洒笔墨,依次点绘了杭

    州城的市场、酒楼、茶肆、歌馆、瓦市、作坊、饮食等与市民

    常日生活息息相通的事物。卷六的这些事物都围绕着宋人所说

    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展开,这七件事又可提炼出一

    个字——食。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咸淳临安志》 中的京城图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杭州食尚

    《武林旧事》既是一部杭州生活志也是一部地理志、旅游

    志,杭州“美食物语”则是这部生活志的主轴。

    南宋的杭州菜系比北宋的开封菜系更加精深。素有“人间天

    堂”美誉的杭州是丰饶的鱼米之乡,方圆百里物产繁富,这仰仗

    了开封城所不能比拟的交通优势。开封的黄金水道是汴水,杭

    州的黄金水道却比汴水要开阔多了。南宋是中国的大航海时

    代,水手们的征程是星辰与大海,杭州人因此能获得种类更多

    的食材。仅杭州城所在的临安府境内,就栽种了18种不同种的

    扁豆和黄豆、9种稻米、11种杏、9种梨。有些食材来自于绝远

    的异域。远洋帆船从波斯、阿拉伯、南洋诸国运来一船船的外

    国货,葡萄酒、葡萄干和椰枣便成了宋人餐桌上的常见之物。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吴炳《嘉禾草虫图》 画中水稻稻穗低垂,蝴蝶、花虻、蜻蜓纷

    飞,展现出自然之物所蕴含的生趣及生活的祥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

    院。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佚名《草虫瓜实图》

    在北宋时,汉地亦产葡萄酒,《五总志》说:“葡萄酒自古

    称奇,本朝(北宋)平河东,其酿法始入中都。”河东(即今山

    西省)盛产葡萄,因成葡萄酒产区,后来河东被纳入金国版

    图,宋代才从葡萄酒输出国变为输入国。然而,杭州人对外来

    的葡萄酒并无太大的兴趣,他们喝惯了自酿的黄酒和米酒,偶

    尔才会尝尝洋酒。米酒是杭州人餐台上的必备品,无论是在家

    宴还是城中的酒楼中,他们进餐时都会喝米酒。宴间,每道菜

    上席时,他们也有喝一小杯米酒的旧例。杭人会餐时,还会吃

    点果品。今人常在饭后食用果品,宋人却是在餐前。这种宋俗

    在《水浒传》中亦有反映,梁山豪雄设宴待客,亦都铺展果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品。

    周密生活的时代是13世纪,其时杭州菜的做法已与今日中

    国菜的做法如出一辙,有外国学者认为当时的杭州菜肴甚至比

    现代中国还要丰富。杭州酒楼中供卖并得到市民好评的“市

    食”多达500多种,这还没算入那些街边小摊贩叫售的零碎小

    点。周密在《武林旧事》第九卷“高宗幸张府节次略”中记述了

    赵构亲临名帅张俊

    [ 3 ]

    府邸的御筵,本卷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御

    筵食单。这张食单须得批上“铺张浪费”四字,它详列席间所上

    的200多道菜肴,还依序写出仆人上菜的顺序。

    宋代小品画《香实垂金图》 “小品”是中国画术语。该词最初出自佛

    经,佛经将其经典中的详者称为“大品”,略者称为“小品”。小品画盛于宋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代,今存的宋代扇面画均是小品画。这幅《秋葵图》应是一幅南宋画院派

    的纨扇画,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宋代小品画隽永精致的艺术特色。

    最先上筵的是果品,有鹅梨、乳梨、石榴、橙子等鲜水果;

    榛子、松子、莲子肉、大蒸枣等干果;甘草花儿、官桂花儿、白术人参等“镂金香药”;青梅荷花儿、雕花橙子、红消花等“雕

    花蜜煎”;姜丝梅、砌香梅等“砌香咸酸”瓜果;还有含蔬果佐料

    的肉瓜齑和皂角铤子等“腊脯”;最后奉上的果品叫做“垂手八盘

    子”,盘子里盛着大金橘、小橄榄、榆柑子等佳果。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佚名 《春宴图卷》局部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宋·佚名《谷丰安乐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献过果品后,再上下酒的菜式。“下酒十五盏”的每一盏都有

    两道菜,第十盏的“洗手蟹”至今仍是中国的一道名菜。此外,还有炒白腰子、炙鹌子脯、润鸡、润兔等“插食”;煨牡蛎、蝤

    蛑签等“厨劝酒十味”;莲花鸭签、茧儿羹、水母脍等“对食十盏

    二十分”。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龙泉窑青釉花葫芦瓶(图片由网友“慢慢来”提供)

    周密和张俊的后代张枢

    [ 4 ]

    私交甚笃,因而得以悉知百年前

    张府那场豪宴的盛大景况。周密倘也想复刻张府的皇家级筵

    会,至少得雇得起“四司六局”。四司六局是专事办宴的团队:

    账设司负责各种陈设;茶酒司专掌宾客的茶酒和汤水,安排座

    次与迎送等事;厨司是幕后的厨师;台盘司负责传送杯盏碗碟

    等食器;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各管三类食物的供送;油烛

    局、香药局、排办局则管灯火照明、香料汤药、打扫清理诸

    事。杭州的官府贵家常设四司六局,财势稍逊的小民只要开出

    好价钱,那些有空闲档期的四司六局亦肯为他们排当宴席。

    小市民若请四司六局来做一顿饭,好似用宰牛刀杀鸡,因为

    他们的收费可不是三五两银子就能打发的。周密仅当过县令一

    级的小官,他父祖因嗜书如命,常将良田售出以购图书,亦未

    给周密留下多少物质遗产,充其量只是杭州的中产人士。所

    以,周密应当很少或者从未雇佣过四司六局办宴席。

    周密所居的杭州城没有南食“原教旨主义者”的生存土壤。杭

    州城区的餐馆多由开封人开办,那里供应的菜肴都仿照开封与

    宫廷的旧风味,北方的饮食传统因此便传入并在杭州扎根。随

    着北方移民的大举涌入,北方人成为杭州人数最多的族群,其

    人数倍于杭州的原住民,杭州现有的南方菜馆已无法与杭州城

    北方人剧增的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所以,开封菜迁播来杭之

    后,从不曾将“京菜”的头衔拱手让出。杭州的本地人也绝不会

    看低开封菜,相反还会将开封菜当成最时髦的菜系。新开的餐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馆唯有在门庭标榜“开封菜”和“汴京御厨”,才有望名利兼收,一个不会做开封菜的厨师亦称不上是杭州的名厨。《梦粱录》

    [ 5 ]

    说:“杭城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开张亦效御厨体式,贵官

    家品件。”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官窑出品的瓷制酒器——青釉贯耳壶

    由于杭州地居吴越,北方人也得入乡随俗,他们的菜谱便加

    进一些南方菜,口味也渐向浙菜趋近,兼容并包所能带来的诸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种益处一言难尽。经过上百年的融合,开封菜与浙江菜最终合

    二为一,融成全新的杭州菜。吴自牧

    [ 6 ]

    说:“南渡以来,凡二

    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北宋时北上

    的“南食”只是作为特色饮食丰富了开封饮食业,南宋时南下

    的“北食”却统和了杭州饮食业。杭州饮食界的南北界限已被宋

    人破弃。

    杭州餐饮业如日中天,政府为了分一杯羹,也办起了酒楼。

    杭州国营酒店都由掌酒务的官衙“酒库”开办,归户部点检辖

    管。杭州酒库下设的酒楼有:东酒库的太和楼,西酒库的西

    楼,南酒库的乐楼,北酒库的春风楼,南上酒库的和丰楼(又

    名正南楼),西子库的丰乐楼、太平楼,中酒库的中和楼,北

    外库的春融楼。此外,南外库、东外库、西溪库、赤山九里松

    酒库也都设有酒楼。“国字号”酒楼不一定就能让人乐不思归。

    私营酒店如同漫山遍野的锦簇花树,凭依官府助力的官营酒店

    就似娇弱的宫花,后者未必是前者的敌手。排得上号的民间名

    楼有熙春楼、三元楼、赏心楼、五间楼、花月楼、嘉庆楼、聚

    景楼、风月楼、赏新楼、双凤楼、望湖楼、涌金楼、泰和楼

    等。名见《武林旧事》《梦粱录》《都城纪胜》

    [ 7 ]

    诸书的杭州

    名酒楼有30余家。

    酒楼的盈亏主要取决于客人的满意度。因此,店主都非常注

    重内部管理,明确店员的各自职责,并有一套严格的奖惩制

    度。“铛头”又称“着案师公”,他们是专职烹饪的厨师;“行

    菜”负责送菜,有时也会做些点菜之类的工作;“过买”专门负责

    点菜;“外出鬙儿”亦称“僧儿”,他们是专门拉客和送外卖的小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厮。店里的伙计如若服务不周,或是上菜太慢,顾客可以告到

