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0年第4期
编号:11037671
昏厥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0年4月1日 《中国针灸》 2000年第4期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

    主题词 晕厥/针灸疗法 晕厥/历史,古籍

    昏厥证为大脑丧失意识的状态,可由各种疾病引起。近年来,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针灸古籍中治疗昏厥的内容进行检索统计(这些古籍自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起,至清末《针灸集成》为止,共计62种),结果显示,治疗昏厥共涉及文献294条,穴位172个,总计630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水沟31、百会30、巨阙22、神阙21、大敦20、隐白17、气海17、合谷16、中脘15、中冲14、关元14、足三里12、厉兑12、间使9、囟会9、曲池8、照海8、中极8。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任脉16、督脉86、膀胱经67、胆经47、胃经35、肝经34、大肠经33。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头134、小腹78、足阴(踝以下阴经穴)68、胸脘66、手背51、腿阳(大、小腿阳经穴)50、足背45。常用方法及其穴次为:灸243、针47(其中补法12、泻法6、补泻结合4)、放血34、熨法10、缪刺7。对文献及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古代针灸治疗昏厥证有以下特点。

    1 循经取穴特点

    本证病位在脑,当多取与脑相关的督脉和膀胱经穴,这是可以想象的,但统计结果显示,取穴次数最多的却是任脉,而督脉和膀胱经穴次则分别占第2、3位,这在其它脑病中是不多见的。因为本证常有阴阳气血亡脱的现象,当务之急是补虚固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