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6808
这次让我们严肃地谈论爱情(套装共五本).pdf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5日
第1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28页
第48页
第362页

    参见附件(22280KB,610页)。

     这次让我们严肃地谈论爱情(套装共五本)

    《这次,让我们严肃地谈论爱情:520定制套装》包含《幸福》、《爱情笔记》、《爱的新发现》、《亚当夏娃日记》和《欲望花园的哲学》共5本,感兴趣的欢迎阅读

    书籍简介

    《这次,让我们严肃地谈论爱情:520定制套装》包含《幸福》、《爱情笔记》、《爱的新发现》、《亚当夏娃日记》和《欲望花园的哲学》共5本。拟从哲学、心理学、宗教等维度理性克制地为广大痴男怨女送上节日的祝福——这一次,让我们收起游戏和幻想,堂堂正正地对话爱。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目录

    这次,让我们严肃地谈论爱情:520定制套装什么是幸福?动手制作“幸福”序01 好运02 快乐03 充实04 悲哀05 为何幸福并非人生第一要务:

    寻找意义的几种结果06 身体察觉的意义07 心灵感受的意义08 精神思考的意义09 思考和感受的超我意义10 从寻找意义到创造意义我的作品在中国导读一 爱情宿命论二 理想化三

    诱惑的潜台词四 真实五 灵与肉六 马克斯主义七 不和谐的音符八 爱情与自由九 美丽十 爱的表白十一 她有什么好?十二 怀疑与信念十三 亲密十四 “我”的确认十五 情感的周期波动十六 惧怕幸福十七 挛缩十八

    爱情恐怖主义十九 超越善与恶二十 心理宿命论二十一 自杀二十二 基督情结二十三 省略二十四 爱情的经验情爱如斯-译后记前言论爱情和其他关系1论爱情和其他关系2论相爱者的爱情1论相爱者的爱情2威廉·

    施密德作品年表译者序亚当夏娃日记亚当独白夏娃自传节选夏娃开口伊甸园里的那一天(撒旦日记摘录)推荐序前言希腊之旅福柯论古典时代“快感的享用”柏拉图《会饮篇》中“在美中生产”概念的例证傲慢的苏格拉底

    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生命的火花,友谊的升华,心灵的吻合。如果说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那么爱情该是属于最高的一级。爱情是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彼此的欣赏中,会不自觉的充满正能量,去找到最好的自己,或许有失败和错过,但只要曾经用心的爱过,回首过往会发现每次经历的爱情都会让自己成长和成熟。

    在爱情里,人们疯狂地思念着另一个人,疯狂地想要与之见面,偏执地求证对方是否爱自己,在得到否定的结果时郁郁寡欢。从这样的结果来看,爱情的确像强迫、像抑郁,的确是一场大病。

    除了行为表现,爱情与疯狂也有生理上的相似。例如,有研究者发现,刚陷入爱情的人们,他们的血清素水平和强迫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一样低。低血清水平代表了对某对象的强迫性回忆,这就是为什么爱情让你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真正相爱的人,即使失了记忆,散落在天涯,也不会忘记心动的感觉。这便是爱所包含强烈吸引力。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的。我承认天底下再没有比爱情的惩罚更痛苦的,也没有比服侍它更快乐的事了。我今生最大的奢望就是:天天和你在同个盆里洗脚.平淡相守到老--老到我们哪也去不了,你之所以感到孤独,并不是没有人关心你,而是你在乎的那个人没有关心你,无论生活得多么艰难,最后你总会找到一个让你心甘情愿傻傻相伴的人。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游戏,每份经历都是一道关卡,我想说恋爱是一道难关。这个世界上每天诞生初恋、暗恋、恋爱、热恋、背叛、分手、悔恨、伤感、复仇……都和恋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困难的关卡,是不是就不要过了?然而这是一条人生主线,不是隐藏关,每个人只要还对爱情有所期待,就必须硬着头皮趟过去,才可以继续向游戏尽头迈进。

    爱情观很复杂,今天的探索是一个开始,让我们对爱情观是什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除了让我们对自己更加理解之外,同时也是对我们在寻求爱情伴侣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指引,Ta是否是合适的人,就要看对方的爱情观重心和你的是否匹配了。不然,一个要承诺,一个爱激情,会是很辛苦的路

    爱一个人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有的是用嘴巴说出来,一次次地重复说我爱你;有的是用态度来撒娇发脾气折腾;还有一种是怎么都不愿意说我爱你,但就是关心你照顾你保护你。相爱的方法有千万种,但最好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对你好,并且只对你好。

    爱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拥有的,爱情的长久得力于长期的交流和沟通,爱情也得力于一个个矛盾的解决,心结的打开。爱情,就是一会儿温暖,一会儿冷眼,日子一天天的过,谁也不会放过谁。

    这次让我们严肃地谈论爱情(套装共五本)截图

    书名:这次,让我们严肃地谈论爱情

    产品经理:邵明鉴

    关注微博:@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服务号: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订阅号:译文的书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63914089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

    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

    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 | Digital Lab目录

    幸福

    01 好运

    02 快乐

    03 充实

    04 悲哀

    05 为何幸福并非人生第一要务:寻找意义的几种结果

    06 身体察觉的意义

    07 心灵感受的意义

    08 精神思考的意义

    09 思考和感受的超我意义

    10 从寻找意义到创造意义

    爱情笔记

    一 爱情宿命论

    二 理想化

    三 诱惑的潜台词

    四 真 实

    五 灵与肉

    六 马克斯

    七 不和谐的音符

    八 爱情与自由

    九 美 丽

    十 爱的表白

    十一 她有什么好?

    十二 怀疑与信念

    十三 亲 密

    十四 “我”的确认

    十五 情感的周期波动

    十六 惧怕幸福

    十七 挛 缩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十八 爱情恐怖主义

    十九 超越善与恶

    二十 心理宿命论

    二十一 自 杀

    二十二 基督情结

    二十三 省 略

    二十四 爱情的经验

    爱的新发现

    论爱情和其他关系

    论相爱者的爱情

    亚当夏娃日记

    亚当夏娃日记

    亚当独白

    夏娃自传节选

    夏娃开口

    伊甸园里的那一天(撒旦日记摘录)

    欲望花园的哲学

    希腊之旅

    福柯论古典时代“快感的享用”

    柏拉图《会饮篇》中“在美中生产”概念的例证

    傲慢的苏格拉底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书名:幸福

    作者:【德】威廉·施密德

    ISBN:9787532756711

    译者:黄霄翎

    责任编辑:戴虹

    产品经理:@nachzugler

    关注我们的微博:@上海译文

    关注我们的微信:stphbooks为何幸福并非生命中第一要务?

    您想要了解的与幸福相关的一切……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什么是幸福?

    (推荐序)

    周国平

    幸福似乎是一个人人都想要但没有人能说清的东西,即使哲学家们对之也是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倒并不奇怪,因为在日常语言中,这个词通常用来表达一

    种强烈的对生活满意的感觉,或者换一个实质上相同的说法,用来描述生活的一种

    特别令人满意的状态。可是,究竟怎样的生活令人满意,倘若追究下去,就涉及了

    几乎整个人生哲学。这正是从理论上阐明幸福问题的困难之所在。

    威廉·施密德的这本书,译成汉语不足两万字,短小的篇幅里,却把这个复杂

    的问题阐述得条理清晰,颇具说服力。

    作者没有纠缠于哲学史上的各种幸福理论,而是从对于幸福的通俗理解入

    手。其一是好运。德语中泛指幸福的词Glück,原初的含义就是运气。汉语与之相

    似,“幸”是幸运、运气,“福”是福佑、福气,皆指非人力所能支配的好运。运气显

    然具有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进而言之,偶然的好运能否有助于幸福,取决于一

    个人的素质,在素质差的人身上,时间可能最终证明一次好运竟是厄运。

    其二是快乐。通常所理解的快乐,是与痛苦相对立的,是要排除痛苦的。在

    这样肤浅的理解中,快乐几乎可以归结为“脑中的化学物质对劲”,即一种生理心理

    状态。这种快乐不可能持久,持久的结果必然是厌倦,甚至是乐极生悲。把这种快

    乐作为幸福来追求,还会使人不能承受人生中必有的痛苦,更不用说从挫折和苦难

    中获取精神价值了。

    从上述分析可知,一种站得住脚的幸福观,应该是不依赖于运气的,也应该

    是能够肯定痛苦的价值的。作者由此引出“充实”这个概念。充实,就是接受人生根

    本上的矛盾性,立足于感受真实的、完整的人生,如此产生的幸福感必是深刻而持

    久的。作者认为,这才是哲学本来涵义上的幸福。

    可是,如同好运、快乐一样,充实的幸福也是片段式的。人生在世,有时会

    仿佛没来由地感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它源于一种朦胧的意识,即意识到

    人生和世界的缺乏根据,人世间任何幸福的不可靠。这是一种深刻的空虚之感,因

    而可以视为充实的幸福之反面。海德格尔曾对这种感觉做过细致的剖析,指出它具

    有引人彻悟人生的积极意义。作者也认为,人之存在的这个维度值得精心保护,它

    可以使人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从而进行反思。

    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对幸福的寻求岂非走进了死胡同?好像是的,作者于

    此处告诉我们:人生第一要务不是幸福,而是寻求意义。全书共十章,后面六章的

    内容转入了对意义的探讨。他指出,意义即关联。按照我对其论述的理解,关联有

    两类。一类是我们的生活与有限的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关联,比如父母对子女的

    爱,出于精神动机从事的事业,皆属此类。另一类是我们的生活与无限的生命价值

    和精神价值的关联,这实际上就是指对人生的超验意义的信仰。作者强调,提供这

    种超验意义的那个至高境界是否确凿存在,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假设它存在能使

    生活变得更好,与无限的、神性的充实保持关联才可使人生获得真正充实的幸福。

    回头看那种作为充实之反面的忧愁,现在不妨承认,其价值正在于把人引向超验意

    义的寻求,因而也就成了充实的幸福的一个重要因子。

    原来,意义问题的探讨并非对幸福主题的偏离,相反是其必由之路和归宿。

    真正从哲学上界定,幸福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作者在序言中说,他之所以写作本书,只是为了让现代人在“突然发疯似的追

    求幸福”的路上稍作停留,喘一口气,想一想究竟什么是幸福。正如作者所指出

    的,这种追求幸福的狂热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在于关联破裂,意义缺失,由此产生

    了人人痛心却无力战胜的内心空虚和外在冷漠。可是,人们往往找错了原因,反而

    愈加急切地追求物质,寻找表面的快乐,试图以之填满意义的真空,结果徒劳。在

    我们这里,类似的快乐缺乏症和幸福焦虑症同样也在蔓延,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我觉得译介本书是适逢其时。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情况:作为德国的一位哲学教师,作者还有一份兼职工

    作,就是在瑞士的一所医院担任哲学心灵抚慰师。这倒是一份新鲜的职业,我从中

    窥知,西方大量开业的心理治疗师大概已经对付不了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了。我不能

    断定哲学心灵抚慰的效果如何,但我相信,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哲学的作用一定比

    心理学更为重要。现代人易患心理疾病,病根多半在想不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于

    是就看不开生活中的小事。倘若想明白了,哪有看不开之理?

    2011年10月于北京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动手制作“幸福”

    ——中文版序言

    威廉·施密德

    人人都能得到幸福,但通往幸福的途径并非只有一条。这有两个缘故:一方

    面,各人的性格和经历不同;另一方面,幸福的种类多种多样,这就是本书要阐述

    的。人生需要很多幸福,取决于机缘和命运的幸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对于其

    他种类的幸福,我们大有可为。而且,悲哀也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摒

    弃”。而最终比幸福更为重要的是:人类能否找到生活的“意义”。意义是人生的基

    础。有意义的地方就有幸福。

    那么本书作者的幸福何在?答案很简单:能让中国读者读到这本讲幸福的

    书。2010年,我应歌德学院的邀请首次访华,当时我做了一个报告,参观了精彩的

    上海世博会,还有机会同几个人交谈。我发现探讨幸福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非常重

    要。他们想知道:我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幸福注定是给别人的,我没有份吗?在跟

    伴侣的关系中真的能够收获幸福吗?金钱和成就为何无法自动让人感到幸福?

    在欧洲,尤其是我居住的德国,也有很多人提出同样的问题。这促使我开始

    思考问题的答案,本书就是这样诞生的。在我本人的生活中,我很早就发现,人生

    每个新阶段都会面临新的问题。我在一个小村庄的农舍长大,17岁时搬到大城市。

    大城市给了我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我不懂城里的生活,它与我熟悉的乡村生活大相

    径庭。我需要一个新的“生活艺术”。由于我无法找到一个现成的模式,我就开始自

    己动手制作,于是我这几本关于生活艺术的书诞生了。在中国,同样有很多人从乡

    村走向城市,思索如何应对城里的新生活。若是我关于幸福和生活艺术的想法能够

    对他们有所帮助,我将欢喜无限!

    2011年于柏林序

    本书在你找寻幸福之路上有何助益?无他,只是让你有片刻思索,在四处蔓延的一种追逐幸福的狂热中稍作停留,喘一口气。很多人突然

    发疯似的追求幸福,让人担心他们会因为认定若无幸福就无法存活下去

    而把自己变得不幸。大批理论洪水般地向世人袭去,告诉世人幸福究竟

    为何物,并指出通往幸福的光明大道。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幸

    福的状况堪忧。我本人在一家医院做“哲学心灵抚慰师”,在跟病人谈话

    时发现,对幸福的追求会发展到让人终日惴惴不安的地步,对此,我们

    不应置之不理,而是应该重新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幸福是什么?

    答案看似很简单:幸福只是一个词,就像一声响、一缕烟,虚无缥

    缈。但关键在于这个词的内容和含义。这种含义似乎可以随着时代的变

    化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

    鉴于幸福的含义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几乎可以写出一部超越某个概

    念演变史的专门的《幸福演变史》。这部史书会表明,对于幸福的需求

    是在某个时期由于某些无法一眼看穿的缘由骤然兴起的。

    很久以前就有一本书写道:“人人都想幸福地生活。”此书就是公元

    1世纪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论幸福》。但是,幸福并非人类自古以

    来一直关注的话题。历史表明,人类对幸福长期不予关注,因为当时的

    第一要务乃是生存。追求尘世幸福一度遭到唾弃,因为宗教认为幸福只

    在天堂存在。即便追求尘世幸福,各人希冀的幸福也绝非一模一样。

    研究幸福观的演变,我们会得出这样的印象:各种文化发展出了千

    姿百态的幸福观,因此各种“全球最幸福国家排行榜”的依据——对各国

    人民幸福程度的问卷调查——并无多大说服力。真相是:并不存在一个

    绝对的、通用的对幸福的定义。

    幸福的含义最终要靠各人自己界定。每个人都要自问:对我来说,什么是幸福?而哲学的作用只是在你回答这个问题时提供些许帮助,例

    如罗列常见观点,并揭示种种鲜为人知的见解,言辞尽量简洁,好让你

    尽快腾出时间去处理生活中真正的要事。仔细审视就会发现,幸福并非

    仅有一种,而是多种多样,有必要把几种幸福区分开来,逐一分析。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幸福是什么?

    Was ist Glück?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第一种幸福是人生不断发生的“好运”,即正巧获得向往的东西或是有

    利的结局。现代德语泛指“幸福”的“Glück”一词源于中古高地德语的“运

    (gelücke)”。“运”在中世纪指某个巧合,不过原意不单指好的、也指

    坏的巧合。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把这种包括双重含义的“运”敬为神明,希

    腊文叫“Tychē”,拉丁文叫“Fortuna”,法语和英语里演变成了“fortune”。

    后来这种“运”逐步演变,直到现代社会才完全变成单指好的、人所向往

    的巧合和机缘,只留下了正面含义。祝某人走“运”就是祝其得到好的巧

    合,“这回你又走运了”等于说“这回的巧合对你有利”。如果在结果不利

    甚至很糟时说这话,就是指巧合没有更糟真是走“运”,是“不幸中之大

    幸”。最糟糕的情况里都蕴含着正面因素。第一种幸福是人生不断发生的“好运”,即正巧获得向往的东西或是有利的结局。

    Da ist zuallererst das Zufallsglück, das das ganze Leben hindurch Bedeutung hat: Menschen wünschen

    sich etwas, das ihnen unvermutet zuf?llt und günstig für sie ausf?llt.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一个人的出生或许就是巧合,正如此后经历的众多事情。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那么谁来定

    这个“命”呢?

    Vermutlich liegt ein Zufall schon der Zeugung eines Menschen,sodann aber vielen Ereignissen seines

    Lebens zugrunde.Handelt es sich um eine ?schicksalhafte Fügung“?Aber wer oder was schickt und

    fügt?