    店主那里。店主会视情节轻重,选择责骂罚工还是将其辞退。

    杭州酒楼的底楼名为“门床马道”,专为那些散客而设;上楼称

    为“过山”,意示只有那些酒量大的有钱人才可上楼,这与《水

    浒传》景阳冈“三碗不过冈”有异曲同工之妙。

    食客坐定后,店员会送上一盘“看菜”,千万别下筷,这是只

    能看不能吃的样品,有一个外地士大夫就因为误食“看菜”而遭

    讥笑。店员问过客人要买多少酒,才会撤走“看菜”,换上真供

    食用的菜肴。他们这么做只为判定客人的消费能力。那些一进

    店就召唤妓女陪酒的酒客会被当作娇贵的财主,店员就会给他

    们送上精贵的酒菜,索取高价。不谙识杭州酒楼潜规则的酒色

    之徒在结账时,才知“后悔”二字怎么写。钱囊不鼓的外地人若

    不想惹事,还是改去小食店为好,那里不是喧哗的酒楼,是非

    自然也较少。由于杭州小饭店品流极杂,这里只略谈几种杭州

    的特色食店。

    羊饭店有一班贴心的店员,客人如果很赶时间,店员就给他

    们送来头羹、石髓饭、大骨饭、泡饭、软羊、浙米饭等速食;

    客人要是有闲情,店员将供送肚尖、腰子等下酒菜,让客人细

    细品味本店的水酒。

    碗头店店面简陋,门首常挂草葫芦或者银制品,店子的框架

    多用竹栅布幕搭建而成。杭人又称它是“打碗头”,意思是指顾

    客极可能喝过一碗酒就溜。碗头店出售的下酒菜亦极粗恶,如

    血脏、豆腐羹、熬螺蛳、煎豆腐、蛤蜊肉之类。到这种店子进

    食的人大多是唯求果腹的草民,耐得翁

    [ 8 ]

    说它们“不甚尊贵,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非高人所往”。

    衢州饭店亦名“闷饭店”,这是一种专售家常饭菜的饭店。它

    们的招牌菜是鱼、粉羹、鱼面等菜点。若只想吃饱,大可去衢

    州饭店,但请朋友到这种小店胡吃海喝就不太适宜了。耐得翁

    只给了中评:“欲求粗饱者可往,惟不宜尊贵人。”

    花园酒店环境颇佳,因其设在花草繁密的场地,或是酒店装

    饰仿照城中的园亭池林而得名。

    荤素从食店许是杭州品种最齐全的点心店。它们所售的食品

    有四色馒头、金银炙焦牡丹饼、杂色煎花馒头、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子母仙桃、重阳糕、水晶包儿、鹅鸭包儿等

    50余种点心。另还有只卖素食点心的食店,其名点有丰糖糕、乳糕、栗糕、镜面糕、重阳糕、枣糕、鼓笋丝、假肉馒头、笋

    丝馒头、裹蒸馒头、菠菜果子馒头等。

    杭州食市亦分早市、日市与夜市。早市每日从交五更开始,街市的铺店随晨钟而开,供贩杭州人的早餐。冬天的当季早点

    是五味肉粥、七宝素粥;夏天是卖义粥、环饼、豆子粥;煎白

    肠、血脏羹等餐点则四季皆有售。早市的喧闹声音犹在耳,日

    市即已如火如荼。夕阳西下却不是永夜降临的前兆,杭州夜市

    的烛炬与灯具将照亮整片夜空。开封夜市多只开到三鼓时,杭

    州夜市却延至四鼓。五鼓钟鸣时,早市的店家们又要开店了。

    杭城还有“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的面食店,还有夜夜笙箫、日

    日腾沸的酒楼,周密只要熬得住,大可以彻夜达旦地吃个不

    停。

    杭州食尚与开封食尚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而它们有着系出同源的文化基因,两者间的“同”远超过“异”。

    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南宋人似有滥用“食色性也”的趋向,凡与

    食沾边的饭店、酒楼、茶肆,杭州人都能给它们添进情色的元

    素。“庵酒店”是南宋的特产,它只是徒有虚名的“酒店”,说穿

    了就是妓馆,其酒阁内暗藏供男女行淫的卧床,店门前高挂醒

    目的标记物——红栀子灯。而开封城还不够格与莺花满巷的杭

    州城相提并论。无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他剖析

    南宋覆灭根源的评语始终是切中要害的:“(南宋男子)不是勇

    武的斗士。他们贪恋女色……此处的人们如果是赳赳武夫,这

    个国家是不会沦陷的。偏巧他们不善征战,终而国破家亡。”

    [ 9 ]

    周密却不想再去追究谁的罪责,他还在梦里追寻他的故国。他

    老了,却不能不想她……

    管道升《烟雨丛竹图》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

    从来 不见花。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

    江南 问故家。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张炎

    [ 1 0 ]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

    [ 1 ]

    周密(1232-1298年):字公瑾,号草窗。南宋词人、文学

    家。擅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

    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

    十种。

    [ 2 ]

    选自柳永《望海潮》。

    [ 3 ]

    张俊(1086-1154年):字佰英,凤翔府成纪(今天水)

    人,南宋武将。曾征南蛮,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

    [ 4 ]

    张枢(1292-1348年):字子长,东阳人。他文思敏捷,挥

    笔成章,曾刊定《三国志》。

    [ 5 ]

    《梦粱录》:南宋吴自牧著。成书于南宋末年,叙述了南宋

    时期临安的情况,其中记录了不少关于民俗和民艺的材料。

    [ 6 ]

    吴自牧:表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钱塘人。宋亡后作《梦

    粱录》,介绍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城市风貌。《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认为此书与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同体。

    [ 7 ]

    《都城纪胜》:南宋耐得翁著。与《梦粱录》《武林旧事》

    同为研究临安以及南宋社会和城市生活的重要文献。

    [ 8 ]

    耐得翁:赵姓,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南宋宁宗、理宗时期,著有《都城纪胜》。

    [ 9 ]

    【法】谢和耐著、刘东译:《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

    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56页。

    [ 1 0 ]

    张炎(1248-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

    宋朝著名将领。其六世祖为张俊,其父为张枢。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樊楼灯火——两宋酒楼文化漫谈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

    深灯火上樊楼。

    ——刘子翚

    [ 1 ]

    《汴京纪事·其十七》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李嵩《听阮图》 树下士人闲坐榻上,旁有拨阮、焚香、拈花、持

    扇的女子随侍。

    宋室南渡后,刘子翚写成缅忆开封旧游的组诗,梁园酒乐、樊楼灯火,最是难忘。但少时的幽欢与哀愁,已随中原的沦陷

    而永逝不回。樊楼是开封城的耀眼地标,也是开封人的集体记

    忆。同时,它还是多部古典话本与小说的事件发生场所,颇受

    瞩目。《水浒传》两度写到樊楼,可惜施耐庵生逢纵目萧条的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元明易代之世,无缘亲见孟元老笔下“集四海之珍奇” “会寰区之

    异味,悉在庖厨”的开封物华,无力写出樊楼的种种细故。

    樊楼又名矾楼、白矾楼、白樊楼或丰乐楼,它始建于何年何

    月,史无明载,但樊楼在北宋建国之初就已开张营业却是明白

    无误的。开宝七年(974年)正月十四,宋太祖曾到白矾楼看

    戏。樊楼名号的由来,北宋末年的开封人都已不太明了。宋代

    学者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有过一番考证:“京师东华门外

    景明坊,有酒楼。人谓之矾楼,或者以为楼主之姓,非也。本

    商贾鬻矾于此。后为酒楼。本名白矾楼。”此说较能令人信服。

    樊楼前身原为商贾贩卖白矾的处所,原名白矾楼,原址后建酒

    楼,转称矾楼。有的人误以为店主姓樊,而讹传为樊楼。

    樊楼是北宋餐饮业的业界翘楚,声誉极隆,客至如云。宋元

    400年间,时人谈及酒肆,总不会忘记樊楼。宋理宗淳祐年间,距故都千里的杭州西湖畔,杭人再建一座丰乐楼,寓寄宋人对

    汴梁韶华的深深怀念。南宋覆亡前,刘克庄深叹自己生不逢

    时:“吾生分裂后,不到旧京游。空作樊楼梦,安知在越

    楼。”樊楼俨若酒楼的代名词,宋末文人方回吟道:“往年灯火

    醉樊楼,月落吹箫未肯休。”

    樊楼端的有何独特魅力呢,竟教人念念不忘?先看樊楼的整

    体布局吧。樊楼坐落于东华门外的景明坊,宣和年间,樊楼改

    建成分为东西南北中、彼此以飞桥栏杆相连的五栋三层楼群,并易名“丰乐楼”。登上樊楼的北楼,皇家名苑“艮岳”的美景尽

    收眼底。艮岳落成后,宋徽宗命翰林学士王安中登览丰乐楼北

    楼,题咏艮岳即景,诗为《登丰乐楼》: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赵伯驹《蓬瀛仙馆图》 图中的宫殿与樊楼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

    以飞桥栏杆相连的楼群。

    日边高拥瑞云深,万井喧阗正下临。

    金碧楼台虽禁御,烟霞岩洞却山林。

    巍然适构千龄运,仰止常倾四海心。

    此地去天真尺五,九霄歧路不容寻。

    酒客在西楼凭栏观景时,可看到皇宫内的情形。樊楼竟盖得

    比皇城的琼楼玉宇还要高,出于安保的考虑,官府后来“禁人登

    眺”。《水浒传》的蓝本《宣和遗事》

    [ 2 ]

    对此却有不同的解

    答。是书说:“樊楼乃是丰乐楼之异名,上有御座,徽宗时与李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师师宴饮于此,士民皆不敢登楼。”再联系彼年“花光满路,何

    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的帝都盛概,《宣和遗事》中的

    解释似乎更为合理。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宋徽宗《芙蓉锦鸡图轴》 徽宗赵佶是工书善画的文人皇帝,独创“瘦金

    体”字,亦是北宋花鸟画名家。他常常细心观察鸟兽的姿态与动作,所画

    的花鸟生动而传神。

    樊楼近禁苑,确是宋代天街里的一道奇景。仁宗时,皇帝临

    睡前,繁弦急管之声传到了宫里,宫人禀白道:“此乃樊楼百姓

    饮酒作乐声。”仁宗笑说:“朕为天下父母者,若百姓常得如

    此,足矣!”

