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1年第5期
编号:11037149
针刺治疗肢端红痛症
http://www.100md.com 2001年5月1日 《中国针灸》 2001年第5期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404500)

    肢端红痛症在上肢肘关节或膝关节以下部位红肿、疼痛。一般呈对 称性,疼痛呈阵发性,性质呈针刺样疼痛,夜间痛甚,遇冷痛减,遇热加重。笔者近年来采 用针刺治疗本病2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8年 。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病位在上肢取大椎、曲池、外关、三间、合谷、十宣;病位在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太溪 、太冲、复溜、侠溪、内庭。

    2.2 操作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刺,得气后曲池、三间、太冲、内庭、侠溪行泻法;外关、合谷、足 三里、阳陵泉、太溪、复溜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大椎留 针拔 罐,十宣放血3~5滴,隔日1次。余穴每日针刺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连 续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1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1年内偶有复发,发作后临床症状体征不显著。 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1年内遇诱因经常复发,复发后与治 疗前比较有所减轻。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1年内经常复发,复发后与治疗前相当 。

    3.2 治疗效果 本组28例,痊愈18例,占64.3%;显效8例,占28.6%; 好转2例,占7.1%。有效率100.0%。

    4 体会

    肢端红痛症,也称红斑性肢痛症,临床较少见。现代医学认为系植物神经性疾病,至今病因 不明,其发病与气候关系密切,多为寒冷诱发。祖国医学归为“血痹”范畴,多因寒邪乘虚 由腠理侵入,寒邪凝滞经络,致使阴阳失调。由于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血滞则成痹,不通则 痛,因而该病疼痛甚剧。

    大椎为督脉和手足三阳经会穴,具有发散风寒退热之功;曲池、 合 谷、三间、足三里、内庭系手足阳明经穴,有祛风散寒,调理气血,疏筋利节,通经止痛功 效;外关、阳陵泉、侠溪可清泄少阳之热邪,疏通经络之气;十宣、太冲疏风泄热、凉血止 痛;太溪、复溜为足少阴肾经穴,能调补肝肾,养阴清热。

    本治法具有祛风散热,调和阴 阳,通经活络功效,并切中该病病机,其疾自愈。

    (收稿日期:20000901,赵昕发稿), http://www.100md.com(陈维渝)