    一个人的出生或许就是巧合,正如此后经历的众多事情。这些幸与

    不幸的巧合是否有“意义”,是否预设,答案至今未能找到,估计将来也

    不会出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那么谁来定这个“命”呢?毕竟,无

    论幸与不幸,各种巧合常常呈现惊人的规律,俨然在依照某个计划进

    行。比如一两桩幸事仿佛会产生一种动力,往往引来更多的好事。反

    之,一次不走运,就会接二连三地“招来晦气”,似乎巧合的发生遵循一

    种“秋千规律”,一个巧合轻轻一推,人生就像荡秋千一般顺势上下,使

    当事人每回都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一连串的巧合有时在人生当中画下极有逻辑的线条,有时如人所

    愿,有时则频频与所愿相左。这种安排的根源在于人自身,抑或在于外

    力?其中是否暗藏着某种意义、某种以巧合形式出现的神秘关联?这一

    点既无法完全排除,也不能确凿证明。要弄清这一点,不仅需要全面了

    解自己的一生,还要洞悉人生、世界、天象等等可能影响这些似乎是巧

    合的事件的一切因素。或许真有这么一位全知全能者,但他断非凡人。

    所以,关于意义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人如何诠释的问题。无论怎样回答这

    个问题,关键是人与发生的事情之间因此有了紧密的关联。对于存在一

    个超力量的诠释,无需断然否定。这种力量可以是教徒祈祷时和世人静

    思时倾诉的对象,旨在集中自身的全部能量使某事善始善终,并且有能

    力冷静应对不利的结局。

    “好运”最大的特点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求的只是世人的应对态度:

    我们既可以开放自己,接受一次相遇、一段经历和一个信息,也可以把

    自己封闭起来;既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或是生活的外界条件上布好罗网等

    待巧合来投,也可以筑好铜墙铁壁,让巧合一一跌落。世人真的可以封

    闭自己,不让自己遭遇任何不好的巧合吗?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布莱兹·

    帕斯卡尔就曾说过:“世上所有不幸均因人不待在自己家中。”而另一个

    选择是开放自己,主动地关注、敏锐地感觉到并抓住有利时机,加之平

    时为迎接良机做足准备。举一个受到塞内加启发的英语格言为例:“好

    运等于机遇加准备。”准备就绪了,就只需等待机遇的耐心和当机遇不

    来或不如意时的坚忍态度。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好运”最大的特点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求的只是世人的应对态度。

    Wesentlich am Zufallsglück ist seine Unverfügbarkeit; verfügbar ist lediglich die Haltung, die ein

    Mensch dazu einnehmen kann.好运等于机遇加准备。

    Luck is where opportunity meets preparation.

    这种开放态度似乎有助于促使好运到来:好运爱去欢迎它的地方,不愿听到说它“来的不是时候”的怨言。好运仿佛也有生命,能准确地感

    知哪里期待它,哪里嫌弃它。我们不妨对好运采取攻势,挠挠它的痒

    痒,即使求不到,也要给它一个机会:希望遇到某人、经历某事或是得

    到某个信息的人不妨把心愿与人分享,比如跟网友聊聊,心想事成的概

    率会比把希望深锁心中大幅上升。

    从不摸彩的人自然永无机会中奖,不过即便一举中了大奖,也远不

    意味着真能用好它:一次意外的好运不会自动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

    为好运虽然可以改善生活的外在条件,却会削弱我们内心改善生活的意

    志。因此时间可能最终证明一次好运竟是厄运,而厄运或许倒是好运。

    不管怎么样,对于新时代人来说,比好运更为重要的是第二种幸福。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准备就绪了,就只需等待机遇的耐心和当机遇不来或不如意时的坚忍态度。

    Ist die Arbeit der Vorbereitung geleistet, bedarf es nur noch der Duldsamkeit, des Wartenk?nnens, bis

    etwas sich fügt, des Hinnehmenk?nnens, falls nichts sich fügt oder anders als erwartet ausf?llt.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新时代人具体追求的幸福大多包括生活安定、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事业有成、情趣丰富、兴致勃勃。也就是说:一切公认的好事。重点追

    求的是“快乐”,万一出现“不快”,就要尽快摆脱这种讨厌的干扰。

    除了上一章中说的好运,本章所述的第二种幸福名为“快乐”,英语叫“happiness”,法语叫“bonheur”。而德语中却只有一个名词“Glück”泛

    指各种幸福。语汇丰富、词义精准的德语突然吝啬至此,从中我们可以

    推断出历史上德国人对幸福的漠然态度:人生第一要务历来是责任而非

    幸福。希腊文的 “makariótes”和拉丁文的“felicitas”两词似乎已含有这种

    快乐的幸福之义,而新时代的“幸福”这个概念几乎纯指快乐。

    新时代人具体追求的幸福大多包括生活安定、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事业有成、情趣丰富、兴

    致勃勃,也就是说:一切公认的好事。

    Suchen Menschen in moderner Zeit nach Glück, so verstehen sie darunter meist, dass es ihnen gut geht,dass sie gesund sind, sich wohl fühlen, Spa? haben, angenehme Erfahrungen machen, Lüste empfinden,Erfolg haben, kurz: all das erleben, was als positiv gilt.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如果事先经历了一番辛苦,感受到的快乐就更多一些。

    Man kann sich wohlfühlen aufgrund eines Gelingens, eines Erfolgs, die umso mehr zu genie?en sind,wenn ihnen eine gro?e Anstrengung vorausgegangen ist.

    其实新时代人大多不知不觉地追随1690年首次由英国经验论代表约

    翰·洛克对幸福所下的一个定义。该定义的出发点是人天生“趋乐避

    苦”,而幸福就是“至乐”(《人类理解论》第2章第21条第42句)。到了

    启蒙主义的18世纪,掀起了关于幸福观的大讨论,出现了一门旨在批量

    生产快乐的幸福学。1751年开始编纂的法国《百科全书》中,关于“幸

    福”的词条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是否生来就有“权”过上自己设想的幸

    福生活?事实上,首次提出“追求幸福权”(后世往往将其简化为“幸福

    权”)的是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英国功利主义创始人杰里米·边

    沁具体描述了幸福的含义。《偶像的黄昏》一书中,尼采在“格言与

    箭”这一章节的第12条,不无讥讽地写道:“人并不孜孜以求幸福,只有

    英国人才这么做。”估计就是指边沁。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出版

    的《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中,边沁写道:“幸福是至乐加痛苦极小化甚至毫无痛苦。”

    几乎没有哪种哲学观点像这种现代幸福观一样受到如此普遍的认

    可。若是没有对这种特定的幸福的追求,根本无法想象会有现代的享乐

    社会。希望享乐、不愿受苦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这种快乐的幸

    福永远是短暂的。它总是只持续一段时间,给你一段“好时光”,几个快

    乐时刻。你可以迎接它,也可以亲手准备这些时光。这是你去找就能找

    到的时刻,是你希望“停留”下来的美好时刻。这种幸福可以“定制”,如

    果它自己不来的话,可以做许多事来促成这种幸福。积累一点经验以后

    就能知道它的“配方”,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把它“制造”出来。这种“幸福

    一刻”是享用一杯香甜的咖啡;是整晚在影院欣赏精彩的电影;是与爱

    侣和知己促膝谈心时,对方真诚恳切、让你感到舒心无比的倾听;是按

    摩、桑拿、SPA等休闲娱乐;是享用美味的巧克力,可可的比例越高越

    好。另外还有新挑战、新知识、新体验、新道路、新环境和新工作等等

    一切能带来新刺激的事物;还加上对所有这些美好时刻的期待、向往和

    渴求,它们常常带来比享乐本身更大、更长久的幸福。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人人都想幸福地生活。

    Glücklich leben wollen alle.生活顽强地保持其矛盾性。

    Hartn?ckig fordert das Leben seine Polarit?t ein.

    神经生物学家可以测出这种幸福的水平:内啡肽,人体分泌的一种

    化学物质,如同普通药物一般,能引起一些作用,但无需花钱。不过,但凡是药,就有药的问题:频繁使用会削弱药效,只好不断提高剂量,而使用过于频繁就会上瘾。血清素、多巴胺等各种“幸福荷尔蒙”不断射

    入人脑中的各个“犒赏中枢”,促进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从事幸福研究

    的学者从中得出结论:幸福就是脑中的化学物质对劲,我们平时说“营

    造幸福”主要是指营造优越愉快的生活状况。可以因为做成某件事、荣

    获某项成就而快乐。如果事先经历了一番辛苦,感受到的快乐就更多一

    些,若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大功告成,因为缺乏对比体验,快乐便会缩

    水。持之以恒的苦练和苦行僧式的努力让人更容易获得快乐,因为反复

    苦练使各人在各自的“幸运领域”越做越好,最终达到完美:完美地烹

    饪,完美地做爱,完美地从事某项工作,带来深刻的满足感,使人获得

    长时间的幸福。

    这种幸福无疑很有价值,不但有必要利用,而且应该充分利用。但

    是,要掌握一种哲学式的生活艺术:这种艺术防止你把生活等同于快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乐,及时提醒你,生活中还有其他时候,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欢天喜地,身体和心理上毫无痛苦是无法实现的。快乐达到极致后又会如何?其实

    我们每天都能体会到:佳肴可口,连吃三份之后就感到难受了;美酒甘

    甜,快乐却不会随着杯数增加而增加;话语投机,总有谈兴阑珊的时

    候。刚刚看来还是极为有趣的东西倏然失却了魅力。快乐极致化的效果

    似乎并不好,因为接踵而来的是极大的不快。流行音乐巨星罗比·威廉

    姆斯喝特浓咖啡感觉特“爽”,为了一直保持这种超爽的感觉,他最后发

    展到每天要喝36杯,不得不向专业人士求助。持续狂喜的结果必定是精

    疲力竭。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极致化”,达到最高的程度,而是“优

    化”,找到最合适的“度”。每件事都有一个“度”,不过对于不同的人,这个“度”也各不相同,只有经过反复尝试、纠正错误之后才能找到。持

    续的快乐不值得追求,而且似乎对持续快乐的追求甚至会导致人的不

    幸,因为快乐这种东西就是短暂的:吃喝之乐、床笫之乐是一个个美好

    时刻,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至乐,但是不持久,快乐的本性就是如此。若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大功告成,因为缺乏对比体验,快乐就会缩水。

    Gelingen und Erfolg verlieren an Genuss, wenn sie keine Mühe gekostet haben, da dann die

    Kontrasterfahrung fehlt.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充实的生活宛若在正负两极之间呼吸:越是走在窄路上,越是要吸入对自己有益的气息。

    Das erfüllte Leben ist gleichsam das Atmen zwischen den Polen des Positiven und Negativen: Mit dem,was gut tut, neuen Atem zu sch?pfen, gerade in einer problematischen Zeit, in der das Leben eng wird.

    那么美好时刻之后的时候、之间的时候怎么办呢?新时代人没有为

    这些时候做好准备,他们没想过会有这种“萧条”的时候,他们难以接受

    这种快乐暂停的、单调的、灰色的、日常的时间。他们觉得生活就该是

    一场热热闹闹的大戏,尤其是美人、富人和名人,俨然包下了持久的快

    乐,其实他们做不到。于是,很多人练就了一身在人前尽量掩饰这

    种“萧条期”的本事。他们不把这种时候当作生活合理的组成部分来接

    受,他们也不相信人生就是需要不时地休养生息,而是赶紧寻找新刺激

    和新乐子,为此他们提高药物剂量,甚至制造痛苦来作乐,并亲手将痛

    苦加诸自身,只要这种痛苦能让自己“爽”一下,分泌些许内啡肽。万一

    一切都不奏效,那活着就“没意思”了。要安然接受生活的平常期,的确

    不是易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承认这些平常期有权存在,然后相

    应地创造出一种应对它们的艺术来。越是努力实现充实的生活,幸福感就越强。

    Was zur Fülle des Lebens beitr?gt, best?rkt das Glück.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同样的体验永远不会再有。同样的饮食?同样的夜晚?其实它们从来都不一样。

    Identische Wiederholungen gibt es nicht. Das gleiche Essen,der gleiche Wein, die gleiche Situation am

    Abend etc.- und doch ist es nie dasselbe.

    快乐的问题在于:越想过“好日子”,就越难接受“坏”现实。做了乐

    事后自动产生的期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为会期望再有同样的体验,但是同样的体验永远不会再有,因为世上本就没有一模一样的事物。同

    样的饮食?同样的夜晚?其实它们从来都不一样。

    关于快乐的极致化就说这么多。快乐的另一个问题是想把痛苦尽量

    减少甚至消灭痛苦:痛苦根本就不该有,应该从人生中消失。但彻底消

    除痛苦的努力不仅会导致快乐的对比体验缺失,而且会让人生迷失方

    向。痛苦对于生活至关重要,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新时代人利用科技手段做了种种努力,却至今未能彻底战胜痛苦。痛苦就像针刺,迫使

    人不断反省自己的生活;痛苦令人不安,而不安能让人打起精神重新上

    路。遗憾的是,快乐无法做到这一点,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苦难造成的

    压力。人的肉体、心灵和精神能够感到痛苦,除此之外,人身上还有一

    样东西似乎也长了敏感的神经,也能感受到痛苦,这就是钱包。一定要

    有一样东西疼,让人不安。不仅单个的人如此,整个人类社会亦然。比

    如,快乐的新时代人早就有条件学习了解生态环境,并调整自身的生活

    方式和技术发展方向以保护环境,而事实却是,直到环境遭受的破坏开

    始反过来危害人类生活,世人才如梦方醒。

    生活中有高潮有低谷,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个道理新时代人也

    懂,但是在他们眼里,只有高潮有权存在,而低谷则面临新时代最严厉

    的惩罚,应该取消和摈弃。若是恐惧、悲伤、沮丧等造成低谷的缘由无

    法祛除,新时代人就认为必须竭尽全力走出低谷,而且越快越好,因此

    不妨借助速效药品。新时代人认为不快乐是一种病,即所谓“快感缺乏

    症”,必须想方设法治愈,否则就有死亡的危险,主要是社交死亡,因

    为没人愿意跟“兴致不高”的人来往。也许正是这种幸福观导致世人不幸

    甚至患病。患病不仅可能源于内因或外因,或许也源于某些给生活制定

    了过高标准的概念。标准定得过高,用之来衡量生活,则生活别无选

    择,只能失败。这种新时代幸福观正是这样一个把人一步步逼入不幸的

    概念,幸而幸福观并非只此一种。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幸福就是个体顺应自己的天性。

    Glück gilt als Mitflie?en mit einer vorgegebenen Natur des eigenen Selbst.幸福之人不闻时钟敲响。

    Dem Glücklichen schl?gt keine Stunde.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的塞内加都谈论过

    幸福。希腊文的“幸福”叫“eudaimonía”,拉丁文是“beatitudo”。四位哲学

    家都认为幸福最重要的特性是长久。既然如此,他们所指的就不可能是

    纯粹的快乐。就连被称作哲学家中的“乐兽”的伊壁鸠鲁都在《致梅诺凯

    的信》中(第129条)做过这样一个关于乐与苦的重要阐述:“我们并非

    见乐就选,见苦就躲。”他的意思是,幸福并非仅仅认可并强调生活中

    愉悦快乐的“正面”,更大的幸福——充实——总是也包含着必须应对的

    悲伤痛苦的“负面”。世上无人想要这一面,但它是无法排除的,最多只

    能把它控制在一定程度,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认可生活的这

    一“负面”有权存在。

    能否获得这种充实的幸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

    这种人生观的出发点是:透过各种纷纷扰扰,人生最大的特点不正在于

    所有事物和经验中表现出来的多元、对立和矛盾吗?新时代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认为能够让世上只留下“正面”的事物,可事实是“负面”就是存

    在,不可磨灭。无论做多少次美容手术,发明多少药物,采取多少政治

    措施,这一点都无法改变。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幸福最重要的特性是长久。

    Für das Glück ist vor allem eine Dauerhaftigkeit im Sinn.能否获得这种充实的幸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

    Abh?ngig ist dieses Glück der Fülle allein von der geistigen Haltung zum Leben, die ein Mensch

    einnimmt und im Laufe der Zeit im Denken einübt.

    生活顽强地保持其矛盾性。比如说,现代社会努力消除生活中的种

    种风险,结果却是很多人甘愿冒险,例如去危险的地方旅游。显然,一

    定程度的风险是有必要存在的。所以我们应该自问:我是否愿意接受生

    活的矛盾,不是接受每个具体矛盾,而是这种根本上的矛盾性?我同意

    接受整个生活吗?我应如何对待自身的和生活中的阴暗面?尽管矛盾重

    重,但生活总体上依然美好并值得接受吗?如果是的话,我就可以心怀

    对生活的感激,带着一种迎接其正负两面的喜悦之情,在这个既矛盾又

    和谐的大环境中安居乐业了。

    充实的生活宛若在正负两极之间呼吸:越是走在窄路上,身处困难

    时期,越是要吸入对自己有益的气息,登高望远,准备好迎接其他的时

    期。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对立矛盾以后,我们才感到自己真实地活着、感

    受到了生活的全部。这种幸福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越是努力实现这种充实的生活,幸福感就越强;若是只注重单方面

    的体验,比如只注重愉悦的一面,试图挽留它,幸福感就会减弱。这种

    幸福比好运和快乐两种加起来还要全面、持久,它是哲学本意的幸福,与好与不好的巧合和苦乐之间的摇摆无关,关键是要在生活的各种矛盾

    中不断重新寻找平衡,这种平衡不一定在每时每刻都能找到,但是它们

    贯穿于整个生活:有顺利也有坎坷,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

    苦,有健康也有疾病,有喜悦也有哀伤,有满足也有失意,有充实也有

    单调,只要有一天过得无比充实,度过单调乏味的一百天就是合理的。

    幸福关键是要在生活的各种矛盾中不断重新寻找平衡,这种平衡不一定在每时每刻都能找到,但是它们贯穿于整个生活。

    Das Glück ist die immer aufs Neue zu findende Balance in aller Polarit?t des Lebens, nicht unbedingt

    im jeweiligen Augenblick, sondern durch das gesamte Leben hindurch.只要有一天过得无比充实,度过单调乏味的一百天就是合理的。

    Hundert Tage, die als leer und langweilig empfunden werden, sind vollkommen gerechtfertigt für einen

    einzigen der überbordenden Fülle.