    再看樊楼的外景。孟元老说:“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

    欢门

    [ 3 ]。”其时,包括樊楼在内的临街门店,大都在门首扎上

    彩门欢楼,用于招揽贵客和辅助识别。每逢节庆,店主们则会

    重新修饰彩门欢楼。《东京梦华录》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

    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旌。”重阳日,酒

    家“皆以菊缚成洞户”。在京城的巷陌中走马观花,亦别具情

    调。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唐·卫贤《闸口盘车图》 画中的酒楼在门口用木头扎起高过楼顶的“彩

    门欢楼”。

    宋代酒楼的建筑风格与门堂装饰,大体还是沿袭五代的旧

    式。其因载于《梦粱录》:“五代时郭高祖游幸汴京,茶楼酒肆

    俱如此装饰,故至今店家仿效成俗也。”孟元老描绘京城酒店的

    那句话“诸酒店必有庭院,廓庑掩映,排成小阁,吊窗花竹,各

    垂帘幕”,既可套用于樊楼,也可用套用于别的酒楼。但要说它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们都是千篇一律的仿制品,亦非恰当。孟元老忆述樊楼时,寥

    寥“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八字却曲尽了它的晚魅之美。元宵

    夜,樊楼的每一道瓦楞间,都点上一盏“宝莲灯”,同看灯火月

    明中,宛若凡间瑶宫。

    樊楼底楼专供散客入座,它的二、三层有很多间被称为“酒

    阁子”的小包间,有钱的主顾多往楼上去。它的内部布置格局,可参见仿造樊楼而建的金朝燕京秦楼: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

    面散铺七八十副桌凳。

    宋画《悬圃春深图》中的宫殿式建筑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清明上河图》局部 开封酒楼的二楼雅座

    樊楼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它坐落于京城东华门外的景明

    坊,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宋代,东华门是书生心中

    向往的圣地。宋人曾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的戏

    语。跨马游街是朝廷赐予状元郎的恩典,东华门便是此行的终

    点。田况《儒林公议》

    [ 4 ]

    叙其盛况:“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

    呼甚宠。观者拥塞通衢,人摩肩不可过。锦鞯绣毂,角逐争

    先,至有登屋而下瞰者。庶士倾慕,倾动都邑。”

    游过街了,状元等一众进士们还会去哪?喝花酒是他们的首

    选。罗烨在《醉翁谈录·平康巷陌记》说:“有登甲乙第者关送

    天官氏(礼部侍郎),设春闱。近年多延至中夏,新贵眷恋狂

    游稍久。”东华门左近的樊楼,向以繁艳香浓、燕舞莺啼著称。

    有《鹧鸪天》词为证: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

    不惜 费万钱。

    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羞味,四面

    栏杆 彩画檐。

    开封城的大酒楼均有歌姬舞女伴酒。想来,刘子翚这等公子

    哥儿上樊楼喝酒,醉翁之意不全在酒。

    贵游子弟到酒楼宴乐,时谓“登山”,樊楼有三层楼高,故

    有“一山” “二山” “三山”。独饮芳醇难遣怀,他们往往召请红粉

    佳人,助以尽欢。公子们尚未开口,机灵的店小二已拿来本店

    的群芳谱,恭候贵客点选,此举俗称“点花牌”。想在樊楼点到

    京城的花魁李师师,希望却很渺茫。李师师素日住在皇帝题匾

    的醉杏楼,再则,谁敢染指皇帝的御用头牌呢?

    若只为绿衣红袖而来,还是敬请移步任店罢!樊楼只是兼营

    娱乐业,经营重心以餐饮为主。任店是与樊楼同级的酒楼。孟

    元老专门提过任店的夜景,它是唯一不设彩门欢楼的名店,穿

    过任店的楼门,走到后堂时,占据天井两侧的数十间包厢,豁

    然而见。

    白天时,初来者不知其妙,但到傍晚时,是处“向晚灯烛荧

    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集于主廊檐面上,以等沽客呼

    唤,望之宛若神仙”。

    但男士想与樊楼、任店里的“神仙姐姐”有肌肤之亲,须得随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她们去往幽街曲巷。毕竟,酒楼不是青楼,据耐得翁《都城纪

    胜》记载:“大酒店,娼妓只伴坐而已,欲买欢,则多往其

    居。”耐得翁说的虽是南宋欢场的“行规”,北宋的实情应也如

    是。赵佶倘能与李师师在樊楼欢宿一宵,又何必挖一条从皇宫

    直通醉杏楼的密道?樊楼是否真是赵佶与李师师幽媾之处,姑

    且勿论,赵佶是樊楼的常客,倒是确有其事。

    禁宫除禁止闲杂人等进入外,还有着诸多繁琐的禁令。所

    以,皇帝与侍臣想喝个畅快,倒不如去樊楼。张知甫《可书》

    说:“宣和间,京师建欣乐、和乐、丰乐三酒楼,壮观之盛,虽

    从官亦许游宴。时高丽遣使贺正,(宋徽宗赵佶)赐宴其上。”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宋徽宗《听琴图》 此图为徽宗自画像,画中有蔡京的题跋。清人胡敬说图

    右下方的红袍男子就是蔡京,但没给出理由。

    樊楼成为君侯显宦、名商大贾、王公大臣的宴游胜处已有百

    年之久。神宗时,江南富少沈偕挽着冠绝京华的名妓蔡奴,上

    楼饮酒。沈公子为博美人一笑,付清当晚所有酒客的账单。事

    见周密的《齐东野语》:“一日,携上樊楼,楼乃京师酒肆之

    甲,饮徒常千余人。沈遍语在坐,皆令极量尽欢,至夜,尽为

    还所直而去,于是豪侈之声满三辅。”沈偕的炫富豪举固无足

    论,但从周密讲说的这则旧闻中,我们得悉北宋中叶的樊楼日

    客流量已有千人之多,而这只是樊楼扩建前的数据。

    在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年间,日本遣使入贡。

    外使离京前,乞求一篇寺记,因当值的学士力不胜任,宋神宗

    宣召文思敏捷的张君房学士执笔。可那张学士却在樊楼上醉饮

    未归,宫使行遍京城,寻他不得。东瀛来客翘足而待,宋真宗

    煞是尴尬。杨亿和钱希白改编《闲忙令》时,钱希白戏称张君

    房是凡世最忙碌的人:“世上何人号最忙?紫微(皇宫)失却张

    君房。”无独有偶,同朝的鲁宗道也曾因流连酒馆,无法立刻谨

    领钧旨。宋真宗问他:“何故私入酒家?”鲁宗道坦陈说,他家

    贫俸薄,酒器不备,因有乡亲过访,才到“百物具备,宾至如

    归”的酒肆款待访客。鲁宗道去的那间酒楼是“仁和楼”,与樊楼

    同属“正店”。北宋的食肆分作两个档次,财雄势大的上户酒楼

    叫“正店”,据孟元老粗记,在京的正店约有72家,如樊楼、任

    店、遇仙楼、仁和楼等。次曰“脚店”,它们是中小型的食店或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酒馆,称作“分茶”或“脚店”,它们的经营范围较小,但胜在各

    树一帜,在全盛时,汴京至少有3000家脚店。

    脚店也好,任店与仁和楼等正店也罢,都不具备和樊楼一较

    轩轾的实力。在通常情况下,小市民也不敢上樊楼挥霍,能被

    邀至樊楼吃一顿,可是受邀者莫大的荣幸。

    《清明上河图》局部 “孙羊正店”是《清明上河图》中唯一的正店,图右上

    角倒悬了诸多酒坛,可见酒的日销量不容小觑。

    樊楼还是开封产销量最高的酿酒坊。区别正店与脚店的关键

    就看它们有无独立酿酒的资格。宋代政府对酒施行专卖制,限

    制民间酿酒,史称“榷酒”。在京畿,有专造酒曲的官署“曲

    院”,应许酒户买曲酿酒自售。京城72家正店多有自酿的镇店之

    酒。樊楼出品的眉寿酒和旨酒,收录在张能臣所著的《酒名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记》中,位列“市店”类名酒之首。

    宋真宗天禧年间,樊楼每天上缴的酒税多达2000钱,每年

    从曲院购买的酒曲多至50000斤。此后,樊楼换了老板,樊楼新

    主经营不善,致使“大亏本钱,继日积欠,以至荡破家产”。樊

    楼是自负盈亏的私人酒楼,朝廷本可不闻不问,但樊楼要是倒

    了,国库也就少了一大笔税金。嗜酒的名相寇准恳请降低对樊

    楼的征税额度,以保住樊楼这一“酒源”和“税源”。皇帝允准了

    寇准的提案,此举也深受市民欢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

    年),连皇帝也开始介入樊楼的酒务。皇帝下诏说,谁愿意承

    包樊楼的酒税,朝廷就指定3000家脚店到樊楼买酒。樊楼也独

    自推出过旨在刺激消费的措施。宣和年间,樊楼改竣后的头两

    天内,凡是到樊楼买酒的头位客人,将获赠一面金旗。政府对

    樊楼的扶助收到了双赢的效果。樊楼不仅向朝廷缴纳了一笔笔

    持续而稳定的酒税,还抬升了景明坊的人气。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挂着“新酒”招幌的脚店。店里一个端着食具的男

