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1年第5期
编号:11037174
不同针灸方法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临床比较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1年5月1日 《中国针灸》 2001年第5期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上海200040;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3.南京鼓楼医院;4.上海市针灸研究所;5.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

    [摘 要] 目的:研究艾灸、穴位注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不同作用。方法:将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3组:艾灸组(23例),穴注组(22例),西药对照组(18例)。在化疗过程中,分别应用艾条灸、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常规西药。观察白细胞总数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艾灸组、穴注组均可提高白细胞总数及免疫球蛋白,优于对照组(P

    见表1。3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8日的治疗,艾灸组与穴位注射组白细胞总数均有所提高,优于西药对照组(P

    见表2。3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球蛋白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8日的治疗,西药对照组免疫球蛋白下降,艾灸组与穴位注射组免疫球蛋白均有所提高,优于西药对照组(P[1~3]。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不仅可增强针感,提高穴位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而且由于腧穴、经络、药物作用相互协同,可迅速达到补气生血的目的。

    穴位注射、艾条灸都是在体表腧穴施术,通过经络的传导,补虚泻实,调整脏腑功能以防治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但毕竟二者一以针刺并药液输注,一以艾灸火攻。《灵枢·官针》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观点。《华佗中藏经》说:“灸则起阴通阳,针则引营行卫。”《针灸大成》中也说:“以针行气,以灸散邪。”言及针与灸的适应证不尽相同。本研究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上施术,发现在提高白细胞方面,穴注优于艾灸;但在提高免疫球蛋白方面,艾灸优于穴位注射。从而提示应根据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不同毒副反应使用不同的针灸治法。

    5 参考文献

    1 石瑞如,刘艳秋,何路明.黄芪对老年大鼠M受体、心肌β受体等的调节作用.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1):27

    2 陈芝喜,徐琛,周名,等.黄芪四君子汤对类脾虚小鼠ANP、cAMP、cGMP、T4水平的影响.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8;5(3):1333 石瑞如,黄玮,关怀敏,等.人参、黄芪对老年大鼠血浆环核苷酸的调节作用.河南医学研究,1999;20(8):33

    (收稿日期:20000722,赵昕发稿), 百拇医药(范 钰 杨兆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