    通往这种幸福的关键是个人要确定自己的态度,这样他就能顺生活

    之河流而顺行了。古希腊的斯多葛主义明智地称幸福为“生活善

    流”(《斯多葛派残篇》第3章第16条),认为幸福就是个体顺应自己的

    天性。也可以将之理解为像大海和潮汐似的流来流去,或是被潮流吸引

    (虽然这不太符合斯多葛主义的想法)。有时甚至是“流散”,就是20世

    纪末风行的一种幸福心理学所称的“flow”:人可以把自己完全交给一件

    事情、一种形势或者另一个人,或被动或主动地忘记自我,让生活做

    主,完全被在此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丰富的感觉和思考的内在资源所充

    满,远离争夺他人注意等稀缺资源的外部斗争。

    这样,你就感觉不到“时间”这个或许本来就是人类发明的概念了,这就是所谓的“幸福之人不闻时钟敲响”。现有生活降格为多重可能性中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的一个,而即使这也不过是某一时刻的体验而已。“生活善流”浩浩荡荡

    地奔涌而去,邀请你在现实和可能的大潮中顺流而下,偶尔也逆流而

    上,练练泳技,让你永远做一个优秀的泳者。

    人可以把自己完全交给一件事情、一种形势或者另一个人,或被动或主动地忘记自我,让生活

    做主。

    Das Selbst überl?sst sich ganz und gar einer Sache, einer Situation, einem anderen Menschen, gibt sich

    in Passivit?t oder Aktivit?t selbstvergessen dem Leben hin.回头望处,生活成了一个有阳光也有阴暗、从生到死、充实丰富的整体。

    Mit dem Blick aus der Distanz, für den sich das Leben zum Zusammenhang fügt, mit all den lichten

    Stellen und Schattierungen, die den Reichtum eines erfüllten Lebens zwischen Geburt und Tod

    ausmachen.

    好运、快乐和充实这三种“幸福”缺一不可,但是在锦衣玉食的新时

    代,这惟一有望持久的第三种幸福还要靠我们去重新发现。“好

    运”和“快乐”的发生和出现是偶然的,基于单个的经历和大大小小的人

    生插曲,可以称之为“插曲式幸福”。要获得这两种幸福,你要在适当的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时机敞开胸怀,希望幸福停留片刻,但当它逝去时你别强留,再说它也

    强留不住。你也不可气恼,这样下次幸福才会心甘情愿地再来。而“充

    实”是一种持久、低调的幸福,不受某个时间的限制,可以称之为“时代

    式幸福”。要获得这种幸福,你先要接纳生活中所有的元素。期待惊天

    动地的幸福的人不免会感到失望,因为这种幸福平淡无奇,难以获得这

    种幸福的原因往往在于对非凡、惊人之举的追求。但是由于我们并非每

    时每刻都具有这种全面的认识,因此充实的幸福有时要在回忆中才能体

    会到:回头望处,生活成了一个有阳光也有阴暗、从生到死、充实丰富

    的整体。

    《约翰福音》第10章第10句中预言了一种“丰盛”的生活,这种充实

    的幸福无疑是在尘世实现它的惟一途径。不过希腊文的“perissón(丰

    盛)”一词很特别:它一方面指好得超出平常程度,指生活的宏大、瑰

    丽、丰饶、优秀和非凡,同时这一概念又濒临问题的边缘,因为超出平

    常就有过头的危险;“perissón”一词的另一个意思是大而无当、穷奢极

    欲、猖狂放肆、徒劳无益。因此即便是充实的幸福都潜藏着危险,对这

    种幸福也不能索取无度。人在有限的一生中尽管能得到一些充实,但是

    整个的充实存在于另一个无限的维度里,人人都要接受这一点。人类所

    能得到的幸福终归只是片段:好运的片段、快乐的片段,好运和快乐的

    片段构成一个个幸福时刻,而充实的幸福同样是片段式的。

    尽管如此,拥有充实幸福的人还是有能力跟那种无限的、神性的充

    实保持一种关联,就像希腊文“eudaimonía”一词的含义:心中有“善

    灵”。有这种“善灵”的人具有开朗镇定的性情。“开朗”是对乐与悲同样

    看重的心态,而“镇定”是接纳善也接纳恶,接纳和谐也接纳矛盾,接纳

    无畏也接纳恐惧,接纳欢愉也接纳痛苦,接纳喜悦也接纳忧伤,以及接

    纳生也接纳死。既不逃避人生和世界的根本之苦,也不在这种苦中沉

    沦,这种“开朗”与“镇定”结合,产生了一种“开朗的镇定”。任何事、物、人和经历不是孤零零的存在,意义即关联,没有意义就没有关联。

    Einzelne Dinge, Menschen, Begebenheiten, Erfahrungen stehen nicht isoliert für sich. Sinn, das ist

    Zusammenhang, Sinnlosigkeit demzufolge Zusammenhanglosigkeit.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忧愁是一个时时作痛、忧心忡忡的灵魂的存在方式,而不可被视作病态。

    Melancholie ist die Seinsweise einer Seele, die immerzu schmerzt und sich ?ngstigt, ohne dass dies in

    irgendeiner Weise als pathologisch gelten k?nnte.

    公元前四五世纪,创造希腊文“euthymía(开朗)”这一哲学概念的

    德谟克利特称,“开朗”标志着一种平衡的生活,一种“对称生活”。这

    种“对称生活”努力平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比如以慢制快,以耐心应对

    急躁,以恒心应对变化,以全面的充实幸福代替单一的快乐。不过,对

    称、平和和均衡一般无法“即时”(即在同一时刻)而只能“历时”(即逐步)达到,就像天平在某个时期总是向左或向右倾斜,但总体看来,这

    种倾斜却能互相抵消,从而体现生活固有的矛盾性。

    “开朗的镇定”是认识到万事万物中都存在别种可能性,高峰和低谷

    交替出现,就像日和夜、呼和吸,万事万物的矛盾构成生活固有的矛盾

    性,这就是生活的节奏。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实现对称生活,对称生活

    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和谐”,不过这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和谐。还有一种表

    现方式是接纳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的幸福,这种幸福并不排除世人不得

    不屡屡应对的绝望,但是它能够避免久而久之会使生活中所有支柱坍塌

    的彻底绝望。这种幸福甚至包含了悲哀。

    “开朗的镇定”是认识到万事万物中都存在别种可能性,高峰和低谷交替出现,就像日和夜、呼

    和吸,万事万物的矛盾构成生活固有的矛盾性,这就是生活的节奏。

    Heitere Gelassenheit ist das Bewusstsein davon, dass in allem, was ist, auch noch etwas anderes

    m?glich ist; dass H?hen und Tiefen sich abwechseln wie Tag und Nacht, wie Ein- und Ausatmen; dass

    dies der Takt des Lebens ist, das aus der Polarit?t in allen Dingen seine Spannung bezieht.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充实的幸福的奇妙之处在于:要实现这种幸福,不必排除悲哀,反而

    要去接纳它。最常见的悲哀是一种名为“忧愁”的悲伤。它不是因某种特

    定情况引起的、通常可以安慰的一种特定的痛楚,而是一种持续、广泛

    的悲伤,一种无法安慰的悲天悯人。这种针对人生和世界的悲伤就是忧

    愁,一种或许希望得到幸福,但认为幸福事实上无法得到的状态。忧愁

    是一个时时作痛、忧心忡忡的灵魂的存在方式,而不可被视作病态。陪

    伴它,或许也引领它的是一种深思熟虑后形成的认识:表面恒定的事物

    其实并不恒定,很多明显没有理由存在的事物却依然存在。忧愁中包含

    着一种想法:人类创造的一切何等脆弱,人的存在本身何等渺小,人类

    立足的大地随时可能塌陷。忧愁的人在各种情况下感到这种“原悲”:人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离开了永恒的起源;现实和可能之间的鸿沟不可逾越;无法或至多只能

    暂时与他人融合。忧愁的人知道,时间是不可靠的,作为是无意义的,人之存在实际上微不足道。他的幸福中也包含这种负面认识,他认识

    到,若非如此,自己就有流于肤浅的危险。这种对于悲哀的认识恐怕比

    愚蠢地否认悲哀更符合生活的本相。

    充实的幸福的奇妙之处在于:要实现这种幸福,不必排除悲哀,反而要去接纳它。幸福甚至包

    含了悲哀。

    Das ist die Paradoxie des Glücks der Fülle: Dass ein Glücklichsein m?glich ist, bei dem das

    Unglücklichsein nicht ausgeschlossen werden muss, sondern mit einbezogen werden kann. Dieses

    Glück umfasst sogar das Unglücklichsein.真实、有限的生命中的贫乏可以用可能、无限的生命中的丰饶来弥补;存在的空无可以用玄学

    的意义填满。

    Mit der Fülle einer m?glichen Unendlichkeit l?sst sich die Armut einer wirklichen Endlichkeit

    kompensieren und die empfundene Leere des Daseins mit einer metaphysischen Sinnannahme füllen.

    这是一种抑郁吗?或许是由临时或长期压力造成的一种“反应型抑

    郁”,或者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性质类似于某种精神疾病的“内因型抑

    郁”,或者干脆是由所谓错误的、负面的想法引起的,似乎应视为无病

    呻吟的“心病型抑郁”?“抑郁症”这种病肯定存在,对此,有很多医学上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的治疗手段,有心理疗法,也可以治疗抑郁导致的(或引发抑郁的?)

    会显著增加心肌梗塞危险的“血管损伤”。但是并非每种忧愁都是抑郁,两者的区别很明显:抑郁的特征是感情麻木,思维僵化,既不愿也无力

    反思,而由感情驱动的思虑型忧愁的特点却是过于敏感、过于频繁地思

    索反省。

    忧愁的人与任何事物都保持距离以便反思,在他眼里,司空见惯、浑然不觉的一切都不再理所当然。他甚至觉得自己都成了陌生人,让自

    己的本体土崩瓦解:这是充实的幸福的反面。这种“病”无需治疗,相

    反,人之存在的这个维度值得精心保护。这种忧愁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

    不排斥悲伤、反而重视悲伤的人生哲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美好的、值得肯定的人生。

    关键问题是:如果希望实现这种悲哀的幸福,又该如何去做。这一

    点取决于能否友善地对待这种忧愁,让人既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求,又

    能拥有这种游离于现实生活以外的忧愁。为此需要定下“给自己的时

    间”和“给忧愁的时间”:在“给自己的时间”照管日常事物,也让思索歇

    口气;而“给忧愁的时间”专门留给忧愁,培养一些让忧愁栖身的生活习

    惯。要将悲伤控制在对身体和心灵有益的程度,比如可以在散步时沉浸

    于忧思之中,听音乐时可以愁肠百结。新时代人必须做的一项工作是:善待自己,甚至爱自己,这能够赋予生命意义。

    Für moderne Menschen wird es zu einer Art von Arbeit:Sich zu befreunden mit sich selbst, vielleicht

    sogar sich zu lieben, ist Sinnstiftung.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人生第一要务乃是所有层面的意义。

    Das Wichtigste im Leben ist Sinn, auf allen dafür m?glichen Ebenen.

    多种艺术形式可以用于表达忧愁,比如舞蹈。研究绘画和文学的人

    也会发现,历史上绘画和文学从未中断过表达忧愁。性爱是必要的,性

    的刺激(一点点多巴胺和内啡肽)能平衡忧愁,使人不致偏离生活的路

    线;还可以经营一座花园,欣赏自然界的生死荣枯,体会“另一种时

    间”,在这种时间里,忧愁者会比在新时代文化中生硬的直线型时间里

    更有“家”的感觉。所以伏尔泰才明智地让他笔下的主人公、在世上迷失

    了的老实人康拉德最后说:“还是种咱们的园地要紧。”只要我们安排得

    当,浪漫的忧愁折磨、摧毁人的一面可以得到控制。由此,悲哀也成了

    幸福的组成部分,而且使幸福更加持久。

    不过,幸福终归并非人生第一要务。幸福终归并非人生第一要务。

    Das Wichtigste im Leben ist nicht wirklich Glück.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寻找“幸福”的人找的其实往往是“意义”,“幸福”只是被选中代替“意

    义”而已。对于意义的寻找让新时代人坐立不安。但是多数人更爱谈幸

    福,因为“幸福”是一个人人都说、人人似乎都懂的词。而“意义”听起来

    很抽象,很多人怕找它,因为他们感到这种寻找可能会打开通往深渊之

    门。人们对于幸福的急切追求可以看做是意义缺失而导致绝望的一种迹

    象。

    新时代人缺乏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次的意义:工作的意义、自身生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命的意义、人生总体的意义。但是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说某事“有意

    义”,总是指可以看出事情之间的关联,任何事、物、人和经历不是孤

    零零的存在,而是相互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因此可以说,意义即关联,没有意义就没有关联。就连一个简单的句子都是这样:词与词之间显示

    出关联,句子就有内容,有意义,不然就只能称之为无意义的一堆词

    语。由多个句子构成的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

    “幸福”是一个人人都说、人人似乎都懂的词。

    Glück“ ist das Wort, das in aller Munde ist und das jeder gut zu verstehen scheint.人们若是能感受到“意义”,就会感到幸福。

    Wo Sinn erfahrbar wird, ist Glück die Folge.

    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并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关联的关系,每一种关

    系显然充满了意义,而若是人人不通声气、各行其是,就会显得愚不可

    及。一项没头没脑的改革被社会大众斥为愚蠢,建立不起关联或建立错

    误关联的想法被斥为荒唐,一项体现不出事情之间关联的事业被认为毫

    无意义。是否确实如此,只能由人们按照可信程度进行主观判断。

    “无意义”并非真的不存在意义,而只是显得如此。但人们若是能感

    受到“意义”,就会感到幸福,在许多“意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是充

    实的幸福。自我看到一个由许多关联组成的大环境,把自己视为其中的

    一分子,就会感受到一种“一切合宜的幸福”: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和谐

    共处。在这种合宜的幸福中,“意义”出现了。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因此,人生第一要务乃是所有层面的意义:身体察觉的意义、心灵

    感受的意义、精神思考的意义和超验的意义。

    “意义”的第一步是“知觉”。

    Sinn setzt mit der Erfahrung von Sinnlichkeit ein.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意义”的第一步是“知觉”,也就是感官察觉的“意义”。这些知觉——

    五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加上第六种内在的“直觉”——使

    本体和世界之间有了关联,身体的各个部分成了寻找意义的工具。知觉

    的重要性很容易衡量,只要想想,若是没有这些知觉带来的信息,世界

    和自我会变得怎么样?一无所有。

    如果少了几个知觉,别的知觉尚可补上;若是失去所有知觉,生活

    就无法继续下去了。知觉总是针对眼前的生活,往往跟快乐的“幸福一

    刻”重叠:听一段音乐,看一片美景(包括姣好的面容和身体),嗅一

    种特殊的香味,尝一道美食,抚摸自己的爱人,体会舞动的身体,感

    到“心头一动”等等。不过很多人并未充分享受知觉,比如相互爱抚能让人感到幸福,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很少用,而内在的“直觉”有时却被我们

    用到了极致,发展到了“疑心病”的程度。其实只要唱一首歌,最好同别

    人合唱,就能让身体和心灵振奋起来。还有走路,简简单单地散一会儿

    步,就能让自我和世界重新建立关联,把人从悲观失望的情绪中拯救出

    来。

    与自身的关系是与他人关系的基础。

    Die Beziehung zu sich ist die Basis für die Beziehungen zu Anderen.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简简单单地散一会儿步,就能把人从悲观失望的情绪中拯救出来。

    Ein einfacher Spaziergang, eine wirksame Rettung aus so mancher Verzweiflung.

    知觉让人感到充实,不过知觉是短暂而易变的,作用范围有限,只

    是对这一分钟、这一个钟头、这一天“有意义”,可以享受,也就是拉丁

    文中的“carpe diem (及时行乐)”。充分发挥感官作用的人会细致地察

    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察觉到世界的千姿百态。

    但是新时代却带来了一个使知觉缺失的大问题:世界的技术化导致

    知觉衰退乃至丧失,从而导致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关联消失。我们不再

    视、听、嗅、动,而是长时间坐在屏幕前面,知觉被缩减为视觉一种,而且视觉还被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视野;我们不再发挥味觉,细嚼慢咽美

    食,而是满足于单调的快餐;我们不再运动而是任凭各种快得让人眼花

    缭乱的电动器械把我们运来动去;在这个抽象的新时代日益稀薄的空气里最终孕育出了一种无意义的、剥夺了很多生动关联的生活。而我们若

    是善用自己的各种知觉,我们几乎不会想到要去寻找“意义”,因为在体

    会知觉之美时,我们几乎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尽管这只是一种即

    时、此地和当下的意义。

    不过,其实是存在一种超越即时、此地和当下的生活的,若是“意

    义”的其他层次被闲置不用,那就太可惜了。

    其实是存在一种超越即时、此地和当下的生活的。

    Es gibt noch ein Leben über den jeweiligen Moment, das Hier und Jetzt hinaus.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在心灵这个情感的诞生地,人能感受到各种关联引起的“意义”,这种

    意义不是一时的,它可以超越时间甚至贯穿整个人生:这就是人生的意

    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遇、谈话、交往等等,是有意义的,因为能

    够建立各种关联。任何谈话都有意义,即便谈的只是鸡毛蒜皮,因为谈

    话能够架起一座关联的桥梁。

    构建内在关联的强烈感情对自我至关重要、意义更大,这种内在关

    联也能接纳矛盾的情感:相爱的人不会再去寻找意义,因为他们觉得自

    己已经拥有了意义,偶尔的不快和分歧不会改变这一点;感受到友谊的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人,友谊赋予他们意义,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逆境,让生活更美好;拥有

    子女的人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生活得很充实,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

    有着永远、绝对、不容否认的关联,他们分享孩子们展现出来的无拘无

    束的成长过程,让人体会到持久的意义。故乡是意义的另一个来源,因

    为我们依恋这个人情风俗烂熟于心的、独一无二的养育我们的地方。社

    交活动的意义在于和参加活动的其他人的联系。工作中的互相合作比常

    见的大家闷头各干各的更有意义。每种处于某种关联中的、本身也建立

    某种关联的工作都让人强烈地体会到意义,若是全身心地投入某项事

    业,而不是只视其为一份差事,意义就尤其重大。相爱的人不会再去寻找意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意义。

    Menschen, die Liebe füreinander fühlen, stellen sich die Frage nach dem Sinn nicht mehr – denn sie

    fühlen sich in dessen Besitz.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故乡是意义的另一个来源,因为我们依恋这个独一无二的养育我们的地方。

    Heimat wiederum ist eine Quelle von Sinn aufgrund der engen Bindung an diesen unverwechselbaren,vollkommen vertrauten Ort.