    子,也许是正给顾客送外卖的店员。美国老牌杂志《生活杂志》在1 9 9 8年

    选出过去1 0 0 0年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1 0 0件大事,其第5 6项即是出现在

    北宋都市的饭馆小吃和快餐服务。

    樊楼周遭有多间小而精的茶馆,“甚潇洒清洁,皆一品器

    皿,椅桌皆济楚,故卖茶极盛”。想吃到最正宗的北方菜,就要

    到樊楼前,此处有李四家、段家爊物、石逢巴子等北方风味

    馆。

    漫道一句,开封城还有另外两座樊楼。一座为地下樊楼,名

    曰“鬼樊楼”。开封地底沟渠深广,亡命之徒常将掳来的妇女藏

    匿其中,谓之“无忧洞”,亦谓“鬼樊楼”。另外一座为红巾军抗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元领袖韩林儿所建。韩林儿自封“小明王”,国号“大宋”,建都

    开封。据《垄起杂事》载,小明王再造了一座樊楼,“起樊楼于

    街西,饰红裙绮瑟于上”。韩林儿自称樊楼主人,至暮夜,常上

    樊楼看灯火;将帅出征前,会在樊楼为部下饯行。正在东南攻

    城略地的朱元璋,虽然只是半心半意地效忠小明王,但在名义

    上也受樊楼主人的节制。

    中国历史,又在樊楼掀开了新一页。

    宋代瓷质酒器 (图片由网友“慢慢来”提供)

    [ 1 ]

    刘子翚(1101-1147年):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

    号病翁,学者称其屏山先生。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尝从其

    学,著有《屏山集》。

    [ 2 ]

    《宣和遗事》:又名《大宋宣和遗事》,为宋话本,为无名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氏所作,元人或有增益。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该书

    讲述了宋历代帝王荒淫误国的故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

    为止。除此之外,本书也穿插了梁山群雄聚义的故事,因此也

    被认为是《水浒传》的蓝本。

    [ 3 ]

    彩门欢楼:用竹竿扎成的高棚,花式繁复,尖顶高耸。

    [ 4 ]

    此书记录了自宋太祖建隆年间至仁宗庆历间朝廷政事及士大

    夫行履得失,涉及徐铉、杨亿、钱惟演、石介、寇准、范仲淹

    等人事迹,甚为详明。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一瓯风月——江湖茶坊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晚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

    来也,著意过今春。

    ——李清照《小重山》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刘松年《撵茶图》 该图以工笔白描的技法还原了宋人烹茶的过程。画左

    侧有两个茶艺师。在上者挨着几案,右手持茶盏,右手边是贮水瓮,左手

    边是煮水的烧器。前方几凳上有茶筅、茶盏等茶具。在下者跨在矮几上,正在碾磨茶叶。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量茶博士

    夏日方永,蝉声满耳,啜饮冰茶,最能解躁。冬夜悠长,雪

    落寒枝,手捧温茶,适可暖心。在四时的大宋茶坊,顾客用茶

    时,时光仿已凝滞。烛影摇红,苦后回甘中,他们不知已喝过

    多少泡茶。宋人将饮料统称为“凉水”,茶水亦属凉水的一种。

    以茶为主打饮品的茶馆,也兼售诸类凉水。在缤纷多彩的两宋

    都市中,茶博士给贵客推介的茶水,自不会单调。吴自牧开列

    过一份杭州茶坊的通用菜单:“(茶肆)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

    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

    擂茶是一门古老茶艺,今存于我国的闽粤赣地区。擂茶就是

    将茶叶与多种配料混合研磨,擂碎后,或冲泡或煎煮而成。杭

    州茶肆添卖的七宝擂茶,即为七种名贵原料混制而成的茶饮。

    七宝茶也是宋代的宫廷御茗,庞元英《文昌杂录》载:“仁宗每

    崇政殿亲试进士,亦赐大臣七宝茶。至今以为故事。”

    来到一间茶坊,一个个装扮清爽的茶坊伙计托着装满茶碗的

    盘子,或在陈列有致的桌椅间穿行,或低首询问客人有何吩

    咐。这班伙计被宋人称作“茶饭量酒博士”,他们如受雇于酒

    楼,亦可简称“量酒”,在茶坊,则多称“茶博士”。茶博士之名

    首现于唐代的《封氏闻见录》:“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临怀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着黄衫、戴乌

    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

    公为歠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陆羽)能茶者,李公

    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

    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陆羽

    虽是誉满寰宇的茶圣,可他在世时不被世人赏识,甚至还遭到

    李季卿的鄙视。但在李季卿的俗眼中,陆羽还算得上是会煎茶

    的茶博士。

    不是人人都能当茶博士。“博士”本是学官名,只有经过专门

    的培训,具有广博的茶学知识与熟练的冲茶技艺的茶坊高级茶

    艺人员,才能被称为“茶博士”。那些只会干杂活的茶坊跑堂,是不能被称作“茶博士”的,薪资亦不如茶博士高。《夷坚志·茶

    仆崔三》中的主角崔三,“月顾直不过千钱,当不足给用”。茶

    博士只说自己的行话。譬如,南宋杭州的茶博士们每日计算所

    收的茶钱,不会说收了多少钱,而是以杭州为基点,到某地的

    里数来隐喻钱数。他们若说“今日到余杭县”,便指今日茶博士

    收了45钱,因为余杭县到杭州城的里程恰是45里。他们若说“走

    到平江府(今苏州)”,实指自己赚了360钱。所以,茶坊也是

    一个问路的最佳场所,而且你也不用担心会受欺骗。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此图描绘了城市里的卖茶人饮茶和斗茶的场

    景。卖茶人的茶担上有一张写着“上等江茶”的纸条。

    常言道:“不怕官,只怕管。”除去官府,谁来管管这些茶博

    士呢?日本学者宫崎市定

    [ 1 ]

    认为宋代都市几乎已全变为商业都

    市。伴随着市场业态的日趋成熟,各个行会也在崛起。宋代行

    业的主事人俗谓“行老”或“行头” “行首”。自古以来,茶楼就是

    三教九流汇集之处,小道传闻集散之地。所以,宋代茶行的行

    老亦为江湖的“百晓生”。州县新官到任时,他们如想尽早知掌

    本地的民风时态,都要先去拜会当地的行老,“密问三姑六婆、茶坊酒肆、妓馆食店、柜坊马牙、解库、银铺、旅店,各立行

    老,察知物色明目,密切告报,无不知也”。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南宋刘松年《斗茶图》 图中四个人携带着雨具和茶具,在城郊的松柏树

    下斗茶。斗茶又称“茗战”,是宋时盛行的一种评比茶水优劣的雅戏。

    除了在正规茶坊里工作的茶博士受茶会行老的管束,在午夜

    开封小巷,提瓶卖茶的小贩也受行老管制。据南宋郑樵《文献

    通考》记,宋代的卖茶小贩,也须挂靠行会。“京师如街市提瓶

    者,必投充茶行”。卖茶小贩在日间需为饱肚而奔波。晚间会提

    上一瓶瓶茶,到每家每户去碰碰运气,看有谁要点茶,或是谁

    家需要他们代传口信,以赚点小钱。他们也是值得信赖的人,因为他们和茶博士都对茶行行老负责。

    茶业行老的声望较高,其属下的茶坊常常成为各行业者的聚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会点。“又有茶肆专是五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

    老,谓之市头”,诸行寻觅本业人力时,也多需借一借茶坊的贵

    地,发布信息。因此,茶饮业行老常被推为当地商圈的“武林盟

    主”。茶博士要是操守不谨,不仅会有失业之虞,闹到了行老那

    里,连在本行业甚至在本地再谋生路都很难了。在话本《万秀

    娘仇报山亭儿》

    [ 2 ]

    中,那个在襄阳府万员外茶坊干活的茶博士

    陶铁僧,因偷了柜上的茶钱,被万员外赶走。陶铁僧倒还从

    容,他自以为“此处不留爷,只有留爷处”,不想万员外却吩

    咐“一尽襄阳府开茶坊底行院”,切莫雇用那个手脚不干净的陶

    铁僧。

    宋茶坊所卖茶饮的卫生、卖相、味道也是让人放心的。这可

    参阅孟元老的一段记叙:“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盒器皿,车担使动,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不过在茶行管不

    到的地方,茶的质量就没有保障了。宋朝行伍中,一些下级士

    兵饱受歧视,待遇极低。他们为了挣钱,也做起了送茶的兼

    差,“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名为乞讨钱财,实为勒索讹诈。

    这类人茶业行老管不了他们,他们送来的茶也就有了一个不光

    彩的名称叫“龌茶”。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卖浆图》 六个卖茶的流动小贩正在品赏香茗。此图为宋代风俗画,现

