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22年第12期
编号:649784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病原菌及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27日 新医学 2022年第12期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收集,诊断标准及检测,评分项目,血培养,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般情况,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感染部位及药物使用情况,G-菌与G+菌感染患儿临床特征比较,MDRO感染高危因素,讨论
     刘婷华 雷嘉颖 麦友刚

    近年来,血液肿瘤患儿的治愈率显著增加,在发达国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 年生存率已超过90%,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长期生存率也达到70%[1-2]。然而,由于疾病本身和反复化学治疗导致免疫抑制和皮肤黏膜屏障破坏、住院时间长,感染和脓毒症已成为血液肿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3]。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和患儿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为6%~7%,病死率高达37.5%[4-5]。该类患儿发生感染时病灶多不明确,尽管早期接受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血流感染仍然是化学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感染形式,且病情进展迅猛,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血培养的病原菌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12 年3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构成及临床特征。纳入标准:①28 d <年龄< 18 岁,被确诊为ALL 或AML;②合并脓毒性休克时,双侧或单侧血培养阳性。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齐全。本研究获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SYSEC-KYKS-2021-163),豁免患者知情同意。

    二、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患儿的以下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治疗阶段、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粒细胞缺乏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抗菌药物暴露时间、原发感染灶、脓毒性休克发生时生命体征、发生24 h 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指标及病原学结果、主要治疗、临床结局等。

    三、诊断标准及检测/评分项目

    脓毒性休克指严重感染导致的心血管功能障碍(包括低血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或灌注受损)[6]。粒细胞缺乏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 或预计在接下来48 h 内降至<0.5×109/L。发热指单次测定腋温 ≥38.0 ℃或腋温 ≥37.7 ℃持续超过1 h。对于住院期间反复发热者,休克前发热持续时间指上次体温正常72 h 后再次出现发热至休克发生的时间。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评分:多重耐药菌(MDRO)、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7-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