    许多外在关联的重要前提是本体的内在关联,新时代人必须做的一

    项工作是:善待自己,甚至爱自己,这能够赋予生命意义,防止内心关

    联的破裂和因内心关联破裂而导致的外在关联受损。不过,自我若是过

    于纠缠于自身,就没有余力去关注他人他事了。因此,与自身的关系是

    与他人关系的基础,是建立和维系各种社会关联的基础。

    这种种社会关联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在新时代却不再如此,因此

    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它们。在社会关联稀缺的时代,任何社会关联都很

    宝贵,越是紧密就越宝贵,而失去社会关联的后果是失去意义,会造成

    巨大的危险。若是实在没有正面的关联,即使有点争吵或冲突等负面关

    联也是好的,至少这还能触动人的情感,让人感到实实在在的生活。

    在私人和社会层面上参与、发言,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团体的一员、社会的一分子,体会到“公民意识”,能够提供正面意义。社会关联

    中的权力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掌权者感到权力的意义无比重大,无法想

    象失去权力的生活,而无权者却无法分享这种意义。另外一件有意义的

    事是帮助他人,无私奉献:不仅受助者获益,帮助者本人也能从这种关

    联中获得内心的财富,这是一个获得意义的不竭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把自己牺牲掉。

    人类思考时研究的是一种广泛的意义。

    Gedanklich sind Menschen mit dem Sinn in einem umfassenden Sinne befasst.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自然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意义,是因为自然之中一切都有关联。

    Die Natur kann die Erfahrung von Sinn vermitteln, da in ihr offenkundig alles mit allem

    zusammenh?ngt.

    除了社会关联之外,生态关联也能带来意义:人与自然的关联自古

    以来就意义深刻。人类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感到安慰,汲取力量,而

    自然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意义,是因为自然之中一切都有关联。遗憾的

    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自愿把这个提供意

    义的巨大资源交了出去:自然成了纯粹的盘剥对象,于是这个源泉渐渐枯竭,等来的是明显的恶果,直至生态关联的破坏掉过头来危害人类生

    存,人类才被迫重新思考定位,开始关注生态关联,试图重建与自然的

    关系,“拯救地球”和“保护造物”就是这样的举措。这已经超出了心灵感

    受的范围,进入了精神思考的意义的范畴。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人类思考时研究的是一种广泛的意义。人类运用智力分析生活中的种

    种关联,同时将之加以归纳,以避免止步于琐碎的个别信息,思考和讨

    论的对象是生活对于个人和全局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单单是一种客观存

    在,至少人类几乎无法认识到这个客观存在。这主要是一个如何诠释的

    问题。德语“Interpretation(诠释 )”一词的字面意思是“介入”,诠释的

    目的是使得一批信息、一桩事情或整个生活中的一堆互不相干的碎片变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得可信,能够相互关联。比如看似平淡无奇的诗歌诠释,其间获得意义

    的过程就很奇妙。而了解自己的人生和人类生活的所有诠释,可以让我

    们避免陷入某个人生观的狭小范围,或是以为人生本无意义。各种诠释

    是各种意义的组成部分:诠释无穷无尽,永远期待新鲜的、其他的、见

    所未见的、闻所未闻的关联,对音乐的诠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诠释

    之多甚至让人猜测生活中万事万物均有关联,因此均有意义。关键是要

    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而人最大的满足在于认识自己的人生和人类生活的

    绝对意义。目的可大可小,可近可远。

    Es kann sich um kleine oder gro?e Ziele handeln, die nah oder fern liegen.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人最大的满足在于认识自己的人生和人类生活的绝对意义。

    Die ?u?erste Erfüllung bestünde darin, absoluten Sinn im eigenen Leben, vielleicht im Leben überhaupt

    zu sehen.

    不满足于散落的单个事件,发现并创造关联,继而发现并创造意义

    的精神努力也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所有的学习和认识都是在

    精神层面上创造意义。上数学课时我们就知道,发现关联是多么令人欣

    喜,而找不到它们是何等沮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断积累这种经

    验。有众多的诠释能可信地解释事物之间的关联,让自我从中找到意义:某事是否预先计划(意图关联);遵循何种规则(逻辑关联);理

    由何在(论证关联);为何发生(因果关联);发生的前提如何(条件

    关联);对何人何事有利(功利关联);某人如何看待此事(主观关

    联);一般意见如何看待此事(客观关联);此事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中

    发生的(形势关联);是如何逐渐形成现状的(历史关联);起先是如

    何构思此事的(方案关联);发生过程中出现了何种偶然情况(偶发关

    联);经验如何变成概念、概念又如何反过来作用于经验(术语关

    联);事物如何互为前提,比如生是因死才有价值(正反关联);看似

    矛盾实则统一,比如明知某一信仰荒谬却坚信不疑(反常关联);某人

    承担作为或不作为引起的结果(应答关联);做了无人希望或只有单方

    面希望的坏事,出了后果严重、无法挽回的错误(悲剧关联);还有人

    类无法理解的神秘事件(费解关联)。

    就精神层面的意义而言,历来至关重要的是目的论的关联,认为万

    事皆有目的和目标(希腊文“télos”),“意义”一词的含义此时甚至跟这

    种“目的”完全重合:某事对什么有好处,目的何在,要达到何种目标。

    目的可大可小,可近可远。你可以心怀一个小愿望并为之努力奋斗,你

    会发现,实现后满足的程度跟通往目标的道路的长度和难度成正比;或

    者定一个大目标,比如获得自由,甚至更深层次,用好这种自由;也可

    以定一个可以找到人生意义的目标,比如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并亲身体

    验其是否可行,这样,你就参与了生活的演变。若是要达到很多人最大

    的心愿——延年益寿,且不论各种科技手段,其实简简单单地读书就是

    一个妙招:读书能延年益寿,因为读书让人睿智,而智者比普通人更为

    长寿,1932年到2002年英国一项针对两千余人进行的研究证实了这一

    点。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为自己制定一项要完成的任务,做一件应该做的事,即使并不想做。

    Sich selbst eine Aufgabe zu stellen, einem Sollen zu folgen, auch wenn man ohne weiteres anders

    wollen k?nnte.读书能延年益寿,因为读书让人睿智,而智者比普通人更为长寿。

    Lesen ist Lebensverl?ngerung, denn es macht intelligenter, und intelligente Menschen leben l?nger.

    这种目的和目标带来了很有意义的前景:所有的意义都跟某一前

    景、某种特定的观点相联。人类寻找的正是这种前景,要是找不到,人

    就会感到没有希望,这和没有意义往往是同一个意思。确定目标、愿景

    和方向历来是位高权重者的专利,是家长、教堂和国家的任务。到了新

    时代,这项任务俨然由经济界接手了,经济界为个人提供升迁机会,确

    立“占领市场”的目标,但是,一个自主的人会将以下这项任务视为个人

    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制定一项要完成的任务,给自己确立一份要履行的

    责任,做一件应该做的事,即使并不想做。这种创造意义的“伦理和美

    学关联”的特点是做善事、做正确的事,即使别人并不认同,但自己深

    思熟虑后认为它是善意、正确的事情,同时又是美好的事情。有了这种

    情感和认识,就会让人充满干劲,反之,人就萎靡不振。

    对于精神层面的意义而言,同样重要的还有“叙述关联”:一切可以

    讲出来的东西都有意义。叙述中往往采用象征手法,将较为可信的事件

    和信息串成关联,我们就会接受它是有意义的,所以人类才热衷于讲故

    事和听故事。真实抑或虚构无关紧要,两种情况下它都不会让人觉得无

    意义,关键在于将分离进行并拢,让不同得到融合。即使某事、某物或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人生在某一时刻显得很荒谬,事后还是可以通过“叙述”找到或赋予其一

    个意义:人物传记等“小叙述”和史书等“大叙述”莫不如此。

    幸福只是一个词,就像一声响、一缕烟,虚无缥缈。

    Glück ist nichts als ein Wort. Also Schall und Rauch.生命的特点是有尽头,如果不能用感受和思考来突破这种界限,就会引起一种“生命焦虑”。

    Zu den Bedingungen des Lebens geh?rt bis auf weiteres seine zeitliche Begrenztheit, die, wenn sie

    nicht im Fühlen und Denken zu überschreiten ist, eine Art von Lebensstress hervorrufen kann.

    不过,开动脑筋对“意义”进行批评还是有必要的。应该刺激一下过

    于强大、甚或可能发展成专横跋扈的意义,甚至颠覆它,另创新的意

    义。为了保持纠正错误的能力,必须不断对某个意义提出质疑,重新诠

    释它。过于相信某个显得很客观的意义,尤其是超越个人的普遍意义,容易导致认为自己和他人只是这一意义的执行工具,认为所有为之服务

    的作为和不作为都是天然正确的。尽管如此,普遍层面的意义还是非常

    重要的。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寻找意义最终无疑会超越有限、真实的个人存在和人类存在,这就是

    拉丁文中的“transcendere(超验)”:超越有限和无限、真实和可能的界

    限。我们在此看到的普遍关联是最广大的境界,个人生命融入其中。这

    种“超验”常常与灵性和神性联系起来,不过要获得这种境界,无需声明

    真有神灵。这种“超越生活的意义”既可以是人突然感受到的(宗教经

    历),也可以源于某种诠释、某种假设(宗教思考)。这种假设就足以

    打开这种境界,欢迎所有出于种种原因无法将这种超验与某种信仰相联

    但仍愿敞开心扉、迎接另一个维度的人。

    由于这是最最根本的关联,所以对此的疑问很多,包括一系列无法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确凿回答的问题。比如,人虽非神,但是否与神有某种关联(人类本源

    关联);人类和世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宇宙关联);是否存在命运

    (宿命关联);一切是否先天注定(决定关联)。

    寻找意义最终无疑会超越有限、真实的个人存在和人类存在。

    Zweifellos zielt die Frage nach Sinn letztlich über die eigene Existenz und die Existenz des Menschen

    in seiner Endlichkeit und Wirklichkeit hinaus.将生活敞开,迎接一个超越有限生活界限的超验维度,从中体会既有限又无限的充实生活。

    Das Leben zu ?ffnen zu einer Dimension der Transzendenz, die die Grenze des endlichen Lebens

    überschreitet, um die Fülle des Lebens zwischen Endlichkeit und Unendlichkeit zu ermessen.

    若是与无限、可能、超验的至高境界建立联系能够为有限、真实的

    存在传达意义与安全感,那就有必要建立这样一种联系。澄清这种境界

    是否只是人类的设想抑或确实存在并不重要,关键问题是,这种境界对

    实现美好生活有何助益?可以说,这对人们实现一种充实的生活有着莫

    大的帮助:将生活敞开,迎接一个超越有限生活界限的超验维度;至少

    想象存在这一空间,人们从中体会既有限又无限的充实生活,因为假如

    一直处于有限的维度中,人们就永远难以企及高级程度的充实。

    人类不想困在自身和世界的狭窄空间里,这种迫切的愿望是可以理

    解的,空间过于狭小,生命的丰富和存在的充实也就会受到限制。因此

    要超越界限,至少要越出现实的边界,想象超越界限是有可能的。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这种可能性往往被称作“信仰”,其实这是一种生活艺术。因为假定

    存在另一个维度,可以将眼前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一切寄托给那个维度,生活就会如释重负。真实、有限的生命中的贫乏可以用可能、无限的生

    命中的丰饶来弥补;存在的空无可以用玄学的意义填满,这是一种冷静

    的神秘主义,一种世俗的宗教,就如夜观无垠而永恒的星空。

    生命的特点是有尽头,如果不能用感受和思考来突破这种界限,就

    会引起一种“生命焦虑”。在有限生命中实现所有梦想的努力是注定要失

    败的,但若是俨然存在一种突破这种有限性的生命,一切都须在现世了

    结的精神包袱就卸下了,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未竟之事托付给一种可能

    存在的别的生活,超越一切限制,持一种镇定开朗的态度生活。假定存在另一个维度,可以将眼前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一切寄托给那个维度,生活就会如释重

    负。

    Es ist eine gro?e Entlastung fürs Leben, noch eine andere Dimension zu vermuten, der all das

    anvertraut werden kann, was im gegebenen Leben nicht zu erreichen ist.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超越一切限制,持一种镇定开朗的态度生活。

    Es wird m?glich, mit gelassener Heiterkeit jenseits jeder Begrenztheit ins Offene hinein zu leben.

    但若是无限的生命并不存在呢?那就随它去,关键是对于超验意义

    的假设能否让生活变得更好。无限维度的开拓可以成为不竭能量的源

    泉,充满意义的生活的开端,这就是使人幸福的主要秘诀。

    新时代的自由带来了一个问题:人类不再认为可以通过超验维度创

    造生命的意义,以致痛苦地丧失了所有与这样一个维度相联的强大力

    量。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对各种意义的探究让人得出这样的印象:新时代人随手抛弃了意义,他们多半并不知道是自己抛弃的,还以为意义原本就不存在。新时代所

    特有的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想不到的“虚无主义”的源头就在于此。

    众多关联的遁形和功能化导致世人看不到意义,而得出万事无意义的结

    论。

    由于感到生存的无意义,又兴起了对意义的寻找。对意义的寻找并

    非在每个时代都如此声势浩大,亦非在每种文化中都有这么多追随者。

    往往是在一些原本天经地义的关联突然出现问题,不再那么理所当然时,对意义的探求才渐渐兴起。

    在新时代的富裕社会里,人类经过奋斗“解放”了自己,获得了自

    由,而种种历来坚实的关联随之变得支离破碎,于是人类开始寻找“意

    义”。人类大张旗鼓地追求解放并获得彻底解放的结果是:历史长河中

    长期提供总体意义的宗教关联——与神的联系——消失了;政治关联

    ——人们栖身其中的严明的等级制度——权力萎缩了;生态关联——与

    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在人类的“解放”中渐渐消失了。经济界打着为经

    济而经济的旗号甩掉了促进全人类生活水平共同提高的社会责任;旧时

    代因经济状况落后而固若金汤的社会关联分崩离析,留下了陷入孤独的

    个人。传统、惯例、伦理、道德成了历史;最终,建立在种种关联之上

    的个人与自己的关联也破裂了。于是乎产生了人人痛心却无力战胜的内

    心空虚和外在冷漠。意义激发力量,而无意义会把力量抽走:这是造成

    新时代人容易“耗尽”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时代人随手抛弃了意义,他们多半并不知道是自己抛弃的,还以为意义原本就不存在。

    Moderne Menschen haben im gro?en Stil auf Sinn verzichtet, und meist waren sie sich des Verzichts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nicht bewusst, überzeugt davon, es gebe keinen Sinn.

    意义激发力量,而无意义会把力量抽走:这是造成新时代人容易“耗尽”的一个重要原因。

    Sinn vermittelt Kr?fte, Sinnlosigkeit aber entzieht sie: Das ist ein wesentlicher Grund für das

    Ausbrennen, den ?Burn-out“, den so viele Menschen in moderner Zeit beklagen.

    对于历史上各种牵强的、自封的,甚至为践踏人权辩护的“意义”,在新时代无疑应当加以摧毁:达达主义的“解构”和注释学的“解建构”就

    是起了这个作用。但若是意义不再存在,就必须开始批判性地构建和重

    建,即“创造意义”,因为缺乏关联是不行的,个人和社会生活均如此,以下各个层面的意义亦然——身体的知觉、心灵的感受、精神的思考和

    超越人类生活的意义。对各种关联的构思和创造将重新展示意义的各个

    层面,用通俗平实的方法呈现出新时代人急切寻找的东西:生命之中存

    在的意义和生命本身的意义。人类思想、心灵和精神的资源将被释放出

    来,这些资源跟新时代生活和工作过于看重的物质资源相比,具有截然

    不同的价值。实现物质富裕的目标也许对具体的生活来说很有帮助,但

    是难以使生命充实,它无法取代人类实现思想、梦想、价值的精神目

    标。而每项事业,哪怕再平淡,只要我们从事它不仅是为了物质追求,也是为了精神追求,这项事业就有意义。而如果我们因此获得了意义,我们就能经受并克服新时代生活的种种挑战。每项事业,哪怕再平淡,只要我们从事它不仅是为了物质追求,也是为了精神追求,这项事业

    就有意义。

    Jede Arbeit, und sei sie noch so unscheinbar, begründet Sinn, wenn ein Mensch sich ihr aus ideellen

    und nicht nur aus materiellen Gründen widmet.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物资过多就失去了价值,拥有过多物资是无意义的。

    Zu viele Güter erscheinen wertlos, ihr Besitz sinnlos.