    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歌楼教坊

    宋代闾巷茶肆如林,孟元老说:“(开封马行街)巷坊院

    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

    饮食。”仅马行街一路,见有茶坊的巷坊就已不知凡几,统计开

    封茶坊的总数只会徒劳无功。

    茶坊相对于京城的酒楼,店小客少,利润也较薄。店主大多

    雇不起茶博士,多采用家庭经营的模式。如杭州人石氏经营的

    茶坊,只能“令幼女行茶”。僻处小城的小茶坊主,即便夙兴夜

    寐,大多仅能维持温饱。福州城西居民游氏,“家素贫,仅能启

    小茶肆,食常不足,夫妇每相与愁叹”。茶坊都赚不到多少钱,遑论“卖龌茶”的兵痞了。想在茶烟袅绕的城市中脱颖而出,功

    夫则全在茶外。

    宋代茶坊在卖茶之余,也会因地制宜兼营别的行当,或随时

    序换易兼卖特殊的商品。南宋西湖之畔也是茶馆的集中地。西

    湖茶馆常会向游人出租船只,南宋文人刘克庄《戏孙季蕃》诗

    曾载:“常过茶邸租船出,或在禅林借枕欹。”《都城纪胜》

    说:“无论四时,常有游玩人赁假。舟中所须器物,一一毕备,但朝出登舟而饮,暮则径归,不劳余力,惟支费钱耳。”近水楼

    台先得月,这些游船应多属临湖的茶坊所有。开封潘楼东街巷

    的茶坊每日五更时,就会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等物,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到清早时收摊。南宋杭州的元宵日,御街诸茶坊“渐已罗列灯球

    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追寻的伊人,她的惊鸿倩影也许恰在张

    灯结彩的茶坊灯市中吧?

    常言道:“做正行的不如捞偏门的。”有些商人因抵不住潜在

    利益的诱惑,便把自己的茶坊变为藏污纳垢的都市暗角。一些

    茶坊的经营者本身就是黑道中人。周密《癸辛杂识》说:“故都

    向有吴生者,专以偏僻之术为业,江湖推为巨擘。居朝天门,开大茶肆,无赖少年竞登其门。”所谓的“偏僻之术”指的是什么

    呢?“黄赌毒”是偏门生意的“三大件”,早至宋代,人们已经知

    道罂粟有药用价值,但尚无将它提炼成毒品的念头,所以茶坊

    以兼营“黄”和“赌”招财进宝。

    宋佚名《西湖春晓图页》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洪迈

    [ 3 ]

    的父亲洪皓

    [ 4 ]

    曾长期滞留金国境内,其《松漠纪

    闻》言及他在燕京时的见闻时道:“燕京茶肆设双陆

    [ 5 ]

    局,或

    五或六,多至十,博者蹴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局也。”两宋赌

    风愈演愈烈,到了清代,“乡镇茶坊,大半赌场”,在两浙的重

    灾区,“茶肆皆设赌具”。

    吴自牧说,杭州大街上有三五家挂名的茶坊,楼阁里专藏妓

    女。这类容留妇女卖春的茶坊,名为“花茶坊”。它们是供脂粉

    客猎色的欢场,吴自牧故言:“非君子驻足之地也。”古之君子

    嘴上当然要冠冕堂皇一点,在内心深处,却不一定认为妓女是

    不洁之人。吴自牧既说花茶坊不宜驻足,又详说杭州“花茶

    坊”的地址与名号,正缘于此。“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

    坊,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

    七相干茶坊。”《水浒传》里,清河县的王婆和她的茶坊也是好

    例子。休闲业不等同于色情业,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剪不断、理

    还乱的微妙联系。至民国时期,人们仍将“狎妓”称为“吃花

    茶”。

    还有一类茶坊,可再分为侧重于“色”和“乐”的茶坊。以声色

    为卖点的茶坊,还算比较规矩,近似于今日日本的艺伎馆。周

    密列举过杭州那些歌乐盈耳的名坊:“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

    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此外,“金波桥等

    两河以至瓦市”都分布着这种档次不一的茶坊。“各有等差,(女伎)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杭

    州人通常不会急着进去,而会先看看自己带了多少现钱。茶客

    初次登门时,就有人给他们提瓶献茶,茶客需付数千钱的赏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金。茶客上楼坐定,还要再点一杯茶,再付一次钱,这叫“支

    酒”。随后,茶客方可随性点唤茶水或服务。至此,各色小贩蜂

    拥而上,立在阔人周围,推销各类物品。阔人想点哪一位女伎

    过来陪伴,即使女伎只在街对面,杂役们亦会抬着轿子将她送

    来,名谓“过街轿”。

    在另一类以“乐”为重点的茶坊,杭州的贵公子与宫城的役人

    可前往那儿向专业艺人学习乐器和说唱艺术,此谓“挂牌儿”。

    挂牌儿所在的茶楼,“本非以点茶汤为业”,却以此为噱头,意

    在“多觅茶金耳”。现下有些书店亦售卖咖啡等饮品,其用意也

    在于增加营收。还有一些茶坊接近今时的“文化沙龙”。如杭州

    城的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均为“士大夫期

    朋约友会聚之处”。而《梦粱录》所载的“黄尖嘴蹴球”茶坊,大

    概是宋代蹴球爱好者的休闲会所罢。

    深幸宋代还是一个较正常的社会,那些坚守公序良俗的商

    家,既受行会保护,也受官府保护。《宋史·食货志》详记宋太

    宗至道年间,那些未入茶行的茶商到京城时,不仅遭到入会茶

    商的排挤,还要受到行会的抵制与官府的压迫。那些附着在华

    裳金玉之上的害虫,已损害了茶饮业的形象与声誉,不可能不

    引起业者、行老、政府的警惕。所以,花茶坊虽然“野火烧不

    尽”,但是在三重打压之下,注定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幽阁日永

    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的“非典型”茶坊,其实最值得一书的还

    是那些“典型性”茶坊。若将宋代酒楼比作“大家闺秀”,茶坊则

    是“小家碧玉”。受创业者自身的条件所限,能占据整栋楼阁的

    茶坊只是凤毛麟角。

    《水浒传》写到的酒楼阁儿最多,茶楼阁儿较少。如其第

    18回,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之后,何涛到郓城县捉拿晁盖时,便与宋江到茶坊的阁子一边喝茶,一边商谈。这间茶坊也雇了

    茶博士。宋江去给晁盖通风报信前,嘱咐茶博士:“那官人要再

    用茶,一发我还茶钱。”施耐庵对郓城县茶坊的着墨亦不多,我

    们想管窥宋代茶坊的原貌,仍得借宋人的视角。

    与雕梁绣栱、彩门挂彩的大酒楼相比,宋代茶坊主多将有限

    度的预算更多地用于营造清雅的饮茶环境,供顾客品茶消闲,怡情养性。深具匠心的开封茶坊主还曾在潘楼东街巷的茶馆内

    部营建“仙楼”和“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外郡的

    茶坊主也颇具创意,严州城下,“有茶肆妇女少艾,鲜衣靓妆,银钗簪花,其门户金漆雅洁”。

    但仅靠“金漆雅洁”的外表,诚难留住那些好茶的文人雅士。

    两京茶坊为此便“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借以“勾引

    观者,留连食客”。茶坊悬挂名人字画的做法也许初起于北宋初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年。宋军平蜀后,蜀宫的金银珠宝玉器书画收归于大宋国库。

    宋太祖观览故蜀的书画时,问起它们的用处。臣下说:“以奉主

    人尔。” “独览孰若使众览邪?”宋太祖因想与民同乐,故将蜀宫

    书画全数转赠开封城东门的茶坊。

    茶坊也会挂上本朝名人的画像。宋哲宗时,范祖禹奏言开封

    人追思司马光的情景:“(司马)光没之日,无不悲哀;乃至茶

    坊酒肆之张亦事其画像……”北宋中后期,茶坊挂画,蔚然成

    风。茶坊经营者为抬高本店身价,常向画家墨客求索名作。

    一朝一代的名作不少见,能传世留名的却寥寥无几。米芾时

    人称他“米癫”,他是行为怪异、性格孤傲的书画大家。他曾

    说:“今人画亦不足深论,赵昌、王友、镡黉辈,得之可遮壁,无不为少;程坦、崔白、侯封、马贲、张自芳之流,皆能污壁

    茶坊酒店。”米芾将程坦等人的画贬为与茶坊挂画同等级别的作

    品,足证茶坊的“名画”大都是难入名家法眼的凡品。可是,也

    不能指望人人都有米芾这样的超凡鉴赏力吧?顾客看着养眼就

    行了。

    北宋茶坊张挂字画的原俗也传承到了南宋。所不同的是,南

    宋文人多不熟谙北宋开封的故事,他们竟以为“挂画引客”原为

    开封熟食店的揽客手法,后来才被杭州茶坊沿用。

    休怪他们孤陋寡闻,这只是南北隔绝所致的恶果之一。南宋

    前期,孟元老和新生代谈及开封旧迹时,后生们“往往妄生不

    然”。孟元老深恐随着旧都移民的凋零,“论其(汴京)风俗

    者,失于事实”,因此决定撰写《东京梦华录》。然而,他毕竟

    做不到面面俱到,某些陈景旧忆也渐随流光漶漫。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画是美的留影,花是美的化身。情势与世风虽会移转,人类

