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间隙实性为主病变的影像表现研究进展(2)
慢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病理过程、影像学表现均相似,被认为是疾病同一个阶段的不同名称。本病的病程较长,淋巴结肿大与消退反复出现,局部可有轻压痛,淋巴结肿大的前期或早期有反复低热史,淋巴结缓慢增大,并且有时大时小的现象,通过抗生素及配合其他治疗可以痊愈。在CT上,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短径≤15 mm,无融合趋势,平扫密度均匀,等于或略低于邻近肌肉,增强明显均匀强化,与血管强化程度相仿;在MRI上,淋巴结T1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呈略高信号,因长期受炎症刺激,被膜与周围结构炎性黏连,可见淋巴结轮廓欠清,边缘模糊。
1.2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又称结核性淋巴结炎,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常继发于肺结核,Peto等(2009年)的研究显示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多见,约占60%。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或轻度疼痛肿块,以颈后三角区更常见,生长缓慢,表面光滑,质地较硬,轻者无黏连,重者可出现多个肿块融合成团、呈簇状、结节状,若肿块破溃或继发细菌感染,则表现为化脓性炎症,抗炎治疗无效,患者也可无结核典型的低热、盗汗等症状。
按照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病在病理学上大致分为4个阶段:①结核性肉芽肿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