    试图用物质来填满意义的真空是徒劳的。这样做的人不值得羡慕,倒应该可怜。只有稀缺的物资才显得宝贵,但物资过多就失去了价值,拥有过多物资是无意义的。拥有一定数量的钱财是好事,若是过头就成

    了坏事,因为钱财不再为人减负,反而造成新的负担。比如对钱财的争

    夺,这不仅在社会中发生,家庭内部也是如此。家财亿万的人还敢信任

    谁呢?物资和奢侈品过多会导致意义丧失,因为很多鲜活的关联随之失

    效:不断享用珍馐美味和豪华旅行使知觉退化,相互攀比使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关联破裂,生活的张力减弱。因为在自我面前俨然没有丝毫困难

    和阻力,久而久之人就“感觉不到生命了”。生活拮据时因为要精打细算

    而拥有的踏实和盼头没了。原本要实现目标的话需要付出诸多努力,这

    样人们才能感觉有意义,如今我们却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既然能随

    时轻易地得到物资,我们也就失去了改善生活的动力和方向,失却了目

    标意义。对眼前需求的过度关注导致我们怀疑是否有必要超越自身为他人、为子孙后代着想,不然又如何解释我们富起来后反而感到空虚呢?

    因此,新时代人开始了对意义的寻找,他们想找到新的意义来源,由此开发新的力量。历史上每逢关联破裂——比如亚里士多德时代古希

    腊城邦体系的解体、塞内加时期元首制蜕化为君主制,以及启蒙运动时

    期旧秩序的崩溃——人类就以此为契机寻找意义,而且每次都借着寻找

    幸福的由头来表达自己的不安。实现“最大多数人最大的幸福(边沁

    的‘最大幸福原则’)”的目标一度成为人类的共同事业,只是通往这个目

    标的道路一直有争议,正是这种争议导致两种体制争斗不休。人们以

    为,解决了体制问题,意义问题也就解决了,从而这个目标也就失去了

    意义。身处过渡时期的我们,仍然向生活索要着体制、社会、国家目前

    所无法给予的幸福。但这只是一种过渡现象,这一点已经清晰可见。在

    全新的全球化冲突里,关键问题已不在于谁给我们更多幸福,而是谁的

    宗教更强。

    在有限生命中实现所有梦想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

    Der Versuch, alle Tr?ume in diesem einen, endlichen Leben zu verwirklichen, ist letztlich ja doch

    immer zum Scheitern verurteilt.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试图用物质来填满 意义的真空是徒劳的。

    Vergeblich ist der Versuch,das Vakuum an Sinn mit materiellen Gütern zu füllen.

    回顾历史,关于意义的问题比关于幸福的问题容易回答。但是,追

    求幸福的时代就像启蒙运动时期那样,汇集了许许多多追求幸福的个人

    的力量,洋溢着新鲜的气息,准备进行历史性的飞跃。一个历经变化后

    形成的“特别的新时代”将不再是一个意义消亡的时代,而是一个创造意

    义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所看重的不再是解放自己、迎来否

    定关联的自由,而是一种包含着新的、自愿选择的关联的自由。我们不是要返回旧时代,而是要建立个人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与宗教的

    全新的多重联系,包括经济界目前承担的保护生态环境等社会责任。这

    个特别的新时代将重建目标意义,勾画一个新的乌托邦。为了能够持

    久,这会是一个不由某国单独建成,而由全人类共同实现的生态和社会

    的乌托邦。不过,无论存在于此岸或是彼岸,在人类曾经有过的“乌托

    邦”设想中,人之存在消失于宇宙幸福中,人无法提出“接下来怎么样

    呢”这个问题,那是一个“天堂乌托邦”。而现在的这个不会成为下一

    个“天堂乌托邦”。

    若是这个新乌托邦建成了,没有人会感觉到,因为那时不会再有人

    去寻找意义了。关于幸福的大讨论将沉寂下来,离开人类视线一段时

    间。人类将幸福得没有理由去思索幸福,幸福史将揭开一段沉默的新篇

    章,开辟一个应对其他挑战的新时代。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历经变化后形成的“特别的新时代”将不再是一个意义消亡的时代,而是一个创造意义的时代。

    Eine ver?nderte, andere Moderne wird eine Zeit der Arbeit am Sinn sein, nicht mehr seiner Aufl?sung.

    再有人去寻找意义了。关于幸福的大讨论将沉寂下来,离开人类视

    线一段时间。人类将幸福得没有理由去思索幸福,幸福史将揭开一段沉

    默的新篇章,开辟一个应对其他挑战的新时代。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书名:爱情笔记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ISBN:9787532768707

    译者:孟丽

    责任编辑:黄昱宁

    产品经理:@nachzugler

    关注我们的微博:@上海译文

    关注我们的微信:stphbooks我的作品在中国

    阿兰·德波顿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的首度中国之行。抵达北京时是2004年5月的一

    个清晨,我的几位中国编辑亲自前往机场迎接,随身带着我所有作品的

    中文版。从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我的编辑向我解释,对于将我的作品

    引进中国市场她真是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担心。她说,要想让中国读者接

    受一个全新的欧洲作家的作品真的很难,除非是那些教你如何取得商业

    成功或是如何操作电脑软件的书。不过,我的中国编辑也充满信心。因

    为中国读书界自有一群严肃的读者,他们渴望读到内容深刻、发人深省

    的优秀作品。结果,我的中国之行就演变成一连串的图书推广活动:接

    受采访、在媒体上露面以及在书店里朗读和签售。虽说大家事先都有过

    各式各样的疑虑,不过好消息还是接踵而至:我的作品确实在中国卖出

    去了。《拥抱逝水年华》-一本描写以晦涩著称的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

    书竟然卖了两万册!

    写书的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人搞不懂为什么他的大著地球人没有

    人手一册;另一种人则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竟然有人肯巴巴地花钱买

    他的书而且认真读过。我属于后一个阵营,所以对于我的书竟然能在中

    国赢得这么多读者,我深怀感激。我有个网站

    (www.alaindebotton.com),我每天都能看到中国读者的留言,他们想

    跟我交流几句,想表达他们对我作品的喜爱。写作是桩难上加难的营

    生,可是拥有这么热心的中国读者,感觉确实容易了很多。

    返观我已经出版的几本书,我有时仍不免有些犯嘀咕:我到底属于

    哪一类作家-究竟是什么将这些只言片语连缀到一起,成为一本完整的

    书。从一开始写作,我就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明确知道我想成为哪

    一类作家之前我只知道我不可能成为哪一类作家。我知道我不是诗人,我也知道我不是个真正的小说家(我讲不来故事,我“发明”不了人

    物)。而且我知道我也做不来学者,因为我不想墨守那一整套学术规

    范。

    后来,我终于发现了自觉正好适合自己的定位:随笔作家。据我个

    人的理解,所谓随笔作家,就是既能抓住人类生存的各种重大主题,又

    能以如话家常的亲切方式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的作家。如果一位随笔作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家来写一本有关爱的书,他也许会对爱的历史和心理稍作探究,不过他

    最终必须得用一种个人化的调子来写,使读者读起来就像跟朋友娓娓谈

    心。这种朋友般的阅读感受对我而言非常重要:我希望我的书读起来就

    像跟朋友谈心,不想拿大学问的帽子来充门面、唬人。

    初习写作,我还认识到我喜欢写得尽可能简单朴素。这当然也挺冒

    险的,因为虽说你是刻意写得朴素,可难免也会冒乏味和幼稚之讥。不

    过我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要想附庸风雅、假充聪明实在是再简单

    不过的事儿了,你只需故作高深,让人弄不懂你就成。如果有本书我看

    不懂,也许就意味着作者比我更聪明-这是我们作为读者都未能免俗的

    一种普遍的受虐欲心理。我则宁肯抵挡住这种诱惑,用日常生活中的语

    言来写作,因为我讨论的主题本身就是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恋爱、旅

    行、身份焦虑、美与丑以及分离与死亡的经验等等。

    除了要写让人看得懂的书之外,我还立志要写在某些方面能对人有

    所助益的书。有一种观念认为好书就不该(没义务)对人有任何用处,为艺术而艺术嘛-并非为了实际的进步或是事业的成功而艺术。在一定

    程度上我也认同这种观念。为了完全改变自己而去啃那些严肃的书籍确

    实愚不可及,不过,我也认为,抱定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处

    环境的目的去读书,是至关重要的。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

    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

    恋爱和阅读之间或许真有某种重要的关联,两者提供的乐趣差堪比

    拟,我们感到的某种关联感或许就是基于这个根源。有些书跟我们交流

    的方式与我们的爱人同等热烈,而且更加诚实可靠。这些书能有效地防

    止我们因自觉并不完全属于人类大家族而滋生的伤感情绪:我们觉得孑

    然孤立,谁都不理解我们。我们身上那些更加隐秘的侧面-诸如我们的

    困惑、我们的愠怒、我们的罪恶感-有时竟然在某一书页上跟我们撞个

    正着,一种自我认同感于是油然而生。那位作者用确切的文字描述了一

    种我们原以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有所会心的情境,一时间,我们就像两个

    早早地去赴约吃饭的爱人,兴奋不已地发现两人间竟有这么多的共同点

    (陶醉之下,只能嚼几口眼前的开胃小食,哪有心思再去吃什么正

    餐),我们也会把书暂时放下,带点乖张地微笑着盯着书脊不放,仿佛

    在说,“何等幸运,邂逅此君。”

    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说,“事实上,每个读者

    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

    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

    东西。”不过,书的价值还不止于描绘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

    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感情的描绘远胜过我们自己的体会,它处

    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我读书时总抱着非常个人的理由:为了帮我更好地生活而读书。我

    十五六岁时开始认真地读书,当时最喜欢读的就是爱情故事。我把书中

    的人物都想象成我的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活人:我读得如饥似渴,又感同

    身受。这足可以解释文学何以能够为失恋的人儿带来纾解和慰藉。在文

    艺作品中认出我们自己,可以使我们换一种达观的态度看待我们自身的

    困境,因为我们可以学着站在普世的高度看问题,这正是作家们为了创

    作而采取的立场。

    学着读书-写作又何尝不是-也就等于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个

    性并非如我们乐于想象的那般密不透风,我们自以为只归我们独有的很

    多东西其实根本没那么私密-当然并不是说它们就是客观超然的,像你

    在快餐店里招呼侍应生那么不带感情色彩,而是说它们其实都是人类所

    共有的东西。我们在发现自己并非如此孤立的同时也要付点代价:我们

    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与众不同。

    我自己在读书时总是很自私:我不想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读书

    是为了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更有自知之明、更多才多艺的人。

    我几乎从来都不为了“取乐”而读书。

    我希望这能有助于解释我为什么写了这些书-写这些书是期望它们

    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人类的处境。中国竟然也有些读者愿意跟

    随我探索的旅程,幸何如哉!

    2008年10月于伦敦

    (冯涛译)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导读

    德波顿

    ——一个好读好看的作家

    谈瀛洲

    一

    德波顿小说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像小说。

    一个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在一次英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上,结识了他

    的邻座,一个年轻的女平面设计师(典型的城市白领工作,又带一点艺

    术的味道)。当他们在机场的海关出口处分手的时候,建筑师已经爱上

    了平面设计师!

    他约了她在国家美术馆一起看画,然后又约了她吃晚饭,然后他们

    就上了床。第二天早晨,克洛艾(那个女平面设计师的名字)为他准备了

    丰盛的早餐,而他却因为没有他爱吃的草莓酱而与她发生口角。两人在

    几天后重归于好。

    然后,他又因为克洛艾买了一双他认为非常丑陋的鞋子(“木屐式的

    坡形鞋底,跟部急剧升到一把匕首那么高,但宽度又宽似平底鞋的鞋

    面。高高的后帮用一根装饰着蝴蝶结和星星的结实带子围拢,有点儿洛

    可可式的纤巧繁琐”)而与她发生激烈的争吵。当然,他们最后又言归于

    好。

    然后,他们逐渐对对方习以为常,不再注意在对方眼中保持良好的

    形象(“克洛艾会躺在床上一边看书,一边把手指伸进鼻孔,掏出点什

    么,在指间捏成又干又硬的小团,然后整个儿吞下去”)。

    最后,克洛艾移情别恋,爱上了建筑师(书中始终没有出现这位叙

    事者的名字)的同事-一个有才华的美国设计师。在从巴黎(他带克洛艾去

    那里度假,以挽回克洛艾正在失去的对他的爱情)回伦敦的又一次英国

    航空公司的航班上,克洛艾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他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消沉,期间曾一度试图自杀,结果误吞了大把

    的维生素C泡腾片。

    在小说结束时,他去参加一次晚会而结识了蕾切尔。她接受了跟他

    下周共进晚餐的邀请。

    这,便几乎是《爱情笔记》(Essays in Love)这部书的全部情节了。谁要是告诉我凭这点平庸的材料,就能写成一部翻成中文有十五万字的

    长篇小说,而且还能够畅销,那是打死我也不会信的。

    但问题是《爱情笔记》并非一部以叙事的精彩引人入胜的小说,而

    是一部哲理小说。事件的平庸,结局的可以预料,也许更显示出作者用

    它们来引发出精妙的哲理思考的功力。比如在英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上的

    邂逅(在英国人的生活中,这也许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就引发出了叙

    事者关于“爱情宿命论”的思考:当我们身陷爱情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所

    爱的对象是如此特殊,以致我们认为冥冥之中一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安排我们的相遇。

    而其实,叙事者用一本正经的概率计算(正是在这种地方,德波顿

    显示出他的冷面滑稽)证明,售票处的计算机把“他”和克洛艾安排在这

    天早晨的同一趟航班上相邻而坐的概率为15840.82。在小说写作中引入

    概率计算,这也是我首次见到。

    因此,情人之邂逅,完全出于偶然,并没有什么命定的因素在那

    里;可是人总喜欢自欺欺人,认为是命中注定;而当爱情消失时,又把

    原先有关姻缘注定的种种胡思乱想忘于脑后。

    正因为“爱情宿命论”的毫无根据可言,德波顿的主人公得出了这样

    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论断:我们先有爱的需要,然后再爱一个特定的

    人”。这对浪漫爱情显然是一大打击。

    二

    我觉得,谈论爱情的文字之多,与人类对产生爱情的过程的无知,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者说,正因为爱情的产生是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

    事,才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关于爱情的话语。

    爱情的产生,无疑与荷尔蒙有无可否认的关系。也就是说,爱情首

    先是一种化学现象。儿童也会产生关于爱情的想象(他们关于爱情的观

    念,多半是得之于故事、卡通、电影、电视),但只停留于此,并无付

    诸实践的欲望。只有到了青春期,当与性爱有关的荷尔蒙开始大量分泌

    时,人们才发生爱情的强烈体验。

    但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化学现象,那么人与动物之间不是没有区别

    了吗?德波顿发现,我们之所以爱上某个特定的人,还因为我们在对方

    身上发现了某种楚楚动人的东西(“她身着蓝色衬衫,膝盖上放着一件灰

    色羊毛开衫,肩头瘦削,显得弱不禁风”;她经常就是这个样子,“脸上

    看去永远凄楚欲泪,眼神中有一种担忧,似乎有人要告诉她一个不幸的

    消息”)。

    这就牵涉到爱情与美的关系了。我们之所以爱某人,是因为她(他)

    美丽动人。但这美丽动人,是否有客观标准?换句话说,究竟是某人美

    丽动人,我们才爱她(他),还是我们爱某人,所以觉得她(他)美丽动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人?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德波顿回到了柏拉图与康德-在西方的美学传

    统中要讨论这个问题,似乎不得不回到这两位哲学家那里去-柏拉图认

    为,我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人美,是因为她(他)在某些地方符合美的理

    念。也就是说,在某个地方(尽管我们不知道那是哪里)存在着美的客观

    标准。而康德则认为,“美的判断是一个‘决定性的基础只能是主观的’判

    断”,也就是说,我们看一个人是否觉得美,完全取决于我们看她(他)的

    主观方式。

    德波顿显然同意康德的意见。用一句中国的老生常谈来说,那就

    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就造成了一个“自我确认的循环”:我爱某人,因为我觉得她(他)美;我觉得她(他)美,因为我爱她(他)。这更说明了爱

    情的毫无道理。

    读完这部书,我们发现,也许爱情与哲学并不互相排斥;甚至可以

    说,哲学即起源于对爱情的思索。德波顿反复提到的柏拉图,他的《对

    话录》中的《斐德若篇》和《会饮篇》这两篇最精妙的文字,即是对爱

    情的讨论。理念这个概念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它的提出,可以说正是

    为了解释爱情这一现象。既然柏拉图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也许可以说西

    方哲学即起源于对爱情的思索吧。其实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阴、阳,又何尝不是起源于对男女之爱的考察与体认呢?