    对美的追慕,对美的向往却永未变改。金秋时的开封城,菊蕊

    纷纷,日日香成阵。茶坊将小菊儿请到了门口,让它们排成了

    一个花门,以迎来宾。南宋的临安茶坊,也有迎宾的花儿。可

    喜的是,它们已是茶坊永远的花仙子,“今之茶肆,列花架,安

    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客人置身字画挂壁,花草相依的茶坊

    时,饱尝视觉盛宴。

    两宋皆有“按管调弦于茶坊”的乐人,在南宋杭州城,卖梅花

    酒的茶坊还配有弹奏“梅花引”的乐队。不想听歌,听一听故事

    如何?宋代说书人多半在瓦舍、茶坊酒楼中驻演,《西湖老人

    繁胜录》

    [ 6 ]

    说:“余外尚有独勾栏瓦市。稍远,于茶中作夜

    场。”宋孝宗乾道年间,吕德卿等四人在一间茶肆外,读到了当

    夜的节目预告:“今晚说《汉书》。”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春山瑞松图》 传为北宋米芾所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有的说书人长期在某间茶肆说书,而至于喧宾夺主,那些茶

    坊索性改以说书人的艺名或他们讲演的内容为店名。如杭州城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王妈妈开的那家茶坊,又名“一窑鬼茶坊”,它即以说书人说

    唱“西山一窟鬼”的话本故事而得名。如果哪位客人对此无动于

    衷,眼皮也不眨一下,要当心啦!他有可能是受某位权贵派来

    刺探情报的细作,或是大造舆论的卧底。老舍话剧《茶馆》有

    一个家喻户晓的布景,因局势的动荡,裕泰茶馆在店内贴上“莫

    谈国事”的告示。

    秦桧当国时,南宋的茶馆也有相似的不成文禁令——莫谈秦

    桧。浙江士人毛德昭以敢言好骂见称,绍兴初年,他曾到杭州

    应考。毛德昭在“朝天门茶肆”喝茶时,痛恨秦桧的唐锡永凑到

    他耳边说:“毛君素号敢言,也来说说秦太师?”哪知毛德昭却

    掩着耳朵逃跑,连说:“放气!放气!”唐锡永想去拦他,却追

    之不及。秦桧的耳线说不定正潜伏在杭州的各大茶坊呢!宝庆

    年间,权相史弥远有意排逐政敌魏了翁、真德秀,放出风声

    说:“谁有能耐攻倒这两个人,史宰相就提拔谁做监察官。”梁

    成大知悉后,每日就到杭州的茶肆中造谣诽谤真德秀。史宰相

    大喜,擢升梁成大为言官。然而,公道自在人心,杭州人改叫

    梁成大为“梁成犬”,意讥梁成大是史弥远的门下走狗。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宋代的茶坊每天都上演着一出出真实或虚构的悲欢喜剧,透

    过它的小阁幽窗,我们却能窥见大宋的世相百态。

    秦桧跪像 原像立于北京崇文门外精忠庙,现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

    [ 1 ]

    宫崎市定(1901-1995年),日本东洋史学家,20世纪日本

    东洋史学第二代巨擘之一。

    [ 2 ]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第37卷中的内容。

    [ 3 ]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南宋著名文学

    家。洪皓第三子。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 4 ]

    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江西乐平人,历任台州宁

    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曾代表宋朝出使金朝,被金扣留达15

    年之久。洪皓在滞留金朝期间,随笔记述了在那里的生活,归

    国之时怕被金人查到,便将文稿焚烧。回宋后,他将原稿整理

    成书,遂成《松漠纪闻》一书。

    [ 5 ]

    双陆:一种赌博游戏。

    [ 6 ]

    《西湖老人繁胜录》:西湖老人撰。作者生卒年及原籍均不

    详,大概是南宋宁宗时期的临安(今浙江杭州)人。《西湖老

    人繁胜录》所记和《梦粱录》《武林旧事》《京师繁胜录》

    同,主要记录了临安市民的游艺活动及各类艺人的姓名和事

    迹。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百事

    如果人们的信念和我一样,认为尘世是唯一的天堂,那么他

    们必将尽力把这个世界造成天堂。

    ——克特爵士

    [ 1 ]

    [ 1 ]

    克特爵士(Ar thurke i th,1866-1955年):英国著名解剖学

    家,著有《人类的古老历史》(The Ant iqui t y of Man) 。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满城风雨——宋代房租知多少

    萍流匏系任行藏,惟指无何是我乡。左宦只抛红药案,僦

    居犹住玉泉坊。

    白公渭北眠村舍,杜甫瀼西赁草堂。未有吾庐莫惆怅,古

    来贤达尽茫茫。

    ——王禹偁《赁宅》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局部 宋代官员、富人的住宅常建有园林。庭院式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建筑大多参差错落,依山傍水。这打破了原先过于规整略显单调的房屋布

    局。

    “满城风雨”是现代人惯用的成语,但很少有人深悉文字背后

    的辛酸。潘大临

    [ 1 ]

    是北宋黄州(今湖北黄冈)诗人,他才性明

    敏,与弟弟潘大观皆有诗名。苏东坡谪居黄州时,与潘氏昆仲

    结成诗友。北宋诗僧释惠洪说:“(潘大临)得句法于苏轼

    耳。”潘大临诗近苏东坡,而贫则过之。苏东坡在黄州尚有“东

    坡”数十亩地可耕,有“东坡雪堂”可住,潘大临却无立锥之地,只能租借田宅维生。在一个黄叶纷坠的秋日里,友人谢逸写信

    问他有无新诗,潘大临懊恼回复:“秋来景物皆佳句,只是受俗

    事牵绊而不能成篇。我昨日闲卧,耳听榄林间的雨声,意兴骤

    发,起身在墙上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间,地主过来

    催租了。我雅兴顿消,无心吟诗,只有此句奉寄。”

    宋朝的房租有多贵,精确的数目颇难稽考。和今日相似的

    是,大城市的租金贵过小县城,富人的相对负担较轻。宋朝的

    房屋租赁业远比唐朝发达。根由主要有二:首先是因为科举兴

    盛,士子争跃龙门;其次是由于人货殷繁,商旅奔波不息。

    每近考期,由于京城会集了成千上万的考生,供需极不平

    衡,房租也跟着暴涨,尤以地近考场贡院的房子为甚。南北宋

    政情不同,但价格规律永是一双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周密曾

    说:“其(杭州)诸处贡院前赁待试房舍,虽一榻之屋赁金不下

    数十楮。”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原是“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的浪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子,27岁始发奋读书,而将生业交付妻子程氏。程氏带着孩

    子,僦居眉山县城纱榖行,经营商业,不出数年,遂成富家。

    而苏洵也得以笃志于学,卒成大儒。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

    年),苏洵领着两个儿子入京备考。眉山“土豪”苏洵却租不起

    京城的豪宅,只能退而求其次,寓居京郊的兴国寺浴室院。

    宋朝人口流动较频,来京常住与暂住的异乡人都得寻个栖身

    处。因此,成为都城的房东就等于手持一张长期饭票。苏东坡

    的一个堂兄长住开封,因有数间屋宅出租,日子过得优哉游

    哉。宋仁宗的重臣夏竦

    [ 2 ]

    ,见租赁业前景大好,就在京城广置

    地产,大办旅馆,成为汴京最有名的“包租公”,“故相夏竦,邸

    店最广”,日入极丰。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一个异地的书生寄读于京城的小旅馆,他的房间在

    二楼,屋内的学习用物一应俱全。

    然而,夏竦还不是京城最大的业主,比起“店宅务”还差得

    远。店宅务原名“楼店务”,是经营各地公有宅地的“房管局”,负责房屋的租赁、修缮、管理诸务。公用宅地的出租房即为我

    们现在的“公租房”。

    宋代公租房以其较低廉的租费,吸引了大批量平民入住。据

    官方统计,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开封府共征收134629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贯的年租,开封楼店务所管的房屋计有26000余间,依此可算

    出,开封府官舍的月租约在450文上下。据程民生教授的《宋代

    物价研究》记载,宋代普通百姓日收入约是100文,上焉者或达

    300文,而北宋的单日最低生活费约为20文,算下来,一个5口

    之家只要有2个有收入之劳力,刨除必要的开支,每月还能节余

    3贯即3000钱,支付京城400到500文的公家租金当是绰绰有余

    的。看来,在非科考黄金时段,宋房租并未成为普通百姓不可

    承受之痛。

    除此之外,宋朝君主屡降德音,降诏减免公房租金,其事屡

    见于史:北宋嘉祐年间,京师大疫,宋仁宗诏免楼店务租金;

    北宋治平年间,宋英宗降谕:“以后每逢灾年,除开仓放粮外,公房房租一并减免”;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宋高宗下

    谕:“以久雨,放临安府内外公私僦舍钱三日”……宋廷适时推

    出的房租减免政策是切实有效的,它使得贫无恒产的小民不至

    于在凄风冷雨、洪水暴雪中流离失所。

    对于宋代房租尚未贵得离谱的观点,我们亦可征之于元末明

    初成书、以北宋末年为时代背景的《水浒传》。古典小说虽不

    可当真史看,却能反映古代社会的一些侧影。《水浒传》人物

    武大郎,别看他矮小懦弱,却能光靠卖几笼蒸饼,而在山东清

    河县租上一栋独门独户的两层小楼,还能将潘金莲养在家中,供得起她的脂粉钱。除《水浒传》外,欧阳修笔下也记载了一

    户卖饼人家的房租,他们每月只需交180文的房钱,“第四等一

    户开饼店为活,日掠房钱六文”。

    潘大临混得还不如武大郎,确在情理之中。古时的文人只有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一条出路——金榜题名,除此别无他途。但是,科举之路偏偏

    是世上最窄的路,古人以“千军万马行过独木桥”喻之,实为妙

    喻。潘大临终身不第,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到手功名,凭何自

    存于世呢?幸巧他认识了苏东坡这片“及时雨”。宋神宗元丰八

    年(1085年),苏移居汝州。他在赴汝前,将“东坡”之田和“雪

    堂”居所交给潘大临兄弟照管。东坡田园虽不广袤,却足能让潘

    氏兄弟免于饥寒,潘大临再也不用忍听那些令人晦气的索租声

    了!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初夏,贺铸

    [ 3 ]

    到黄州寻访东坡

    故园。潘大临依然健在,并在东坡增筑书房“亦颜斋”,安享耕

    读自乐的晚岁。贺铸有诗为证:

    东坡有田谁料理,黧面苍毛潘氏子。

    结茅题榜亦颜斋,农隙把书聊自喜。

    ——《题黄冈东坡潘氏亦颜斋》节选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吟叫百端——宋朝的叫卖声

    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

    ——欧阳修《六一诗话》

    《清明上河图》里的小贩

    “娇云溶漾作春晴,绣毂清风出凤城。帘底红妆方笑语,通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衢争听卖花声”,这是宋徽宗《宫词》里的句子,用以记叙开封

    城的叫卖声。宋人管这些叫卖声叫“吟叫百端”,张世南

    [ 1 ]

    《游

    宦纪闻》称:“宣和间,市井竞唱韵令。”

    翻开吴自牧的《梦粱录》,书中所记的商贩们似都是商市上

    的行吟者。那些卖熟肉的行贩,“及沿门歌叫熟食:熝肉、灸

    肉、熝鹅、熟羊……”从初一到端午,那些推销节庆物品的杭州

    小贩“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街市上既有沿

    街叫卖鲜花的货郎,也有盘街悠转说着“时运来时,买庄园、娶

    老婆”的卜卦者。连不聋的哑巴沿街卖东西时也要吆喝几声。宋

    人有一种哑巴专用的仿声器械“颡叫子”,它用竹木与动物牙骨

    等物制成,放到使用者喉中,就能模拟出人声。开封君臣早已

    对群喧竞卖声习以为常,但是如若这时也有个刘姥姥进城,可

    能也会觉得莫名其妙。《都城纪胜》“食店”条载:“夜间顶盘

    者,如遍路歌叫,都人固自为常,若远僻土之人乍见之,则以

    为稀遇。”

    传入宋人耳畔中的叫卖声当中,那种只靠“大声公”或“嗓叫

    子”,而不具音韵美和节奏感的口头叫卖声只是噪音,算不上有

    技术含量的吟叫百端。《事物纪原》

    [ 2 ]

    中说:“(宋代)京师

    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

    进,宋代商贾们已将吟叫百端升华成一种艺术化的声音广告。

    《梦粱录》中说:“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

    色歌叫卖物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南宋词人王嵎《夜行

    船》中的“天籁雅韵”,定准是指那种说得比唱得好听的卖花

    声。卖饧声和卖花声一样同为最得诗家词人青睐的吟叫题材。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饧糖即为麦芽糖,自东汉始,卖饧糖的小贩便用箫为响器,吹

    奏空灵悠远的箫曲,招引顾客。卖饧吹箫似是春暮的节物,北

    宋宋祁诗《寒食假中作》吟道:“草色引开盘马地,萧声催暖卖

    饧天。”南宋陆游《寒食九里大墓》亦吟:“陌上箫声正卖饧,篮舆兀兀雨冥冥。”

    叫卖声真的被宋人玩成了一种乐艺。《东京梦华录·京瓦伎

    艺》载,开封瓦市有专演“叫果子”的文八娘,“叫果子”因艺人

    模拟叫卖之声而得名。另外,从《事物纪原·吟叫》中可知,宋

    仁宗至和、嘉祐年间,在吆售“紫苏丸”的贩子启发下,开封乐

    工杜人经编了一套“十叫子”的唱曲,因此就有了“叫果子”。周

    密《武林旧事》还载有专事吟叫的集社“律华社”。同书所录的

    吟叫名艺人有姜阿德、钟胜、吴百四、潘善寿、苏阿黑、余庆

    等人。古代诗歌和音乐密不可分,诗歌可吟可唱,宋代的叫卖

    声因而满是诗意与乐韵。卖花声更是宋词、元曲的惯见词牌、曲牌。

    苏东坡是写广告诗的好手,他的《食肉歌》竟使中国的饮食

    生态为之一变。猪肉是今天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食,但北宋

    中期的国人不大吃猪肉,京城“御厨止用羊肉”,皇族很少食用

    猪肉。神宗时,开封御膳房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

    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羊肉的用量是猪肉的百倍以上。苏东坡在黄州时,由于手头拮

    据,再也不能大碗喝酒,大块吃羊肉,只好退而求其次,改吃

    猪肉。举凡万物,一到苏东坡诗笔下皆成宝。他满嘴油光地唱

    吟:“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

    君莫管。”自苏东坡的在《食肉歌》中对猪肉大做广告之后,猪

    肉便成为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常客了。

    吆喝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意的好坏。杭州城办过一届仅限卖

    食品小贩入赛的“歌叫大奖赛”。《武林旧事·元夕》载,南宋末

    年,临安知府先淘选出相貌周正并擅长歌叫的人,再让他们到

    禁宫外恭候。准入的旨令一到,他们便托着“市食架盘”,“歌叫

    竞入”,他们先向皇帝汇演,然后再向妃嫔内人以下的宫人献

    歌。唱得好的人,盘中的“市食”便能卖出个好价,“皆数倍得

    直,金珠磊落,有一夕而至富者”。主办方若不设限,卖花人笃

    定是夺标的大热门。古时文人多轻商,卖花却被宋人奉为赏心

    悦事。卖花人挑着花篮闲行里弄,吟唱姹紫嫣红的花名,他们

    的歌叫声似已浸满了袭人的芳香。

    除了吆喝的声音要好听外,语言的腔调也要符合主流,否则

    是要吃亏的。南宋“行在”

    [ 3 ]

    杭州是一座北方人占多数的城市,以开封音调为正音的官话即是本城的主流语言。杭州小贩“吟叫

    百端”时,若不用开封口音,就不太入流了。吴自牧《梦粱录》

    载,南宋杭州“侵晨行贩”的小商小贩,唱卖“异品果蔬” “时新果

    子” “酒醋海鲜”诸物,“阗塞街市,吟叫百端,如汴京气象,殊

    可人意”。杭城夜市上,“更有瑜石车子卖糖糜乳糕浇,亦俱曾

    经喧唤,皆效京师叫声”。商贩的吟唱如只有吴侬细语,怕就要

    流失七八成的生意。

    元杂剧《百花亭》剪留了宋时吟叫的唱段: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查梨条卖也!查梨条卖也!

    才离瓦市,恰出茶房,迅指转过翠红乡,回头便入莺花寨,须记 得京城古本老郎传流。

    这果是家园制造,道地收来也。

    有福州府甜津津香喷喷红馥馥带浆儿新剥的圆眼荔枝,也有平江路酸溜溜凉荫荫美甘甘连叶儿整下的黄橙绿橘,也有松阳县软柔柔白璞璞蜜煎煎带粉儿压扁的凝霜柿饼,也有婺州府脆松松鲜润润明晃晃拌糖儿捏就的龙缠枣头,也有蜜和成糖制就细切的新建姜丝,也有日晒皱风吹干去壳的高邮菱米,也有黑的黑红的红魏郡收来的指顶大瓜子,也有酸不酸甜不甜宣城贩到的得法软梨条……

    元杂剧的母语是北语,音近南宋杭州话,南宋遗民应不会有

    太大的疏离感吧?

    明朝初年,杭州话犹存汴梁旧音。《七修类稿》

    [ 4 ]

    中

    说:“(杭州)城中语音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

    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明代的杭州已不是国家的首都,叫卖声不如先前热烈,但大明帝都北京城“市声招徕”照旧不绝

    于耳。史玄在《旧京遗事》中追念道:“京城五月,辐辏佳蔬名

    果,随声唱卖,听唱一声而辨其何物品者,何人担市也。”18世

    纪初的伦敦绅士们还在商议叫卖声的存废,殊不知,遥远东方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的中国人在八九百年前早就不争这点闲气了!