    三

    德波顿的这部小说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更多的是思索。他对

    爱情的各个阶段、多个方面作了半认真、半开玩笑的分析。因此,它不

    是作用于我们的情感,而是作用于我们的智力。因此,德波顿是一个以

    机智为主的作家。他是博学的,但并不掉书袋,他以他的聪明与幽默,而不是以他讲故事的能力,来娱乐我们。

    这,是德波顿迄今为止出版的《爱情笔记》(Essays in Love,1993)、《爱上浪漫》(The Romantic Movement,1994)、《亲吻与诉说》(Kiss and

    Tell,1995)这三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爱上浪漫》(The Romantic Movement: Sex, Shopping and the Novel)

    一书在许多方面和《爱情笔记》很相似,也许太相似了。它原来的英文

    题目直译的话是《浪漫主义运动》,如果不是它的副题“性,购物与小

    说”的话,读者简直会以为是一部文学史著作。《爱情笔记》一书的英

    文题目Essays in Love(美国版为On Love)其实也不像小说,而是像一部

    论著,直译的话可译成《论爱情》。从题目来看,德波顿原来写的就是

    一种介于小说与非小说之间的东西。

    《爱上浪漫》叙述的也是一对城市白领的爱情故事,但故事是次要

    的,更重要的是德波顿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的分析,在这过程中他旁征博引,涉及卢梭、笛卡尔、福楼拜、黑格尔、马克思、柏拉图、赫拉克利

    特等作家和哲学家关于爱情的论述。

    《亲吻与诉说》则是一部伪装成传记的小说,其中有索引,还有家

    庭照片,但其实与前面两书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也是以年轻的城市白领

    之间的爱情为主题的。它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情节,而是对人的个性及传

    记作家的任务的思考。在这过程中他涉及文学史上著名的传记作家如利

    顿·斯特拉奇(Lytton Strachey,《维多利亚女王传》的作者)、詹姆斯·鲍

    斯威尔(James Boswell,《约翰生传》的作者)和乔治·佩因特(George

    Painter,《普鲁斯特传》的作者)等关于传记写作的论述。

    这部书是由一个情人来为他的爱人作的传:这一点并非偶然。德波

    顿想说明的是:只有当我们对某人发生了情感,我们才会产生出了解她

    (他)的兴趣。传主和传记作家的关系也是如此:后者总是多少对前者有

    一些喜好,才会花费精力去写作她(他)的传记。

    四

    在1997年,德波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非小说作品《拥抱逝水年华》

    (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

    其实,小说与非小说的分类,对德波顿而言全无意义。这不过是为

    了方便书店(现在还有网站)把他的作品归入一个特定的部门而已。他的

    小说里面,本来就有许多“非小说”的写法;而他的非小说里面,又有许

    多小说的成分。但总的来说,他的小说更像非小说。

    他的非小说比小说更成功,当然我说的不仅仅是在销量上,也包括

    在艺术上。他的《拥抱逝水年华》一开始就在英、美都是畅销书;后来

    的《哲学的慰藉》(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2000)和《旅行的艺

    术》(The Art of Travel)也是。我觉得,在写作非小说的时候,德波顿显

    然更少羁绊,文笔更自由挥洒。

    德波顿1969年出生于一个巨富之家,父亲是一个瑞士的银行家。他

    的名字很古怪,一方面因为那个“de”而带有贵族味,另一方面他的

    姓“Bottom”又因发音很接近英文里的“屁股”(bottom)而显得十分滑稽。

    他在苏黎世长大,一直到8岁的时候被送往英国读书。他进的是英国的

    贵族学校哈罗公学,大学读的是剑桥。“他身上有一股欧洲特权阶级的

    臭味,”一个作家这样评论他说。(注:见

    http:www.alaindebotton.comreviewsproust_eveningstandard.htm)

    他现年只有35岁,却已写了7部书。他的第一部书《爱情笔记》,是在他23岁时出版的。能写而又博学的作家是不多的,即便在英国也是

    如此。

    德波顿也许并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太想取悦读者了。但是,他

    的作品好读好看,并能给我们以一定启示,这就够了。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一 爱情宿命论

    二 理想化

    三 诱惑的潜台词

    四 真 实

    五 灵与肉

    六 马克斯

    七 不和谐的音符

    八 爱情与自由

    九 美 丽

    十 爱的表白

    十一 她有什么好?

    十二 怀疑与信念

    十三 亲 密

    十四 “我”的确认

    十五 情感的周期波动

    十六 惧怕幸福

    十七 挛 缩

    十八 爱情恐怖主义

    十九 超越善与恶

    二十 心理宿命论

    二十一 自 杀

    二十二 基督情结

    二十三 省 略

    二十四 爱情的经验一 爱情宿命论

    1.恋爱时,我们最向往缘分天定。然而,多数时候我们不得不与无

    法理解我们灵魂的人同榻共枕。如果我们相信(与这个理智时代的所有

    准则相反),终有一天,命运会安排我们与梦中情人相会;或者有些迷

    信地幻想:冥冥之中有一个正是我们无尽思念的人,难道我们不该得到

    理解和原宥?也许我们的祈祷永无回应,也许彼此的心灵永难沟通,如

    果上天对我们还有些许怜悯,难道我们不能期盼在一次邂逅中与心仪的

    王子或公主不期而遇?难道我们不能暂时摆脱理性的责难,仅仅把这当

    作是爱情的一次无可避免的缘分天定?

    2.十二月初的一个上午,十点左右,我坐在英国航空公司喷气式飞

    机的经济舱里,从巴黎回伦敦,全无体验爱情或是邂逅故事的心理准

    备。飞机刚刚飞越诺曼底海岸的上空,冬天的云层散开退去,下面是一

    览无遗的碧蓝海水。我百无聊赖,心绪不宁,随手拿起一本航空杂志,漫无目的地读着上面假日旅店和机场服务设施的介绍。飞机尾部引擎的

    微微颤动、机舱里宁静的灰暗色调以及乘务员甜甜的微笑令人心情略觉

    惬意。一位乘务员推着饮料和点心从走道上过来了。尽管我不饿也不

    渴,但在这飞机上,我产生了想吃点东西的感觉。

    3.我左边的乘客也许有些不适,她取下耳机,仔细研究起面前椅袋

    里的安全指示卡。卡片上介绍了理想的坠机状态:乘客平静地软着陆在

    地面或水面,女士们脱掉高跟鞋,小孩熟练地给防护衣充气,机身尚未

    破损,汽油也奇迹般的没有燃烧。

    4.“如果飞机出事,我们都会死掉,这些可笑的安全指示有什么

    用?”她自言自语道。

    “这样或许能使人们感觉安全一些,”作为惟一的听众,我回答说。

    “说真的,这倒是不错的死法,快速,特别是当飞机坠地时正好坐

    在前排。我有一个叔叔就死于空难。你认识的人有没有那样死的?”

    没有,但我没来得及回答,因为有位乘务员过来(她不知道她的乘

    客们这会儿正对航空公司的职业道德产生了怀疑)给我们送午餐了。我

    要了一杯橙汁,正准备把一盘三明治挡回去时,我旁边的这位旅伴小声

    地说:“拿着,给我吃,我很饿。”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5.她留着栗色短发,后颈露了出来,水灵清澈、如绿潭一般的大眼

    睛回避着我的目光。她身着蓝色衬衫,膝盖上放着一件灰色羊毛开衫,肩头瘦削,显得弱不禁风,从参差不齐的指甲看得出她经常啃手指头。

    “我真的没抢你的午饭?”

    “一点都没有。”

    “不好意思,我还没有自我介绍呢,我叫克洛艾,”她一边说,一边

    从扶手上伸过手来与我握了一下,稍显得有些正式,但令人心动。

    接着,我和克洛艾各自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克洛艾说她是到巴黎参

    加一个交易会回来。她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从去年开始在索霍区的一

    家时尚杂志社做平面设计。她出生在约克郡,但小时候就搬到威尔特郡

    去了,现在(二十三岁)独自住在伊斯灵顿的一套公寓里。

    6.“但愿他们没有把我的行李弄丢,”当飞机开始降落在希斯罗机场

    时,克洛艾说,“你会有类似的担心吗?”

    “没有,不过我倒是碰上过这种事,已经两次了,一次在纽约,一

    次在法兰克福。”

    “唉,我一点也不愿意出行,”克洛艾叹了口气,咬着食指尖,“更

    讨厌回来,我真是有归来恐惧症。每次离开一段时间,我就总担心家里

    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要么水管破了,要么工作丢了,或仙人掌死

    了。”

    “你养仙人掌?”

    “有好几盆呢,已经养了一段时间了。我知道有人说这属于阴茎崇

    拜,不过我曾在亚利桑那过了一个冬天,是在那儿迷上仙人掌的。你养

    宠物吗?”

    “养过金鱼。”

    “后来呢?”

    “那还是几年前的事,我和当时的女友住在一起。有一天她关掉了

    鱼缸里的通气管,鱼都死了,我想她多半是出于妒忌。”

    7.我们天马行空地闲聊,微妙地捕捉彼此的性情,犹如漫步在蜿蜒

    崎岖的山间小径,轻掠淡远山色。直到飞机轮胎落地,引擎反向转动,飞机滑向航站楼,准备将乘客卸在拥挤的入境大厅。当取好行李,通过

    海关检查时,我已经爱上了克洛艾!

    8.惟有生命走到尽头,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爱之所在。但是与克洛

    艾相识不久,我就似乎找到了爱的归宿。审视自己所有可感知的情感,和这情感可能的接受者,我无从确定为何突然之间对克洛艾产生的竟然

    是爱情。我不知晓这生成过程的内在动力,而且也只能借人生的阅历来

    确证这些感受。我惟一能交代的就是在我回到伦敦后过了几天,克洛艾

    和我共度了一个下午的时光。接着,在圣诞节前的几个星期里,我们总

    是一起在伦敦西区的餐馆共进晚餐,然后去她的房间做爱,欢度良宵。

    好像这一切既是最陌生却又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她和家人一起过圣诞

    节,我和朋友去了苏格兰,但我们却每天都要跟对方通电话,有时一天

    竟达五次之多。并不是特意要说点什么,只是因为我们都感到自己从未

    与人这样交流过,以前都在奉行中庸之道,在自欺欺人,只是到现在这

    一刻,我们才最终领悟了另一个人,也才最终为对方所领悟。等待(本

    质上是对救世主的等待)终于结束了。我意识到,她就是我痴痴寻找了

    一生的女子,一个符合我梦想的精灵。她的微笑、她的双眸、她的幽

    默、她的阅读品味、她的焦虑、她的智慧,她所有的一切都与我的理想

    完全吻合。

    9.我感觉我们是如此地天造地设(她不仅将我的话语补充完整,她还

    使我的生命不再残缺),以至我不能认为邂逅克洛艾只是一次偶然的巧

    合。我失去了带着无情的怀疑论-虽然有人认为它是必要的-来思考命定

    这个问题的能力。这不是所谓的迷信,克洛艾和我找到诸多的细节,不

    管多么微不足道,来证实我们直觉的感受:我们注定为彼此而生。我们

    都出生在双数年份的同一个月的午夜前后(她是在晚上十一点四十五

    分,我是在凌晨一点十五分);我们都学过竖笛;都在学校排演过《仲

    夏夜之梦》(她演海伦娜,我演忒修斯);我们左脚脚趾上都有两颗大大

    的斑点;同一个后臼齿上都有条裂缝;我们都会在阳光下打喷嚏;都喜

    欢用餐刀挑出番茄酱;甚至我们的书架上都有同一个版本的《安娜·卡

    列尼娜》(牛津出的老版本)。也许不过是细枝末节,但凡此种种的一

    致,难道还不足以让信徒们建立起一种新的宗教吗?

    10.我们让存在得以升华,获得意义;我们赋予时间本身并不具有

    的情节性。克洛艾和我把飞机上的相遇神化为爱神阿弗洛狄忒的安排,充满古典和神秘气息,是爱情故事的第一场第一幕。自我们降临凡尘,宇宙中就有一位伟大的神灵在微妙地改变我们的运行轨道,终使我们能

    于这一天邂逅在巴黎至伦敦的班机上。一切于我们已经如愿成真,所以

    我们可以忽略那没有发生的无数故事,忽略因为错过飞机或忘了电话号

    码而未曾得以书写的浪漫。就如历史学家一样,坚守既成的事实,就必

    然万无一失,不必在乎每一个片段都可能出现的偶然性,也不用正视自

    己扮演着自己的黑格尔和施本格勒,[1]

    错误地编织起宏大的历史叙事。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我们摇身变成叙述者(紧跟既成的事实),把飞机上的邂逅美化为天意的

    安排,为我们的命运找到难以置信的因果联系。我们这样做实在是过于

    神秘主义,或者(仁慈点说)过于文学粉饰。

    11.我们本应更理性地看待此事。克洛艾和我都不是经常来往于巴

    黎和伦敦,此次旅行也都不在各自原本的计划当中。克洛艾在最后一刻

    被她的杂志社派去巴黎,因为副主编恰巧病了。而我之所以去,则是由

    于在波尔多的建筑任务碰巧早早完成,才使我有足够的时间到巴黎,在

    姐姐那儿逗留几天。在我们计划回英国那天,两国的航空公司从戴高乐

    机场到希斯罗机场共有六趟九点至午时的航班。虽然我们都打算在十二

    月六日下午早些时候回到伦敦,但都是在最后一分钟才确定到底乘哪架

    班机。这样,从六号拂晓算起,我们乘坐同一次班机(不一定是相邻座

    位)的数学概率就是三十六分之一。

    12.克洛艾后来告诉我说,她本来打算乘坐十点半的法航班机,但

    由于退房时包里的一瓶洗发香波漏了,不得不重新装包,耗去了宝贵的

    十分钟。当旅店打好账单,用信用卡结完账,再为她叫来一辆出租车

    时,已经九点十五分,要搭上十点半的法航班机已经很赶。当她总算通

    过维耶特门附近拥堵的交通到达机场时,那架航班已经停止登机了。因

    为不想再等下一趟,于是她就去了英国航空公司候机楼,买了十点四十

    五分飞往伦敦的机票。我(因为种种私人原因),乘坐的也正好是那架航

    班。

    13.接着,售票处的计算机是如此地造化弄人,把克洛艾安排在位

    于机翼边的15A座,而我则在旁边的15B座(见图1.1)。当我们开始谈论

    那张安全指示卡时,完全没有想到两人对话的可能性其实极其微小。我

    们都不可能乘坐头等舱,在有一百九十一个座位的经济舱里,克洛艾被

    安排坐15A,而我,极可能是出于偶然,被安排坐15B。从理论上说,克洛艾和我相邻而坐的可能性(虽然我们相互交谈的机率无从算起)是

    11017847,也就是1162.245。

    图1.1 英国航空公司波音76714.但这个数字只是基于当巴黎和伦敦之间只有一趟航班时,我和

    克洛艾互为邻座的可能性。而实际巴黎和伦敦之间有六趟航班,并且我

    俩都曾在这六趟之间犹豫不决,到最后一刻才选择了这一班,所以这个

    可能性必须乘以三十六分之一的机会。这样,克洛艾和我在十二月份的

    一个早上,乘坐英国航空公司的波音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时邂逅的最终

    可能性为15840.82。

    (可能性=136→11017847

    =1162.245→1162.245×36

    =15840.82)

    15.然而一切还是发生了。以上的计算远没有让我们信服理性的论

    证,只是支持了对我们相爱的神秘诠释。如果事物演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小而又小,但仍然实实在在发生了,那么给予它一个宿命的解释又何错

    之有?抛掷硬币那种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不足以让我相信上帝操纵

    论,但是面对克洛艾和我所涉的这种小而又小的可能性,即相遇的概率

    只有15840.82,这除了是命运的安排,再无其他可能。它让我们执着地

    去思量,这场改变我们生活的邂逅,其发生背后那巨大的不可能性。一

    定有人在(三万英尺的高空)摆弄我们的命运。

    16.对于偶然事件,人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解释。哲学的观点

    坚持奥卡姆剃刀原则,只着眼于主要原因,认为事物背后的诱因不能复

    杂化,除了认可严格吻合的因果关系,避免夸大出更多的原因,也就是

    说,要探究事物发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我们的情况而言,应探究的是克

    洛艾和我被安排在同一架飞机上相邻而坐的可能性,而不是火星和太阳

    之间的位置关系,或浪漫宿命的故事情节。然而神秘主义观点会情不自

    禁用更为宽泛的理论来解释事件。一面镜子落下墙来,碎成千万片,缘

    何如此?又有怎样的含义?于哲学家而言,不过是一点微震,或是遵循

    物理法则的某种力量(根据一个可以计算的概率)正好使其落下而已。然

    而在神秘主义者看来,这面破碎的镜子却含义无穷,可能至少是七年厄

    运的标志,是神对上千个罪孽降下的报应,是上千个惩罚的预示。

    17.上帝一百年前就已死去,如今这个世界,是计算机而不是神谕

    在预测未来。爱情宿命论在危险地转向神秘主义。我认为克洛艾和我是

    命中注定要在一架飞机上相遇,为的是而后的相爱,这表明,我尚停留

    在通过查看杯中的茶叶渣或观察水晶球来占卜命运的阶段。如果上帝不

    掷骰子,他或她肯定无法与命定的爱人相会。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18.然而,迷失在爱情中的我们提议说,某些事情之所以发生,是

    因其不可避免,借此来化解偶然性带来的全部恐惧,从而给我们乱糟糟

    的生活以持续下去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可以理解的。虽然骰子会摇出不

    同的数,我们却执意要摇到那表明终有一天我们会相爱的必要数字方肯

    罢休。尽管客观地说,我们的相遇是那么偶然,以至几无可能,但我们

    还是不得不相信,与我们践约者的不期而遇,早已被写在从天空中缓缓

    打开的卷轴之上。因此,那一刻(不管到现在还是怎样的悄无声息)最终

    会把那个被选中的人儿呈现给我们。趋于将事物视为命运的安排会有怎

    样的后果?也许只会走向它的反面,对偶然性产生焦虑,害怕生活中的

    细微感觉只是我们自己的想象,根本不存在什么卷轴(从而也没有预定

    的命运等在那儿),除了我们主观附会,发生什么或不发生什么(在飞机

    上邂逅或不邂逅某个人儿)并没有任何意义。简而言之,这焦虑就是,根本没有上帝在安排我们的故事,于是我们的爱情也没有上帝来给予保

    证。

    19.爱情宿命论无疑是一个神话或一种幻觉,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将

    之斥为胡言乱语。神话除却主要信息也许还有重要的含义,我们没有必

    要为了知道希腊诸神关于人类思想的深刻论断而去笃信他们。如果认为

    克洛艾和我命中注定会相遇,当然荒谬可笑,但是如果我们已经把发生

    的许多事情视为了命运的安排,也理应得到谅解。在我们天真的信念

    里,我们只是不想让自己产生这种想法:如果航空公司的计算机没有将

    我们的座位安排在一起,我们同样也会相爱。当爱情是如此牢牢依附于

    爱人的独一无二时,这种想法绝无生存的空间。当我爱上的是她的眼

    睛、她点烟的动作、她接吻的方式、她听电话的样子和她盘弄头发的姿

    势时,我怎么可能想象克洛艾在我生命中的位置能够被他人取代?

    20.因为这爱情宿命论,我们便不用考虑那个不可理解的论断:人

    们总是先有爱的需要,然后再去爱一个特定的人;我们选择的伴侣必定

    在相遇的人当中,如果给予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航班,不同的时间或事

    件,那么我爱上的人可能不是克洛艾-既然我已经爱上了她,我便不会

    再作如此思量。我的问题在于,将注定去爱和注定爱上一位特定的人混

    作一团,错误地认为,于我,不可避免的,不是爱,而是克洛艾。

    21.但是对于故事开端的宿命论诠释,至少证实了一件事,那就是

    我爱上了克洛艾。待我觉得两人陌路相识或是擦肩而过的时刻,最终不

    过是一个偶然,只有15840.82的可能性时,也就是我不再觉得必定要与她共度人生,从而也不再爱她的时刻。

    [1] 施本格勒(1880—1936),德国哲学家。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二 理想化

    1.“洞悉他人不难,但于己无益,”艾利亚斯·卡内蒂[1]

    说,意指我们

    挑他人的过错再容易不过,但于己毫无意义。正是因为出于瞬间的念

    头,人们没有透视对方的心灵,甚至为此付出蒙蔽自己的代价才因此而

    相爱。如果玩世不恭和爱情位于对立的两端,那么有时候我们是用相爱

    来逃避自己耽于其中、从而遭其弱化的玩世不恭。每一例一见钟情中都

    有对爱人品质的故意夸张。这种夸张的赞美使我们只会把精力倾注在一

    张特定的脸上,这张脸承载着我们草率而神奇的信念,不致使理想破

    灭。

    2.我和克洛艾在海关出口处的人群中走散了,后来又在行李提取处

    找到了她。她正使劲推着一辆总往右扭的手推车,但是从巴黎来的行李

    的传送带在大厅左边很远处。我的车灵活自如,所以我便推过去让给她

    用,但她拒绝了,说不管车多不听话,既然推到手上都应该对它忠实,还说飞行之后做点运动也有好处。我们推着这辆往右扭的车拐来拐去

    (经过卡拉奇航班的行李提取处),走到巴黎航班行李的传送带那儿。那

    儿已经挤满了人,自从在戴高乐机场登机后,这些面孔不由得都有些眼

    熟了。第一批行李开始滚落到有联结缝的橡胶垫子上。一张张面孔焦急

    地注视着传送带,寻找自己的行李。

    3.“你有没有被海关扣留过?”克洛艾问我。

    “没有,你呢?”

    “也没有,不过我曾假供认过一次。一个纳粹似的关员问我有没有

    东西要申报,我说有,其实我没带任何违反规定的物品。”

    “那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不知道,我当时有一种罪恶感。我一直有这种可怕的倾向,想承

    认一些自己没做的事。我总有些怪念头,总想向警察坦白一些自己根本

    没有犯过的罪行。”

    4.“顺便提一句,不要根据我的行李箱来判断我这个人。”我们在张

    望着等行李的时候,克洛艾对我说。其他的人已经幸运地拿到了。“我

    是上飞机前的最后一刻在雷恩街的一家破店里买的,丑得很。”“待会看过我的你再说吧,我可连个借口都没有。这包我用了五年

    多了。”

    “帮个忙好吗?我去一趟盥洗室,帮忙留意一下我的手推车,我一

    会儿就回来。哦,如果你看到一个粉红色的手提箱,有鲜绿色手柄,那

    就是我的。”

    5.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克洛艾穿过大厅,朝我走回来。她脸上现出

    难受的表情,略有些焦虑不安。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她的常态。她的脸

    上看去永远凄楚欲泪,眼神中有一种担忧,似乎有人要告诉她一个不幸

    的消息。她的这种气质令人忍不住想要抚慰她,给她安全感(或只是伸

    手让她握住)。

    “行李还没过来?”她问道。

    “没有,我的也没有,不过还有很多人在等呢。至少还要五分钟,不要那么急嘛。”

    “还真难等,”克洛艾露出微笑,低下头看着脚。

    6.我骤然觉察到爱的降临,就在她开始讲起一个她自认为会是漫长

    而乏味的故事(间接因为雅典航班的行李传送带就在我们旁边)后降临

    了。故事说的是她和她哥哥夏天在罗得岛度假的事。克洛艾讲述时,我

    看着她的手摆弄着米色羊毛外套的腰带(食指上有些斑点),意识到(好像

    这是最不证自明的事实)自己爱上她了。我情不自禁地认为,无论她如

    何拙于言辞、语句不全,或者总有些焦虑不安,对于耳环的品位可能也

    不够高,她都是那样的令人倾慕。这是完全理想化的一刻,产生于一种

    无可理喻的幼稚的感情,就如同产生于她外套的优雅、我的飞行时差综

    合征、我早餐所吃的东西,以及在第四航站楼行李区与她彻底展露的美

    丽截然不同的压抑气氛一样。

    7.岛上挤满了游客,但我们租了摩托车和……克洛艾的假日故事沉

    闷无趣,但沉闷无趣不再是一个评判标准。我不再依据日常谈话约定俗

    成的逻辑看待它;我也不再从话语中找出智性的感悟或诗化的真谛。她

    说了什么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她正在说-我想从中发现她所说的一切都

    是那么完美无缺。我乐意倾听她说的每一个趣闻(有一个卖鲜橄榄的店

    子……);喜爱她讲的每一个笑话,即使讲丢了其中的妙语;欣赏她发

    表的每一点见解,即使头绪纷乱。因为这彻底的寄情克洛艾,我乐意不

    再自我专注,而是用心体会她的每一点脾性,分享她的每一段记忆,探

    索她童年时代的生活历程,了解她喜欢的所有事物,知晓她害怕和痛恨

    的东西-所有这些也许早已存在于她身心之中,却在瞬息之间变得那么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神奇迷人。

    8.行李终于来了,在我的行李后面只隔着几个箱子,就是她的。我

    们把行李搬上手推车,从绿色通道走出去。

    9.一个人对他人的美化可以达到可怕的程度,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忍

    受-因为自己都无法忍受……我必定已经意识到,其实克洛艾不过是一

    个平常人(包含这个词所有的字面意义),但是我不愿正视,因为旅行和

    生活的所有压力,我理应得到谅解。每一例相爱都是(借用奥斯卡·王尔

    德的一句话)“希望”压倒“自知之明”的伟大胜利。我们跌入爱河,祈望不

    要在心上人身上发现我们自己的劣根-胆怯、脆弱、懒惰、无信、妥协

    忍让、粗鲁愚蠢。我们给心上人戴上爱的饰环,认为心上人能够超越我

    们自己犯下的一切错误,从而可亲可爱。我们从心上人的内心找到自己

    并不曾有的完美,盼望通过与心爱之人的结合,即可保有(不顾心知肚

    明的所有反面证据)对人类的一种岌岌可危的信念。

    10.为何心知肚明却不能阻止我跌入爱河?因为我的欲望毫无逻

    辑、天真幼稚,无法阻止我对她的信念。我知道有一种空虚,浪漫的幻

    想可以填补;我知道有一种喜悦,来自于发现他人值得倾慕。早在遇见

    克洛艾之前,我肯定早有必要去从另一张脸上找到一种完美,一种我在

    自己身上从未发现过的完美。

    11.“可以检查你的包吗,先生?”海关官员询问我,“你有什么东西

    需要申报吗,比如酒类,香烟,枪支……”

    就如天才王尔德一样,我想要说的是“只有我的爱需要申报”[2]。但

    是我的爱不是罪过,至少眼下还不是。

    “要我等你吗?”克洛艾问我。

    “你是和那位女士一起的?”那个海关官员问道。

    我担心有些冒昧,就说不是,但又问克洛艾是不是可以在另一边等

    我。

    12.爱情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和独特性改造着我们的需求。我对海关

    例行公事的不耐烦,暗示着克洛艾已经成为我欲望之所在,而几小时前

    我还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儿。这不同于饥饿感,饥饿是逐渐出现

    的,是根据时间的推移产生的需要,在开饭时周期性到来。我感到如果

    在大厅另一边找不到她,我就活不下去了-为那天上午十一点半时才踏

    进我生命的人而死。13.如果爱情生发得过于迅速,也许是因为对爱的向往催生了爱人

    的生成,需要促成了结果。先是想要爱某一个人(大体来看是无意识

    的),心上人的出现只是第二步-我们对爱情的渴望铸就了心上人的特

    征,我们对爱情的期盼唤来心上人的出现。(但是我们诚实的一面不会

    让欺骗永远继续。总会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怀疑心中构想的爱人是否真

    实存在-或他们是否只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幻影,用以防止爱的缺失

    必然带来的崩溃。)

    14.克洛艾在那边等我,但我们只在一起待了一会儿,就又分别

    了。她当初从伦敦出发时把车泊在停车场,我则必须乘出租车去办公室

    拿文件-这是一个双方都倍感为难的时刻,不知是否要把故事继续下

    去。

    “我会打电话给你,”我随口说道,“我们可以一起去买一些箱包。”

    “这主意不错,”克洛艾说,“你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吗?”

    “我想我已经记住了,写在你的行李标签上呢。”

    “你倒挺会打探,希望你没记错,很高兴认识你,”克洛艾说着,朝

    我伸出一只手。

    “祝你的仙人掌好运,”我看着她走向电梯,在她身后喊道。那辆手

    推车还是一直往右扭。

    15.坐在回市区的出租车上,我感到莫名的失落和忧伤。这真的就

    是爱情吗?仅共度了一个上午就说是爱,会被认为是浪漫的幻想和语义

    的错误。然而只有在不了解所爱之人时,我们才会跌入爱河,最初的行

    动必然建立在茫无所知的基础上。所以,面对如此多的忧虑,既有心理

    学的,也有认识论的,如果我仍然将其称之为爱,这也许来自这样一种

    认知,即这个词永远都无法精确地使用。既然爱不是地点,不是颜色,也不是化学品,而是所有这三者甚至更多,或并非这三者甚至更少,那

    么当谈到爱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不可以如己所愿地畅所欲言,各行其

    是?难道这个问题还局限在学术领域的对与错?是真爱?抑或是一时的

    沉迷?如果不是时间(时间也是自欺的),谁又能断定?

    [1] 艾利亚斯·卡内蒂(1905—1994),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 王尔德首次到美国讲学时,曾在纽约海关这样说过:“只有我的天才需要申报。”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三 诱惑的潜台词

    1.对于坠入情网的人们而言,恋人的任何言行举止似乎都有了潜台

    词。每一点微笑的意蕴、每一个词语的含义都如一条小路,通向即使没

    有一万二千个,至少也有十二个。日常生活中(即没有爱情的生活)可以

    按其表面意义理解的姿势和话语,现在却要穷尽词典可能有的所有释

    义。至少对倾慕者而言,所有的疑虑都归结到一个中心问题,如同罪人

    惊惶地等待判决一般:她他喜欢我吗?

    2.随后的日子里,我对克洛艾的思念总是萦绕心头,无法抑止。这

    是莫名的思念,惟一能够理解的解释就在于所思念之人本身(从而回应

    了蒙田对于他和拉博埃西的友谊所作的阐述;因为她是她,我是我)。

    尽管国王十字路口附近的办公室工程设计工作压力很大,然而思绪还是

    任性地、不可抗拒地漂移到她那里。我得把这仰慕的对象予以限制。尽

    管思念不是我工作日程的一部分,(客观地说)没有任何乐趣,缺少发展

    变化,没有意义,只是纯粹的渴望,但她总是侵入我的意识之中,干扰

    我办理要紧事务。这些以克洛艾为内容的思绪就是:啊,她多么好;如

    果能……该多好啊。

    其他则是一些定格的意象:

    [1] 克洛艾靠在机窗边的身姿

    [2] 她水灵的绿色眼眸

    [3] 她轻啮下唇的牙齿

    [4] 她说“那很奇怪”时的口音

    [5] 她打哈欠时脖颈的偏斜

    [6] 她两个门齿之间的缝隙

    [7] 她握手的姿态

    3.她的电话号码的数字组合已经不幸被我忘得一干二净(记忆更愿意

    重复克洛艾的下唇),如果当时意识能够专注于它们该多好啊。号码是

    (071)

    6079187

    6097187

    6017987

    69071876107987

    6709817

    6877187

    中的哪一个呢?

    4.第一个电话没有回应我的欲望,反而传达了痴情的风险。

    6097187打到的不是心上人的住所,而是离北街不远的一个殡仪馆-起初

    并不知道,直至一场乱七八糟的交谈之后,我才弄清那儿也有一个职员

    叫克洛艾。她被叫来接听电话,花了好几分钟试图把我的名字对号入座

    (最终还是把我当作曾咨询过丧葬事宜的顾客)。我挂上了电话,面色潮

    红,衣衫湿透,简直半死不活了。

    5.第二天,当我终于拨对了克洛艾的电话时,正在上班的她似乎也

    将我忘到了九霄云外(把我忘到哪儿去了?我无法想象)。

    “我这里情况糟透了,请你等一下好吗?”她用秘书小姐的口吻对我

    说。

    我拿着听筒,心里很不是滋味。纵使我曾幻想我们之间如何亲密,然而回到现实空间,我们只是陌生人。我的渴望粗鲁地越出了范围,侵

    入克洛艾的工作时间,它并不受欢迎。

    “喂,对不起,”她回到电话那头,说道,“我现在确实没时间。我

    们正在准备一期增刊,明天要出版。我到时候给你回电话好吗?等事情

    消停下来,我会尽量在家或办公室里给你打电话,好吗?”

    6.心上人不给我打电话,电话成了她魔手中的一件刑具。故事的发

    生与否为打电话的人所操纵,接听者失去了叙说的主动性,只能在电话

    打来时跟随、回应。电话将我置于被动的角色。从电话交流的传统性别

    习惯来看,我像是等待电话的女性,克洛艾则成了拨打电话的男性。这

    迫使我时刻准备接听她的电话,因此我的行动被赋予了难以忍受的目的

    论色彩。电话机的塑料外壳、易用的拨号键、色彩的设计,所有这些都

    显示不出隐藏在它的神秘之下的残酷,也缺少它将于何时获得生命(我

    也如此)的线索。

    7.我宁愿自己选择了书信传情。当她一周后打来电话时,我已经把

    要说的话排练了太多次,以至一时语塞。我毫无准备,光着身子从浴室

    走出来,用棉球擦着耳孔,同时还留心着浴室里的流水。我跑到卧室里

    的电话旁。除非烂熟于胸而且已经演练过,否则我的言语永远如同初稿

    一般。我的话音夹杂了一点紧张,一点兴奋,还有一点愠怒。如果换作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写信,我也许可以熟练地把这一切给消除掉。但是电话没有文字处理程

    序,说话者只有一次机会。

    “很高兴你打来电话,”我笨笨地说,“一起吃顿午饭或晚餐吧,或

    做点别的什么你感兴趣的。”在说第二个“或”的时候,我的声音都哑

    了。这语句本可以如演讲一般无懈可击,创作者(那些人无法将要说的

    话付诸笔端)本可以周密详实,语法精确。然而现在创作者没了,只剩

    下一个结结巴巴的说话人,错漏百出、词汇贫乏、嗓音嘶哑。

    8.“这个星期我真的没空和你一起吃午饭。”

    “噢,晚餐怎么样?”

    “晚餐?让我瞧瞧,嗯,哦(停顿),我正在这儿看我的日程簿,你

    看,好像也没空。”

    “你简直比首相还要忙。”

    “对不起,事情烦透了。要不这样吧,下午你有空吗?就今天下

    午,我们可以在我的办公室会面,然后到国家美术馆逛一逛,或随便

    你,去公园或别的什么地方。”

    9.我被克洛艾吸引了。在这吸引中,自始至终都有令我迷惑不解的

    问题,她的每句话和每个动作中不可言说的潜台词都让我耗尽心神。当

    我们从她在贝福德大街的办公室去鸽子广场时,她在想些什么?所有的

    迹象都是恼人的模棱两可。一方面,克洛艾非常乐意在这个下午与一位

    男士参观美术馆,这位男士和她只是一周前在飞机上有过一面之缘;另

    一方面,她的行为举止无不表明,这不过是一次关于艺术和建筑的理性

    探讨。也许这只是友谊,只是女人对男人的一种充满母性、无关性爱的

    关系。克洛艾每一个姿势的意蕴都悬浮在纯真和诱惑之间,满含令人疯

    狂的意义。她明了我对她的渴望吗?她渴望得到我吗?她的话尾以及笑

    容背后有挑逗的痕迹,我探察得准确吗?或者我只是在把自己的意愿强

    加给这张无辜的面容?