    《事林广记》中用于吟唱的《鼓板棒数谱》

    [ 1 ]

    张世南:字光叔,生卒年均不详,鄱阳人。著有《游宦纪

    闻》。此书对当世逸闻轶事、风土人情、文物鉴赏、艺文、历

    法、医药、园艺等方面,均有论及。

    [ 2 ]

    《事物纪原》:宋代高承编撰,专记事物原始之属。共10

    卷,共记1765事,分55部排列。“自博弈嬉戏之微,鱼虫飞走之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类,无不考其所自来。”

    [ 3 ]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 4 ]

    《七修类稿》是明朝的一部笔记类书籍。全书按类编排,分

    天地、国事、义理、辩证、诗文、事物、奇谑等七类。涉及当

    朝及前朝史事掌故、社会风俗、琐闻、艺文和学术考辨。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声闻天阙——击鼓鸣冤

    九重赤涂高如天,四海黔首纷於蝝。众屧望天若无路,区

    区有意常能宣。

    乃知听卑四聪达,万里呻笑如邮传。朝阳门外登闻鼓,鼓

    下章飞如急雨。

    ——毛滂《登闻鼓诗》节选

    明·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官署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宋太祖年间,开封某市民跑到宣德门的登闻鼓院,猛敲大

    鼓。鼓声骤响,惊动了圣上。据该市民自供,他走失了一头

    猪,请皇上帮忙找寻。宋太祖甚感宽慰,给宰相赵普下了一道

    手诏:“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猪耶?然

    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宋太祖的断言似乎过于乐观了,但宋代确实是一个比较开明和宽厚的王朝。开封平民有困难,不仅可以找包大人,还可以找皇上解决。

    在电视剧《包青天》里,开封府衙门口放着一面大鼓,供老

    百姓鸣冤之用,这背景正源于宋代的“登闻鼓”制。然而,登闻

    鼓并非为宋首创。相传,先秦时已设专供黎民向国君申冤与建

    言的路鼓和肺石

    [ 1 ]。《晋书·帝纪》始有登闻鼓的记录:“西平

    人伐登闻鼓,言多妖谤,有司奏弃市。”隋唐的登闻鼓制渐臻完

    善。宋初,朝廷始置司管登闻鼓、隶属谏院的专职衙署“登闻鼓

    院”,“鼓在宣德门南街西廊” “院在门西之北廊”,当事者可先去

    击鼓,会有本部的官吏来接访,再将他们的词状转呈皇帝。登

    闻鼓院向朝野士民开放,击鼓者不受身份所限,“凡言朝政得

    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及奇方异

    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均许到本院陈情。荣

    退的武将高化才向宋仁宗抱怨:“毎进文字,须诣登闻鼓院,与

    农民等。”老将虽感有失尊贵,但他与农夫同于登闻鼓排队击

    鼓,正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

    大宋生民亿万,世务剧繁,皇帝只是世俗世界的至尊,而非

    无所不能的神人。要不要先请文臣审核官民递交的状纸,再酌

    情选呈御前,以减轻皇帝的重荷呢?宋仁宗曾让晏殊等文官审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阅登闻鼓院所进的呈文,却被谏官范讽劝阻:“非上览决可否,则谁肯向陛下亲言者?”国人到登闻鼓院,只为自身的诉求

    能“上达天听”,中间如果隔着一道关卡,人们上书言事时,就

    会多了些顾虑。连被史家指为昏君的赵佶,都曾降旨鼓励臣民

    进言:“中外臣僚士庶并许实封直言投于登闻检院、通进司,朕

    当亲览悉行施用。”有了皇帝的作保,国人才更敢于在登闻鼓院

    实话实说。

    国人挞鼓申诉的理由真是五花八门。俗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所以,有人就绕过包大人,特请天子圣裁。

    太宗时,京城女子李氏击登闻鼓,“自言无儿息,身且病,一旦死,家业无所付”。皇帝御批道:“诏本府(开封府)随所

    欲裁置之。”李氏既得皇帝授权,即可随意处置家庭财产。太宗

    朝还有一件富有戏剧性的案子。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开封

    寡妇刘氏派婢女到开封府报案,举报先夫和前妻所生的儿子王

    元吉向刘氏下毒。王元吉被捕后,屈打成招。不久,刘氏死

    了。司法官在复查本案时,仵作验尸后说刘氏“毒无显状”,因

    此不能断定刘氏是死于中毒。开封府免除了王元吉的死刑,改

    判徒刑。因本案疑点重重,王元吉前妻张氏击登闻鼓称冤。宋

    太宗接谒了张氏,将案子发回重审后,方知刘氏是因为自己的

    奸情被继子撞破,惭悸成疾,临死前尚不悔悟,还派人诬告王

    元吉。

    宋真宗时,有落榜的举子恳求皇帝给他们安排差事。景德元

    年(1004年),百余名落解的士子一齐击鼓,自陈:“素习武

    艺,愿备军前役使。”经过皇帝的面试,“能挽弓者才三,各赐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缗钱,令赴天雄指使”。

    并非每个百姓上登闻鼓院,都是奔着私事而来的。福建罗源

    县衙原处于两条溪流中间,给县民带来诸多阻碍。宋仁宗庆历

    八年(1048年),县民陈智津、倪昱等人击登闻鼓请求迁移县

    衙,得到获准,将县衙移往本县的东北部。

    民告官的案例也不少。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辰

    州知州董继业,公然贩卖私盐,并强行贵价卖给州民,在阵阵

    鼓声中,被革去了官职。端拱初年(988年),平民翟马周击鼓

    控诉宰相李昉的不作为:“北方宿敌契丹人怀有纵马南侵之念,李昉不修边备,只知赋诗宴乐。”宋太宗便将李昉罢为右仆

    射,“且加切责”。宋光宗时期,立誓要以言报国的吕祖泰到登

    闻鼓院上书,请斩权相韩侂胄

    [ 2 ]

    :“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

    以防祸乱。”

    登闻鼓要是敲得好,即敲掉政治对手的权位。所以官告官是

    常见之事。有些恋栈的官员,便曾指使管下的“良民”到登闻鼓

    院打鼓,为官员的连任造势。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诏

    责这种不正之风:“诸州民诣阙举留官吏,多涉徇私,或非素

    愿……自今百姓僧道,更不得辄诣阙庭……如敢违越,其为首

    者论如律。”赵普即便身为从龙谋臣,却不能凭绩业而久据相

    位。翰林学士卢多逊是赵普的政敌,屡在帝座之前诋毁赵普。

    赵普在卢多逊导演的告发案下渐被皇帝疏远,终致罢相,出守

    河阳。

    然而,官告官并非多为私仇,也有出于公义的凛然之举。宋

    将曹翰横蛮暴戾,率军征服江南时,犯下屠城的罪行,他在颍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州任职时,仍不悔改,“掊克苛酷,在郡不法”。汝阴县令孙崇

    望激于义愤,上京弹劾曹翰。最终,曹翰被处以流放之刑。

    不过,官民还是得慎用登闻鼓院的那面大鼓。原则上,朝廷

    有禁人越级上诉的例禁,击鼓鸣冤只是纠正司法错误的权宜之

    计,人人若都到京城申冤,州郡的守官就显得尸位素餐了。因

    此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朝廷颁令:“今后只有经过县、州、路三级官府审理而不服者,才允准到登闻鼓院投诉。”若是

    牵涉原告的长官、朝廷命官,或呈报机密之事,方许到登闻鼓

    院递状,应由州县优先裁判的案子则不予受理。另据大宋刑

    律,击登闻鼓诉事若不实,将判80杖的肉刑。

    在登闻鼓院守待并不能当场面见皇上,那些心急的人转而挡

    拦皇帝的车队,直接申诉。皇帝对上访者的态度相对宽大为

    怀,因为他们能从中获知今下的民情,真遇上违规诉冤的人,皇帝通常也会法外开恩。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宋真宗的车队遭到上访群

    众的拦截。真宗念其情可悯,下令从轻处罚。这并不是宋真宗

    和他们初次打交道,早在景德四年(1007年)已和他们“狭路相

    逢”。真宗并未动怒,只是稍感无奈:“开广言路,理国所先,而近日尤多烦紊。车驾每出,词状纷纭,泊至披详,无可行

    者。”拦路可以,但不能堵路啊!

    真宗子赵祯也深有雅量。皇祐四年(1052年)十月,他前

    往景灵宫,登车时告谕随行的扈卫:“今岁天下举人皆集京师,如有投诉者,勿呵止之。”仁宗时期,一日皇帝行程中,有军人

    拦驾进状,卫士也不加拦阻。“有司欲论罪”,宋仁宗连忙向辅

    更多电子书请访问:爱分享 http:www.ishare1.cn 仅供学习和交流,请购买正版支持本书作者臣解释,称警卫没有失职,只是奉命行事。幸得皇上说情,文

    官方肯饶过那班武人。

    只要有上访,就必有截访。王安石大兴水利时,原武等地的

    200多县民“因淤田侵坏庐舍、坟墓,又妨秋种”,相约去登闻鼓

    院抗议。在各地监督水政的朝廷专使责成县令在半路截住上访

    者,以暴力相威胁,要他们取消原定计划。县民谎称自己去首

    都只为赞美朝廷的德政,朝使也不笨,替县民写好200多份谢

    表,委托两名吏员代表县民送往登闻鼓院。王宰相见表大喜,宋神宗“亦不知其妄也”。朱熹有一番话道出了掌控一方的父母

    官的心声:“今若有个人不经州县,便去天子那里下状时,你嫌

    他不嫌他?你须捉来打,不合越诉。”朱熹话虽刻薄,却是实实

    在在的官话。父母官治下的百姓进京击鼓,只会彰显他们的管

    治无方。

    登闻鼓制或许有不足之处,但唯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方

    能全面权衡其利弊。击鼓鸣冤多次推动帝国变革车轮的前进。

    宋初学子多次在京城敲响战鼓,向不公不义宣战。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落榜举子徐士廉击登闻鼓,状

    告本届主考官李昉在录取中取舍非当。皇帝震怒,依从徐士廉

    的提请,自任考官,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本届考生,此为“殿

    试”之始源。自此士子考过省试后,再参加皇帝亲考的殿试,遂

    成定式,历元明清三代未改。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因先前有“击登闻鼓诉校试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38073KB,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