    10.每年的这个时候,美术馆里总是人群熙攘,因此我们等待了一

    会儿才把外套存放在衣帽间,走上楼梯。我们从意大利早期艺术看起,尽管我的思绪(我的脑袋一片空白,我的思绪不得不自己寻找方向)并不

    在画上。在《处女·儿童·圣徒》前,克洛艾说她一直对西纽雷利的画很

    感兴趣。我便谎称自己非常喜爱安东内洛的《基督受难》,因为这样说

    似乎很合时宜。她若有所思地看着,沉浸在画中,全然忘却了展厅里的

    喧哗和人群来往。我在她身后几步远的地方跟着,努力想把精神集中到

    画上,但我无法领会它们的生动,只有从“克洛艾欣赏着油画”这样的情境,我才能了然它们的蕴涵。油画艺术通过克洛艾的生命,才在我眼中

    获得意义。

    11.后来在第二个意大利展室时(1500—1600),人群更拥挤了。我们

    一度挨得很近,我的手都触摸到她的手了。她没有退缩回去,我也没

    有。以至有那么一刻(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对面的画)我感觉克洛艾的皮

    肤似乎裹住了我的身体。我融化在一种兴奋中,沉浸在一种激动里。然

    而因为未经她的许可,这兴奋并非光明磊落,这激动也只属于窥淫癖。

    而她直直地盯着别处-尽管她也许并非全然不知。对面是一幅布龙齐诺

    的《维纳斯和丘比特的寓言》,丘比特吻着他的母亲维纳斯,维纳斯偷

    偷地拿走他的一支箭,美掩住了爱,象征性地解除了小爱神的威力。

    12.这时克洛艾移开手,转过身来说:“我喜欢背景中的那些小人

    物,那些山林水泽边的小仙女、生气的众神和无名的小角色。你懂所有

    这些象征手法吗?”

    “不太懂,只知道那是维纳斯和丘比特。”

    “我甚至连那都不知道,你比我强多了。我要是多读些古代神话就

    好了,”她接着说,“我总是对自己说,要多读一些,却从来不抽时间去

    付诸行动。不过,我倒有些喜欢看那些看不懂的东西,就只单纯地

    看。”

    她又转过脸去看画,她的手又一次拂过我的手。

    13.她的举动多少都在暗示点什么。这是一个空白的领域,你可以

    随意赋予它从欲望到单纯几乎任何一种意图。这是一个微妙的象征(比

    布龙齐诺的画更微妙,更少有形文本的证明)吗,允许我(有如画中的丘

    比特)有一天探过身去亲吻她,或并没有什么含义,不过是疲倦的手臂

    肌肉无意识的痉挛?

    14.一旦开始寻找互相吸引的种种迹象,心上人的每句话、每一个

    行动都会被视为饱含深意。我找到的迹象越多,发现里面的含义越丰

    富。克洛艾身体的每一个动作,似乎都含有喜欢我的潜在证据-她拉直

    裙子的方式(我们穿过北欧早期绘画展室时);或她在凡·爱克的《乔瓦尼

    ·阿诺费尼的婚礼》旁的咳嗽;或把目录递给我,用手支着头休息。当

    我靠近听她说话时,同样发现这里是线索的宝藏-她说她累了,让我们

    找张凳子休息一下,我从她的话语中解读出某种挑逗,我的解读有误

    吗?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15.我们坐了下来,克洛艾伸伸腿,黑色长袜里面的腿向下逐渐变

    细,线条优美,没入一双平底鞋中。我无法用合适的词汇来描绘她的姿

    势-如果在地铁中某个女人的腿这样拂过我的腿,我不会有任何别的想

    法-理解一个意思并不贴近其本质的姿势是多么困难啊,只能通过前后

    联系,通过解读者(我是一个多么有偏向的解读者啊)来赋予它含义。对

    面挂着克拉纳赫的《丘比特向维纳斯申诉》,这北方的维纳斯高深莫测

    地俯视着我们,不知欲偷蜜糖的丘比特正可怜兮兮地被蜜蜂叮咬。爱神

    的手指被蜇伤了。画中充满象征。

    16.是欲望使我成为一个侦探,一个不懈的线索搜寻者。如果我少

    一点这情感的折磨,就不会注意那些线索;是欲望使我成为一个浪漫的

    偏执狂,要从一切事物中解读出意义来;是欲望将我变成一个符号解码

    员,一个地貌风景的释义者(因而是一个潜在的感情误置的受害人)。然

    而无论我怎样迫不及待,所有问题都有高深莫测的撩人魔力。这模棱两

    可不是灵魂的拯救,就是地狱的惩罚,需要我们守候一生,方能分清。

    我期待得越久,就越希望我期待的人儿尊贵高尚、非凡无比、完美无

    缺、值得期待。正是进展受到搁置,才增加了值得期待的内容,这是即

    时就得到满足的兴奋所不能给予的。如果克洛艾一下子就亮出底牌,游

    戏将失去魅力。无论我多么恼怒进展的搁置,我还是明白,事情需要保

    持不予言说的状态。最具有魅力的不是那些立刻就允许我们亲吻(我们

    很快会感到无趣)或永远不让我们亲吻的人儿(我们很快会忘记他们),而

    是那些忸怩地牵引着我们在这两极间期待的精灵。

    17.维纳斯想要喝点什么,所以她和丘比特向楼梯走去。在咖啡厅

    里,克洛艾拿了一个托盘,沿着铁围栏向前推。

    “你要茶吗?”她问着我。

    “要,让我来。”

    “别这样,我来。”

    “我请你。”

    “哎呀,谢谢,八十便士不会让我破产。”

    我们挑了一张可以俯视鸽子广场的桌子坐下。圣诞树上的灯光给城

    市的景色笼罩了一层不和谐的节日气氛。我们开始谈起艺术,而后又谈

    到艺术家,然后要了第二杯茶和一块点心,接着又谈起美,从美又谈到

    爱,这时我们不再转移话题。

    “我不知道,”克洛艾说,“你信不信这世界存在永恒的真爱?”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认为世上存在一种可以客

    观验证的‘真爱’是很傻的。要把激情和爱情、迷恋和爱恋或不管什么事物区分开来都是很困难的,因为一切取决于你所处的立场。”

    “有道理。(停顿)你不觉得这个点心很难吃吗?真不该买。”

    “是你要买的。”

    “我知道。回到前面你问我的问题上吧,(克洛艾用手拂弄一下头发)

    严格地说浪漫是不是不合时代了?我是说,如果你直截了当地问别人这

    个问题,多数人肯定会回答是。但这不一定是真的,人们只是把它当作

    抵制自己真实欲望的策略。他们对浪漫有几分信,然而却装作不相信,直到有一天他们必须得相信,或被允许相信。我想如果可能的话,大多

    数人都愿意完全丢掉自己的玩世不恭,很多人只是永远没有机会而

    已。”

    18.我不理会她话语的表层意义,而是探究她的话外之音。她真正

    的意思没有直接表达出来,我在破译,而不是在倾听。我们谈论着爱

    情,我的维纳斯随意地搅动着已经冷却的茶水。但这次交谈对我们两人

    意味着什么?她所说的那些“多数人”指的是谁?我是那个能驱散她那份

    玩世不恭的男人吗?这场关于爱的交谈表明两个参与者之间是什么关

    系?又一次,我毫无线索。彼此小心翼翼,不让话语涉及自己。我们抽

    象地谈论着爱情,无视有待解决的不是弄清爱自身的本质,而是更急迫

    的问题,即,我们于对方而言,现在(以及将来)到底是什么关系。

    19.或者,这只是一个可笑的想法?除了吃去一半的胡萝卜蛋糕和

    两杯茶以外,桌上真的什么也没有?是不是克洛艾正像她所希望的那样

    抽象,表达的正是她真实的想法?这是不是与挑逗的第一法则-所言非

    所指-截然相反?当丘比特是一个如此有偏向的释义者时,当他所期望

    能成真的梦想是那么明显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是多么困难啊!他是不

    是在强加给克洛艾一份只有他自己才感受到的情感?他凭着我渴望得到

    你这一想法,错误地得出相应的想法:你渴望得到我,是不是犯了那古

    老的错误?

    20.我们参照别人来定位自己。克洛艾有个工作伙伴总是爱上不适

    合自己的人,爱的信使在玩弄这位感情的牺牲品。

    “我是说,为什么她要与一个比她笨三千倍的人待在一起,哪怕是

    一分钟。他甚至对她一点都不好。我跟她说过,那个人与她交往根本就

    是为了性。如果她的目的也是如此,那倒也无所谓。但显然她不是这

    样,因此她简直把两个人的生活都搞得一团糟。”

    “听起来很可怕。”

    “是呀,真让人难过。一个人得选择双方平等对待、彼此同等付出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只愿及时行乐,另一个人想要真正的爱情。没有平

    衡,认不清自己,或不明确自己想从生活中获得什么,或什么都不搞清

    楚,我想这就是痛苦的源泉。”

    21.我们尝试着给自己定位,猜测心上人给予我们的定义,我们以

    最拐弯抹角的方式行事。我们询问对方“一个人想从爱情中获得什么

    呢?”-这“一个人”体现了言语的微妙回避,避免涉及自己。尽管这种方

    式可能被当作游戏,却既重要又有用。这些疑虑、这种不加定论(是不

    是?)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即便克洛艾有一天会表示说“是”,这种先经Z

    再从A到B的过程也比直接的表达更为有利。它把冒犯一个不情愿的对

    象的风险减到最少,使心甘情愿的对象放松下来,更为舒缓地进入共同

    的渴望之中。那句伟大的表白“我喜欢你”所存在的危险,可以通过补上

    一句“但我并不想让你直截了当地知道……”来减少。

    22.我们进入了一场游戏,这游戏允许我们随时全身而退。它的主

    要规则就是,在进行过程中必须不留游戏的痕迹,两位参与者必须全然

    忘却游戏的存在。我们运用语言的普通词汇,赋予它们新的意义,拓展

    了符号和普通意义之间的张力:

    代码 “人们对爱应该少一些玩世不恭”

    = 信息 “为了我你放弃玩世不恭吧”

    这种类似战争中使用的密码使我们能够想谈就谈,不必担忧自己或

    对方的欲望不被回应而遭受羞辱。如果纳粹指挥官突然闯进屋来,盟国

    情报员可以轻松地宣称他们只是在播送莎士比亚的作品,而不是在传输

    最敏感的文件(我渴望得到你)-因为克洛艾和我实际交谈的内容并没有将

    我们直接牵涉其中。如果诱惑的信号非常微弱,以至可以被否认(轻轻

    拂一下手或凝视的时间过长),那么谁能说我们甚至是在谈论诱惑?

    23.这是最好的方式;无论何时,对于两个通过语言进行漫长而又

    危险的跋涉去彼此了解的人来说,只有这种方式才会减少他们所冒的巨

    大风险:袒露自己的欲望,又目睹它惨遭拒绝。

    24.时间已经过了五点半了,克洛艾的办公室现在已经下班。于是

    我问她晚上是否真的没空和我一起吃饭。她笑了,瞥了一下窗外,一辆

    巴士开过圣马丁教堂,然后她回过头来盯着烟灰缸,说:“是的,谢

    谢,确实不行。”就在我开始绝望的时候,她的脸羞红了。25.正因为羞涩最适于人们用来应对自己面对诱惑时的模棱两可,所以经常被援引解释欲望之所以缺少明显表征的原因。面对心上人模棱

    两可的信号,没有什么比把这不予应允理解为羞涩-渴望在心,但口难

    开-更好的解释了。羞涩暴露了一个耽于幻想的心灵,因为谁的行为举

    止中又总有羞涩的痕迹呢?仅只借由对方的脸红、默不出声或是局促不

    安的笑声确认它的存在,从而希望对方羞涩的诱惑者就永不会失望,这

    是傻子都会使用的简单方法。它可以让信号由无到有,能够将否定变为

    肯定,它甚至表明,易于羞涩的人比自信的人的欲望更为强烈,其强烈

    程度可以通过表情的难易程度来验证。

    26.“天哪,我忘了重要的事情,”克洛艾说,从而给她的脸红以另外

    一个解释,“我今天下午应该给印刷商打电话的。该死,我简直不相信

    我竟然忘了。我都昏头了。”

    仰慕者表示了同情。

    “至于晚饭,你看,我们得另找一个时间了。我很乐意,真的。但

    现在确实不行,让我再看看记事本,明天给你电话,我保证。也许周末

    之前我们就能见面了。”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四 真 实

    1.我们自信能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征服我们最不在意的人,但欲望

    中包含的郑重成分阻止了爱情游戏所需要的漫不经心,而且从心上人身

    上发现的完美所产生的吸引力,又会引发我们的自卑感,这些真是爱情

    中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对克洛艾的爱恋意味着我不再能看到自身的

    价值。在她身边,我会是谁?她同意去吃晚饭,打扮得那么优雅(“这样

    穿行吗?”她在车上问,“但愿不错,因为我都换了五套衣服了”),更不

    用说还会愿意回答我一些毫无价值的话语(如果我的舌头还能转动的

    话),这些于我而言,难道不是最大的荣耀?

    2.那是在星期五的晚上,克洛艾和我坐在一家名叫危险的关系的餐

    馆角落的一张桌子旁。这是一家新开的法国餐馆,位于富尔汉街的尽

    头。再没有其他地方比这儿的环境更能衬托克洛艾的美丽:枝形吊灯的

    柔和灯影映在她的脸上,墙壁的淡绿色正如她淡绿色的眼眸。我似乎被

    坐在桌子对面的天使惊呆了,发现(就在一阵热烈的交谈之后的几分钟)

    自己失去了一切思考或表达的能力,只能默不作声地瞧着浆过的白色台

    布,机械地啜饮着一只很大的高脚杯里面冒泡的水。

    3.因为感知到自卑,我需要获得一种自己本身并不具有的个性:一

    种为了吸引对方而去迎合心上人的需求的自我。爱情是不是在谴责我失

    去了自我?也许不是永久地失去,但是,严格说来,至少在眼下这个阶

    段确实如此。意欲吸引她的想法使我不断向自己发问:什么可以吸引

    她?而不是:什么吸引我?我会问:她怎样看待我的领带?而不是:我

    认为自己的领带怎么样?爱情迫使我以心上人的眼光来观察自己。不是

    问:我是谁?而是问:对于她来说,我是谁?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的

    自我不但束手无策,而且毫无信心,失去主见。

    4.失去主见不一定就是可耻的欺骗或夸示。它只是在预先考虑克洛

    艾可能想要的每一样东西,以便我可以迎合对方的兴趣。

    “想喝点酒吗?”我问她。

    “不知道,你呢?”她反过来问我。

    “如果你想喝一点,我真的不在意,”我答道。

    “随便你,你要什么都行,”她继续说。“我也随便。”

    “好。”

    “那我们是要还是不要?”

    “嗯,我想我不要,”克洛艾大胆地说。

    “听你的,我也不想要什么,”我赞同说。

    “那我们就不要酒吧,”她作出决定。

    “完全可以,我们就喝水。”

    5.尽管保持真实的自我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即,能够不受他人的影

    响而获得稳定的个性,但那个夜晚还是让自我不再真实,而是根据克洛

    艾的喜好来自我定位、自我调整。她对男人的期待是什么?我应该根据

    什么品味和取向来调整自己的表现?如果认为保持真实的自我是个人道

    德的基本标准,那么爱的诱惑让我在道德考验中一败涂地。克洛艾头顶

    上方的广告招牌上陈列着一排排的酒,看上去味道不错。我为什么要掩

    饰自己想要喝的真实想法?因为与克洛艾只想喝矿泉水的要求相比,如

    果我选择酒,那么我的选择似乎会显得很不恰当,而且粗俗。为了迎合

    她,我分裂成两半,一半是真实的(想要喝酒)自我,一半是虚假的(想要

    喝水)自我。

    6.第一道菜来了。菜肴摆放得极其精致,就像地道的法国花园那样

    一丝不苟。

    “太美了,简直不忍心吃它,”克洛艾说(我亦有同感),“我从来没吃

    过这么好的煎金枪鱼。”

    我们开始用餐,惟一的响声是刀叉碰到瓷餐具的声音。似乎没什么

    要说的:这么久以来,克洛艾是我唯一的念想,但此刻,这念想又如何

    能与她分享?沉默是致命的指责。与毫无魅力的人共处时,沉默暗示对

    方令人厌烦;面对仰慕不已的对象时,沉默不语会让你相信,正是你自

    己了无意趣。

    7.沉默和笨拙也许可以得到谅解,可当作心怀仰慕的证据。一个人

    完全可以收放自如地吸引自己毫不在意的人,而最笨拙的人则可被认为

    是最真诚的,拙于言辞反而可以证明其真情实意(如果能用语言表达出

    来的话)。在小说《危险的关系》[1]

    里,梅特伊侯爵夫人写信给瓦尔蒙

    子爵,指出子爵的失误:他的情书过于完美无缺,过于逻辑严谨,不像

    真爱之士的心声。胸怀真爱的人,思绪凌乱,无法雕饰华丽的辞藻。语

    言在爱情面前无法自制,错误百出,因而欲望往往言辞朴拙(但那一刻

    我多么情愿把我的语塞换作瓦尔蒙子爵的辞采)。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8.既然想要吸引克洛艾,那么关键在于对她要有更多的了解。如果

    尚不知该采纳哪种虚假的自我,我又怎能抛弃真正的自我?但这实非易

    事,了解一个人需要长久的体察和破译,从万千言语和动作中梳理出完

    整的性格。不幸的是,其所必需的耐心和睿智却不为我这焦虑不安、情

    迷昏沉的头脑所有。我如同一个持简化论的社会心理学家一样行事,急

    于将人置于简单的定义之中,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2280KB,6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